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
  • 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

    发表时间:2022-08-22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

    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JK251.com延伸阅读

    小数乘整数课件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为了避免遗忘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仔细撰写教案和课件。那么,我们有没有可以借鉴的范文呢?教师范文大全认为“小数乘整数课件”这篇文章非常精彩,不容错过。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收藏本网址,以便日后查看。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茶山中心小学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我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3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在本册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自主研究发现,并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自主探究,明理获知,③实践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秋天到了,秋高气爽是最适宜放风筝的好季节,有三个小朋友约好了要去生态园放风筝,他们走到风筝店前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很快就能说出这里有的四种不同的风筝,已经知道每种风筝的单价,还有一个问题买3 个 多少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中所给的信息估计3个 需要多少钱?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因为当它是每个3元,33=9元如果把它当成每个4元那么43=12元,那一定是比9元多比12元少所以大约是10元左右。

    (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自主观察找出图中所给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发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提供条件。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并能为接下来的笔算结果提供检验的标准。)

    让学生估算出结果后教师再问你们有办法准确算出买3个这样的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让学生人人尝试独立计算。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4元3=12元

    5角3=15角

    12元-15角=10.5角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给所有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上述四种方法,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会认为第四种算法比较简单,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将小数3.5元转化成整数35角,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换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师将简单的一种板书出来)

    提醒学生小数乘法要跟整数乘法一样是末位对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的课改理念。用实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多样的,遇到不熟悉的问题只要我们要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就可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同时又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观察发现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是最简便的,从而达到算法的优化。而且得出这种方法的关键一步是把小数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学生讨论得出计算这种题目的关键是将小数乘法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即时利用第2页中的做一做买5个 多少钱?

    (利用刚刚找到的最优的法即时进行练习,及时巩固算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要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这一算理。)

    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出示例2,如果因数不是钱数,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板书:例2

    正式转入教学过程的第二环节

    (二)自主探究,明理获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能不能也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计算。

    给时间学生让他们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算法。

    通过讨论学生得到0.72不能利用单位换算转化为整数,但我们可以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把0.72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因为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但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原来的结果,那么必须将用整数算出来的积缩小到它的 才是小数乘法的结果.所以要在整数乘法算出结果后点上小数点。

    提醒学生点了小数点后可以将小数末位的0去掉,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然后让学生对照例题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整数算出积,最后还要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充分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出知识内在的规律,在梳理计算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在合作学习中突破了难点,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数学学习的民主性,给学生在充分体现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为了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单纯的练习评讲练习评讲的模式,设计了如下练习。

    【基础练习】

    1.请你当小小售货员。

    根据例1图中的信息同位一人说出自己喜欢哪个风筝打算买多少个,让另一位学生当售货员算出共要付的钱数。然后交换。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算法,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与致用的道理,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2. 课本第3页第1题。第1题是一步积(侧重对比)。

    (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练习】

    3. 课本第3页第2题。第2题是要注意2.312是计算过程有两步积,最后在算两次积的和。

    4.明辨是非

    (这两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拓展练习】

    5.根据1064=424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0.64= 0.1064= 1.064= 10.640=

    (这道题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是一脉相连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整个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层层深入,层层突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首先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并谈自己的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梳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对本节课的认识,再让学生说自己的收获及谈谈自己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不但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0

    四、说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元)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对比强烈,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课力求扭转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算理的教育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前提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构成、发展、应用进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向索求,去发现和理解小数乘法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学生的感情、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本领等获得培育和发展,使数学思维方法获得渗入。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3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1、针对性练习: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开放性练习: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1、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

    课件显示:介绍三峡概况,如三峡工程建设有关图片,特别是发电情况。

    2、点出重点,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三峡一施工队,有3名工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三峡工程如此的庞大,需要三峡建设者付出很多的劳动,他们真是辛苦。你们看这三位工人叔叔正在吃饭,让我们一起到超市买些饮料或矿泉水给他们解解渴,怎么样?请你为这3名工人叔叔挑选一种饮料或矿泉水,每人一瓶。你打算买什么?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或矿泉水应付的总钱数吗?

