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分组分解法的教学方案
  • 分组分解法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03

    【www.jk251.com - 分组分解法】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组分解法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并说明运用了中的什么方法.

    (1)a2-ab+3b-3a;(2)x2-6xy+9y2-1;

    (3)am-an-m2+n2;(4)2ab-a2-b2+c2.

    解(1)a2-ab+3b-3a

    =(a2-ab)-(3a-3b)

    =a(a-b)-3(a-b)

    =(a-b)(a-3);

    (2)x2-6xy+9y2-1

    =(x-3y)2-1

    =(x-3y+1)(x-3y-1);

    (3)am-an-m2+n2

    =(am-an)-(m2-n2)

    =a(m-n)-(m+n)(m-n)

    =(m-n)(a-m-n);

    (4)2ab-a2-b2+c2

    =c2-(a2+b2-2ab)

    =c2-(a-b)2

    =(c+a-b)(c-a+b).

    第(1)题分组后,两组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继续提取公因式.

    第(2)题把前三项分为一组,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与第四项运用平方差公式

    继续分解因式.

    第(3)题把前两项分为一组,提取公因式,后两项分为一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然后两组之间再提取公因式.

    第(4)题把第一、二、三项分为一组,提出一个“-”号,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第四项与这一组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把含有四项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先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分解,再运

    用提公因式或分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应用所学过的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二、新课

    例1把分解因式.

    问:根据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怎样分组才能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

    答:这个多项式共有四项,可以把其中的两项分为一组,所以有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解方法一

    方法二

    例2把分解因式.

    问:观察这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直接运用分组法进行因式分解?

    答:这个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式因ab,可以先提取这个公因式,再设法运用分组法继续分解因式.

    解:

    =

    =

    =

    =

    例3把45m2-20ax2+20axy-5ay2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5a,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余下的因式,可以按:一、三”分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解45m2-20ax2+20axy-5ay2=5a(9m2-4x2+4xy-y2)

    =5a[9m2-(4x2-4xy+y2)]

    =5a[(3m2)-(2x-y)2]

    =5a(3m+2x-y)(3m-2x+y).

    例4把2(a2-3mn)+a(4m-3n)分解因式.

    分析:如果去掉多项式的括号,再恰当分组,就可用分解因式了.

    解2(a2-3mn)+a(4m-3n)=2a2-6mn+4am-3an

    =(2a2-3an)+(4am-6mn)

    =a(2a-3n)+2m(2a-3n)

    =(2a-3n)(a+2m).

    指出:如果给出的多项式中有因式乘积,这时可先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按照分组原则,用分解因式.

    三、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ab+b2-ac-bc;(2)a2-2ab+b2-m2-2mn-n2;

    (3)4a2+4a-4a2b+b+1;(4)ax2+16ay2-a-8axy;

    (5)a(a2-a-1)+1;(6)ab(m2+n2)+mn(a2+b2);

    答案:

    (1)(a+b)(a+b-c);(2)(a-b+m+m)(a-b-m-n);

    (3)(2a+1)(2a+1-2ab+b);(4)a(x-4y+1)(x-4y-1);

    (5)(a-1)2(a+1);(6)(bm+an)(am+bn).

    四、小结

    1.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就先提出公因式,把原多项式变为这个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如果另一个因式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再考虑用因式分解.

    2.如果已知多项式中含有因式乘积的项与其他项之和(或差)时(如例3),先去掉括号,把多项式变形后,再重新分组.

    五、作业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3y-xy3;(2)a4b-ab4;

    (3)4x2-y2+2x-y;(4)a4+a3+a+1;

    (5)x4y+2x3y2-x2y-2xy2;(6)x3-8y3-x2-2xy-4y2;

    (7)x2+x-(y2+y);(8)ab(x2-y2)+xy(a2-b2).

    2.已知x-2y=-2b=-4098,求2bx2-8bxy+8by2-8b的值.

