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4-3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良好发展。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你不妨看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盒子里放有5个红球,3个蓝球,如果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摸到蓝球,()摸到白球。

    二、自主探究

    1.可能性的大小。

    (1)盒子里放有4个红棋子,1个绿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做20次,摸出()棋子的次数比()棋子的少。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盒子里有7个红棋子,5个蓝棋子。

    (1)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2)摸出()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出()颜色的可能性小。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我来做一做。

    (1)指针停在哪种颜(2)指针停在哪种颜

    色的可能性大?色的可能性小?

    2.填一填。

    (1)三年级二班抽签表演节目,其中有6张是唱歌,4张是讲故事,2张是跳舞,丽丽要参加,她任意抽一张,有()种可能,抽到()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可能性最小。

    (2)盒子里有红、黄、蓝、绿、白、紫色珠子各5个,任意摸一个珠子,有()种可能。

    (3)盘子里有8个苹果和2个梨,小明吃到()的可能性大,吃到()的可能性小。

    (4)(如右图)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来后,指针可能

    指向()区域,也可能指向()区域,但

    指向()区域的可能性大一些。

    3.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红球和2个黄球。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

    4.转动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想一想,转一转。

    四、知识拓展。

    1.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黄三种颜色。要使指针

    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要使指针停在黄色区

    域的可能性最小,应该怎样做涂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

    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4.6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

    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把4.6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6.8。

    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

    预设:2.40.8(一位一位)、1.920.9(两位一位)、0.450.6(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

    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

    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

    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小数;后面2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都有3位小数,而它们的积都是3位小数。我发现在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总和。

    10.师: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三、聚焦问题,突破难点

    1.探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点小数点。

    (1)出示例4:0.560.04

    师:这道题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预设:0.56是两位小数,0.04也是两位小数,那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可是现在乘得的积224是一个三位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点小数点。

    (4)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利用之前学过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

    2.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题完成版本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都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将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和第一个因数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预设:通过观察,第一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2.4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2.4;第二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1.2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1.2。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内化提升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怎么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还知道了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将小数小数转化为整数整数进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旧知识帮忙解决了新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3)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2.2。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及建立符号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同学们吃过肯德基吗?

    生:(。。。吃过。。。)

    师:那你们谁能说出肯德基的字母表示?看谁平时能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举手回答。

    生:(一个老头,KFC)

    师:非常好,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

    2、师:平时有同学玩过扑克吗?你知道它们中的J、Q、K是什么意思吗?

    生:(玩过。。。。代表11、12、13.。。)

    师:还有,生活中我常常听见有同学说这样的话:我都讲了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N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遍)

    3、师:以上这些字母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语文上的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英语上UK是英国的简写,等等非常之多。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洁,方便,便于记忆)

    4、师:比如我们以前学习的交换律a+b=b+a等,这些字母表达式,非常简明易懂的把数学中的规律给表达出来了。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数学领域里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数量和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

    师: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那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依次类推,照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

    师:那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①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就有几个3.

    ②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3表示小棒的根数。

    师: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小棒的根数是()()

    板书: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是a3

    师:追问,a个三角形究竟是指几个三角形?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以表示小数吗?指出:这里的a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师: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仅可以用a表示,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但这些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师:听懂题目的意思了吗?用什么数量关系来列示呢?

    师:课件出示,依次表示行驶50千米,74.5千米,b千米后所剩的千米数。

    追问: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b能大于280的数吗?

    师:小结,这里的b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但都因是不大于280的数。并且如果知道b的数值,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千米数。课件出示。

    3、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指明读题,独立填表,学生填表后追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怎样的数?a=10,妈妈多少岁?如果a=15呢?

    4、教学例3

    师:大家还记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

    师:课件出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a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师:板书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

    直接指出:具体的数与字母相乘时,通常采用简便写法。如a4或4a都可以把简写成。。写成4.a;或者省略乘号,写成4a.在省略乘号时,一定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两个字母相乘时,通常也采用简便方法。如aa既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读作a的平方。反之a的平方表示aa,那b的平方呢?mm呢?

    生:。。。。

    师:指出,刚才大家写出的C=4a和S=a,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数学里已经规定的,一般不用其他字母替代。

    师:如果a1或1a怎样简便书写?

    指出,一个字母与1相乘时,写法可以进一步简化,直接写a。

    三、实际应用,内化拓展

    挑战一

    课件出示练一练1

    教师强调简写方法,学生审题,举手回答。

    挑战二

    课件出示练一练3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挑战三

    练习十八第一题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b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

    指出:这里的a表示的是单价,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b表示的是本书,只能是整数。

    挑战四

    练习十八第二题

    先说说题目中x,y分别表示什么路程,再独立完成填空。

    挑战五

    练习十八第三题

    学生读题,举手填写,师生共同分析。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课大家掌握了什么?(举手回答)

    2、介绍代数之父韦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里给出一辆小汽车,一个男生说:车窗的玻璃是梯形的!还有89页例题3是三峡水电站大坝,大坝横截面也是梯形,它的面积是多少?体现梯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仿照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剪、拼、摆等操作学具的活动,运用转花的思想,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使学生能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同学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铺垫孕伏(课件)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什么叫做梯形?梯形各部分名称(学生同时在梯形卡片图上分别标上各部分名称)。

    4、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你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课件呈现实际情景(例题3)、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师:这是三峡水电站大坝,大坝横截面是梯形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梯形的面积到底怎么计算?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师:你认为我们该怎样研究呢?