    (1)学生独立选择,说出列式。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3=4.5元,一共花了4.5元钱。

    生2:我买的是每瓶1.8元的小瓶Q儿。1.8×3=5.4元,也就是5.4元。

    生3:我买的是每瓶2.5元的,2.5×3=7.5元。

    生4:我买了非常柠檬,每瓶2.6元。列式2.6×3=7.8元。

    ……

    (2)观察算式特征,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发现,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你们看这四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教师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同学们学过吗?(没有)但这四位同学却将这些算式正确的算出来了,老师非常佩服他们。

    (3)交流计算思路,总结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指出其中转化成整数方法的实用性。

    师:那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算出2.5×3=7.5的?

    生1:我是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

    生2:我是用加法进行计算的2.5+2.5+2.5=7.5(元)。

    生3:我是先算出2×3=6(元),0.5×3=1.5(元),6+1.5=7.5(元)。

    师: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5×3=7.5(元),特别是这位同学,他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他实际上是将题中的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计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是不是可以向这位同学学习,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讨,理解算法。

    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

    2、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师板书问题)

    (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

    4、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①       58.6                           586

    ×    6                        ×     6

    351. 6                          3516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做题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他们都用到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    6                        ×     6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是××同学做的,同学们看,他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的,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他的计算思路,好吗?

    生:我是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师:我知道了,原来××同学的做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他把转化过程放在脑子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非常的好,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给同学做个样子,好不好?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解决。

    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第一步算出的是谁乘15的积?

    (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5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习:(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习: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买笔记本”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35角来算,变成整数乘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8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小数课件13篇


    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小数乘小数课件”,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很有用请将本网页网址收藏下来以便日后查看。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体现。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试着画一条直线

    (3)学生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工具、方法教师总结

    (4)判断直线(课件出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生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浦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片(有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一条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比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

    (1)请你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几位小朋友说估计的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就动手量一量吧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说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例6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比较,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并能优化解题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说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与“等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比较,发现、总结、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对如何确定单位“1”进行复习,为新知识的构建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⑴“阅读与理解”环节要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当学生发现有两个未知量时,会产生探究欲望。

    ⑵“分析与解答”环节要求学生透彻分析等量关系,充分利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未知量之间和的.关系,至于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用什么代数式表示另一个量。根据那个数量关系列方程,探究列方程方法的多样化。

    ⑶通过比较小结出探究出所学例题的特点和解法的特点。例题的特点: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解法特点是:用方程来解比较简便,设未知数时要同时设出两个量。

    ⑷“回顾与反思”环节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包括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说练习: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练习题目,与所学内容紧紧相连,要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最优化的方案。

    (四)说板书:为了方便对比,归纳总结,把两种解法呈现出来,特别是设未知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五)课后反思:

    1.语言不够精炼,显得啰嗦。

    2.有些不放心学生,有的地方讲多了。

    3.在总结的时候才把怎样设未知数强调出来(设单位“1”为X最简便)。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米尺)。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让两名学生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用米作单位)

    2、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的活动,当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黑板的长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黑板时多出的部分不够1米,课桌也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③谁来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三位小数。(出示学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③谁来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象刚才小圆点后面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_____。

    (三)概括:

    1、概括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_____小数来表示?

    (2)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说。

    2、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展开讨论)板书:(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几个0.1米?0.1米里有几个0.01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师: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小圆点(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设计意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讨论交流和概括总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巩固应用

    1、学生看书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做一做”用分数、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3、闯关练习:

    (1)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2)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0.001米里面有()个0.0001米。

    4、说说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里面含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0.3、0.18、0.25、0.036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整数分数小数

    一位小数:1分米=米=0.1米。

    两位小数:1厘米=米=0.01米。

    三位小数:1毫米=米=0.001米。

    七、小数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八、教学反思

    1、有关小数知识,三年级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引入,从现实情景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引入小数意义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感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大的学习空间。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是分数初步认识,教师利用米尺,将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相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结构体现层次性。课堂教学安排要努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扶后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引、二放、三收获”正是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在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借助于直观工具,建立一位小数的意义。我认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非常重要。在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也同样如此安排。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5)

    一、课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91、92页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这一部分的认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这部分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即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了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分数打下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完整的表述分数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创设情景:“分苹果”

    2.揭示课题:分数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课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表现出来,而且使学生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分月饼【设计意图: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分数,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

    (2)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1/2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物体图形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

    (3)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简单入手,属于知识性的教学。】

    (4)举例生活中的1/2

    (5)学生举例其他分数

    (6)创造其他分数

    (7)说说自己所创造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图形,在小组合作中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2.教学例2