    答案:

    1.(1)xy(x+y)(x-y);(2)ab(a-b)(a2+ab+b2);

    (3)(2x-y)(2x+y+1);(4)(a+1)2(a2-a+1);

    (5)xy(x+2y)(x+1)(x-1);(6)(x2+2xy+4y2)(x-2y-1);

    (7)(x-y)(x+y+1);(8)(ax-by)(bx+ay).

    2.原式=2b(x-2y+2)(x-2y-2)当x-2y=-2,b=-4098时,原式的值=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突出“通法”的作用.

    对于含四项的多项式,可以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常采取“二、二”分组或“一、三”分组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这是运用分组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通法,是带有规律性和程序性的解题思路,学生应切实掌握.安排例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组的通法把一个含有六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加强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把与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之间结合为一体,进行纵横联系,综合运用,考察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能的状况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讨论例3,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三种方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以开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变通性和灵性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重要作用.

    3.打通相反的思维过程.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的变形,也是相反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也应当适当联系整式的乘法.安排例4,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给出的多项式出现了有因式乘积的项,但又不能提取公因式,这时就需要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重新分组,再分解因式,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善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融汇贯通习惯于正向和逆向思维.

    探究活动

    系数为1的型的二次三项式同学们已经会分解因式了,那么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怎么分解呢?如:

    1.;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试着把上面两式分解因式,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答案:

    1.;2..

    规律: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若满足下列条件,则可将其分解为:

    可分解为,即

    可分解为,即

    ,,,满足,即

    按斜线十字交叉相乘的积之和若与一次项系数相等,则可分解因式,

    第一个因式由第一行的两个数组成

    第二个因式由第二行的两个数组成

    分解结果为:

    JK251.com延伸阅读

    数学教案-分组分解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分组分解法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并说明运用了分组分解法中的什么方法.

    (1)a2-ab+3b-3a;(2)x2-6xy+9y2-1;

    (3)am-an-m2+n2;(4)2ab-a2-b2+c2.

    解(1)a2-ab+3b-3a

    =(a2-ab)-(3a-3b)

    =a(a-b)-3(a-b)

    =(a-b)(a-3);

    (2)x2-6xy+9y2-1

    =(x-3y)2-1

    =(x-3y+1)(x-3y-1);

    (3)am-an-m2+n2

    =(am-an)-(m2-n2)

    =a(m-n)-(m+n)(m-n)

    =(m-n)(a-m-n);

    (4)2ab-a2-b2+c2

    =c2-(a2+b2-2ab)

    =c2-(a-b)2

    =(c+a-b)(c-a+b).

    第(1)题分组后,两组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继续提取公因式.

    第(2)题把前三项分为一组,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与第四项运用平方差公式

    继续分解因式.

    第(3)题把前两项分为一组,提取公因式,后两项分为一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然后两组之间再提取公因式.

    第(4)题把第一、二、三项分为一组,提出一个“-”号,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第四项与这一组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把含有四项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先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分解,再运

    用提公因式或分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应用所学过的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二、新课

    例1把分解因式.

    问:根据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怎样分组才能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

    答:这个多项式共有四项,可以把其中的两项分为一组,所以有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解方法一

    方法二

    例2把分解因式.

    问:观察这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直接运用分组法进行因式分解?

    答:这个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式因ab,可以先提取这个公因式,再设法运用分组法继续分解因式.

    解:

    =

    =

    =

    =

    例3把45m2-20ax2+20axy-5ay2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5a,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余下的因式,可以按:一、三”分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解45m2-20ax2+20axy-5ay2=5a(9m2-4x2+4xy-y2)

    =5a[9m2-(4x2-4xy+y2)]

    =5a[(3m2)-(2x-y)2]

    =5a(3m+2x-y)(3m-2x+y).

    例4把2(a2-3mn)+a(4m-3n)分解因式.

    分析:如果去掉多项式的括号,再恰当分组,就可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了.

    解2(a2-3mn)+a(4m-3n)=2a2-6mn+4am-3an

    =(2a2-3an)+(4am-6mn)

    =a(2a-3n)+2m(2a-3n)

    =(2a-3n)(a+2m).

