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一年级课件(范例15篇)
  • 一年级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1

    一年级课件(范例15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一年级课件(范例15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年级课件 篇1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在上6、7的加、减法时我跟同学们讨论一道看图列式,一幅图上左边画着1朵花,右边画着4朵花,问怎么列算式,同学们回答了很多种方法,我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

    下来我仔细的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这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吗?经过跟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我最终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比如:“左边的花+右边的花”或是“总共的花-左边的花”等等都很难说孰优孰劣,儿童完全可随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

    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说明理由。第二步,由学生评价。第三步,找出比较符合题意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才是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总之,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一年级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出示密码箱:1号箱密码: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这个数字吗?为什么是1?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一年级课件 篇3

    管弦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xx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一年级课件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高兴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 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在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比如说每年7-8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那里呢会进行一些蒙古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比如射箭、骑马、摔跤等等。"射箭: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在马上射和不骑马射两种。模仿射箭摔跤:摔跤时选手身穿铜钉牛皮

    五、课堂总结,下课!

    一年级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637页。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安排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第一次出现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式应用问题。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图图意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在一定的情景画面中解决应用问题,巩固8、9的加减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对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有好的听课习惯,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基本上已经理解8、9的加减法的意义,但对于首次出现的大括号比较陌生,不容易理解其意思。对南极的情况有少数学生有些了解,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企鹅的生活情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相关的加减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

    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重点

    1、对括号和问号的理解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图和图中括号、问号对图意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2、试一试中的两张表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 师:同学们,开学快两个月了,你们跟老师在一起开心吗?(开心)

    师:我也非常地开心,做梦都想跟你们在一起。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美梦,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分享吗?(想!)老师梦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跟你们一起乘坐热汽球飘到了南极!一到南极,你们跟老师一样,都兴奋极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企鹅(板书课题:可爱的企鹅)。你们拼命地召唤企鹅,想和企鹅交朋友。可企鹅们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要我们共同努力,答对了它们的问题才跟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心答对吗?

    一年级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右肩膀拍拍右肩膀右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小红住在( )家的楼上,( )住在小兰家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中间?谁在最下面?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面,是第__层。第2层住的是_____,它在_____的上面,____的下面。第3层呢?_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 )号车的前面,在( )号车的后面。1号车排第( );5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在( )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 )个。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 )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

    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一年级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年级课件 篇8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 “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课标的相关陈述为教学设计思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感性的经验,把数位概念和写数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位概念去促进对写数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操作、探讨、讨论等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数感。

    3.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会书写20以内各数,但对数位的认识及表示的意义还是第一次接触。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

    2.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评价任务

    1.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写数的方法步骤,观察计数器说出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不同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写数,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2捆一捆加三根一捆加一根

    同学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环节二

    教学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写两个数,四个人一组,一人摆小棒,另一人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通过共同探索,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环节三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二十十七十四十九十一十六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201617151112

    3、给小马虎错误

    二十写成2十八写成81十一写成101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13

    我们把3所在的位置叫做各位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

    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一年级课件 篇9

    一、用常识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尽管刚开始学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出发,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思维很快被激活,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如,在[片段一]中,这些食品都是学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样的题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身边的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是符合学生年龄持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抽象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如[片段二]让同学们根据佳倩家中的餐厅的大小,为她筹措餐桌,椅的选购与配套方案。其间,涉及餐厅桌椅合理布置,实用与美观,敬老与来客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学直觉估算的知识,更激活学生道德、审美、统筹等的综合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大思维开放的空间和创造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展开讨论,让每个同学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说、有人听、有人反对、有人补充、有人质疑、有人解释……此时教师也完全以一个合作者,引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了解到佳倩家几口人的信息,少购了椅子,造成“有人站着吃饭”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问题来体验数学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自身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对学生来说其价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一般都是无意的,通过学习“分类”以后,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逐步趋于完整,并在应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应用价值。

