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厘米和米课件
  • 厘米和米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21

    厘米和米课件。

    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前会使用教案课件,这通常需要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精心设计。编写教案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您是否为教案课件而感到困扰?我们很高兴向您介绍与“厘米和米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这能为您提供帮助。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内容,您可以从中找到您所需的全部信息!

    厘米和米课件 篇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厘米和米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第68页的例4、例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米尺、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填写

    二、新授

    量比较长的东西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1、例4

    师指着手中的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的长度是1米。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看,并相互比较一下,使学生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的两臂伸平相互量一量、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例5

    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

    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让学生看一年过把折尺上有几厘米

    通过实际观察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

    1米里有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第68页做一做

    拿一条绳子,量出1米、2米、3米。

    师让每个学生都量一量,知道1米、2米、3米等有多长,建立最简单的长度概念。

    四、小结

    1米=100厘米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4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13题。

    厘米和米课件 篇3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 :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6、一厘米――毕淑敏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三、作家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的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工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厘米和米课件 篇4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

    厘米和米课件 篇5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4、练习: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厘米和米课件 篇6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厘米和米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厘米和米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把学生尺,每人一张4厘米宽的蓝纸条和一张1厘米宽的红纸条,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白纸条、

    教学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蚂蚁王国现在可热闹了,发生什么事了呢?一起来听听(看图配故事):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昨天晚上一阵大风把铺在小桥上的一块木板给刮跑了,他们正商量着再找一块木板铺上去。可是他们不知道铺上去的这块木板需要多少大呢?急得团团转,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蚂蚁呢?

    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真是热心肠。那好,在你们桌面上每人都有一张与这块木板一样长的白纸条,请你想想办法,选用你喜欢的东西量一量木板有多长有多宽,现在开始动手。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奇怪了,同样长的木板,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尺子)

    (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板测量的结果不同?为了统一,就需要用什么工具去量)。

    二、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还可以看看书?

    (1)每把直尺上有什么

    (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

    尺子上有2种刻度线。(一种长一种短)。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0,叫做0刻度线。(课件3:直尺)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那你们猜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那数字1对的长刻度线就叫1刻度线,数字几对的那条长刻度线就叫几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刻度线是怎么排列的

    每个数字都对着长的刻度线,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相邻的长刻度线称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__大格。

    有的尺子还标有CM字母,这是厘米的字母表示法,说明这是一把厘米尺。(板书:厘米CM)

    (小结)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直尺就是利用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子,告诉我们物体长度的。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来认识新朋友厘米(板书)

    四、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过渡情境:你们看,小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美观些,还给它刷上了彩色的油漆:

    (出示红纸条,你们也有拿起来)

    看一看估计一下刷上红色油漆的这段宽是多少。

    学生猜测后,到底有多长呢,到自己的直尺上比一比。(课件4:1厘米的概念)。

    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厘米,并用手指比划出一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同桌互相验证。

    0到1是1厘米(课件5),那么12是几厘米呢?

    学生可能会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时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起点是1,而不是0。

    你还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反馈(继续演示课件5:1厘米长度演示)

    从这里,你发现1厘米的排列规律了吗?

    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每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记住1厘米了吗?把它装进你的脑中,闭上眼睛在你的脑中想象有一条1厘米的线段,有了吗?

    再用手势把你脑中的这一厘米比划出来,到自己的尺上验证一下。到底你比划得准确吗?

    刚才咱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下面咱们比一比,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宽约几厘米?(课件6:手指宽)我们又多了一把身体上的尺。

    那2厘米呢?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上找出2厘米并说出道理。

    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你还能找到别的2厘米吗?(课件5(2):2厘米的动画演示)那5厘米呢?10厘米呢?

    在自己尺上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厘米数,介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独立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看一看、数一数你的这把尺子共有几厘米?

    五、用厘米量

    估一估:(出示一张蓝纸条)请你们把刷上蓝色的这一段举起来,估计它的宽度。

    1、量一量:究竟有几厘米呢?

    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

    (切换成实物投影)指名学生展示量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它同学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课件7:蓝纸条的各种测量):你同意这里的几种测量方法吗?为什么?

