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复习提纲
发表时间:2022-03-04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列举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4.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有哪些?
5.汉代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
6.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各自主张是什么?
7.如何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8.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有何表现?
9.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用文字、图表等形式)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2.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是怎样阐述的?(主要思想)
3.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意义?
6.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7.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何体现?
8.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中国的科技为什么到了近代又落后了?
4.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及作品?
5.列举中国书法、绘画的起源及其演变历程?
6.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经典力学是如何建立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历史地位如何?
2.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建立的?有何意义?
3.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学科基础是什么?有何内容?它的提出有何影响?
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如何到来的?它们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jk251.cOm扩展阅读
高中教案 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原理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遥感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探索活动: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遥感:1、概念: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例:spot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3)光谱特征(判读):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彩色: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二、应用: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或因国界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用遥感,特别是航天遥感方法,则比较容易获取资料。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用途广: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资源普查:2、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污染:被污染水体具有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沙尘暴监测:
高中教案[year+]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Ⅲ)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推荐】
xx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3、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4、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最符合社会需要)
【考点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孔子:①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④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2、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②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②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考点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者:董仲舒。
②主要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了“三纲五常”。
③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④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太学:汉武帝时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考点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万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就是指“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明朝:王阳明: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考点五】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明朝后期“离经叛道”的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工商皆本。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①经世致用。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
4、王夫之的的唯物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补充: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关于扑克牌中的欧洲历史人物的高中教案推荐
17世纪的欧洲,皇家宫廷中盛行打扑克娱乐。在英国有一套专为国王查理一世制作的扑克,印制精美,
将小牌上的点数画成树上的果实,而大牌则印上欧洲各国国王、王后或重要人物的肖像。那么,扑克牌
中欧洲历史人物的原型是谁呢?
黑桃k画的是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他喜欢戏剧,因此,他的画像穿的是戏装。
红桃k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是欧洲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君主,人称“太阳王”。
梅花k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他用武力征服了欧洲不少地区,使他的国家成为笃信新教的国家之一。
方块k是奥伦治亲王威廉三世,他是英国第一位君主立宪的君主。
黑桃q是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王后埃莉诺,利奥波德与这位德国公主结婚,以此来阻止德国贵族从帝国独立出去的企图。
红桃q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王后,她提倡道德修养,力图改变宫廷奢侈腐败的风气。
梅花q是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她以行为古怪而震惊整个欧洲。
方块q是英国女王玛丽二世,1668年革命后,她在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在人民的欢呼声中继承了王位。
黑桃j是捷克贵族瓦伦斯坦,他在统率军队与新教徒作战中取得许多胜利。
红桃j是路易十四的王子康德,他富有军事才能而受人称颂。
梅花j是弗雷德里克,他在30年战争(1618—1648)的第一个冬天成为波希米亚的国王。
必修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资料【推荐】
关于“规律”观:
1.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与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与具体规律、规律现象、与规则的区别。
5.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固有必然的联系。(辩证法)
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
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3.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民调时代”等哲学依据。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创新的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手机端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