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足球教学教案集锦(4篇)
  • 足球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4

    足球教学教案集锦(4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也许"足球教学教案集锦(4篇)"就是你要找的,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足球教学教案 篇1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内外脚背控球技术

    2·难点:控球的脚型和接触部位

    三 、教学设施:

    1·足球每人1个,足球训练碟

    2·平整、洁净的足球场地

    四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控球技术

    2·根据教师讲解,学生自主进行带球、控球训练

    3·通过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控球技术的动作,指出错误,做出正确示范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准备活动:

    (1)全班同学慢跑一周

    (2)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热身活动,包括手腕脚腕活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慢跑等

    2·教学活动:

    (1)教师讲解示范内脚背控球、外脚背控球及内外脚背推拨控球技术。重点是指明触球部位,协调好身体的各个部位,即注重手、脚、躯干等各部位协调配合

    (2)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自主带球感觉训练控球技术

    (3)师生互动,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做出正确示范,帮助改进学生技术

    第二课时

    1·强化控球练习,每人运球操场一圈

    2·继续练习脚内侧传球

    3·足球知识教学:讲解足球比赛场地规则等

    4·放松活动: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做放松活动。

    六、课后作业:

    课下学生自主训练内外脚背控球技术

    足球教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讲明课堂纪律和注意事项

    2·熟悉和了解学生的足球基础和水平

    3·教授简单的足球知识

    二、教学难点、重点:

    1·纠正学生错误的踢球动作和习惯

    2·讲解传球的正确方法,尤其是脚型和身体的协调

    3·使学生通过长期训练,养成良好的球感

    三、教学设施:

    1·至少每人使用1个足球

    2·学生必须穿着宽松的运动服和较为专业的足球运动鞋

    3·足球场地必须干净、平整、松软

    四、教学方法:

    1·个人结合球训练,主要是控球

    2·分小组传接球训练

    3·教师口授足球知识

    4·师生及学生之间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初次见面,互相介绍问候

    2·老师讲明足球课堂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衣着方面,要求每次上课必须身穿宽松运动服,运动鞋。(2)上课期间,注意安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时不宜过猛,运动后要做放松运动,身体不适要及时向老师说明。(3)师生和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学生不得无故旷课,有事需请假

    3·课前热身运动,主要有手腕脚腕运动、膝关节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冲刺跑

    4·本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

    (1)了解学生的'足球基础

    (2)示范正确的控球、传球

    第二课时

    1·练习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基本掌握控球、传球基本动作

    2.进行身体协调性练习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通过报刊、网络等了解足球球星和球队知识

    校本足球训练第二周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学生球感训练

    2·掌握内、外脚背推拨控球技术

    足球教学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课文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 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动作两方面来写的,〕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第二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神态的词语。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比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

    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

    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三、完成思考·练习3

    四、创设情境,进行片段练习

    神态,要求写出特点。

    2、教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

    3、讨论描述顺序。

    4、分步表演并描述。

    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

    足球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动作要领,80%学生能够做出脚背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比赛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到的基本技术,养成勇于挑战、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站位。

    难点:身体协调发力。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足球脚背内侧踢球

    一、开始部分

    集合,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第一排从右至左一次报数,同学们都到了。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喜欢什么运动呢?老师听同学们说大家都非常喜欢足球,那同学们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都有谁呢?C罗,贝克汉姆,梅西,看来啊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项运动,那同学们想不想想自己的偶像那样在球场上英姿飒爽呢?今天啊我们就先从基础抓起,学习一下足球的一项基本技术动作——脚背内侧踢球。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检查一下有没有携带钥匙等尖锐物体,有的话请放在老师一侧的收纳箱中,下课后老师会归还给大家,身体不舒服或需要见习的同学请这边见习。

    二、准备部分

    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一下热身活动,先围绕操场慢跑两圈,活动一下腿部的肌肉,全体都有,向右转,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左转。

    以中间同学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老师带领同学做一下行进间的热身运动,第一节,行进间扩胸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行进间振臂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集合。

    二、基本部分

    示范

    同学们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咱们足球脚背内侧踢球的动作,在老师示范之后,同学们要回答老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师的助跑方向是怎么样的?第二个问题是老师的踢球的部位,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完整的示范,第一二排同学蹲下,三四排插空观看.

    好,同学们,老师做完了,哪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听这位同学说啊,老师助跑方向是斜线进行助跑的,老师刚才踢球的部位是脚的大拇指部位,这位同学说的很详细。

    讲解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详细的.进行分部动作的讲解,足球脚背内侧的踢球主要分为了5个部分,分别是助跑、支撑脚选位、踢球腿摆动、击球、随前动作。助跑是斜线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支撑脚站于球侧后方20~25厘米处,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大腿摆至与支撑腿接近同一平面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脚尖外旋、脚背绷直,用脚背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随前缓冲。

    练习一

    前两排同学起立,同学们两人一组,来进行踢固定球的练习,进行这个练习的时候啊,我们两两配合互相的去练习,一个人将球踩住,另一个人用脚背内侧踢球后中部,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好,现在我们两个人一组快速的动起来,这组同学要注意,脚踢球的部位是脚背内侧,老师给你贴个红色贴纸提醒你,这遍非常好,嗯这组同学动作非常标准,好集合,大家在刚才练习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非常的努力。

    练习二

    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加深一点难度了,同学们两人相距5米进行互踢球练习,现在开始练习,这位同学,支撑脚站在球侧后方20~25厘米处,不要太远,老师给你示范一次你看一下,你再来一遍,这次可以。

    练习三

    集合,下一个练习同学们成四路纵队站立进行足球射门练习,现在开始练习,这位同学,你在踢球后要有一个随前动作缓冲一下用力,再来一遍,嗯这一遍动作比之前规范多了,练习结束。

    检验

    集合刚才大家练习的非常的火热,那么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练习的怎么样,哪组同学想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后面那组同学很积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展示)动作非常标准,大家掌声鼓励,尤其是斜线助跑,踢球部位非常准确是脚背内侧,踢球后也有随前缓冲动作,大家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也要注意。

    四、结束部分

    经过一节课的练习,有些同学已经满头大汗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下放松操,以这位同学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预备齐…停,集合。

    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那位同学说学了脚背内侧踢球,那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呢?我听有同学说踢球部位是脚背内侧,还有同学说助跑是斜线,踢球后要有随前动作,同学们这节课练习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大家的热情可以继续保持。

    值日生回收器材,下课,同学们再见。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必备】小猫钓鱼中班教案集锦4篇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一)

    涉及领域:

    社会 健康

    活动目标:

    1、能在独木桥上大胆行走,会调节手臂动作保持平衡。

    2、知道往河里扔垃圾会污染河水,养成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3、活动中能开动脑筋会借助物体取物,并懂得相互谦让。

    活动准备:

    1、积木围成的“池塘”、平衡木、纸棒人手一根、小猫头饰、小鱼、纸球、易拉罐等物。

    2、学会歌曲《钓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戴上头饰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春天到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池塘里肯定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二、 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 师:哎呀,前面有三座独木桥当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干吗?

    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 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池塘里都是什么?

    2、鱼到哪儿去了呢?

    3、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

    4、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5、 垃圾应该扔在哪儿?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垃圾捡掉放在垃圾桶里好吗?(鼓励幼儿动脑筋,够不到的垃圾可以借助钓鱼竿取)

    四、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 猫宝宝们你们真能干,池塘里的垃圾一下全没了,我们一起看看小鱼回来了没有?

    2、 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去钓鱼,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3、 猫宝宝真棒,钓了那么多鱼,我们一起把小鱼拿回家。

    五、幼儿表演歌曲《钓鱼》,体会劳动后的喜悦。

    六、 师:今天我们游戏时把池塘里的垃圾都捡干净了,但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看到河里有垃圾可千万不能拣,我们还小会掉到河里去的,太危险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往河里扔垃圾。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喜欢参加游戏,体验游戏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积木围成的“污水池塘”、清水池塘各一个;垃圾;平衡木4条;钓鱼钩人手一根;猫妈妈头饰一个;小鱼若干条;装小鱼的篮子6个;小包装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进入操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

    1、今天天气真好,孩子们,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喽。

    2、嘿,你们瞧,那边有个池塘,里面肯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好吗?

