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系列]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一篇
  • [教案系列]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一篇

    发表时间:2022-08-23

    三年级下口算乘法教案。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系列]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68页到69页,也是第6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思想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仅为今后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在观察、比较、分析、类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我通过创设儿童游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观察、比较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发现规律,进而类推出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要去游乐园,必须先渡船过河”的情境,这样复习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学习状态。

    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由“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还可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一个问题:“我们4人去玩碰碰车吧,每张门票9元,需要多少钱?”这是旧知识,学生大都能够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忆乘法的意义,9×4表示4个9元的和,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二个问题:“我们4人去坐有轨电车吧,每张门票10元,需要多少钱?”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有思路的同学,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维

    方式的不同,学生肯定会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个10相加;有的会联想第一个问题,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个十,也就是40。只要学生说的算法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学生想到10×4表示4个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这一方法,为后面总结口算算理打基础。

    第三个问题:“我们3人去玩激流勇进吧,每张门票20元,需要多少钱?”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算法。学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如3个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计算2×3,再在末尾添一个0,也就是把20看成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学生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更好,更简便。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自己进行比较,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着出示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答案。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在计算20×7时,学生如果用加法会发现比较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学生在计算20×7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然后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让学生观察今天计算的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而这节课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从而引出课题——口算乘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的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不仅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还融入趣味性,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首先,我创设游乐园举行闯关游戏获得免费门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关:口算题卡。也就是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我想通过这道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答对的同学奖励一张“旋转木马优惠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关:抢答比赛。老师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学生不用举手,直接抢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我想通过这道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口算技能。然后课件出示刚刚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数,并分成两组。学生观察左右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强调学生遇到如“40×5”这样的题时,积末尾0的个数要比因数末尾的多一个。

    第三关:火眼金睛,用手势判对错。设置几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让学生来判断,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第四关:解决问题。“环卫工人每天在游乐场捡矿水瓶约400个,5天大约能捡多少个?”培养学生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关:智慧冲浪。我设计这样一个拓展题目,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扩大题目的思维广度,学生除了常规的“8×30,3×80、6×40,60×4可能会出现:1×240=240 10×24=240 2×120=240 20×12=240等方法。这样做,既可以每个学生都参与练习,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4.知识梳理,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jK251.COm精选阅读

    [精选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一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可贵的沉默》一课讲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快乐;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父母祝贺生日的。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不但要接受爱,而且要回报爱。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得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四)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一、教学结构:质疑导向——探究体验——深化主题——

    读写结合。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向:

    爱恩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课文的题目发人深省,是教给学生提问题方法的好时机。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因为这两幅插图中人物神情的对比强烈,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利用课文中的泡泡“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意在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体验

    《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强化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挖掘课文中可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满足学生想象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品析关键词句,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前孩子们的表现)让学生从孩子们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如: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兴奋、-----快乐的交谈。其次是结合插图,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沉默时孩子们的表现)让学生找出描写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对比后,孩子们感到惭愧。再次我出示课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之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这段描述,让学生读后提出问题:“孩子们不知父母的生日为什么还说孩子们可爱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并让学生想象一下孩子们此时 能想些什么呢?目的是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中,从内心里产生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想法。这正是作者和我们要寻找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在探究体验中,学生走进了文本,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抒发自己收费时的感受。

    (三)深化主题

    阅读教学中,采用“对话”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生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双方与文本对话的默契程度越深,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 越高,课堂教学就有生机,充满活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回忆沉默前、沉默时孩子们的表现后,引导学生体会沉默后的热闹场面。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围绕课文中的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展开对话。在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谁?(2)老师在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就是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展开对话的。我想这样的对话拉近了文本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在课堂的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我又设计了“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话题,并配上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在音乐中写自己的心里话,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了爱的真谛。使学生知道了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回报爱。这样的对话过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这沉默的可贵之处。

