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学难点教案
  • 教学难点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9

    教学难点教案。

    如果您对“教学难点教案”还不太熟悉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推荐阅读这篇文章,我们骄傲地欢迎您来到我们网站上阅读我们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教案【篇1】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完全平方公式(1)姓名何祥忠工作单位大关县高桥中学年级学科七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二〉、分析问题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2)结果的项数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a+b)2=a2+2ab+b2; (a-b)2=a2-2ab+b2.〈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⑥ (-a-2b)2=(a+2b)2 (  )⑦ (2a-4b)2=(4a-2b)2 (  )⑧  (-5m+n)2=(-n+5m)23、小试牛刀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  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 P36 习题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引入分析问题交流合作交流讨论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合作展示学以致用学生小结经验累积总结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完全平方公式(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语言描述: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数学表达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作业题目:

    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难点教案【篇2】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教学难点教案【篇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一首流传很久、脍炙人口的好诗。但由于内容背景和成诗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自然会遇到一系列文字上的障碍和内容理解上的困难。以语言而论,虽说《孔雀东南飞》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些语句含义不十分清楚,以今天学生的古汉语水平来说,要消化这些诗句是很困难的。以内容而论,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职官、名物、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习俗习惯,学生所知甚少,甚至对诗中所写的男女主角的行为举动理解上也有难度。下面对诗句中的难点作以分析。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兼用了比兴手法。用这两句引起下边的故事,同时汉代诗歌常用鸿鹄徘徊比喻夫妇惜别,这里用孔雀也是此意。诗句以孔雀比喻刘兰芝,可见作者赞叹之盛。“东南”是朝阳初升的地方,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番话是兰芝对仲卿说的。教材注释:13岁就能织精美的白绢。其实这里的数字除了“十七”以外,都可以看作虚指,是互文手法,即兰芝在13~16岁四年中学了织布、裁衣、弹琴,也学了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

    3、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表示少,而不表示多。“三”有很多表示少的,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史记·项羽本纪》)。“五”则表示多数,如“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江 淹《丽色赋》)。此句强调很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情。

    4、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二三年”是虚言夫妇共同生活的时间短暂,从而有力地刻画相爱至切的心理。下文有“未至二三里”,也是这个意思。而且,强调时间短的还有下文“始尔未为久”,其强调恩爱夫妻情深意切,益感时日之短,动人心腑!

    5、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教材注释:“始扶床,刚能扶着床走。按: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这么快。这是夸张的写法,极言时光过得快。”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三年”只是为时不久,并非实指。二是“床”是坐卧具。看来“始扶床”是开始干一点侍奉长辈的小事儿,并非一定指有床那样高。

    6、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何”音义同“啊”,二者都从“可”得声。教材注释:“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隐隐”解作“不分明”更确切,主语是“马”,新妇坐在被帷幕遮盖的车里,隐约可见府吏的马影。“甸甸”的主语是车,以“马”“车”代替夫妇双方,睹物思人,难舍难分。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并列复句,对仗工整。黄昏和人定是古代两个时段,不用赘述。但教材注释“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并不妥当,只有“人”和“定”组合在一起才能与上句的黄昏相对应。

    8、寡妇起彷徨。

    寡妇,一说是死了丈夫,一说是独居守候丈夫的妇女。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舍内,便嫁莫留住。”看来第二种说法比较好。

    9、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语句。“谢”,《说文》:“辞去也。”引申为“不受而离开”,“说辞别离开的话”,如上文“谢家来贵门”。辞别必有言语,又引申为“劝告”或“告诉”,本句即是。

    教学难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读“Let’s talk”。并能做灵活替换练习。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会唱歌曲《My family》,并能替换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本课时的重点单词。

    2.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着重讲解问句与陈述句中动词的变化形式。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教师为学生播放教学媒体资源中的《chant》,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A部分“Let’s learn”中的单词:Act like a singer. Spell the word singer,driver...

    Step2: Presentation:

    1.教师用卡片里的单词做替换词,让学生灵活应用的对话。课件出示图片:

    What do you do?

    I’m a driver.

    I’m a teacher.

    What about you?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singer. He is a writer.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2.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课本59页“Let’s try”部分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看图,听音进行选择。录音内容如下:

    Woman: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Girl: She is a singer. Woman: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Girl: He is a teacher.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Chinese. Man: Circle the right pictures.