    二、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师:哎呀,前面有独木桥挡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敢吗?

    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宝宝真勇敢,现在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鱼到哪儿去了呢?

    2、池塘里都有什么?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

    3、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4、垃圾应该扔在哪儿?

    5、池塘里这么多垃圾怎么办呢?小孩子能不能到池塘里捡垃圾?

    6、小结:池塘里这么多垃圾,环境都被污染了,水也变黑了,还有难闻的气味,小鱼都没有了。我们不能乱扔垃圾,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们要制止他,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四、幼儿分享食品,观察幼儿吃后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师:宝宝们表现很不错,妈妈为你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想吃吗?

    1、给幼儿分食品,提醒幼儿说“谢谢”。

    2、妈妈跟孩子们一起吃,夸奖体贴妈妈的孩子。

    3、师:我们都吃饱了,孩子们都知道垃圾不乱扔,把垃圾都放到垃圾桶里去了,我们再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丢下的垃圾。

    五、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瞧!那边还有个池塘,宝宝们想去看看吗?……

    哎呀,又有一座独木桥,现在敢走了吗?

    好,宝宝们张开双臂,一个一个走过去哦……

    1、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师:哟,池塘里小鱼真多,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多鱼呢?那边池塘里却一条鱼也没有呢?

    小宝宝真棒!现在我们来一起钓鱼吧!

    2、宝宝到池塘里钓鱼。放音乐《小鱼游》。

    六、结束:

    师:钓了这么多鱼,开心吗?我们回家一起烧鱼吃喽……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细。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小猫钓鱼》、电视机、展示仪

    2、室内布置一大池塘。

    3、猫妈妈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游戏,为幼儿理解故事做铺垫。

    教师带上头饰,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就带小猫到池塘边学习自己钓鱼。

    2、让幼儿边看电视边听故事《小猫钓鱼》,并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呢?

    (2)、小猫一开始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3)、为什么后来钓到鱼了呢?

    (4)、小朋友们说说怎样才能钓到鱼?

    (5)、教师小结:

    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组织幼儿继续玩钓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教育中继续教育幼儿做事要有耐心。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孩子不但对意思简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做,不过还得有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否则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本领。

    3、丰富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小猫手偶、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猫弟弟特别爱吃鱼,猫妈妈每天都到小河边去钓小鱼给猫弟弟吃,后来,猫弟弟长大了,他也想学习钓鱼的本领。

    衔接语:猫弟弟钓到鱼了吗?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师: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在《小猫钓鱼》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主要讲的是谁?

    衔接语:猫弟弟一共钓了几次鱼?都钓到了吗?

    2、看图片分段理解角色的行为与对话

    图片1、师:猫弟弟第一次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学它?猫弟弟看见了心里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图片2、师:猫弟弟第二次钓鱼的时候又看见了什么?它的心情和第一次是不是一样的?

    图片3、师:猫弟弟两次都是怎样回到河边的?它看见猫妈妈钓到大鱼时,心里怎样?后来,猫妈妈是怎样对猫弟弟说话的呢?(重点理解词语:三心两意、一心一意)

    图片4、师:猫弟弟听了妈妈的话,钓到一条大鱼的时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它是怎样的语气讲话的呢?最后猫弟弟是怎样钓鱼的?

    三、完整欣赏木偶剧表演。

    四、小结:让孩子懂得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集锦4篇


    教师范文大全整理了一篇关于“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的文章快来看看吧。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可以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大家都受益!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揭示学科特点,能用身边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产力、体力等解释。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2、力是什么?

    a、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教师举例总结如:马拉车,人推木箱,压路机压路等)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让学生举例老师分析)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会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那么书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桌面对书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3、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 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弹簧测力计受拉力伸长、受压力缩短。

    b、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鼓励学生使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例如:直尺,练习本,橡皮等,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演示,注意鼓励,态度和蔼。)

    c、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些自然想象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促使其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同时让学生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及时鼓励)

    4、力的三要素

    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哪些因素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举例:用力弯直尺,改变力的大小观察直尺的弯曲程度。再例如扳手拧螺丝,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效果相同吗?同样还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门改变力的大小及力的作用点进行关门试验,体验力的三要素(注意探究方法)会画力的示意图。注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实验:1、两名学生面对面双掌对推。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b、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两人双手对拍、对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及体会并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练习(尝试用自己总结的所学知识解决物理习题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

    例如:体育课上,同学们用脚踢球为什么脚会感到疼?

    7、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较多的使用了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具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寓教于乐从而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多鼓励表扬。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自信力逐步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学好本门课程。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2】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第四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具与

    媒体

    图片、录像等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人类的交谈声;

    b.隆隆的雷声;

    c.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

    ②播放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动物的交谈声。

    b.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c.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③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

    a.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的科学。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c.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介绍有趣的聚音伞。

    如上图所示。在一只伞的焦点处放一块手表,在另一把伞的焦点处就能听到走表的声音。

    e.利用声音的反射建造的新王宫。

    如上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的小声上奏声。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b超

    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d.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二)声与能量的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与作业。

    声与声音其实是一回事

    用过

    太闷了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学生多举例

    练习拍手

    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画图

    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的失误进行讲解较好

    学生说过,但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时常的讲话声就是典型的应用

    将声音这样的分类,只是讲课的一种,我们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分类

    鼓励学生多举例是开发其智力的好方法

    为以后进行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这是两个扩展型的例子,可以充当练习

    这两个例子都比较陌生,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认识

    还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声的另一种分类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利用。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3】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难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具、学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刻度尺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相对运动时,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可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图甲 图乙 图丙

    2.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可用公式:f=uF f表示摩擦力(N) u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F表示压力(N) 利的方面:例如,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3.摩擦的利与弊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注意: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三)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4】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一、遵“纲”循“本”,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

    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物理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大班跳竹竿游戏教案集锦(4篇)


    大班跳竹竿游戏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观看过录像,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坐马车”)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师: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队形:两路纵队

    (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师: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师: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师: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教学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

    大班跳竹竿游戏教案(篇二)

    舞龙

    目标: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用草编织成的草席。

    玩法:游戏中选一幼儿当“龙头”,一幼儿为“龙尾”,其余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拉住前一位幼儿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听音乐“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盘旋。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斗鸡

    目标:

    培养幼儿毅力,提高单脚战立的能力。

    准备:

    选择一快平坦的场地或草地。

    玩法:

    两人一组左(右)单脚站立,腿抬起,用手握住腿踝关节,游戏开始,双方用膝互撞或用躲、闪等动作,使对方失去平衡。

    包袱、剪子和锤子

    目标:

    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准备:

    平坦场地一块。

    玩法:

    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面战立,游戏开始,同时用力向上跳,落地时两脚可任意成三种姿势:

    (1)脚并拢表示“锤子”

    (2)两脚左右开立表示“包袱”

    (3)两脚前后开立表示“剪子”。注意: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剪子胜包袱。

    跳竹竿

    目标:培养幼儿跳跃及敏捷躲闪能力。

    准备:长竹竿双数。

    玩法:

    幼儿三人一组,两人分别抓住竹竿两头有节奏的敲打地面,一幼儿在中间敏捷的跳跃、躲闪。注意脚不能被竹竿夹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在愉快的状态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悦。我们尽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同时,通过设置障碍来提高游戏难度,对幼儿形成挑战,让幼儿在挑战难度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大班跳竹竿游戏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跳竹竿”是一种民间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体育游戏。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一项中,明确给出了教育建议:“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跳竹竿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游戏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接触很少,获得的经验也少,但跳竹竿又需要集体的经验。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习得跳竹竿的经验,了解基本动作,从而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3、在学习跳竹竿中,体验民间活动竹竿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观看过跳竹竿的视频、2。5米的竹竿8根,贴纸、硬质场地、鼓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难点: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之前在教室里我们欣赏过跳竹竿的视频,好玩吧!今天我们也来试试看。

    1、他们是怎样跳竹竿的呢?(幼儿大胆表达,有的人在敲竹竿,有的人跳到里面)

    2、他们的竹竿是怎么摆放的?

