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集合
  • 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9

    数学教案集合。

    精心挑选而来的“数学教案”一定能够给读者提供帮助,希望阅读本文能够增强您的自信心。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

    数学教案 篇1

    一、引入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南通市要建“奥林匹克广场”啦!这个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用手指一指。

    (同学纷纷用手指南)

    师:哦!大家都知道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么,除了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还有北。

    生:还有东、西。

    二、展开

    师: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们怎样区分方向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我看太阳认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向东,背后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一起学一下。

    (同学纷纷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对!早晨可用这个方法。下午,面向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后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师:对!黄昏与早晨的情况正相反。要是阴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针,指南针的箭头一端总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认方向,房屋的大门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们晒衣服,搭衣服的晒架总是装在房屋南边阳台上的。

    生:冬天,积雪几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评析:调度同学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让同学自身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同学都个性化地学会识别方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识别方向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确定你们组在教室中处在什么方向。

    生:我们组在东边,因为太阳从我们这边升起。

    生:我们组在东的对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们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这边。

    生:我们组在北边,在南的对面。

    师:(把南通电视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间)现在,南通电视塔就耸立在我们的中间。谁能说说电视塔与你们组的方向位置关系?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东边,我们组在电视塔西边。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西边,我们组在电视塔东边。

    评析:同学被置于生动、实际的生活空间,运用各自的方法识别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南通电视塔一直在我们的中间,位置没有变,怎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又在北呢?

    生:因为我们在不同位置看电视塔。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电视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师:对!方向总是以一个地方为规范相比较而确定的,与不同的规范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评析:抓住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故作曲解,使同学生发方向的相对性意识。

    师:(不经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现在,同学们在东、南、西、北各占了一个方向。可是朱老师呢?朱老师站在这里,是什么方向呀?

    生:朱老师站在西南方。

    师:为什么说这是西南方了

    生:因为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的地方。

    生:因为你站的地方是西边偏南、南边又偏西。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也定了一个方向,叫西南。现在,请同学们往四周看看。猜猜,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同学环顾教室,讨论交流)

    生:(指东南方)这又东又南的方向是东南。

    生:(指西北方)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东南与西北是相对看的。

    生:(指东北方)这又东又北的方向是东北。东北与朱老师站的西南也是相对看的。

    评析:从西南方向的确定开始,再让同学通过“往四周看看”的空间观察,凭借已有的主观体验,发现东南、西北、东北等复合方向和其相对关系,同学享受着自身发现的胜利喜悦,衍生出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数学教案 篇2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 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数学教案 篇3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数学教案 篇4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数学教案 篇5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初中数学《数轴》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反思一

    完成《数轴》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有几点还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较好的把握住了本节应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二、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完本节课后,相信对于以上两点应能灵活掌握。

    2、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学生模仿温度计,自己设计出能表示有理数的图形,后教师帮助总结得出数轴的形状及概念,此过程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明白数学可来源于实际,以后也许对身边的事物就会多留意,会去多一层的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其次,为了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和一系列抢答题,游戏为:请一列同学所在直线为数轴,任一同学为原点,定好正方向,请其他同学分别说出此列同学代表的数及相反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降低了学生的疲劳感,轻松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再者,在作业的选择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选择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也结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学知识展开,较为理想。最后,本节课我向学生较好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另不足之处也不少,如:在数轴的图形与概念介绍前应让学生将其模仿温度计设计的数轴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就更为完美了;在介绍相反数的概念时,竟将“0”的相反数是“0”忘记强调了。

    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再次发觉: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应多放手、多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发挥其主体。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反思二

    这一课时学习的数轴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起点,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与学习中注重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由此可见这一课时学生学好数轴概念的重要性。

    “数轴”这堂课我在教学的引人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和细化,我从“射线→数射线→数轴”一步步引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引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等距离地标上数,使之成为一条数射线,接着把数射线向另一方向延伸,就成了一条数轴。有了这样动态的过程,学生对数轴的形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1、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数轴?

    2、说说数轴有哪些要素?

    3、画数轴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整个概念的教学流畅自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积极地探索,令学生对于数轴的三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难点。学生在画数轴时容易出现一些画法上的小错误,所以我在屏幕示范画数轴的过程中边画边附上几点说明: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直线一般画水平并非只能画水平;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为正;单位长度取适当应结合实际需要但一旦取定就不再改变,要做到刻度均匀。这一示范和说明使他们对自学的内容进行了纠正和有效的强化,但简单的说教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 我设置了一组典型的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及时纠错、深化理解,帮助他们真正领会了数轴的含义。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如: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①上海杨浦大桥中孔跨径A、B点的距离为602米。如果以AB的中点0为原点,向右方为正方向,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那么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数?②如果以左塔A为原点,那么塔B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反思三

    首先让学生回顾有理数,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举手回答,使学生思维活跃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在进入新课时,又借助实物让学生对数轴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温度计的例子,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教师对教材中的例1进行灵活性的解释,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模型归纳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数轴的定义,教学中应在学生的归纳处突出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踊跃发言,共同不漏,兴趣提升,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活跃的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很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成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维的意义,让学生在中学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本节课中,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活动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创设实际情景,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本节课注意改进的方面是课堂最后的小结中,教师提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更深一层做的不好,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与其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

    数学教案 篇7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熟练的表述物体相对观测点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些知识?

