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3-14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想知道“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请继续阅读。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师教学评估的依据。请将本网页加入收藏夹以便后续查看!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3、例4,练习十六9---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4、出示例3 学生交流。

    5、出示例4 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2、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2】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2、用餐3、买纪念品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至35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钱的硬币、羽毛、尺子、桔子一个、天平。

    学生:硬币(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天平

    (1)介绍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导看图(书中33页图)和物(天平)。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来确定物品重多少,砝码相当于台秤中的秤砣。你能说说图中的砝码各重多少克吗?

    (2)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

    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二)体验克

    1、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5、估一估

    一个桔子重大约几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称一称看你估得准不准。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单位换算

    (四)完成试一试

    (1)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2)猜一猜数学书和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3)再称一称,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一个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小结:数学书大约重300克。

    三、实际运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想想做做3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4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第3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36~37页。练习四。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题

    (1)提问:一个梨,一个鸡蛋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个梨大约有多重?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哪种重一些?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肥猪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2题

    (1)出示挂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体育用具吗?铅球和篮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铅球如果用千克做单位大约有几千克?篮球如果用克做单位大约有多少克?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3、第4题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2号杯和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用2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估一估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90克)用3号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大约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1、第36页第3、5题。

    2、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

    一块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头牛 一块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台小电视机

    100( ) 20( ) 20( ) 15( )

    4、看图填空。

    空杯重50克,1号杯装有半杯黄豆连杯共重150克,2号杯装满黄豆,1号杯的黄豆是3号杯里的黄豆的2倍。

    (1)1号杯中装了( )克黄豆。

    (2)估计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3)估计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5】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