    小结:哦,原来是两根横着平行摆在下面,两根竖着摆在上面。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敲竹竿基本技巧学习

    (1)出示指挥“鼓”

    现在摆好了,还差敲竹竿的人诶!怎么敲呢?

    出示鼓,猜猜看这是用来干嘛的?是的,这就是竹竿指挥鼓,就像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一样。

    竹竿指挥鼓是用来指挥竹竿敲动的节奏。

    敲鼓面表示竹竿打开,敲鼓边表示竹竿合拢。(图谱:鼓面——开鼓边——关)

    (2)用手模拟竹竿节奏

    (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合?几个开开合?(完善图谱)

    (3)用竹竿敲打练习(分小组自由练习,听到连续敲鼓声表示结束练习)

    教师在途中带领部分幼儿尝试进行跳竹竿。

    2、跳竹竿“点收”基本步法学习

    (1)配鼓点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收——点收——点收——点点收)问:几个点收?几个点点收?

    刚刚我们是怎么配上脚步的?请幼儿师范(完善图谱:鼓面——点鼓边——收)

    (2)在静止的竹竿上练习脚步

    (3)分小组跳竹竿练习

    提出问题:怎样让敲竹竿和跳竹竿结合起来呢?按照指挥鼓的节奏。

    怎样分工?谁做敲竹竿的人,谁做跳竹竿的人。轮流

    奖励机制:共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分别是敲竹竿和跳竹竿,所有组员完成后每人可得到一个贴纸。但是有时间限制,以鼓声为信号。

    三、闯关游戏,学习合作跳竹竿

    1、学习“跳收”的基本步法

    配鼓点,教师平地示范(跳收——跳收——跳跳收)

    师:刚刚你们都得到了丝带,看来大家都是跳竹竿的高手。不要着急,还有难关在等着你们!

    瞧,这个步法你们能在竹竿上跳出来吗?

    那赶紧分小组试试,成功后就可以得到第二条丝带。

    哇,都过关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习合作跳竹竿。

    师:摆放竹竿,两横六纵。提问:刚刚你们是两组,现在变成在一组,这样摆放又怎样跳过?

    (1)竹竿是静止的

    (2)竹竿敲起来

    敲竹竿的配合;整体的配合

    3、集体表演

    邀请同伴、老师参加。

    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竹竿舞还有很多种节奏和跳法,我们一起去收集,下一次再一起学习。

    活动反思:

    跳竹竿对于幼儿来说是平时不太接触、不太熟悉的活动,所以在进行集体教学前,经过看看视频、讨论让孩子们对跳竹竿有基础的了解,再利用晨间体锻分散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尝试,获得一些跳竹竿的经验,经过前期的准备活动,在导入部分就容易了很多。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环节,从了解节奏鼓—学习节奏—“点收”基本步法学习,从集体探讨—集体尝试—小组合作,幼儿基本掌握了点收的基本步法。在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由于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跳的方法,出现了比赛的间断,最后没有按照教案预设的轨道完成整场比赛。

    可以将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活动,可以继续练习,也可以选择比赛,或者每组推选三名幼儿来进行比赛,这样就能照顾到能力较弱的孩子,又能具有挑战性。

    大班跳竹竿游戏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跳竹竿”是一种民间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体育游戏。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一项中,明确给出了教育建议:“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跳竹竿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游戏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接触很少,获得的经验也少,但跳竹竿又需要集体的经验。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习得跳竹竿的经验,了解基本动作,从而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3、在学习跳竹竿中,体验民间活动竹竿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观看过跳竹竿的视频、2。5米的竹竿8根,贴纸、硬质场地、鼓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难点: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之前在教室里我们欣赏过跳竹竿的视频,好玩吧!今天我们也来试试看。

    1、他们是怎样跳竹竿的呢?(幼儿大胆表达,有的人在敲竹竿,有的人跳到里面)

    2、他们的竹竿是怎么摆放的?

    小结:哦,原来是两根横着平行摆在下面,两根竖着摆在上面。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敲竹竿基本技巧学习

    (1)出示指挥“鼓”

    现在摆好了,还差敲竹竿的人诶!怎么敲呢?

    出示鼓,猜猜看这是用来干嘛的?是的,这就是竹竿指挥鼓,就像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一样。

    竹竿指挥鼓是用来指挥竹竿敲动的节奏。

    敲鼓面表示竹竿打开,敲鼓边表示竹竿合拢。(图谱:鼓面——开鼓边——关)

    (2)用手模拟竹竿节奏

    (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合?几个开开合?(完善图谱)

    (3)用竹竿敲打练习(分小组自由练习,听到连续敲鼓声表示结束练习)

    教师在途中带领部分幼儿尝试进行跳竹竿。

    2、跳竹竿“点收”基本步法学习

    (1)配鼓点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收——点收——点收——点点收)问:几个点收?几个点点收?

    刚刚我们是怎么配上脚步的?请幼儿师范(完善图谱:鼓面——点鼓边——收)

    (2)在静止的竹竿上练习脚步

    (3)分小组跳竹竿练习

    提出问题:怎样让敲竹竿和跳竹竿结合起来呢?按照指挥鼓的节奏。

    怎样分工?谁做敲竹竿的人,谁做跳竹竿的人。轮流

    奖励机制:共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分别是敲竹竿和跳竹竿,所有组员完成后每人可得到一个贴纸。但是有时间限制,以鼓声为信号。

    三、闯关游戏,学习合作跳竹竿

    1、学习“跳收”的基本步法

    配鼓点,教师平地示范(跳收——跳收——跳跳收)

    师:刚刚你们都得到了丝带,看来大家都是跳竹竿的高手。不要着急,还有难关在等着你们!

    瞧,这个步法你们能在竹竿上跳出来吗?

    那赶紧分小组试试,成功后就可以得到第二条丝带。

    哇,都过关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习合作跳竹竿。

    师:摆放竹竿,两横六纵。提问:刚刚你们是两组,现在变成在一组,这样摆放又怎样跳过?

    (1)竹竿是静止的

    (2)竹竿敲起来

    敲竹竿的配合;整体的配合

    3、集体表演

    邀请同伴、老师参加。

    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竹竿舞还有很多种节奏和跳法,我们一起去收集,下一次再一起学习。

    活动反思:

    跳竹竿对于幼儿来说是平时不太接触、不太熟悉的活动,所以在进行集体教学前,经过看看视频、讨论让孩子们对跳竹竿有基础的了解,再利用晨间体锻分散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尝试,获得一些跳竹竿的经验,经过前期的准备活动,在导入部分就容易了很多。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环节,从了解节奏鼓—学习节奏—“点收”基本步法学习,从集体探讨—集体尝试—小组合作,幼儿基本掌握了点收的基本步法。在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由于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跳的方法,出现了比赛的间断,最后没有按照教案预设的轨道完成整场比赛。

    可以将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活动,可以继续练习,也可以选择比赛,或者每组推选三名幼儿来进行比赛,这样就能照顾到能力较弱的孩子,又能具有挑战性。

    [荐]勤快人和懒人教案集锦4篇


    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勤快人和懒人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

    勤快人和懒人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2、幼儿能够自由大胆的进行创编。

    3、引导幼儿学做勤快人。

    二、活动准备:图谱、钢琴

    三、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小朋友,柳老师想听你好听的声音了,听音乐。〈我是这样唱〉

    2、游戏练习节奏。你们呢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学的快〉

    3、引出歌词。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可真勤快呀,还有一些人呀他们也很勤快,小朋友仔细听,这些勤快人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唱《勤快人》还有一些人,他们比较懒惰,小朋友听听这些懒惰人在干什么?教师唱《懒惰人》

    4、情感渗透。小朋友都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勤快人?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勤快人呢?你想学习谁呢?

