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美
发表时间:2022-04-16美术字写法
一、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字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与书写方法。
2.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进行书写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术字的笔画特点和书写的五个步骤。
2.难点:美术字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讲述上一课的作业情况
(二)内容展开的线索:
(1)切入课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对于汉字,可以说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个别同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甚至能写漂亮的粉笔字而在班级出黑板报时大显身手。但这些黑板报的标题,却不尽如人意。这原因何在呢?(组织学生讨论二到三分钟)(总结)。主要是你们还没有掌握这种技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技巧──美术字。
(2)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3)美术字体特点(以泳字为例、出示不同字体的范画)
1.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3.黑体: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4)美术字写法
1.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如“民”等;有左右结构,如“行”等;有左中右结构,如“做”等;有上下结构,如“春”等;有上中下结构,如“草”等;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等;有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等,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
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3.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3.说明:
(1)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2)美术字的主笔要平稳、结实、次笔要互相穿插,灵活变化,随机应变,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由于人的错觉,美术字应实边缩进,虚边延伸,教师演示(“国”、“人”两字),一、两字都写满格,二、根据实边缩进,虚边延伸的原则来写,让学生进行比较。
(4)由于人有上紧下松的视觉习惯,因此美术字也应写成上紧下松,才会给人视觉心理上有种平衡与稳定感。
在讲解此规律前先做实验,在黑板上画一方形,让一学生上来用目测指出中点,再用对角线画出中点,看其误差如何,一般说目测中点应比实际中点稍偏上。再以两个“木”字为例(演示一“木”上紧下松,一“木”笔划偏下),结合人体的比例,说明上紧下松的重要性。
(5)美术字的重心要稳定,要给人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6)写美术字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字.
如“曰”与“日”,要有区别,不要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曰”还是“日”。
4.作业设计
临写黑体“学习园地”四字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作业可课后完成。(见图2)
5.板书设计(略)
6.教具和学生用品:
(1)教师准备范画若干张,直尺、图钉。
(2)学生准备画纸一张,铅笔、直尺圆规。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讲述上一课的作业情况
2.内容展开的线索:
(1)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字、黑体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变化的字体,其变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粗细求得变化(演示,见图1);或者改变笔画的形状求得变化(见课本图例“光荣榜”)。笔画的形状变化大致有尖、圆、方和曲线等几中。
b、字形变化:这是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写成长、扁、圆、梯形、菱形等(演示,见图3)。
c、结构变化: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求得新颖的效果(见课本图例“简讯”、“运动会”)。
d、象形:根据某些事物的实际形象来装饰相对应的字体。(演示,见图4)
e、立体:利用透视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见图5)
(2)变体美术字的作用:
变体美术字更能吸引人,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强,装饰效果很好,有些美术字本身就是一幅图案。
3.说明:
(1)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而是可以灵活应用的,有些方法可以结合起来,比如一个立体的美术字还可以进行笔画、字形或结构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好美术字。
(2)在讲解变化的方法时,为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让学生自己进行联想,如冷饮店的“冰”字(见图4)。
4.作业设计
临写“冰”字(图4),要求自己上色
5.板书设计:(略)
6.教具和学生用品
(1)教师准备范画若干张、直尺、图钉
(2)学生准备画纸一张,铅笔、直尺、圆规、颜料、画笔、调色盘、盛水瓶、水。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美术教案-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艺术成就
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美术教案-教案模板
纸盒包装设计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纸盒包装设计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纸盒包装设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纸盒包装设计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
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
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
商品包装的形式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
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
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美术教案-门
《门》教学课例
一、教材分析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门有各种各样的。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
教学思路
本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参考教案
课题:门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人文情感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
1、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3、设计一个有趣的门
三、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第一节门的启示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课堂活动:
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⑵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
⑶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欲露还羞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
⑷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中西合璧、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⑸标志性“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门,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4、自由阅读
⑴课本第33页的资料库
⑵阅读教师的补充资料:关于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见补充资料库)
四、小结
布置下次课的内容,内容和要求见课本第32页的活动二。
美术教案-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美术概说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初中教案精选
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经典初中教案美术教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画种的材料实物,如油画颜色、木刻刻刀、油墨及各种绘画用纸等给学生传看。
(二)教师讲课、学生练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了解材料与画种的关系,向学生展现出美术世界的广阔,使他们能对美术种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同时,使学生对各个美术门类,其中包括现代美术设计的特点、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美术作品,对美术的种类有初步的了解。对美术材料与画种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本节课的探究题目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请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教师应抓住材料与画种的关系,使学生对美术种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对各个美术门类,其中包括现代美术设计的特点、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小对照)
3.如果有条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画种的材料实物,像油画颜色、各种绘画用纸等给学生传看。
4.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5.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6.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机会。
五、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让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容易上成以教师为主角的灌输式授课,教师一般对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内容、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许多的教师眼里,作品的意义、表现手法在美术史中有了一些定论,学生没有必要再进行参与。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倡感受和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努力进行教学实践,把教育新理念落到欣赏教学的实处。
本课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应强调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按工具材料分类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美术教案-单元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第一课时
课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方法体验、启发、探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感受、理解和体验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三新授
1主要内容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和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现形式,象音乐用声音一样,美术也有自己的的表现语言,美术的表现语言有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作品就是运用这些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
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
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义
2主要教学手段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雕塑、绘画、园林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记
1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3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点注意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4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
美术教案-平鸽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按美术教学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问题:哪位同学知道过去的2001年中我国发生的重大新闻?
