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对话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2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及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媒体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子女与父母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直接原因。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沟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具体方法。
二、两代人的对话(板书)
1、【情景选择】: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一)选择a、不去同学家了;结果会失信于于同学。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结果不能看完,不尽兴。
c、去、看完录像再回来;结果家长担心,还会迁怒。
(二)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善于与家长沟通。
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3、【模拟表演】: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
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小莉出出主义。
要求:一部分同学当“家长”,一部分同学当“小莉”,
4、【相关链接】: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析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5、【交往的艺术】:说说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小窍门?
“读心”术、“读心”术、“读心”术、“道歉”术、“写信”术、“协议”术、“倾听”术
6、【相关链接】:与父母父母交往三字经
与人交往黄金法则:你想让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作业】:和父母相约开展一次家庭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Jk251.coM编辑推荐
两圆的公切线的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入)
很多机器上的传动带与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给我们以一条直线和两个同时相切的形象.(这里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了解数学产生与实践)
(二)概念
1、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给出两圆的外公切线、内公切线以及公切线长的定义:
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
(1)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
(2)内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
(3)公切线的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
2、理解概念: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有何区别与联系?
(2)公切线的长与公切线又有何区别与联系?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即都是线段的长.但公切线的长是对两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是以两切点为端点;切线长是对一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是切点,另一个端点是圆外一点.
(2)公切线是直线,而公切线的长是两切点问线段的长,前者不能度量,后者可以度量.
(三)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概念、概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添写教材p143练习第2题表.
(四)应用、反思、总结
例1、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1o2=13cm,ab是⊙o1、⊙o2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分析:首先想到切线性质,故连结o1a、o2b,得直角梯形ao1o2b.一般要把它分解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用其性质.(组织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规范步骤)
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
过o1作o1c⊥o2b,垂足为c,则四边形o1abc为矩形,
于是有
o1c⊥co2,o1c=ab,o1a=cb.
在rt△o2co1和.
o1o2=13,o2c=o2b-o1a=5
ab=o1c=(cm).
反思:(1)“转化”思想,构造三角形;(2)初步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o1、⊙o2外切于p,直线ab为,a、b为切点,若pa=8cm,pb=6cm,求切线ab的长.
分析:因为线段ab是△apb的一条边,在△apb中,已知pa和pb的长,只需先证明△pab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使问题得解.证△pab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apb中有一个角是90°(或证得有两角的和是90°),这就需要沟通角的关系,故过p作cd如图,因为ab是,所以∠cpb=∠abp,∠cpa=∠bap.因为∠bap+∠cpa+∠cpb+∠abp=180°,所以2∠cpa+2∠cpb=180°,所以∠cpa+∠cpb=90°,即∠apb=90°,故△apb是直角三角形,此题得解.
解:过点p作cd
∵ab是⊙o1和⊙o2的切线,a、b为切点
∴∠cpa=∠bap∠cpb=∠abp
又∵∠bap+∠cpa+∠cpb+∠abp=180°
∴2∠cpa+2∠cpb=180°
∴∠cpa+∠cpb=90°即∠apb=90°
在rt△apb中,ab2=ap2+bp2
说明:两圆相切时,常过切点作,沟通两圆中的角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1、当两圆外离时,外公切线、圆心距、两半径之差一定组成()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此题考察外公切线与外公切线长之间的差别,答案(d)
2、外公切线是指
(a)和两圆都祖切的直线(b)两切点间的距离
(c)两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的公切线(d)两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的公切线
直接运用外公切线的定义判断.答案:(d)
3、教材p141练习(略)
(六)小结(组织学生进行)
知识:、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及公切线的长概念;
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求外公切线长的能力;
思想:“转化”思想.
(七)作业:p151习题10,11.
第二课时(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以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
(2)培养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两圆内公切线的长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求法.
教学难点:
两圆内公切线和两圆内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基础知识
(1)概念:公切线、内外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长.
(2)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构成数形对应,且一一对应)
(二)应用、反思
例1、(教材例2)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圆心距为10厘米,ab是⊙o1和⊙o2的一条内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
求:公切线的长ab。
组织学生分析,迁移外公切线长的求法,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
过o1作o1c⊥o2b,交o2b的延长线于c,
则o1c=ab,o1a=bc.
