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12-29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写好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美。

    2.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过程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以悟代学,领会文章的意蕴美。

    2.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精读赏析重点语句,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

    2.丰富朗读形式,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文章恢宏的气势,品味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思路】

    课型:朗读品味型

    教学思路:这是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应引导学生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并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认识,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研讨课文主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学生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如:激越昂扬的安塞腰鼓)

    2.渲染情境,学生谈感受,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搏击()烧灼()蓦然()冗杂()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

    ①叹为观止②戛然而止

    三、整体感知,研讨主旨

    (一)朗读感知,初步理解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及感情基调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节奏。

    (朗读指导:鼓声响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语调激越、昂扬、饱满、迸发,稍快中注意层次;鼓声落,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学生归纳朗读后的整体感受,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二)诵读品味,揣摩内涵

    1.学生分组品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生组内讨论,疏理文章脉络

    ①文章的叙写顺序是什么?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②文章反复出现哪个句子?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4次,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③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探究,揭示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质疑探究。

    2.教师集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展开交流讨论。如: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③“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3.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4.请学生在朗读及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师引导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段,谈谈自己对大西北的感觉。想想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及方法小结

    2.作业:摘抄并熟记文中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搏击前:(安静)鼓声——令人震撼

    动作——奇伟磅礴

    搏击中:(奔放、火烈)舞姿——阳刚之美

    节奏——粗犷雄劲

    戛然而止:(出奇的寂静)渺远的鸡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课文美点,体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学习反复、排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朗读文章片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二、精读赏析,体会意蕴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男女生分组,比赛诵读所勾画的语句,仔细品味。

    示例:第9-11自然段中“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这个语段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补充,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4.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学生分组品读,组内讨论:

    (1)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___”这样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归纳

    如:①词语方面“‘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②句式方面“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③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了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④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好,好在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三、拓展延伸,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200字左右,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

    2.方法归纳

    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笔力,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歌之、颂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3.作业

    抄写课堂上勾画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蓄势待发——壮阔豪放——回味无穷

    (反复、排比、比喻)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习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神态美

    形体美

    表现服饰美

    语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灵之舞

    (飞动之美)动作美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积累写月的诗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写月亮的诗句、片段。

    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你觉得这一幅月夜图怎么样?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诗句,谁能说一说。

    2、揭题: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20、21自然段)

    2、课前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结合板书:赏景、吟诗、幻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去欣赏江上的月色,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

    2、谈话:读了这段话,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图,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出示:()的江上月色

    (优美、柔和、朦胧、宁静、安详……)的月光。

    用心读课文,去发现月色美在哪里?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适时引导: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指导朗读: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小声地练习练习。

    (1)谁愿意试试看?指名配乐朗读。齐读享受如水的月色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地练习背诵。指名朗诵其中最喜欢的句子。

    四、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

    片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段二: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比谁读得有韵味。

    3、学生配乐朗读。

    五、学习课文三至十三自然段。

    1、师:月夜,江上的景色是美的,偶然回头时,我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请读课文第4节,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他聪明、爱幻想、很可爱)是的,你能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他的聪明、可爱吗?

    出示,比较: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我看见月色很美,就走出来了。我想看看美丽的月色,所以我走出来了。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2、过渡: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3、分角色朗读五至十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评议:你觉得像咱们这样读行吗?

    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弄懂原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

    交流(童真、豪放、思乡、清幽乡愁、乡愁、温和)

    引出这一段: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描述:我们置身在江轮的甲板上,眼前是一片开阔,远远看去,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江面,清幽旷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你觉得怎样?(美,很有意境,其本身就有一种诗的韵味)所以,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③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至十三自然段。自由练习。师生同诵(老师先诵读赵丽宏的,学生先诵读外甥的,然后女生男生配合齐读)

    4、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师:同学们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六、学习课文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

    1、过渡:月夜吟诗,让我深深地陶醉在诗与月的境界里,这时,小外甥又轻轻地展开了他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来读读他的话吧!你一定对小外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怎样聪明可爱的一个小外甥啊!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4、“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外甥把自然规律想象成天的眼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男孩想象的奇特。

    5、小练笔——月的畅想。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于幻想。你觉得美丽的月亮像什么呢?学了本文,你也许受到了启发,又产生了新的想象,那就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

    (像脸蛋,像小孩子的脸蛋。这是富于变化的脸,它和小孩子一样,有喜有忧,所以它常常把那圆圆的脸蛋笑盈盈地呈现给我们,有时又悄悄地偷偷进云层,似乎害羞似的,似乎要悄悄地向云姑娘诉说自己的忧伤。而最终,它总会开心起来,一次次用圆圆地脸蛋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夜晚,甜蜜的心情……小船、镰刀、眉毛)

    6、交流,配乐朗诵月的畅想。

    六、总结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师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提问:你觉得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思念家乡、亲人、妻子、同学)

    2.我或许会想到那美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我或许会想到几千年前,与我同站在月下的大诗人李白吧;我或许还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吧!总之,月夜已经美美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了!这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可以给我们多少遐思啊!让我们把这美妙的月色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吧!