    3.学生听完“Let’s try”部分的录音之后,教师问学生“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如果学生回答“She’s /He’s a singer/teacher.”教师可以继续问“Does she /he teach English? Does she /he often sing songs?”学生会回答“Yes, she /he does. No, she/he doesn’t.”复习以前的知识。

    Group work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m going to be...

    然后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Let’s Talk”的教学录音,学生跟读。最后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做替换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动词的变化形式: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词动词后面加s或者es,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前面有了助动词does,后面的动词要变成原形。)

    4.教师给学生呈现Group work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先认真看图,然后在表格内填上所要采访的同学名字,然后去采访班里的同学:“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 ”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

    Step 3: Practice

    按要求改变句子。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背靠背”活动。

    学生两个人一组背靠背坐好,每人使用一套职业卡片和家庭成员卡片。左边的同学先把家庭成员和职业卡片一一对应排列好,右边的同学向同伴提问,如: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左边同学根据自己卡片的摆放位置作答,右边同学根据对方的回答排列自己的卡片。问答结束,两个人的卡片位置应该相同。教师做裁判,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棒,并发送小礼物表示奖励。

    Step 4.Summary

    Jobs职业

    driver司机teacher教师farmer农民

    player运动员worker工人cleaner清洁工

    doctor医生manager经理dancer舞蹈演员

    boss老板employee职员engineer工程师

    editor编辑designer设计师reporter记者

    tailor裁缝waiter男服务员waitress女服务员

    jailer狱警fireman消防员conductor售票员

    accountant会计salesperson售货员

    postman邮递员librarian图书管理员

    policeman男警察policewoman女警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Step 5.Homework

    1.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

    3.让学生课外完成Task Time任务,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Unit 5 what does she do? A Let’s talk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教学难点教案【篇5】

    1.1.1 任意角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 营迎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验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论任意角,并能熟运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2.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任意角概念的学习,体验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用数学知识认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0~360的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难点:角的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就概念、就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在概念形成与形式化、数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节体现数学的逻辑性、思想性比较强的 教学过程

    00一.创设情境(引入):(互动)请两名同学起立,做由“面向黑板转体背向黑板”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转体了多少度?(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量着两个要点)。我们会发现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问题1: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课件]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问题2:你能举出不在0~360的角的实例,并加以说明吗

    学生:举例,再说明所举例的角为什么不在0~360。教师:提供教材中的几个例子。(2)概念讲解

    1.角的概念的推广:

    (1)定义:一条射线OA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了角α。其中射线OA叫角α的始边,射线OB叫角α的终边,O叫角α的顶点。2.正角、负角、零角概念(类比正负数的规定)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

    00

    0

    四.练习

    1.与-1778°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是___________。2.A={小于90°的角},B={第一象限的角}则A∩B等于()A.{锐角} C.{第一象限的角} B.{小于90°的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五.小结

    1.任意角的概念 2.象限角 3.终边相同的角 4.象限角的判断

    六.思考 终边在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的集合分别如何表示?

    七.作业:红对勾训练1课时 八.板书设计:略 九.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教案【篇6】

    任意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本节课是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象限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结合实例体验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从运动的观点出发,进行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即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概念,并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

    4.在角的概念的推广的过程中,树立运动变化观点,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5.通过正角、负角、零角与正数、负数、零的类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6.通过画图和判断角的象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1.学生在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上,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刚刚将角的概念推广,还不是很适应终边相同的角的“周而复始”这个现象的本质;

    2.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例1后,做p6第4题,仍然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当角为负角时,在00~3600范围内找出终边相同的角,不知怎样计算,教学时应给学生介绍计算方法; 3.学生在学习了象限角的概念后,怎样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象限角(如:第一象限角),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对第一象限角是有无数个区间构成,它们的终边是“周而复始”的现象的刻画还不了解,教师要进一步的解释k·3600的运用特点。四.学习行为分析

    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角的定义,角的范围仅限于00~3600。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由教材的“思考”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利用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的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学习本节角的概念的推广困难不大。

    2.“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可以从特例出发,通过填空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这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画出任意角,并测出角的大小,同时旋转角的终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规律,从而将数与形联系起来,使角的几何表示和集合表示相集合。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可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用书》后的光盘中数学4的资源】

    1.角的推广在角的旋转量、旋转方向上给学生以动态的体会;

    2.动态的表现角的终边旋转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角的变化与终边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发现并验证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

    ↓ 组织探究

    ↓ 例题分析

    ↓ 尝试练习

    ↓ ——

    ——

    ——

    ——

    实际问题出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角的概念的推广,象限角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象限角的判断、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复习本节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与反馈,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小结与反思 ——

    ↓ 评价设计

    ↓ 课外活动

    ——

    ——

    2.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创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说明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师生双边互动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容易回答前面一个问题,但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是会发现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 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设

    多少度?

