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优选: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集锦4篇
  • 优选: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集锦4篇

    发表时间:2022-03-23

    【www.jk251.com - 奇妙的圆大班美术教案】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优选: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集锦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折纸画的制作方法。

    2、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3、感受尝试学习和向同伴讲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勾线笔每人一支、长方形复印纸每人两张。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这是什么?(长方形纸)我要变个魔术,看看这张长方形纸会变成什么?闭起眼睛,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圆)几个圆?(一个圆)我还能把这个圆变成许多个圆,变变变,哇!变成了四个圆。咦?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怎样把长方形纸变成四个圆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然后说给大家听。

    2、探索连续圆的折剪方法。

    (1)幼儿与同伴讨论、猜想制作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用语:谁来说说这四个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3)幼儿可能说出的几种情况并尝试。

    A、先画四个连着的圆,然后用剪刀剪下。

    B、对折后剪。

    ……

    (二)尝试制作连续的圆。

    1、幼儿根据自己猜想出的方法,制作。

    2、展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不同之处。(不一样大、没有连起来……)

    3、根据幼儿表现出的情况,再次探讨如何制作一样大小的、连续的圆,并尽可能圆。

    教师用语:

    第一种情况:我的这四个圆是一样大的,你的呢?一样大吗?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一下变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圆呢?(引导幼儿说出对折后再剪,然后再让幼儿尝试)

    第二种情况:这样确实剪出了四个一样大的圆,可是没有连起来哦。(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画的是两条弧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并且弧线要尽可能贴近边缘,组成圆形。

    4、幼儿再次尝试。

    (三)进行圆形联想。

    1、出示折纸画,幼儿观察画中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师用语: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哦,变变变!变出了很多画。这些画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对都在圆形上添画出来的。那么,圆形还可以添画变成什么呢?(激发幼儿想象出其他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如:小动物的脸、皮球、花……)

    2、演示课件,扩散幼儿的思维。

    教师用语: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圆形的东西,电脑里也有许多由圆形变出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制作折纸画。

    教师用语: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折纸画吧。

    (五)玩耍活动。

    1、玩“猜猜什么没有了”游戏。(先让幼儿看清画中的物体,然后通过折叠,藏起一样物体,让幼儿猜猜什么没有了。)

    2、启发幼儿思考:一张纸可以变出四个连续的圆,能变出八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圆吗?小朋友回去后自己去试一试吧。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使之变成各种有趣的图形。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已有的绘画经验来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颜色不同的圆形。

    2、各种水彩笔和纸若干。

    活动重点

    1、用不同颜色的圆来组成图形。

    2、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圆形通过添画变成不同的图。

    活动难点

    能用圆形和添画的能力形成一副完整的画。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出示圆形).它有

    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圆。

    2、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学习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

    我们的这个客人圆圆呀它可神奇了。它还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你们想看吗?

    幼儿回答:“想”那大家认真看哦!

    (1)师:出示一个圆,进行添画,变成一个苹果。

    师:咦,圆圆变成了什么?

    幼:圆圆变成了苹果。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圆圆真神奇,那小朋友再看看圆圆还变成了什么?

    幼:小鸡、花、蝴蝶。

    (2)、小朋友想想看,圆圆还可以变成什么呢?比如,小动物、小花或者我们生活中的所见的东西呢?

    师:一个小朋友上来添画(教师指导),其余幼儿认真看好。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他把圆圆变成了╳╳╳。还有没有其他小朋友变成和刚才小朋友不一样的,比如说.....

    师:刚才的小朋友用一个圆形来变,我们还可以用2个圆形、3个圆形或者多个圆形来变,会变成什么呢?大家想一想。

    幼: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如果要把圆圆变成╳╳要怎么变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变变呢?

    幼:大胆讲述。

    师:另一个小朋友来添画(教师指导)。

    师:圆圆的本领真大,它真神奇。小朋友想不想像圆圆一样变魔术呢?

    幼: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好吗?

    (3)、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和评价。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篇三)

    一、 活动目标:

    1、 幼儿学会用圆形的拼贴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 由圆变成的物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请播放第一幅图),(大家好我叫元元,我特别喜欢圆的东西,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小朋友们和元元打个招呼。

    (幼儿与元元打招呼)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元元到底是怎么变圆的魔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第二幅图)

    2、 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啊?(幼儿集体回答圆形)

    教师:元元就要用这个圆形来变魔术,小朋友一起说变变变。

    (幼儿一起说“变变变’,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元元把圆变成了什么啊?

