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9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专为读者整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文章由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亲自挑选。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服务的有效保障。请注意这篇文章仅可作参考用途!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

    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2、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3、自学正方体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4、比较二者的异同

    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

    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纸盒;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师: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家熟悉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2.探究长方体特征。

    (1)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就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4.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师进一步提问: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生:都有。师: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否都有?生:不具备。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关系可以用集合图表示。

    完成练习三第3题。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习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2.练习三第4题。

    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3.练习三第5题。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案例]

    片段一:自主探究,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请每个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纸盒,并说一说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边演示边说明,我们摸到的共有三部分,分别是面,棱,顶点,长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这三个要素组成的,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就应该从这三方面去考虑.

    2,面的特征

    (1)关于长方体的面你知道什么还会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研究的问题,并归纳成三个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面积相等

    教师提出学习建议,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研究,并填写研究报告:

    我的发现

    我的验证

    (2)反馈整理

    你发现长方体有几个面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简便准确地数数面的数量,并认识相对的面.

    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长方体观察,测量发现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你是怎么发现的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运用实物,媒体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

    (3)小结: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我们学习研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是从哪几方面来想的(板书数量,形状,大小)怎么发现的

    3,棱和顶点的特征

    (1)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a,找一找书本,学一学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b,数一数,量一量,你发现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顶点呢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研究.

    (2)反馈整理

    片段二:认识正方体特征

    1,承上启下,引入正方体

    观察上面第二个图形的长,宽,高,你发现什么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叫正方体揭示正方体的意义.

    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学具,判断它的形状是不是正方体,说一说为什么

    2,学习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特征的学习研究方法,想一想要学习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方面去想有哪些办法

    教师提出学习建议:观察正方体学具,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正方体有什么特征请小组合作,填好下面表格.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片段三:鼓励质疑,延伸探究

    1,总结:这节课学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本课的学习,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的独自见解,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交流讨论,大胆提出问题.

    (2)创设情境一:

    出示长方体立体图.请仔细观察,有关这个立体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有的棱画成虚线为什么有的面是平行多边形等等).

    (3)创设情境二:

    教师拿出一叠整齐的卡片让学生观察,这叠卡片形成的是什么形状拿走一部分,剩下的是什么形状再拿出一部分,最后只剩下一张关于这一张卡片,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张卡片是什么形状)

    3,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答由学生自已提出的问题,对有争议学生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给予答案,作为一项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自己解答.

    [评析]

    教学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就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认知活动中主动求知,自主探究.本案例注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围绕提出问题操作探究反馈整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是第一次探究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向,激发探究的欲望,然后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学习建议,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借助多种感官的参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形成对面特征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三个环节反馈整理,启发学生思考:你发现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还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有什么验证办法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教师把握方向,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进而认识了长方体面的三要素构成及特征,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长方体面的特征,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及正方体的特征.三个层次的活动互相联系,层层相扣,步步递进,前一层活动为后续活动提供方法,奠定基础,后续活动又成为前一层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整个过程是个探究,发现,验证,得出规律的过程,学生在一次次问题解决中,领略了方法,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本案例的一个有益尝试,当学生对长方体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及一张卡片的形状等知识产生疑问,提出质疑时,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把这些问题当作一个研究课题,由学生课外解答.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留着问题下课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5

    长方体的表面积

    园南小学

    方莺

    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切一切或剪一剪,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展开图的探究得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请学生利用受中的长方体纸盒,请将这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

    我们将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出示学生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学生通过操作得到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

    二. 中心阶段:

    1. 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长方体的展开图,思考: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面组成,共有6个面。

    2. 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方法(1):先分别求出前面的面积,再求出上面的面积,再求出左面的面积,然后将这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方法(2):先分别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再求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和,再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和,最后将它们相加,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3. 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学生计算)

    4. 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41,看书回答:(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长方体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面,共六个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称为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h+ab+bh)

    [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的观察,自主探究,得出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的结论。最后通过看书规范自己的结论。]

    三. 练习阶段:

    1. P42/1 可以请学生利用附页2中的图形折一折,加深理解,怎样的图形可以折成长方体,可以让学生适当地进行记忆。

    2. P40/2 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解:S=2(ah+ab+bh)

    =2×(6×8+6×4+4×8)=2×(48+24+32)=2×104 =208(平方分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08平方分米。

    3.计算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

    解:S=2(ah+ab+bh)

    =2×(7×3+7×2+2×3)=2×(21+14+6)=2×41 =82(平方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2平方米。

