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推荐: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word版
发表时间:2022-09-04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教案推荐: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word版》,希望您喜欢。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平。)——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习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近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教案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那些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懂得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复习词语。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1自然段。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 ”划出来。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指名回答问题。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讨论:如果你在她们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二年级教案教学设计2000字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二年级教案教学设计2000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并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2、通过动手、动脑,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内心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冬天的时候我们都愿意躲在屋子里,小鸟们决定要到南方去旅游,它们起大早拿好东西,来到了车站,可是有的小鸟却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细心的同学们快来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小鸟该上几号车?
7×()=56 ()×9=45 7×()=28
()×6=42 9×()=63 3×()=21
()×4=36 ()×5=35
集体订正,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师:(出教材图)小鸟们顺利地到达了旅游地,她们要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看到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长颈鹿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他却发愁了,怎样安排 她们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指教材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 什么数学信息?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栋房子住6只小鸟,有42只小鸟。
2、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
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小组选代表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谈列算式的理由和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42只小鸟,每栋房子在住6只,也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42除以6。六七四十二,所以知道需要7间房。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像这样把42只小鸟6只6只地分在一间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除法算式42÷6来解决,刚才同学们应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商,这个方法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用除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3、引申问题:长颈鹿宾馆又来了一些小鸟,共48只,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汇报个人的想法。
在全班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意见。
三、应用提高。
小动物回家。(练习3)
第二天,小动物们参观了森林奇观,玩的可累了,他们要回宾馆休息,大家看一看,这些小动物该进几号房呢?我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会找到的。
师: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分别住在几号房?和同桌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同桌讨论。)
每个小组的同学轮着拿桌上的卡片给小动物找家,放的时候要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算的。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我们学校要举行广播体操表演,三年级1班有36名同学,请你帮助设计一下,他们可以怎么排队?)
师:先想想,怎样给这36名同学排一个整整齐齐的队呢?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师:方法有很多,小组同学用学具动手把你们想好、算好的队形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摆的队形最漂亮。
(老师投影学生的设计,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全班点评。)
(学生用围棋子在板子上设计出了各种不同样式的队形……)
展示汇报
师:想一想,生活中有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课后,小朋友收集好了可以互相说一说,也可以记在数学日记上。
六、课堂检测。(10分)
1、45÷5= 64÷8= 21÷3= 7×8=
2、7×()= 56 ()×9=27
()×9=81 ()×6=54
3、根据口诀写两个除法算式:六八四十八
( )( )
4、有一箱矿泉水,比20瓶多,比30 瓶少。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瓶矿泉水有多少瓶?
5、一根绳子长 16米,每两米剪一根跳绳,可剪( )根,最少剪()刀?
[推荐教案] 小学二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之二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推荐教案] 小学二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之二》。
世界上有些事总是发生的莫名其妙,正当我本对上交之作不抱任何幻想之时,事情偏就出乎意料。当我的作文被办公室各个老师欣赏,继而又在班内被当成范文品读。当时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简直有种发狂的感觉。特别是课下几个漂亮的女生争着抢着要看我的作文,还一个劲地夸我文采好,那种飘飘然的感觉,瞬间变得身轻如燕,估计跳楼都可能顺风飞走。
在小学六年的时光中,我交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我知道,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度过这六年的小学。还记得那年夏天,我没有带科学上交本,我便想同学借一本,可是大家也都只带了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个同学竟自己不用,把她那本给了我,让我十分感动。亲爱的同学们,请让我们记住这份友谊,这份永不褪色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