    (1)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1/4

    (2)展示学生1/4的不同折法【活动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4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折一折。

    2.看图填分数。

    3、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分层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练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人人都能从中有各自的收获,尽显潜能。】

    (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

    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总结: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厘米呢?8厘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学生2:小数点的右面都有2个数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正确。类似刚刚学习的一位小数,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小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小数的意义。

    教师:结合我们刚才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自选两位以上的小数进行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教师:通过你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

    学生2: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谁也研究了三位小数的意义?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预设:我选择的小数是0.023,也是一个三位小数,可用分数表示为千分之二十三。

    教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那么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学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结合板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探讨过程,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2:我知道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学生3: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大家都知道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整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直观认识,独立探究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小数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33页做一做。

    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

    3.填空:

    0.6 里面有6个( );再增加( )个 0.1就等于1。

    0.25里面有( )个0.01。

    32个0.001是( );32个0.01是( );32个0.1是(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让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对比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根据小数意义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对小数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两位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课外延伸向学生介绍与小数发展相关的数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已有的知识除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自主的观察和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运用计算法则及正确的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有三位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放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来说,你观察的可真认真,请坐。有三位小朋友正在买风筝,每个风筝的售价是3.5元,他们想买三个风筝,那你们能根据刚刚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请你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可真有价值,请坐。他们买三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那我们该如何列算式呢?对,3个3.5是多少,就用3.5x3。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算是它有哪些特点呀?对,是一个小数乘整数,那像这类的算是同学们会计算吗?

    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的世界,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像这个算式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赶紧开始吧。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一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

    你这方法可真不错,是运用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的。三个3.5,我们用加法来表示就是3.5+3.5+3.5等于10.5元。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三组2号同学请你来说,你这方法也非常棒,是运用转换单位来计算的。将3.5元拆分成三元和五角,三元乘三等于九元,五角乘三等于15角。15角就是1.5元,所以九元加1.5元等于10.5元。

    六组同学请你来说。非常不错,是用列竖式来计算的,赶紧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思路非常清晰,请坐。用3.5元乘3,末尾对齐。然后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思路非常清晰,请坐。将3.5元转化为35角,也就是35角乘3,得105角。最后将得到的结果105角,换算为以元为单位,就是10.5元。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那我们带来看一看这个过程,它是首先用单位换算把元转化为了角,通过这样一转化,把小数转化为了整数,又用整数乘法竖式计算,最后再转化为以元为单位。同学们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方法呢?对呀,通过这样一转化,我们将我们是没有学过的小数乘法转化为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来运算,难度降低,更容易计算了。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

    活动二:

    我们带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法,因数中的小数与我们的积中的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你的目光可真敏锐。对呀,我们积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也是一位小数,所以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规律呢?如果我们的这个小数不代表的是钱数,我们又该如何计算?

    活动三:

    同学们请看这道算式,0.72x5,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讨论开始。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你的思路可真清晰,我们再来一些计算一下。

    首先,0.72x5,末尾对齐,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哦将0.72乘100,小数点儿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了整数72。所以用72x5变成了整数乘法,结果是360。那是不是0.72x5的结果就是360呢?对呀,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我们0.72乘100,积也乘100。要想回到原数,我们需要将它的积除以100。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了3.60,最后我们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变成3.6。我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因数与积有什么关系啊。对呀,因数的小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那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能试着懂结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请你来说。说的头头是道,真像一个小老师,请坐。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我们要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也就是先按整数乘法先来计算,一算,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最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是几位小数,二看,再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点。最后积的小数部分的末尾的0能去掉。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

    这么自信,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请看大屏幕。第一题谁说出他的答案,请你来说,同学们,你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就是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位对齐。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个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8)

    说教材。

    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

    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俗配,按计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说教学程序。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说教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说课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一般数学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得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篇幅多点,多说几句。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评价标准各要素的含义及比分

    ㈠教材分析15%

    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涵义:阐明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或本册教材或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刚刚学到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讲解这段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5分

    ⑵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涵义:确立教学目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思维能力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5分

    ⑶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

    涵义:重点、难点确定准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5分

    ㈡教材处理10%

    ⑷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涵义:针对本节内容,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5分

    ⑸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涵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学材料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5分

    ㈢教学方法分15%

    ⑹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涵义: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5分