    幼儿:苹果。

    教师:元元给圆形添了什么,圆形就变成了一个大苹果?

    幼儿:给圆形添了叶子和枝干。

    教师: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的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还要变,他这次要用几个圆来变呢?大家一起数数。

    (播放课件)(幼儿回答两个)

    教师:元元给圆形添了什么,圆形就变成了小鸡?

    幼儿:嘴巴,眼睛,脚,翅膀。

    教师:那你会变什么呢?(请幼儿回答)小朋友真厉害。

    教师:元元还要给小朋友们变。这次是几个圆?(播放课件)

    幼儿:三个。

    教师:那你来动动小脑筋。三个圆可以变什么?

    (请幼儿回答,并到前面拼拼看)

    教师:朱老师觉得三个圆可以拼成一朵花,谁愿意试试?(幼儿到前面拼贴)

    (播放课件)小朋友太聪明了,和元元拼得一样好看。

    教师:元元还要变,因为我们班小朋友真厉害。这次是几个圆呢?

    幼儿:四个。

    教师:猜猜看。会变成什么呢?(请个别幼儿回答)(播放课件)

    教师:原来,变成了一只蝴蝶。

    教师:那现在呀,元元不变魔术了。他又要考考我们小朋友了。五个圆,六个圆,更多的圆形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原来呀,圆形可以变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朱老师要让小朋友来变变看了。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需要的圆形,把她贴在白纸上。你想变什么再把它添好。添一些小眼睛,小叶子,小脚…现在小朋友把椅子轻轻得搬到位子上去变圆的魔术。

    (2)教师巡回指导

    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 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老师,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 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教案反思:

    1、由于预定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在实际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由于我们生活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因而教师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学习寻找、观察的方法,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2、将幼儿的兴趣、求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

    在我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生存了有关圆方面的活动。

    如:有趣的圆、圆形的妙用,根据这些内容创设相关主题墙饰有:我玩过的圆形物品、我用过的圆形物品、我吃过的圆形物品、我见过的圆形物品、我用圆形变变变,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存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各类活动及部分操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关注周围生活的愿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随之生成了其他形的教育活动,同时调动了家长的积极参与性。

    3、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4、在集体中每位幼儿在主题实践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孩子。鼓励他们动脑用各种材料制作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我启发引导他们画出贴出简单的作品,而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圆的奇妙变化。

    2、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明白诗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圆的。

    3、让幼儿间共同分享对于圆的认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活动难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圆形,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圆的物体,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挂图、录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书写册、图片 (圆形、苹果)。

    3、环境准备。

    收集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张贴在阅读区内。

    活动过程

    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和玩法附后)。

    二、 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幼儿进行现场发挥,看看老师画了一个什么?这样幼儿就会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是圆的。然后教师再出示圆形的图片,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自主讨论。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时教师出示大字卡“圆”,让幼儿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

    2、运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小红帽要过生日了,她想让外婆送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可是外婆给她出了个难题,要她说出外婆最喜欢的几样东西,要是回答对了,外婆就送她。回答错了,那么自然就没有礼物了。外婆要的这些东西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是圆形的。那么外婆的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水果甜又甜,什么东西香又香,什么东西飞上天,还要一个宝宝笑又笑”。这下可把小红帽难住了,前三样东西小红帽一下就猜到了,可是最后一个问题,小红帽想呀想,想的头都疼了还没想出来。眼看着生日一天天到了,可把小红帽急坏了,如果答不出来,她梦寐以求的芭比娃娃就得不到了。可是我们的小红帽是个聪明的孩子,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被她猜到了。生日这天,外婆一来小红帽就跑到外婆的面前要礼物,外婆说:“我要的东西你都给我准备好了吗?”小红帽拿出了苹果、月饼、气球,外婆一看乐了,都对了。“可是还少一样呀?”小红帽跑到外婆面前对着外婆笑了笑,说:“这就是你要的第四件东西呀。”外婆开心极了,夸道:“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这是你的礼物芭比娃娃。”小红帽笑了,外婆也笑了。

    3、教师总结苹果甜又甜,月饼香又香,娃娃笑又笑,彩球飞上天。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带,请幼儿欣赏诗歌。并结合刚才的故事,让幼儿仔细听听圆形都变成了什么?再结合挂图来回答问题。