    (四)读写结合

    本课的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是以课进程为线索,

    以师生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二是用抓住人物质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的描述来再现当时的场景。这样的特点恰好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好教材。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注重了以课文的线索为骨架,在学完课文后,利用总结板书来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描写反映对父母爱的回报的具体事例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描写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篇一)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篇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与理解文本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应该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祖国语言文字。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互动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情感。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生动地叙述了身患残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上台讲演讲,但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忧郁自卑走向开朗乐观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以小英从自卑到乐观的情感变化以及同学们的掌声两条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信任与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语言朴实,却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让人领悟到那份真爱,令人十分感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①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并掌握以掌声以及英子的情感变化为主线的写作手法。

    2.过程目标:运用朗读、讨论、对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词语以及人物的语言、心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目标:理解爱的力量,懂得鼓励需要鼓励的人、关爱需要关爱的人,深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掌握字词,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朗读、讨论、提问等方式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学间的关爱,获得情感共鸣,提升情感认知。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英子的变化”切入,通过英子的变化产生了疑问,进而延伸到掌声。教学过程由“走近英子,了解英子”——感悟掌声——升华掌声——课外拓展”的环节组成,突出了掌声。

    (二)说学法

    学生在思考、朗读、阅读、小组交流中体会掌声,体会情感,内化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直切主题

    师:昨天老师读了《爱的`小诗》这首诗歌,被它深深地打动了。现在,你们谁愿意来读一读呢?(生读) 读得真好,读出了感情,大家能给他一个鼓励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赞扬他(全体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这样包含着鼓励与赞赏的掌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多的。今天,让我们走进《掌声》这篇文章,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 把握字词,做好铺垫。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

    2、 全班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划出来。(2)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初步感知,设置悬念

    1、 全班集体朗读课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 文中通过哪几部分棉写了故事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划分并回答。(讲故事前——讲故事时——讲故事后——几年后)(板书)

    3、 理解课文,语言训练。小组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复述各段落的主要情节,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设置疑问:在故事中,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回去思考。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 写课后的生字词并掌握下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1、 听写文中生字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了解英子

    1、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英子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英子后来又变得怎样了?(学生回答)接下来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点词“默默、总是、早早地、最后一个、忧郁”。

    2、学生自主疑问: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英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感悟掌声,理解课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提问:“终于”表明了什么?

    2、 对,她内心挣扎了很久,她并不想上台讲故事,但新来的老师不知道她的情况,要求全班同学都要上台讲故事。当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时,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 师鼓励学生自主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有问题想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生问:为什么她把头低下去了呢?)谁能告诉老师?(生答)

    (2) 上去还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两个声音在嚷嚷:一个在说上去吧,另一个则说不要上去。你们认为英子该上去还是不上去呢?教师要求男女生组成两只小小的辩论队,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开始辩论,各自说说上去与不上去的理由。

    3、 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说得很不错。(1)英子是怎么表现的?谁来找找这句话并读出来,要有感情地读出来。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

    (2)再次提问朗读,要求读出犹豫的心情。

    (3)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对,英子很不自信,她没有勇气,心里很矛盾,所以她犹豫了很久,大家试试一个成语来表达英子的矛盾,这个成语是(生答:犹豫不决)回答得真不错,英子太犹豫不决了,她的动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

    (1)师:看,同学们饱含着鼓励的目光;听,多么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很感动,老师看到了,你们也看到了。如果此时你是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又想说什么?现在请你们来扮演英子和班级同学,先想想看要说什么。(生:。。。师旁白:英子热泪盈眶地说。。)

    (2)提出问题: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听了英子和同学们真实的感人的话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用什么来鼓励英子?(掌声)那么,这掌声代表了什么?(鼓励、敬佩。。)生答,师相机板书。

    4、 学生齐读:“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热烈的掌声。”

    提问:这次的掌声又包含了什么呢?

    讨论: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对于对待象英子这样的人,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训练语言:老师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与鼓励!你们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吗?把老师当作英子,对着英子说出来吧。

    四、升华掌声,掌声传递爱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学生质疑: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里的“一摇一晃”跟前面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英子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生答:由忧郁到激动)是什么使英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呢?(掌声)

    3、 白了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掌声)英子在这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信任、鼓励、赞扬、爱。。)。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爱的升华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几年后,英子给我来信,信中说道:(齐读)我永远不会….

