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一数学教案分享七篇
  • 高一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04

    高一数学教案分享七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教案分享七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高一数学教案 篇1

    我们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回顾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础上,类比出正数的n次方根的定义,从而把指数推广到分数指数.进而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再推广到实数指数,并将幂的运算性质由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

    教材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外就感受到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先给出两个具体例子:GDP的增长问题和碳14的衰减问题.前一个问题,既让学生回顾了初中学过的整数指数幂,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数模型,并且还有思想教育价值.后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函数模型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分数指数幂、无理数指数幂的兴趣与__,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节安排的内容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的思想(指数幂运算律的推广)、类比的思想、逼近的思想(有理数指数幂逼近无理数指数幂)、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等,同时,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尽量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三维目标

    1.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学习指数幂的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的能力.

    2.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3.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4.通过训练及点评,让学生更能熟练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教学重点

    (1)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运用有理指数幂的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教学难点

    (1)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数幂性质的灵活应用.

    高一数学教案 篇2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wwW.jk251.cOm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练习:课本P7   练习1、2;  课本P8  习题1.1  第1、2、3、4、5题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课本P15   练习1、2;  P20习题1.2 [A组] 2。

    课本P20习题1.2  [A组] 1。

    高一数学教案 篇3

    目标: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

    2.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

    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

    问题小结:

    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

    2.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

    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

    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当x=a时,我们用f(a)表示函数y=f(x)的函数值。

    教学目标:

    (1)会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公式;

    (2)通过求弦长具体实例,发现求弦长的一般规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3)通过几何关系与代数运算的不断转化,感悟解析几何基本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从特殊到一般规律的发现,“数”和“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代数方法:方程组  无解相离、有唯一解相切、有两组解相交.

    教师:由于圆的特殊性,几何方法显得简单,而代数方法具有一般性.自然引出下面问题.类比直线和圆,直线与椭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学生:直线与椭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或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是零个、一个、两个.

    教师:当直线与椭圆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离;当有一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切,这条直线叫椭圆的一条切线;当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交.(板书:相离、相切、相交)

    学生1:画图,直线与y的交点(0, 1)在椭圆内部,所以直线与椭圆相交.

    ,直线与椭圆相交.

    教师:(学生思考解答时,教师画出椭圆)学生1的方法简捷明了,使得我们对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什么多数同学没有这样解答呢?从“数形结合”是思考问题的首选。

    但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此,要进一步深入;如果将直线改为  ,在化草图的情况下方法1就不适合了,而方法2具有一般性.(板书

    消去y得 , .

    时相离、 时相切、  时相交。

    教师:上述问题中,设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你如何求线段ab的长|ab|呢?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运算过程中想一想能否优化运算过程,简化运算。

    a( , ),b( , ).

    |ab|=

    a( , ),b( ,  ).

    |ab|=

    |ab|=

    =  .

    教师:运算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工作,容易是指谁都会算,困难是指算得既简洁又准确。学生2注意到提取公因数,比学生1的算法要简单;学生3(如果没有学生这样做,老师从学生2中引导出来)注意到  与 之间关系,使得要研究4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两个未知量的问题。同过大家的实践,可以发现对于直线上两点 ,结论   。这是由于直线上点的横纵坐标是线性变化的。

    大家再仔细观察解题过程,还能发现那些结论?

    教师:上述结论是偶然还是必然?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使得我们连两个未知数 都可以不求了?

    教师:小结一下我们上面的探究,(1)计算不是一味地算,要观察数式之间的联系,比如提取公因式、配方等如学生2;(2)在解析几何中利用数式的几何意义如学生3;(3)从具体过程中发现一般规律,如弦长公式。

    教师:解析几何思想方法告诉我们,代数结论要翻译成几何结论,那么|ab|=  在图形中的有怎样几何的意义呢?