    5、说歌词、打节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勤快人和懒惰人》我们先来一起打一下节奏。小朋友真棒,我们来打着节奏说说歌词吧。

    6、学唱歌曲。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这首歌吧。柳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

    7、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勤快人干起活来非常有精神,小朋友唱勤快人的时候想用什么声呢?懒惰人不爱劳动,而且也慢腾腾的,小朋友唱懒惰人的时候想用什么声音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8、分组演唱歌曲。

    9、创编。小朋友,勤快人还会做什么事情呢?懒惰人会不会做这些事呢?我们把这些编进歌里好不好?

    10、活动结束,请幼儿喝水休息.

    勤快人和懒人教案 篇2

    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厨房辛勤劳动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懒惰人在厨房睡觉的情景,这两段对比强烈而鲜明的歌词充分表达了以勤为荣,以惰为耻的感情。本课通过有表情、有对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懒惰人》,使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故事《兄弟俩当家》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欣赏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再次呈现出两种人不同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歌曲教学中,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如速度上的对比以及情绪上的变化等,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形象进行创作。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将教学情景生活化,让每个孩子们体验、参与到厨房生活中来,教室里顿时兴趣高涨。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而且有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小组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设计,发挥了他们的音乐潜能,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孩子们的眼睛里可以体会到劳动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切,令我感到非常欣慰。通过本课学习,使小朋友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小朋友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明白劳动带给人快乐,劳动创造财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勤快人和懒人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孩子进入大班后,对值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劳动的小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通过歌唱,它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

    2、启发幼儿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启发幼儿用“他在……,他在……,他还在……”的句式为“勤快人”“懒惰人”创编新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干活的情景。

    2、图片“勤快人”“懒惰人”; 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解决难点。

    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幼儿知道勤快和懒惰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并有节奏地说出“他在…他在…他还在…”的歌词。

    1、出示勤快人图片并提问。

    2、出示懒惰人图片并提问。

    二、学唱歌曲,分析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欣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与速度。

    提问:听后有什么感觉?

    2、第二遍欣赏,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有节奏地完整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进行演唱。

    三、提问引导,创编歌曲。

    1、勤快人在厨房除了烧菜、煮饭、蒸馒头,还会做些什么事情?相反,懒惰人呢?

    2、我们把这些事情也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勤快人和懒人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不同速度唱出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形象。

    2.理解勤快人和懒惰人在厨房中的各种表现,知道自己要做个勤快人。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练声

    1.我们一起握手

    T:我们一起来握手吧!一起和大鼓做游戏吧,这次节奏变了,小耳朵听好!

    2.复习歌曲《办家家》

    T: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送给客人老师。

    二.引导性谈话后,观看课件上半部分,理解第一段歌词。启发孩子谈谈勤快人在厨房里可以干什么事情?

    1.引导性谈话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看,是谁呀?他们两个谁是勤快的谁是懒惰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洋洋是聪明的,因为他很爱动脑筋,所以他又是勤快的,懒洋洋只喜欢睡觉和吃东西,不喜欢做事情他是懒惰的。

    2.观看课件

    T:今天,我们厨房里也来了个勤快人和懒惰人,有个勤快人呀正在厨房劳动,仔细看一看,他都在干些什么呢?

    T: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

    T: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可请个别幼儿连贯的说勤快人所作的事情)

    三.学唱歌曲(通过听、说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T:原来勤快人在厨房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想把勤快人做的事情唱出来。听一听,勤快人做的事情,我唱了几次?

    (1)幼儿说有节奏歌词

    T:你们想不想来试着唱一唱呢?先跟着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吧!

    A.跟着老师一起来说

    B.老师说孩子接

    T:这次我要增加难度了,江老师说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好嘛?

    (2) 幼儿尝试着跟着钢琴唱

    T:歌词我们都会说了,那我们跟着钢琴来试着唱一唱吧!(可以加上拍手动作)

    (3)幼儿能够稍微加快速度演唱

    2. 学唱第二段

    (1)T:厨房里还有个懒惰人,看看他在干什么?

    (2)游戏,创编第二段歌词

    T:唱的有些累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说相反,是这样玩的:江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说的要和我相反?我们来试一试,例如:他在拖地,他不拖地 。 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师:他在炒菜; 幼:他不炒菜......师:他还在蒸馒头 幼:他也不蒸馒头

    (T:刚刚我们小朋友说的就是懒惰人在厨房里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来把他唱到歌曲里!

    (3)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T:我们先来有节奏的把歌词说一说吧

    (4)钢琴唱一次(慢)

    3. 完整演唱歌曲

    (1)师完整示范歌曲。

    T:江老师要把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歌连起来唱,那歌曲的名字就叫勤快人和懒惰人,仔细听听江老师在唱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时侯有什么区别?(速度一样吗?)为什么勤快人唱的快懒惰人唱的慢?

    (2)幼儿尝试演唱

    (3)给客人老师表演一遍

    T:我们把刚学的歌表演给客人老师听吧,你们唱的太小声客人老师可就听不见了。客人老师要听到我们好听的歌声呢。

    四.知道自己要做个勤快人

    T:刚刚我们表演了勤快人也表演了懒惰人,那我们小朋友想做勤快人还是懒惰人呀?我们小朋友都想做勤快人,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五.延伸活动

    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先围成圆圈,刚刚我们唱了勤快人和懒惰人,我们来一边唱一边来表演动作吧。(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做动作)。

    【热门】有关打电话的教案集锦4篇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唱石门小学 陈艳辉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 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 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⑵ 擂台赛:

    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⑴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⑵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

    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

    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

    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⑴ 语言情境一:

    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⑵ 语言情境二:

    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⑶ 语言情境三:

    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⑷ 语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4.遇到危险时,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难点:具体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

    幼儿用书:《紧急电话》。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

    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

    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

    3.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幼儿可多次更变角色游戏)

    4.小结: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危险,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拨打相应的求救电话,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寻求别人的帮助,遇到危险时要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说明详细情况,别人才能更好更快的帮助脱离危险。

    活动反思: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此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集锦


    今天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要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主题是“沁园春雪教学教案”,让我们一起领略阅读的乐趣和精髓感受文字和思想的魅力。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五、背诵诗歌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了解精炼的语言;

    4、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5、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点

    1、了解精炼的语言;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二、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三、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概念、分类、派别。

    四、字词,学生板演

    五、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

    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六、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七、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八、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九、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望”字领起哪几句?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十、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十一、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十三、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十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预习下阕。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3】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阕,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阕。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总结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课堂练习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

    2、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3、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象,领会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及其作用。

    2、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以前我们接触过哪些写秋的诗句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写秋的诗句中,除了刘禹锡的《秋词》外,其它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特点。

    二、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词最初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所以学习诗词离不开朗读。听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

    和意境。

    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词作内容的整体感受(豪迈等)。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教师作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

    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

    5、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

    四、赏析上阕:

    1、请生朗读上阕,,其余学生思考:第一句有何作用(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看”字统领至哪一句(中间七句)?词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

    2、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运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万山——山之多;层林——林之密;红遍——红之广;尽染——染之透;漫江——江水之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美景和赞颂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词感情强烈、语言形象的特点和沁园春的词谱常识。

    3、领会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并学习仿写歌词。

    教学重点

    词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

    仿写乡土歌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词,是美的化身。”为什么呢?因为诗词感情强烈,语言形象,……所以,我们喜爱读诗词。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词

    (展示课件:

    1、承上启下过渡。

    下阕:2、评论古代封建帝皇。评古论今

    3、赞颂当今人民大众。

    课后体会

    本教案真正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把课本教材与乡土文化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课堂容量大,密度高,听说读背写得到了有效的强化训练。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形象直观,效果好。此案例是本人“读写思维连接”和“开发与利用地方性教学资源”两个课题的教学实例。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6】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