    又如:[片段二]在学习“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设置了为一间餐厅配置了一套合适的餐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配套较合理想及一些综合的思维过程,由于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挑战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和学好数学的价值。

    教学的实验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动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以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意识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思维感情,也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两个题材,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

    一年级课件 篇10

    1.学会9个生字,掌握“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答词语。认识“翅、膀、味、忆、连、搬、雷”7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怎样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那里知道要下雨的,认识夏季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3、本文图文并茂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朗读能力的最好载体。

    4、在认识一些能预示下雨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认识下雨前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将要下雨时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让学生说一说)好,那么我们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要下雨。)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要下雨了”是说雨没有下,快要下了。

    “下雨了”表示已经下雨了。

    三、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小声拼读之后再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前鼻音:闷、身、伸、群等。

    多音字:着(忙着、淋着雨。)

    3.用“/”标出长句子的停顿。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4.注意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问号的句子3个,感叹号的句子4个。“呢、呀、吗”要读得轻些,读出语气。

     四、听录音,指导朗读

    注意“得、呀”应读轻声,“往”应读三声。

    本课对话较多,因此朗读指导的重点是读好对话,特别是读好带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指导方法。

    一是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如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二是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第四段开头:“是要下雨了吗?”与大蚂蚁说的“是要下雨了……”对比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轻轻地读出疑问的语气。大蚂蚁确认小白兔告诉他的消息,要突出“是”,表达肯定的语气。又如燕子、小鱼说的“要下雨了”,和小兔往家跑时喊的“要下雨了”,是两种不同的语气,前句是回答问话,陈述的语气,后句是获得知识后的兴奋,要表现出小兔的心情。

    三是通过表演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联系书上有关词语,想象文中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及说话腔调,再让同学们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观察图画

    1.课文中共几幅图?

    2.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

    过讨论边板书:燕子飞得很低;

    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蚂蚁往高处搬家。

     三、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1.哪几个自然段是说明第一幅图内容的?(指名读)

    2.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3.从课文中读出小白兔在干什么?(第一自然段)

    “闷”是什么意思?(空气潮湿或不流通时,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让学生回忆下雨前关紧窗户时的感受。)

    板书:天气很闷。

    4.从课文中读出描写小燕子的段落。(二、三自然段)

    (1)小白兔看见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就大声喊。(指导朗读)

    为什么大声喊?(小白兔知道燕子飞得快,平时飞提高,今天看见燕子低飞,不理解,又想知道。原因:怕燕子一闪而过,失去问的机会。)

    (2)读出小燕子的话。

    (3)读后说出燕子低飞的原因有几个?①要下雨了。②燕子翅膀沾了水珠飞不高。③忙着捉虫。

    (4)这三个低飞原因能调整一下吗?为什么?

    5.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在前边的池子里又看到了什么呢?

    朗读第四、五、六段。

    看第二幅图

    1.“是要下雨了吗?”说明什么意思。(小白兔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

    2.小白兔是怎样问小鱼的?(跑过去问。)

    为什么跑过去问?(小白兔知道平日小鱼都在水面下游动,今天怎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它觉得奇怪;同时,它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一见到小鱼,就想让小鱼给它证实一下,走慢了,害怕小鱼又游到水面下去失掉问的机会。)

    3.还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白兔心情的急切?(用了两个“小鱼”。)

    4.读出小鱼回答小兔的话。

    5.从小鱼的话中你知道它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来了吗?

    6.听了小鱼的话小白兔怎么做的?

    朗读第七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蚂蚁在干什么?(忙着搬家呢!)

    从大蚂蚁的话里,你们想一想:大蚂蚁是早知道要下雨的消息呢,还是刚知道的?

