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二次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知识讲解
  • 二次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知识讲解

    发表时间:2022-02-05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次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知识讲解》,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知识讲解

    (1)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确定a的符号:a>0有最小值,a

    (2)y轴与抛物线y=ax^2+bx+c的交点为(0,c)。

    (3)与y轴平行的直线x=h与抛物线y=ax^2+bx+c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ah^2+bh+c)。

    (4)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0抛物线与x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

    (5)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4)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则横坐标是ax^2+bx+c=k的两个实数根。

    (6)一次函数y=kx+n(k≠0)的图像l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g的交点,由方程组y=kx+n和y=ax^2+bx+c的解的数目确定:①当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与g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与g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与g没有交点.

    (7)利用函数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先观察图像,找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再根据交点坐标写出不等式的解集.注意:观察图像时不要看漏了其中的部分。

    jk251.coM小编推荐

    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yyyy

    11

    0xo-1x0x0-1x

    ABCD

    3.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A)x>5(B)x<5(C)x≤5(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A)0(B)1(C)2(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A)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C)x≠(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A)y=x(B)y=x(C)y=3x(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新课:例1解不等式3(1-x)-3о•-30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练习:p140练习1、2例2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达到55%,如果到XX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XX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XX年至少增加多少?讨论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用x表示XX年增加的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则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与x有关的哪个式子的值应超过70%?这个式子表示什么?例3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练习:p140-3p141-5、6作业:p141习题9.2――7、8、9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的教学方案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教学目标: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新课: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练习:1.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3)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1)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3.某人的移动电话(手机)可选择两种收费办法中的一种,甲种收费办法是,先交月租费50元,每通一次电话再收费0.40元;乙种收费办法是,不交月租费,每通一次电话收费0.60元.问每月通话次数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种收费办法合适?在什么范围内时选择乙种收费办法合适?

    补充练习:1.有一批货物,如月初售出,可获利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末获1.5%的利息;如月末售出这批货,可获利1200元,但要付50元保管费.问这批货在月初还是月末售出好.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0.5元,超计划用水超出部分每吨收费0.8元.如果单位自建水泵房抽水,每月需交500元管理费,另外每月一吨水再交0.28元,已知每抽一吨水需成本0.07元.问该单位是用自来水公司的水合算,还是自建水泵房抽水合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范文)


    9.2.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

    一、春耕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3.

    .二、夏耘:

    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

    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

    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

    三、秋收:

    1.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3)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

    (1)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

    (2)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

    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

    3.某人的移动电话(手机)可选择两种收费办法中的一种,甲种收费办法是,先交月租费50元,每通一次电话再收费0.40元;乙种收费办法是,不交月租费,每通一次电话收费0.60元.问每月通话次数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种收费办法合适?在什么范围内时选择乙种收费办法合适?

    四、冬藏(补充练习):

    1.有一批货物,如月初售出,可获利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末获1.5%的利息;如月末售出这批货,可获利1200元,但要付50元保管费.问这批货在月初还是月末售出好.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0.5元,超计划用水超出部分每吨收费0.8元.如果单位自建水泵房抽水,每月需交500元管理费,另外每月一吨水再交0.28元,已知每抽一吨水需成本0.07元.问该单位是用自来水公司的水合算,还是自建水泵房抽水合算.

    3.错题回顾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它的解法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学代数中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处理解不等式的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解各类不等式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一些由简单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在构成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中

    ①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含有同一个未知数;②这里的“几个”并未确定不等式的个数,只要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行.

    2.当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归结为下面四种基本情况:

    【注意】①其中第(4)个不等式组,实质上是矛盾不等式组,任何数都不能使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所以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说其解集为空集.②从上面列出的表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三、教法建议

    1.解本节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时,注意把解不等式组的思路讲清楚,即先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过程一定要结合数轴来讲.

    2.这节课的讲解自始至终要突出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

    3.求公共解集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这些优点.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师可用彩笔在数轴的相应部分描画出来,使学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记忆.

    4.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和两个步骤,不宜做过于难、过于多、重复的机械计算.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利用数轴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利用数轴解不等式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用数学图形解题的直观性、简捷性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2.学生学法:学会利用数轴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并观察出其公共部分,再小结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情况.

    (二)难点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

    (三)疑点

    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关系,以及对四种不等式组解集的一般形式的理解.

    (四)解决办法

    加强对不等式组解集含义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利用观察法、归纳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办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设计提问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解集的概念,并复习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2.教示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常规图形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它们.

    3.通过反复的师生共练,从实践中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二)整体感知

    要正确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关键在于学会用数轴表示.若有解,必为其公共部分;若无公共部分,则为无解.并要正确地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

    (2)已知一个数比2大但比4小,请在数轴上表示数.

    学生活动:口答(1)题.板演(2)题,如下图所示:

    教师分析:一个数比2大但比4小,说明取值使不等式与都成立,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

    可以看出,使不等式,都成立的值,是所有大于2并且小于4的数(记作),它们是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成:

    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不等式①、②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板演,教师分析,使学生形成对不等式组解集的初步认识,激发了他们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地,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说明: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关键是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若有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即为解集;若无公共部分,则不等式组无解.

    (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列各题.

    例1利用数轴判断下列不等式组有无解集?若有解集,请求出.

    ①②③④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定四个学生板演.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解:①②

    不等式组解集为不等式组解集为

    ③④

    不等式组解集为不等式组无解

    【教法说明】教学时,可用彩笔在数轴上描出折线的公共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并掌握解集的表示方法.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利用数轴判断下列不等式组有无解集?如有,请表示出来.