    七、作业:

    1、课后搜集写山或水的诗、文章阅读积累。

    2、观察月,感受月,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设计者:李筱静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进行迁移练习:还可以将月亮比作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月亮,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让我们也喜欢去品赏玩味。我们喜欢从小就熟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喜欢在苏东坡的诗句中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喜欢在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体会乡愁的味道;我们喜欢清幽旷远的江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们喜欢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品析张继的孤独;我们更喜欢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表达离别时对亲人的思念。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同人望月(板书课题),会有不同的体会。唐人张若虚写得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古人眼中的月,我们只能从诗歌中体会了。板书:诗中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笔下,一起去体会现代人的望月之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1、同学们,这篇散文中,写的是谁望月?板书:舅舅、外甥。

    2、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对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请同学来说说怎样作批注?

    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4、讨论。

    (1)讨论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结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美的词语。反复读。个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对啊,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词语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生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蒙)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呢?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不能,人情味,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谁能将这种传递出来,谁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详。真美丽。真灵动。)

    2)太精彩了,让我感受到了那宁静旷远的美丽。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月色记在心里面吗?请同学们小声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配乐。配乐齐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学们,你们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请问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从不假思索你体会出了什么?真好,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导朗读。注意指导朗读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导孩子去读。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是啊,引读,小外甥和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小外甥充满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指名读。齐读。(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能平淡无奇)

    4)同学们,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啊,他们对话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文章的14-20段,女同学读小外甥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老师来读叙述部分。

    (二)我们刚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丽,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三)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答。相对客观。童话的,拟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为什么不同呢?板书:成人(现实的态度)、孩子(诗意的态度)

    (五)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丽,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让人充满了幻想,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再这来读那些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迁移仿写,升华感受

    1、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满童趣的想象的启发下,引读——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2、板书:心中月。此时,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样的?是和开头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样的吗?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却的。小外甥给一个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亚圣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书:赤子之心。连舅舅都受到影响了,何况我们呢。同学们,请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还可以将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说。

    完成评价手册上的仿写。

    像什么?交流。

    四、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同学们,我们在清幽旷远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传诵的的诗句当中感受到对诗的乐趣,我们还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写出了我们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业。

    拓展李白关于月亮的诗。

    在古代大诗人中,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而坠入水中。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同学们,将来你们也会像老师像父母亲一天天的长大,你们一定记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赏月的快乐、我们对诗的快乐、我们写诗编故事的快乐;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只要我们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永远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诵有关月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5.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尝试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2.课内朗读(出示课件1)

    ①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②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出示课件2)

    1.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出示课件3)

    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

    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归纳完成板书。

    五、结论:

    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六、作业:

    1.熟读全文,了解语句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

    表演的内容渐入梦乡:声,妇拍儿渐止……

    (正面描写)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

    一桌

    表演的道具一椅表演精彩

    一扇技艺高超

    一抚尺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观众的反应梦中惊醒: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侧面烘托)渐入梦乡: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口技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及观众的反应,那么,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又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

    回忆文中的表演内容及观众的反应,思考:

    ①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超)

    ②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的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③课文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

    表演前点“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直接写出了表演者的名气之大;

    “施八尺屏障于厅事之东北角”“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布景和道具的简单突出“善”;听众“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暗示他们对表演者的仰慕,也是写“善”。

    表演中,更是突出“善”;从深夜惊醒到复睡,再到失火救火其间成百上千种声响,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均出表演者一人之口。听众或赞叹,或放松,或紧张,或害怕的强烈反应也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

    表演之后,撤屏一看,仍然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仍然扣住一个“善”字。

    三、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示课件2)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待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作者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十分准确,说明作者善于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而选择最适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内容)

    四、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当堂背诵(出示课件3)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

    2.既而——儿醒,大啼……(一家四口睡醒)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梦中惊醒

    4.一时——一时齐发……

    5.未几——夫声起……渐入梦乡

    6.忽——一人大呼“火起” ……发生火警

    7.俄而——百千人大呼……救火场面

    8.忽然——抚尺一下……结束语

    五、课堂练习

    试用一~十的数字,对文章内容作概括。

    一张________,两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听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里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六、总结

    文章从正、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迁移拓展,写作训练

    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

    (“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活学活用,并举一反三,这就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6)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6

    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树叶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学习以愿望为主题的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及识字、写字、造句、听故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篇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友好的措施;知道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2.识字29个,写字15个。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主体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拔苗助长》的寓意。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7--8课时。

    第一课时拔苗助长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寓言《拔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拔苗助长》。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拔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2.互教互学生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对应的生字)

    4.给生字找邻居并读一读。

    5.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为了让秧苗快快长高,农夫是怎样做的?这样做你觉得怎样?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长大?你用了那些办法?

