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诗经氓课件范文8篇
  • 诗经氓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18

    诗经氓课件范文8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精心制作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精选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认为“诗经氓课件”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章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诗经氓课件【篇1】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

    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诗经氓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检查:

    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话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隰则有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无与士耽

    实词

    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秋以为期(把)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成语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3、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虚伪热情、善良、多情

    婚后凶暴、蛮横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这首诗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

    ①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②《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6、布置作业:

    1、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下节课。

    诗经氓课件【篇3】

    文本简析

    由出自“周南”的《关雎》和出自“秦风”的《蒹葭》组成的《诗经》二首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两首诗都是诗经中的经典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相似,情感基调相近,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目标定位

    《关雎》《蒹葭》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受领悟能力,此时有利于用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感受、领悟”和“赏析”“积累”的能力,就此确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

    2.积累字词

    3.感悟《关雎》《蒹葭》之美

    4.背诵记忆

    方法选择

    诗歌教学应当重视朗读训练,古典诗歌教学亦如此,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知诗歌的意象美,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歌的情感美。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感导入渲染氛围

    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会引用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走入古代文学经典——《诗经》。请看大屏,关注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人类最高尚的情感自然引出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铺垫。

    环节二交流预习认识《诗经》

    昨天同学们预习自己搜集了有关诗经的资料,现在同桌两人稍加交流,互通有无,我们有个关于诗经知识的抢答题,一会看看哪位同学准备的更充分,表现得更精彩。

    自学诗经知识,抢答问题:

    1.《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共收录了311篇,但有六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因此是305篇,《诗三百》)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成风雅颂)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皆出自“风”,多收录各地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造。

    【设计意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中学生应在对《诗经》有整体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诗经》二首,这样的学习,会显得高屋建瓴。

    环节三深情诵读初悟诗韵

    大家的预习工作比较充分。诗歌的学习诵读非常重要,美读吟诵会启迪诗心,培养诗语。让我们领会诵读之美。

    (读诗指导)诗经属于民歌,是诗歌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先民用最自然的,没有修饰的语言把生活唱出来的,呈现四言的特点,因此,我们用最自然的呼吸,最自然的节奏,二二拍,即可成诵。

    咱们先在四人小组中选几句自己最喜欢的读读,然后推荐读的最棒的给我们范读。

    咱们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谁来评价一下?有没有要提醒我们注意的字的读音?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关雎》,推荐一位《蒹葭》的朗诵者。大家愿不愿意听听配音朗读啊?同学们美妙婉转的声音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可以给个机会老师读读么?愿意听老师清读还是配乐读啊?

    读诗啊,一定要投入,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动。

    【设计意图】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可以用朗读把诗歌的情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个环节就是诗歌朗读的环节,主要指导学生怎样朗读《诗经》中的诗歌。这个环节有生读有师读,有生评有师评,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环节四感知诗意体验诗情

    诵读文本之后,我们要“知其意”,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咱们来走入诗经的内容之美。(换片)昨天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诗歌,根据课下注释初步了解了诗歌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的文章内容。(学生交流两首诗的意义)

    那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见或者更好的解释呢?(交流疑点或难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这个环节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古代文学的一种学习方法,即在初步疏通的基础上,象学习现代文一样概述主要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环节五问题提炼各抒己见

    昨天老师留了博客给大家,晚上老师浏览大家的疑难或感悟,发现大家对诗歌文本的兴趣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上:

    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最后和女主人公在一起了么?

    2.《蒹葭》中写了很多景物,不能选别的景物么?

    3.《关雎》和《蒹葭》都是爱情诗,干吗选两首?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领)

    【设计意图】

    网络早已渗入语文课堂,借助网络及博客资源汇集学生的疑问或感悟,在课堂上提炼显现,不能不说是种创新,这个环节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环节六赏析意境品情入情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意思是作者为读者用文字描绘了丰富的画面,营造了独有的意境。再现意境,是读诗的最高境界。不是单单在诗的词句上下功夫,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读者在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的再创造。关雎前两句的意境美,作为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家看一看:谁来帮老师读第一小节?

    那片小洲,风中曳(yè)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zhuó)灼欲燃的花朵,蚱(zhà)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水鸟儿雄雌和鸣,呼朋引伴;比翼双飞,时起时落;交颈而戏,好不亲热。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让我心旌(zhǐ)摇动。对岸的曼妙姿影胶着(zhuó)我的眼光,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善良女子啊,是我梦寐以求的好伴侣。

    (分析写法,如合理的想象及句式、修辞、词性等方面的特点)

    (布置作业)《诗经》两首,美轮美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唯美的画面,请同学们课下选取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展现其中的意境美。假如你要用文字描绘的话,应该通过合情合理地联想与想像,侧重时间、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

    【设计意图】

    教师示范引领,把自己进一步品读诗味的办法教给学生,学生领悟方法后再去揣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理解就更深了一层。放飞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可以切身感受诗中主人公人的心境和诗情。

    环节七手语记忆情感导航

    博客上,有同学给老师留言,问道怎么记忆才会比较容易,语文背诵记忆的技巧有很多老师今天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记忆方法----手语记忆法。(伸出双手,大家一起手语记忆)

    学习了本文,正处于成长发育中的同学们,可能会一些懵懂的情绪,老师要提醒大家,现在我们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黄金阶段,男女情感里我们比较遥远,有位哲人说---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我们要好好的把握啊,幸福掌握在我们手里。

    这节课,我们全情投入,赏析了《关雎》《蒹葭》之美,用短短的45分钟来鉴赏博大精深的《诗经》选篇,自是远远不足的。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泉,开阔、丰盈、简单、洁净,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希望课下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走进诗经,品味古典魅力,感受华夏文明!

