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1篇)
  •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1篇)

    发表时间:2023-01-18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圣人无常师。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教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借鉴模板嘛?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收集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及意图

    这是我上周五的一节公开课,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评价都很高。现整理出来,供大家评议,多提宝贵意见。

    学案(预习提纲)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从和、差、积、商这几个方面研究。)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4、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50.2:2.5和4:50

    5、试解下列比例。

    5:8=x:160.2:7=1.5:x

    6、什么叫做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步骤是什么?

    教案

    教学内容:p67~68页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导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齐读课题。很显然,这节课有两块内容,一块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另一块是解比例。

    师:这两个概念已经由咱班的小书法家板书在了黑板上,谢谢吴炳蔚同学。那咱们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概念)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因此,授课内容不用再掖着藏着,新课中的概念提前让学生板书在了黑板上。老师一上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学习新知。】

    二、预习汇报。

    1、比例的基本性质。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

    师:我们先来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这个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谁能上来给大家说一说,可以可边批注边说?

    生1:在比例里,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两个外向的和、差、商和两个内项的和、差、商……

    师:他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进行解读,厉害!谁还想说?

    生2: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大于或小于……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题卡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小朋友,我们都去参观过小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说说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3、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

    导语:小朋友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模拟小学生课堂的游戏。谁来说说什么叫模拟?

    1、猜测:小学生的课堂就在那里,等会儿我们要找座位坐下来,哪张椅子是你的呢,与你胸前挂着的数字有关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检验:幼儿一个个开火车念算式及答案,教师验证。

    4、提问:这种弯弯月亮型的座位,小学生也坐吗?可能在上什么课?(音乐课)

    5、谁愿意来当音乐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一幼儿)

    三、看图示找座位

    (一)图示一

    导语:音乐课上完,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怎么坐呢?一起来看看这张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个人)用你胸前的座位号找一找,想想,你会坐在哪一排的哪一个座位上?(请一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

    2、 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先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3、 师:好了,都坐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谁想来当数学老师的,出几道加减运算题考考大家。

    4、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确找到座位。

    (二)图示二

    1、提问:

    (1)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课?(讨论课、绘画课、手工课等等)

    (2)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请几名幼儿帮相应的数字放过去)(教师指黑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着这张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3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估计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小明邀请小朋友到他的新家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观察图画,说说在图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说一说。

    【设计意图:具体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先说一说对公顷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基础,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学习。

    1、认识公顷。

    (1)课件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学生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式:100×100=1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想一想,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

    学生相互说说。

    课件出示:100米长的跑道。

    教师:这是100米长的跑道,这样的四条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就是1公顷。

    出示:教学楼图片。我们的教学楼占地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这样的20幢楼房共占地1公顷。

    教师: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

    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1公顷有多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明白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感受1公顷的大小,形成面积单位公顷的表象。】

    (3)生活中“公顷”。

    出示图片、文字: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xx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5亿公顷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4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8+7=8+4=8+6=

    8+5=8+8=8+9=8+10=

    (2)13-9=16-9=12-9=11-9=

    15-9=18-9=17-9=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8+()=14

    12-8=()14-8=()

    8+()=158+()=17

    15-8=()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

    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口算20题。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16-8=13-8=17-8=

    14-8=11-8=16-8=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

    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口算

    2、听算练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5

    学生课前对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了解和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四边形的普遍特征。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和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找出四边形特点。和能够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难点掌握长、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了。有花有草,还有各式各样的石头,这样的校园你们喜欢吗?光明小学的校园也很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主题图)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3、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有圆形、三角形,还有不少的四边形。听说过四边形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交交朋友。(板书:认识四边形)

    (一)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一些不认识的图形(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初步感知

    其实,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很多四边形(课件出示)。

    试着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2、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课件出示)

    重点判断:是不是四边形。

    3、现在你能说一下,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4、考考你:判断老师手里拿着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

    强调:只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这个图形就是四边形。

    (二)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初步概括:四条边,四个角等等

    再次概括: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三、感受四边形

    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三)预设学生行为

    书本的表面,红旗的表面等等。

    四、四边形的分类

    1、四边形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形状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区别。(课件出示六种四边形)你能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先想想你打算怎样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交流,并统一意见。

    提示:你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四边形的角;你还可以用尺子去量一量这些四边形的边……

    2、刚才大家在分类的时候,很多同学把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在了一类,说明它们是很特殊的,那么到底特殊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用三角板来量量角,也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比一比边。

    3、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四)预设学生行为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分类标准。

    1、按是不是直角分两类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②不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2、按边的长度关系分

    (1)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对边相等

    ③四条边都不相等

    (2)①对边相等的

    ②对边不相等的

    ……

    学生试着说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操作。

    五、巩固拓展

    1、小猴子吃桃子(课件)

    2、画一画

    画一个任意四边形。

    画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画一个对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四边形。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五)预设学生行为

    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自然数。

    2.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3.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编题。

    出示图片、学生编题

    小结:自然数0、1、2、3、4、5 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揭示课题

    认识自然

    三、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数

    1.数苹果,看个数。

    (1)出示:1个苹果。

    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个苹果。

    (板书:1)

    (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

    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

    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苹果的个数。

    (板书:表示个数)

    2. 找名次,看序数。

    (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

    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书:1)

    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3)

    (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

    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

    板书:表示序数

    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

    (出示课题:自然数)

    4.认识自然数。

    (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2)学生举例回答

    (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

    1.自学。

    2.交流反馈。

    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

    3.小结。

    ①表示序数——如第3个。

    ②表示个数——如3个。

    ③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

    ④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

    ⑤表示计算结果——如:2+1=3。

    ⑥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 2重复乘3次:2×2×2=23=8 ㈢

    探究三:“0”的认识

    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介绍说理。

    (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11-2.9)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4)板书:0是自然数。

    2.提问: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

    (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

    (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3.小结。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 ,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

    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四、课内练习

    1. 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

    18 100.01 0 10000000 -9

    2.判断。

    (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 )

    (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

    (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 个。( )

    (5)在4.2和8.5之间有4个数。( )

    3. 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 —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和( )。

    五、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1.0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六、课后作业

    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 。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9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

    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17-15=2(时)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 回顾旧知: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S、h各表示什么?

    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投影出示:

    (1)S = 10,h = 6 V = ?

    (2)r = 3,h = 10 V = ?

    (3)V = 9.42,h = 3 S = ?

    二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麦图)师:有这样一堆小麦,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怎么办呢?

    2.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测量的。现在给你数据:高为1.2米,底面直径为4米

    (1)麦堆的底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2)麦堆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道了体积,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重能知道吗?(每立方米小麦约735千克)(得 数保留整千克数)

    4.一个圆锥形沙堆,占地面积为3.14平方米,高1.5米。(1)沙堆的体积是多少平方 米?(2)如果每立方米沙约重1.6吨,这些沙子共重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用一根底面直径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要削去多 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1)(出示图)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为什么?

    (2)削去的木料占原来木料的几分之几?

    (3)如果这是一块长4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又在什么情况下削出 的圆锥是的呢?

    三 综合练习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为81平方厘米,高12厘米,和它等体积等底的圆锥高为( )厘米;和它等体积等高的圆锥的底面积为( )厘米。

    2.将一个体积为16立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一个底面积为10平方分米的 圆柱体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 )分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的4/5,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 圆锥的几分之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