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数学函数课件精选9篇
  • 数学函数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7

    数学函数课件精选9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数学函数课件精选9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数学函数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象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对已恬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函数?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坐标平面内,什么叫点的横坐标?什么叫点的纵坐标?

    4.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请用记号表示A(3,5).

    5.请在坐标平面内画出A点。

    6.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反过来,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叫做什么对应?(答: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二)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知道,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 为自变量时,y是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对应关系,我们还可通知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图象的方法来表示。

    数学函数课件【篇2】

    第四课时(2.1,2.2)教学目的:1.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直接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掌握二次函数值域(最值)或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2.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就随之确定。  已学过的函数的值域 二、讲授新课1.直接法:利用常见函数的值域来求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y=3x+2(-1 x 1)      ②      ③             ④ 2.二次函数比区间上的值域(最值):例2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值域:① ;          ② ;③ ;  ④ ;3.判别式法(△法):判别式法一般用于分式函数,其分子或分母中最高为二次式且至少有一个为二次式,解题中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的讨论及函数的定义域.例3.求函数 的值域4.换元法例4.求函数 的值域5.分段函数例5.求函数y=|x+1|+|x-2|的值域. 三、单元小结: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四、作业:《精析精练》p58智能达标训练

    数学函数课件【篇3】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研究的是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是实际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把二次函数与之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外,在利用图像法解方程时,图像应画得准确一些,使求得的解更准确,在求解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运用二次函数计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意义及数学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解决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应用题。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情景导入:

    师:由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a0),你会有什么联想?

    生:老师,我想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

    师:不错,正因为如此,有时我们就将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来解决。

    现在大家来做下面这两道题:(幻灯片显示)

    1、解方程 。

    2、画出二次函数y= 的图像。

    教师找两个学生解答,作为板书。

    Ⅱ。新课讲授

    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共同讨论:

    1、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什么?它与方程 的根有什么关系?

    2、如果方程 (a0)有实数根,那么它的根和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有什么关系?

    生甲:老师,由画出的图像可以看出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1、2;方程的两个根是-1、2,我们发现方程的两个解正好是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生乙: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方程 (a0)有实数根,那么它的根等于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师:说的很好;

    教师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相交,那么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0的根。

    师:我们知道方程的两个解正好是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那么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下面问题。

    [学法]:通过实例,体会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求二次函数为0的自变量x的取值,反映在图像上就是求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 。

    (1)观察这个函数的图像(图34-9),一元二次方程 =0的两个根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2)①由在0至1范围内的x值所对应的y值(见下表),你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 =0精确到十分位的正根吗?

    x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y -1 -0.89 -0.76 -0.61 -0.44 -0.25 -0.04 -0.19 0.44 0.71 1

    ②由在0.6至0.7范围内的x值所对应的y值(见下表),你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 =0精确到百分位的正根吗?

    x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y -0.040 -0.018 0.004 0.027 0.050 0.073 0.096 0.119 0.142 0.166 0.190

    (3)请仿照上面的方法,求出一元二次方程 =0的另一个精确到十分位的根。

    (4)请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 =0,并检验上面求出的近似解。

    第一问很简单,可以请一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一个根在(-2,-1)之间,另一个在(0,1)之间;根据上面我们得出的结论。

    师:回答的很正确;我们知道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图象就能说出方程的两个根。现在我们共同解答第(2)问。

    教师分析:我们知道方程的一个根在(0,1)之间,那么我们观看(0,1)这个区间的图像,y值是随着x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大的,y值也是从负数过渡到正数,而当y=0时所对应的x值就是方程的根。现在我们要求的是方程的近似解,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答案是什么呢?

    生:通过列表可以看出,在(0.6,0.7)范围内,y值有-0.04至0.19,如果方程精确到十分位的正根,x应该是0.6。

    类似的,我们得出方程精确到百分位的正根是0.62。

    对于第三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教师在下面巡视,观察其中发现的问题。

    最后师生共同利用求根公式,验证求出的近似解。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当二次函数 (a0)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时,根据图像与x轴的交点,就可以确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近似解,对在这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x的值进行细分,并求出相应得y值,列出表格,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所要求的精确度的近似解。

    Ⅲ。练习

    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m,面积为6 。求这个矩形的长(精确到十分位)。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1)

    一、导入 总结:

    二、新课讲授 三、练习

    第二课时: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四个相连且面积相等的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每个小矩形一边的长为xm,试用x表示小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四个小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

    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 y= (x )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4,y=5。y的最大值为5。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5。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根据条件建立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在求最大(或最小)值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1)画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最高(或最低)点,就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2)依照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进而确定它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再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出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师:现在利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2:如图34-11,已知ab=2,c是ab上一点,四边形acde和四边形cbfg,都是正方形,设bc=x,

    (1)ac=______;

    (2)设正方形acde和四边形cbfg的总面积为s,用x表示s的函数表达式为s=_____.