    中国是一个诗词并茂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两座并峙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亮丽的奇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词人,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绚烂的篇章。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追寻伟人的足迹,重回长沙,感悟领袖的宽阔胸怀、崇高心灵。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长沙》 。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 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 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 长沙》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① 第一个整句:

    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卓然而立(于)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提问: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点明季节、交待环境、引出作者、铺垫下文。

    ② 找出上阕的文眼,(上阕由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关键字,作者写到哪些景物?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的秋景)

    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秋”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落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

    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

    谁来主宰人生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家的前途。 这一非同寻常的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抱负和凌云之志,升华了思想、拓宽了意境。

    ③下阕主要写什么--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并情中显志 。(从“曾”“忆”“往昔”等词语可以看出)

    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与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从词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品格?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                            关心国家命运

    激扬文字,                            敢于斗争

    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反动军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巧妙地以设问形式,回答了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小结:自古以来,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更多的是一副残败、萧瑟之景。而在毛泽东的视野里,却呈现出一幅勃勃的生机。作者借景抒情,以绚丽的秋日之景体现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复习上阕

    二、学习下阕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第三题。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慷慨激昂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

    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下片:忆事

    三、鉴赏课文

    (一)赏析词的上片

    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

    (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

    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

    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水、船、鹰、鱼

    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

    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

    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

    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学生诵读课文,结合诗句概括)评论国家大事;写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和军阀作斗争。

    3、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一群怎样的青年?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蔑视权贵。

    4、读结尾三句,这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和同学怎样的气概?作者借这一问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从而含蓄地回答上片的问题。

    5、学生朗读下片,体会词人的豪情壮志。

    四、启迪感悟

    学完全词,你从这些革命青年身上受到哪些启示?

    五、小结(PPT展示)

    六、(若还有时间)听录音,再次感受词的意境,模仿录音自由朗诵,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片:写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抒情—忧国忧民之情

    下片:忆事—不平凡

    怀人—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蔑视权贵、敢于斗争

    抒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逐渐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说明: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教师引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学生自由选择熟悉的毛主席诗词进行交流。从已知出发来带动未知的求索,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体验方面的铺垫。研读文本整体把握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教师范读。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词教学反复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关键一环。当然老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思路,以便促进背诵。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写壮景,抒豪情。重点分析湘江秋景图。

    2,找出文中的对比运用并进行分析。

    3,分析本词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联系上,下阕,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作特点。自读文章,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或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同伴互助,师生互动中来解决上述重点,难点。在具体语言的品读过程中完成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结束新课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背诵。检查学习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思路点拨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课,教师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如果生源条件较好,可以设计为比较阅读。与初中已学的《沁园春雪》来作比较。可以设计为异同的比较。其中有一个问题可以考虑作为中心提问,"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练习举隅

    1,读了文章,谈谈你对个人的理想与梦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课外品读主席的更多诗词。

    《国殇》教案集锦


    以下是编辑为您精心打造的“《国殇》教案”相关内容,希望能给您以启示。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由老师自己进行完善的。教案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国殇》教案【篇1】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 ,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 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

    《国殇》教案【篇2】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二、分析诗歌内容

    1、品读诗歌第一段,请学生描绘画面,并思考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绘画面(略)

    画面特点:残酷,悲壮

    2、品读诗歌第二段,作品中展现了楚国将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精神品质: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视死如归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至死不屈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勇武刚强

    诗人感情:悼念、赞颂

    三、合作探究

    《国殇》是一首祭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大部分的祭诗、祭文感情上都比较低沉悲切,但本诗却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1)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诗人自身分析原因。

    时代背景: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殇》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个人遭际: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2)艺术手法: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英雄形象;通过战场镜像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

    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壮动人,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操吴戈今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一写生前,一写死后,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是本诗的又一成功之处。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外,我们再看“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二旬。“严杀尽兮弃原野”虽然景象很悲惨,但“天时坠兮威灵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时战场上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好像天神在为楚军将士的壮烈牺牲而悲怆,而愤怒呼号。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接下去该“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感觉上就不是悲惨、不是恐怖,而是一种英勇献身的悲壮。

    四、拓展延伸

    1、我国历朝历代都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诗人,写下了很多的爱国诗篇,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诗人的爱国诗句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本诗的现实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小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

    六、作业:背诵全诗

    《国殇》教案【篇3】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国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读懂《国殇》

    2、走进《国殇》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3、体悟战争与民族精神的内核

    学习重点:

    疏通文意,读懂《国殇》

    学习难点:

    体悟《国殇》之精神内核

    学习内容:

    一、老师带你飞

    1、读准字音(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读准)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读懂句意(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语言写出你理解的句意,并能使之连缀成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虽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读懂文意(了解《国殇》叙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披挂出发

    叙述 敌我遭遇

    奋力死战

    兵败身死

    礼赞 远离家乡、义无反顾的决心

    刚强勇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思考:《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九歌》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qí),比如《湘君》《湘夫人》,而本文所祭却显然不是神,为什么?为什么诗歌描写战争场面要从敌胜我败着笔呢?

    明确:

    二、我思故我在

    1、通过以上学习,对于本文你还存在哪些疑问?如果有,写在下面;若没有,认真思考第2、3题。

    2、《国殇》的精神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比如想到了你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一首诗、一个歌曲、一个人物、甚至一部影视剧……

    3、《国殇》精神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三、总结学习收获

    《国殇》思想、简析及赏析

    1、思想:

    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2、简析:

    本诗分为两段。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

    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3、赏析

    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本诗的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极痛之。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醅,楚方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诗人把这场战斗的悲惨结局归于命运和神灵,其实,真正的罪人是那些腐朽的贵族统治者。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国殇》教案【篇5】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匄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国殇》教案【篇6】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屈原及《楚辞》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

    (1)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时代的人?哪国人?有哪些作品?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2)自读注释①画出有关屈原的介绍,

    (3)题解。《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可参考《教参》。)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句时,可结合已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2、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几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路超远指的是离哪里远?从这两句可看出战土们怎样的心理?

    ②“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可以用我们现在在纪念英雄人物时常说的什么话来概括?(“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有不少同学可能会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鬼雄”二字,就是来源于屈原的诗。让我们结合这句诗再来读读《邓稼先》这篇课文中引用的一首诗歌吧。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3、《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启发学生回答)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自已总结诗的主题,教师可给出下列词:不仅……更重要……激励、同仇敌忾、振兴等等。

    四、了解《国殇》叙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解释叙赞相结合的写法。

    五、评论

    整体把握问题设计:《国殇》为什么要描写战斗的全过程,最后两句对全诗起了什么主要作用?

    《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屈原从战争敌胜我败着笔,选材气势恢宏,场面庞大,情绪悲壮激昂,振聋发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多么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多么浩气长空的英雄气概!寥寥数句,让我们体味到了古战场上激烈拼杀的血腥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楚军将士宁死不屈,人虽败精神不倒的大无畏精神。这种选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和对楚军将士无限崇仰的真挚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的集体群像。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重,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从写法上,作者采用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映衬,使当时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强烈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诗中还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对将士们面对强敌不畏惧的精神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屈原大多数作品的语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词藻华美,花团锦簇,而在《国殇》这篇诗中,由于题材的肃穆感,屈原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特别是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国殇》教案【篇7】

    【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参考答案〗1.B 2.祭歌(或挽歌),爱国主义,激昂悲壮

    《国殇》教案【篇8】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腰间佩带长剑啊手持秦制的大弓,身首虽然分离啊壮心依然不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注释:

    此诗是追悼阵亡士卒的挽诗。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

    天时怼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duì):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译文1: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 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 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 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 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 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译文2:

    手持吴戈啊,身披利甲,车轮交错啊,短兵厮杀。

    旌旗蔽日啊,敌兵如云,将士争先啊,乱射交叉。

    军阵被侵啊,队列遭踏,左骖惨死啊,右骖被扎。

    车轮深陷啊,绊住战马,挥动鼓槌啊,战鼓猛挝!