    提问:从英子的来信中你们明白了什么?(生答)对,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骨气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昂起我们的头来。下面请读课外文章《昂起头来真美》。

    小组讨论:1、什么事情让珍妮发生了变化?

    2、老师的那句话:“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让珍妮感受到了什么?

    3、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英子在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其实,不单单掌声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方法去鼓励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全班来一起朗读这首爱的小诗吧!

    附稿:

    *《爱的小诗》

    爱是什么?

    问小鸟,小鸟说:爱是妈妈教我学飞时的关照。

    爱是什么?

    问大雁,大雁说:爱是是跟伙伴一起飞行时的团结。

    爱是什么?

    问小朋友,小朋友说:爱是老师向我传播知识的笑容。

    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

    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爱是一个鼓励的掌声,

    …………………………..

    爱就是这么简单!

    《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只要你昂起头来,就会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

    热门教案: 三年级英语说课稿篇二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热门教案: 三年级英语说课稿篇二,供大家参考。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 ?Story time第一课时。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强化学生听读能力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听和读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来说一下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分享食物”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学会分享食物的习惯用语,如Would you like…?What about…?及其回答。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有关食物的单词pie,cake,并且能用这些单词进行对话交流。

    2、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征询别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愿望。

    (2)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本课的单词pie,cake。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养成分享美好事物的良好品质。

    B学习策略:注重听读能力的培养。

    3、重点与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英汉语言差异,我认为正确朗读本课的单词,“Would you like…?What about…?”句型,这些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且正确地运用。

    4、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课标为指导,以听读结合为方式,坚持“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听读结合的方法安排本课教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以chant “Nice to meet you.”开始本节课,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和操练阶段

    1)以在Mickey的生日聚会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有关食物的单词,通过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多种形式来进行单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教学单词的同时,自然引出“Would you like…?”这个重点句型,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回答“Yes,please”。

    3在练习阶段,我已去快乐谷闯关为线索,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

    4课文的呈现,我主要是通过看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并自己找出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课文。

    5课文的朗读我主要通过跟读、指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能充分得到朗读的机会,更好的理解课文,为下面的操练打好基础。

    3、拓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大家拿出自己的实物图片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句型,同时培养了学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良好品质。

    4、家庭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语言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食物,技能巩固所学的句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5、板书设计

    句子的逐个书写更能突显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简洁的布置更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方便观察和仿写。

    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其一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其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教你写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你写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几分之一这局部内容是分数知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同学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数的。分数和整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和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认识分数是同学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同学学好这局部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作铺垫。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笼统的内容,同学开始掌握分数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同学情况分析

    小同学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同学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发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目标

    《课程规范》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规范的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考虑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文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本复习计划如下: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他们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比如程文杰、韩兴宇等,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较好。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能力跟不上,比如方启奥、王家奇等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2、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

    3、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五、时间安排:

    位置与方向一周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周

    统计 年、月、日 一周

    面积 解决问题 一周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周

    今日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一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今日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一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教案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一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与特征。

    2. 能认、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学习难点:

    1. 小数意义的理解。

    2. 小数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说你对元、角、分有哪些认识?

    2.你会读出下列小数吗?

    例: 每支铅笔0.50元(读作:零点五零元)

    每支钢笔 8.00元 每把尺子1.06元

    每个笔记本3.50元 每盒水彩笔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数表示下列的数吗?

