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写吆喝的作文
  • 写吆喝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4-04-07

    写吆喝的作文。

    作文是一种表达自我分享观点的方式,写作文时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句子,写作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吗?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的“写吆喝的作文”,欢迎大家把这篇文章收藏在自己的书签夹中方便下次快速查阅!

    写吆喝的作文 篇1

    吆喝是一种学问。对于商家来说,有一副好嗓子对于招徕顾客是至关紧要的。湟中作为一座古老的佛教圣地当然不乏这种具有浓厚民风民俗吆喝。

    卖旧货。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卖过旧货,包括废报纸,塑料瓶等。卖的途径也有二:1、亲自去收购场;2、碰巧遇上收买旧货的人便顺便解决。这些收买旧货的人是帮收购场打工的,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工钱却仅仅能糊口。他们的交通运输工具一个样自行车。当然,光骑着车子忽悠,是没有什么客源可说,因为没有人知道有卖旧货的。

    于是,卖旧货的都懂得吆喝,最常听说的要数:收瓶瓶收铁!也有些眼角比较高的,就会喊:收瓶瓶收铁收书收纸盒盒一气呵成,把要收的东西吆喝出来,似乎早就背熟了似的,这些人通常都不会喊不卖的东西,所以有时可要听清楚了。有时,几辆车出现在附近,因为声调,叫法和距离都不同,所以听起来真有点合唱中的多声部。

    充气的。湟中街头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代客充气,就是把你用完了的煤气瓶拿去让他们送到煤气公司充气。在我的印象中,充气工就是一身灰蓝的衣服,上面布满黑色的污垢,面、手也是黑乎乎的,但都很健壮。吆喝也各式各样,但最记得的是:充气、充气、充煤气带着乡音,但很嘹亮。声嘶哑了,喝口水,便又接着来。我看见有些聪明的用录音机录了音,一到小区就不断播放。

    磨刀和剪刀。他们中还混得过去的便骑自行车,刚刚入行的就唯有徒步咯。手上没拿什么家伙,倒是都背了个布包,里面装的是磨刀工具。铲柴刀,磨交剪!吆喝起来倒带着些唱粤剧的味儿。

    卖酸奶的。大多数人挑着一副担子,但吆喝的声音却迥然不同。有的人喊道:酸奶儿,酸奶儿。有的人叫道:酸奶酸奶酸奶酸奶酸奶酸奶酸奶。

    卖香蕉的。摆个地摊儿,置些盒子,放些香蕉,喊道:三斤五块三斤五块!。到了傍晚,香蕉焉了,便说:一斤一块一斤一块!

    买菜的。他们大清早就从农村赶来,骑一辆三轮车,放些自家种的黄瓜西红柿萝卜青菜白菜油菜香菜韭菜,大老远就能闻到香菜的味道,还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十分清新。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用吆喝就迎来了许多顾客。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都什么味儿?

