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21

    【www.jk251.com - 分数乘法优秀教案】

    当我们提起小学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每一位小学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的乘法口诀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结合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加法乘法口诀

    6+6=122×6=12或6×2=12二六得十二

    试一试:

    6+6+6=或

    6+6+6+6=或

    6+6+6+6+6=或

    二.课堂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6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小数乘法优秀模板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第68、69页,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曾做过这样一个判断:小数加减法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要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减;满十进一……)

    通过预习,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题图,说说夏天和冬天不同的西瓜价钱:0.8元和2.35元。

    同样买3千克西瓜,花的钱一样么?为什么?(总价=单价×数量,单价不同,总价不同。)

    分别列式:0.8×3=2.35×3=

    (1)说一说0.8×3表示什么意思?

    (3个0.8相加。)

    用连加的竖式算一算(竖式略),得到和:2.4

    如果用乘法算呢?板书竖式时问:乘数3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为什么?

    强调:3要对齐末尾的数字写。板书:末尾对齐

    算一算:先不看小数点,算三八二十四,写好24后,再点小数点,还是一位小数,2.4

    (2)学生试一试:2.35×3=

    指名板演,检查。

    (3)如果再多一问:同样3千克西瓜,冬天比夏天多花多少钱?

    你准备怎么做?

    方法一:直接用刚才的两个结果减一减,强调“相同的数位对齐”。

    方法二:先算出一千克相差的钱,再乘3。

    比较两个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对比:(1)小数加减法“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乘法“末尾对齐”。

    (2)一位小数乘整数结果还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结果还是两位小数。

    2、补充:

    如果是买25千克西瓜呢?请你分别算出夏天和冬天所付的钱数。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注意以下几种典型的错误:

    (1)竖式:0.8乘25。比较后得出结论:先把小数当成整数,位数多的写在上面计算比较简便。

    (2)竖式:2.35乘25。注意竖式里,中间的乘是没有小数点的。

    注意:第1题在算的时候,化简后就不再是一位小数了。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讲评。

    2、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

    148×0.23=1.48×23=

    指名说说直接写得数的依据。横着比较: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

    四、布置作业:

    第71第1~3题。

    凉州词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我在教学《凉州词》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第一次,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听到的画面,把学生带进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让学生说说听音乐体会到的情感,因为学生听的音乐很感伤,因此,他们在说中感受到了幽怨、悲伤之情;第三次,二次运用音乐,让他们结合古诗谈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第四次,教师巧妙的运用了一次疑问,“羌笛为何怨杨柳,春风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呢?”再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在疑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上的思考结果。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1、已经学习好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1、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算法。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理念:

    1、应用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2、在教学理念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向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重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5×98×0.4②1.25×2.5×8×4③(8+0.8)×12.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1 提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

    2 猜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2、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 小组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2 汇报交流,乘法交换律

    因为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理得出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 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5,例6,要求学生适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小组交流:学生分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计算

    讨论:①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②这样算,简便在哪?

    例6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

    =1/2

    (1/10+1/4)×4

    =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

    =7/5

    3 小结方法:两题都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做一做(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出主要的简便过程)

    2、练习三节9题

    3、开放练习: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①5/9×2/3+5/9×()②(1/5+())×()

    四、作业:练习三的第6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信息窗1——变花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术.

    五.教学过程

    (一).“看魔术”话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

    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

    (同位活动)

    学生交流:

    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

    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

    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

    ......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运用这几种方法都能变出了6朵花.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

    生:3个2相加.

    师:请同学们接着看屏幕.(屏幕显示:魔术师继续2朵2朵地往外变化)我们一起来帮魔术师数,看他一共变出了几个2朵?

    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

    生:2+2+2+2+2+2+2=14(朵)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2.()+()+()=()

    ()个()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

    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上小数乘法教学问题优秀模板


    不知不觉,离开学已有一个星期了,今年是我上岗的第一年,也是我接触人教版五上数学的第一年,第一个单元是小数乘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思想,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安排是先从小数扩大成整数入手,逐步过度到小数乘整数,简单的小数乘小数,复杂的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

    在进行第一课的课前教学设计时,我遇到了一个矛盾:我们是利用积的扩大缩小规律得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的,但是后面计算方法又被要求说成:“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我觉得这里学生无法独立归纳出:“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个问题我在qq上和许多在职老师联系过,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触,但是截止我上这堂课前,都没有人提出统一的意见。于是乎,在百思未果的情况下,我只好在课堂上“看着办”。

    果不其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算好后再缩小的方法。但是在尝试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几乎没有学生能说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样的规律。经过我的引导后,有学生模糊地说出类似的话,但很多学生仍然持质疑态度。有些学生甚至坚持说这是错误的。对于此,我发现如果我做硬性规定的话,就会和后面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起冲突,因为小数乘小数是要看两个因式的,所以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只要看被乘数,于是对于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这句话到底对不对,等我们学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再来研究。而目前我们对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2、再按整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再把积缩小乘小数。这样就把小数位数的问题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特别是在教学积的小数点的问题上了。这时,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而小数乘整数时,因为整数没有小数点,所以,就只要看被乘数的小数点就可以得出积的小数位数。

    我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可以这样说,目前我仍然在尝试找出一条更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今天这个方法只是我在尝试过程中的一个探索。

    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