    (学生思考片刻可能会回答:可以先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而且需要我们计算它的面积。那么到底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我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2、提供材料,提出合作的要求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的要求如下

    a.利用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b.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

    C.填写:小组讨论内容。

    3、自主探究,合作参与

    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4、集体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先派代表给同学们介绍转化的方法和转化的图形?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边动手演示,边说转化过程。)

    生2:我们小组是把梯形沿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开,变成两个小梯形,再旋转拼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取了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因此,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低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探索、归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方法,现以第一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实物投影出示),这一个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4、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5、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6、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生:梯形上、下底的和等于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生: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板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为什么用上底+下底?一个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生:因为上底+下底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生: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梯形,求一个梯形就需要除以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

    板书:S=(a+b)h2课件重新演示,加深记忆。

    (四)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回应前面问题,进行解决。

    求三峡水电站大坝横截面的面积。(学生先计算,再用课件演示)

    师: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

    练一练

    (1)判断对与错。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②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选择正确的列式

    (1)(13+10)8.52

    (2)(8.5+12.5)132

    (3)(13+10)12.52

    (4)(8.5+12.5)102

    (4)计算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5)出示第90页练习十七第四题。

    3.思考题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下图的形状(出示课本第28页第4题),求图中圆木的总根数,你有几种解答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低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30厘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7)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2-93页。

    教学目标: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合理运用割补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1,师:大家知道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今天老师是也带来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看.

    (课间出示长,正,平,三,梯)

    师:大家知道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马吗

    生说公式,同时师课间出示.

    师:老师把这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拼成了生活中的美丽图形,请看!

    (课间出示;风筝房屋的侧面七巧板中队旗)

    师:你能看到那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同桌之间说说看。

    汇报:重点说中队旗分成两个梯形。

    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课件出示定义。

    板书:组合图形

    2,寻找身边的组合图形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组合图形,大家找找看。

    (教师窗户,防盗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房屋侧面

    1,先出示没有数字的图形

    师:可以直接利用我们学过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

    生:不能

    师:那可以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看?

    汇报:可以分成两个梯形,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啊?作业纸上又提供的数据,大家在作业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做,师巡视指导,搜集作品。,

    2,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方法一: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

    让学生说一说他的做法,重点问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问:大家看懂了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呢?

    掌声送回学生一

    方法二:转化成两个相同的梯形

    (多让其他学生说一说分发)

    3,比较两种方法

    课件同时出示两种做法

    师:刚才这一种是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这种是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了(两个梯形),虽然方法不一样,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成了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师:像这种分发在数学上叫分割法。板书:分割法

    分割

    板书:组合图形简单的平面图形

    求和

    小结: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把它利用分割法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师:大家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那我们就去做一些练习吧。

    三:练习

    1,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学生上黑板板演,找另一学生评价。

    在图上加一条变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能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吗?(发现条件不够)

    教授:分割时不能随便分,要根据已知条件来分,这样才能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中队旗

    先让同桌讨论方法,比一比谁找到的方法多,然后再作业纸上做一做。

    先讲两种分割法,重点讲解填补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的分割法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这位同学的方法有的不一样了,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独特,想这种方法叫填补法。

    板书:填补法

    师:我们把组合图形通过填补法转化成简单的平面图形,然后再(求差),就求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求和

    小结:我们在怎么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

    强调:转化优化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20×0.2=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0)

    师:那么,喜欢ZIP和ZOOM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说(可能有人说12人也可能有人说其他的数)

    二、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ZIP和喜欢ZOOM的人数。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如果还有意见,就让一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数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确定12人。)

    师:那么,实际是12人,可是计算出来是其他的呢?原因在哪里?

    生回答

    师:哪些同学重复计算了,谁上来给大家找一找?

    请学生上来找出重复的人数,(师:贴哪里?)学生贴

    师:重复的有6人,算了两次,而实际应该算一次,所以我把他重叠起来。(教师说着把这6人的纸片重叠起来)

    师:刚刚,我们把他分成两类这样贴,很容易出错,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些图、表或者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喜欢ZIP的有哪些人?喜欢ZOOM的有哪些人?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能不能?

    生能

    师:那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

    出示合作建议:

    (1)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打算用怎样的'图或表来表示?

    (2)四人小组动手在纸上画出方案。

    2、展示并介绍方案

    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方案,那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1)请学生上来展示成果,并介绍方案。

    (2)重点介绍集合圈图

    3、看着集合圈计算总人数。

    师:那么,现在你知道喜欢ZIP和ZOOM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生报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说几个)那他是怎样行动的呢?那么,这些动物是怎样行动的呢?(出示)请你按照他们的行动方式把他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填,既快又不会错?

    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师:那你是怎样填的呢?问:这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

    2、计算三(1)班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下面,我们走进三一班去了解以下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请看这里。

    (1)出示名单

    (2)根据表格画出集合图

    师:先请你根据这表格,画出集合图。

    先让学生画出集合图。

    教师边巡视边说:怎样画既快又对?

    (3)展示集合图:

    (4)放手让学生计算人数

    (5)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举例说一说吗?

    4、我家招待客人,这些客人喜欢吃糖果的有4人,喜欢吃花生的有6人,喜欢吃花生又喜欢吃糖果的有2人,那么我应该准备花生多一点还是准备糖果多一点?

    (1)说说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

    (2)提高:计算我家到底来了几个客人。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和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会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