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认识厘米课件推荐十二篇
  • 认识厘米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0

    认识厘米课件推荐十二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认识厘米课件推荐十二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认识厘米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从开始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5格,老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5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间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释: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②有数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

    ③教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教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

    ⑤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5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教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

    ⑥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5是5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5是4厘米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②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

    ③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果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教师可以将在课前准备一些物体提供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透明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等。

    (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1、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

    (2)教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5,表示纸的长度就是5厘米。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

    2、小组合作。

    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测量,最后汇报估计结果与测量结果的误差,从中让学生实践几次,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3、量课本的长、宽。

    以两人一组,先估测再测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宽,教师巡视指导。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

    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用1厘米测量物体,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对比回忆,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课程的钥匙。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体现体验性。

    体验能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体现合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体现多样性。

    课堂活动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在课堂活动上体现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厘米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1、例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师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的小尺子,说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帮助他们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实际长度。1厘米到底有多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长度,再用尺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可以让学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二、巩固练习

    第67页的练习十七第1-3第1题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长度。

    师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让学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师检查。

    2、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师巡视帮助。

    三、小结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四、作业

    1、课堂作业:第1、2题。

    2、课外作业:第1、3题。

    认识厘米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它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厘米有多长,用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尺子,一些比较短的实物如新铅笔、橡皮、电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车、吸管等,课件。

    学具: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棒,每人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讲述: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来到了裁缝店做衣服。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又量了袖长和肩长。正好师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兴兴的来试穿,结果却很失望,因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生气的问徒弟:“告诉你身长是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师:怎样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生:让徒弟自己去量。

    师:你是说,量身体和做衣服都用一个标准是吗?

    生:把师傅的手画下来,比着做衣服。

    师: 你也是都用师傅的手这一个标准去测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师: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们为了测量的方便,确定了统一的标准,也就是长度单位,从而发明了专门用于测量的工具---尺子。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 对,有皮尺,卷尺,米尺,折尺,还有我们用的学生尺(展示各种尺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学生尺,来学习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学生尺

    师: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直尺)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

    师:都有哪些数啊?从哪一个数开始的。师:我们以前学过0表示什么意思?

    生:0表示没有。

    师:在这里0表示测量的起点。

    生:尺子上有线,这些线有长有短。

    师: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数在哪些线的下面?

    师:你发现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字母?

    生:cm

    师: 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师:你从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厘米吗?

    2、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地看看我们的尺子。0到1之间的一段是1厘米,你还看出那一段是1厘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间的长度还是1厘米。

    (课件:1厘米)

    师:同学们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中找到长1厘米的东西吗?

    生找1厘米的小管。

    师:请你用拇指和食指这样把它捏在手中,然后轻轻的抽出,拇指和食指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空就是1厘米。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多长?

    师: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食指。

    师:你能想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

    3、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同学们对1厘米的长度已经有了认识,你能找出哪段长度是2厘米?(课件:2厘米)师:5厘米呢?

    师:为什么从0到5 是5厘米呢?

    生:因为是5小段

    师:你用手比划一下5厘米大约多长?你能从学具中找个5厘米长的东西吗?

    师:对,彩色的小棒。

    师: 刚才故事中有的同学说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拃到底分别是几厘米。(课件展示:师傅的拃18厘米、徒弟的拃12厘米)师:师傅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徒弟呢?

    4、学习测量:

    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几厘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测量物体吗? 好,请拿出学具白色小棒,自己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的测量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生:我量的是10厘米

    生:我量的不到10厘米

    师:为什么他俩量的不一样?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看法。师:量东西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测量数学课本,学生展示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测量物体了吗?谁来给同学们提个醒,说说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

    5、学习线段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一边画30厘米的线段一边强调象这样直直的,一边各有一个端点的线叫线段。)谁能测量出它的长度?

    师:同学们用直尺自己画一条线段,不要告诉同桌是几厘米,让他测量一下,看他测量的对不对。

    三、利用游戏,应用知识

    仿照幸运52中的看商品猜价格栏目做“猜长度,赢奖品”的游戏。

    师:老师有几件物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摸,摸到什么,你估一下它的长度,组员可以给他出主意,然后拿回去一起测量,看哪个小组量的准,估得也准,就能赢得奖品。生估计,测量。

    (课件出示物品的准确长度)

    四、借助故事,检测知识

    师:有一天,蟋蟀和蝈蝈两个好朋友进行跳远比赛,跳完了之后,他俩都认为自己赢了,请你来当小裁判,看看到底谁跳得远。(课件:用断尺测量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请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从你家里找几件物体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是通过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三个环节来让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然后又让学生充分认识了5厘米,测量了10厘米的长度,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估计物体的长度时有自己的依据,不胡乱猜测,通过游戏环节我觉得这一目标达成的不错。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动手测量,那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认识厘米课件 篇4

    :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认识厘米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把学生尺,每人一张4厘米宽的蓝纸条和一张1厘米宽的红纸条,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白纸条、

    教学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蚂蚁王国现在可热闹了,发生什么事了呢?一起来听听(看图配故事):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昨天晚上一阵大风把铺在小桥上的一块木板给刮跑了,他们正商量着再找一块木板铺上去。可是他们不知道铺上去的这块木板需要多少大呢?急得团团转,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蚂蚁呢?

    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真是热心肠。那好,在你们桌面上每人都有一张与这块木板一样长的白纸条,请你想想办法,选用你喜欢的东西量一量木板有多长有多宽,现在开始动手。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奇怪了,同样长的木板,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尺子)

    (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板测量的结果不同?为了统一,就需要用什么工具去量)。

    二、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还可以看看书?