在rt△o2co1和.
o1o2=10,o2c=o2b+o1a=6
∴o1c=(cm).
∴ab=8(cm)
反思:与外离两圆的内公切线有关的计算问题,常构造如此题的直角梯行及直角三角形,在rt△o2co1中,含有内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重要数量.注意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几何知识综合去解构造后的直角三角形.
例2(教材例3)要做一个图那样的矿型架,将两个钢管托起,已知钢管的外径分别为200毫米和80毫米,求v形角α的度数.
解:(略)
反思: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化简转化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属于简单的数学建模.
组织学生进行,教师引导.
归纳:(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得:当公切线长l、两圆的两半径和r+r、圆心距d、两圆公切线的夹角α四个量中已知两个量时,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量.
,;
(2)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和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三)巩固训练
教材p142练习第1题,教材p145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1)求两圆的内公切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三个量中已知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求第三个量;
(2)如果两圆有两条外(或内)公切线,并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两圆的连心线上;
(3)求两圆两外(或内)公切线的夹角.
(五)作业
教材p153中12、13、14.
第三课时(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公切线在解决有关两圆相切的问题中的作用,辅助线规律,并会应用;
(2)通过两圆公切线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在证明两圆相切问题时,辅助线的引法规律,并能应用于几何题证明中.
教学难点:
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基础知识
(1)概念.
(2)切线的性质,弦切角等有关概念.
(二)公切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如图,⊙o1和⊙o2外切于点a,bc是⊙o1和⊙o2的公切线,b,c为切点.若连结ab、ac会构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
观察、度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
猜想:(学生猜想)∠bac=90°
证明:过点a作⊙o1和⊙o2的内切线交bc于点o.
∵oa、ob是⊙o1的切线,
∴oa=ob.
同理oa=oc.
∴oa=ob=oc.
∴∠bac=90°.
反思:(1)公切线是解决问题的桥梁,综合应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作是常见的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
例2、己知:如图,⊙o1和⊙o2内切于p,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
求证:∠apc=∠bpd.
分析:从条件来想,两圆内切,可能作出的辅助线是作连心线o1o2,或作外公切线.
证明:过p点作mn.
∵∠mpc=∠pdc,∠mpn=∠b,
∴∠mpc-∠mpn=∠pdc-∠b,
即∠apc=∠bpd.
反思:(1)作了两圆公切线mn后,弦切角就把两个圆中的圆周角联系起来了.要重视mn的“桥梁”作用.(2)此例证角相等的方法是利用已知角的关系计算.
拓展:(组织学生研究,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
己知:如图,⊙o1和⊙o2内切于p,大圆⊙o1的弦ab与小圆⊙o2相切于c点.
是否有:∠apc=∠bpc即pc平分∠apb.
答案:有∠apc=∠bpc即pc平分∠apb.如图作辅助线,证明方法步骤参看典型例题中例4.
(三)练习
练习1、教材145练习第2题.
练习2、如图,已知两圆内切于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c,大圆的弦pd过c点.
求证:pa·pb=pd·pc.
证明:过点p作ef
∵ab是小圆的切线,c为切点
∴∠fpc=∠bcp,∠fpb=∠a
又∵∠1=∠bcp-∠a∠2=∠fpc-∠fpb
∴∠1=∠2∵∠a=∠d,∴△pac∽△pdb
∴pa·pb=pd·pc
说明:此题在例2题的拓展的基础上解得非常容易.
(三)总结
学习了,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由圆的轴对称性,两圆外(或内)公切线的交点(如果存在)在连心线上.
2、公切线长的计算,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故解题思路主要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3、常用的辅助线:
(1)两圆在各种情况下常考虑添连心线;
(2)两圆外切时,常添内公切线;两圆内切时,常添外公切线.
4、自己要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不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
(四)作业教材p151习题中15,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1,已知两圆相交于a、b,直线cd与两圆分别相交于c、e、f、d.
