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丰碑教案示例
  • 丰碑教案示例

    发表时间:2022-02-18

    【www.jk251.com - 初中体育教案大全示例】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丰碑教案示例》,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育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课题)

    教师

    (二)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教案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旗下article/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附:设计

    教案

    点评:

    教学

    利用电化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Jk251.coM编辑推荐

    争吵教案示例优秀模板


    争吵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ahref=jhfy/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讲话病⒕醯煤蠡?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

    (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板书

    附:设计

    教案点评:

    教育

    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围绕我和克莱谛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我受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领导加深理解和体会,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

    教案示例 观潮优秀模板


    教案示例:观潮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琥珀教案示例(教案范文精选)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

    (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明确: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师

    三、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3.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明确: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教师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布置作业

    作文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想象要合理。

    板书

    附: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已知: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如图.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中,,平分,,,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电功率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别。

    (二)教具

    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20000焦。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

    (1)电功率(师生共同讨论下列的内容)

    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注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

    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I时=1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公式与单位:

    W=PtW=Pt

    焦瓦秒千瓦·时干瓦时

    可再做一些W=Pt的口头练习

    (2)额定功率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D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

    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实验过程: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

    在下表中记录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

    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

    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

    实验记录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预习题抄在小黑板上。)

    预习题: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四)说明

    l、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这些不易分清,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里主要是讲清概念,不要急于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2.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实验,一是为了复习巩固电功率的概念,二是为下节课顺利实验做好准备。

    3.对于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他们课后推导对纯电阻电路适用的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课本第三册第九章

    语文教案示例 陶罐铁罐


    语文教案示例: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探究活动

    课余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

    教案示例 陶罐铁罐精选


    教案示例:陶罐和铁罐1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

    --

    【丰碑教案示例】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