    写吆喝的作文 篇2

    初二作文:吴家幺婆的吆喝梦2019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早上,薄雾还未散完,太阳光辉像条条金线,投射在江津吴滩郎家村的院坝上。一个大型的露天舞台院坝布景在金色光芒下格外打眼。由人民网牵头直播、全国70地同频直播,重庆市3个直播点之一的分会场傲椒江津丰收吃新特色乡村欢庆丰收活动将于九点准时进行。吴家幺婆还没到八点就到了郎家村的院坝上,她心里头兴奋,激动又紧张。自己,一个农村人,能参加全国直播演出,而且是第六方阵的前排演员,一定要好好表现,唱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示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表演的歌曲,音符在她的嘴唇上跳动。看着七十多岁的吴家幺婆那么认真地准备,我想起了吴家幺婆摆过的故事。幺婆的老家在江津永兴农村,永兴一带流行唱吆喝。薅秧时节要唱薅秧歌,秋收时节要唱打谷歌,端阳时节要唱端午歌,结婚闹房要唱烧火姥歌等等。在吆喝声中长大的她随口一唱,就是脆生生的吆喝声,但幺婆从不敢大声唱。因为幺婆的老汉要吵她,说啥子,小娃子家家学啥子学。跟到学,卖打药;跟到唱,人要诳;饿了去唱,越唱越伤。老汉每次都打击她,甚至每次听到她吆喝起山歌时就会打她。于是,她只能躲在草丛里、躲在山沟沟里、在砍柴时、在打猪草时偷偷地唱,还不敢大声唱,怕被老汉听见。但最终老汉的阻拦并未影响到她,她对吆喝的热爱有增无减。日子长了,村里的人也都熟知了这种情况,都认可这个十多岁女孩子甜美的歌声。时常在劳动休息时让她唱上几首,以消除劳动的疲劳。栀子花儿,顺墙哩栽嘛。幺婆一领唱,旁边的人就帮腔嗬洋嘿,柳连哩柳哇领唱和帮腔的都高高兴兴的,嘻嘻哈哈的,大家一下子就消除了劳动的疲倦。唱的次数多了,幺婆的领唱也就有了名气,大家都戏称她为村音。二十岁时,经人介绍,吴家幺婆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嫁到了吴滩。老伴不讨厌吆喝,但总觉得吆喝会耽搁做家务、做农活。而且,个人的堂客和一大群人吆喝来吆喝去,老伴觉得自己面子挂不住,做事莫要唱,唱起来有点浪。每次吴家幺婆在喂猪或做饭时吆喝哼唱了几句,总会被数落,于是她唱歌时都要躲着老伴。后来,只有在清晨村口溪边洗衣服时才能听到她清亮甜美的歌声。在田间地头时,才会听到她独有的吆喝歌声。2018年,《源味中国》节目组采访江津吴滩的彬哥花椒时,有个场景需要会唱山歌的人。当地村民都力荐吴家幺婆去唱吆喝。演唱时面对摄像头,她一点都不怯场,花大姐,她问啰郎,哪阵才来呀简单两句清唱就把大家的魂勾走了。她的吆喝好似一股清音,人人都夸赞。几十年光阴如梭,当年不起眼的小姑娘,因为梦想的陪伴,蜕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村音。有过累,有过苦,有过许许多多的反对与坎坷,但她不畏困难,勇敢而又执着地追梦。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大家公推她做郎家村老年歌唱团的领唱,吴家老太感觉自己多年梦想正一步步在实现。今年的丰收节,村里推荐本土歌唱代表时,大家又一致推举吴家幺婆。这是大家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一大挑战,吴家幺婆谨慎地接下了这个邀请。从接受邀请到登台的几个月里,她特地买来了一个智能手机,在村里文艺专干的手把手教学下,她学会了在手机上搜索歌曲、录制歌曲。她一句句地跟着学习音调和气息,一遍遍地练习,寻找最佳的演唱技巧,没有一丝的懈怠和疲倦。终于等到这一天,全国直播的到来。伴着气势磅礴的国歌声,丰收节的活动拉开了帷幕。紧接着是歌星和本土歌唱家合作的反映婚俗节目《田间喜事》。苏二哩,姐来,粉嘟嘟嘛。吆喝者一领唱,帮腔的方阵配合默契,情郎奴的哥咿儿哟,哟嗬喂嘞,左呀呀嗬嘿。吆喝与帮腔此起彼伏,好不闹热。直播的镜头还给了幺婆一个大大的特写。互动环节时,主持人好奇地采访了吴家幺婆,老人家,您为什么如此热爱吆喝歌唱?吴家幺婆饱含热泪,颤抖着双手,接过话筒说:我,一个农村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打小就喜爱唱歌,觉得一吆喝,心情就高兴了。以前老汉不准我唱,老伴不高兴我唱,但我今天上了电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唱了,唱出心中想表达的那种高兴,我就很开心了。在25550天追梦的日子里,与共和国同龄的吴家幺婆经历了追逐中的风风雨雨。她将心中的梦想转化为一个个音符,演化成一句句吆喝歌词,汇聚成乡土文化中的一声声歌唱。这吆喝唱出了农村好时光,唱出了我们江津人民的内心欢畅。下田嘞,薅秧嘞,哎行来哟听,吴家幺婆又开吆喝了。

    写吆喝的作文 篇3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悦耳的歌声,有尖厉的噪声,有欢快的笑声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声声沙哑的吆喝声。

    来喽!补鞋喽一阵沙哑的吆喝声吵醒了睡梦中的我:大清早的,喊什么喊!我在床上抱怨起来着,居然敢打断本小姐的梦,如此大胆,看我怎么找你算账。嗯必须拿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才行。一个早上,我都在想好办法。

