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提公因式法相关教学方案
  • 提公因式法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03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分解因式.

    3.通过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因式分解的概念及.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二、新课

    1.新课引入:用类比的方法引入课题.

    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常常要进行约分与通分,因此常常要把一个数分解因数(即分解约数).例如,把15分解成3×5,把42分解成2×3×7.

    在第七章我们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几个整式相乘可以化成一个多项式,那么一个多项式如何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呢?这一章就是学习如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方法.

    2.因式分解的概念:

    请学生每人写出一个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例子,并计算出其结果.(老师按学生所说在黑板写出几个.)

    如:m(a+b+c)=ma+mb+mc

    2xy(x-2xy+1)=2x2y-4x2y2+2xy

    (a+b)(a-b)=a2-b2

    (a+b)(m+n)=am+an+bm+bn

    (x-5)(2-x)=-x2+7x-10等等.

    再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特点:左边,整式×整式;右边,是多项式.

    可见,整式乘以整式结果是多项式,而多项式也可以变形为相应的整式与整式的乘积,我们就把这种多项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如:因式分解:ma+mb+mc=m(a+b+c).

    整式乘法:m(a+b+c)=ma+mb+mc.

    让学生说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同样是由几个相同的整式组成的等式.

    区别:这几个相同的整式所在的位置不同,上式是因式分解;下式是整式乘法.两者是方向相反的恒等变形,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一个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

    例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哪些是因式分解?(投影)

    (1)x2-x=x(x-1)(√)

    (2)a(a-b)=a2-ab(×)

    (3)(a+3)(a-3)=a2-9(×)

    (4)a2-2a+1=a(a-2)+1(×)

    (5)x2-4x+4=(x-2)2(√)

    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

    3.:

    我们看多项式:ma+mb+mc

    请学生指出它的特点:各项都含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这时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注意:公因式是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

    又如:a是多项式a2-a各项的公因式.

    ab是多项式5a2b-ab2各项的公因式.

    2mn是多项式4m2np-2mn2q各项的公因式.

    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得

    m(a+b+c)=ma+mb+mc,

    逆变形,便得到多项式ma+mb+mc的因式分解形式

    ma+mb+mc=m(a+b+c).

    这说明,多项式ma+mb+mc各项都含有的公因式可以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ma+mb+mc写成m(a+b+c)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定义: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显然,由定义可知,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寻找公因式.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公因式的特点,找出确定公因式的万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例2指出下列各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1)ax+ay+a(a)

    (2)3mx-6mx2(3mx)

    (3)4a2+10ah(2a)

    (4)x2y+xy2(xy)

    (5)12xyz-9x2y2(3xy)

    例3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分析:分两步:第一步,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提公因式.

    先引导学生按确定公因式的方法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4ab2.

    解: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

    说明:

    (1)应特别强调确定公因式的两个条件以免漏取.

    (2)开始讲时,最好把公因式单独写出.①以显提醒;③强调提公因式;③强调因式分解.

    例4把3x2-6xy+x分解因式.

    分析:先引导学生找出公因式x,强调多项式中x=x·1.

    解:3x2-6xy+x

    =x·3x-x·6y+x·1

    =x(3x-6y+1).

    说明: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应是1,1作为项的系数通常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它在因式分解时不能漏掉,这类题常常有些学生犯下面的错误,3x2-6xy+x=x(3x-6y),这一点可让学生利用恒等变形分析错误原因.还应提醒学生注意:提公因式后的因式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样,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

    课堂练习:(投影)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l)2πR+2πr;

    (2)

    (3)3x3+6x2;

    (4)21a2+7a;

    (5)15a2+25ab2;

    (6)x2y+xy2-xy.

    例5把-4m3+16m2-26m分解因式.

    分析:此多项式第一项的系数是负数,与前面两例不同,应先把它转化为前面的情形便可以因式分解了,所以应先提负号转化,然后再提公因式,提"-"号时,注意添括号法则.

    解:-4m3+16m2-26m

    =-(4m3-16m2+26m)

    =-2m(2m2-8m+13).

    说明: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应用分解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正负,负号时,运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公因式.

    课堂练习:(投影)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5ax-20a;

    (2)-25x8+125x16;

    (3)-a3b2+a2b3;

    (4)-x3y3-x2y2-xy;

    (5)-3ma3+6ma2-12ma;

    (6)

    (三)小结

    1.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概念.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3.公因式及.

    4.因式分解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作业

    教材P.10中1、2、3、4.

    七、板书设计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角的画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已知角,教学的难点是类似五角星等基本图形的画法.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

    画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三角板画角.

    1.用量角器画角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画两个角的和、差,或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再按照结果所得的度数画角.