    5元4角=﹙ ﹚元 15元9角=﹙ ﹚元

    二、自主学习新知

    1.认识小数

    ﹙1﹚教师出示“买文具”具体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2﹚学生独立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每个笔记本﹙﹚元﹙﹚角 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钢笔﹙﹚元 每支铅笔﹙﹚角

    每盒水彩笔﹙﹚元﹙﹚角﹙﹚分

    ﹙3﹚学生自主认识这些小数

    ﹙4﹚师随机说明:像3.50,0.50,8.00,1.06,16.85……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5﹚同桌合作交流:观察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6﹚交流反馈小数特点。

    2.小数读法 ﹙1﹚ 自己试读小数16.85。

    ﹙2﹚ 学生合作互读小数:3.50,0.50,8.00,1.06

    ﹙3﹚ 学生自主归纳小数读法的要求。

    ﹙4﹚ 自我检测:读小数。

    0.02读作: 20.00读作:

    3、小数的写法。

    ﹙1﹚师随机提出问题。

    ﹙2﹚学生互相探讨小数的写法。

    ﹙3﹚反馈小结小数的写法。

    ﹙4﹚学生互读互写。

    三、老师根据学生互动结果进行课堂总结。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题。

    找小数。﹙在小数下面画横线﹚

    2 3.2 0.02 1.00 50 10.00

    读小数。

    0.7 读作: 0.09读作: 10.02读作: 10.00读作:

    2.巩固提高题

    2元1角=﹙ ﹚元 7.52元=﹙ ﹚元﹙﹚角﹙﹚分

    50.50元=﹙ ﹚元﹙﹚角﹙﹚分 8分=﹙ ﹚元

    10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五、拓展迁移

    小熊的妈妈带小熊到超市购物,他们买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聪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算出小熊的妈妈一共花了几元几角几分?

    [教案系列]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思考篇二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系列]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思考篇二》。

    《生命花树》中,抓髻娃娃位于画面中心,在奇花异草的簇拥下,手持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两只寓意长寿的鹤在空中飞舞,给画面增添了雍容华贵的喜庆气氛。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个特别招人喜爱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间传说,抓髻娃娃能(镇住妖魔鬼怪)能让(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们喜爱。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希望同学们能“传承民族艺术,剪出美好生活。”

    剪纸的特点:

    ⑴、对称式构图,使画面饱满、充实。

    ⑵、采用阴刻、阳刻、混合刻等表现手法。

    ⑶、使用“隐喻”的手法表达情感。

    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鹤、桃、松”寓意长寿;

    “鸡”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喜鹊”寓意喜庆。

    以下内容是对本课的思考与拓展教学的反馈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们不只局限于课本仅有的这一幅作品的赏析学习,我们将在拓展学习与思考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民间美术剪纸的魅力与生活气息。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激发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

    通过本书与以往的学习《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等课,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但如何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出发把握教材脉络?如何达成让学生更好的解读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这一目标?通过多次研读教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挖掘人文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才能让他们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例如:我们可以歌曲《蝴蝶妈妈》以苗族古老传说为创作背景,婉转的曲风正与南派剪纸的风格相得益彰。借这首歌来导课,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同时,艺术的“通感”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南派剪纸的风格。

    2.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突出以下教学重点:

    (1)课件出示:库淑兰剪纸《抓髻娃娃》与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农村的保护神)、《蝴蝶妈妈》(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点,感知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感悟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2)出示课件:

    纵向梳理教材脉络,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剪纸知识:

    表现形式内容 : 剪纸纹样表现手法:

    《百变团花》 中心对称式剪纸

    《生命花树》 不对称式剪纸

    《抓髻娃娃》 轴对称式剪纸;

    《吉祥图案》 涡纹柳叶纹混合刻;锯齿纹(以谐音表达寓意)

    《剪纸中的阴刻阳刻》 圆点阳刻:线线相连; 月牙纹阴刻:线线相断

    3.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从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远比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要深刻的多。大胆尝试中的“失败”比墨守陈规中的“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突破教学难点:

    (1)出示教师示范作品《抓髻娃娃》,

    设问:“这幅剪纸的表现形式与以往什么不同?

    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制作吗?”引入二方连续剪纸的学习。

    (2)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3)大胆尝试:任选一种剪纸纹样,尝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4)汇报成果:

    (5)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作品,找出失败原因。

    (6)形成经验:留好连接点,保持连续性。

    4.立足生活,发展审美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剪花花”也正因为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开得如此鲜活。

    怎样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我找到了“花朵 ”这个切入点,鼓励他们以“花朵飘飘”,表现六年学习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难忘的故事。学生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孩子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案系列]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