(学生回答)
小结:过去的2001年中我国发生了许多举世瞩目的事情,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里开始。如:
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月6日在闽金门同胞探亲团顺利抵达金门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7月13日北京获得20xx年奥运会主办权
10月7日中国足球队1:0战胜阿曼队出线,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
10月20日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以上这些是2001年我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请欣赏一组北京申奥海报。谈谈你们的感想。
小结:与以往大的活动不同,这次北京申办奥运,有了全新的文化理念。由北京奥申委主办的申奥主题海报征集系列活动,从近400位设计师和艺术院校师生送交的800余幅作品中,经奥审委有关领导和专家严格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在北京全面张贴。这些充满激情的海报,使体育与艺术相互融合,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申奥理念,显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古老的文化赋予了全新的诠释,为北京城增添了浓厚的申奥气氛。
图片介绍:《新北京,新奥运》
1、这是一种象征的表现手法。画面很简洁,只用了两个元素-----天坛和五环。有人文的感受—古老的北京,也有现代科学的意向—五环像电波一样扩散开来。充满了新意,视觉效果不同凡响。
2、将古代与现代、具象与抽象进行对比,视觉效果强烈。人龙合一,奔腾向前,使主题十分鲜明。勾勒出来的人形很通俗,象原始的儿童纸版画,表达申奥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一种质朴的愿望。
3、构思巧妙,画面干净、醒目完整,用浑天仪和奥运五环这两个元素结合而成,准切表达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与现代奥运糅合一体的理念。
4、选用历届中国奥运冠军夺杯的照片来表现。真实感人。把他们融进奥运圣火之中,寓意深远。精彩的夺杯瞬间和优美的姿态令人悦目,而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又引发了观众对奥运的向往和主动参与的激情。
5、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构图。留白比较大胆,对比也相当强烈,奔跑的运动员正向申奥终点冲刺,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人物造型为裸体的亚洲人,表达了质朴的民族情节。
现代生活的节奏明快而富有变化,如何使在行动中的人们短时间内感知信息,有一种形式:那就是以上介绍的------招贴画。
一幅好的招贴画如同音乐一样,无言,却能征服世界。招贴画也叫广告招贴画。招贴画的形式很多,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哪里看过它们?(学生们回答)
小结:招贴画的种类:
1、政治招贴画
2、商业招贴画
3、文化招贴画
4、公共招贴画
5、旅游招贴画
以上结合图片讲解。
同学们见到那么多的招贴画,谁知道招贴画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呢?