    指出:如果给出的多项式中有因式乘积,这时可先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按照分组原则,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三、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ab+b2-ac-bc;(2)a2-2ab+b2-m2-2mn-n2;

    (3)4a2+4a-4a2b+b+1;(4)ax2+16ay2-a-8axy;

    (5)a(a2-a-1)+1;(6)ab(m2+n2)+mn(a2+b2);

    答案:

    (1)(a+b)(a+b-c);(2)(a-b+m+m)(a-b-m-n);

    (3)(2a+1)(2a+1-2ab+b);(4)a(x-4y+1)(x-4y-1);

    (5)(a-1)2(a+1);(6)(bm+an)(am+bn).

    四、小结

    1.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就先提出公因式,把原多项式变为这个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如果另一个因式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再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

    2.如果已知多项式中含有因式乘积的项与其他项之和(或差)时(如例3),先去掉括号,把多项式变形后,再重新分组.

    五、作业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3y-xy3;(2)a4b-ab4;

    (3)4x2-y2+2x-y;(4)a4+a3+a+1;

    (5)x4y+2x3y2-x2y-2xy2;(6)x3-8y3-x2-2xy-4y2;

    (7)x2+x-(y2+y);(8)ab(x2-y2)+xy(a2-b2).

    2.已知x-2y=-2b=-4098,求2bx2-8bxy+8by2-8b的值.

    答案:

    1.(1)xy(x+y)(x-y);(2)ab(a-b)(a2+ab+b2);

    (3)(2x-y)(2x+y+1);(4)(a+1)2(a2-a+1);

    (5)xy(x+2y)(x+1)(x-1);(6)(x2+2xy+4y2)(x-2y-1);

    (7)(x-y)(x+y+1);(8)(ax-by)(bx+ay).

    2.原式=2b(x-2y+2)(x-2y-2)当x-2y=-2,b=-4098时,原式的值=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突出“通法”的作用.

    对于含四项的多项式,可以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常采取“二、二”分组或“一、三”分组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这是运用分组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通法,是带有规律性和程序性的解题思路,学生应切实掌握.安排例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组的通法把一个含有六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加强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把分组分解法与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之间结合为一体,进行纵横联系,综合运用,考察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能的状况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讨论例3,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三种方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以开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变通性和灵性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重要作用.

    3.打通相反的思维过程.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的变形,也是相反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也应当适当联系整式的乘法.安排例4,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给出的多项式出现了有因式乘积的项,但又不能提取公因式,这时就需要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重新分组,再分解因式,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善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融汇贯通习惯于正向和逆向思维.

    探究活动

    系数为1的型的二次三项式同学们已经会分解因式了,那么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怎么分解呢?如:

    1.;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试着把上面两式分解因式,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答案:

    1.;2..

    规律: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若满足下列条件,则可将其分解为:

    可分解为,即

    可分解为,即

    ,,,满足,即

    按斜线十字交叉相乘的积之和若与一次项系数相等,则可分解因式,

    第一个因式由第一行的两个数组成

    第二个因式由第二行的两个数组成

    分解结果为:

    分解因式法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

    2.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解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0,c≠0)可以转化为适合于直接开平方法的形式(x+m)2=n;

    2.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配方的关键是“添加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掌握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凑配成完全平方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注意a≠0)

    2.不完全一元二次方程的哪几种形式?

    (答:只有三种ax2=0,ax2+c=0,ax2+bx=0(a≠0))

    3.对于前两种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0(a≠0)和ax2+c=0(a≠0),我们已经学会了它们的解法。

    特别是结合换元法,我们还会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例解方程:(x-3)2=4(让学生说出过程)。

    解:方程两边开方,得x-3=±2,移项,得x=3±2。

    所以x1=5,x2=1.(并代回原方程检验,是不是根)

    4.其实(x-3)2=4是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原方程展开、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把这个展开过程写在黑板上)

    (x-3)2=4,①

    x2-6x+9=4,②

    x2-6x+5=0.③

    二新课

    1.逆向思维

    我们把上述由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的变形逆转过来,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妨试试把它转化为(x+m)2=n的形式。这个转化的关键是在方程左端构造出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完全平方式(x+m)2。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问:在x2+2x上添加一个什么数,能成为一个完全平方(x+?)2。(添一项+1)

    即(x2+2x+1)=(x+1)2.