    解:S=2(ah+ab+bh)

    =2×(2×10+2×1+1×10)=2×(20+2+10)=2×32 =64(平方分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P40/3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利用多媒体讲解,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解决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适当地借助直观、现象的学具,帮助解决问题。]

    四. 总结:

    长方体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面,共六个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称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h+ab+bh)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6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补充练习课)

    教学内容:

    补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及顶点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对策:

    设计形式多样又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提供学生练习,关注全体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整理:

    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分析与解: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的大小

    棱长

    长方体

    6

    12

    8

    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完全相同

    平行的四条棱长度

    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

    方体

    正方体

    6

    12

    8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完全相同

    12条棱长都相等

    例2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②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③正方体不仅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④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分析与解: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以判断①、②、③是对的,④中说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是不对的,因为如果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除这两个面外的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指出右图中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10厘米

    20厘米

    40厘米

    分析与解: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从一点发出的三条棱长分别是长、宽、高。而这道题的长、宽、高都不相等,所以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只要将对应的长和宽写正确就可以了。

    例3、下列三个图形中,不能拼成正方体的是()

    ①②③

    分析与解:

    可以把其中一个正方形作为底面,想象一下,其它的正方形围绕这个正方形应如何去拼。

    点评: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同的图,用剪刀剪开去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正方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如果出现4个连排的正方形,那么还有两个正方形就应该放在四个的正方形的左右两侧。

    二、基础巩固题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在一个长方体中,()的面完全相同,()的棱的长度相等。

    3、右图是()体,长是(),宽是(),高是(),5厘米

    这个形体的底面积是();它的右侧面是()形,长是(),

    宽是(),面积是();它的前面是()形,长是(),4厘米

    宽是(),面积是(),它的棱长总和是()。6厘米

    4、右图是一个(),它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它的棱长是()分米,所有棱的长度的和是()分米。4分米

    它的六个面是完全相同()形,边长是()分米,4分米

    每个面的面积都是()平方分米。4分米

    5、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冷库,长12米,宽8米,高4米。这个冷库的地面面积是()平方米,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米。

    6、把一根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平方米。

    d

    a

    b

    c

    e

    f

    7、填一填。

    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与面相对的是()面,与面相对的是(),

    ()面与()面是相对的面。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2)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4)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5)相交于一定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6)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判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填空。

    (1)如图(出示一个长7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图片),图中的物体是()体,它的上面是(),长(),宽();右侧面是(),长(),宽();它的()面和()面、()面、()面都是一样的,面积都是()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练习,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交流。

    (2)有一张形状如图的硬卡纸(每小方格上印有编号),把它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这时()号面和()号面相对;()号面和()号面相对;()号面和()号面相对。

    学生独立练习,注意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恰好锯成3个正方体,锯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做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4)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了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另一根围成了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高是多少厘米?

    这几题都是有关棱长总和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解答后及时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5)把一个长、宽、高分别都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涂上黄色后切成一个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面涂色和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来交流他们的方法。

    (6)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把左下图补画成一个长方体,把右下图补画成一个正方体。(提供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要注意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是否规范、正确,教师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请同桌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上第13页的练习。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7

    一、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激情投入,挑战自我。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咱们先聊一会吧。同学们,我给你们代数学课多长时间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互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应该是双方面的。)。

    就先聊到这儿吧?好,上课!

    一、导入: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课前我们聊得话题,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

    出示课件,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

    2.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3.出示课件想一想。

    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师提问:(1)为什么1的倒数是1?

    生答:(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为什么0没有倒数?

    生答:(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这些数的倒数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8

    周次2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教学基本。

    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2页的例3以及“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6、7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及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方法。

    及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

    预习阅读书本12页,并初步理解解。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特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厘米。

    (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丝?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1、出示正方体纸盒:

    师: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旺业甸学校王晓慧。

    一、教学内容:课本2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的题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我说一个字或词你们答出它的反义词,看谁答的又快又准。生答:

    师:上、黑、左、强大、兴高采烈、、、、、

    生:抢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读一读:“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学习例2。

    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第二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到。)。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1,0)。

    提问: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

    小组讨论、汇报。

    1、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也可以这样推导:,1的倒数是1。

    2、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同桌进行互说倒数活动(练习六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个,你是怎样学习的。

    生:提问――自学讨论――汇报――练习。

    师: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生:我学会了……。

    (五)、板书设计。

    旺业甸学校王晓慧。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在引入部分,我利用朋友的相互关系及中国文字形象的使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在最后,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时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