    (3)总面积s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多少?

    (4)总面积s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点c在ab的什么位置?

    教师讲解:二次函数 进行配方为y=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此时当x= 时,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此时当x= 时, 。对于本题来说,自变量x的最值范围受实际条件的制约,应为02。此时y相应的就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了。通过画出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取值情况。在作图像时一定要准确认真,同时还要考虑到x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板书)

    解:(1)当bc=x时,ac=2-x(02)。

    (2)s△cde= ,s△bfg= ,

    因此,s= + =2 -4x+4=2 +2,

    画出函数s= +2(02)的图像,如图34-4-3。

    (3)由图像可知:当x=1时, ;当x=0或x=2时, 。

    (4)当x=1时,c点恰好在ab的中点上。

    当x=0时,c点恰好在b处。

    当x=2时,c点恰好在a处。

    [教法]:在利用函数求极值问题,一定要考虑本题的实际意义,弄明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画图像时,在自变量允许取得范围内画。

    练习: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是边bc上一点,qpap,并且交dc与点q。

    (1)rt△abp与rt△pcq相似吗?为什么?

    (2)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rt△adq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

    小结: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求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极值,求极值时可把 配方为y= 的形式。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2)

    活动1: 总结方法:

    活动2: 练习:

    小结:

    第三课时:

    我们这部分学习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把二次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大家观看下面的图片。

    (幻灯片显示交通事故、紧急刹车)

    师:你知道两辆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学生思考,讨论。

    师: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叫做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看下面一个道路交通事故案例:

    甲、乙两车在限速为40km/h的湿滑弯道上相向而行,待望见对方。同时刹车时已经晚了,两车还是相撞了。事后经现场勘查,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是12m,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m,但小于12m。根据有关资料,在这样的湿滑路面上,甲车的刹车距离s甲(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为s甲=0.1x+0.01x2,乙车的刹车距离s乙(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为s乙= 。

    教师提问:

    1、你知道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吗?甲车是否违章超速?

    2、你知道乙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在什么范围内吗?乙车是否违章超速?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对于二次函数s甲=0.1x+0.01x2:

    (1)当s甲=12时,我们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1x+0.01x2=12。请谈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意义。

    (2)当s甲=11时,不经过计算,你能说明两车相撞的主要责任者是谁吗?

    (3)由乙车的刹车距离比甲车的刹车距离短,就一定能说明事故责任者是甲车吗?为什么?

    生甲:我们能知道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知道甲车的刹车距离,又知道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式,所以车速很容易求出,求得x=30km,小于限速40km/h,故甲车没有违章超速。

    生乙:同样,知道乙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知道乙车的刹车距离的取值范围,又知道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式,求得x在40km/h与48km/h(不包含40km/h)之间。可见乙车违章超速了。

    同学们,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果二次函数y= (a0)的某一函数值y=m。就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 =m,确定它所对应得x值,这样,就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下面看下面的这道例题:

    当路况良好时,在干燥的路面上,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v/(km/h) 40 60 80 100 120

    s/m 2 4.2 7.2 11 15.6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每对(v,s)所对应的点,并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2)利用图像验证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是否有如下关系:

    (3)求当s=9m时的车速v。

    学生思考,亲自动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正确答案,教师再进行讲解。

    课上练习:

    某产品的成本是20元/件,在试销阶段,当产品的售价为x元/件时,日销量为(200-x)件。

    (1)写出用售价x(元/件)表示每日的销售利润y(元)的表达式。

    (2)当日销量利润是1500元时,产品的售价是多少?日销量是多少件?

    (3)当售价定为多少时,日销量利润最大?最大日销量利润是多少?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本题的实际意义,弄明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画图像时,在自变量允许取的范围内画。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3)

    一、案例 二、例题

    分析: 练习:

    总结:

    数学网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 ww . w. +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数学函数课件【篇4】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

    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 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 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 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 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 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 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 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数学函数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用计算机处理有关的近似计算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

    难点是选择合理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三角函数能够模拟许多周期现象,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主学习探索研究】

    1.学生自学完成P42例1

    点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3cm,周期为3s,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cm)和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t=5s时的位置.

