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圆锥侧课件(精选7篇)
  • 圆锥侧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1

    圆锥侧课件(精选7篇)。

    想要了解“圆锥侧课件”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已经为你整理好了。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圆锥侧课件【篇1】

    1、认知目的:

    (1)让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圆锥体的表象,概括圆锥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以及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2、学生实验用圆柱、圆锥容器十套,红色溶液一桶。

    3、幻灯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已知一个圆柱的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导出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体的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一种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这种形体叫圆锥体。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物体吗?(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授:

    1、学生通过对圆锥实物及电脑图形的观察,多角度多种实物中得到对圆

    锥感性认识,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锥的特征是:它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一个圆;它有一个顶点。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圆锥教具,将其一分为二,叫学生观察圆锥的高,指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

    2、绍各部分的名称(用电脑出示圆锥图形)

    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圆柱、圆锥在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在实验前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

    (2)倒了几次才能倒满空圆柱?

    (3)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1)分五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2)教师每组给一个中空、未封底的圆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制作的圆柱也不封底。

    (3)将圆锥装满溶液,然后倒入圆柱里,装满圆柱为止。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得出Ⅴ锥=

    圆锥侧课件【篇2】

    基本信息

    课题圆锥的体积

    作者及工作单位殷兴均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

    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

    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

    4.想

    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

    出示等底等高的实心圆锥、实心圆柱和装有适量水的水槽(标有刻度)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认真观察,跃跃欲试,都想争取参加实验。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从而感受用数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

    1、猜想体积大小

    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

    圆锥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猜想关系,这个环节,共进行两次猜想,第一次是猜想体积大小。第二次是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提出猜想,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可能关系,同时在猜想中明确探索方向。学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理解等底等高

    我们研准备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为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

    3、猜想关系、实验验证

    同学们有说二分之一的,有说三分之一的,争是争不出结果的,得用实验来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分组做实验。

    学生汇报

    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实验,让学生研究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

    4、总结公式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V锥=V柱×1/3=sh×1/3

    “sh”表示什么?乘1/3呢?学生尝试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全面验证

    是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1/3呢?

    (课件演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呢?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强调了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才有这样的倍数关系,突出了重点。

    6、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1)例: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底面积是11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高15厘米,圆锥高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几倍?

    圆锥侧课件【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圆锥侧课件【篇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一节几何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2、研读完教材后,自己的几个问题:

    (1)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与圆柱构建起联系,还不会使学生感到生硬?

    (2)学生对三分之一好理解,怎样去认识是等底等高的柱、锥。

    (3)大家都知道本节课必少不了学生的操作,怎么操作才是有效操作?怎么操作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怎么操作才能使学生更好体验这个过程?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能挖掘到圆锥的体积吗?能不能再深入一些?

    3、自己的创新认识:

    首先,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这几个问题的根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握住“谁在学?怎么学?”首先,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想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一个公式,而是学会一种数学学习的方式,一种数学学习的思想,体验一种数学学习的过程。

    其次,是要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可操作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点、线、面、体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转化、对应、比较等数学思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段的同学来讲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丰富,自己又有一定探究能力,对于圆锥体积的知识相信是有一定认识的,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应该了解到他们认识到哪儿了?了解学生的起点,为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2、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在讲课时发现的问题而谈)

    学生能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而且又是刚学完圆柱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看来并不难,难的是等底等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柱、锥间联系的设计,突破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中的“等底等高”。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了 “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这也正是我在设计这节课中所要体现的核心内容。第一次学习方式的指导:体现在出示生活情境后,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买哪个蛋糕更划算”。本次学习方式的指导是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猜想,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解决方法。

    (四)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在创设情境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然后要从图中剥离出图形来,并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归纳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圆锥侧课件【篇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公式)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个圆锥,请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

    4、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动手测量,找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的关系。

    师: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积的方便,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得出结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操作,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实验操作。

    师:圆锥的体积到底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实验,商量好办法后再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你们组是怎么做实验的?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4、强调等底等高。

    5小结:不是任何一个圆锥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积的1/3,必须有前提条件。(板书结论)

    6、练习(出示)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8、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4.5厘米。

    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8厘米。

    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2、填空。

    a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b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c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d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判断。(用手势表示)

    a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b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c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d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结课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五、解决实际问题。

    在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圆锥侧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一)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

    2、 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独立操作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

    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

    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板书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二)运用公式,尝试练习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 1/3 ?

    试一试:

    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

    练一练

    3、求下面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3厘米。

    3.14×22×3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

    3.14×(6 ÷2)2 ×6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3.14×(12.56 ÷6.28)2 ×6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如图(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9分米 (2)底面半径3分米和高7分米

    通过公式我们发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必须的条件可以是底面积和高

    a、底面积和高

    b、底面半径和高

    c、底面直径和高

    d、底面周长和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住体积的1/3。( )

    ⑵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

    ⑶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2倍。( )

    ⑶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填空

    ⑴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

    ⑵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 圆锥的高是( )。

    ⑶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高等体积,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314 平方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

    3、拓展练习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是4厘米高是1.2厘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测量沙堆的底面的周长、直径、和高。)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直径。将一根竹竿过沙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圆锥侧课件【篇7】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旨在让学生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我的设计是“颠倒课堂”的一次尝试,旨在让学生晚上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学习,一次学不会,还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是与传统的“白天在课室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2、以旧引新: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圆柱的底面是圆的,圆锥的底面也是圆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

    1、请看接下来的2个实验:

    2、实验准备:2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水与沙子。

    3、播放视频:

    实验一:我们将圆锥容器装满水,再往圆柱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实验二:我们将圆柱容器装满沙,再往圆锥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公式推导:

    1、通过两次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写成公式: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写成字母公式:V= Sh。因此,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圆锥的底面积与高。

    3、如果知道圆锥的底面半径r与高h,圆锥的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因为底面圆的面积s=πr2,所以圆锥的体积V= πr2h。

    4、在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时不要忘记乘!

    四、知识应用

    1、接下来我们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题: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直径4m,高1。2m。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分析题意:要求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就是求圆锥体沙堆的体积。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沙堆的底面积与高。根据底面直径4m,可以先求出沙堆的底面积,再用底面积乘高求出沙堆的体积。

    3、列式解答。(分步与综合)

    五、知识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V= Sh= πr2h。

    在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们要记住乘,还要留意单位名称是否统一!

    六、结束。

    【课堂教学设想】

    1、学生看完视频对于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等底等高”、“每次倒满”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且会跃跃欲试,为课堂的实验操作做了铺垫。

    2、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验:

    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时,实验结果会怎样?

    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时,实验结果会怎样?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圆锥与圆柱体积相等时,如果高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底面积相等,高有什么关系?

    3、课堂检测,促进知识内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以设计时力求每个环节都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前观看视频。首先回忆圆柱体积公式,通过圆柱与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让学生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两次的实验验证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课外的视频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课内通过小组实验操作进一步验证“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等底等高,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 πr2h,从而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及综合整理的能力。课堂上不再重复学习微课程中的知识,把时间花在完成练习上,通过不同的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圆锥侧课件(精选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