    练习,填空:

    x2+4x+()=(x+)2;y2+6y+()=(y+)2.

    算理x2+4x=2x·2,所以添2的平方,y2+6y=y2+2y3,所以添3的平方。

    总结规律:对于x2+px,再添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就能配出一个含未知数的一个次式的完全平方式。即.+()④

    (让学生对④式的右边展开,体会括号内第一项与第二项乘积的2倍,恰是左边的一次

    项,括号内第二项的平方,恰是配方时所添的常数项)

    项固练习(填空配方)

    总之,左边的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问:如果左边的一次项系数是负数,那么右边括号里第二项的正负号怎么取?算理是什么?

    巩固练习(填空配方)

    x2-bx+()=(x-)2;x2-(m+n)x+()=(x-)2.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

    5.通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知识来分解因式,渗透知识间是普遍联系的数学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将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关系。

    3.教学疑点:一个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的条件。

    4.解决办法:二次三项式能分解因式

    二次三项式不能分解

    二次三项式分解成完全平方式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

    (2)将下列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因式分解。

    ①;②;③。

    由③感觉比较困难,引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

    (1)引入:观察上式①,②,③方程的两个根与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之关系。

    ①;

    解:原式变形为。

    ∴,

    ②;

    解原方程可变为

    观察以上各例,可以看出1,2是方程的两个根,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来分解相应左边的二次三项式。

    (2)推导出公式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那么,

    这就是说,在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时,可先用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写成

    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字系数的例子,观察、探索结论,再从一般的字母系数的例子得出一般性的推导,由此可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3)公式的应用

    例1把分解因式

    解:∵方程的根是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

    由①到②是把4分解成2×2分别与两个因式相乘所得到的,目的是化简①。

    练习:将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因式分解。

    (1);(2)

    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例2用两种方程把分解因式。

    方法一,解:

    方法二,解:,

    方法一比方法二简单,要求学生灵活选择,择其简单的方法。

    练习: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学生练习,板书,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师引导,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三项式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方程,可变形为;但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就不能将变形为。

    例如用求根公式求得的两个根是后,得出这就错了,这是因为丢掉了系数2。

    (2)还要注意符号方面的错误,比如下面的例子如果写成也是错误的。

    (3)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当时,方程无实根。这就决定了:当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当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以分解。

    (二)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将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先求出方程的两个根,再将写成形式。

    2.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是:当,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以分解。

    3.通过本节课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渗透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38A1,2。

    五、板书设计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难点是解法的灵活运用.能够熟练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是进一步学习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基础.

    1.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就是三元一次方程组.

    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仍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元,即通过消元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如何消元,首先要认真观察方程组中各方程系数的特点,然后选择最好的解法.

    4.有些特殊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方法,有时一下子可消去两个未知数,直接求出一个未知数值来.

    5.解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转化”基本思想,可以推广到“四元”、“五元”等多元方程组,这是今后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时,由于方程较多,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出比原方程组少一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原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一般都至少要用到一次.

    2.消元时,先要考虑好消去哪一个未知数.开始练习时,可以先把要消去的未知数写出来(如教科书在分析中所写的那样),然后再进行消元.

    在例2中,如果先确定消去,那么这三个方程两两分组的方法有3种;①与②,①与③,②与③.我们可以从中任选2种消去.这里特别要注意选定2种后,必须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如果违背了这一点,所得的两个新方程虽然各含两个未知数,但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仍然含有三个未知数,这在实际上没有消元.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三元一次方程.

    2.会解某个方程只有两元的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或一元的思路.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消元方法、消元对象.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解题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消元”的思想,设法把未知数转化为已知.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方程恒等变形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解的奇异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生学法:三元一次方程组比二元一次方程组要复杂些,有些题的解法技巧性较强,因此在解题前必须认真观察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好先消去的“元”,这是决定解题过程繁简的关键.一般来说应先消去系数最简单的未知数.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经过本课教学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组时“消元”的基本思想和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

    (二)难点

    针对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

    (三)疑点

    如何进行消元.