    可得|ab|=  ,比较|ab|= ,

    得到  。

    (如果前面得到了  )由 ,可求得 ,那么 。

    教师:这说明弦长公式我们可以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去理解。

    小结:请同学总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体会?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弦长公式|ab|=  ;弦在x轴上的投影| | ,或 ,以及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解题要反思,从解题过程和结论中能否发现规律;做解析几何题目不是程序化操作,要思考运算背后的几何意义.

    检测题:

    1.  直线 被椭圆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______.;

    2.  直线y=k(x+1)与椭圆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  直线 被椭圆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__;

    积1,求直线的斜率 的值.

    程.

    6.判断直线y=kx+b与椭圆  位置关系时,若我们消去的是x,得到的是关于y的二元一次方程: (a  ),弦长公式有变化吗?你能利用这节课的思想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集合是现代数学中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教材上给出“集合”的概念,只是对集合描述性的说明。初次接触集合感到比较抽象,难以把握。实质上,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是我们解决集合有关概念问题的重要依据。子集、真子集的定义是解决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法宝。下面通过五个问题对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知识进行解答,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问:你已掌握集合概念中所描述的集合的全体性了吗?    例1:函数y=x2+x-1的定义域为(       )。

    ①{r}

    ②{一切实数}

    分析:任何一个实数都能使函数y=x2+x-1有意义,故函数的定义域应为全体实数。所以③正确。r与一切实数都表示一个整体,它们是一个集合,放在大括号内是表示以集合为元素的单元素集,所以①②不正确。④表示实数的全体,正确。⑤表示元素,不正确。

    点评:用符号{}表示集合时,它表示大括号内元素的全体。在表示定义域时,大括号内的元素应是使函数有意义的实数,而不应该是一个集合。

    二问: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你注意到代表元素的代表性了吗?     例2:设集合a={x│y=x2-1},b={y│y=x2-1},c={(x,y)│y=x2-1},d={y=x2-1}  分别写出集合a、b、c、d的意义,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分析:集合表示的是代表元素的全体,竖线后面表示代表元素满足的条件,故a表示自变量x的全体是函数的定义域,b表示因变量y的全体是函数的值域,c表示满足函数的点的全体是函数的图像,d是用列举法表示以方程y=x2-1为元素的单元素集。      答案:a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b表示函数的值域,           c表示函数的图像,            d表示以方程y=x2-1为元素的单元素集。     点评:集合的代表元素规定了集合的类型。

    例3:设集合a={1,3,a},b={1,a2-a+1},若b a,求a的值。     分析:因为b  a,所以b中的元素1,a2-a+1都是a中的元素,但是要考虑到元素的互异性。     解答:因为b a,故可分两种情况:     ⑴  由a2-a+1=3,解得a=-1,。2,经检验符合题意。     ⑵ 由a2-a+1=a,解得a=1,此时a中元素有重复,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舍掉a=1。      综上所述:a=-1,或a=2。     点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检验解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的重要依据

    四问:集合与集合之间不能使用属于符号吗?      例4:设集合a={a,b},b={x│x a},c={x│x a}。      则  b=            , c=                 , a     c(填集合a与c的关系)。     分析:因为集合b的代表元素x a,所以x的全体为a、b,故a=b。又因为集合c的代表元素x  a,即x是a的子集,所以x的全体为 、{a}、{b}、{a、b}。 解答:b={a,b}, c={ 、{a}、{b}、{a、b}}, a c。      点评:在特殊情况下,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集合与集合的之间也可以用符号“ ”。

    五问:特殊集合  ,你给予格外关注了吗?    例5:已知a={x│x2-2x-3=0},b={x│ax-1=0},若b a,求a的值。     分析:因为b  a,所以可分两种情况:b= 和b≠ 进行讨论。     解答:因为a={x│x2-2x-3=0}={-1,3},且b a,

