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长江
  •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长江

    发表时间:2022-03-10

    【www.jk251.com - 初中地理教案】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长江,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长江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问]长江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长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长江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长江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

    [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动]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峡谷)

    [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板书]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活动]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

    [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

    [补充]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的河流长度为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提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读图回答,老师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转折]现在请大家看长江的支流,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数量比较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移动,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可以错开,从而削减洪峰,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区同时降水较多,那么就会同时涨水,这时就会加大长江中游防汛、抗洪任务的难度,1988年就是如此。

    [补充]另外大家注意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

    [板书小结]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转折]长江的下游有什么特点?

    [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以一直开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会受海潮的顶托,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我国第三大岛。

    [板书]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一、长江概况

    1、源远流长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点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学设计示例2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1/5

    人口1/3

    稻谷70%

    棉花1/3

    淡水鱼60%

    轻工业产品1/2

    工农业生产总值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最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地形气候


    第二课时:地形和气候

    设计:胡从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

    教具使用:挂图、投影片、录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

    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

    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成因: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成因:冬季,西风带南移,带来暖湿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天气晴朗干燥。(用投影片演示)1、老师小结后,看有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巩固效果。学生做课堂练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让得分少的小组表演节目。

    板书设计:

    湖泊

    地形:平原-----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冰川地形----峡湾

    u形谷

    欧洲西部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匀。

    成因:海陆位置、洋流、地形、风带

    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降水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好。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纬地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

    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使学生在读图、析图、归纳上有所提高。

    关于“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本节课,首先应使学生明确降“水”的来源,可以用举例、动画、朗读等方法,从感性入手认识到水汽的来源是海陆水体蒸发及植物的蒸腾。通过动画使学生认识到降水形成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降水与降雨的不同之处。

    对于“降水量的测定”,学生看课本雨量器示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设计简易的雨量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观测。测定降水量时应每天定时观测(每天8时、20时),不是等降水后才测;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降水量是指某个时段(日、月、年)降水的总和(以便与气温区别),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引导学生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师可以选择补充降水等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大气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教学手段】

    录像:降雨和降雪的片断

    计算机课件:(1)降水的形成过程动画;(2)雨量的测定---雨量器;(3)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5)表格;(6)降水柱状图;(7)降水量季节分布

    【教学过程】

    (录像引课)大气降雨和降雪片断

    (提问)下雨、雪是常见的天气现象,我们将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思考降的“水”从何而来?

    (板书)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的来源

    (学生朗读)“小水滴的旅行”

    (计算机动画1)降水形成的过程(学生总结降水形成的过程)

    (承转)为了研究气候的特征,我们必须研究降水的分布特征,因为降水是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所以必须先研究降水量及测定方法

    (总结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

    (投影片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介绍雨量器的用法。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回去可以试一试。用雨量器可以量算出一个地区日、月、年的降水量,与气温的平均值不同的是,降水量是求和。每天要定时观测,不是下雨才测的。

    (投影片3)这是一张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求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单位是什么?(mm)你能否按照所学的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的制作方法,

    按照20mm间隔,画出该地的等降水量线图?点击投影片,出现绘制结果,和同学的比对。

    该图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由西到东逐渐减少)

    (提问)我们了解降水量图的绘制方法和读法后,来学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板书)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44问题,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表格

    (投影片5)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纬地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教师总结)点击投影片,完成表格,黑体字部分先不做。其中原因分析部分要教师讲解。

    (讲授)大气降水时间分布也不均

    (板书)四、降水的季节变化

    (投影片6)我们将不同月份多年的降水量求和制作了降水柱状图。读图思考课文P44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可以将降水的季节分布概括出以下五种类型,找出每种类型代表的城市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位置。并完成表格

    (投影片7)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为什么位于内陆的天山上会常年被积雪覆盖?

    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一地区,哪种类型?

    【设计思想】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图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规律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降水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一个事物是不断运动和联系的启示。学生的朗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更有想象发挥的空间。降水很容易和降雨混淆,所以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降水概念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降水量的测定,因为在前一节将天气和气温的测定时,学生已经知道天气要素观测的内容,没有更多的讲解,这里重点使学生了解到降水量与气温的不同之处:气温是平均值,短时间的降水量是这个时期降水多少的总和,而一个地区多年降水量是平均值,其计算方法与多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一致。