(一)招贴画的用途和特点:
1、准确地传达信息。
招贴画是向人们准确得传达宣传的是什么内容,要人们知道什么。
2、很强的吸引力。
要将人们吸引到招贴画宣传的内容上来,必须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否则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3、独特的艺术形式。
招贴画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才能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招贴画的设计原则:
1、主题鲜明
首先要突出宣传的主题。设计者要向观众宣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宣传的效果。
2、构思新颖
主题确定之后,从哪个方面体现出来。是文字与形象的配合,还是图形为主,文字为辅,怎么安排更新颖。有的采用写实,有的可用比喻,有的可以夸张。表现的方式要新颖吸引人,力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构图单纯
招贴画主要是表现远看的整体效果,要想主题鲜明就要构图单纯,不可琐碎。
4、形式感强
形式感的强与弱是一幅招贴画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形式主要讲的是构图的形式、图案的形式、表现手法的形式感。
(三)招贴画的设计方法:
1、选题
2、构思构图
3、放大稿子
以上结合图片讲解。
完成课本第23页活动一。要求招贴画的特点突出。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画草稿。
辅导要点:启发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在设计中符合招贴画的特点。辅导过程中展示较好的招贴画稿。
招贴画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宣言,它映射出一个社会的文化。招贴画是社会化媒介,社会的喧嚣是招贴画想象的背景。社会的一切于昼夜不停的运动中,而招贴画却在社会空间的一隅处于静态,但是这处于静态的招贴画表达的却是动态的社会。
请同学们回去后完成一个任务:针对你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发生在社区里、家庭里、学校里、同学中的一些事情,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找一找它们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一份调查报告。
让学生们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关心我们的祖国。
从意义重大的北京申奥的一项活动中,自然的引入本课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招贴画的形式、特点、设计方式、方法、种类可以只作简单的介绍,以免使课堂的讲解陷入枯燥的泥潭。
课堂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作业的展示可以请四位同学台演示,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关注身边的事情,找到它们发生的原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项活动可以使学生们了解社会,让学生们尽快的融入社会。
铲除“牛皮癣”还我美家园初中教案精选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怎样杜绝城市“牛皮癣”的产生。
3、教育学生将意识落实为行动。
班会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宣布今天班会的内容和要求。)
主持人乙;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净化我们的校园,净化我们生活环境,使我们“家”更整洁、美丽。
主持人甲: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十分钟以后反馈汇报。(各小组分头讨论)
讨论题目:
1、什么是城市“牛皮癣”?
2、城市“牛皮癣”是怎样形成的?
3、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4、怎样杜绝城市“牛皮癣”的产生?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
主持人乙:下面由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略)。
主持人甲: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反馈,我们已了解了:
(1)所谓的“城市牛皮癣”是指城市乱贴、乱涂的各类小广告、野广告。它已成为全国各个城市难以根治的顽症,不仅干扰了城市的经济秩序,也是各种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同时更是城市市容市貌的大敌
(2)由于城市“野广告”形式多样(如油漆油墨喷涂、记号笔、不干胶等),牢固附着于各种城市设施表面(如建筑物、公交站牌、候车亭、道路指示牌、广告牌、过街天桥、立交桥、电话亭、电线杆、电信设施、邮政设施、电力设施等),以目前环卫工人的清洗理念、清洗药剂与清洗技术而言,难以将已存在的“野广告”彻底清除干净并恢复原貌,以致造成街头道尾大量未处理的原形污染和清洗后的补丁式污染或混浊状污染,没有达到真正整洁市容环境的初衷与目的。漫步闹市街头,触目惊心,更遑论社区街道角落的成片污染。
(3)各部门针对顽疾——城市“牛皮癣”的治理办法有:
a、杭州好像发明过“呼死你”,一发现小广告,经电话核实,就用软件不停的呼叫该号码,直到其停机位置。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广告者将电话呼转到110,119等紧急呼叫上,反而造成了这些号码的瘫痪。
b、政府的高压水枪可谓派上了用场,一个小广告不出五秒准被喷走。
c、北京有热心市民发现,下雨后抠小广告比未雨时省力很多,呵呵。
d、还有北京热心市民,发明一种涂料,往小广告上一涂,不一会就可以将小广告轻松揭去。不过不知是不是用了强酸或者强碱或者其他的化学物品。
e、我还看到市政人员往地上贴的小广告抹泥浆的。
f、还是北京,前几天什么地方,由修车场捐助机油,将一段街道的路灯杆、电线杆、栏杆通通涂上黑乎乎的机油,好像很凑效。不过后来因为被反映影响市容,市政人员又被要求将机油一点点擦干净。(呵呵,机油很黑,看上去很脏的啊)。
g、说一个最强的。真正的智慧出在贴小广告者内部,据报道,北京某日一人找到移动部门认错说贴广告错了,但请求移动不要给他的手机发病毒,移动人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该人因为贴广告而收到一条短信说“鉴于你违规贴小广告,移动将向你手机发送病毒摧毁你的手机”云云,他才被迫自首的。
(4)大家对牛皮癣坏处的认识很深刻,所以希望大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杜绝城市牛皮癣的产生。
辅导员: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也希望大家从小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涂、乱画等的好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校园、家园更干净,更美丽。
主持人乙:宣布班队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