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实用14篇
  •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19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实用14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课件,因此在编写时教师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编辑向你推荐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希望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

    2.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 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 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 爬行 爬山扁平 夹住 陈旧 挺直 孤单 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 )( )

    5、孤零零( )( )( )

    6、黑黑的( )( )( )

    7、密密麻麻( )( )( )

    8、走来走去(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 左右结构。组词:故事 故障 故乡 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 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 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 路 离 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 路”左右相等。“读 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爬 趴

    ( )下 ( )行 ( )着 ( )虫

    敌 故

    ( )人 ( )意 事( )无( )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 金黄的 飘落

    (2)好朋友能 帮助 互相 才是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认真的态度。

    2、培养学生把话变画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弄懂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文字投影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詹天佑

    2、谈话:你对詹天佑都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参与所掌握的资料。

    二、新授

    1、默读课文,进行批注,尝试填空,并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

    打出投影:

    詹天佑是一个的工程师。

    2、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理解:阻挠要挟轻蔑等词语。

    4、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动笔画一画。

    5、想一想当时获得成功以后,帝国主义者会怎么说?中国人会怎么说?如今人们赞叹不已,又会说些什么呢?

    6、写感叹句,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板书创作小诗指名读,有选择地指名到黑板上写。

    三、课堂作业(也可留作家庭作业)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杰出的爱国人物众多,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4)

    《画杨桃》教案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4.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应该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三) 总结延伸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2、过渡语:在“画杨桃”的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说的哪段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4、理解“想当然”

    5、过渡:父亲平时对我画画的要求这么严格,我在画画时有没有按照父亲的叮嘱去做呢?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自由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平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媒体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为什么老师发现“我”的杨桃画得很正确时不直接告诉嘲笑“我”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e.多媒体出示老师的话,并让大家说说其中的意思。

    7.学习第19个自然段。

    说说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诲”的近义词{教导}

    因为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啊!从画杨桃一事中,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我来说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中的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知识与能力目标)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情感与态度目标)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6、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阳

    晚上北斗星仔细观察

    阴雨天大树认真去想

    冬天积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对日出都不陌生,但海上日出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同巴金先生一起去领略壮观美丽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启发谈话

    1、简介作家。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该书共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2、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多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记叙,海上日出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尝试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画出描写最美的海上日出的句子。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四、交流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1)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时)

    (2)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四个)哪几个自然段写日出景象?首尾两段起什么作用?

    (3)写日出景象的段落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4、文章描写了、两种日出奇观。

    五、读、讲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日出时的景象?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2、什么是奇观?本文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三、深入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一)学习提示:

    1、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二)晴天时:(第2—3自然段)

    1、找出第2自然段日出前后天空光与色的变化。(一片浅蓝——一道红霞——慢慢扩大)

    (1)抽生读第2自然段。师生接读:(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2)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从“不转眼”体会到作者急切、盼望的心情)

    2、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日出过程的?(第3自然段)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太阳升起时天空又有哪些变化。(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完全跳出海面——深红的圆东西——夺目的亮光)

    (1)再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2)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是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的?

    (3)根据日出前后的变化,比较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读“有时太阳走进……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课件出示:读“然而太阳在黑云……紫色或者红色”。引导学生体会:“透、镶、冲、染”等词好在哪里。

    3、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4、巴金先生由衷地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赞美的语气)

    四、谈话小结、学习写法

    1、渗透观察,养习惯。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学习巴金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总结写法,指明灯。

    (1)结构安排:总起——分述——总述

    (2)写作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有详有略:第1、6自然段略写,第2—5自然段详写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选做其中任意一题)

    1、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点起床,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尽可能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8)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1、 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三、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9)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练习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可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培养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辨别放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神秘”。

    三、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属于诗歌的形式,四句为一段,无需学生分类标序号。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理脉络——细读课文,学习理解——巩固总结,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指南针,向学生讲解这种陌生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引出学生思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齐读课题,引出所学。

    2.初读课文,整理脉络。发布自由朗读的任务,疏通生字我放在了这一环节,所以这一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并画出来,要求读准字音,同桌间小组内互相正音。教师巡视,随机正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开火车认读生字,请小老师带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介绍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用“有……有……有……还有……”“有……有……还有……和……”练习说话。

    4.细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根据课程要求,没必要强调文章结构,所以依次讲解即可。第一段引导学生“慌张”可以换作什么词让学生明白词语含义。第二、三、四段学习模式一致,先疑——谁是向导;二设——在哪指路;三指——靠什么指向;适时补充小科学知识,譬如太阳一天的轨迹图、北极星与北斗星的辨认、朝南的枝叶长得茂密、雪坡沟渠的南北等。通过课件展示,学完一段再次朗读等方法加深印象、强化理解。

    5.巩固总结,交流拓展。鼓励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时补充。师生交流其他辨别方向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0)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能从课文重点语句中感悟詹天佑的品质,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懂得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初步学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具体事例,领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并阅读资料。

    1、导入,交流信息。(屏幕显示火车驶过京张铁路,并经过詹天佑的铜像)

    师:同学们,现在火车疾驰的这条铁路就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这是青龙桥车站,这里立着一尊铜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生答:詹天佑。(师相机板书课题。)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生:詹天佑是在一批公办的留美学生当中获得博士毕业学位的,后来,被誉为“铁路之父”。

    1师:看来课前你做了资料搜集。那你是怎么搜集资料的?