    师:1、用课件出示十字方向标,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东、南、西、北。

    2、再出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标,依然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他们的名称。

    3、提问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东、南、西、北夹角是多少度?并根据学生的叙述标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回忆相关旧知的前提下,通过课件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激活相关旧知,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师:谁能为客人们介绍一下咱们校园的布局(出示情景图)。请学生叙述建筑的位置。

    师:教师适时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图中东、南、西、北所在方向的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早上太阳在东面,所以这幅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收集有用的信息来判断生活中的方向,以及方向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以校园为观测点,为客人们介绍学校周围的建筑所在的方向。

    师:咱们继续来看图,谁能说一说石墙镇卫生院和砖厂所在方向?

    之后出示岳庄社区的位置,让学生试着描述。

    师:大家判断一下谁说得更准确?

    师:谁再来说一说岳庄社区的准确位置?

    (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用手势从正东开始扫过相应的角,并板书:东偏南)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你能在说的同时也用手比划一下吗?(借此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这个角是30°,那这个角又是多少度?(用手扫过岳庄社区所在方向与正南方的夹角)

    师:谁能换种方法说一说岳庄社区所在的方向?

    生:岳庄社区在咱们学校的南偏东60°方向。(用手势扫过)

    师:(板书:南偏东)

    小结:我们在介绍物体所在方向时,一般习惯使用较小的角来描述。(课件隐去另一种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方向的描述方法,同时辅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不同描述方法的探究,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湖山菜园在咱们学校的什么方向?

    随着学生的叙述出示答案,并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之后用同样的方法练习描述中国移动营业厅和天泰小区的位置,并在学生描述的同时板书:西偏北、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等方位词。

    小结:我们学会了八个新的方位词(东偏南、南偏东、东偏北、北偏东、西偏北、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方向的描述方法,力图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师引导学生继续看图,叙述拓达鞋厂的方向,并引发矛盾冲突。

    师:都是东偏北30度,怎么会有两个建筑?(并由学生指出距离不同)

    由此引出要准确的表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还要在方向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条件——距离。并让学生练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引发的矛盾冲突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感受在确定物体位置时距离的重要性。)

    课件中再次出现刚刚大家介绍的几处建筑物,但此时加上了距离,之后随着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显示出每个建筑物位置的描述方法。

    安排练习,让学生介绍学校周围的其它建筑。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点击相应的位置。(并在这里引导学生注意方向标志的变化)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先给学生时间完成手中的练习卷,之后教师用课件随着学生的汇报,标出各角的大小并显示出各空的答案。)并注意及时的激励

    (设计意图:巩固物体位置的叙述方法,并落实在书面上。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

    师:(出示第二题)谁发现了第二题与第一题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通过在缺少方位词的图中辨别方向,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进行小结、质疑、和激励。

    师: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师:今天同学们课上注意了很集中,希望明天的课上,你们依然能保持这么优秀的学习状态。下课。

    数学教案 篇9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数学教案 篇10

    读完《争气》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呱呱落地不久,一场丹麦病给他留下了右臂不能上举的终身残疾,并且由于疾病的折磨,他的智商也受到了影响。上小学时面对着别人的挖苦和嘲笑,他曾感到屈辱,后来,作者在书店做过临时工,在菜场拉过菜。80年代初,他考上了南京市文学讲习所,然而,又因他原先的职业而遭到同伴的讽刺和讥笑。生气之余,他发誓要争口气,让菜花插在文学的殿堂上。一年后,作者的杂文《南京大萝卜》终于在报上发表了。这使他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明白了属于自己的`争气之路只有一条。从此,作者更加勤奋的学习,又先后加入了市、省作协,时至今日,他仍然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从一个被瞧不起的残疾人到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家,作者的人生道路启示我们:面对歧视、嘲讽,不能自暴自弃,要像作者那样立下“让菜花插在文学殿堂”上的豪情壮志!

    遇到挫折、坎坷,不能垂头丧气,要像作者那样,“在生气中找着争气的成功点“,将争气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

    从小学受到屈辱到文学讲习所得“气不打一处来”,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气,不如争气”!生气,只能使人痛苦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只有争气才能使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争气就是有志气,有了志气再加上勤奋刻苦,不懈努力,就会像作者一样获得成功。

    数学教案 篇11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主席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主席)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数学教案集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