    【设计意图】

    教师用新颖的手语记忆法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简单舒展柔美的手语操中轻松完成对文本的记忆。这一表演激活了课堂,充分体现课堂上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活化了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初中的男孩女孩对爱情的懵懂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领,引导学生思考真爱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诗经氓课件【篇4】

    课题:《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3、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4、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难点:

    1、掌握《诗经》中的赋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2、知识归纳与拓展

    ⑴、学生自主归纳有关知识

    ⑵、教师明确、总结。(多媒体显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导入语:好诗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诗在于读,在于听!下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这两首诗。

    3、诵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

    ⑴、学生自由阅读诗歌,了解诗的内容。

    ⑵、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与语调的舒缓。

    ⑶、问题导读:请说一说编者把这两首诗设计在一篇课文中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由回答:

    老师明确:主题内容相同,艺术手法相似。

    (多媒体显示)

    相同点:

    ①、主题内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的诗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达爱慕之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内容。

    ②、诗的结构形式相似——都是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

    ③、艺术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诗经六义”中比兴手法。

    ⑷、齐读文章,欣赏诗的意境美。

    4、再读诗歌,整体感受文本

    ⑴、听读诗歌,谈一谈,两首诗给我们带来的那些画面?

    (多媒体显示)

    >:(画面)相遇→→相思→→相悦

    >:(场景)蒹葭丛中觅伊人

    ⑵、齐读诗歌,再度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具体诗句,来讲解画面。

    (多媒体显示)

    求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君子→→→淑女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主人公→→→伊人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

    上面我们大家一直在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我想由于我们的个性差别,同学们对这两首诗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倾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一首,仔细的朗诵一下,并谈一谈你喜爱它的理由。

    5、个性阅读,研知文本

    ⑴、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交流。(老师给予一定引导和评价)

    ⑵、老师明确、总结。

    (多媒体显示)

    >重在叙事,故事线索明确;画面形象可见内容明朗清晰。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较为典型的重章叠唱的手法具有感染力与音乐美。

    在艺术手法方面,>比>“兴”的特点更为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营构出一个韵味十足的艺术世界。

    通过了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诗经》所含有的独特的魅力,那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流连忘返,那真挚的情感,更让我们神往不已。是呀,我们生长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让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声赞叹呢!

    6、情感的拓展与渗透

    ⑴、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或相关的歌曲,来赞美我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乃至我们以后所憧憬的爱情。

    ⑵、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谈友情,一组:谈亲情,一组谈爱情,分组交流与合作,归纳出相应的诗词与歌曲,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7、小结

    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是呀!诗让我们博学多才,诗让我们潇洒多情,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吟诵>和,再次领悟一下“思无邪”的艺术魅力。

    诗经氓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富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品味和欣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重点

    1、仔细品味这两首诗,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在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难点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录了305首民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同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听,想。用乐府诗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1、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听出来了吗?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两两停顿,只有《蒹葭》每节诗的后一句为两三停顿。

    2、积累生字。

    雎(jū)鸠窈窕(yǎotiǎo)参差(cēncī)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

    沚(zhǐ)晞(xī)湄(méi)

    跻(jī)涘(sì)芼(mào)

    坻(chí)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点拨:《关雎》一诗写了一位男子对美少女的渴慕向往之情。

    《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极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却无法得到她而产生的苦闷和伤感之情。

    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由孔子编定的。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因“罢除百家,独尊儒术”而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为其内容的分类;赋、比、兴三部分为其表现形式。“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

    诗体介绍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笔记。了解民歌的创作过程。

    写作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朽之作《诗经》。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疏通文意(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拟声词,鸟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恬静而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打捞,采摘。

    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这里指白天和夜晚。

    思服:思念。

    优哉游哉:这里指情意绵绵的样子。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不能安定。

    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芼:挑选。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芦苇。

    苍苍、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

    晞:晒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攀爬。这里指路途高而且险峻。

    坻:水中的高地。

    已:消失,这里指晒干。

    涘:水边。

    右:道路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积累字词

    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

    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

    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

    一词多义之:

    琴瑟友之(之:代词,代指“她”)

    在水之湄(结构助词,“的”)

    课文精读

    一、关雎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点拨: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实现的愿望。

    2、对于这场浪漫的爱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场景作铺垫?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示例: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点拨: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4、爱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见相思之苦。那么男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

    点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5、《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读完全诗,你认为小伙子追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了吗?为什么?