    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

    涵义: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5分

    ⑻学法指导

    涵义: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5分

    ㈣教学手段10%

    ⑼教学手段新颖

    涵义: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说课时所用教学手段。5分

    ⑽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5分

    ㈤教学程序30%

    ⑾新课导入

    涵义: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5分

    ⑿新课讲解

    涵义: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10分

    ⒀反馈练习

    涵义: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性。5分

    ⒁归纳总结

    涵义: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5分

    ⒂板书设计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就这节内容,如果是在上课时,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板书设计布局要合理,能反映一堂课的梗概和黑板上所出现的主要内容。5分

    ㈥教学基本功20%

    ⒃语言

    涵义: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5分

    ⒅板书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教师在说课时所写的板书,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个字。板书要醒目,字迹要工整、美观、大方,设计要合理。5分

    ⒅教态

    涵义:教师在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5分

    ⒆教案

    涵义:这里的教案是指说课的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5分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9)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抽象小数的意义。

    知识教学点是: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能力训练点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 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0)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大板块。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

    一、 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乘法部分的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思考和解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之基本相同,所以,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和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连续进位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迁移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生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一、基本练习:复习所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为学生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迁移做好准备。

    二、激情导入、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2、学习例题

    3、学习“试一试”

    4、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所以我有扶有放,使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全过程。我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和扶持]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主要安排以下练习:(1)基本性计算练习。(2)应用知识练习。(3)思维拓展练习。在练习中分别运用了“啄木鸟诊所”“口算接龙”、“我当售票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练习热情.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这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

    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

    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单元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计算小数乘整数。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难点:算理的理解和积的小数点位置

    3、关键: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四、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计算方法,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多样经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巩固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基本思路自主探究形成算法,多样练习形成技能。

    六、教学程序

    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计算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2= 3×5000=

    40×2= 3×500=

    400×2= 3×50=

    4000×2= 3×5=

    (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算理基础,单独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二、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 ,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3.5×3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预设

    用加法算用乘法分配律用竖式计算应用积的变化规律竖式计算

    3.5 3.5元=3元5角35 35

    3.5 3×3=9元× 3 × 3

    + 3.5 5×3=15角________ _____

    _____ 9+1.5=10.5元105 105

    10.5 105角=10元5角3.5×3=10.5

    (2)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练习4.6*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计算0 43×4并说思考过程

    (4)练习:做一做第一组题

    (5)讨论交流形成算法。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种方法计算尊重学生的差异。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把积的未尾有0情况放在下一步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三、练习

    1、先说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1.25×3 0.42×7 0.123×6

    2、根据23×6=138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6 0.023× 0.23×6 230×6

    3、计算

    12.4 0.016

    × 7 × 12

    _____ ________

    4、列竖式计算(想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0.72*5 1.25*8

    5、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3.6×4=14.6 0.35×5=28 0.25×16=4

    3.6 0.35 2.5

    ×4 × 8 ×1 6

    ___ _____ _____

    14.6 280 400

    6、应用练习

    (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算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总结

    填空:小数与整数相乘,先(),再在(),因数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课件出示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范本] 伤仲永教学思考(经典版)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伤仲永教学思考(经典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伤仲永教学反思1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述了金溪民方仲永从神童到的过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资绝顶聪明,“邑人求之”,“以钱币乞之”,可见其诗影响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学”,真乃短视!天才的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学”。方仲永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天赋极高的人也需要在艰苦的学习训练中培养出来。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聪明与勤奋之间的关系——业精于勤荒于嬉。

    课前,我要求学生对课文题目、作者作品文学常识、课下注释、课文进行了全方位的预习。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这些环节进行得很顺利。为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研讨,方仲永为何“泯然众人”?最终也完成了学生任务。针对学生特点,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结合自己的立场。谈谈体会,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学生自己的辩论,更是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本节课,我通过讨论、互动、合作、探究、辩论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天资不聪明的人,更要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字词的翻译我只好布置给学生课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归纳交流。