    苍天怨恨啊,神灵震怒,伤亡殆尽啊,尸横荒沙。

    出征人儿啊,一去不返,野原茫茫啊,路途遥遐。

    身佩长剑啊,秦弓在手,身首分离啊,壮心无瑕。

    勇盈于衷啊,武彰于外,终显刚强啊,不可凌加。

    身虽已逝啊,英灵永在,神魂刚毅啊,鬼雄堪嘉。

    赏析:

    “九歌”,原为传说中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九歌》,中国古代诗歌集。《九歌》中的诗歌原为楚国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屈原将其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

    《九歌》相传是夏代乐歌,屈原根据所祭祀神灵不同,共写有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其中《国殇》一篇专门用于祭奠在战争死去将士的英灵。马承骕归纳《九歌》之作有五说,宗教歌舞、屈原自祭之辞、记事之赋、汉甘泉寿宫歌诗。

    读屈原的这首《国殇》时,我还是少年,那敲击心灵的鼓声至今依然。越是品读越是震撼,于是有些话不得不说。

    一、《国殇》最伤在何处?

    一般的解释说“这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这也不错,但是,这首诗毕竟是“国殇”,最要看的是“殇”。《小尔雅》:“无主之鬼谓之殇。”戴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首,是招魂之歌。楚人之俗迷信鬼神,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死则死矣,死国可矣,这正是诗中歌颂的。可是,诗中的战士不仅仅只是为国牺牲了,而且是死后“弃原野”,“首身离”。不但是首身相离不得全尸,而且尸弃原野不得归葬。这样的人,是很难魂归故里的。“出不入兮往不反”,他的灵魂是很难回家了。死亡固然可怕,而魂魄不得安生的战士,连成为鬼都不可能。这样的牺牲比通常的战死要惨痛得多,而牺牲者对这样的惨痛,是有心理准备的,为了国家,是宁可接受连正常的鬼都做不成的牺牲。《国殇》最要说的就是这个。

    《国殇》伤的是战死而不能成鬼。

    诗人明知,这灵魂注定不得归所,注定回不到家乡,回不到楚国,甚至连灵魂都成为不了,但依然希望牺牲者能够“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殷殷切切,双目泣血,不忍再读。

    二、“殇”的是谁?

    一般的.解释说“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也说是说,悼亡的是整体战死将士。可我说不像。

    “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这是战斗中的个例,不可能所有的楚军将士都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应该是指某一个人的遭遇。也不可能每一个烈士都“首身离”。特别是,“援玉枹兮击鸣鼓”,在车战时代,击鼓是主将的事,击鼓者就是“司令”,是指挥战斗的人,其他人是无权击鼓的。《左传哀公二年》赵简子战后争功说:“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这是说做为司令员,我带伤坚持指挥。既然是“援玉枹兮击鸣鼓”,《国殇》所祭的应该是一位战地指挥员,而不是所有牺牲者。那么,这个人他是谁?

    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二十九年,秦复攻楚……杀将军景缺”。祭祀时间离战争时间不会太远,受祭者可以从唐昧、景缺中考虑。

    “车错毂兮短兵接”,是战斗开始的描写。“车错毂”,现在人们不大解释,认为就是“车毂交错”。这样的理解,远远没有到位。

    战车时代,车错毂是最常见的战法。有三个乘员的战车,前面是四匹马,敌我面对面时,只能放箭,短兵相接是够不着的。要想使用最常用的武器戈“短兵接”,只能从车侧面下手,也就是,两车相对驰来,车上战士借马的冲力各自从车侧面以戈相扫。钩着对方,车驰过去了;没钩中对方,车也过去了。要想再战,就得转大圈,掉转马头。

    战车有四匹马,两匹靠近辕的叫服,不容易受伤;外边的两匹叫骖,因为马没有武器,装甲也不如人,最易受伤。“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冲锋时两边的骖马被敌人的戈击中。

    通常解释,吴戈:指吴国产的戈。秦弓:秦国产的弓。楚军能够用上吴国产的戈、秦国产的弓,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大量的武器进口。秦、吴都是楚国死敌,进口武器不大可能。二是大量缴获,就像八路军用三八大盖一样,这也不可能,楚国与这两个国家打仗总是失败,让人家缴获倒是可能的,缴获人家可以有,但不可能多。

    准确的说,吴戈、秦弓,就是两种品牌,或者是两种工艺。是楚人按吴人技法造的戈,按秦人标准造的弓,是楚国自造的吴式戈、秦式弓。不能说,吴国产的戈、秦国产的弓。

    《国殇》教案【篇9】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写的都是寒冬季节的景色。“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刻画出梅花的洁白、傲雪的品性。《夜雪》通过对雪夜情景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可感不可见的特点。重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讶、折、独、梅、暗、含”6个生字。难点: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看景、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

    3、板书课题。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1、猜一猜:我是水,我会变。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到空中,变成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我就成了云。冷风一来,我就会变成小花朵落下来。你们猜,我变成了什么?

    3、根据诗题猜猜这首诗写什么?(夜晚下的雪、夜晚的雪景,夜晚出雪……)

    4、试读古诗引导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读识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并用铅笔圈出认识的新字朋友。

    3、教师领读生字卡片,并进行正音练习。

    4、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5、播放雪景课件,师配乐范读。

    6、理解诗句大意,解释重点词语。

    时闻折竹声:时,时常。闻,听见。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7、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同桌互相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试说诗句的意思:

    我睡着睡着,感到很惊讶,怎么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我又看到窗户外面的雪特别明亮。夜己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时常还能听到大雪压断竹子的声音。

    9、同桌互相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共同交流记忆方法和结果。

    复:(编顺口溜)人上,日中,折文下,不止一次还复杂。

    折:第五笔撇,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斤”,不是“斥”。

    这两个字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才好看。

    把你喜欢的梅花或雪景画下来。同桌互相讲解、欣赏。

    教学反思:

    1、课的设计能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重视背诵朗读的基础上,把识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实的比较好。

    3、重视听说读写,还能让学生把对诗歌的感知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国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意境的分析来把握诗歌内涵 。

    态度价值观: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一、介绍《楚辞》和屈原的常识

    1、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一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他各篇大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贾谊等。

    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词》

    2、屈原,名平,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不久,因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诋毁,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顷襄王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就自沉而死。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而改编的组诗,共11首。

    3、背景介绍(课文导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二、学生散读,齐读诗歌,并解释基本诗意和关键字词。

    三、分析诗歌内容

    (一)、全诗可以分几层?(赞叙结合的手法)

    叙述:1——10句

    赞颂:11——18句

    (二)、叙述了什么内容?赞颂的又是什么?

    叙述:激战的过程。

    赞颂:对阵亡将士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赞颂他们的英勇刚强、爱国主义精神。

    (三)、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激烈的战斗的?(战前、战中、战后)

    1、分析“战中”部分

    ①找出描写楚军将士行为的词或句子。(士争先、)

    ②楚军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士争先”的?

    提示:敌我悬殊、“箭雨”

    ③楚军将士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援玉稃兮击鸣鼓”的?

    提示:战阵被冲乱,行列被冲垮,驾车的战马或死火或伤。

    ④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作用:烘托、渲染了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

    2、分析“战前”部分

    作者在这里借用“吴戈”、“犀甲”二词,是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提示:是为了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牺牲之壮烈达基础。

    3、分析“战后”部分

    作者对牺牲将士的赞扬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的?

    ①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入”、“往不反”

    间接抒情

    ②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

    直抒胸臆

    ①的作用: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

    ②的作用:将士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加深文章的悲壮气氛。

    作者是怎样颂扬楚国将士的?

