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4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如果您需要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反应是紧密关联的。如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我们的网站!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上,主要内容有“猜数游戏”;“想一想”、“练一练”;6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6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__。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实际应用、摆数活动、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在上新课前本人用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着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数游戏

    在猜谜导入的情景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因而教师自然的引入6的猜数游戏活动,这一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每个人都有积极参与的信心。在猜数游戏时,老师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磁铁6块,用双手演示,让学生通过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接着老师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6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实际应用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摆数游戏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实际应用练习题。首先本人

    结合课本设计了一个苹果的情景图,通过老师演示过程,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按图和算式编故事,列出6的加减法算式。这一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接着又出示了练习题,进一步熟悉了6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

    (四)摆数活动

    学习了6的猜数游戏后,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老师便顺势引导,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6个圆片,组织同桌合作练习6的加减法,通过摆数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得出6的所有加减法算式,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作业

    最后进行课堂作业,提高学生计算加减法算式的能力和速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2】

    一、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三、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反馈旧知

    1.填空。

    图中有( )把椅子;图中有( ) 张桌子。

    2.选择

    图中有( )个草莓

    A 1 B 3 C 5 D 4

    新知探究

    (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生表示愿意去,兴趣高涨。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5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看苹果模型,观察模型上面有什么?1.2.3.4.5.五个数字。

    二、师生共同探讨新知。

    (一)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找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摘大的,摘小的.最后,树上没有了。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解决问题。

    (预设)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交流想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像这种一个也没有,我们用数字0。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教师总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三)生活中的“0”,学习写“0”。

    1.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直尺、台秤、计时秒表、温度计的图片)。

    2.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温度计)。

    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点。(板书:分界点)小结:0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分界点。

    3.学习写0

    (1)写“0”同学们看“0”像什么?你会写吗?试一试,看谁写得最漂亮!(学生写后,教师在田字格上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几个“0”,同桌相互比一比,议一议。)

    (2)现在,我们的数字大家庭里又添了一名新成员:“0”。把它排到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一起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0,1,2,3,4,5,)。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自主练习第 1 题)盘子中各有几个苹果呢,请你数一数,写一些。看谁写得最漂亮!

    2.补充按顺序填数(自主练习第 3题)你们看,这些调皮的数跑没了,你们能把它填上吗?如果你填对了,就会得到一份有趣的礼物!快开始吧!

    四、抽象概括。

    1.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

    2.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边学边练

    (一) 填空题。

    拿走5块糖还剩(0)块。拿走3块糖还剩(2)块。拿走2块糖还剩(3)块。

    巩固训练 1.看图写数。

    2.看图写数。

    3.看图写数。

    3拿走2,还剩1。

    4拿走3,还剩1。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 ”表示一个也没有

    1 2 3 4 5

    “0”表示起点分界点

    教学反思

    1.教材出示了直尺图,这是前面用点子图讲数的顺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教学时让每个学生自备一把直尺,在直尺的左端找到0,说明0是起点。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0的右边一个数是几,最后一段一段地数数。这里只是认数和掌握数的顺序,还不是认识米尺,所以不讲厘米等长度概念。

    2.教学0的写法的时候,应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教学生练习的方法可以参看前面教写数的教学建议。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5】

    教材与学情分析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准备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

    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1、教学例5。

    (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

    ③怎样列式?请大家试着将算式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3)讨论:

    ①算式 “10+3”和“3+10”都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4)列式:

    ①根据桌上小棒试着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②怎样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a〕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师说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5)练习(出示课件内容): 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完成课本78页“做一做”中的第一、三题。

    师生总结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减法

    10 + 3 =13 13 - 3 =13

    3 + 10 =13 13 - 10 =3

    11 + 2 =13 13 - 2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札记: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6-3-16+1+2

    10-5-2 2+2+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顺序。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该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观察动画,寻找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问:车上还有几人?

    你会列式解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例,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

    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

    (3)教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直接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

    7-2+3=8

    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单些?

    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简洁。)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树图,要求学生根据先根据图1说出图意,再出示图2,获取数学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列这样的简便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6+2-3=5

    集体分析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

    3.分析算式,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道简便算式与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1)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2)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同连加和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从左往右算。

    三、巩固练习

    1.图式结合题。引导学生根据部分算式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闯关题

    (1)计算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运算的顺序。

    (2)送鱼雷回家图。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将鱼雷送回自己的家,集体核对结果。

    (3)看图说话列式。

    谈话:动物游乐园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根据老师的要求,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请同学说说老师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第75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7-2=5

    5+3=8 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闯关游戏,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游戏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7】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能认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情分析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2.知道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评价任务

    1.会通过钟表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会说出分针、时针。

    2.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密切相连会认读整时。

    资源与建议

    1.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2. 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 认识钟表 练习拨钟 课堂总结3. 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本节课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4.课前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1.认识闹钟。

    2.谈谈闹钟的作用。

    通过听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钟表

    环节二

    教学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教师:你看它的分针都指向几?都朝上指着几?生:12整理归纳: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上拨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2时、6时、12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钟面。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钟表,知道怎样看表,怎样读时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找朋友:看桌面连线

    2、猜一猜,小明几时在看电视,拨出一个时间

    3、过1时是几时,教材94页第3题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教师:今天有小闹钟相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谈谈收获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1、钟面上:(1)时针和分针

    (2)12个大格

    (3)12个数

    2、整时整点:7:00 8:00 2:00

    3、记录时间的方法:(1)普通计时法:7时 8时 2时

    (2)电子计时法:7:00 8:00 2:00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5根。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示课题