    教师:[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0~360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回顾已有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课件]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

    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⑴.问题: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 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组 ⑵.举出不在织

    ⑷.给出任意角的定义 例,并加以说明。

    ⑶.你认为刻画这些角的关键是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的角的实

    举例,再说明所举例的结合具体的实形.学生:

    00角为什么不在0~360。例,感受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几个例子。

    学生:组织讨论

    刻画这些角不教师:引导学生从旋转量、旋转仅要用旋转量,还要用旋转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正数、负数和零,定义角的正角、负角

    利用新概念重和零角的概念。

    新认识问题。

    学生:观察图1.1-3,进一步认

    方向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象限角

    通过尝试探

    识正角、负角。

    教师:让学生利用任意角的定义,究,由学生感回答本节开始的“思考”中的表受没有统一标的校正问题。

    学生:画图探究,讨论、交流,不难给出合理的放法。

    (先让学生以同一条射线为始边作出下列角:210?/span>,-150?/span>,-660?/span>)

    ⑵.给出象限角的概念

    3.终边相同的角

    探究:将角按照上述的方法放在直

    探究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

    ⑴.问题:如果把角放在直角坐标准时,角的表系中,那么怎样放比较方便、合示不方便。理?

    系,理解并掌教师:在总结分析合理放法的基握改关系。础上,给出象限角的概念,并说

    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

    然后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直接感受象限角的概念。

    学生:思考每组角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含有其中一个明在同一坐标系下讨论角的好处。

    角坐标系中后,给定一个角,就有 唯一的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条射线从具体到一ob(如图1.1—5),以它为终边的般,认识终边角的关系式表示另外的角。角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那么终相同的角的关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 ⑴.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

    系及其表示。由几何位置“终边相同”210?/span>,-150?/span>角的终探讨其代数特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在旋转终边的过程中发现

    “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并利边,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怎样的征的“统一”。数量关系?328?/span>、-32?/span>、-392?/span>角的终边呢?

    ⑵.直角坐标系内,角α对应了唯一一条射线(终边),那么是否存在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如果存在,如何表示? 4.练习

    教科书p6练习第1~2题 例1.在00~3600范围内,找出与例-950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 题

    分 它是第几象限角.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x上的角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用集合表示出来。

    学生:口答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答案。

    教师:分析、板书例1。

    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出这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关键是把2700改写成900+1800,然后重新组合。

    师生:共同完成例3,注意k的正确取值是关键。析 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α≤7200的元素β写出来.1.教科书p6练习第3~5题 尝 2.补充: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掌试 ①时针经过3小时20分,则时针握象限角的判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断、终边相同转过的角度为,分针转过的练 的角的表示方学生:回答结果

    角度为。

    法。

    习教师:给出评价

    ②若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180啊?i>α是第 象限角。问题: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小 吗?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让学生复习本学生:回答,讨论交流,补充

    结 2.你掌握了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节主要内容,的集合的表示方法吗?

    完善学生的认与

    知结构,体会3.本节课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教师: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知识;

    数学思想方反 方法?

    解决学生的疑惑点。法。

    思 4.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评 作业与反馈:

    教科书p10习题1.1a组第1~3 1.题 价

    2.选做题:

    ①.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设

    ②写出终边在y= 合。

    3.【发展要求】

    上的角的集能用集合和数

    2.判断角是第几象限角;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 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

    计 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学语言表示终α

    件的角;

    ③若α、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与β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在实际生活中1.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3600的角和负角”的例子吗?与课

    同桌交流,并熟练掌握它们的表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外 示,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活

    2.【探究学习】如果角α是第二动

    象限角,那么 在哪里?