    放学后,我看见那位老爷爷还在那喊着:来喽!补鞋喽有了,我心中生出一计。我把树下一双破得没人要的鞋子拿起来,将自己的鞋脱下放进书包里,穿着那双破鞋子走过去说着:帮我补一下这双鞋。那位老爷爷抬起头,一头灰白的头发,脸色黝黑,高颧骨。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一抬头,额头上更呈现出一个王字。老爷爷龟裂的手接过鞋子,问道:你是怎么弄破的?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摔倒的。怎么样,没摔伤吧。我不知该说什么,只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事,那还能补吗?这双鞋得明天才能修好。现在已经晚了,孩子,你先回家。明天再来拿吧!我偷偷笑着走开了。

    为了不让老爷爷看见我,我只好绕路去上学。放学后,我看见老爷爷的摊子摆在那里,却并没看见人。

    过了几天,来喽!补鞋喽,这阵熟悉的吆喝声传进我的耳边,我立刻起了床,趴在窗户上看。那位老爷爷更加骨瘦如柴,我急忙走过去,老爷爷看见我高兴地说:小朋友你来取鞋啦。你这几天怎么没来取啊!是不是没带钱,没事,小学生补鞋不用钱。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羞愧得恨不得钻到地下去。拿起这双补好的鞋子不好意思地走了。

    回家后,我把鞋子洗干净,晒干后摆放在鞋柜里。每次看到这双鞋子,耳边总会想起老爷爷沙哑的吆喝声,来喽!补鞋喽。

    写吆喝的作文 篇4

    “豆腐,卖豆腐啦……”

    身在偏远的山下,交通自然多有不便,而一些食物自己又不能制作,比如豆腐。于是就有人瞄准商机,到镇里批一些来卖。这样,他们就要大声吆喝别人来买东西了。

    可以说,我便是听着这阵阵的吆喝声长大的。

    刚开始呀呀学语时,听到吆喝声,便跑到外面,模仿他们。“豆夫,豆夫……”虽然声音不是很准确,但这足以让我的家人惊喜了,孩子长大了,会模仿人说话了。

    稍大点,才知道那吆喝的竞是我喜欢吃的,就缠着父母亲一定要买。他们拗不过我,每次吆喝的人来都要或多或少地买一点。

    尝过几次甜头后就逐渐上瘾了,天天坐在门口等待着小贩的叫卖声。

    听,又脆又响的声音,那是卖梨的:梨啦,卖梨啦……

    听,“换苹果嘞,又香又甜的苹果嘞!……”

    “卖地瓜啦!地瓜啦……”

    “换粉丝喽!……”

    叫卖声不绝于耳,时至今日留在脑海中的仍然是那阵阵清脆洪亮的叫喊声。对我这样一个馋嘴的孩子来说,聆听这叫卖声便是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就要吃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啦,香甜的香蕉,脆生生的梨啦……

    现在上高中了,寒假里回到家,耳边却缺了这鲜活的叫卖声。

    近几年,这样诱人悦耳的吆喝声已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扩音器:

    梨,三元一斤……

    桔子,一元一斤……

    这种掺杂了科学因素的叫卖声通过扩音器一遍又一遍愚蠢地重复着,单调,飘缈,似乎已经隔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了。

    我所眷恋的是那种纯天然的、可以变调的从人的口中喊出来的声音,因为我可以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收获的喜悦都在小贩的叫卖声荡漾开来。

    而近两年,社会的发展让我们过上了眼光更高的生活,我们情愿去超市买冷鲜鱼,也很少再去买商贩们从集贸市场里打来的鱼了。

    面对越来越稀疏的吆喝声,再也体会不出当初的那种等待的兴奋,吃时的快意……

    虽然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苹果,尽管价钱卖得比以前低,但味道已远不如当初了。

    难忘童年的吆喝声。

    写吆喝的作文 篇5

    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

    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

    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

    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

    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关心的不是“饱不饱”,而是“好不好”。以前做梦都吃红烧肉,而今大鱼大肉哪里稀罕?倒是马氏苋、胡葱酸、马援苦这些野菜走起俏来,说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注重营养搭配,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哪个还在乎那几个钱?你还喊“一斤红薯吃个饱”,不是损他穷吗?鬼老二才会来买呢。

    卖红薯的汉子依然憨笑着,只轻轻踩一下脚踏,三轮车就从我身旁滑了前去,他的手略微一摁龙头,“嘟”的一声,多年前还是一片黄土坡而今大厦林立的新城里,就洒下一路吆喝,清亮亮的——“烤红薯,甜又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进城奔小康,奔小康!……”

