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2-03-23

    【www.jk251.com - 数学教学计划】

    按照惯例,小学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学计划》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一、学情分析:(略)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9.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四、具体措施: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五、教学进度:周次起讫时间单元内容教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39.1-9.11第一单元、方程9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3、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3-69.12-10.30第二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151、做好课前准备。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3、变中求同,感悟规律。4、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6-810.8-10.19第三单元、分数乘法101、把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2、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3、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数量关系,完善知识结构。8-910.22-11.2第四单元、分数除法101、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2、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探索算法。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10-1111.5-11.9期中复习考试5根据上半学期的学习进行认真复习,反思和总结,为下学期打好基础。12-1311.12-11.20第五单元、认识比7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13-1411.21-11.30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1、留出足够的空间。2、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3、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14-1512.3-12.6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1、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3、适当控制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难度,突出对策略本身的认识和体验。15-1612.7-12.11第八单元、可能性31、循序渐进地教学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6-1812.12-12.28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41、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习素材。2、给学生留给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3、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4、突出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19-12.31-整理知识期末复习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基本性质,利用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实际应用题。2、掌握分数乘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题。4、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及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5、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6、进一步掌握分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们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练习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什么是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进一步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等。

    2、在巩固倍数和因数的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小黑板、百数表等。

    教学过程: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数和因数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复习前段时间的知识。

    一、复习倍数和因数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复习2、3、5、等数的倍数的特征

    1、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2、3、5等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练习六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向学生说明类似的题目可以利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答。

    3、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想法,再引导学生整理所有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当一个数同时具有两个数的倍数的特征时,它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

    4、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并讨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6的倍数也就是2、3的倍数。

    三、复习奇数、偶数、素数、合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圈一圈,并思考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集体交流时,教师强调素数、合数、奇数、偶数是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的,不同的概念,要区分开来。

    2、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联系上一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素数和奇数的区别。

    3、练习六第8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讨论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这类题目可以利用素数和合数的知识解答。

    4、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四、拓展延伸

    1、思考题。

    2、介绍“你知道吗?”

    认识众数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模板


    2、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79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和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总体状况。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

    (1)看一看:在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几粒的最多?有几人?

    (2)写一写:把9人的发芽粒数写成数列。

    (3)算一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是多少?

    (4)想一想:你认为在我们研究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时用平均数14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这9个数据中,由于有两个数据明显偏小,拉低了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合适的。

    (5)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6)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众数的意义、求法和用途。

    (7)辨一辨: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求这组数据众数的思考过程

    3、做“练一练”第2题。

    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公园里有一群人在做游戏,(出示场景图:教师38岁,8个小朋友分别是7岁、6岁、6岁、6岁、6岁、9岁、6岁、6岁)

    你认为用平均数还是用众数来表示这群人的年龄?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平均数是10岁,而场景图中没有1个人是10岁,大部分是小于10岁,发现用平均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总体水平,所以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群人年龄的总体情况不太合适。而这里出现最多的是6岁,所以用众数6来表示比较合适。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具体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这一问题,并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3、在一次数学竞赛中,2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70,70,80,100,60,80,80,70,90,50,80,80,70,90,80,70,90,60,80。

    在上面这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

    4、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9,8,8,9,10,9,8,8,7,1。在这一组数据中,众数是(),平均数是(),用()数来描述这位运动员的射击水平更合适些。

    四、小结: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众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