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与朱元思书课件集锦
  • 与朱元思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15

    与朱元思书课件集锦。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源。基于您的需要,我们整理了与朱元思书课件,敬请您阅读本文!

    与朱元思书课件(篇1)

    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学生朗读、诵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结合注释,请学生口译全文。

    译文略。

    四、阅读分析

    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掌握哪些重点词。

    俱净:都清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独绝:独一无二。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而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动手画,把画得最好的选出来,当场表扬,并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赏。)

    第2没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大家齐声诵读,然后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的山相互争高比远,直上云霄,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对山的远观,而走进群山,那里的美景则是:泉石冲激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交相鸣叫,婉转动听而且韵味十足;再加上蝉声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调动的感觉器官是:视觉、听觉。

    面对如此胜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答:作者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熄灭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此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最后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主要突出此处山高林密,草木葱茏茂盛。

    3.本文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4.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5.本文的语言特色怎样?

    本文就是用骄体写成的。大多是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

    通过诵读,发挥自己的想像,画一幅画,突出“奇山”的特点。选优秀者打在大屏幕上。

    6.请学生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间。

    五、总结扩展

    本节课从层次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水。理解并掌握总分的写作手法及形象描绘,以及骄文等写法。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请做以下练习。(按要求摘录语句,略)

    六、布置作业

    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总后分)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本文通过视觉写出了山“势”高耸(“轩邈”、“成峰”);也写出了山“色”青葱。

    这就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然后通过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些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给人以大自然和谐天成的感觉,赋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与朱元思书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吴均自的《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

    教学难点是:目标3

    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

    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 导入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说,然后老师对重点常识再进行强调。

    其次是字词。老师题写,学生在下面默写,然后同位互相批改,对自己出错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再规范的写上两遍。

    第三,朗读课文。先指名朗读,让生作出评价,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讨论课下翻译课文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1、先是同位一对一讨论,再小组讨论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小组代表写在黑板上3、组内再次讨论写在黑板上的问题4、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适时点拨引导5、小组推荐代表逐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恰当的地方准备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谛。

    《五》课堂探究

    1、课堂探究(1)理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整理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古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行为出发点,所以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己整理,然后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自学成果,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文言词汇,解决了教学重点。

    2、课堂探究(2)品读课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先让学生在朗读中圈点勾画;2、小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3、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整理;4、生做点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播。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课堂检测

    重点字词释义;重点句子的翻译。

    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展示答案,生对照答案自己评分,出错较多的问题,老师讲解。

    《七》课堂小结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作者情感、文章写法、学后感受等方面来总结。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的板书我想这样设计:

    与朱元思书

    水异意境

    总(天下独绝) 分:(美 热爱自然 厌恶官场 山奇志趣)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与朱元思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示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一番。

    二、介绍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三、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书:书信,一种文体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读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整体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

    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和奇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深入探究

    合作讨论:作者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之“奇”的?

    明确:

    异水:

    (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写。

    ①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

    山高林密,峰多幽静

    (2)多角度描写。

    ① 动静结合。

    ② 虚实结合。

    视觉角度——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觉角度——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四、品味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五、拓展

    积累古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二、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学生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2、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边读边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共同解决。

    3、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4、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用词精练,字字珠玑,无以复加,无以舍弃。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

    写景不忘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据总写“奇山异水”到分写的写作结构应先写“奇山”再写“异水”。

    三、拓展

    找出描写上面图片的句子,并选其中你喜欢的句子扩写一段话。

    四、小结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五、作业

    1、收集描写山水的诗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写你见过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书】

    总写:奇山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视觉)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奇山(听觉)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认真体味文章的字词句。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法、自读法。

    一、导入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第一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⑤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第二段: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3、第三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选:轩,高;逸,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相向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音。⑥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画、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⑾犹:好像,如同。⑿交映:互相掩映。⒀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学生对照文中注释试着翻译全文,有疑难举手示意,教师巡视释疑

    五、研讨课文:

    1、本文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概括出来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⑴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追,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⑵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持持作响;好乌相鸣,樱樱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持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六、小结

    本文虽是骄体文,但却写得清新秀丽,淡雅自然,仅一百四十余字,却描绘出了一幅祖国南方秀丽的山水图,既写了山川的秀丽,又写了山水的奇异,既写了静中之景,又写了动中之情,全幅画面洋溢着诗情,读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作业:背诵、默写全文

    上一篇:水果蹲教案

    下一篇:雨说课件分享11篇

    【与朱元思书课件集锦】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