    第三个环节设计等降水量线的画法,主要是知识的迁移,只是单位不同。因它是世界年降水量图制作和阅读、分析的基础,所以设计了画图和总结规律,以使学生更明确。对于年降水量分布图,充分利用了课本提出的问题,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教师是引导者、点播者,如果学生条件好,就多讲解些影响因素,如果学生较差,就使他明白现象即可,重点是了解规律,在读图讨论过程中培养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图。首先是明确降水柱状图的制作方法,有读气温区线图的基础,按照课文问题分析并不难,所以让学生充分活动,以培养合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由于时空分布内容联系较紧密,所以设计表格,将二者结合起来总结。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呈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各有不同,第一个环节从感性入手,引起兴趣;第二个环节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第三、四个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此类地图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学生从多个头绪中找到联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形成

    二、降水量的测定

    三、降水量的分布

    四、降水的季节变化

    探究活动

    1、将水果从冰箱中拿出来,观察表面水珠的形成;观察洗澡时水滴的形成

    2、降水的形成:

    准备一个玻璃杯,杯中放少量水,杯口用塑料纸扎紧,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然后拿到荫凉的地方,观察杯中降水的形成。

    3、测定一周的降水量。选择一个平底、上下一样大小的大口瓶子放在院内空旷的地方,下雨以后用直尺测量瓶中雨水的深度,即是此次的降水量。将一日、一个月、一年的数字相加就是当地日、月、年的降水量。级的划分,使学生对日常的降水量预报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气温分布温度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1月0oC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有关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读图和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温度带的划分标准。

    3.使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从而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利用不同的热量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4.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作物品种多样世界罕见的国情,增强爱国情感。

    5.通过分析、讨论所给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气候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从春节我国南北两地的不同景观入手,引出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这一话题。通过安排学生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使其了解我国气温在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紧接着,教材又通过表格、图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形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又介绍了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一部分现作为选学内容),以及温度带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温度带是连接我国气温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的纽带,是基础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 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我国南北气温的地域性差异是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这种差异会造成各地区在民俗、建筑、饮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实例使学生对气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从学科能力上来讲,本节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等温线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等高线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形成读等值线图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P40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一段,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为它的纬度在我国最高。但为什么最热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鲁番?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其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用地理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关于“冬季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教法建议

    关于冬季我国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这一问题合起来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学生理解。首先引导学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逐渐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三地的纬度有什么不同?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说明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简单的列出一个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着这种思路考虑夏季的情况。通过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较清楚了。

    太阳高度角

    (辐射强度)

    昼长

    (辐射时间)

    表一(冬季)

    太阳高度角

    (辐射强度)

    昼长

    (辐射时间)

    表二(夏季)

    除了纬度这一重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加剧了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风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高”,海南岛和台湾岛因“远”而少受冬季风的影响。

    关于“等温线的判读”的教法建议

    关于等温线的判读: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对等值线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安排他们读图,看他们能读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当学生遇到障碍的时候再进行讲解,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还要让学生反思总结一下读等值线图应该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问题,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掌握读等值线图的方法。

    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层次:什么是等温线?怎样读某一点的气温值?0oC等温线大体在什么位置?我国最北、最南端气温大体是多少?温差多大?最后总结冬季气温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媒体: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关于各地欢度节日的报道,结合书上的课文。

    同是春节,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转折过渡〕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需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0 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 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 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 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 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 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 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 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课时

    教学媒体: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冬天就要到了,同学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南方的?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观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葱葱,北方一片凄凉)有的同学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给北方增添点绿色,这样做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那里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

    〔讲解〕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当日平均气温升到10度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平均气温小于10度,农作物就不能活跃生长。因此,现在种的小麦不能今年收获。我们把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期,叫做作物的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积温与农作物种植有直接关系。比如位于北纬45度45分的哈尔滨,年平均气温是3.5度,比北纬51度的伦敦低6度以上。伦敦附近只能种植低热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种高热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尔滨附近则可以种植高热量的水稻,并且产量较高。从积温上看,10度以上的积温,哈尔滨比伦敦多500度。看来积温与农作物的种植有很大关系。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可以说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的多少和作物种类等,划分了一些区域即温度带。根据积温情况,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1)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3)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板书〕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农作物

    喜凉作物: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

    喜温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热作物:甘蔗等

    ≥10 C

    1000~2000 C

    3000 C

    5000 C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刚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 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板书设计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情况;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我国农业生产与热量状况的密切关系。

    活动步骤:

    1.请学生查找资料,包括各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每人至少查一种农作物的有关资料)

    2.每人选择一种你最想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包括糖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据温度带图和你选择的各种作物,选择最佳的种植地区。

    4.全班一起交流评判,并一起考虑:如果所选的几种作物对热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填图。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名称的由来。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最后,在总结东南亚气候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填写下表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九章东南亚

    第一节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第123页

    经典初中教案我国地理知识点整理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xq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着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国在西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长江】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