    (四)解决办法

    加强理解二元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是“消元”,故在求解中为便于计算应选择系数较简单的未知数将它消去.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先复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及办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及方法.

    2.教师由引例引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由学生思考、讨论后解决如何消三元变二元,教师讲解、小结.

    3.由学生尝试,解决例题.

    4.学生练习,教师小结、讲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将学习如何求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整体感知

    通过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从而类推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及解题方法,让学生牢牢抓住利用消元的思想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的办法来求解.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26,甲数比乙数大1,甲数的两倍与丙数的和比乙数大18,求这三个数.

    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这个问题必须三个条件都满足,因此,我们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下面的形式:

    这个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后说出消元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说出消元方案:依照代入法,由较简单的方程②,可得④,进一步将④分别代入①和③中,就可消去,得到只含、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由②,得④

    把④代入①,得⑤

    把④代入③,得⑥

    ⑤与⑥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代入④,得

    注意:a.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完成.

    b.得,后,求,要代入前面最简单的方程④.

    c.检验.

    这道题也可以用加减法解,②中不含,那么可以考虑将①与③结合消去,与②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教法说明】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巩固解方程组时通过“消元”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思想.

    2.学生尝试解决例题

    例1解方程组

    学生活动:独立分析、思考,尝试解题,有的学生可能用代入法解,有的学生可能用加减法解,选一个用加减法解的学生板演,然后,让用代入法的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解:②×3+③,得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代入②,得

    归纳:这个方程组的特点是方程①不含,而②、③中的系数绝对值成整数倍关系,显然用加减法从②、③中消去后,再与①组成只含、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最为合理.而用代入法由①得到的式子含有分母,代入②、③较繁.

    【教法说明】有了前例的基础,让学生独立尝试解题,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后归纳题目的特点为,点明消元方法和消元对象,更有助于学生探索方法、掌握技巧.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P30(1).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后,同桌、前后桌之间按不同解法的同学交换,看哪种方法最简单.

    4.变式训练要,培养能力

    补例:解方程组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教法说明】此方程组中方程①、③中、的系数完全相同,用③-①可直接得到,再把代入②可求,代入①可求.这道题直接化三元为一元,能使学生体会到解法技巧的重要性,觉得数学问题真是奥妙无穷!

    (四)总结、扩展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2.解题前要认真观察各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当方程组中某个方程只含二元时,一般的,这个方程中缺哪个元,就利用另两个方程用加减法消哪个元;如果这个二元方程系数较简单,也可以用代入法求解.

    3.注意检验.

    【教法说明】这样总结,既突出了本课重点,又突出了本节内容中例题、习题的特点—某个方程只含两元,使学生在以后解题时有很强的针对性.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31A组1.

    (二)选做题:解方程组

    (三)思考题:课本第32页“想一想”.

    【教法说明】作业(一)是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作业(二)有很强的技巧性,可培养学生兴趣;作业(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

    2.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解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0,c≠0)可以转化为适合于直接开平方法的形式(x+m)2=n;

    2.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配方的关键是“添加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掌握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凑配成完全平方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注意a≠0)

    2.不完全一元二次方程的哪几种形式?

    (答:只有三种ax2=0,ax2+c=0,ax2+bx=0(a≠0))

    3.对于前两种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0(a≠0)和ax2+c=0(a≠0),我们已经学会了它们的解法。

    特别是结合换元法,我们还会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例解方程:(x-3)2=4(让学生说出过程)。

    解:方程两边开方,得x-3=±2,移项,得x=3±2。

    所以x1=5,x2=1.(并代回原方程检验,是不是根)

    4.其实(x-3)2=4是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原方程展开、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把这个展开过程写在黑板上)

    (x-3)2=4,①

    x2-6x+9=4,②

    x2-6x+5=0.③

    二新课

    1.逆向思维

    我们把上述由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的变形逆转过来,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妨试试把它转化为(x+m)2=n的形式。这个转化的关键是在方程左端构造出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完全平方式(x+m)2。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问:在x2+2x上添加一个什么数,能成为一个完全平方(x+?)2。(添一项+1)

    即(x2+2x+1)=(x+1)2.