    4、教师手指挂图带领幼儿一边阅读诗歌一边在黑板上将圆形变成苹果状、月饼状、铃铛、再变成娃娃的笑脸、变成彩球。

    5、师幼共同讲述:师问:圆形变成什么甜又甜?香又香?响又响?变个娃娃怎么样?变个彩球又到哪里了?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大字卡圆、苹果、飞,让幼儿熟悉这些词。

    三、 游戏活动:

    教师出示大字卡圆、苹果并念出来,请幼儿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卡并跟读。教师念“飞”并做动作,幼儿跟着学并找出相应的字卡。

    四、 体验活动:

    1、教师放录音带让幼儿看书划指跟读。

    2、教师和幼儿进行诗歌接龙。先一同读诗歌名及第一句,后面每一句,由教师读前半句,幼儿读后半句。如:师:变个苹果,幼:甜又甜。待幼儿熟悉后,再分组进行,男孩读前半句,女孩读后半句。

    3、让幼儿拿出画笔,边画出奇妙的圆形,边念诗歌。

    五、 结束活动:

    交流总结,幼儿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1)鼓励幼儿收集圆形的物品放在教室区角“奇妙的圆中”。

    (2)将挂图和字卡放在阅读区里,供幼儿欣赏讲述。

    (3)引导幼儿完成书写册第三页的“瀑布”,并注意描画的方式。

    2、家庭延伸:

    (1)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有关圆形的物体,并做好记录。

    (2)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诗歌读本的第七页的延伸活动,并试尝着编创诗歌。

    教学资源

    1、音乐游戏。

    1=F2/4 拉个圈圈走走

    3 3 1 3 ︱5 5 ︱ 3 3 ︱ 2 2 ︱ 3 1︱ 6 5 2 0 3 5 手拉

    手儿 走 走, 拉 个 圆圈 走 走,走呀 走, 走 呀

    手拉 手儿 跑 跑, 拉 个 圆圈 跑 跑,跑呀 跑, 跑 呀

    3 0 ︱ 2 5 ︱ 1 1 ‖ 3 2 走,

    看 看 谁 先 蹲 下。 跑, 看 看 谁 先 站 好。

    玩法:

    请全体幼儿手拉手围成圈。第一段歌词全体幼儿朝一个方向走,唱到看谁先蹲下时,幼儿立刻蹲下,看哪个最快。第二段歌词全体幼儿反方向走,唱到看看谁先站好时,幼儿马上站好,看谁最快。

    故事:聪明的小红帽(见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能打动和吸引他们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学习《奇妙的圆》,让幼儿懂得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圆和我们的密切关系。通过一个“○”(圆圈)让幼儿拓展了思维,尽情的想象,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了幼儿的潜能,也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jK251.COm精选阅读

    【必备】有趣的图形中班数学教案集锦4篇


    有趣的图形中班数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各种图形

    2.自制的小路,以及相关的石头。小篮和幼儿人数相同

    3.音乐磁带

    4.自制图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前面有许多的图形小石头,朱老师要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在箩筐里。我们大家快点捡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要求:“朱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讲讲你喜欢的石头是怎么样的?”

    5.引导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所捡石头。(颜色,形状)如果幼儿有讲错的可以请全体幼儿帮忙纠正。

    (二)铺石头:

    1.后面有条小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怎样才能帮它给填平?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填到坑中。

    3.出现问题:“石头没有了,但坑还没填平,怎么办?”

    4.让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将半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感知图形转换。

    5.让幼儿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去桌子上进行操作(图形转换)

    6.幼儿操作完毕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操作进行讲述。

    7.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示范讲述图形的转换关系并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8.让幼儿根据图形转换关系再次去填小路,填完后离开活动室。结束本次的教学活动。

    有趣的图形中班数学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看动画片为线索,能让孩子较快进入环境中去,再以故事和游戏贯穿于活动过程中,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并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知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活动难点:能辨认圆形、三角形、方形,并说出图形名称。

    活动准备:

    1、课件《形状歌》、《盖房子》;镂空纸制小路、几何图形若干。

    2、小熊指偶一个;几何图形挂件若干;魔术箱一个,几何图形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看动画片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宝宝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边看边跟它们跳舞吧。

    1、教师播放课件《形状歌》,幼儿边看边做动作。

    2、提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娃娃呀?它们长成什么样子?