    方法一:直尺的0刻度线起没有和纸条的左端对齐。分析错误原因:尺子前端没有刻度线不能精确测出,量物体最好应该从刻度线开始。

    方法二:直尺的0刻度线起和纸条的左端对齐。(正确:4厘米)

    方法三:从直尺的最左端量起,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刻度线对齐。

    ★指导一般的测量方法: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的一端,再看纸的另一端对着尺的刻度上的数,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看结果的时候眼睛应和尺的刻度线垂直。(课件8:眼睛观察方法)

    师:谁能读出自己测量的蓝色这一段刷了多少宽

    比一比,和你猜的比是长了还是短了。

    操作不对的小朋友马上纠正过来。

    ★3、补充不同量法:曹老师的一把尺子(出示断尺),由于时间用久了,尺子前面的0刻度线被磨掉,是不是可以把它扔了?这把尺子还有用吗?可以怎样用?

    现在曹老师用这把尺量出这块木板的长是这样的?(课件9:断尺测量木板)你能告诉我长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样看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过渡情境:小蚂蚁就是这样刷了一段1厘米宽红漆再刷一段4厘米的蓝漆,一段一段往下刷,(老师举起白纸条)。可以试一试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测量木板(白纸条)

    现在请小朋友按刚才正确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要铺的木板的长和宽。(学生用尺子测量白纸的长和宽)

    谁能响亮地告诉小蚂蚁,木板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长10厘米、宽8厘米)介绍你的量法。(两种不同法的掌握)

    过渡情境:蚂蚁们知道了木板的长和宽,一定能很快地把它铺在桥上,行走了。这得感谢咱们班聪明的小朋友帮忙。

    六、基本练习(看测量图读出几厘米刻度)

    1、课件10:横看尺子看书的长度

    2、课件11:竖看尺子看杯中牛奶的高度

    3、课件12:盒子的宽(不是整厘米数)

    4、课件13:从2刻度线为起点量魔方的长度

    七、课外拓展:量量自己的小手,手掌宽约几厘米,一拃长约几厘米

    厘米和米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它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厘米有多长,用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尺子,一些比较短的实物如新铅笔、橡皮、电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车、吸管等,课件。

    学具: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棒,每人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讲述: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来到了裁缝店做衣服。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又量了袖长和肩长。正好师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兴兴的来试穿,结果却很失望,因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生气的问徒弟:“告诉你身长是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师:怎样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生:让徒弟自己去量。

    师:你是说,量身体和做衣服都用一个标准是吗?

    生:把师傅的手画下来,比着做衣服。

    师: 你也是都用师傅的手这一个标准去测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师: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们为了测量的方便,确定了统一的标准,也就是长度单位,从而发明了专门用于测量的工具---尺子。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 对,有皮尺,卷尺,米尺,折尺,还有我们用的学生尺(展示各种尺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学生尺,来学习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学生尺

    师: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直尺)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

    师:都有哪些数啊?从哪一个数开始的。师:我们以前学过0表示什么意思?

    生:0表示没有。

    师:在这里0表示测量的起点。

    生:尺子上有线,这些线有长有短。

    师: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数在哪些线的下面?

    师:你发现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字母?

    生:cm

    师: 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师:你从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厘米吗?

    2、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地看看我们的尺子。0到1之间的一段是1厘米,你还看出那一段是1厘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间的长度还是1厘米。

    (课件:1厘米)

    师:同学们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中找到长1厘米的东西吗?

    生找1厘米的小管。

    师:请你用拇指和食指这样把它捏在手中,然后轻轻的抽出,拇指和食指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空就是1厘米。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多长?

    师: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食指。

    师:你能想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

    3、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同学们对1厘米的长度已经有了认识,你能找出哪段长度是2厘米?(课件:2厘米)师:5厘米呢?

    师:为什么从0到5 是5厘米呢?

    生:因为是5小段

    师:你用手比划一下5厘米大约多长?你能从学具中找个5厘米长的东西吗?

    师:对,彩色的小棒。

    师: 刚才故事中有的同学说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拃到底分别是几厘米。(课件展示:师傅的拃18厘米、徒弟的拃12厘米)师:师傅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徒弟呢?