    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九歌》中大多祭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祗,唯独这篇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四、文章主旨概括

    全文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附:《楚辞》的特征:①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强烈的地域性)

    ②常用兮、若、纷等字(主要的形式特征)

    ③最后一般用“乱曰”、“辞曰”(诗的总结)

    ④大量神话传说(神巫性、浪漫性)

    骚体诗:打破《诗经》四言的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并多用“兮”来助语势,后人把具有这种特点并富有浪漫气息的抒情诗称为“骚体诗”。

    如:《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国殇》教案【篇1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⑴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⒁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国殇》教案【篇1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

    1、释题: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

    《国殇》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云中君》(云神)、《东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独《国殇》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将为国牺牲的将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见出作者对这些牺牲了的爱国英雄们怀着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诵读全诗,我们更能感觉到诗人胸腔中沸腾的热血。

    2、作者回顾: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二、朗读

    1.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赏析示例:首句“操吴戈兮被犀甲”。吴戈,是吴国制造的戈。吴国在古代以制造锋利的武器著名。有名的宝剑干将、镆铘就出在吴国。犀甲,是犀牛皮制做的铠甲。《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记载:“犀甲寿百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

    但作者此处用“吴戈”、“犀甲”二词,并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而是要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而描绘将士的雄姿,恰又为下文描写他们牺牲之壮烈打下了基础:这是一群英雄战士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的战斗。因此,开头这一句对楚国将士雄姿的描绘,对全诗悲壮气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作者笔力一转,展开了对战场情景的描写。“车锗毅兮短兵接”三句是写初战时的情景。“旌蔽日兮敌若云”是说敌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们人数众多,远远超出了我军之上,像是被狂风驱赶的满天乌云,黑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了过来。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是用浓笔重墨,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尽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楚国的将士们仍旧奋勇争先,冒着飞蝗般的箭雨,冲上前去,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车错毂兮短兵接”,我们的耳中仿佛听到了沉闷的战车相撞声,戈剑相击的叮当声,战士们嘶哑的呐喊声。真是“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崩雷电。”(李华《吊古战场文》)一场多么惊惊心动魄的厨杀呵!

    但是,毕竟敌我力量悬殊。楚国的将士渐渐力不能支了。“凌余阵兮躐余行”六句,描写了他们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战阵被冲乱了,行列被冲跨了,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为国家献身的时刻到了!楚国的将士们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一一这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术。尽管古代军事家孙子认为这种战术“末足恃也”(《孙子•九地》),但楚国将士们此刻正是运用这一战术行动,来表示他们必死的决心。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则拼尽全力,擂响了最后的战鼓。这震天撼地的鼓声,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他们至死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但是,鼓声终于沉寂了,楚军将士的尸体横陈在广阔的原野上,他们全体为国捐躯了。)

    2.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

    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几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路超远指的是离哪里远?从这两句可看出战土们怎样的心理?

    ②“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可以用我们现在在纪念英雄人物时常说的什么话来概括?(“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有不少同学可能会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鬼雄”二字,就是来源于屈原的诗。

    (赏析示例: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

    “出不入”四句紧承上文,写出了作者对“严杀尽兮弃原野”的将士们无比沉痛的悼念:祖国的英雄们呵,你们一去不复返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里,你们安息了,永远地安息了!但是,这四句的感情色彩并不仅仅是沉痛。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这两个同义重复的词组,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游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二句写战死者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更加深了这种悲壮气氛。

    诗的最后四句,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颂扬。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这最后四旬,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3.《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启发学生回答)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自已总结诗的主题。

    《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这首先是由诗歌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决定的。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壮动人,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操吴戈今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一写生前,一写死后,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是本诗的又一成功之处。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外,我们再看“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二旬。“严杀尽兮弃原野”虽然景象很悲惨,但“天时坠兮威灵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时战场上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好像天神在为楚军将士的壮烈牺牲而悲怆,而愤怒呼号。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接下去该“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感觉上就不是悲惨、不是恐怖,而是一种英勇献身的悲壮。

    四、了解《国殇》叙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解释叙赞相结合的写法。

    五、朗读让学生带着感情大声诵读这首诗。

    优秀教案集锦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优秀教案集锦,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掌握古文中的一些主要字词

    3、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由采茶导入

    二、介绍“乐府”(结合阅读提示)

    三、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一学生个别读,其余学生听好,指出错误。

    3、集体朗读。

    四、理解内容

    1、结合注解了解文意,找出关键字词及不懂之处,可同桌讨论。

    2、学生回答每段关键词并提问。

    3、一个同学复述内容。

    五、分析人物形象

    第1段:采用图画法和表演法欣赏罗敷的容貌美。

    第2~3段:分角色朗读,欣赏罗敷的人格美。

    六、课堂巩固练习。

    七、作业

    把诗歌改成散文。

    附:《陌上桑》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为笼系倭堕髻捋髭须著帩头

    千余骑共载不谁家姝踟蹰紫绮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东南隅著帩头

    谁家姝夫婿殊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坐:观:宁:

    四、圈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字或词:

    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十五府小吏

    五、填空:

    ?陌上桑》选自,是一首言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诗。

    六、找出第三节后两句中侧面描写罗敷丈夫的一句话:

    看过“陌上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的还看了:

    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优秀教案(篇3)

    一、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我想借助这一文本让学生了解女性的处境和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诠释,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初步关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是:“重视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领会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三、说教法

    1、运用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问题法、讨论法

    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明确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诗歌的比兴手法。

    3.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直观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说学法

    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教学要继续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让课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应注重诵、读、记、析、探等具体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约2分钟)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书写爱情。《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二) 预习内容的设计及反馈(约5分钟)

    1.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我预设了如下的预习内容:

    (1) 易读错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字音的落实,扫清诵读障碍

    (2) 掌握《诗经》的地位、起止年代、文学传统、内容及表现手法

    (3) 结合课下注释,掌握重点的实词及“之”、“其”、“以”的用法,理解全诗的内容。

    (4) 理清文章的结构

    2.通过批阅学生上交的预习学案,在预习反馈中需订正的问题是:

    (1)字音

    愆(qiān)期 自我徂(cú)尔 渐(jiān)车帷裳(cháng)

    靡(mǐ)室劳矣

    (2)言既遂矣/静言思之中的“言”都是助词,没有实义。

    以尔车来的“以”是介词,用

    总角之宴的“之”是助词,的

    (3)课文结构 :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三)课中改进(约28分钟)

    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我在课中改进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 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故事。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 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设计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运用比兴手法的相关诗句,进而能深刻体会比兴手法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使形象更鲜明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设计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能分析把握诗歌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的强烈对比,及其面对生活中被抛弃这一重大的人生变故所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坚强面对的探究,挖掘出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正能量”,更全面透彻的理解这一典型人物。

    设计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真正对学生有所触动,明白女性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重要意义。

    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小组内合作探究。具体实施方案是:第一小组讨论比兴手法;第二小组探讨文本中还有其他地方采用比兴手法吗?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举出其他比兴手法的例子。第三四小组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第五小组讨论氓的形象,第六小组讨论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展示组内的讨论成果,教师对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不足之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完善。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乱终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借斑鸠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爱情

    2.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故事。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5)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吃苦耐劳——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7)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

    3.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1)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2)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四)拓展: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对我们有什么警示意义?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钱钟书《管锥编》云:“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

    我相信于情于爱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爱,是要用真心、赤诚。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围绕着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画圆时也就意味着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应铭记的箴言。

    正如《简爱》中说“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女子自尊才可以换来尊重!

    (五)限时作业(约10分钟)

    1.默写

    ①氓之蚩蚩, 。 ,来即我谋。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④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士

    也罔极,二三其德。

    2.阅读鉴赏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板书设计:

    恋爱--------------------婚变--------------决绝

    (1、2章) ( 3、4、5章) ( 6章)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哉

    《氓》说课稿《氓》说课稿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课后作业:

    1.完成《非常学案》相关内容

    2.背诵《氓》

    优秀教案(篇4)

    【教学理念】

    立足语文本体性教学,按“认识一实践一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强化语言表达,落实语言实践,形成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

    一、比较牧童的前后喊话,感情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1.朗读。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则故事《牧童和狼》,谁来读好故事?