    点拨: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小伙子的一种美好的幻想。“钟鼓乐之”并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钟鼓乐之”表明他们结婚了,而且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姑娘娶回来的。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8、《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二、蒹葭

    1、《蒹葭》这首诗歌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2、作者从蒹葭的颜色与情状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点拨:诗的三章分别用了“苍苍”“凄凄”“采采”三个词表现三种色彩: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的色彩变化过程,把秋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厚,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冷清环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来,作者再用“为霜”“末晞”“末已”这三个情状的变化,来描绘出朝露成霜再溶为秋水的过程,现象地刻画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作者从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边,就为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现。

    3、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4、作者是如此执着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为什么不追上去向她求爱呢?从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点拨:是因为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5、对“长”“跻”“右”这三个字只能理解为道路遥远、艰险而又弯曲吗?说说你的理解。

    点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追求的美丽女子在河的对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想到河的对岸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字是虚写,写出了古代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不易.这里的“长”、“跻”、“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

    (答案不求一致,关键是言之成理)

    6、作者反复吟唱“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点拨: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7、能说说你对诗中“蒹葭”“伊人”这两个意象的理解吗?

    (1)“蒹葭”是指芦苇,作者用它来描绘出一幅凄凉哀惋的环境,烘托一种气氛;“伊人”指代作者心中的美丽女神。

    (2)“蒹葭”不一定指环境,可以是指一切不好的东西,阻止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东西;而“伊人”也不一定指作者心目中的美丽女神,可能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类的东西。

    8、《蒹葭》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根据“蒹葭”和“伊人”这两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

    (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

    (2)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追求不到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9、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点拨: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语言品析

    《诗经》语言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旋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章叠唱

    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这就叫重章叠唱。这种写法,可以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使用了押韵,一般都是偶句押韵。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拓展延伸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1)(《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兴)

    (2)(《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3)(《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兴)。

    (5)(《行路难》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比)

    思考讨论。

    加深对赋比兴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认识。

    巩固提高

    1、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xx篇,包括xx、xx、xx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1)《诗经》305风雅颂。

    (2)赋比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下面加点词语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雎(jū)鸠参差(cēnchā)跻(jī)

    B.窈窕(yǎotiǎo)坻(dí)湄(méi)

    C.溯洄(sùhuí)涘(sì)芼(mào)

    D.寤寐(wùwèi)沚(zhǐ)晞(xī)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听。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关雎

    听听:关关雎鸠。

    看看:在河之洲。

    想想:窈窕淑女。

    愿望:君子好逑。

    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采采。

    起兴。

    宛在水中央。

    伊人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

    诗经氓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⑵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⑶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洄”、“溯游”、“宛在”、“所谓伊人,在水……”,以及“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⑷《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⑸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⑹善于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灞桥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诗经氓课件【篇7】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讲解《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老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三、总结、扩展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补充阅读《静女》。

    第二课时

    一、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3.讨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4.讨论分析诗中运用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本诗与《诗经》中的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来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通过字面与声韵的转换,使得所表达的感情深化。

    5.朗读、背诵。

    二、学习《君子于役》。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学生对照注释,老师帮助弄清课文意思。

    3.分析课文。

    《诗经》的诗全是乐歌。本诗和许多诗一样,是以层叠铺叙的方法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诗分为两章,两章的字句互相补充,类似而不相同。第二章基本上重复了第一意的词句,有的只是略加改变。这样利用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中的情感的写法,就使原来简短的诗行发展扩大,并从反复咏唱中,唤起读者的共鸣,加强了感染力量。

    4.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我们课文选的《诗经》中的三首已成为名篇,千古传诵。请同学们课后诵读,进一步加强背诵。

    诗经氓课件【篇8】

    教学设想

    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注意朗读背诵,积累其中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后,正音。

    要求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雎 鸠 窈窕 参差 伊人 鸡栖于桀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

    三、探究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然后说说:这三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蒹葭》《君子于役》这两首诗歌中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选取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仿照课后练习三的形式,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注意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指出其中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

    二、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1.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

    (1)《关雎》朗读指导: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2)《蒹葭》朗读指导: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其中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3)《君子于役》朗读指导:

    这首诗较为简单,共两章,用的是直接陈述的写法,因此在朗读上,起伏也不是太大。只是要注意,第一章主要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盼望之情,第二章表现妇人对丈夫的关心之情,同时,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妇人的淡淡的怨情。

    2.指导学生背诵这三首诗。

    三、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文后的题目: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糜家糜室,猿狁之故。不遑启居,猿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糜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蓝,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牲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思考:

    1.为什么说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2.请找出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末章“昔我”四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课文学习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关于《蒹葭》和《君子于役》的翻译。

    蒹葭

    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洲。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远方,不知哪天役满期。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回窝来,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在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几时团圆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纷纷下山冈。丈夫服役在远方,曾否忍饥饿肚肠!

    【诗经氓课件范文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