    (教师进行适当的评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据物理常识,应选择怎样的函数式模拟物体的运动;怎样求和初相位θ;第二问中的“t=5s时的位置”与函数式有何关系?)

    2.讲解p43例2(题目加已改变)

    2.讲析P44例3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汐,一般的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船坞;卸货后落潮是返回海洋.下面给出了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几个时刻的水深.

    (1)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在整点时的近似数值.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海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数学模型反映该实际问题?

    (2)图表中的最大值与三角函数的哪个量有关?

    (3)函数的周期为多少?

    (4)“吃水深度”对应函数中的哪个字母?

    3.学生完成课本P45的练习1,3并评析.

    【提炼总结】

    从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三角函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待定系数法是三角函数中确定函数解析式最重要的方法.三角函数知识作为数学工具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经常有所涉及.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P46习题1.3第14、15题

    数学函数课件【篇6】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①直线与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单独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间接考查则以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综合为主,多为中、高难度,往往作为把关题出现在题目中。直接考查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对称问题等,间接考查一定会出现在中 高考,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②圆的问题主要涉及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性质的讨论,难度中等或偏易,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其中热点为圆的切线问题。③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的推广,在解决空间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业,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就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实现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也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一般是与空间向量在坐标运算结合起来运用,也不排除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综合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

    难点磁场

    已知a<1,b<1,c<1,求证:abc+2>a+b+c.

    案例探究

    [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质,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α(90°≤α<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b)。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效果最佳?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它不仅考查了直线的有关概念以及对三角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问题的。

    知识依托: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不等式法求最值。

    错解分析: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是把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tanACB的最大值。如果坐标系选择不当,或选择求sinACB的最大值。都将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技巧与: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取最大值,欲求角的最值,又需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O为镜框边,AB为画的宽度,O为下边缘上的一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x,0)(x>0),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取得最大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acosα,asinα)、(bcosα,bsinα),于是直线AC、BC的斜率分别为:

    kAC=tanxCA=

    于是tanACB=

    由于∠ACB为锐角,且x>0,则tanACB≤,当且仅当=x,即x=时,等号成立,此时∠ACB取最大值,对应的点为C(,0),因此,学生距离镜框下缘cm处时,视角最大,即看画效果最佳。

    [例2]预算用20xx元购买单件为50元的桌子和20元的椅子,希望使桌椅的总数尽可能的多,但椅子不少于桌子数,且不多于桌子数的1.5倍,问桌、椅各买多少才行?

    命题意图:利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属于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本题主要考查找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准确地描画可行域,再利用图形直观求得满足题设的最优解。

    知识依托: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最优解。

    错解分析:解题中应当注意到问题中的桌、椅张数应是自然数这个隐含条件,若从图形直观上得出的最优解不满足题设时,应作出相应地调整,直至满足题设。

    技巧与方法:先设出桌、椅的变数后,目标函数即为这两个变数之和,再由此在可行域内求出最优解。

    解:设桌椅分别买x,y张,把所给的条件表示成不等式组,即约束条件

    为由

    ∴A点的坐标为(,)

    ∴B点的坐标为(25,)

    所以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是以A(,),B(25,),O(0,0)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如下图)

    由图形直观可知,目标函数z=x+y在可行域内的最优解为(25,),但注意到x∈N,y∈N*,故取y=37.

    故有买桌子25张,椅子37张是最好选择。

    [例3]抛物线有光学性质:由其焦点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折射后,高中数学,沿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的方向射出,今有抛物线y2=2px(p>0)。一光源在点M(,4)处,由其发出的光线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的方向射向抛物线上的点P,折射后又射向抛物线上的点 Q,再折射后,又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的方向射出,途中遇到直线l:2x-4y-17=0上的点N,再折射后又射回点M(如下图所示)

    (1)设P、Q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证明:y1.y2=-p2;

    (2)求抛物线的方程;

    (3)试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该点与点M关于PN所在的直线对称?若存在,请求出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又一个重要应用。本题是一道与中的光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考查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韦达定理,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

    错解分析:在证明第(1)问题,注意讨论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时。

    技巧与方法:点关于直线对称是解决第(2)、第(3)问的关键。

    (1)证明:由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及题意知

    光线PQ必过抛物线的焦点F(,0),

    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 ①

    由①式得x=y+,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y2=2px中,整理,得y2-y-p2=0,由韦达定理,y1y2=-p2.

    当直线PQ的斜率角为90°时,将x=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p,同样得到y1.y2=

    -p2.