    1.口算(开火车),用卡片。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请你开到我这儿来。

    (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声音声音响亮,小火车又开起来了。)

    生答。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生答。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小能手,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看,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这样好吗,等下课后小朋友们再一起交流讨论。

    3.出示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手上拿着什么?(生答)

    师:对,这些小星星奖章要奖给在本节课里积极发言的金话筒、奖励给提出问题最多的小博士、奖励给专心听讲、虚心听取别人发言的小白鸽,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纸鹤图。(课件)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

    (2)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教师巡视,给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示范,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玩三个纸鹤,最后一个小朋友 拿走了一个纸鹤。你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

    (3)请交换,刚才听的小朋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4)全班交流:好,下面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5)小结: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真了不起,他们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老师给他们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6)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拿走是什么意思?(生答)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的,是从几只纸鹤里减去了几只纸鹤。3只纸鹤用数字几来表示,拿走1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板书3  1),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在3与1的中间写上减号)(师:指着“-”这个符号是减号,表示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一起读一次“减号”,这个式子读作3减1。)

    (7)3减1得几?(生答后完成等式,谁会读这个式子。学生齐读两次。)

    (8)在这个算式中“3、1、2、-”分别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还剩几个纸鹤?还表示3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小朋友?)

    (9)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们是肯脑筋、积极发言的小博士,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谁是认真听讲的小白鸽呢?好,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幅图。

    2.出示气球图。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拿了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几个气球?)

    (2)根据画面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4-2=2)

    (4)4、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5)请小朋友们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怎么样?(来,给这几位小朋友鼓励一下,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说得流利、连贯和完整,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是坐得最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白鸽?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减法,两个算式都是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式子。)

    三、操作、交流学习

    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我先摆2个小圆片,然后拿走1个,谁能根据老师的操作说一个减法算式?(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发言星。)

    2.学生操作:一个同学摆学具,一个同学说算式,然后交换过来。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能得到今天的合作星。

    3.小结:从小朋友的合作操作中可以看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四、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

    小结: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棒不棒?夸夸我们自己。

    师: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谁发言最积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五、总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回家后向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

    2、通过走数字迷宫,经历多种途径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做“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逆过程,享受与人合作的乐趣。

    4、通过投球游戏,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重点难点: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走数字迷宫(课前把学生的书桌摆到教室四周,中间留出一大块空地,老师用粉笔在地板上照书上的迷宫画好,写上数字。黑板上有画一个。)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幻灯片出示1~7数字,让学生读出它们。)

    数字宝宝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

    师: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宝宝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宝宝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7个数字,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7的顺序)。

    二、数学乐园开始

    分组开始完成数学乐园的题

    规则:两组分别从1——7各题选择自己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回答。答对了可以进行下一道题的回答。

    分组:多种形式的分组。多次进行回答。

    三、总结: 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心不?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玩好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0】

    教者:申秀芝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每个一页)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的使用:由于学生很少有独自购票的经历,书中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相符,将学生去食堂吃饭排队融入进去,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能区别几和第几,感知第几的相对性,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学流程及效果预测

    课前小游戏

    学生伸出小手做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的动作游戏,其目的在于强化左右的概念、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品德教育

    首先请学生看主题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此环节的设计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此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学生排排队,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

    我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排成一直队,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同学在队伍中是第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XX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的是几个人?你知道前两个人是谁吗?同样是2,为什么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呢?XX的后面又有几个人?回座位一个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二次活动:小学生获奖颁奖台,进一步理解序数含义。

    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学生带来五位动物朋友,原本是我安排好小动物的位置,听从了浪子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排队,这样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接下来请学生介绍一下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的介绍中有的从左数起,有的从右数起,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使学生明白数的起点不同小动物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在此环节中郭永军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由教师示范怎样把几个和第几个圈出来,这样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避免了以往练习第二题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提问考一考同桌,看看从不同的方向能否准确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第三次活动: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本环节我请学生拿出学具: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接下来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把学具摆成一直排,圆片在第2的位置上,有哪些摆法?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后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

    (三)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

    此环节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

    第一题:水果排排队,目的是检测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果的位置也不同。

    第二题:圈小猫,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画一画,目的是检测学生能否准确区分几和第几。

    前几次试讲时发现学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把三只小猫圈在一起,而是每个圈一个圈,反思原因是学生不懂怎样去圈画,采用了郭老师的建议在小动物排排队环节就示范教给学生圈画方法,到了本题,问题就不再出现了。

    第三题:想一想,猜一猜。这样的习题具有一定难度,原设计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演一演的步骤来处理,老师们向我提出质疑:这样的练习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否太难了?实际教学时学生确实也遇到了困难,最后采用了这样的办法:(1)想想小明前面有几个同学?小明后面有几个同学?(2)一共有多少人?指哪些同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性训练的目的。

    最后,我设计了小游戏:快乐乐出教室的环节。在张晶老师的建议下加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听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正确进行判断,走出教室。这样的设计不仅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也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1】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学认知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俺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同学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考虑:

    (1)同学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同学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复习导入,诱发参与

    (1)导入:小朋友们,前面我们认识了6个数字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宝宝抢读游戏,第一个举起小手的机会就是你的。准备好了吗?

    (2)数字宝宝说:小朋友们真能干!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为了奖励你们,我请你们去参加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在那里,我们还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呢!

    (3)打开文本18页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板书:等号上下两横平又直)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教师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让学生写一写,

    并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3、学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板书:嘴巴朝左大于号)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

    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嘴巴朝左是大于号,嘴巴朝右是小于号。

    教读儿歌。学生边读边做手势表演。

    互动游戏:教师打手势学生说符号,同坐互动。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