    所以  ⑴当b= ,即方程ax-1=0无解时,a=0。

    ⑵当b ,即b= 时,          若 =-1时,则a=-1,满足b a,  若 =3时,则a= ,满足b a. 综上可知:a=-1或a= 。  点评:当已知b a,千万不要忘记b= 的情况。

    我以前一直是在教文科班的数学,这学期对于我来说,面临着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情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知道他们对学习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高一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 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或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P6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三、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五、 板书设计(略

    高一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根据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 幂函数模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出常见的幂函数 。

    组织学生画出他们的图象,根据图象观察、总结这几个常见幂函数的性质。对于幂函数,只需重点掌握 这五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中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因此在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类不同函数的表达式进行辨析。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幂函数和对象函数的学习经历,这为学习幂函数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因此,学习过程中,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 ,的图象,并能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2、了解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等工具,了解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本质差别,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 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幂函数的单调性与幂指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水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元)和购买的水果量w(千克)之间有何关系? (总结: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这里p是w的函数)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 ,这里S是a的函数。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 ,这里V是a的函数。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xx,这里a是S的函数

    问题5:如果某人xxs内骑车行进了xxkm,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这里v是t的函数。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数学模型,你能发现以上几个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吗?(右边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这只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类函数的几个具体代表,如果让你给他们起一个名字的话,你将会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呢?(变量在底数位置,解析式右边都是幂的形式)(适当引导:从自变量所处的位置这个角度)(引入新课,书写课题)

    二、新课讲解

    (一)幂函数的概念如果设变量为,函数值为xx,你能根据以上的生活实例得到怎样的一些具体的函数式?这里所得到的函数是幂函数的几个典型代表,你能根据此给出幂函数的一般式吗?这就是幂函数的一般式,你能根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幂函数的定义吗?xx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xx的函数称为幂函数(power function),其中xx是自变量,xx是常数。

    【探究一】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

    结论:幂函数和指数函数都是我们高中数学中研究的两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从它们的解析式看有如下区别:对幂函数来说,底数是自变量,指数是常数对指数函数来说,指数是自变量,底数是常数

    试一试:判断下列函数那些是幂函数(1)(2)(3)(4)我们已经对幂函数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学习经历,你认为我们下面应该研究什么呢?(研究图象和性质)

    (二)几个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幂函数x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x的图象吗?

    【探究二】观察函数x的图象,将你发现的结论写在下表内。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定点,图象范围

    【探究三】根据上表的内容并结合图象,试总结函数:x的共同性质。

    (1)函数x的图象都过点

    (2)函数x在x上单调递增;

    归纳: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是,当x是,图象过点x,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x上是单调增函数。(演示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幂函数。asp)

    请同学们模仿我们探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x的情况探讨x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利用drawtools软件作图研究)

    归纳:xx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过点x,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下降,函数在区间x上是单调减函数,且向右无限接近X轴,向上无限接近Y轴。

    (三)例题剖析

    【例1】求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1) (2) (3)

    分析: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觉得求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方法引导:解决有关函数求定义域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列出相应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即可得到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1)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分母,分母不能为0;

    (2)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号,要注意偶次根号下非负;

    (3)0的0次幂没有意义;

    (4)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对数式,要注意对数的真数大于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本质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结论:在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分数指数时,可以把它们的解析式化成根式,根据“偶次根号下非负”这一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当函数解析式的幂指数为负数时,根据负指数幂的意义将其转化为分式形式,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这一限制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归纳分析如果判断幂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象限利用性质,其余象限利用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在横线上填上“”)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考察其相对应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比较大小

    三、课堂小结

    1、幂函数的概念及其指数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2、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幂函数的性质。

    四、布置作业

    ㈠课本第73页习题2.4

    第1、2、3题

    ㈡思考题:根据下列条件对于幂函数x的有关性质的叙述,分别指出幂函数x的图象具有下列特点之一时的x的值,其中:

    (1)图象过原点,且随x的增大而上升;