    朗读第八自然段。

    小白兔从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听了小鱼和蚂蚁的话后态度有了转变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

    朗读最后一段。

    看第四幅图,齐读最后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

    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五、小结

    课文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讲述了下雨前常见的一些动物的活动现象,你能总结一下吗?边议答边总结板书:

    空气潮湿 虫子飞得低

    水里闷

    窝会进水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蛇过道。)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的音。

    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

    二、自己识记本课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互相考一考。

    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

    三、班内交流,教师指导重点字。

    “直、真”两个生字,可用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识记。应注意里边是三横。

    “弯”可用歌诀“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边”帮助识记。

    “兔”要进行笔顺指导: 。兔,最后一点不要丢掉。

    “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的笔顺是: 。

    “往”左边叫双人旁。

    “算”在“直”的下面加上“八”。

     四、指导书写

    “兔”的“ ”写在田字格上半部分,扁口最后一横压在横中线上,最后一小点对准扁口的右下角起笔;“弯”是“ 口”形,第二笔“一”要长些,上半部分稍扁宽,下面“弓”略瘦长些;“直”是“ 口”形,最后一笔长,中间三短横间距要匀称,右端不能抵住边框;“息”上面“自”要写得扁短些,下面“心”要写得宽些,“得、低、往、消”都是在窄右宽的字,左右要靠拢。

    布置作业

    1.把音节补充完整。

    2.看拼音写词语。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连线,把合适的词语搭配起来。

    一只 蚂蚁 游 回家

    一阵 白兔 挎 到水面上来

    一群 雷声 跑 起篮子

    5.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例1: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例2: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6.填上意思相反的词。

    直??( ) 低??( )

    假??( ) 远??( )

    一年级课件 篇1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的变化规律,又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本课时是《找规律》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即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课时学习数字的变化规律以及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但是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工具:ppt 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1.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精心的准备,大家想去看看吗?

    2.师: (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教室布置得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彩旗、灯笼和花朵的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4.教师总结: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课件出示彩旗图

    1.学生自己观察,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表述清楚明白,彩旗的颜色是如何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老师总结: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大家一起告诉老师这面旗的颜色。

    (二) 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

    1.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圈出重复的部分。

    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排列的规律,把话说完整。

    2.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三)寻找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出重复的部分;

    2.说一说: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指名说一说,让学生老师评价。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四)反馈练习

    1、动手操作

    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小棒,自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

    学生展示作品,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动手练习: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赞美!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和前面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所学的是颜色的变化规律,这个是数量上有变化。

    2.填一填:请大家将碗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观察一下数字的变化规律和碗的变化规律一样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可爱的鸡妈妈领着她的小鸡也来到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规律填出数来吗?出示课件。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2.做动作,猜规律:

    老师做三组动作,学生观察,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呢?做一做,说一说这些动作的规律。

    3.做练习二十的第1.2小题,并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五.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特别出色,那你有什么收获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全课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律,从颜色或者是数字上我们都能有所发现,这些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规律的排列: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

    重复排列: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规律的形式:颜色、数字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先从生活中颜色的规律入手,再过度到数字的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这个学习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而且也让思维活跃的同学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在“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一题中,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有的同学用三个颜色来重复循环,有的同学用两个黄色、两个红色为一组进行循环,这让没有想到的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印象也比较深刻。

    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所以我在整堂课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我的教学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调动性和吸引力,在这方面我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课件 篇12

    一、教材及学情

    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又因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灵活。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

    计的重点。

    3.教材处理:基于学情的分析,我将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以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层次的练习,而将学生动手创造规律、展示规律、表达规律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的难度提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探索、领悟、创造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乐趣。

    5.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找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6.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创造规律。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本节课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

    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创设多元情景、发展多元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读规律、演规律,听规律,画规律,欣赏规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找规律圈一圈、创造规律摆一摆等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圈、摆、画,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对比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学会归纳总结,同时锤炼学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3.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4.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一年级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3、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学会了iuü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ɑoe的四声。

    二、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三、学习iuü的四声

    板书: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ü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ü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ü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