    吆喝的变迁

    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

    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

    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

    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

    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关心的不是“饱不饱”,而是“好不好”。以前做梦都吃红烧肉,而今大鱼大肉哪里稀罕?倒是马氏苋、胡葱酸、马援苦这些野菜走起俏来,说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注重营养搭配,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哪个还在乎那几个钱?你还喊“一斤红薯吃个饱”,不是损他穷吗?鬼老二才会来买呢。

    卖红薯的汉子依然憨笑着,只轻轻踩一下脚踏,三轮车就从我身旁滑了前去,他的手略微一摁龙头,“嘟”的一声,多年前还是一片黄土坡而今大厦林立的新城里,就洒下一路吆喝,清亮亮的——“烤红薯,甜又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进城奔小康,奔小康!……”

    写吆喝的作文 篇6

    亲切的吆喝声散文

    清晨,几声“卖面了!卖面了……”的声音穿破寂静的长空,破窗而入,将我从香甜的睡梦中惊醒。每当听到这苍凉高亢的吆喝声,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儿时买面的情景……

    大凡五六十岁的人,对过去吃面的影响一定是记忆悠新、刻骨铭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吃面靠粮票,穿衣靠布票,有了这两样东西,意味着你就是让人羡慕的城里人。那时候最热闹的地方是粮站,可谓是机器轰鸣,人流穿梭。尤其是到了月头发了工资,那粮站的开票处便排起了长龙,人们手里拿着面袋,等待着开票买面,一排就是大半天。那时候父母工作忙了,到了礼拜天,就由我去排队买面。尤其是到了开票处,也许是由于人多,开票处那漂亮姑娘的脸上一直没有表情,冷漠地打发着每一个排队的人。如果冷不丁冒出个关系户从后门开了票去提面,你就眼巴巴的望着人家把一袋袋的面往外抬,而没有关系的只能夏顶酷暑,冬顶严寒,老实本分地排队买面。那时候对于“关系”就有了一种敬畏之意,仰慕之心,心想长大了一定要和粮站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那吃面就不成问题了。

    七八十年代,粮食品种很单一,只有白面和黄面。白面也是分标粉和优粉,大米一般是不在窗口供应,都走后门供应了,一般普通人家是吃不到优粉和大米。那时候凭着粮票才能吃到百分之七十的白面,百分之三十的黄面,但感觉还是经常吃黄面。有时候黄面太多吃不完,母亲就压钢丝面,伴上蒜,吃起来精到可口,过后肚子却胀的像个鼓,让人痛苦难忍。要么就做金裹银,一半白面,一半黄面卷在一起蒸的馍,大家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金裹银”,吃起来还真香甜可口。

    也许那时候物资贫乏,粮食紧缺,粮站掌握着全县人民的吃粮大权,不要说粮食局局长,就是一个部门的科长,也是高高在上,门庭若市。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批条的权力,就连那些当领导的也要求到他们的门下,低三下四,点头哈腰批条。

    记得83年生小孩之时,眼看着就要生产分娩,还没有买到小米,急得家人四处寻找关系。在粮站正巧碰上了和我在一起工作过的刘大姐。经问明情况,她抱怨我怎么不早说,因为她爱人就在粮站专门负责批条。就这样顺利的拿到了10斤大米,十斤小米,一袋优粉的`白条,解决了燃眉之急,高兴的我仿佛拾到了一块金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有了这层关系,从那以后,就不用排队开票,顺利的吃上了优粉、大米。至今想起那位热心善良的大姐,心中就很感激,偶尔聚聚,也是特别亲切!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型到了市场经济体制。粮站更是首当其冲,站在了改革的风口浪尖。那昔日让人羡慕的粮站工作人员也因此被改制,年龄大的退休,不够退休年龄的买断了工龄,只拿到了一年800元的买断费,日子过的很清苦。

    那曾经热闹的粮站也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当地繁华的商贸楼。随着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营粮油的个体户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人们再也不用搭上时光排队买面。从此,粮票、粮证带着它曾今的辉煌和人们对它的留恋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给我们留下苦涩的记忆。

    如今,我们吃面再也不用走出家门,费心捞神买面。只要你听到那响亮、亲切的吆喝声,一个手势,他们便可以把面送到家里,还要放到你指定的位置,让你享受着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温饱的好日子。

    又一阵吆喝声传来,“卖面---了、卖面---了”是那么悠长、悠长!

    【写吆喝的作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