    (1)每把直尺上有什么

    (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

    尺子上有2种刻度线。(一种长一种短)。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0,叫做0刻度线。(课件3:直尺)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那你们猜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那数字1对的长刻度线就叫1刻度线,数字几对的那条长刻度线就叫几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刻度线是怎么排列的

    每个数字都对着长的刻度线,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相邻的长刻度线称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__大格。

    有的尺子还标有CM字母,这是厘米的字母表示法,说明这是一把厘米尺。(板书:厘米CM)

    (小结)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直尺就是利用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子,告诉我们物体长度的。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来认识新朋友厘米(板书)

    四、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过渡情境:你们看,小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美观些,还给它刷上了彩色的油漆:

    (出示红纸条,你们也有拿起来)

    看一看估计一下刷上红色油漆的这段宽是多少。

    学生猜测后,到底有多长呢,到自己的直尺上比一比。(课件4:1厘米的概念)。

    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厘米,并用手指比划出一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同桌互相验证。

    0到1是1厘米(课件5),那么12是几厘米呢?

    学生可能会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时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起点是1,而不是0。

    你还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反馈(继续演示课件5:1厘米长度演示)

    从这里,你发现1厘米的排列规律了吗?

    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每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记住1厘米了吗?把它装进你的脑中,闭上眼睛在你的脑中想象有一条1厘米的线段,有了吗?

    再用手势把你脑中的这一厘米比划出来,到自己的尺上验证一下。到底你比划得准确吗?

    刚才咱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下面咱们比一比,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宽约几厘米?(课件6:手指宽)我们又多了一把身体上的尺。

    那2厘米呢?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上找出2厘米并说出道理。

    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你还能找到别的2厘米吗?(课件5(2):2厘米的动画演示)那5厘米呢?10厘米呢?

    在自己尺上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厘米数,介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独立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看一看、数一数你的这把尺子共有几厘米?

    五、用厘米量

    估一估:(出示一张蓝纸条)请你们把刷上蓝色的这一段举起来,估计它的宽度。

    1、量一量:究竟有几厘米呢?

    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

    (切换成实物投影)指名学生展示量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它同学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课件7:蓝纸条的各种测量):你同意这里的几种测量方法吗?为什么?

    方法一:直尺的0刻度线起没有和纸条的左端对齐。分析错误原因:尺子前端没有刻度线不能精确测出,量物体最好应该从刻度线开始。

    方法二:直尺的0刻度线起和纸条的左端对齐。(正确:4厘米)

    方法三:从直尺的最左端量起,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刻度线对齐。

    ★指导一般的测量方法: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的一端,再看纸的另一端对着尺的刻度上的数,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看结果的时候眼睛应和尺的刻度线垂直。(课件8:眼睛观察方法)

    师:谁能读出自己测量的蓝色这一段刷了多少宽

    比一比,和你猜的比是长了还是短了。

    操作不对的小朋友马上纠正过来。

    ★3、补充不同量法:曹老师的一把尺子(出示断尺),由于时间用久了,尺子前面的0刻度线被磨掉,是不是可以把它扔了?这把尺子还有用吗?可以怎样用?

    现在曹老师用这把尺量出这块木板的长是这样的?(课件9:断尺测量木板)你能告诉我长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样看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过渡情境:小蚂蚁就是这样刷了一段1厘米宽红漆再刷一段4厘米的蓝漆,一段一段往下刷,(老师举起白纸条)。可以试一试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测量木板(白纸条)

    现在请小朋友按刚才正确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要铺的木板的长和宽。(学生用尺子测量白纸的长和宽)

    谁能响亮地告诉小蚂蚁,木板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长10厘米、宽8厘米)介绍你的量法。(两种不同法的掌握)

    过渡情境:蚂蚁们知道了木板的长和宽,一定能很快地把它铺在桥上,行走了。这得感谢咱们班聪明的小朋友帮忙。

    六、基本练习(看测量图读出几厘米刻度)

    1、课件10:横看尺子看书的长度

    2、课件11:竖看尺子看杯中牛奶的高度

    3、课件12:盒子的宽(不是整厘米数)

    4、课件13:从2刻度线为起点量魔方的长度

    七、课外拓展:量量自己的小手,手掌宽约几厘米,一拃长约几厘米

    认识厘米课件 篇6

    1、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学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探究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一扎长( )厘米。 伸开手臂一庹长( )米,

    我们的脚长( )厘米。

    一步长( )厘米 一肘长( )厘米 一巴掌长( )厘米

    3、拓展性学习包:

    1、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长度,学生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表演。

    15厘米(一扎) 20厘米(一脚) 1米(一庹) 36厘米(一步)

    100厘米(一庹) 1米25厘米(身高)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是本单元的重点,把我学会了吗,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放到第一、二课时中进行补充。

    2、学科间整合:把体育中的立定跳远距离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培养学生的距离感,能够估出物体的长度。

    3、体验式活动:探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让学生借助身体可以解决没有工具带来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4课时

    案例分析:

    《认识厘米》教学片断

    1、自主探索。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

    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1、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2、用尺子量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要测量的物体的'左边,看看尺子的右边对这几,就是几厘米。

    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1、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手掌的宽度( )厘米 立定跳远的长度( )厘米

    2、填空:

    1m=( )cm 200cm=( )m

    1米-20厘米=( )厘米 37cm+18cm=( )cm

    10cm+35cm=( )cm 90cm-21cm=( )cm

    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让学生在充分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立定跳远的距离等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及实际测量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认识厘米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认识厘米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说明例1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教师出示5厘米长的那根纸条,同时让学生也拿出比较短的那根纸条,说:刚才你们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量一量,那么怎样用米尺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2)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看例3,把纸条的长度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③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④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厘米,会用尺量纸条的长度了,那么量别的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不是与量纸条一样呢?是的,不论是量什么物体的长度都要把尺的0刻度对难要量的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1.做教科书做一做。

    (1)做第1题。

    让学生看看图中的这枝铅笔是几厘米。横线上应该填几,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铅笔的右端对着刻度8,所以铅笔的长是8厘米。

    (2)指导学生做第2题。

    ①量手掌宽。

    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把尺放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手掌宽就是几厘米。然后把个人量的结果填在教科书的横线上。

    ②量1扎长。

    让学生把中指对准尺的0刻度,大拇指使劲张开,张开到最大限度时,看大拇指对着刻度几,1扎长就是几厘米。把自己的一扎长填在书上的横线上。四、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去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短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认识厘米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

    议一议: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食指的宽大约是是1cm。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1cm。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cm(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请孩子们再用两根手指比画一下,1cm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cm的长度)

    探究二:量一量蜡笔的长度。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cm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下面回到刚才测量蜡笔的长度。先把蜡笔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看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从而测量出蜡笔的长度。

    三、认识米

    (一)问题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米大约有5支铅笔长;1米到我的胸口;课桌大约长1米)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2、教学例。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黑板的长约4米,宽约1米。

    3、试一试。

    教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学生随意猜。

    教师: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请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在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1)卷尺量。测量时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较准确。

    (2)米尺量,测量时要在每次测量完处作好记号。还要注意每次都要对齐0刻度。

    (3)绳子量,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

    教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请各小组的同学作好分工,然后进行测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再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虽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宽约3cm。

    2、介绍数学文化。

    教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3、教学第65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1)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

    (2)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

    (3)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回答:你的身高比1米还多多少厘米?量出一庹大约长1米几厘米?

    4、教学课堂活动。

    量一量一本书有多长,估一估几本书的长时1米。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后,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或米作单位的?

    六、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厘米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第9题和第10题

    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厘米尺量出和画出几条线段的长度。

    二、第11题

    12厘米-5厘米=

    3米+5米=

    本题是厘米、米的简单的加减计算,算式中每个数的后面都有单位名称,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再看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三、第12题

    60里面有()个十5个十是()

    24=20+()49=()+()

    本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小结。

    四、第13题

    466334

    155366183

    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10-13题。

    认识厘米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课件 篇12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Jk251.coM编辑推荐

    最新课件: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最新课件: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

    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 新课。

    1、认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观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讨论。

    师:通过数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mm)

    师: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哪些

    物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用直尺来验证一下,看1分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

    师: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势比一比。

    师:前几天在我们沪嘉乡下的那场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们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毫米比厘米还要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教师点评:

    在学生原有对厘米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表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长?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观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长度。

    师:谁能说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cm)

    师: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验证一下。

    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验证。

    师:你来大胆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米尺,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记号?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学生进行验证,汇报验证结果。

    师:板书——1米=10分米(dm)

    师: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度约是几分米?

    生:学生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

    师:估算一下你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同桌用尺子量进行验证。

    少先队课件(推荐十二篇)


    我特意为您准备了这篇关于“少先队课件”的精华内容,希望能够让您在阅读本网站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不算太晚。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了“先导学后导教”的理念。

    少先队课件(篇1)

    环节二、讲演唱诵,深入研讨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小活动,活动一,感恩父母

    第一小队代表周怡静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汶川**中的母亲》,,让队员们了解这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然后全队集体吟诵诗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背景**《时间都去哪了》

    活动2、感恩老师

    第二小队花了一周的时间去了解我们身边的老师,**校园采访片,展示老师老师在认真上课,老师在批改作业,准备教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的场景,老师的累弯的腰,花白的发让那些不理解甚至埋怨的队员低下了头。

    然后第二组队员齐声演唱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感恩之情化作了昂扬的斗志。

    活动3、感恩祖国

    第三个小组将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并解释中国的历史。

    第三小队表演:诗歌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活动4、感恩一切拥有,辅导员引领队员感恩身边的一切拥有,感恩一切美好的所在。诵读感恩诗歌。

    多亏了太阳,因为它给了我温暖

    —感恩江河,因为它让我拥有清水

    —感恩大地,因为它让我有生存空间

    感恩丰富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我们的心灵,让世界变得美丽,让我们拥有爱。

    环节三、树立目标,舞动心愿

    此环节队员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拿出手中的心愿卡写上我们想感恩的人和远大理想,激励自己立志成为有用之才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然后集体边唱边做手语演绎《感恩的心》,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队员们以自己的身体律动表达内心的情感,向着队旗以行动和信念发出呐喊“感恩一切,立志拼搏”,将本次活动课推向高潮。

    最后,总结本次活动课,鼓励队员们感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少先队课件(篇2)

    此时,队员们窃窃私语,这时候,(课件出示我想这样做)让队员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平凡而伟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

    环节四:表达出你对父母的感恩

    在这个环节中抛出问题:亲爱的队员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让团队成员明白:

    感恩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感恩可以是一杯茶、一句暖人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一首别样的小诗、一段开心的表演……只要有心,感恩无处不在!(课件显示孩子们的忏悔),然后他们都向父母宣誓感谢。

    简短的誓言是他们的决心,也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感恩,把感恩付诸实践,让感恩一直延续下去。

    环节五:聆听《感恩的心》延伸感恩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的父母的种子,最后,整个中队活动在退旗仪式后结束!

