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溶解度课件(精品5篇)
  • 溶解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27

    最新溶解度课件(精品5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最新溶解度课件(精品5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溶解度课件(篇1)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质。

    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度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o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o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 和溶 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6.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是b>a=c

    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9.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1.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溶液为饱和溶液 B.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C.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3.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人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在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1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 ℃至t2 ℃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 、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C.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6.根据右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温度从t2℃降到t1℃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B>C B.t2℃时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C.A物质中混有C物质,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7、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18.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t3℃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 的质量分数相等

    2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饱和溶液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2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 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 量是 g。

    (3)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3)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 t2 温度/℃

    2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BCCBC CDDAB BDCAD DDDCAD (1)B>C>A;(2)45 ;(4)B>C>A.

    1)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甲有剩余固体,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乙无剩余固体,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甲;

    (2)由图1可知:20℃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2中2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b; 加水(或加热);

    (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1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无溶质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溶解度课件(篇2)

    一、教学目的: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单质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们使用的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长时间不变色,而蓝色墨水易变色?为什么呢?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㈡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附学习目标: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㈢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指导

    附自学提纲:

    ⒈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变色?

    ⒉回忆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不是碳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⒊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⒋观察实验5-4,说出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⒌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如果能,会生成什么?

    ⒍没有化学反应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具体做法:

    ⑴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文,阅读时注意看不懂的内容,并对看不

    懂的.内容作好标记;

    ⑵老师巡堂分类指导,同时观察、了解学情;

    ⑶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纲,对自学知识进行强化。

    ㈣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练习:

    A.单项选择:

    ⒈ 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笔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这是因为

    (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还原性 D.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⒉ 某黑色固体加热后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这种黑色固体是( )。

    A.氧化硐 B.木炭C.铜、木炭混合物 D.氧化铜木炭混和物

    ⒊ 碳与氧气化学性质相似之处是( )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③氧化性 ④都是单质⑤都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

    B填空:

    ⒈ 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前者说明碳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 性。

    ⒉ 黑火药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爆

    炸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

    C.选做题:

    ⒈ 下列变化中单质碳作还原剂的是 ( )。

    A. C CO B. C CO2 C. CH4 C D. CO2 CO

    ⒉ 用木材做桩,常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 ,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变更结实 C. 烧死虫子 D. 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⒊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气质量的比

    为( )。

    A. 2 : 1 B. 1 : 2 C. 14 : 11 D. 11 : 14

    ⒋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D是无色气体,B为

    红色固体,C是灰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⑴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E。

    ⑵C与E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⑶气体A与E加热反应得到B和一种常温下是元色液体物质。

    推断A、B、C、D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㈤小结:

    ①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②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③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㈥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溶解度课件(篇3)

    镁和铝这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最为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金属镁和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所以学好这一节,对中学化学的学习,酸,碱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很大的帮助。

    依据考试大纲,教材大纲,我设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原子结构比较。

    (2)掌握金属镁,铝的化学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与它们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3)掌握铝的`几类重要化合物及其制备,用途。

    (4)复盐。明矾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5)与铝及其化合物两性有关的计算和图像分析。

    (6)合金及其特点(定义、熔点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3,思维目标。

    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思想。

    1,重点。

    (1)镁,铝的化学性质——镁和铝的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同时由于镁的原子半径略大于铝的原子半径,所以镁的还原性略强于铝。

    (2)铝的特性——铝单质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和强碱进行反应。

    (3)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既可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2.难点。

    铝的特性及氢氧化铝的两性。

    3.疑点。

    (2)对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程序:

    1.联系实验问题,引入新课。

    先将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在将铝和盐酸反应,让同学们观察实验,再联系初中所学的,金属只能和酸反应,但未提到金属和碱进行反应,从而引出两性金属铝。有了这一引入,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自学,老师演示实验来探究引导学生学习镁,铝的化学性质。

    (2)新旧知识联系,总结出镁铝和氧气,其他非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

    (4)对于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可以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出反应过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3.巩固练习。

    4.师生共建网络。

    5.学生自评。

    溶解度课件(篇4)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具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游戏与练习,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和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图片,然后提问:在这类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层层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水的电解,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步骤。

    化锰,并且根据对二氧化锰的后期处理,发现催化剂的存在,并且定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我会适当引导,把生活和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四科学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5分钟)。

    实验步骤(多媒体课件演示),根据演示的实验,学生能准确选择实验仪器。(对于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我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溶解度课件(篇5)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资源网 722331.Com)

    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不论其原因或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例如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但很难溶解于水等等。食盐、油脂的这种性质,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都可以用溶解性这个概念来概括。然而溶解度则不同,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差别。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的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的具体数量,是溶解性的具体化、量化,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种规定后形成的概念。

    对于气体溶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点应向学生做常识性介绍:

    (1)定基地描述物质溶解性时,不论气体还是固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规定的条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体溶解度用质量(克)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100克;气体溶解度则是用体积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1个体积(一般以升为单位)能溶解若干体积气体,而其它条件如达到饱和、一定温度等都是一样的。

    (2)所以规定不同标准,是因为气体的体积容易测量、而质量不易称量,因此就用体积来表示。

    (3)由于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很大,所以规定其溶解度时,对于压强作出规定—101千帕。这一点可以用打开汽水瓶盖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泡沫为例来加以说明。

    气体溶解度在实际测定时比较复杂,非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还应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值。初中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对这部分内容不必过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 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建议

    1.对学生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对学生而言,溶解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对表征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的规定不像质量分数那样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观念的建立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可以从质量分数的概念出发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对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应加以适当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2.要注意实验在学生形成概念时的重要作用。本节安排了若干实验,可以有教师边讲边演示,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做。

    3.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合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在教学的编排上特意设置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内容,具有活动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要精心组织好相关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设计、论证,应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予以实施。

    【最新溶解度课件(精品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