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一数学教案经典
  • 初一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21

    初一数学教案经典。

    教案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教师每天都要从事写教案课件的工作。要想高效教学,必须注重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写教案课件需要涵盖哪些部分呢?接下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有关“初一数学教案”的范文,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教案(篇1)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例1、合并同类项。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初一数学教案(篇2)

    学习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一、课前训练:

    (1)-3a2b+2b2+3a2b-14b2 = ,(2)- = ;

    (3)3a2b2 ab3 = , (4) = ;

    (5)- = ,(6) =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 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 。

    三.运用法则规范解题。

    6.已知 的结果中不含 项和 项,求m,n的值.

    7.计算(a+b+c)(c+d+e),你有什么发现?

    六.晚间训练:

    你发现其中的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一规律吗?

    (2)利用(1)中的规律计算124×126。

    4、如图,AB= ,P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P,BP为边作正方形。

    (1)设AP= ,求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S;

    (2)当AP分别 时,比较S的大小。

    初一数学教案(篇3)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发言。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用。

    初一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二、例题讲解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6。2普查与抽样调查》课时练习

    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

    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

    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趣祝福 wwW.Zf133.COm]

    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

    《6。2普查与抽样调查》基础巩固

    1、(知识点1)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2、(题型二)下列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禽流感H7N9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3、(题型三)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做调查,以下调查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A、查阅外地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统计资料

    B、测量该市一所中学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C、测量该市两所农村中学各1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D、在该市市区任选两所中学,农村任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50名八年级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初一数学教案(篇5)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初一数学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学前准备

    预习疑难: 。

    二、 探索与思考

    1、 观察思考:观察下图,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是如何发现的?

    2、想一想:你看过电影吗?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1)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4)(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3、结论: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4、概念:

    有序数对:用含有 的词表示一个 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三、 理解与运用

    (一)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

    (二)应用

    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4,5)(4,4)(5,4)(5,3);

    (3,5)( ,5)(4,4)( , )(5,3);

    (3,5)( , )( , )( , )(5,3);

    四、学习体会: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 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1、小游戏:

    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 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3、右图是国际象棋的棋盘,E2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描述A、B、C的位置?

    4、有趣玩一玩:

    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六(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要将图六(2)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处,即从(四,6)走到(六,4),现提供一种走法:(四,6)(六,5)(四,4)(五,2)(六,4)

    (1) 下面提供另一走法,请填上所缺的一步:(四,6)(五,8)(七,7)___(六,4)

    (2)请你再给出另一种走法(要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相同即可,步数不限),你的走法是:

    六、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1、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

    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2、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1)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

    (2) 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课题:6.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学习重点: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

    学习难点:探索特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坐标纸,三角板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

    2、填空:①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③画数轴时,一般规定向 (或向 )为正方向。

    二、探索与思考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观察:在数轴上,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

    即: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 。

    反过来,知道数轴上的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思考:能不能有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

    3、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 、原点 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 或 ,习惯上取向 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为 或 ,取向 为正方向;

    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4、点的坐标:

    我们用一对 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 。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 上的数值,b是点在 上对应的数值。

    (二)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

    1、以A(2,3)为例,表示方法为:

    A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 ,A点在y轴上的坐标为 ,

    A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3),记作:A(2,3)

    2、方法归纳:由点A分别向X轴和 作垂线。

    3、强调:X轴上的坐标写在前面。

    4、活动:你能说出点B、C、D的坐标吗?

    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不要写反。

    5、思考归纳:原点O的`坐标是( , ),

    x轴上的点纵坐标都是 , y轴上的横坐标都是 。

    横轴上的点坐标为(x,0) ,纵轴上的点坐标为(0,y)

    (三)象限:

    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2、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你能说出上面例子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三、理解与运用

    1、在游戏中学数学:以某同学为原点,以他所在的横排为x轴,以这一组为y轴,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1)下面大家一起找一找自己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2)下面这些坐标分别表示谁的位置? A(2,1);B(2,-1);C(-1,1);D(0,3);E(0,-1)

    2、例 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

    (1)点B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CE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3、归纳:点的位置及其坐标特征:

    ①.各象限内的点;

    ②.各坐标轴上的点;

    ③.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④.对称于坐标轴的两点;

    ⑤.对称于原点的两点。

    4、对应练习:教材43页1、2题(在书上完成)。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若点M(x,y)满足x+y=0,则点M位于( )。

    (A)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B)x轴上;

    (C) x轴上; (D)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2、第四象限中的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

    (A)a (B)-a (C)-b (D)b

    3、点A(-m,1-2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A)m(B)m (C)m (D)m0 。

    (二)填空题:

    1、点P(3,-4)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已知A(a,6),B(2,b)两点。

    ①当A、B关于x轴对称时,a=_____;b=_____。

    ②当A、B关于y轴对称时,a=_____;b=_____。

    ③当A、B关于原点对称时,a=_____;b=_____。

    六、解答题

    1.在下图中,分别写出八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

    2.下图是画在方格纸上的某岛简图.

    (1)分别写出地点A,L,O,P,E的坐标;

    (2)(4,7)(5,5)(2,5)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什么?

    【初一数学教案经典】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