    (2)图象不过原点,不与坐标轴相交,且随x的增大而下降;

    (3)图象关于x轴对称,且与坐标轴相交;

    (4)图象关于x轴对称,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5)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过原点;

    (6)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但不过原点;

    检测与反馈

    1、下列函数中,是幂函数的是( )

    A、 B、 C、 D、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幂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B、当xx时,幂函数x是减函数

    C、当xx时,幂函数x是增函数

    D、函数 既是二次函数,也是幂函数

    3、下列函数中,在 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4、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5、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它们的单调性:

    同伴评 (优、良、中、须努力)

    自 评 (优、良、中、须努力)

    教师评 (优、良、中、须努力)

    高一数学教案 篇6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学科。本课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知函数概念,并且已经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对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类具体函数——对数函数,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对数函数图像的的探究,得出的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以及图像和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1.底数a的变化对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的有较大的影响,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1、认真研究教材,与同课头老师探讨教学思路,听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

    2、精心制作PPT课件和几何画板课件辅助教学。

    生:一般地,函数,(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定义域是(0,+∞)

    设计思路:从对数函数概念以及对运算性质引出课题,寻找学习最近发展区,为后面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埋下了伏笔。

    操作1: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设计思路:通过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画出不同底数函数的图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感知对数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规律。

    请各小组根据同一坐标系中所画底数不同时对数函数的图像,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最终请各小组派代表起来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生:各小组积极探讨,把发现的性质归纳总结,记录下来。其中重点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v当底数a变化时,对数函数图像如何变化?

    v经过哪个定点?

    v函数的单调性?

    v函数的奇偶性?

    v函数值何时取正值,何时取负值?

    设计思路:小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开放式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师:教师轮流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发现对数函数的所有性质,其它队员可以补充,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加以肯定;如果发现了新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

    高一数学教案 篇7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学科。本课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知函数概念,并且已经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对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类具体函数——对数函数,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对数函数图像的的探究,得出的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以及图像和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1.底数a的变化对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的有较大的影响,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1、认真研究教材,与同课头老师探讨教学思路,听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

    2、精心制作PPT课件和几何画板课件辅助教学。

    生:一般地,函数,(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定义域是(0,+∞)

    设计思路:从对数函数概念以及对运算性质引出课题,寻找学习最近发展区,为后面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埋下了伏笔。

    操作1: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设计思路:通过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画出不同底数函数的图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感知对数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规律。

    请各小组根据同一坐标系中所画底数不同时对数函数的图像,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最终请各小组派代表起来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生:各小组积极探讨,把发现的性质归纳总结,记录下来。其中重点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v当底数a变化时,对数函数图像如何变化?

    v经过哪个定点?

    v函数的单调性?

    v函数的奇偶性?

    v函数值何时取正值,何时取负值?

    设计思路:小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开放式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师:教师轮流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发现对数函数的所有性质,其它队员可以补充,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加以肯定;如果发现了新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

    生: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发现,以及各组的成果展示,将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归结总结如下(各性质尽可能由学生总结):

    设计思路: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辐射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规律总结:设a,b∈(0,1)∪(1,+∞),则logab与0的大小规律是:

    (1)当a,b同时大于1或同小于1时,logab>0;

    (2)当a,b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1时,logab

    设计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0,+∞)求解.

    (2)由得,∴函数的定义域是;

    .

    解: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2>1,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

    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0

    当时,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

    解:(1)、(2)如图log27>log37,

    log76

    log20.8

    ∴log3π>log20.

    b)底数不同,真数相同:可用不同底时图像的高低性判断.(也可用换底公式)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的理解,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1)y=2x和y=log2x(2)y=0.5x和y=log0.5x

    师:从图象中你能发现两个函数的图象间有什么关系?

    师:推广,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图象关于y=x对称

    1.正确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4.比较两个对数式的大小关系的哪些方法。

    【高一数学教案分享七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