    3、教师小结。

    二、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巩固认识图形。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小熊指偶)师:“小朋友,你们好!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们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小朋友们愿意帮它吗?我们一起来盖房子吧。

    2、边播放课件《盖房子》边提问:

    师:我们先把小熊家的墙盖起来,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方形。

    师:接着盖上屋顶,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三角形。

    师:最后给小熊的家安装一道门,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3、引导幼儿说出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然后教师小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方形:四条边,四个角,四四方方本领大。

    三、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出示“魔术箱”。

    师:小熊为了感谢宝宝们,给我们送来了一个魔术箱,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变出什么东西。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

    师:摇一摇,变一变,变的是什么?

    师:它是什么形状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小结。)

    3、游戏:铺路。

    (1)师:小熊说:“谢谢你们为我盖了一间新房子!可是我家门口的路也坏了,你们能不能再帮我把路铺好呢?”

    师:宝宝们,你们愿意帮小熊铺路吗?那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熊把路铺好吧!

    (2)引导幼儿帮小熊铺路。

    师:宝宝们,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泥坑,请你们把圆形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方形放进方形的坑里,好吗?

    (3)幼儿分组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寻找相应的图形填上。

    4、游戏:找朋友。

    (1)(出示小熊指偶)师:谢谢你们,我想跟你们一起玩一个图形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2)幼儿挂上图形挂饰,边唱歌曲《找朋友》边去找跟自己相同的图形朋友。

    5、游戏:找家

    (1)师:宝宝们,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回家了,拉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回家吧!

    (2)幼儿按照自己戴的图形标志找到相应的家。

    五、教师小结,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图形朋友,有圆形娃娃、三角形娃娃、方形娃娃,还与它们玩了很多游戏,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图形朋友去小熊家做客吧!

    有趣的图形中班数学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有趣的图形中班数学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图形。

    2、物质材料准备:奇妙箱子一个,幼儿操作用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铅笔、胶水、白纸。

    活动重点:巩固了解几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能用不同图形拼搭出几种不一样的物品画面。

    活动流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变图形——添画图形——拼图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箱子”,复习巩固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长方形、正方形等)问:“这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2、老师小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变图形

    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今天厉老师要请你们把这些图形变一变,把一个图形变成好几个,现在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来变呢?”(请幼儿讲解)

    幼儿讲解后教师示范,在每个图形中添上一笔就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图形

    (三)添画图形

    1、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师:今天我们已经再一次的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厉老师要出个难一点题目考考你们喽!看看厉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看到这个圆形你们会想到什么?它像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

    2、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

    让幼儿自己添画图形,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画面。

    (四)拼图形

    1、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些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拼一拼,我们的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这些图形变成其它有趣画面好吗?

    2 、出示范例

    师:“这是厉老师拼的画,小朋友们可以先看看厉老师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了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拼出和老师不一样的,比老师还漂亮的图画来的”。幼儿自由拼图。

    (五)小结结束

    【热门】有关打电话的教案集锦4篇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唱石门小学 陈艳辉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 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 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⑵ 擂台赛:

    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⑴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⑵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

    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

    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

    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⑴ 语言情境一:

    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⑵ 语言情境二:

    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⑶ 语言情境三:

    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⑷ 语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4.遇到危险时,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难点:具体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

    幼儿用书:《紧急电话》。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

    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

    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

    3.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幼儿可多次更变角色游戏)

    4.小结: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危险,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拨打相应的求救电话,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寻求别人的帮助,遇到危险时要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说明详细情况,别人才能更好更快的帮助脱离危险。

    活动反思: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此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荐】最新的大班美术教案集锦460字


    最新的大班美术教案【篇一】

    设计背景

    活动区角中,让幼儿准备娃哈哈瓶、易拉罐、可乐瓶等废旧材料,课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给娃哈哈瓶上画上头发、眼睛、衣服,幼儿的兴趣很浓。幼儿生活中,娃娃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小的时候最爱抱娃娃,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娃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制作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娃娃,感受活动的乐趣。

    2、难点: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活动准备

    1、教师的教具:布置小熊商店,制作好的娃娃五个,半成品一个。

    2、幼儿用的材料:双面胶、剪刀、筐子若干。做头发的材料(毛线、皱纸、布等);做帽子的材料(果冻盒子、蜡光纸);做衣服的材料(布、塑料花纸、毛线等);做眼睛的材料(布、钮扣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

    激发兴趣:进入“小熊商店”,引导幼儿自由欣赏娃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发现娃娃的漂亮和不同之处。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1、幼儿观察讨论材料,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

    2、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娃娃的头发、帽子、衣服?