(1)用量角器量出∠eaf与∠cbd的大小,根据量得结果,请你猜想∠eaf与∠cbd的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2)当直线cd的位置如图2时,上题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并说明理由.
(3)如果将已知中的“两圆相交”改为“两圆外切于点a”,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那么第(1)题所得的结论将变为什么?并作出证明.
提示:(1)(2)(3)都有∠eaf+∠cbd=180°.证明略(如图作辅助线).
说明:问题从操作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入手,进行数据分析,归傻贸霾孪耄っ鞑孪氤闪ⅲ庖彩数学发现的一种方法.第(2)、(3)题是对第(1)题结论的推广和特殊化.第(3)题中若cd移动到与两圆相切于点c、d,那么结论又将变为∠cad=90°.
两圆的公切线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入)
很多机器上的传动带与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给我们以一条直线和两个同时相切的形象.(这里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了解数学产生与实践)
(二)概念
1、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给出两圆的外公切线、内公切线以及公切线长的定义:
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
(1)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
(2)内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
(3)公切线的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
2、理解概念: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有何区别与联系?
(2)公切线的长与公切线又有何区别与联系?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即都是线段的长.但公切线的长是对两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是以两切点为端点;切线长是对一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是切点,另一个端点是圆外一点.
(2)公切线是直线,而公切线的长是两切点问线段的长,前者不能度量,后者可以度量.
(三)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概念、概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添写教材P143练习第2题表.
(四)应用、反思、总结
例1、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1O2=13cm,AB是⊙O1、⊙O2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分析:首先想到切线性质,故连结O1A、O2B,得直角梯形AO1O2B.一般要把它分解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用其性质.(组织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规范步骤)
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
过O1作O1C⊥O2B,垂足为C,则四边形O1ABC为矩形,
于是有
O1C⊥CO2,O1C=AB,O1A=CB.
在Rt△O2CO1和.
O1O2=13,O2C=O2B-O1A=5
AB=O1C=(cm).
反思:(1)“转化”思想,构造三角形;(2)初步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O1、⊙O2外切于P,直线AB为,A、B为切点,若PA=8cm,PB=6cm,求切线AB的长.
分析:因为线段AB是△APB的一条边,在△APB中,已知PA和PB的长,只需先证明△PAB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使问题得解.证△PAB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APB中有一个角是90°(或证得有两角的和是90°),这就需要沟通角的关系,故过P作CD如图,因为AB是,所以∠CPB=∠ABP,∠CPA=∠BAP.因为∠BAP+∠CPA+∠CPB+∠ABP=180°,所以2∠CPA+2∠CPB=180°,所以∠CPA+∠CPB=90°,即∠APB=90°,故△APB是直角三角形,此题得解.
解:过点P作CD
∵AB是⊙O1和⊙O2的切线,A、B为切点
∴∠CPA=∠BAP∠CPB=∠ABP
又∵∠BAP+∠CPA+∠CPB+∠ABP=180°
∴2∠CPA+2∠CPB=180°
∴∠CPA+∠CPB=90°即∠APB=90°
在Rt△APB中,AB2=AP2+BP2
说明:两圆相切时,常过切点作,沟通两圆中的角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1、当两圆外离时,外公切线、圆心距、两半径之差一定组成()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此题考察外公切线与外公切线长之间的差别,答案(D)
2、外公切线是指
(A)和两圆都祖切的直线(B)两切点间的距离
(C)两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的公切线(D)两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的公切线
直接运用外公切线的定义判断.答案:(D)
3、教材P141练习(略)
(六)小结(组织学生进行)
知识:、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及公切线的长概念;
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求外公切线长的能力;
思想:“转化”思想.
(七)作业:P151习题10,11.