    生:我是从网上搜集资料的。

    师:只要正确运用互联网,它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的。来,谁接着说。

    生: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师: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铜像就是为了纪念詹天佑的,没有他就没有京张铁路。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这句话是对詹天佑一生的高度评价。

    师:关于詹天佑,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资料介绍卡,请同学们读一读。

    2、教师出示课件,对詹天佑的一生作简单补充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在语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做了预习,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这里有一些偏旁,它们可以组合成本课要学习的生字,只要你组合成功,它就可以由字变词,由词变句。谁来试一试?

    生点屏幕组合。

    师:这位同学组合正确了。只有在课前作了认真的预习,才有这样的收获啊。现在我们请她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词、句吧。

    生带读,其他学生跟读。

    2、疏通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开始勘测路线。

    师:你能把这句话浓缩成四个字吗?詹天佑做了什么事情?

    生:勘测线路。(师相机板书)

    师:好,继续说,还做了什么事情?

    生:开凿隧道。(师相机板书)

    师:非常简洁。课文还向我们介绍詹天佑做了什么?你说。

    生:还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设计路线。

    师:设计路线。(师相机板书)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我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文章一开头就高度评价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屏幕出示句子)那么文章是怎样抓住“杰出”和“爱国”这两点来表现詹天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2、生边读边作批注。

    四、品读动人细节,体会人物爱国之情。

    1、抓住重点语句,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人物精神。

    (1)谁来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的,“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这是对詹天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的爱国精神。

    (2)京张铁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詹天佑凭着这一颗的坚定的爱国之心,克服了修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那么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再细读全文,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詹遇到困难的句子。

    生读后汇报。

    生1: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师:简单的说,开凿隧道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还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2:路过青龙桥的时候,坡度很大,火车没法上去。

    生3: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

    生4:隧道渗水了,工地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3)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师:是啊,这些都是困难。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下来,请大家自己读读。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笔墨评语网 bMrBh.COm]

    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

    山高坡陡

    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

    坠入深涧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读出感觉来(生读)

    3师: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黄沙,詹天佑带领一群工作人员,在悬崖峭壁上定点,测绘。

    生2: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坠入深涧的悲惨画面。

    (4)引读感悟。

    师:同学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屏幕出示以下文字,背景音乐为《命运》):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詹天佑真坚强,女婿被绑架,女儿死了,他为了修好铁路还坚持工作,他内心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

    生1:那些皇亲国戚真是太可恶了,来拆自己人的台。

    生2:我觉得那些帝国主义者真是卑鄙无耻!等京张铁路修好了,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屏幕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好,谁来读读这句话。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2读。

    4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詹天佑的心理活动,体会了他的爱国情感,他的爱国热情使他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泄气,不放弃,这种热情驱使他顺利完成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能摆脱贫穷落后的过去,迎来富饶强盛的今天,许许多多像詹天佑一样的爱国杰出人士功不可没,像钱学森,茅以升,李四光等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下他们的资料,或者按其他方式完成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作业练习: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2)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题

    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再看图上是画了一件什么事情?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小手呢?请请读课文《胖乎乎的小手》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认真听一听,边听边想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小手?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检查正音

    (3)找一找、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

    (4)读通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师生正音

    三、生字教学

    1、合作学习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

    3、用词语巩固识字

    四、写字教学

    看着

    1、师范写

    2、生描红交流

    3、声练写

    五、第一二自然段教学

    (一)第一自然段教学

    1、指导长句的朗读。

    2、用喜欢说一句话。

    3、读出喜欢的语气。

    (二)第二自然段教学

    1、人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一读找一找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爸爸喜欢这一幅画?

    加手势朗读课文。

    3、兰兰不明白爸爸为什么喜欢,会怎么问?

    问句的指导。不明白的语气指导。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3)

    教材介绍: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浙江淳安县,去看看那里旖旎风光。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根据你的预习说说为什么叫“千岛湖”?

    3.水、岛、山都是绿的,为什么不说水绿、岛绿、山也绿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绿、翠、青都表示绿色,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语言真丰富,作者用词很准确。

    4、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我们先目睹千岛湖的旖旎风光。

    5、千岛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

    7、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2句采用了对比手法,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千岛湖气势浩大、风光秀美壮丽。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解释“闻名遐迩”的意思。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师:对,举实例是说明事物的好方法。这也是鑫钥匙告诉我们的内容。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

    4.这里不仅景美,物产也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概括――优美富庶。(板书:优美富庶)

    5.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6.这么优美富庶的千岛湖竟然是人工创造的,真是一个奇迹呀!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7.学生反馈:

    生1: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生2: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生3: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起到四方面的作用: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8.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9.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0.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1、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2、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篇14)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小学语文课文及教案实用1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