    探究学习,激

    等角的终边落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教案【篇7】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经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到达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必须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以此收获必须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资料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资料进行分析: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资料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经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本事;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本事。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经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本事和合作本事。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资料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进取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经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本事。

    教学难点教案【篇8】

    科目:语文 内容:柳叶儿主备:徐盛国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3月1日

    1.道德目标: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捋下来               勒紧            兀  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  能

    二、感情调节:对于柳,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咏柳的名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看,“绝胜烟柳满皇都”;赏,“客舍青青柳色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柳有关的诗句吗?当代作家宋学孟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与“柳”有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他又会怎样描绘“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1.围绕柳叶儿,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加一个动词来概括。

    2.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明确: 乐: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是抢柳叶儿的情景。三“乐”是吃柳叶儿。

    知者加速: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么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的(A)。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B)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咯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C)。

    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A. 早晨的树叶儿沾着露珠,又嫩又新鲜。

    B. “抢”其实是偷,不能让别人看见。

    C. 抢的人太多,争取在别人之前抢到。

    D. 树叶儿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营养丰富。

    (3)第(1)节中连用两个“抢”字,恰当吗?请你说说理由。(2分)

    (4)在第(2)节中用“          ”划出环境描写的语句。(1分)

    【今昔对比】以前的人们是寻求温饱,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现在的人们却是因为感到新鲜,想要去尝试,或者是追求绿色健康。正是由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才造成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感激这和平的、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牢记历史,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教学难点教案【篇9】

    科目:语文 内容:柳叶儿主备:徐盛国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6年3月1日学习目标1.道德目标: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体会一些语句包含的感情。②认识目标: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重点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难点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自主学习一、互阅作业:给下列生字注音捋下来               勒紧            兀  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  能                      二、感情调节:对于柳,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咏柳的名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看,“绝胜烟柳满皇都”;赏,“客舍青青柳色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柳有关的诗句吗?当代作家宋学孟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与“柳”有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他又会怎样描绘“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合作探究(一)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理解主题。1.围绕柳叶儿,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加一个动词来概括。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2.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明确: 乐: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是抢柳叶儿的情景。三“乐”是吃柳叶儿。知者加速: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么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                                                                                展学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当堂检测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的(A)。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B)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咯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C)。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1)把“冰凉、清凉、阴凉”填入选段的空白处。(3分)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2)我和三叔一大早去抢树叶是因为(   )(1分)A. 早晨的树叶儿沾着露珠,又嫩又新鲜。B. “抢”其实是偷,不能让别人看见。C. 抢的人太多,争取在别人之前抢到。D. 树叶儿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营养丰富。(3)第(1)节中连用两个“抢”字,恰当吗?请你说说理由。(2分)                                                                                                                                     (4)在第(2)节中用“          ”划出环境描写的语句。(1分)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今昔对比】以前的人们是寻求温饱,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现在的人们却是因为感到新鲜,想要去尝试,或者是追求绿色健康。正是由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才造成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感激这和平的、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牢记历史,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姓名王燕工作单位大关县悦乐镇里底村完小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 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 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教学难点教案【篇10】

    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不必板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完全可以大容量的完成每一节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见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flash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必须有flash,若课件中没有flash的演示,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信息技术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flash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flash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酸碱盐化学变化的过程等,还不如课堂上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肯定超过flash演示的效果。

    教学难点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Period 3) A. Let’s Read C. Pronunciation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叙述小水滴的“旅行经历”,并通过阅读进一步熟悉水循环的过程。

    2.能够认读C部分Pronunciation的音标/э: /,/э/,/ ts /,/ dz /,/ tr /,/ dr /并能朗读例词,完成Read and match的练习。

    3.能跟着录音说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能力强的学生能自己说。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Let’s read部分,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2.了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认读音标/э:/,/э/,/ts/,/dz/,/tr/,/dr/。

    3.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教学难点:

    1.Let’s read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内容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而且容量大,难点多,如:cooler, higher等。

    2.音标/э:/,/э/,/ts/,/dz/,/tr/,/dr/的认读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比较难以掌握,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感悟发音和体会发音的方法反复练习。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 Review

    1.Daily talk

    (1)给学生时间,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也可以是对话表演讲解。例:I am a boy. I’m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 I come from Beijing, China. I like green. The grass is green. The trees are green. The leaves are green. I like them all.

    (2)其他学生根据刚才口语展示同学所说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如:What colour does she/he like? 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How old is he/she?