第1234页
十六、悲壮的两小时相关教学方案
十六、悲壮的两小时
教学目标:
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
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并深刻体会。
一、教学重点: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
二、教学难点:对表现人物幸福与坚强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你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2.交流文中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二)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敢于成为天下的先驱者(三)导入记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请大家写“美丽的梦”。有好多同学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梦。今天让我们走出梦境,和宇航员、宇宙来一个亲密接触。(四)《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1.这个人是谁?(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2.在阿姆斯特朗说的那么多话中,有一句话重复说了两遍,请大家找到并朗读。⑴怎样理解“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说来却是跳跃的一大步”这句话。答:对于阿姆斯特朗来说,他迈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对于首次登月的人类(他的言行代表着人类)而言,这一步却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飞跃。⑵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的介绍中,你是否对月球有了不少认识?请你结合文中内容谈谈。⑶文中一共写了哪些人类宇航员之最?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同类在月球上实地描述月球的环形山和岩石。3.交流文中给你启示的句子。(五)《悲壮的两小时》1.朗读全文2.从课题中你读到了什么?(从悲壮一词中可以看出这可能是由于意外而引发的事故,从两小时一词看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很短)主人公科马洛夫为何而悲,为何而壮呢?(导入)默读课文3——5小节,思考:⑴科马洛夫为何见到亲人后显得很激动?答:因为他知道两小时后,他将随着宇宙飞船一起坠毁。⑵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认为他是凭什么控制住自己的?答:他凭借自己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⑶科马洛夫为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讲述?两个词连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答:表现他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⑷请找出他与亲人告别时的神情,分析当时他的心情。⑸通过你的学习与认识,你认为科马洛夫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3.小结:科马洛夫与“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都将坠毁,生死诀别,此为悲。他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临危不惧,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节,此为壮。(六)布置回家作业
§.的教学方案
§7.2转盘游戏
教学目标:
1.在试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通过试验总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通过转盘游戏进一步突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复习一些基本统计量的意义、运算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1.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难点: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针指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条件:任写6个-10至10之间的数.
二、课堂活动:
1.游戏规则:
(1)任意抽一组数,算出这组数的平均数;
(2)自由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某个区域;
(3)根据转动和刚才的计算得到结果.
2.议一议:
(1)这个转盘转到哪部分的可能性大?
(2)在做上述游戏的过程中,你如何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
(3)将各小组活动进行汇总,”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次数的百分比的多少?”平均数减少1”的呢?
(4)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少?
3.试一试:
请设计一个转盘,使得它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比落在白色区域的大.小明设计的转盘有三种颜色,你觉得可能吗?
4.练一练:
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分别转动这两个转盘,你认为转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说明理由.
5.小结: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一定发生的、很可能发生的、可能发生的、不太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
6.作业:
1.见作业本.
2.书面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的教学方案
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由此创设下列情境:
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
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
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
下一篇:没有了
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
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
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
(1)我国各温度带≥10℃的积温表
(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
(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
一、气温的分布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板书]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展示挂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5)。
[读图回答]1.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20℃左右)
3.计算一下,我国南北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4.自北向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南,气温愈高)
5.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在课本图4·5上用色笔描出,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一致。(教师向学生说明,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归纳]从一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自北向南增高;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如此悬殊呢?
[读表]阅读课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讨论以下问题: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纬度位置是形成我国南北温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愈高,正午太阳高度愈低,白昼愈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也就愈少,因而气温愈低;反之,纬度愈低,气温则愈高。我国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员辽阔,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因此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冬季风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4·6。
[提问]1.从冬季风的源地、风向考虑,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2.从图上看,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这是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频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我国南方由于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中间有重重山岭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风的影响弱,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由此可见,冬季风的影响使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更加悬殊。
[承转]上面讲述的是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们再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展示挂图]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学生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黑龙江省北部约为16℃,海南省南部约为28℃,我国南北七月平均气温相差仅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归纳]从七月平均气温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兴安岭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气温均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读表讲述]为什么夏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l、2。
[板书]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请同学们想一想: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教师指示,学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来划分的,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讲述]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呢?人们一般用农作物生长期内积温的多少来反映?
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
[板书]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10℃积温表。让学生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温度带,从家温带到热带≥10℃积温的变化情况。
[挂图]挂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指图讲述]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
[板书]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读图回答]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或课文图4·8,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寒温带分布在什么地区?中温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2.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这两个温度带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的哪条等温线一致?(教师指图,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纠正。)
3.学校所在地属哪个温度带?
