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4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的顾虑,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基于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整理一篇《元素周期律的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就构决定性质!

    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除了稀有气体元素)

    (2 O2- F- Na+ Mg2+ Al3+

    以上,我们总结了一些元素半径的变化规律,并且总结了根据规律如何判断半径的大小,那么,元素的其他性质有没有周期性的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化合价。

    3.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18号元素化合价归纳

    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结构有怎样的关系?

    【讲解】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都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元素的其他性质,多数也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你能否列举一些性质方面的事实?

    【提问】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元素性质的变化情况?

    【讲解】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对我们今后探索、研究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边阅读边思考,根据投影的表格进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从Li到F、从Na到Cl,原子半径都由大逐渐变小

    思考,在分析争论中得出以下几点: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使半径有减小的趋向;③核外电子多了,增加了电子之间的排斥,有使半径增大的倾向。

    分析,讨论后回答:在3~9号元素中,从Li到N,正价由+1到+5,从C到F开始有负价,负价由-4到-1;在11~17号元素中,正价由+1(Na)到+7(Cl);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Si)递变到-1(Cl),呈周期性变化。

    思考、讨论后回答:除由于F、O元素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不显正价和稀有气体外,其他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值=最外层电子数。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子数。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后列举:从碱金属元素到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变到8,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周期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常识对周期性变化有所理解。

    做好知识的铺垫。

    明确本节研究的内容。

    为研究的方便,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理解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

    熟悉所学的化学用语。

    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巩固新知识。理解其意义。

    进一步明确性质是结构决定的,要研究性质必须首先研究结构。

    总结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性质上底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形象化的教学给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提高了直观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会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课堂上进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马上应用,加深理解,学会应用。

    培养学生从分析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归纳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尽可能使学生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真理”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巩固知识,加深认识,使知识条理化,促进对知识的落实。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的能力。

    引出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

    [学生讨论]略。(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

    横行

    纵列

    行与行之间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

    横行

    纵列

    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

    [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再请同学们阅读表5—5中有关原子半径的数据,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确切,完成表5—7。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原子半径

    周期性变化

    [相关练习]课本137页二题3、

    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NB、FC、MgD、Cl

    [教师引导]结构如此,元素的性质呢?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请同学根据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正、负价都有的,要求同学标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再请同学阅读表5—5中有关主要化合价,完成表5—8。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化合价

    周期性变化

    [相关练习]课本137页二题6、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B、H2XC、XH3D、XH4

    [教师小结]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既然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呢?留待后续课解决。

    [布置作业]课本137页一题2、3、二题2、3、4、5、三题

    [板书设计]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

    横行

    纵列

    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3】

    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弧度制》,这是人教版高一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我打算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1、教材的目的和作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本节课还是后继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弧度制于统一了度量弧与半径的单位,大大简化了有关公式及运算。

    (2)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b.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然单位不同,但是互相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进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欣赏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重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运算,这可以统一度量弧与半径的单位,为后面的三角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难点:弧度制的运用,因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

    我打算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讲授这一节内容,使用的教具是计算器、多媒体。

    说学情很多时候容易被忽视,但是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状况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现在我假定我所教的学生是城市某高一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加强课堂巩固训练。

    教学时我打算采用老师讲述、启发式等方法,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因为这是新的课程,学生们对此还比较陌生,所以老师的讲述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学习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发言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和学生发言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程开始时我打算创设一个情景:海口到三亚的距离有人说约为250公里,有人说约160英里(1公里≈0、62英里),问学生们这两个人的谁说的正确。这两个回答都正确,因为他们采用的度量制不同。这样可以很快的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课堂上来,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兴趣。然后引出课程内容:弧度制。

    ①角度制、弧度制、一弧度的角的定义(基础知识点4~5分钟):

    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角度制;

    以“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弧度制;

    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的角,记为1rad。

    (3)课堂巩固:通过讲解例题和让学生们做课后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

    (4)课堂小结:临近课程结束的时候,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的记忆。

    (5)布置作业:课程最后,给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应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更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自信心的构建。

    课程结束后我会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将原先的预测和实际效果进行比对,找出有出路的地方,并找出原因。分别对教学过程的成功点和失误点进行归纳,对于成功点要继续保持,对于失误点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正,争取下次做的更好。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老师!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4】

    【摘要】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知识中最具规律性的知识之一,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化学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必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知识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提及。因此,学好元素周期律有助于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对今后的知识学习也具有一定的迁移作用。