    3、引导示范。

    4、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2)引导动作快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学会收拾整理。

    5、指导要求:

    (1)教师及时发现、鼓励幼儿在材料使用、造型、颜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创意。

    (2)帮助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装饰造型。

    (3)启发幼儿给娃娃取个名字。

    二、展示评价:

    1、幼儿向小熊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评价。

    3、幼儿和小熊一起做游戏,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最新的大班美术教案【篇二】

    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 陶艺课件 陶艺实物 陶艺工具若干 背景音乐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最新的大班美术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包装网的特点,展开想象并进行造型。

    2、能独立大胆地想像、添画使画面内容丰富。

    3、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水果包装网的特点进行想象造型

    难点:添画合适的形象使画面完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水果包装网的特点

    物质准备:范例,大量水果包装网,旧挂历,辅助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几种水果包装网,请幼儿说说它们像什么?有什么用?

    二、欣赏范例

    请幼儿看看范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说自己想用水果网做成什么。

    三、创作要求

    1、可以用水果包装网做一样完整的东西,也可以只用它做某样东西的一部分。

    2、先想后做。

    3、先把水果包装网做成的东西粘贴到有色背景纸上,再做其他添加。

    四、幼儿制作

    引导幼儿根据水果包装网的颜色、大小等进行想象和制作,提醒幼儿及时将用品归位。

    五、作品评价

    1、互相看看都做了些什么?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作画。

    活动延伸

    将剩余物品和其他可利用的废旧物品投放在美工区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引导幼儿注意、认识水果包装网这一“废物”的美,并运用它的美去制作成艺术作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正体现了以上艺术教育目标的精神。本次活动通过使幼儿认识生活废物的美,创造出物质形式的艺术美,更培养激发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实现了美育的形式美和精神美的教育的完美统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本活动通过收集具有网状结构的实物和图片,既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又为幼儿展开想象和创造打基础。想象和创造不能凭空实现,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实际,“水果包装网”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出发点和线索,使想象和创造得以顺利地实现。

    二、活动效果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积极性高,由“水果包装网”联想出物品有“菊花”、“雪花”、篱笆、鱼、鱼网、吊床、围墙、蒲公英……等,利用有色纸作背景,节约了幼儿涂色的时间,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最新的大班美术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创作,体验给托马斯火车头找朋友的快乐。

    2、初步了解火车的外部结构,学习用方形或圆形表现火车车厢。

    3、能够将车厢连成长长的火车,并大胆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玩具火车,认识火车;看过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师幼一起收集托马斯及其朋友的火车模型,并将其布置成"火车模型展览"。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6页;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参观"火车模型展览"。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的朋友们来喽!哇!这么多的小火车,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火车车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车轮?火车上还有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火车的外形特征指导语:小朋友们,请你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小火车玩一玩吧!并说说你的小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其造型特征。

    指导语:呜——咔嚓咔嚓,小火车真神奇,圆圆的车轮,方方的车厢,一节又一节!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6页,引导幼儿发现创意墙中的火车少了车厢,激发创作兴趣。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画出长长的火车厢,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鼓励幼儿画出火车的其他特征,如车厢上的装饰、铁轨等。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接到胖总管布置的任务,要去运送货物啦!我们来帮托马斯添画车厢吧。

    2、幼儿画车厢,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 、欣赏评议

    1、师幼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并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评议其他幼儿作品。

    2、游戏"开火车"。

    指导要点:

    请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将手放在前面幼儿的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推拉,注意安全。

    指导语:

    我们和托马斯及其朋友们一起"出发" ,去探险吧!

    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从小班开始,火车就一直是幼儿们谈论的焦点,只要一说到火车的话题,幼儿们就滔滔不绝,很开心的谈论起来,而自己画一辆火车,更加成为了许多孩子的愿望,所以在活动中,幼儿们大多很认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并掌握好尺寸,在进行装饰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添画上个中不同的东西。不仅掌握了画火车的技法,还能为主体进行装饰,进行大胆创新的绘画创作。

    【优选: 奇妙的圆中班美术教案集锦4篇】相关推荐
    2022年初三化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