[板书]3.温度带的分布
[填表归纳]在以上读图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我国各温度带分布的填充表(见下表),指导学生填出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
[讲述]不同的温度带,积温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量条件,从而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样。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表,或阅读课文中的“我国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练习]完成课文“做一做”练习:
1.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图4·9),算一算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七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读图回答: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34℃,温差悬殊;七月份两地相差约5°~6℃,温差不大。)
2.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图4·5),看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师提示,学生回答。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这两个地区虽然纬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闭,受冬季风的影响要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3.当地属什么温度带?冬、夏季气温如何?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品种?作物一年可以几熟?(学生议论,教师提示、说明。)
(布置作业)
1.选做复习题3。
2.在填充图册上完成有关的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3.温度带的分布
生物的变异的教学方案
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意识到应该科学地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一、导入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二、新授生物的变异导致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观察p40图ⅶ-18~21说说你所知道或了解的变异的事例。变异事例:1.如牛的后代中有白化病的个体。2.紫茉莉中有黄色品种等,但个别枝头上花色不同。3.玉米的糯与不糯。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㈠提出问题本组提出的问题:㈡作出假设:本组作出的假设是:㈢制定计划并实施注意点:①随机取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②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果实长轴并以四舍五入的方式记录,毫米为单位。①测量结果绘制成曲线图。㈣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①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③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是怎么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④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在的吗?为什么?综述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特征,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征,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品种。三、练习p45练习1.2.四、小结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五、作业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应用。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方法及应用。一、复习举例说说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举例说说生物的性状即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主要为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变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如:花生的大小,主要是遗传物质控制,同时肥力、土壤等又影响着花生大小。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我国饲养家禽和家畜有悠久的历史,这与长期的驯化和选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想一想:野猪和家猪、原鸡和家鸡等之间有什么差异?现在的家禽、家畜是否与其祖先完全不一样?提示:外形、行为特征等方面。㈠高产奶牛的选育高产奶牛的选育过程,想一想该过程让你去处理的话会是怎样的?原理: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㈡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为什么会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原因: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㈢太空椒的培育观察普通甜椒和太空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原因: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一、练习p45练习34二、讨论你认为还有哪些方式培育新品种?三、作业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板书:§2.5生物的变异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高产奶牛的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太空椒的培育
可爱的光明的教学方案
光明小学六(2)班执教:何蓓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明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家乡未来的接班人,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本领,建设家乡。
二、活动说明:
本次活动是针对六年级学生而开展的。六年级的学生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比较强。本次活动是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主题,之后学生分组找有关的资料,访问相关的人士,并且全班共同对光明镇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些准备工作都为活动奠定了基础。在以上各项准备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呢?
其一,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是奔向21世纪的宏伟工程,是当务之急。结合周围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深入。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队员树立自强不息,勤奋学习,为国为家乡争光的远大志向和革命理想。