    2.快看快说。

    (1)教师依次出示Let’s start和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sun,river,sea,snow,stream,cloud,vapour,rain学生齐读后张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迅速拿走一张卡片,如:sun,让学生说说被拿走卡片的内容并拼读单词。看字知英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它单词的拼读。

    Let’s try

    Listen and number

    Think and say

    说唱歌谣

    Cloud, cloud, 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Vapour, vapour, 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Stream.

    Stream, stream, where does the stream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rain,

    Rain, rain, 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orm the clouds.

    课外延伸

    请叙述水的循环

    3.Act out the dialogue教师请几组学生表演A 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4.Let’s chant (呈现PPT)自编节奏Cloud, cloud, 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Vapour, vapour, 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Stream. Stream, stream, where does the stream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rain, Rain, rain, 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orm the clouds.

    Step 2:Presentation / Practice

    1. Let’s read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戴上小水滴的头饰,说:Hello, I am little Water Drop. Nice to meet you.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引导学生用Hello, little Water Drop.应答。

    然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让她/他闭上眼睛,给她/他戴上风先生的头饰,让他睁开眼睛,教师对他/她说:Hello, Mr Wind.然后,请该学生走到同学中间,让其他学生用Hello. Mr. Wind.同他/她打招呼。

    (2)教师表现出很热的动作,说:Little Water Drop is very hot.然后教师出示本部分的课件,分别指着小水滴和风先生问:Who is he?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说:Little Water Drop takes a trip. Where does he go? How is his trip? Does he have a lot of fun? Let’s listen.(呈现PPT)

    (3)教师播放A Let’s read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两遍。

    (4)回答以下问题:(呈现PPT) Does Little water drop take a trip? Where does he go? How is his trip? Does he have a lot of fun?

    (5)听录音跟读,根据插图,练习对话。

    (6)逐段听整篇录音,带领学生理解大意。可以让学生听后翻译大义,重点词语教师要提示学生中文意思。如:cooler, higher。

    (7)教师再次播放A Let’s read部分的录音,每播放一句,教师按一下暂停,学生逐句跟读。

    (8)让学生打开书,翻到72页,让学生自己阅读对话,尽量记住对话。

    (9)活动:看谁说得多教师出示A Let’s read部分的图片,指一幅插图请学生描述,要求每名学生重复前面学生说过的句子,同时再说一句话。如果前面的学生说:It’s a sunny day.后面的学生就要说:It’s a sunny day. Little Water Drop sleeps in a river.

    第三个学生要重复前两个学生的句子,再说一句新的。以此类推,说得越多越好。(呈现PPT)

    (10)教师播放A 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着录音以讲故事的语气再次复述对话(不能看书)。

    2.Fill in the blanks.

    3.Let’s act

    让学生带上“风先生”和“小雨滴”的头饰表演课本剧。

    (1)教师将学生分为三至五人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增加新人物,比如小蚂蚁、小兔子等。

    (2)教师让学生上台表演故事,每小组表演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作简单点评并打分。

    (3)综合学生的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改编奖。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Pronunciation

    (1)教师出示含有字母o和字母组合or, tr, dr, ts, ds的单词:hot, clock, orange, port, fork, tree, try, train, driver, drop, dry, ants, pants, hands, cards,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单词。

    (2)认真听发音,让学生回忆这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3)教师出示shorts, drop, boards, draw, tropic等新单词,让学生试着跟录音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规律,出示音标卡,带领学生朗读/э:/,/э/,/ts/,/dz/,/tr/,/dr/。

    (5)教师播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6)Read and match

    Step 4:Homework

    1.Think and say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Rain Snow Cloud It comes from…

    2.分小组根据上述的课外拓展The story of snow自编对话,下节课展示。

    Step 5:Blackboard writing Where does …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教学难点教案【篇12】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34~37页,

    公顷与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经常用于计量较大面积的土地。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认识公顷、认识平方米,了解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1、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单凭头脑想象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学生的表述可能只会用“很大”“非常大”等词语来表述,不能完全在大脑建构知识,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设计意图】: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学生自己看教材。

    学生交流汇报。

    1公顷=10000平方米,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分小组测量,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计算、操作等活动,推理得出结果:10000÷100=100(个)即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经历猜测、计算、交流、回答等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练习题。

    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学会了一定的数学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体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如在进行对公顷的认识的学习活动中,我将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带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给出实实在在的拓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需要过程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观察、动手、思辨的过程。

    若重新来讲本节课的话,我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本节课的内容由1课时分为2课时,在课时和内容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难点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