    3.师小结:像农夫那样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违反实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4.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巩固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读课文。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拔苗助长

    拔苗助总终于疲力尽累非常枯死

    拔苗助长总是终于筋疲力尽累坏非常枯死

    教学回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8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七》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白兔辛勤耕种,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白兔种的菜丰收了,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两只小狮子一勤一懒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学会了本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赖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小伙伴》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紧扣本单元好孩子、好品质的专题,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的方法来选继承人,但花籽却是煮过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诚实的品质赢得了王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是让学生通过通读句子,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课时

    《两只小狮子》2课时

    《小伙伴》2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9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将谓偷闲学少年。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1、学习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

    2、狮子家族又添了一件喜事,你们看是什么呀?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齐读课题。

    这两只小狮子能不能成为林中之王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1)你认为这两只小狮子能成为林中之王吗?为什么?

    (2)学习第二段第一句

    自由读一读,从那些地方看出这只西欧啊狮子能成为林中之王

    这只小狮子刻苦练什么功?为什么要练这些功?指名演一演。

    小狮子这样从早到晚的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这只小狮子这样刻苦的练一定能成为林中之王,那你能不能夸夸这只小狮子?

    (3)另一只小狮子为什么不能成为林中之王呢?

    出示第2句,读出懒洋洋的感觉,想想自己什么时候会有懒洋洋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这只懒狮子什么也不干,结果会怎样呢?

    三、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被一棵小树看到了,它就和懒狮子说起话来了。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出示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自由读一读,同时想一想小树、懒狮子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

    3、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交流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同时指导朗读。

    小树:生气奇怪着急担心

    懒狮子:慢吞吞骄傲神气得意

    同桌互读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师生对着读。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们想不想劝劝这只小狮子啊?

    现在老师就来演这只懒狮子,你们来劝吧。

    四、学习第7段。

    (1)你们跟我妈妈想的一样,看我妈妈也来了,她也想对我说话呢?

    (2)出示第7段。

    (3)谁愿意读给我听听。

    (4)妈妈的话好象很后道理,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意思吗?什么才是一只真正的狮子?

    (5)指导朗读

    (6)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可能会怎么做呢?

    (7)今天回家就请你以懒狮子的变化为题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明天上课时我们在讨论。

    (8)齐读全文。

    五、小结

    1、从这个故事中懒狮子知道了从小要学会生活的本领,要靠自己,那你知道了什么?(生活上、学习上等)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⒉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⒊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教学重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一起深切地感受了村里人挑水的艰辛。“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缺水的村子,感受水的珍贵。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打开书看课文第二小节,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板书:盼下雨)村里人为什么盼下雨?

    交流:

    1.“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板书:感痛痛快快)

    ①小孩子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

    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得的,……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体会村里人无雨时节的痛苦,从而体会水的来之不易。)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②大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师引读)

    2.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

    出示水窖的图片,师讲述水窖与水井的不同。

    小结: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洗上一次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这样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看课文第三小节。

    ①讲解重点词语“风干”

    ②讲解重点词语“晒干”

    ③体会四兄弟像狗尾草一样需要水的心情,从而体会母亲腰带上那把钥匙的意义。

    四.学习课文四~五小节

    母亲给了我们四兄弟珍贵的一勺水(板书:一勺水)淋浴,我们四兄弟在一勺水的淋浴中感到了快乐,默读课文四~五小节,画出描写四兄弟快乐心情的句子,感受最深的词加圈,写下你的感受。

    ①学生自读,写感受。

    ②交流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在感悟中读课文,体会有水的快乐。

    ③引导学生明白四兄弟为何如此快乐。能透过文字看到那无水的痛苦。(相机板书:舒服)

    小结:课文写了两次乐,雨天洗澡的快乐,一勺水淋浴的快乐,这乐的背后都是无水的苦。作者不写苦,反写乐,以乐反衬苦,更见出水的珍贵。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①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节

    ②体会母亲为什么将“渴”说成“饿”?

    六.升华

    课文学到这有什么想说的吗?

    (引导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26水

    盼感

    下雨痛痛快快

    一勺水舒服

    练习7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3.练习。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