    课件推荐: 《猫》教学思考(经典版)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推荐: 《猫》教学思考(经典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我所教学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抓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我没有在内容的理解上花过多的工夫,教学时,主要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重点通过情景朗读,感受作者是怎么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以朗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进情感体验,将读、说、思、悟、观、写融为一体,尝试把学生的语文实践落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品读课文,我主要设计了引读发现猫的古怪性格,即第一自然段,品读感悟第二、三段,体会人与猫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种种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很快地联系起已有的生活体验,亲身感受猫的屏息凝视,工作尽职的特点,猫温柔可亲的表现,模仿猫的动作“屏息凝视”,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从中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真正达到以情指导读,以读来来更好的悟情。

    品读课文时,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强调学生在阅读中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焕发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比如,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关联词语的体会、运用等方面都有体现。

    通过品读课文,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悟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新课标把“注重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丰富的过程。说话时“出口成章”,习作时“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有着深厚的语言积淀。而语言的积累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一定要随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我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好词好句储备在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注重品读的同时,我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从视觉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猫的情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最后,我还注重了拓展迁移。既是能力的拓展,又是情感的迁移,学法的迁移。通过学文,学生已深深地爱上了老舍家的猫,在欣赏图片中,这种爱猫之情得到了自主的迁移,会很自然地爱上了自己家的猫,爱上身边的动物,热爱生活,有观察动物的冲动,想写动物的欲望。还会和动物做朋友,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态度。

    当然,这节课中还是有许多遗憾之处:教者还不能灵活把握课堂生成,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教学,时间把握的不太恰当,拓展练习显得仓促,没能引导学困生广泛地参入练习。

    每一次教学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学生的积极配合让我感到庆幸,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欣喜,精彩的恰到好处的发言让我折服,课堂上专注真诚的表现让我感动,习作中的恰当运用让我感到欣慰。如果教师能学会为学生创造自主轻松的学习空间,相信学生会还你更多的精彩!

    [课件]司马光教学思考(经典版)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司马光教学思考(经典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本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会写四个字,通过读课文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昨天下午就已经让孩子预习课文了,上来就直接检查孩子预习情况,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孩子多读,多和这些生字见面,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然后就一些稍微难的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采用登山比赛的方式巩固生字。写字,本来准备写四个字,因为怕孩子连写4个字,注意力会不集中,我分开来教,交流完识字方法后,指导学生写吓和叫,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朗读完课文后,重点指导那和都的右双耳,(自己在识字那里比较拖沓耽误时间,这里没有完成)朗读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进行教学,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危险,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重点抓住他们不同表现的动作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比较让孩子感受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聪明、积极动脑思考的品质。

    我自己觉得没做好的地方:1、前面部分有点拖沓,想重点指导的两个写字没有写。2、自己说的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说。(观察图画:假山下面有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我想引导说出在这里玩会暗藏着危险,引导不够好,我就直接说了,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我是以填空的形式进行了给写了两个句子。我本来想进行完这两个句子后,让孩子自己仿照着句子再说几个,时间有点紧,就没有进行。3、在学习司马光的表现这一部分时,自己有点慌,讲的有点过快,自己没稳住,学生也有点兴奋,纪律没前边好。4、自己应该少说,让孩子多读,读的还有点少。5、我做了一棵苹果树,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没完全发挥好作用。

    《争吵》教学思考(经典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争吵》教学思考(经典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

    〖教学预设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板书: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

    【板书设计】

    争吵

    宽容、友爱 知错 认错

    重归于好

    应该……不应该……

    【听后反思】

    整堂课设计没有问题,只是操作还不够理想。

    1、一堂课前松后紧,结果生字还落实不了,最后草草收场。

    2、读书百遍,歧义字见。读的时间不够,读的没有层次。

    3、三年级了最好做到读写结合,特别是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月亮教学思考(经典版)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教学思考(经典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

    这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认识字、词熟读课文之后,通过画出心形图来引导学生想到词语“心愿”“爱心”,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月亮为什么会改变心愿?我想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月亮对话,与太阳公公对话,与雷公公对话。

    并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断的感悟和品味,把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本课的亮点是:

    一、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来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科学引导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月亮心愿的段落,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心情,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然后借助文中插图月亮的不同表情,结合课文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先问:最后孩子们去郊游了吗?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得出答案。

    课文没有明讲两天后是晴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这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的最终心愿是什么?虽然学生中发生很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最后我用在心形图中的“爱”作为板书总结,表明了月亮的最终心愿和本课的教育主题。

    三、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从这让我更感觉到朗读的重要性。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月亮的心愿。