    4、学习测量:

    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几厘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测量物体吗? 好,请拿出学具白色小棒,自己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的测量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生:我量的是10厘米

    生:我量的不到10厘米

    师:为什么他俩量的不一样?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看法。师:量东西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测量数学课本,学生展示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测量物体了吗?谁来给同学们提个醒,说说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

    5、学习线段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一边画30厘米的线段一边强调象这样直直的,一边各有一个端点的线叫线段。)谁能测量出它的长度?

    师:同学们用直尺自己画一条线段,不要告诉同桌是几厘米,让他测量一下,看他测量的对不对。

    三、利用游戏,应用知识

    仿照幸运52中的看商品猜价格栏目做“猜长度,赢奖品”的游戏。

    师:老师有几件物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摸,摸到什么,你估一下它的长度,组员可以给他出主意,然后拿回去一起测量,看哪个小组量的准,估得也准,就能赢得奖品。生估计,测量。

    (课件出示物品的准确长度)

    四、借助故事,检测知识

    师:有一天,蟋蟀和蝈蝈两个好朋友进行跳远比赛,跳完了之后,他俩都认为自己赢了,请你来当小裁判,看看到底谁跳得远。(课件:用断尺测量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请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从你家里找几件物体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是通过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三个环节来让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然后又让学生充分认识了5厘米,测量了10厘米的长度,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估计物体的长度时有自己的依据,不胡乱猜测,通过游戏环节我觉得这一目标达成的不错。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动手测量,那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厘米和米课件 篇10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13)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15)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17)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厘米和米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例1、例2、例3,11页做一做练习三中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厘米量.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是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①5厘米纸条若干根②幻灯片若干③20厘米长纸条6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0+7=14-9=94-4=

    27-7=78-8=13-7=

    5+60=3+70=12-3=

    6+30=

    2.导入:

    老师手拿一根5厘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这根纸条的长度,就需要用尺子量一量,要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多少,也需要用尺子量量,这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板书:厘米和米的认识.

    再拿纸条,引导学生认识到纸条较短,而身高或教室的长比较长,这就需要用不同的单位.像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铅笔、纸条,可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书中一幅米尺图.

    指幻灯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从这里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2)学生在尺子上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并能在尺子上找出.

    引导学生找到0刻度,再找到1厘米,同桌指着尺子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然后班内交流,引导回答出:

    ①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

    ②从0到2是2厘米,从0到3是3厘米,

    (3)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1厘米长度,找到教师所用尺子上的1厘米,把1厘米的实际长度画到黑板上.板书:--

    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议论哪些实物的长度是1厘米长,议论后汇报.

    教师发给每组一个图钉,让学生把图钉放在尺子上比一比,然后说一说图钉的哪部分与1厘米长度大约相等.教师把一个图钉粘贴在黑板上所画1厘米长度的下面.

    2.教学例2,深化1厘米的实际长度,形成表象.

    (1)引导学生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尺子上比较,看哪个手指大约宽是1厘米.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

    (3)让学生再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教师先以板书画出1厘米的长度,再以近似1厘米的实物比较,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辅以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使学生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

    3.用厘米量.

    学生分组估量纸条的长度

    第一步:每组发一根与黑板所贴纸条同样长的纸条,每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食指量纸条,边量边说,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量的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用尺子量纸条长度,边量边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第三步:教师演示用尺量的方法,边量边总结出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5,说明纸条是5厘米.

    教师板书:5厘米

    第四步:学生分组以规范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再次用尺量出纸条的长度.

    第五步:打开书,看例3,填出纸条的具体长度.

    (先让学生用手指估量,再让学生用尺试量纸条长度,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巩固发展

    1.书11页做一做.

    先安排学生互相说铅笔是几厘米长,为什么是这么长,然后填在书上.

    2.书11页做一做2.

    引导学生填书,并测量一下自己的手掌宽,互相说一说.

    3.教师拿出备好的长20厘米的纸条6根,发给每组一根.