其二,我个人认为:要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思想,首先必须做到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我们光明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还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文化。勤劳勇敢的光明人改造自然,建设家园,振兴光明。作为光明的子孙后代,我们学生应充分了解家乡的美,只有知得多,才能爱得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进而认识到为了建设家乡的未来,我们必须把本领学好。
因此本次不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而且还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农村教育的一次实践活动。
三、活动过程:
队仪式:(略)
主:光明,位于上海市奉贤县中部,成陆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在这22.7638平方公里的地土上,河网密布,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光明的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推动社会前进,促进社会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全镇人民意气奋发,改造自然,建设家园,振兴光明。
主:瞧,这是一张光明镇地形示意图。今天,让我们全班同学跟随《少年报》小记者一起去采访光明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生我养我的故土。
主:首先,记者来到了第一站——继芳桥。
继芳桥,俗称糖桥。位于光明镇东隅,金汇港东岸,是上海郊县罕见的三孔石拱桥,又是本乡重要历史古迹。下面请记者谈谈他看到的继芳桥。
记:请看我拍摄的继芳桥照片(照片显示),虽然已残缺不全,但据资料显示,完整无缺的继芳桥应是这般图样。
记:(投影显示)继芳桥桥高8米,宽2.5米,长40余米,有42石阶。中孔大,边孔小,工艺构造独特,边缘玛瑙榫拉接,雕刻对称,纹线雅致,中孔顶部图案和碑刻图文更为精致。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聪明的才智,精湛的手艺。
主:那么继芳桥为什么又叫糖桥呢?传说建桥者是一位换糖人。同学们,这是不是真的?(学生议论)
主:到底是不是真的?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位老妈妈。
(记者与老妈妈交谈,老妈妈述说民间故事。)
记:原来,继芳桥背后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故事,换糖人真是一位善良重诺言的人。
主:随着记者的采访,让我们全班同学知道了继芳桥的建成,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勤劳能干善良的优良品德,作为光明的子孙后代,我们感谢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主:随后记者来到了光明镇的第二座古桥——杀人桥。
记:(照片显示)杀人桥,其实也是一个俗称。在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在这座桥上斩杀了五六个地主,因此俗称杀人桥。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叫宏济桥,是解放前光明至南桥必经之处。这座桥为石板结构,河面宽,桥身窄,地形险要。这座桥因此得名,是因为它背后还有一个真实的英雄故事。请看1949年四月某日发生的事:(小品:杀人桥缴枪)
主:杀人桥不仅是历史古迹,桥上发生的故事更是体现我们的祖先富有光荣的斗争传统。像杀人桥中所述说的英雄人物在我们光明还有很多,让我们去烈士陵园看看。
随后,记者来到了烈士陵园。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我县数以百计的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新生,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记: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光明镇与齐贤镇接壤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388位烈士。他是奉贤人民的骄傲和光荣,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学习的楷模。
这时我记载了我们光明镇的烈士录,请大家过目。(投影)
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轻的烈士,有的只有十几岁,在他们短暂的生命中,为世界和平为国家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他们的一生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是受人敬仰的。套用一句毛主席的话: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主:那么是怎样的家庭培养出了这些英雄儿女呢?记者特地采访了烈士胡士平的母亲夏凤英夏妈妈。
(记者与夏妈妈的交谈,夏妈妈讲述了胡士平烈士生前的故事。)
主:同学们,跟随记者来访至此,你们是不是对我们镇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的感情?原来我们光明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作为一个光明人,我感到自豪、骄傲。
主:大家可知道我们光明镇还有什么引以为傲的地方?
学生(齐):黄桃。
主:对。因为我们镇盛产黄桃,因此被誉为“黄桃之乡”。我们的锦绣黄桃除自销外,还带着全镇人民的情、意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呢。我们的果园里,春季桃红桔白,鸟语花香;夏季枝叶葱绿,桃桔满枝;科季果实累累,一片丰收喜景。现在正是丰收季节,听,果园里传来了欢声笑语,记者迫不及待地赶去拍摄丰收喜景。(舞蹈:《庆丰收》)
(农民们的甜蜜对话)(自编歌曲:《改革开放好》)
主:我们光明镇的农民是勤劳勇敢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财富。农业如此发达,我们光明镇的工业也不落后,我们镇上有一家享有盛名的永恩集团,这家集团是我镇和台湾合资共建的。主要生产及销售各种鞋类,像有名的飘马运动鞋,达芙妮女鞋就是这家集团生产的。此行记者有幸采访了中方经理高经理。(记者与高经理的交谈,高经理介绍永恩集团。)
记:今天的采访真有意义,我将把今天的采访写成文章刊登在《少年报》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光明,了解光明。
主:同学们,今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路跟随记者采访,对生我们养我们的这一片热土有了更深更近的了解,我们为自己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请听同学们的心中之歌《夸夸我的家乡美》。(一组诗朗诵)
主:我们是光明的儿女,是家乡未来的接班人,发展光明、振兴光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心火热了,我们的理想蒙发了,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学好本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美。我相信光明镇的明天将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主: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主:中队主题会结束。队仪式(略)
架起明天的的教学方案
“金桥”
江海二小六(1)班执教:徐铭浩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寻古桥,赏今桥,说心中桥,架金桥过程既丰富桥梁知识,开阔眼界,又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愫和创造精神,为振兴中华,开创辉煌,从小做好准备。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计,音乐、五星帽、蔬菜、水果、鲜花、礼物等。
三、活动过程:
(音乐响起)
主持人男:听,听!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在敲击着我们的心扉。
主持人女:跨越世纪的雏鹰将面临着跨世纪的挑战。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肩负起祖国的重任,“金桥”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队仪式略)
女:队员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班队会上的座位像什么?