    4、 活动效果,通过活动唤醒每一个团队成员,他们将感恩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感恩的行动永垂不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孩子们大爱的心弦。

    我的讲座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指导!

    少先队课件(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处“精神家园”的中心工作,以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寄语要求和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少先队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小三年总体发展工作目标要求,开展以“畅乐少年”为重点的系列体验教育活动,探索雏鹰争章与新课改有机结合,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活动品牌,使我校的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快乐成长,使我校少先队活动进一步走向开放,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活动思路一:以“立公德我行动、好习惯伴成长”为载体,开展“春之乐、少年行”活动。

    围绕爱心、文明的主题,为集体、为家庭、为社会送上暖暖的春意。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和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组织和引导少先队员亲身实践体验,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微笑、感恩、承诺、合作、节约……),让少年儿童感受习惯养成的喜悦,感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具体活动:

    1、结合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xx周年,开展重温雷锋精神事迹,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

    2、结合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为妈妈做件事,为女教师做件事的活动,也收集社会上女模、女科学家、女干部的事迹,通过板报、手抄报、电子报、班会等媒介宣传妇女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半边天”作用。

    3、结合植树节,开展种树载花,养绿护绿的活动,为美化校园、保护生活与学习环境出一份力。

    4、开展“珍惜春光、班班绿”窗台绿化活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借着二月春风,开展“春之乐——找春天”、“春之乐——放风筝”活动,活动结合家乡文化特色游考察,绘出“文化特色游”蓝图,让队员体验美好的童年、美好的生活,真正动起来、乐起来、活起来、飞起来。

    活动思路二: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在开展“夏之乐、我能行”活动中,继续深化队员的习惯养成。

    1、抓好节日、纪念日教育,开展“五·一”“六·一”“七·一”相关活动。

    2、策划快乐雏鹰广播站,开展队员播放校园歌曲,队员演唱校园歌曲及介绍表彰雏鹰争章活动等。

    3、开展以“节约行动,乐在废物利用”为主题的科技节小制作活动和“金剪刀”剪纸比赛。

    活动思路三:以“我为红领巾添光彩”为主题,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和评选“畅乐少年”活动。

    雏鹰争章活动以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标,以培养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广泛兴趣爱好为重点,充分调动队员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建设中的作用,为造就二十一世纪新主人打下扎实的基矗

    具体活动:

    1、结合学校德育处提出的行为习惯训练目标和争星要求,按照各年级的雏鹰争章活动手册提出的争章章目及达标要求,积极参与快乐的雏鹰争章实践体验。

    争章办法:

    (1)雏鹰争章活动的基本操作原则:上有辅导员坚强的领导与精心合理的辅导,下有少先队员完全的'独立、自动与创造。

    (2)雏鹰争章活动的基本步骤:

    1)了解章目,选章定章。

    2)聘请辅导,开展训练。

    3)策划活动,实践体验。

    4)作好记录,留下足迹。

    5)成果展示,通过考核。

    6)佩章护章,继续攀登。

    (3)争章说明:

    根据本学期争章章目,帮助队员了解奖章活动的目标与细则,启发队员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定好自己的争章计划。

    结合校少先队工作,尤其是节日、纪念日时期,及时选章、定章,如二年级,三·八”妇女节时,可选自理章,“植树节,班班绿”活动时,可选绿化章;三年级,三·八”妇女节时可选孝敬章;“学雷锋月”时可选手拉手章。

    争章同少先队各类评优相结合,个人无争章就没有评比全能生的资格,个人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奖的,可直接给予奖章,免考。争章情况记入学生期末素质评价,集体争章活动开展情况也将作为评比优秀集体的重要依据。

    各中队可以利用十分钟队会、中队主题会、晨会、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进行考核与表彰,考章形式可按内容来确定:如展览考、表演考、活动考、操作考、口头考等,期末上报各中队争章统计结果。

    2、结合少先队各项活动和校德育处提出的畅乐少年要求,做好“畅乐少年”的评比工作。

    活动思路四:搞好少先队阵地建设,迎接市六届少代会的召开。

    具体活动:

    1、恢复运转少先队常规工作:周一升旗仪式、校红领巾助理校长工作安排、国旗班队伍、鼓号队人员的培训工作。

    2、对各完小进行一次全面的队的基础建设检查评比,镇校将评比一批合格队室和规范队室。

    3、举行一次镇中队观摩活动。

    4、做好期初的计划制订、期末的工作总结,假期的活动部署工作。

    二、逐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式,做寒假工作总结,上交假期活动征文,对新学期提出要求。

    2、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恢复少先队常规工作。

    3、动员各中队少先队员布置本班教室,出好黑板报。

    三月份:

    1、庆祝“三·八”妇女节,开展“五个一”的温馨活动:“我送妈妈一束花”、“我为妈妈唱一首歌”、“我对妈妈说一句话”、“我帮妈妈做一件事”、“我帮妈妈画一幅画”。

    2、学雷锋月,各中队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即“手拉手,营造爱心世界”活动和“学雷锋树新风‘六个一’”活动,各班围绕六个一:“改正一个缺点、帮助一位同学、服务一个岗位、做一次文明使者、学唱一首雷锋歌曲、会讲一个雷锋故事”,鼓励学生成为雷锋式的好少年,并根据“六个一”的要求,在班内民主评选出五名“学雷锋标兵”。)

    3、春之乐——找春天活动

    4、春之乐——风筝节活动

    5、春之旅——文化特色游

    6、春之绿——班班绿活动

    7、落实《浙江省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手册》及各年级段考核办法。

    8、辅导员会议暨镇中队教研活动。

    四月份:

    1、春之青——缅怀先烈活动

    2、春之旅——新农村考察活动和学军活动

    3、春之乐——游戏节活动

    4、春之巧——金剪刀活动

    五月份:

    1、夏之乐——校园点歌乐

    2、夏之果——科技节活动

    3、夏之趣——庆“六·一”文艺汇演

    4、夏之红——入队乐活动

    六月份:

    1、“畅乐少年”评选工作

    2、市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推荐

    3、少先队工作论文、课题上报市参评

    七月份:

    1、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2、部署暑期工作活动

    3、总结表彰,展望未来。

    少先队课件(篇4)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少先队队员的采茶歌的教案,一起来看看。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以词带曲法 、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班级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 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班级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班级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班级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班级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班级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班级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班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班级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六、下课礼式 :

    师生音乐再见!