    要求:一个同学量出3厘米,一个同学量出5厘米,一个同学量出10厘米,剩下的同学量得了多少厘米?量好后分别剪下自己所量的纸条,然后每两个组互相交流,看量相同长度的同学所量出的纸条是否相等,然后选择两个组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4.练习三第二题

    按书中所画实物,每组发一份,让每组同学量出铅笔长,练习本宽、墨水盒高,量后分别汇报,然后再填书.

    5.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做,填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量的方法及结果.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表示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我们的一个手指的宽度(师生共同伸出食指),还学会了用尺子量手指、量书本.在量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说出)把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看另一端是几,就量出了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量出自己数学书的长和宽的长度,跟家长汇报.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厘米和米课件 篇12

    教材简解:

    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知道了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这些为本课建立长度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米、千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体会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测。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设计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充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主动认识新知。

    设计思路:

    结合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

    一、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从各种方法测量课桌边的长到发现用尺量更好些,从认识尺到认识厘米,从量整厘米数的物体到量生活中接近整厘米数的物体的长度都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始终处在探索发展再探索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多维活动中建立表象。

    二、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与应用。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厘米的内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教学过程:

    一、切入问题,诱发兴趣。

    1、教师激趣: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里来了一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

    2、提问: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你能用各种工具帮它量一量这条课桌边有多长吗?

    生:用手,大约有8拃长。

    生:用文具盒量,大约有4个文具盒长。

    生:用铅笔量,大约有5枝铅笔长

    师:为什么大家测量同一样物体的长度量得的数却不同呢?你知道更好更统一的测量方法吗?

    生:用尺量更好些。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尺上的刻度来确定要量的物体有多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尺。(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尺:学生尺、三角尺、米尺、卷尺)

    【设计意图:将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量一量、说一说中,唤醒他们头脑里的已有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基础。】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认识尺。

    (1)自主观察。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尺,你发现每把尺上都有些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每把尺上都有数字,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

    生:尺上有很多线段,有的长,有的短,长线段还对着数字。

    生:尺上有的写着厘米,有的写着cm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介绍,教师及时补充或指正。

    教师小结:数字0对着的刻度线是0刻度线,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的意思;0刻度线到1刻度线就是1厘米的长度。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观察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尺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揭题,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下面的自主探索中】

    2、认识1厘米。

    (1)看一看

    让学生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之间表示的1厘米,再让学生看一看,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2)比一比。

    引导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

    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量一量。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思考:量怎样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指出: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不仅在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等多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应用意识,更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认识几厘米

    师:请你在学生尺上找一找2厘米、4厘米各有多长?

    指名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探索测量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测量。

    师:用尺怎样量出一根小棒的长度呢?

    学生先尝试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2)教师示范量法:小棒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尺放平,看小棒右端对着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小棒长几厘米。

    (3)试一试:完成例题量一量。

    (4)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练一练

    ①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想想做做第2题)

    ②量非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量文具盒的宽大约长几厘米。

    指名量量老师食指、手掌的宽。

    量量同桌食指、手掌的宽。

    ③延伸:你还想量什么?

    小结:食指、手掌的宽、一拃等的长都可以看做我们身上的尺

    【设计意图:层次鲜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要,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其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5、估一估、量一量。

    师:下面,让我们利用身上的尺或别的方法来估一估自己的中指长。注意啊,不能用尺量。

    学生汇报后,将估计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估计栏。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

    师:你的估计合理吗?大家可用尺量来检验一下。

    学生汇报后,再将各自量的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量一量栏。

    学生独立按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方法完成剩下的填空。

    汇报交流。

    6、探索画法。

    (1)尝试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师:你能根据刚才量的方法,画出3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实物投影仪演示,并让其介绍画法。

    (2)茄子博士介绍画法。

    师:这个画法对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展示配音,在介绍0-3厘米方法的同时肯定多种正确的方法)

    (3)练一练: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量法的基础上,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画法、巩固画法,重视了新知的现实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拓展练习,丰富认知。

    1、我是火眼金睛。

    2、断尺量小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从而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来商量的吗?畅所欲言。

    延伸: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做有心人,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厘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长度单位,请大家提前做好预习。

    【厘米和米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