    (2)解:因为光线QN经直线l反射后又射向M点,所以直线MN与直线QN关于直线l对称,设点M(,4)关于l的对称点为M′(x′,y′),则

    解得

    直线QN的方程为y=-1,Q点的纵坐标y2=-1,

    由题设P点的纵坐标y1=4,且由(1)知:y1.y2=-p2,则4.(-1)=-p2,

    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3)解:将y=4代入y2=4x,得x=4,故P点坐标为(4,4)

    将y=-1代入直线l的方程为2x-4y-17=0,得x=,

    故N点坐标为(,-1)

    由P、N两点坐标得直线PN的方程为2x+y-12=0,

    设M点关于直线NP的对称点M1(x1,y1)

    又M1(,-1)的坐标是抛物线方程y2=4x的解,故抛物线上存在一点(,-1)与点M关于直线PN对称。

    锦囊妙计

    1.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等问题;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等。

    2.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里面所涉及到的对称一般都可转化为点关于点或点关于直线的对称。中点坐标公式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解决对称问题的重要工具。

    3.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的又一应用。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实际上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求线性目标函数z=ax+by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设t=ax+by,则此直线往右(或左)平移时,t值随之增大(或减小),要会在可行域中确定最优解。

    4.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有关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等代数问题往往借助直线方程进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数学函数课件【篇7】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单调性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用符号语言(不等式)刻画函数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及简单应用.

    它是学习函数概念后研究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性质,为后继学习奠定了理性思维基础.如研究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性质,包括导函数内容等;在对函数定性分析、求最值和极值、比较大小、解不等式、函数零点的判定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上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它是高中数学核心知识之一,是函数教学的战略要地.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生成,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学生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已经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形”的直观认识,了解用“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描述函数图象的上升(下降)的趋势.亳州一中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数学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辨析、抽象概括和归纳类比等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用数学符号刻画一种运动变化的现象,从直观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是个很大的跨度.而高一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跨越的阶段,逻辑思维水平不高,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另外,他们的代数推理论证能力非常薄弱.这些都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相关概念.掌握证明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亲历函数单调性从直观感受、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跨越,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类比等思想方法.

    3.通过探究函数单调性,让学生感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有限到无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和力量.

    4.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进一步养成思辨和严谨的思维习惯,锻炼探究、概括和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学生认识函数单调性的过程中会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把“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这一描述性语言“翻译”为严格的数学符号化语言,尤其抽象概括出用“任意”刻画“无限”现象;二是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对高一学生而言,作差后的变形和因式符号的判断也有一定的难度.

    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形式组织学习材料:

    1.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动态的优势,借助函数图象、表格和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自然生成.

    2.在“创设情境”阶段.观察并分析沙漠某天气温变化的趋势,结合初中已学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函数单调性,明确相关概念.

    3.在“引导探索”阶段.首先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然后设置递进式“问题串”,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对“随的增大而增大”进行探究、辨析、尝试、归纳和总结,并回顾已有知识经验,实现函数单调性从“直观性”到“描述性”再到“严谨性”的跨越.

    4.在“学以致用”阶段.首先通过3个判断题帮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辨析,逐步形成对概念正确、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示范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一起提炼基本步骤,强化变形的方向和符号判定方法.接着请学生板演实践.

    实例 科考队对沙漠气候进行科学考察,下图是某天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图说说气温的变化情况?

    预设: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如气温的最值,某时刻的气温,某时间段气温的升降变化(若学生没指明时间段,可追问)等.图象在某区间上(从左往右)“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单调性(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从科考情境导入新课,了解“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的沙漠气候,直观形象感知气温变化,自然引入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是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如果清楚了函数的变化规律,那么就基本把握了相应实物的变化规律.在事物变化过程中,保存不变的特征就是这个事物的性质.因此,研究函数的变化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

    问题1:观察下列函数图象,请你说说这些函数有什么变化趋势?

    设计说明:学生回答时可能会漏掉“在某区间上”,规范表达“函数在哪个区间上具有怎样的单调性”.借此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相对某区间而言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在区间上,若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总是上升的,即随的增大而增大,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递增的,区间称为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学生类比定义“递减”,接着推出下图,让学生准确回答单调性.)

    设计说明:从图象直观感知到文字描述,完成对函数单调性的第一次认知.明确相关概念,准确表述单调性.学生认为单调性的知识似乎够用了,为下面的认知冲突做好铺垫.

    问题2:(1)下图是函数的图象(以为例),它在定义域R上是递增的吗?