    课后反思:

    歌曲旋律欢快、明朗,班级学生学唱时积极性高,加上学习歌曲时,我把采茶的舞蹈动作加在歌曲学习中,让班级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少先队员采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节奏、情绪等。歌曲表现少先队员热爱采茶的感情,班级学生唱的还好,就是前面的五度的跳跃,班级学生唱的不准。可能是因为班级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强音准方面、节奏的唱法的训练。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使用江南采茶文化来导入课题,帮助班级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由于初来二校任教音乐课对班级学生素质不是很了解,为了更快的适应环境,我需要不断地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

    少先队课件(篇5)

    《少先队基础知识》主题队会说课稿

    石嘴山市第二小学高洁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队会主题是《少先队基础知识》。从活动计划、活动设计、活动指导、活动过程、活动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说活动设想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们将加入青年先锋队,然后加入共青团,成年后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的前夕,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将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这对孩子们来说将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但学生只是朦胧地知道加入少先队很光荣,只有优秀的孩子才能加入,但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组织,加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他们己将加入的少先队的历史?要了解红领巾的来历、要让学生明白戴上红领巾为什么光荣,什么样的学生能戴上红领巾,戴上红领巾以后要有哪些改变。

    让学生真正了解少先队,了解红领巾的含义。作为一名少先中队的辅导员老师,在学生入队前夕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少先队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少先队,让学生以加入少先队为荣,这是一名辅导员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为此特举办这次以“少先队基础知识”为主题的队会活动,旨在让即将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了解少先队,热爱少先队,以少先队为荣。

    2、说活动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本次活动是由班主任带着一名学生一起主持,这样主持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白这是学生的组织,让学生更有参与意识,利于和学生互动。组织的活动一定有要趣味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以少队知识抢答小竞赛、系红领巾比赛、齐唱队歌、小组讨论、发起倡议等多种形式展开,以听、玩、唱、说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少先队、认识少先队,从而热爱少先队。

    三、说活动辅导

    1在本次队会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请学生回家问问父母关于红领巾的知识,了解父母小时候带红领巾的情景,看看父母小时戴红领巾照的**,他们小时是如何过“六一”的,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是什么心情,通过和父母的交流激发孩子想进一步了解少先队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关于红领巾,关于少先队的资料,并让父母结合资料进行仔细讲解,让学生在之前模糊的了解基础上对少先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帮助学生主持人敲定主持词,对其主持知识与技能进行指导。

    3请高年级的同学和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再次了解红领巾知识,以及怎样系红领巾,要爱护红领巾,明白戴上红领巾要更加优秀。

    4辅导学生唱会《我们是共产主义**人》这首歌,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明白自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5在大家共同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由老师撰写一篇题为《热爱少先队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虽然学生的行为很稚嫩,语言很贫乏,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一颗上进的心,愿意成为少先队的一份子,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四、说活动过程

    1、(出示星期一升国旗时的**)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周一升国旗活动时的**,你发现**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和你们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有举队旗,有戴红领巾,他们行队礼。)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了,那是我们也将加入少先队,由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来为我们戴上红领巾了。通过以上资料收集,你对少先队了解多少?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

    2、少先队知识小竞赛

    (1)少先队的全称是什么?

    (2) 少先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谁?

    (3) 少先队的旗帜是什么?

    (4) 少先队的标志是什么?

    (5) 少先队队歌叫什么名字? 那你会唱几句吗?

    (6)少先队的标志是什么?

    (7)红领巾有什么含义?

    (8)红领巾时如何让佩戴的?

    3、规范讲解少先队的知识。

    学生在之前通过父母讲解,和父母一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上,已经对少先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下资料,我们来一起系统的了解一下少先队。

    4邀请资深少先队员教红领巾

    我们刚刚听到学生们告诉老师如何系红领巾。你能把它系起来吗?系里不来也没关系,老师已经为我们请了一些小帮手。你想不想见他们?

    现在我们就请这些大哥大姐教我们怎么系红领巾。到了五、六年级,我们还可以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系红领巾。

    5、系红领巾比赛

    现在你会系红领巾了吗?那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系的得又快又好,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有一枚红领巾的小徽章送给他。

    6、少先队知识问答比赛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大家都很用心,全部学会了系红领巾,下面老师要再次考大家关于少先队的知识,看谁记得最牢固,抢得最快,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1)少先队的作风是什么?

    (2)少先队的队礼是怎样的?

    (3) 少先队的敬礼是什么意思?

    (4)少先队的呼号是什么?

    (5) 少先队的标志是什么?

    (6) 少先队的誓词是什么?

    (7)少先队受谁的领导?

    (8) 你知道杰出少先队员的名字吗?

    7、听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

    (1) 在刚才的问题中,老师听到了许多老师非常熟悉的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字。那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听一个关于杰出少先队员赖宁的故事。

    (2) 你知道会听哪些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吗?