    练习,填空:

    x2+4x+()=(x+)2;y2+6y+()=(y+)2.

    算理x2+4x=2x·2,所以添2的平方,y2+6y=y2+2y3,所以添3的平方。

    总结规律:对于x2+px,再添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就能配出一个含未知数的一个次式的完全平方式。即.+()④

    (让学生对④式的右边展开,体会括号内第一项与第二项乘积的2倍,恰是左边的一次

    项,括号内第二项的平方,恰是配方时所添的常数项)

    项固练习(填空配方)

    总之,左边的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问:如果左边的一次项系数是负数,那么右边括号里第二项的正负号怎么取?算理是什么?

    巩固练习(填空配方)

    x2-bx+()=(x-)2;x2-(m+n)x+()=(x-)2.

    因式分解的应用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2、会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方程涉及较多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知识回顾(1)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①提取公因式法:ma+mb=m(a+b)②应用平方差公式:–=(a+b)(a-b)③应用完全平方公式:a±2ab+b=(a±b)(2)课前热身:①分解因式:(x+4)y-16xy(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例1计算:(1)(2ab-8ab)÷(4a-b)(2)(4x-9)÷(3-2x)解:(1)(2ab-8ab)÷(4a-b)=-2ab(4a-b)÷(4a-b)=-2ab(2)(4x-9)÷(3-2x)=(2x+3)(2x-3)÷[-(2x-3)]=-(2x+3)=-2x-3一个小问题:这里的x能等于3/2吗?为什么?想一想:那么(4x-9)÷(3-2x)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12、合作学习想一想:如果已知()×()=0,那么这两个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或代数式子才能够满足条件呢?(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之间讨论!)事实上,若A×B=0,则有下面的结论:(1)A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2)A和B中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试一试:你能运用上面的结论解方程(2x+1)(3x-2)=0吗?3、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例2解下列方程:(1)2x+x=0(2)(2x-1)=(x+2)解:x(x+1)=0解:(2x-1)-(x+2)=0则x=0,或2x+1=0(3x+1)(x-3)=0∴原方程的根是x1=0,x2=则3x+1=0,或x-3=0∴原方程的根是x1=,x2=3注: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比如:x1,x2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做一做!对于方程:x+2=(x+2),你是如何解该方程的,方程左右两边能同时除以(x+2)吗?为什么?教师总结:运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如果方程的右边是零,那么把左边分解因式,转化为解若干个一元一次方程;(2)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不是零,那么应该先移项,把方程的右边化为零以后再进行解方程;遇到方程两边有公因式,同样需要先进行移项使右边化为零,切忌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4、知识延伸解方程:(x+4)-16x=0解:将原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4)-(4x)=0(x+4+4x)(x+4-4x)=0(x+4x+4)(x-4x+4)=0(x+2)(x-2)=0接着继续解方程,5、练一练①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试判断a-2ab+b-c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解:a-2ab+b-c=(a-b)-c=(a-b+c)(a-b-c)∵a、b、c为三角形的三边∴a+c﹥ba﹤b+c∴a-b+c﹥0a-b-c﹤0即:(a-b+c)(a-b-c)﹤0,因此a-2ab+b-c小于零。6、挑战极限①已知:x=2004,求∣4x-4x+3∣-4∣x+2x+2∣+13x+6的值。解:∵4x-4x+3=(4x-4x+1)+2=(2x-1)+2>0x+2x+2=(x+2x+1)+1=(x+1)+1>0∴∣4x-4x+3∣-4∣x+2x+2∣+13x+6=4x-4x+3-4(x+2x+2)+13x+6=4x-4x+3-4x-8x-8+13x+6=x+1即:原式=x+1=2004+1=2005(三)梳理知识,总结收获因式分解的两种应用:(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2)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四)布置课后作业1、作业本6.42、课本P163作业题(选做)四、教学反思

    的教学方案


    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由此创设下列情境:

    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

    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

    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

    下一篇:没有了

    【分组分解法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