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7篇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2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7篇。

    这份"幸福"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准备的特别内容,请您尝试品味和欣赏。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都需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规划教学计划。教案和课件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和合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谁不想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呢?请邀请朋友们一起认识这份幸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本册教材的编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明显地突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侯出现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加减法,解决了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分别知道加减法的含义,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减法同时出现,且图式紧密结合。本课“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2-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学得数是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生活为主的阶段过渡到以学习生活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数学《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在导入环节采用了游戏、口算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在新授部分运用了观察、合作、讨论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在集体中进行知识经验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反馈练习阶段用了多张颜色鲜艳的漂亮图片引出习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安排了“看图列式”、“抢答”、“摆一摆,说一说”等练习,让学生在细心观察中运用新知,在兴奋抢答中练习口算,在快乐动手中实践新知,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学中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2+4= 1+6= 7-3= 6-5=

    每道题先口算得数,再说出与它有联系的另一道算式。

    集体有序的说一说8的分与合。

    提问:你认为用几和几合成8能算得数是几的加法?根据8可以分成几和几能算什么样的减法?

    小朋友们都已经有计算的经验了,知道用几和几合成8能算得数是8的加法,用8可以分成几和几能算8减几的减法。真不错!今天,我们就用8的分与合学习有关8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用三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先列两道加法算式,再列两道减法算式吗?

    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小结:把池外的3人和池内的5人合起来,一共有8人,用加法算式表示。从总共的8人里去掉池外的3人,剩下池内的5人,或者从8人里去掉池内的5人,剩下池外的3人,用减法算式表示。

    提问:想一想,算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可以怎样想?减法算式呢?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根据8的分与合来算得数。

    观察列出的四道算式,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引导指出:由于四道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除了用8的分与合来计算出得数,还可以根据5+3=8想到3+5等于8和8-3等于5,8-5等于3。

    出示图,说说图意。

    学生独立列出四道算式,交流算式。

    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指出:口算时,可以想8的分与合,还可以根据一道算式,推想出其余三道算式的得数。

    刚才我们观察了两幅图,每幅图都列出了几道算式?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两道减法算式呢?计算得数时,可以想8的分与合,还可以根据一道算式,推想出其余三道算式的得数。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图列式,交流算式。

    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减法算式呢?

    这幅图为什么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3. “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想想做做”第4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

    重新排序,有序板书,感受规律。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计算,交流,并相机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想想做做”第6题。

    看题,说说准备怎样做。学生独立写算式,交流,引导学生有序整理,并板书出来,再次感受相关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的例题,第6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客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由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1)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2)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

    (2)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1)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评]

    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说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童话故事创设了学习情境,引出了数学问题;在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总结阶段,通过对客人准备午餐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学过的数学统计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简单的决策。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1、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了钟表知道时间的。看来,钟表在生活中作用还真不小。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那今天我们就来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两根针,一根长针叫分针,短针叫分针。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2时的钟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2,这时我们就说是2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练习巩固:4时6时10时)

    (3)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是指着12,时针指着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4)看,钟表店里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钟。

    第一个是小闹钟,它表示的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看的?

    第二个是电子钟,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像这样直接用数来表示时间的方式,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呢?

    第三个是手表,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发现这三个钟都是表示几时呢?看来,同一个时间表示的方法还真不少。

    (5)那你能根据每幅图中钟表上表示的时间说一说,这些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吗?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

    (6)说的真不错,象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样的时间都会认了吗?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拨一拨。

    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钟,第一个拨3时。好了吗,你是怎么拨的呢?(学生说,教师演示)

    第二个,拨12时。好了吗,谁到上面来拨拨看?他拨的对吗?和他一样的举手。

    第三个,请小朋友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你拨了几时?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间?

    3、认识大约几时

    (1)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不是整时的时间又该怎么看呢?

    (2)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

    (3)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4)那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

    (5)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出示:大约7时)

    (6)那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3时?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6时?

    第三个,为什么是大约10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板书:大约几时)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又能知道了什么呢?

    三、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画一画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现在钟表店里的小熊想请大家帮个忙。瞧,这些钟表都坏了,你能帮它修一修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7页,看第5题,把这些表上少的指针画上去。

    (2)说说你是怎么添的?为什么?

    2、议一议

    (1)你们真能干。下面我们要来认识一些小朋友,你能分别说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吗?可以先自己说一说。

    (2)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3)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3、想一想

    时针和分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走,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珍惜时间。那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呢?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作时息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会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评析:通过动画讲述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评析:让学生根据手上的物品,按提示牌找座位,就是按指定标准分类。这种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肯定能分成四个组。其中三个组是教师给定的名称,指定标准,有一个让学生通过手上的物品合作概括出小组的名称,就是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长是小组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组织者,所以在同学们坐成四个组后,必须推荐一名组长。教师提出选组长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推荐,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融入了小组集体之中。]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

    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评析:每个小组将组内的商品再分类,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定标准分类。本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即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分类的概念。]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他们小组分得很合理,很好。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师:你真有经济头脑。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评议)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师:你的想法真好。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JK251.cOM

    生:红墨水、蓝墨水要分开放。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分得很清楚。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师:你是按颜色分的,很好。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评析:各组依次参观的形式新颖,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征,并且也将各组的分类情况充分展示。由本组成员介绍完分的方法后,其他小组成员自由评价,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交流使教师仅仅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评析: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生:花草、树都是植物,大象??都是动物。

    生:大象、熊猫、猴子是野生动物,鸡、鸭、猫、狗是家养动物。

    师:你懂的知识真多。

    生:鱼是水生动物,青蛙、乌龟是两栖动物。

    师:你真是一个动物学的小专家。

    师:小朋友们知识面真广,想了许多分类的方法。

    [评析: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评析:选两名司机,对学生提出上车要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是分类的再次应用并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活动中结束全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活动4【作业】四、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6个生字。

    2、教育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2、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文,画出生字反复拼读。

    三、教学生字。

    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中间是一长竖。

    学生进行笔顺描红练习。

    3、在书本上画出生词反复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象声词不达意“哇哇、哗哗”的意思。

    2、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象声词的意思。

    2、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1、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并指名口头组词。

    2、听写、指名板写生字。

    3、指名读文。

    二、指导朗读。

    1、通过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开火车读,指名轮读。

    了解课文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读,理解词句。

    灯片出示句子:“头上乌鸦叫”(生读)再出现句子:“头上乌鸦哇哇叫”(读)

    比较一下哪句好一些,为什么突出乌鸦对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再读句子。

    同样理解“桥下流水哗哗笑”。

    2、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教案《湘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熊过桥》教案》来自网!/JiaoAn/YuWenJA1/99690.html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

    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指导看图。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1.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四、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2.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3.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4.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看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来在瓶中间,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