    8、学唱队歌

    (1)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来历

    (2)学习歌词

    (3)听录音演唱

    (4) 听录音,试着和老师一起唱歌

    (5)放开声音大声唱

    9讨论:如何成为合格的少先队员?我们能表达对少先队员的爱吗?(学生讨论,老师修改、记录)

    10、根据大家的讨论意见,老师写了一份倡议书——《热爱少先队从我做起》我们一起来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 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合格的**人和建设者

    2、 爱护环保设施设备,爱护花木,积极协助社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

    三、保护资源,节约水电。

    4、 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上好课,努力学习。

    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红灯停,绿灯,放学回家路上不要追打。

    6、 减少噪音,不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和学习。

    7、 建议提倡步行代替自行车和骑自行车,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8、 遇到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

    9、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多读课外书。

    10、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说活动效果

    从本次队会效果来看,通过少先队知识的问答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了解少先队的渴望,虽然只是将查找到的资料读一遍,但由于有课前的准备,和课堂问答的刺激,学生都很积极,听得也都很认真,基本掌握了一些关于少先队的基本知识。请高年级的少先队员教大家系红领巾,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少先队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有兴趣学习系好红领巾,听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唱队歌更是让大家热血沸腾,对少先队的渴望更深一层,升起了对少先队的崇敬之情,同时迫不及待想加入这个组织,为这个组织增光添彩。最后的讨论让学生们意识到了加入者组织身上肩负的责任,使学生们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少先队为荣,学会做合格的少先队员。

    少先队课件(篇6)

    一、说活动背景:

    为了教育、引导同学们牢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两字的内涵要求,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我设计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

    1、通过队员分工合作,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通过动手做了解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基于传统文化小达人的评比,激发队员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亲近感。

    三、说活动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次活动课时,采取以学生主持为主,辅导员穿插点播为辅,借助演快板、猜灯谜、唱歌曲、演小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

    四、说活动准备:

    辅导员:少先队员是少先队活动课的主体,作为辅导员,在本堂课前我主要收集各项资料,制作相关教案课件,起到引导作用。

    队员们则分成四支小队在准备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堂中做了精彩的展示。

    华队员代表(快乐小队队长):我们快乐小队收集介绍有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

    李队员代表(梦想小队队长):我们梦想小队准备表演快板《欢天喜地来过节》。 王队员代表(勇气小队队长):我们勇气小队准备剪纸、年画、家庭合照等春节资料

    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课一开始,通过歌曲的引入,激发队员们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兴趣。传统节日文化是队员们熟知的概念,直接揭示主题,争做小达人,更调动了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少先队课件(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

    一、活动主题:

    我是xx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何xx,我说课的主题是“向谁翘起大拇指”,授课中队是二4中队。

    二、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队员认识到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

    2、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为他们翘起我们的大拇指。

    3、对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客观的评判自己。

    4、让队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重点

    通过活动在队员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课程难点

    让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前准备:

    1、准备好测试题、视频

    2、提前编排“短剧表演”

    3、课前了解队员的学习情况。

    六、活动环节:

    (一)、(中队长主持)三级汇报:

    (二)、出少年先锋队中队旗(奏出旗曲)

    (三)、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1、短剧表演:放学回家

    情境1

    小刚:“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今天在学校好吗?”

    小刚:“好!我在班上数学测验得了第一呢。”

    妈妈:“不错!妈妈很高兴。”

    小刚:“现在我去做作业了。”

    小刚走到书房,开始做作业。他把今天语文老师教的课文复习一遍,找出生字,翻阅字典,非常认真。不一会他的作业全做完了。

    情境2

    小强:“妈,我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情况怎样?”

    小强:“妈,先别问学校的事,我想吃东西。”

    (边说边往厨房走,打开冰箱,吃饼干,喝汽水。)

    妈妈:“你看你,一回家就回家只想到吃,快去做作业,等会儿就可以吃饭了。”

    小强:“好了好了,我就去做作业。”

    小强拿起饼干、汽水走到书房,他一边吃,一边做作业。过了一会儿,他嚷起来:“妈,这个生字我不认得,快来帮我。”见妈妈没有来,小强就东看西玩,既不专心学习,也不自己查字典。

    2、队员讨论:

    (1)、你喜欢谁?为什么?

    (2)、像小刚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小强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害处?

    (3)、我们应该向谁翘起大拇指呢?

    这个环节,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情景表演,让队员们在轻松、愉悦、贴切的事例中对比,在激烈的讨论中辨别小强和小刚的学习习惯谁好谁不好。

    3、观看课堂实录、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

    (1)、观看课堂实录

    课堂上我们的学习情况如何呢,让我们走进自己的课堂去看一看。

    (2)、夸夸身边的好队员。

    这个环节,展示了平日里上课和上公开展示课的视频片段,让队员走进自己的课堂,站在观看者的角度真实的评判,找出身边的学习模范。

    4、心理小测试:实话实说

    在学习上你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心理小测试。(课件展示,队员独立完成测试题)

    测试也是队员喜欢的一个活动形式,同时也能让队员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情况。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评价。

    5、“智慧树上表决心”

    1、展示队员们制作的智慧树,

    2、队员在叶片上写好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一起装扮智慧树。集体加油表决心。

    6、辅导员和队员互动

    辅导员:我将为谁翘起大拇指

    队 员:为我翘起大拇指

    通过在智慧树上表决心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让队员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有决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五)辅导员带领队员呼号。

    (六)、退队旗

    (七)、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效果:

    本节少先队活动课有别于我们的语数等科目,做到了用少先队组织的魅力吸引队员,让队员喜欢上这样的课,其次,让队员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再次,激发了队员的学习兴趣,锻炼了队干部的协调、组织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就是课堂实录的视频有些短、涉及的优秀队员有局限。

    以上就是我的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内容,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少先队课件(篇8)

    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辅导员们:

    大家好!我是波水学校大队辅导员欧瑶仙,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

    一、说主题

    为了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牢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两个字的要求,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弘扬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清明节来临之际,结合五年级德育课程中第三单元“不能忘记历史”的内容,我设计了以“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这个活动班要达到两个目标

    1就是通过看、唱、演、讲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及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鼓励学生努励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缅怀革命先烈,理解民族精神

    难点:领悟爱国内涵

    二、说设想

    在纪念革命烈士活动中,要引导队员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弘扬爱国情怀,落实爱国行动。

    三、说辅导

    活动1开始前,组织班、队团委干部策划本次活动,确定活动内容和环节。

    2、 辅导少先队员进行分组,一共分为六个小组,分工:选定好主持人,本次活动负责人,各小组负责人,辅导员为队员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支持,指导

    3、 各小队确定好汇报方式

    活动一,辅导少先队员收集、筛选、整理资料,指导排练

    2协助少先队报告活动

    活动后进行评价、总结、奖励

    四、 说设计

    环节一观影唱国歌。

    1、以《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引入,说说看完后的感受,队员们各抒己见。

    2、为了纪念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田汉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国歌,全体起立,唱国歌。

    环节二讲演故事——追思先烈魂

    1、 先烈故事我来讲。第一队讲抗日英雄刘胡兰的故事,第二队讲王二小的故事。

    2、 革命诗歌我来诵。第三小队朗诵了《囚歌》,第四小队朗诵了《梅岭三章》。

    3、 革命英雄我来演。第五和第六小队表演了《当我站在红旗下》。

    环节三升华感情——领悟爱国心

    **每支队伍的表演节束后,中队队长激励和鼓励队员们结合自身情况交流学习经验。

    1回顾了先烈们的事迹,你有何感想?

    2、 你是如何理解“爱国”这一具体内容的?

    3、 提倡“我为爱国代言”

    4、 在此基础上,队员们齐唱《我的中国心》,体会爱国情怀。

    环节四深入实践——弘扬爱国情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要将爱国情怀落实到行动中去,队员们在各队队长的组织下,商讨出了落实方案。

    1一队和二队组成烈士故事组。他们利用班会10分钟,宣讲三、四年级的烈士事迹。

    2、 第三小队和第四小队组成了创编小能手,编唱了爱国童谣、爱国拍手歌,告诉大家,爱国无处不在,爱国要从小事做起。

    3、 第五小队和第六小队编写的爱国倡议书,提倡大家让爱国从口号落实到行动。

    4.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发誓: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并将活动推向高潮。

    环节五大队辅导员总结

    “风雨沧桑,多遭铁蹄践踏,未有沉沦终奋起;荡涤污浊,重聚华夏精魂,披荆斩棘勇向前。”让我们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怀一颗中国心,明确方向,努力奋斗,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 说效果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及教育。”此次活动课队员们缅怀了先烈,感悟了革命情怀,通过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队员们能从歌曲传唱中感知爱国的重要,从情境氛围中认知爱国的意义,在实践中体验爱国的作用,在课外时间中落实爱国的延续,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知道了爱国要从小事做起,让爱国真正从口号变为实际。

    六、 说反思

    1、 在整个少先队活动课中,队员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队员自主成立小分队,进行分工,自主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人人有任务,人人能锻炼,关注每一个队员的成长。

    2、 少先队活动课综合运用了教材、童谣、歌曲、朗诵、新**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一动,在活动中多做一做,在体验中多说一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以上就是我对“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辅导员们批评指正。

    少先队课件(篇9)

    一、活动背景:

    日照这座城市对于生长于此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的知识却是零散的,片面的。如果对家乡都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了解,又怎么谈得上热爱呢?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三年级少先队员的特点,决定开展以“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为主题的中队会。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祖国的版图,了解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物产。

    3、增强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4、引发学生珍惜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准备:

    为了确保活动的成功举行,队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布置队员搜集整理资料,制作道具。

    2、辅导员老师根据队员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理念:

    为保证每个队员积极参与,培养队员们的各项能力,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各小队成果汇报的形式来进行,队员以小队为单位,依据自己的主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搜集等,以不同的展示方式汇报。

    五、活动设计:

    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五个活动环节,分别是:

    1、整队、报告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接着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家乡知识的抢答比赛。日照市的面积有多大?日照市共有几个区县?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答对的同学将获得一份小礼品。

    通过观看视频和家乡知识抢答两个环节队员们了解了日照市的位置、面积以及名字的由来,城市特色等,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我们的家乡日照犹如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一小队:我们是——家乡山水小队,我们的口号是——蓝天碧海金沙滩,美丽日照欢迎您。

    第二小队:我们是——家乡特产小队,我们的口号是——物产丰富,欢迎品尝。

    第三小队:我们是——家乡风情小队,我们的口号是——风土人情,入乡随俗。

    第四小队:我们是——家乡骄傲小队,我们的口号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第五小队:我们是——家乡变迁小队,我们的口号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两名队员以导游员的身份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日照的各旅游景点。(播放课件,一边播放,导游一边说出播出的景点名称及特点)如:万平口、太阳广场、桃花岛、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竹洞天、赶海园等等。

    秀美的自然风光,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导游员生动的解说,此时队员们由衷地发出感叹:我们的家乡真美啊!