    2.比较。师:故事的主角是牧童,伊索写了他的两次语言。比较下,要读出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你想怎么读?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第一句要读出牧童表面慌张,实质在戏弄、欺骗村民,有种扬扬自得的感觉;第二句要读出牧童真的是害怕、慌张的语气。两句都可以采用夸张的语调读,第一句拉长语调、得意扬扬地读,第二句带着哭腔读。)

    3.演读。师:请采用表演式的朗读,来讲一讲这则故事。

    (设计理念:感情朗读是每篇课文共性的语文技能,就是语文本体性教学的共性内容。本则寓言的朗读训练是采用夸张式的语调表现人物情感,将体会牧童的内心情感渗透在感情朗读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中。)

    二、比较长句与短句,认识“短语式语言描写”方法

    1.比较。师:我们再来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课文为什么不用第二句呢。

    第一组: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好几次他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

    第二组:

    (1)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大家快来帮忙啊,狼真的在吃羊了。”

    (第二句一是没有用“!”,二是都是长句子,不能很好地表现牧童的情感。)

    2.小结。师在人物语言描写中,为了表达急切、害怕、慌张等情感,要用短句和感叹号,不该用长句。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读读、议议,认识到“短语式语言描写”能表达急切、慌张等现场情感,但学生形成的还只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三、比较原文与改写,练习“短语式语言描写”,理解寓意和写法

    1.练习描写。师,故事中没有村民的语言描写,我们来试着描写村民的两次语言,写在课文合适的地方。想想,你想表达出村民怎样的内心,采用长句还是短句,还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2.交流表达。

    出示学生的描写:

    (1)好几次村民们都互相大喊:“快打狼!快打狼!”

    (2)村民们听了,摇了摇头说:“又在说谎!又在说谎!真是个贯说谎的孩子,谁还相信他呢?”

    (通过“短语式语言描写”,第一句表现出村民的急切、果断,第二句表现出村民的无奈、气愤。)

    3.理解寓意。师:最后,牧童明明说的是真话,村民们为什么还这样说呢?(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4.比较写法。师:再比较一下,伊索为什么不写出村民的语言,这样不是更具体些吗?(“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出现村民们的语言描写就不符合特点了;再说,村民们不是故事的主角,写了就不能更好地突出牧童。看来,还是请同学们擦去刚才村民们的语言描写为好。)

    (设计理念:在上个环节学生获得“短语式语言描写”的概念后,通过仿写村民语言的实践运用,对“短语式语言描写”的认识变得更为清晰具体,这才可能转化为语文技能。并在实践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了寓言的寓意理解。)

    四、作业

    师: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请你仿照《牧童和狼》的写法,也来写一个故事,可以是编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做到短小精悍、突出语言描写、点出道理。

    (设计理念:在学生对寓言故事特点已形成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故事编写这一语言实践活动,使寓言故事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晰起来。)

    优秀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学弈》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指明了之所以学习效果不同,其实是因为学习态度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的校本课上的是《论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不仅喜欢学习文言文,而且对文言文有了较高的领悟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照译文自学原文,并喜欢摇头晃脑的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所以在本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讲解然后讨论交流的办法来学习本课。不逐字逐句的串讲对译,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理解。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在反复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熟能成诵,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情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孟子》的文言文《学弈》。(板书课题学弈)

    2、请同学们看课题,弈,是什么?学奕是什么意思?

    3、那在学下棋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对照译文读读这篇文章吧。

    二、读中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己想办法解决文言文中的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

    1、对照译文,把自己能理解的关键字词标注在原文上。

    2、小组内汇报交流:通过原文译文的对照阅读,都理解了哪个字或者词,哪句话。

    3、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交流。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图片,结合课文说一说:两个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诵读课文:

    1、理解文章内容后再来读这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根据意思断句了,一定会读得更好。快来练一练吧。

    2、练读以后,你觉得读这样的文言文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按照大家的提议,把读的速度放慢并抑扬顿挫再来练读。

    4、指名诵读并学生评价后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赛读,男女生之间赛读。

    (四)感悟拓展

    1、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的读的这样认真,投入。老师觉得在读的同时,你一定明白了许多,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

    2、你喜爱那个对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说些什么?对那个三心二意的人又说些什么呢?

    3、在我们的身边,在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这两种人呢?自己评价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学下棋的两个人都专心致志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把这个故事按照你的想象写一写。

    5、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做事情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一切做到最好。

    那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话: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论学习还是做事情,都能专心致志。

    优秀教案(篇6)

    一、教材简析

    《春的消息》(人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三、教学目标

    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四、教学历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见过我吗?在哪儿见到我的身影呢?(若有,评价:真是个善于留心身边事物的小朋友)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行吗?我姓陈,耳东陈。小朋友可以怎么称呼我呢?谁来介绍介绍自己呢?

    (第一个小朋友介绍后)边给红花边说:真能干,初次见面多多关照,没带什么见面礼物就让这多小红花见证我们的友谊吧,谁还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呢?(6.7)学生!既然我们是朋友,就应该以诚相待,有困难共同面对,有快乐一起分享。我最近学会了一首歌曲,想和我的新朋友一起分享,愿意吗?

    (二)歌曲入境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2.引语: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3.指名说。

    4.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打开课文,你们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

    2.认读花朵词语。(课件出示)

    引语: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迎来了桃花姐姐,你能甜甜地喊她们的名字吗?

    词语见课件内容

    3.再读课文

    引语:这些词语宝宝可害羞了,这不她们又躲起来了,大家快回到课文中找找她们,看看还能不能认出来。

    (四)研读课文

    引语:多么有趣的春天呀,你喜欢这样的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到野外去找找春天吧。

    1.(课件出示)欣赏春天的景色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不能独自享受,要介绍给别人才好呢,为了当好小。导游,我们得充分地准备准备。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春天一处景色美美得读读吧。

    2.学生选择小节诵读。

    3.感悟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谁愿意读读它呢?(第一发言的同学评价:我真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

    学生评价

    赛读

    预设:虽然声音有些微弱,但老师同样为你骄傲,如果声音再响亮些,老师就更快乐。有勇气再响亮到读读吗?

    集体读: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单薄,那就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师范读:果然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随风舞动的枝条,小鸭戏水的美丽画面,让我的心也禁不住摇摆起来,我也想美美地来读读,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吗?

    指导朗读:我读的好吗?想不想知道我读的好的小秘诀呢?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出示内容背景图片)

    提升练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试试吧?

    四、学生研读其他小节

    1.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要不接下来我们小朋友就用我们刚刚学会的读书新秘诀(板书:边读边想象)自己去读读下面的几个小节好吗?

    2.读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评价语:几句简单的话被你想象成一个生动美丽的画面,老师禁不住要夸夸你,你真能想象!

    指名读:带上自己美丽的想象能美美的读读吗?

    3.同桌赛读。快和自己的同桌分享读的快乐吧。

    4.生读师听: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快乐的读书声,愿意读给我听吗?

    小结:现在我们行走在春天的路上,等到下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春天的温暖,下课后,小朋友到我们的身边找找春天吧!

    引语备用:

    第二小节:是呀,脱下厚厚的冬装穿上飘逸的春装,让原来沉重的身心犹如插上了一对小鸟的翅膀,快乐的想要展翅飞翔啦。读吧,让我们读的飞翔些吧。

    第三小节:你的心我懂,我能感受到你想留下蝴蝶的舍不得和把它放归大自然的爱怜。都说蝴蝶是春天的精灵,富有爱心的小朋友怎么忍心随意伤害可爱的小生命呢,让我们把这喜欢和爱放在心里再来读一读吧。

    第四小节:送走了寒冷的冬天,第一个张开笑脸的雏菊宝宝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谁来做做和雏菊宝宝一样勇敢的孩子,大声地读一读呢?

    第五、六小节:春天来了小溪唱起了歌小草探出了脑袋。多么明媚的春光啊。

    【足球教学教案集锦(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