    2.用三角板画角

    一特殊角,如30°、45°、60°、90°的角,可以直接利用三角板来画,画其他特殊角,关键在于设法把它写成上述特殊角的和或差,例如,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可用三角板画出,因为15的角,可以写成60°角与45°角的差,或45°角与30°角的差.但若写成30°角的一半,则仍不能画出,因为只用三角板,不能二等分角.能用三角板画出的,只限于上述各种角及其和、差、倍所成的角.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掌握量角器以及三角尺的用法,并初步探索类似五角星的图形的画法.

    2.教材里有画五角星的题目,它的本质是等分周角或者说是将圆周n等分,有了作五角星的基础,就可以告诉学生以上这是一类等分圆周的问题,如果将周角进行n等分,就可以将圆周n等分,连结这n个等分点,就可以得到正多边形.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会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

    3.本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在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将本章的知识贯穿起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

    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二)难点

    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

    (三)疑点

    量角器的正确使用.

    (四)解决办法

    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图1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

    师:现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谁到黑板上画一个角等于呢?请同学们观察他的操作,老师要找同学说明他的画法.

    【教法说明】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会先用量角器测量的度数,再画一个度数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学生也会叙述其画法.

    提出问题:若老师想画的余角、补角呢?

    学生会想到画、减去的度数后的角,即为的余角、补角.

    师: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立刻回答还有困难.教师抓住时机点明课题: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就研究,学习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的.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课题……)

    [板书]1.7

    探究新知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找学生再次叙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操作:略.

    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对中、重合、读数.

    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学说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数.

    学生活动: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角、角、角.

    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角吗?

    学生活动:讨论画、的角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同桌可相互交换检查,找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法说明】有前一节角的和、差的理解和、、,学生对画、的角不会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对于画法学生不会叙述得太严密,教师要把关,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严密性.

    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所画图形,引导学生写出画法.(以为例,与例题相符.)

    图1

    画法如图l,①利用三角板,画

    ②在的外部,再画就是要画的的角.

    反馈练习:用三角板画、、的角.

    【教法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三个角的画图.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只要求写出画角的方法,注意观察画法,是否写出了“在角的内部画的角”.区别例题中两角和的画法.

    提出问题:由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画出、、、、、、、、、、、的角.

    这些角都是的倍数,用三角板也只限画这样的角.由此得出:由量角器画任意角的和、差、倍、分角.

    3.画任意两个角的和差及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

    问题:如图1,已知、(),如何画出与的和?与的差?

    图1

    学生活动:讨论画,的方法,并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以下方法:

    (1)用量角器量出、的度数,计算出它们度数的和、差,再用量角器画出等于它们度数和、差的角.

    (2)用量角器把移到上,如果本方法.

    图1

    教师示范,写出两种画法:

    画法一:(1)用量角器量得,.

    (2)画,就是要画的角如图1.

    图2

    画法二:(1)用量角器画.

    (2)以点为顶点,射为一边,在的外部画.

    就是要画的角如图2.

    学生活动:叙述用两种方法画的画法.出示例1由学生完成,要求用两种方法,找同学板演.

    例1已知,画出它们的余角.

    画法一:(1)量得.

    图1图2

    (2)画,就是所要画的角,见图1.

    画法二:利用三角板,以的顶点为顶点,一边为边,画直角,使的另一边在直角的内部,如图2,就是所要画的角.

    【教法说明】第二种画法学生可能叙述或书写不太完整,教师要注意其严密性.

    反馈练习

    1.已知,画出它的补角.

    2.已知,画它们的角平分线.

    3.画的角,并把它分成三等份.

    【教法说明】本练习只要求图形正确即可,不要求写出画法.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脉络: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46页习题1.5A组第2、3题.

    图1

    作业答案

    2.角:

    3.角:即为所画角,见图1.

    九、板书设计

    1.7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画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用三角板画

    3.画任意两个角的和、差及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

    如图已知、画,

    画法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法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已知画出它的余角

    画法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法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2Lookat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

    ·角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下学期射线、线段

    ·直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智能ABC输入法相关教学方案


    初中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能ABC输入法相关教学方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第三单第2节第2课~第3课)

    教学目的:

    (1)了解智能abc输入法的特点和功能。

    (2)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过程:

    引言:汉字输入技术是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基础,每个同学必须掌握一至二种汉字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输入法,很适合青少年朋友们学习掌握。本课我们将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

    一、功能和特点

    设计新颖——基于词的输入而非字的输入。

    博采众长——综合了音码和形码的特点。

    方法多样——有全拼、简拼、混拼、笔形、音形混合、双打、词语等多种输入方式。

    功能全面——有自定义词语、词频调整、朦胧回忆等功能。

    词语丰富——有6万余条常用词汇。

    二、使用方法

    1.全拼输入——采用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

    ①输入单字:如“一”字,输入拼音“yi”再按空格,在侯选框中选“1”即可。

    ②输入词组:如“中国”二字,输入拼音“zhongguo”再按空格即可。

    当拼音混淆时可用隔音符“’”(单引号)分隔。如:“西安”二字,拼音为“xian”,与“先”字同音,使用隔音符后则为:“xi’an”。

    ③输入短语:如:“我们爱计算机”,输入拼音“women’ai’jisuanji”后按回车,再选字即可。

    学生练习:实践3-2(4)。

    2.简拼输入——对全拼输入的简化(用于词组输入)。

    方法:对单声母或零声母的音节取其第一字母,对双声母的音节通常取前两个字母。

    如:“程序”的全拼是“chengxu”,简拼是“chx”,也可以是“cx”;