    (1)(2)(3)(4)

    教学活动:独立完成,同桌互阅,投影出示正确答案.

    教师活动:抽查部分学生,纠正错误.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个数多于两个,解集求法有无变化呢?同学们通过解答下列各题,仔细体会.

    利用数轴解下列不等式组:

    (1)(2)

    (3)(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尝试得出答案;指名回答,与投影出示的正确解题过程对比.

    答案:(1)(2)(3)(4)无解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单项选择:

    (1)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A.0,1B.0C.1D.

    (2)不等式组的负整数解是()

    A.-2,0,-1B.-2C.-2,-1D.不能确定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4)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为()

    (5)根据图中所示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B.C.D.

    学生活动:前后桌结组讨论完成,各组以抢答方式说出答案.

    参考答案:C,C,D,A,C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题组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抢答形式完成则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四)总结、扩展

    不等式组1.图示

    2.折线特点3.解集4.解集与公共部分关系

    折线的公共部分

    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无解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有规律可寻吗?

    【教法说明】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得到规律,以此揭示规律存在的一般性、必然性,既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注意问题:教学时,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不宜过于难、过于多,避免重复的机械计算.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781;P79A组1.

    (二)选择题:

    填空题:

    1.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

    2.若同时满足与,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与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补充题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参考答案

    略.

    九、板书设计

    6.4(一)

    三、小结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②_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掌握在指定数集内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练习:1、提问: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解下列不等式(学生板演):①3(x-2)-4(1-x)>4②3->+1③-≤-1④+1>3、提问:最小的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非负整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小于5的非负整数是。二、新课探究:例1、解不等式,并把他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yyyy

    11

    0xo-1x0x0-1x

    ABCD

    3.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A)x>5(B)x<5(C)x≤5(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A)0(B)1(C)2(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A)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C)x≠(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A)y=x(B)y=x(C)y=3x(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不等式它的基本性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2.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形.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勇敢尝试、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下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二)难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三)疑点

    弄不清“不等号方向不变”与“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疑点.

    (四)解决办法

    讲清“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的一组比较大小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与等式性质的对比中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3.通过教师的板书及学生的互动练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二)整体感知

    通过具体的事例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再反复比较三条性质的异同,从而寻找出在实际应用某条性质时应注意的使用条件,同时注意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1、2进行比较:相同点为不管是对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同点是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情况下等式仍然对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却不一样,在用同一个正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方向不变;而在用同一个负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这是在不等式变形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1)用“>”或“<”填空.

    ①7+3____4+3②7+(-3)____4+(-3)

    ③7×3____4×3④7×(-3)____4×(-3)

    (2)上述不等式中哪题的不等号与7>4一致?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3换成5,-3换成一5,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0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6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57~58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区别、联系?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下面尝试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①若,则,;

    ②若,且,则,;

    ③若,且,则,.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

    注意:不等式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①若,则.②若,且,则,这些先不要向学生说明.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例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

    (1)(2)(3)(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解:(l)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所以

    (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得

    (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2,得

    (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4得

    【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例2设,用“<”或“>”填空.

    (1)(2)(3)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例2,由3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其他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最后与书中正确解题格式对照.

    解:(1)因为,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性质1,得

    (2)因为,且2>0,由不等式性质2,得

    (3)因为,且-4<0,由不等式性质3,得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用“>”或“<”在横线上填空,并在题后括号内填写理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2,3分别用A、B、C表示.)

    ①∵∴()②∵∴()

    ③∵∴()④∵∴()

    ⑤∵∴⑥∵∴()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烘托学习气氛.

    答案:

    ①(A)②(B)

    ③(C)④(C)

    ⑤(C)⑥(A)

    【教法说明】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是应用不等式的哪条性质,是怎样由已知变形得到的.注意应用不等式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2)单项选择:

    ①由得到的条件是()

    A.B.C.D.

    ②由由得到的条件是()

    A.B.C.D.

    ③由得到的条件是()

    A.B.C.D.是任意有理数

    ④若,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B.C.D.

    师生活动:教师选出答案,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答案:①A②D③C④D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②∵∴()

    ③∵∴()④若,则∴,()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答案:①√②×③√④×

    【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教师应讲清楚.

    (四)总结、扩展

    1.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注意事项:

    (1)要反复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

    (2)当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一定要看清是正数还是负数,对于未给定范围的字母,应分情况讨论.

    3.考点剖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历届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61A组4,5.

    (二)选做题:P62B组1,2,3.

    参考答案

    (一)4.(1)(2)(3)(4)

    5.(1)(2)(3)(4)

    (5)(6)

    (二)1.(1)(2)(3)

    2.(1)(2)(3)(4)

    3.(1)(2)(3)

    九、板书设计

    6.1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二)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若,则,.

    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若,,则.

    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若,,则.

    二、应用

    例1解(1)(2)

    (3)(4)

    例2解(1)(2)

    (3)

    三、小结

    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盒子里有红、白、黑三种球,若白球的个数不少于黑球的一半,且不多于红球的,又白球和黑球的和至少是55,问盒中红球的个数最少是多少个?

    九年级数学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教案教案模板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

    3.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4.能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①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的关系: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

    例1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分析】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纵坐标y=0,转化为求方程x2-2x-3=0的根.

    解:因为方程x2-2x-3=0的两个根是x1=3,x2=-1,所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3或-1.

    【教学说明】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首先令y=0,把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求此方程的根.

    探究2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二次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知识讲解】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