    但是,最后我遗忘了一个地方,就是什么是“艳阳天”我没有给孩子们进行解释。这是我的一个失误。此外,本课的不足之处还有: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够全情投入。

    一年级的阅读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们通常以识字为主,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我在教学时引导的也不够,所以学生学得不够投入,理解不够就更谈不上感悟了。在教学中可以做如下处理:

    (1)从“月亮的心愿”入手,读出问题,但是最后又抛开了问题来理顺课文了。

    (2)“照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珍珍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珍珍为了照顾妈妈而放弃春游的行为是对他人的爱与关心,体会其中的难能可贵,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会更好些。

    2、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常规应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读书时,不能养成拖音的坏习惯。这一切都应在平时落实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3、作为第二课时,导入和生字认读花费了大约15分钟,时间有点长,课堂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应该把重点放在课文讲解上才对。

    总之,我的教学生涯虽然还不长,但我必须抓住每次上课的机会,好好准备来锻炼自己。更重要的是,每次上完课后,要看清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好好的研读教材和学生,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应有的语文教师素养把语文课变成快乐的书香园地。

    [实用课件] 《匆匆》语文教学思考(经典版)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实用课件] 《匆匆》语文教学思考(经典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同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优秀教案时,我采用让同学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一、 有效的课前预习,促进了同学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五至六年级的同学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协助自身理解课文。《匆匆》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当时的作者刚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社会的动荡,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但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心情特别压抑,因此写下了这篇散文。我让同学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同学理解课文有很大协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相关代表作,又增加了同学的阅读面,同时能进一步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安排同学进行预习:a、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以和朱自清写《匆匆》的时代背景。b、自学课文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语言表达。c、划出自身不能完全读懂的句子,在书上提出自身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布置,既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同学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发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二、 让同学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同学阅读课文。“教学的一切效果都要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课堂实践的机会留给同学。因此,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理解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根据课后考虑与练习去学习课文,有的同学则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并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有的同学喜欢一边读一边写,把自身在阅读中对局部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我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环节的布置,充沛关注了同学的个性差别,尊重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同学,让同学充沛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身的实践机会。事实证明,同学的感受确实是独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同学特别喜欢第一节,并在边上批注“从这一小节的描述中,我发现作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陈凋谢,到了作者眼里,竟成了他抒发情感的资料。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同学根据课后习题要求,模仿作者来描写一天里时间转瞬即逝的踪迹,“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欢声笑语中淌过;闲聊的时候,日子从闲聊的嘴边滑过;敲击键盘的时候,日子又从键盘上溜过……”有的同学在“八千多日”上打上问号,提出“这里的几千多日”是虚指还是实指?有的同学则对“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们”提出问题: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我不时在行间巡视,了解同学阅读情况,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下一环节的指导上能做到有的放矢,给予同学正确的引导和协助。

    《杨氏之子》教学思考(经典版)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思考(经典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这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生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通句子,理解文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围绕这个目标,我确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导入时,我由有关语言的名人名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在解题时,我又让学生对比今天的课文与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何不同,从而引出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课件参考】 《女娲补天》教学思考(经典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参考】 《女娲补天》教学思考(经典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当选择要上《女娲补天》一课时,我曾一度抱怨,文章中的故事讲得太略了,以至于通过读书学生只能知道故事的梗概,很难体会出女娲的那种伟大的精神,或者即使体会到,也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

    周三有幸听了于老师的这节课,于老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大胆地取舍教材将体会本文的写作方面的特点作为训练重点。在课堂上于老师思路清晰,教师的语言不多,将写作方面的知识合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写作思路与写作详略等方面颇有收获。于老师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并与班上孩子的特点相结合的结果。

    受了于老师的启发,我重新审视课文。文章在人们的苦难以及寻找五彩石的过程描写等方面的确是很略的。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不足来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想像能力。于是在女娲补天的原因这部分,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这是()一幕,人们()。”在女娲找纯青石这部分设计了“她找啊找啊,她来到了(),看到()”的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的在归纳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使学生在体会文章的主题,感受女娲伟大母爱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所以教学不在乎是什么样的教材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合理的使用教材。

    [课件范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经典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经典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实用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思考800字(经典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实用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思考800字(经典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仙槎桥初级中学

    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2、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课件范本: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经典版)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范本: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经典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年级教研组《认识面积》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4月下旬,2位教师参加了全国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老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再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