    高中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是在学习了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知识开始迁移,向学生渗透迁移的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过程不能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发展史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具体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呈现了科学研究的模型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这将对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新课程关注的学习目标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成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通过元素周期律发现史的教育,可以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励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呈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探索与发展过程,揭示了科学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辩证的科学思想。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最具规律性的知识,其性质规律由物质微观结构决定,由于物质结构过于抽象,学生对此摸不清,所以难于理解,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忆这些规律,而无法熟练的应用这些规律。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教学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探究教学,教师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探究,在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感,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其次,对有难度的探究问题,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在必要的知识点上予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

    第三,问题要有探究性。在课前阶段,教师要设计好探究学习中的探究问题,过于简单和过于困难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在探究中无所适从,使课堂时间在无意义的探究中浪费掉。

    在探究教学的实施阶段,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以及他的“预言”,这些预言在以后的科学发现里被一一证实。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并提出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整理和绘图。

    各小组得出分析结论后,轮流在班级发言,并就各组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辩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作用不仅仅是呈现给我们各种元素的排布,仔细研究还是大有玄机的。可以说研究好了这张表格,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就成功了大半。在教学中,我时常强调这张表的重要,要学生做到“人人心中一张表”。当然,元素周期表不能靠死记硬背,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总结出这张表的规律,如“四性”和“四量”。

    “四性”包括: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皆不同程度的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它们受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等影响,这些在元素周期表中皆可窥知。

    “四量”包括:核素的相对原子量、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掌握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化学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内容,学好它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5】

    ⑴ 周期性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⑵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以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数

    ⑴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同周期的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主族的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原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

    ⑶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和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有A、B两种短周期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为:①n+2,②n+5,③n+10,④n+13,⑤n-3,⑥n-6,⑦n-8,⑧n+1。其中

    例3  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元素的某种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为零,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处于B的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小于B,D与C是同主族元素,E元素的一价阳离子和C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⑵ A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⑶ 由E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

    ⑷ 若1mol A单质与1mol D单质完全反应时共放出18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实质的解释,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在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知道元素的性质变化具有周期性以及引起其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实现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将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将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钠、铝、硅、氯、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相关性质,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资料;第一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化合价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对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产生思考,这些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递变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3、初步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的统一性。

    四、过程与方法:

    1、复习科学探究1的结论引入研究主题,确定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提出假设: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的逐渐增强。

    2、验证假设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三种金属对与水、酸反应的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初步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3、初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提高“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

    4、验证假设Si、P、S、Cl非金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优化,选取硫化钠与氯水反应实验,通过教材P16表格阅读信息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培养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逻辑推断能力。

    5、利用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延伸到其他周期,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本质,揭示学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

    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本节教学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2两点为本节课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8】

    1、第4周期有18种元素、第6周期有32种元素等,预计“第8周期”最多能容纳50种元素。

    2、如左右相邻的铝和硅,都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3、氯(Cl)、碘(I)和砹(At),都具有第一电子亲和能大、氧化性强等特点

    4、①元素周期表排列的依据是:根据元素的类别成周期性的变化。

    5、一般来说分子式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是有一些化合物中存在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氢键的能量大于范德华力小于化学键的键能),存在氢键也就是特殊情况。比如N,O,F氨气熔沸点大于磷化氢,水熔沸点大于硫化氢,氟化氢熔沸点大于氯化氢……

    6、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7、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

    8、左右相邻的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9、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增强,离子还原性减弱。

    10、②每一横排叫做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里共有七个周期。

    11、③每一纵列叫做一个族,O族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12、如上下相邻的氧和硫,氧有氧化物Na2O和Na2O2,硫有硫化物Na2S和Na2S2;氧有醇CH3-O-H,硫有醇CH3-S-H。

    13、硅和氯,钠单质具有非常强的还原性,但氯单质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而硅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都很弱。这就足以说明同周期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但是同族(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列)的元素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14、熔沸点比较:一般情况下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也叫作根据常识判断)

    15、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单质氧化性增强,离子氧化性减弱。

    16、是指:当父元素没有设置高度而子元素设置高度,在子元素没有设置浮动的情况下,此时父元素因为包含子元素,也具有了高度,而当子元素设置浮动后,因为脱离了文档标准流,父元素不具有高度了(这应该就是元素崩塌)。

    17、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层数递增,核对外吸引力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元素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

    1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3价、+5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4价、+5价和+6价少见。

    19、周期的序数(n)与其中的元素种数之间的规律

    20、核电荷数的增大都不能说明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21、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

    22、Al2O3+2NaOH=2NaAlO2+H2O

    23、BeO+2NaOH=Na2BeO2+H2O

    24、核电核数(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以及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偶数(或奇数)。

    25、第3周期有8种元素、第5周期有18种元素等,预计“第9周期”中最多容纳50种元素;

    26、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递增,核对外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氧化性增强。

    27、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

    28、所谓父元素高度坍塌

    29、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些性质既包括化学性质又包括物理性质。

    30、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铝都有两性:

    3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32、元素周期表是近代的。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周期表中101位元素“钔”由此而来)。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3、④元素的编号叫序号,原子序数由质子数决定。

    34、Al+2NaOH+2H2O=2NaAlO2+3H2↑

    35、相似相邻规律

    36、奇偶规律

    37、Si+2NaOH+H2O=Na2SiO3+3H2↑

    38、元素塌陷是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9、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

    40、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

    41、塌陷具有零高度的意思应该是:没有height值,子元素又是浮起来的,那么后面再来个div2的话就会占用div1的位置,当然div1浮动的子元素会飘在div2上面,这样会对布局有影响,且父元素div1的样式无法显示。消除这种影响,有以上三种方法,1,设置个height为0的div,这样等于阻止了div2去占用div1的位置。2,为div设置一个class="clearfix"的类,然后统一对.clearfix进行样式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你需要时就为它添加一个class="clearfix"。3.好理解,没高度给他个高度就撑起来了不是?

    42、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

    43、特长表(以波尔塔式为代表)、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和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立体式为代表)。中国在化学教学中通用的则是维尔纳长式元素周期表。

    44、,什么是元素坍塌?很简单,一句话讲完:就是内部元素设置了浮动(float)导致外部父元素无法被撑开,从而就塌陷。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9】

    初中化学简单介绍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机化合物,在高一也刚刚重点学习了饱和烃代表物甲烷和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说苯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由链烃向环烃的的转折,本课时主要包括苯的发现,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等知识,属于有机化学的范围,是在学习烷烃和烯烃的基础上,这是有机物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后深入学习有机化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

    ①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苯的分子结构; ②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方法;

    ②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学习使对学生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③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

    本节课所采取演示法和讲授法,属于物质性质课学习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 已经具备基本的有机化学的知识,思维已由经验、直观向理论、辩证逻辑转化, 所以采用演示法和讲授法,有利于启迪学生对化学事实的分析与思考,培养他们 对化学客观事实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药品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对苯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断苯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 了探索。在初步推断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 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 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真正理解,并 为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无色、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 2.不溶于水 3.密度比水小 4.有毒

    因为苯中含碳量高,故燃烧不充分,出现黑烟。 反应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重、难点突破办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程度设计

    设疑激趣——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归纳——实验引探——讨论——归纳——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证,最后分析总结。

    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1】

    本节实在学习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走进生活。

    钙、碘、铁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体现化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学法

    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机盎然的生命体联系起来,因此建立这种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了解一些人体必须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确理解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元素营养平衡的理念,补充和调节体内元素的平衡,对确保人类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节学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钙、碘、铁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时会怎样,接着再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如何补钙、碘、铁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六六、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反思评价

    生:调查市场补钙、碘、铁等元素的药品,查看它们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主要成分和用途。

    师:制作缺钙、碘、铁等元素的图片,收集补这些元素的方法及注意问题。

    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播放的四幅图片,思考病人分别得了那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疾病名称:小儿佝偻病、粗脖子病、老年骨质疏松症、贫血症)

    (从生活现象入手,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指导学生阅读9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的元素有多少种?这些元素在人体内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

    2、人体中的元素分哪两类?划分依据是什么?它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汇总,汇报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微量元素的作用,虽然含量少,但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对结果进行反思的意识,培养一分为二的观点)

    元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人体中的这些元素,一方面随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被消耗和流失,另一方面也从营养物质中得到补充,从而在体内形成一个“收支”平衡。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引起疾病。如刚才观看的四幅图片,针对这几幅图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学生能说出:

    1、缺乏钙、碘、铁等元素的原因是什么?

    2、各元素的作用是什么?

    3、缺乏这些元素时会有怎样的症状?

    重播开始的四幅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为什摸会得这些疾病?在饮食上要注意哪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的转入到怎样补钙、碘、铁上)

    人体缺少必要营养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元素主要来自各种食物,这既有利于人体的代谢活动,也有利于维持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只要按时进餐,有着合理的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人的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若必须元素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恰当地调整膳食结构和保健品来补充一些人体内缺乏的元素,也是有益的,但不能过量。(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94页“多识一点”,了解亚洲人的饮食结构。

    食物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假设父母不在家,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膳食。

    谈谈本节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在回答时,播放本节教学目标。

    1.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应保持平衡。

    2.有些商品标签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有的同学不喜欢吃青菜,有的同学怕过于肥胖拒绝糖类食品和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维生素和部分氨基酸、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饮食中的营养成分既不能过量,还要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

    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羟基磷酸钙晶体以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包装标签上脂肪?3.3克,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克。

    a那么一盒牛奶至少含钙多少克?

    b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c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