(学生自由答)
男:对,像桥,像一座明天的“金桥””。
女:好,让我们通过这大桥跨入新世纪。亲爱的队员们,走让我们一起进入新时代。
全班: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新时代。
男:别急,别急,你们对桥了解多少?
女:桥,不就是为了缓解交通拥挤,方便人们的生活吗?
男:那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桥梁吗?
(多媒体碰碰响游戏)
女:怎么样,不错吧!
男:不错,那你们可知桥和我们祖国的荣辱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第一篇章:寻古桥,自豪又辛酸
男:(指媒体)你们认识这座桥吧?(抽队员回答)
女:赵州桥真是太美丽壮观了,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聪明能干!
男:是的,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被人久称赞为“奇巧甲天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桥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呢!请看这座桥。(多媒体显示芦沟桥图片)
女:哇!这桥上雕刻着维妙维肖的石狮子,真是栩栩如生呢。
男:不错,这就是座落在北京西南永定河上的芦沟桥。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使它更有名的并不只因为它有485个资态各异的石狮子,而是因为……
队员:指多媒体介绍
女:队员们,七七事变炮声响,日军侵华我猖狂,奸淫掳掠,样样干,国耻国难永不忘。(各小队发言)
主持人合:历史是我们的昨天,艰难的昨天紧连着光辉的今天和明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创建着美好的家园。
第二篇:赏今桥,欢畅且开怀
女:在轰轰烈烈的祖国建设中,我国建桥工业一派欣欣向荣!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一座座彩虹飞架,长江天堑变通途。
男:大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见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
女:你说得真对。就说今日的上海吧,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今天,让我们的各个雏鹰假日小队去上海走一走,看一看,好不好?
小记者:今天,我也有个好机会呀,让我去准备。
男:你也快呀,让我们一起参加。各个小队出发!
(假日小队排桥型,各自表演介绍。)
女:啊,大桥,你架在江河湖海上,连接着祖国与世界,你更应在我们心中架起五彩缤纷的桥。今天,让我们说说、做做、画画、谈谈我们心中之桥。
第三篇:抒心桥,真挚又热烈
(队员各自活动)
男: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心中之桥。(各小队派代表交流)
女:今天,我们聋哑学校的伙伴沙丽丽也来到我们中间,大家欢迎。
女:沙丽丽,千言万语表达不尽我们的情,万语千言表达不尽我们的意,我们的深情厚意都浓缩在一份份礼物中。让我们的礼物带给你温暖,带给你信心和力量。
(爱的奉献歌声响起,队员们赠送礼物。)
女:沙丽丽,请你给我们同学说一句话,好不好?
(半聋哑伙伴讲话)
男:为了增进我们与聋哑伙伴的友谊,更加心息相通,携手共进,让我们以一曲《同心》手语献给生活的强者。
全班:(手语)
男:只要我们心连心,就能乘风破浪。
女:只要我们心连心,就会实现理想。
第四篇:架金桥自信而豪迈
女:我们是展翅欲飞的雏鹰,
男:我们是开创21世纪的合格主力军。
女:为做跨世纪的合格接班人,让我们锻炼自己,充实自己,
男:为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学会“五自”练本领。
合:让我们展雏鹰之翅,摘五自七星,架起金桥,去拥抱太阳,去开拓未来。多媒体出现七星内容
合:伙伴们,在我们的面前闪烁着七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去摘取星星!(队员各自活动)
小记者采访
合:今天,我们是五自能手。明天,我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架起金桥,放飞理想,奔向21世纪!集体舞《雏鹰之歌》
女: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队仪式略
合:我们——
男:跨世纪的雏鹰
合:我们——
女:21世纪的主人。
合:今天,文明知礼练翅膀,明天,架起灿烂的金桥。“金桥”题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