    (2)函数在区间上有何单调性?

    预设:学生会不置可否,或者凭感觉猜测,可追问判定依据.

    设计说明:函数图象虽然直观,但是缺乏精确性,必须结合函数解析式;但仅凭解析式常常也难以判断其单调性.借此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符号化定义的必要性.自然开始探索.

    问题3:(1)如何用数学符号描述函数图象的“上升”特征,即“随的增大而增大”?

    以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为例,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随的增大而增大”,生成表格(每一秒生成一对数据).

    设计说明:先借助图形、动画和表格等直观感受“随的增大而增大”,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若,则必须有.

    (2)已知,若有.能保证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吗?

    拖动“拖动点”改变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可以递增,可以先增后减,也可以先减后增.

    (3)已知,若有,能保证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吗?

    拖动“拖动点”,观察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变化.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反例,然后借助几何画板动态说明验证两个定点不能确定函数的单调性,三个点也不行,无数个点行不行呢?引导学生过渡到符号化表示,呈现知识的自然生成.

    (4)已知,若有能保证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吗?

    设计说明:可先请持赞同观点的同学说明理由,再请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画出反驳,然后追问:无数个也不能保证函数递增,那该怎么办呢?若学生回答全部取完或任取,追问“总不能一个一个验证吧?”

    紧接着师生一起回顾子集的概念(PPT展示教材上子集的定义),再次体验对“任意一个”进行操作,实现“无限”目标的数学方法,体会用“任意”来处理“无限”的数学思想.

    问题4: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刻画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呢?

    预设:请学生自愿尝试概括定义.板书“任意,当时,都有,则称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则突出关键词“任意”和“都有”;若缺少关键词“任取”或“任意”,则追问“验证两个点就能保证函数在区间上递增吗?”.

    问题5:请你试着用数学语言定义函数在区间上是递减的.

    预设:为表达准确规范,要求学生先写下来,然后展示.并有意引导使用“任意,当时,都有,则称函数在区间上递减”,以此打破必须“”的思维定式.

    (1)设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对任意,都有,则在区间上递增;

    (2)设函数的定义域为R,若对任意,且,都有,则是递增的;

    (3)反比例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设计说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展示性回答.若学生认为正确,则要求说明理由;若学生认为错误,则要求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反例(题(3)可追问怎么修改).通过构造反例,逐步完善和加深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

    设计说明:对照定义板书示范,指明变形的目的是变出因式等,并让学生提炼证明的基本步骤.

    (2)在上递增.

    设计说明:回答“问题2”悬而未决的问题.先请两位学生板演,然后由其他学生完善步骤.

    思考题: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减小时,压强将增大.试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其他学科的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说明:先给出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小结,再推出引导性关键词,使得总结简明、到位、拔高.

    (2)判断并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探究题:向一杯水中加一定量的糖,糖加得越多糖水越甜.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说明:课堂作业是为及时巩固初学的知识和方法,完善对“对勾函数”的认识.探究题是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从地理情境开始,中间解答物理定律,最后以化学实验结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反思“三个理解”的理解程度、教学策略和落实情况等.

    数学函数课件【篇8】

    通过观察一些函数图象的特征,形成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 再通过具体函

    数值的大小比较,认识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减小)的规律,由此得出增(减)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 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2)函数单调性的研究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

    (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与证明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

    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习

    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从观察具体函数图象引入,直观认识增减函数,利用这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通过练习、交流反馈,巩固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以上就是育德教育为大家准备的高中数学教师试讲教案,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试讲环节。

    数学函数课件【篇9】

    课前预习: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提到学习方法必将的一个,话虽老,虽旧,但仍然是不得不提。虽然大家都明白该这样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能有几人,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加深我们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

    记笔记: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堂笔记,因为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将的东西一般都是精华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一来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吗,二来可以方便我们以后复习查看。如果对课堂讲述的知识不理解的同学更应该做笔记,以便课下细细琢磨,直到理解为止。

    课后复习:同预习一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的几十分钟不足以使我们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需要我们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涉猎课外习题:想要在数学中有所建树,取得好成绩,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多多涉猎一些课外习题,学习它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学会归类总结: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公式,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种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公式,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此时我们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等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因为公式都绑在一起了吗)。

    建立纠错本: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因为同样一类题目而失分,自己也十分懊恼,其实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建立纠错本,帮我们经常会出错的题目都集中在一起(当然只要是做错过得都可以记录上),然后空闲的时候看看,考试之前再看看,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数学函数课件精选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