    衣服的“衣”(yī)阿姨的“姨”(yí)

    椅子的“椅”(yǐ)容易的“易”(yì)

    乌鸦的“乌”(wū)姓吴的“吴”(wú)

    五个的“五”(wǔ)耽误的“误”(wù)

    小鱼的“鱼”(yǘ)下雨的“雨”(yǚ)

    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四、指导iuü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上。

    一年级课件 篇14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课件 篇15

    教具准备:

    生字卡、皮影故事画。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汉字宝宝了。你能认出它们吗?很多出示生字卡片:鱼、羊、小、土、尖、手、目、一、火、田、力(将卡片分发给答对的同学)。

    2.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字是什么字啊?(板书:象形字)

    3.大家学得真好,还有两个象形字宝宝也认不出要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看看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来!出示“日、月”的甲骨文图片(配插图)。小朋友们学习得多扎实呀!日和月从来也见不到面,今天他们终于有机会走到一起。大家看一看,日和月加在一起,这个字念什么?(生:明)

    4.像这样,把几个象形字加一加,通过领会字的含义得到一个新的字,这个字就叫会意字。大家想不想认识其他的会意字呢?还等什么?跟老师一起学习《日月明》吧!(贴挂图)

    二、发现探究、新课精讲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看课文生字卡①里面的生字,找同学拼读并组词。

    (拉火车拼读并组词,例:m-íng-míng,明天的明。口诀: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2.同学们认识得这么熟练,那么,当我们的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这么熟练得认出它来吗?我们找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3.下面大家听老师读,听听老师哪里读错了,看看谁能挑出老师的错误!(平舌音与翘舌音弄混,提示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

    4.找同学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第一小节交给我们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1)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月亮也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和月亮成了好朋友,我们白天和晚上就有了光明。

    (2)鱼肉鲜美不鲜美?羊肉好吃不好吃?古代人认为鱼肉和羊肉是最鲜美的食物了,于是,把“鱼”和“羊”放在一起,就成了鲜美的“鲜”。把口水擦擦干净!

    (3)出示土块,怎样把这个土块变小?(做动作:捏碎)看看最后土块变成了什么?(尘)尘是最小的土。

    (4)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尖尖的?(铅笔尖)看看铅笔尖长得怎样?(上面小下面大)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就念“尖”。

    5.同学们又认识了这么多会意字,真是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在一片宽阔的农田里,有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在劳动,于是就有了“男”。他劳动了很久,想要歇一会,于是他来到了一棵树旁边,“休”息一下。突然,远处冒起了烟。男人把手放在眼睛上(做动作),向远处看,看到远处着了火,他连忙拿起树枝扑打火苗,把火扑“灭”了。(边讲故事边板书,让学生看皮影画,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咱们刚刚的小故事就在课文第二小节中,同桌互相读一读,边读边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同学们读得这么好,会不会写呢?指导书写“力”和“手”。

    6.刚刚的小故事还没讲完呢,大家想不想听?

    农民伯伯看到自己田地里差点失火,非常担心,于是,在田边种了一棵树(木),他担心一棵小树抵挡不住大火,于是又种了一棵(林),再种一棵就成了什么?(森)

    种这么多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啊,于是他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们。先来了一个人(人),又跟着来了一个人(从,跟从的从),又来了一个人(众,众人的众)

    7.课前发给大家的生字卡,他们中间也有很多的好朋友,你能认出来吗?

    做找朋友的游戏(一组“好朋友”用相同颜色的生字卡)。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加一加

    (1)不+正=(歪)歪歪扭扭

    (2)日+光=(晃)晃眼睛

    (3)口+口+口=(品)品茶

    (4)日+日+日=(晶)亮晶晶

    2.减一减

    (1)鸡-(又)=鸟

    (2)地-(土)=也

    (3)秋-(禾)=火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会意字?你还知道其他的会意字吗?

    【一年级课件(范例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