    “中华”的全拼是“zhonghua”,简拼是“zhh”,或“z’h”;

    “珍贵”的全拼是“zhenggui”,简拼是“zhg”,或“z’g”。

    学生练习:实践3-2(5)。

    3.混拼输入——全拼和简拼的组合(可减少重码,用于词组输入)。

    如:“南京”的全拼为“nanjing”,简拼为“nj”,混拼为“nanj”或“njiang”。

    学生练习:实践3-2(5)。

    4.自动分词和构词

    说明:

    ①输入一组外码字串后,智能abc会按照语法规则,将其划分成若干语段,分别转换成词语,这个过程称为自动分词。

    ②把若干个词和词素组合成一个新词语的过程,称为构词。

    ③使用智能abc的自动分词和构词这两个功能,可以自定义词语。

    如:自定义“镇江中学”一词时,先混拼输入“zhenjzx”后,按空格键分词,可分出“镇江”和“中学”二词,此时自定义词语“镇江中学”已自动完成,以后只须输入“zjzx”就能输入新词“镇江中学”。

    又如:自定义“我们爱计算机”,先混拼输入“wm’ai’jsj”后,按空格键分词,可分选出“我们”、“爱”、“计算机”三词,以后只须输入“wm’a’jsj”,即可输入“我们爱计算机”一词。

    学生练习:

    将李白词“黄鹤楼”中的每一句自定义成一个词语,然后用新词语输入原词。原词如下:

    黄鹤楼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综合练习:实践3-2(7)。

    本课小结:

    本课学习了智能abc输入法的用法,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在使用智能abc输入法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多用简拼或混拼输入;②必要时使用隔音符;③多用词组输入;④对常用的短语可自定义成新词输入。遵循以上几点后可大大加快输入速度。

    (本教案由无锡市山明中学蒋夏森老师提供)

    有理数的加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数轴”比赛中的加减分,使学生着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路,讨论整理加法的几种情形,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后由特例归纳出法则。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法则和运算律。2.能熟练进行整理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熟练的进行整数加法运算法则。难点:理解法则和运算律。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举出比赛中加减计分的例子板书:有理数加法(2)师生互动,探索规律出示题目:31+76+69问题:小学的加法交换律的内容,能否利用它来解答有理数加法的题目呢?出示例2:31+(-28)+28+29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一位同学用加法法则计算,一位同学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其余学生自己动手解答,互相交流。2、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有理数运算简化,由此得出,小学的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对于有理数同样是适用的。3、示例3、学生板演,强调使用交换律、结合律4、课堂练习:①(-25)+(-7)+25②2+[(-3)+(-8)]③43+(-77)+27+(-43)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5、课堂小结①这节课你学会了一种什么运算?②你有何体会?6、作业: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合作交流。但计算中个别学生仍有漏符号的问题。

    1.5同底数幂的除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

    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

    1.填空:(1);(2)2;(3).2.计算:(1),(2)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1)(3)(4)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一猜:

    二、巩固练习:

    1.填空:(1);(2);(3)=;(4);(5)2.计算:(1);(2);(3)(4);(5)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1);(2);(3);(4);(5)4.2;(6)

    三、提高练习:1.已知2.若3.(1)若=;(2)若;(3)若0.0000003=3×,则;(4)若.

    小结: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作业:课本p21习题1.7:1、2、3、4.教学后记:

    another接复数名词的用法相关教学方案


    例题:

    —haveyoufinishedyourreportyet?

    —no,i’llfinishin____tenminutes.

    a.anotherb.otherc.othersd.theother

    【分析】此题应选a。容易误选b,d。许多考生认为此题首先要排除选项a,因为:another只接单数名词,而这里tenminutes显然是复数,所以不能选它。

    事实上,此题答案正是a。确实,在通常情况下,another之后只能接单数名词:

    正:anotherstudent另外一个学生

    误:anotherstudents(另外一些学生)

    正:otherstudents另外一些学生(其他学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another后的名词有数词或few修饰时,则也可接复数名词:

    正:anotherfewdays另外几天

    正:anotherfivechairs另外五把椅子

    正:anothertenyears另外XX年

    正:anothertwodictionaries另外两本词典

    类似地,every也有以上用法特点:

    通常后接单数名词:

    正:everyboy每个男孩

    误:everyboys

    但是若every后的名词有数词修饰,则也可接复数名词:

    正:everytenyears每XX年

    正:everyfivemetres每5米

    正:everythreelines每三行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8655.html

    【提公因式法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