    日照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接着第二小组以导购的形式向大家推介日照的特产。课件出示图片:山东煎饼、各类海鲜、日照茶叶、花生、日照黑陶、日照农民画等。

    日照的美食一定会让大家胃口大开,欢迎品尝。

    日照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如:民俗节日太阳节,过年、搬家、祭海、婚礼等也极具地方特色,第三小队将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日照的风土人情。

    我们日照人才辈出,如姜太公:史记记载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武王时期倾商克殷德首席谋主;刘勰: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一部《文心雕龙》坚定了他在文学批判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王尽美:中国共产党早起创始人之一,19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负责人之一,后出版《励新》半月刊。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小主人,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

    第四小队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日照的历代名人。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我们日照正在蓬勃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在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接下来请欣赏第五小队的汇报展示。

    第五小队用两组代表性的照片来看看日照的历史变迁。首先看一组老照片。(幻灯片展示)这是几十年前的日照,(依次按图片提示说),再看看日照现在的样子:(依次按图片提示说)

    几十年前的日照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也没有现在的车水马龙。现如今日照的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市区日益繁荣,已经跻身全国沿海先进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初期,市里拥有的公交车数量特别少,如今,私家车渐渐多了起来,日照变得越来越繁华了。我们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通畅,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正在腾飞。

    畅所欲言,描绘家乡的未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队员对家乡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本次队会主题的升华。为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鼓励队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辅导员老师以一个与队员平等的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队员一起参加讨论,共同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亲爱的少先队员朋友们:通过课下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精彩展示,你们将一个美丽、富饶、腾飞的日照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实现我们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我相信,通过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建造,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那么,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让我们在队旗下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退旗!敬礼!(奏退旗曲)礼毕!

    中队长宣布“知我日照 爱我家乡”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六、活动效果及反思:

    本次的队会,节目几乎全是学生通过班级的管理体制讨论研究决定的,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选择主持人、自己写串联词……而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使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每一个同学的主体作用得到或多或少的展现。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队员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家乡的历史变迁珍惜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明白少先队员的责任,爱家乡就要为家乡建设努力学习,从具体行动做起。看到队员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我为我们活动的成功而高兴!

    少先队课件(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

    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设计理念、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反思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活动背景:

    日照这座城市对于生长于此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的知识却是零散的,片面的。如果对家乡都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了解,又怎么谈得上热爱呢?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三年级少先队员的特点,决定开展以“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为主题的中队会。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祖国的版图,了解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物产。

    3、增强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4、引发学生珍惜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准备:

    为了确保活动的成功举行,队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布置队员搜集整理资料,制作道具。

    2、辅导员老师根据队员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理念:

    为保证每个队员积极参与,培养队员们的各项能力,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各小队成果汇报的形式来进行,队员以小队为单位,依据自己的主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搜集等,以不同的展示方式汇报。

    五、活动设计:

    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五个活动环节,分别是:

    环节一:队会仪式

    1、整队、报告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宣布仪式开始

    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环节二:欣赏日照城市宣传片

    接着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家乡知识的抢答比赛。日照市的面积有多大?日照市共有几个区县?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答对的同学将获得一份小礼品。

    通过观看视频和家乡知识抢答两个环节队员们了解了日照市的位置、面积以及名字的由来,城市特色等,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我们的家乡日照犹如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环节三:各小队进行汇报,这是本次队会的重点部分。

    1、各小队展示口号

    第一小队:我们是——家乡山水小队,我们的口号是——蓝天碧海金沙滩,美丽日照欢迎您。

    第二小队:我们是——家乡特产小队,我们的口号是——物产丰富,欢迎品尝。

    第三小队:我们是——家乡风情小队,我们的口号是——风土人情,入乡随俗。

    第四小队:我们是——家乡骄傲小队,我们的口号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第五小队:我们是——家乡变迁小队,我们的口号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2、各小队汇报

    【一小队】

    两名队员以导游员的身份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日照的各旅游景点。(播放课件,一边播放,导游一边说出播出的景点名称及特点)如:万平口、太阳广场、桃花岛、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竹洞天、赶海园等等。

    秀美的自然风光,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导游员生动的解说,此时队员们由衷地发出感叹:我们的家乡真美啊!

    【二小队】

    日照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接着第二小组以导购的形式向大家推介日照的特产。课件出示图片:山东煎饼、各类海鲜、日照茶叶、花生、日照黑陶、日照农民画等。

    日照的美食一定会让大家胃口大开,欢迎品尝。

    【三小队】

    日照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如:民俗节日太阳节,过年、搬家、祭海、婚礼等也极具地方特色,第三小队将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日照的风土人情。

    【四小队】

    我们日照人才辈出,如姜太公:史记记载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武王时期倾商克殷德首席谋主;刘勰: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一部《文心雕龙》坚定了他在文学批判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王尽美:中国共产党早起创始人之一,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负责人之一,后出版《励新》半月刊。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小主人,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

    第四小队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日照的历代名人。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五小队】

    我们日照正在蓬勃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在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接下来请欣赏第五小队的汇报展示。

    第五小队用两组代表性的照片来看看日照的历史变迁。首先看一组老照片。(幻灯片展示)这是几十年前的日照,(依次按图片提示说),再看看日照现在的样子:(依次按图片提示说)

    几十年前的日照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也没有现在的车水马龙。现如今日照的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市区日益繁荣,已经跻身全国沿海先进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初期,市里拥有的公交车数量特别少,如今,私家车渐渐多了起来,日照变得越来越繁华了。我们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通畅,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正在腾飞。

    3、赞美家乡建设家乡

    (文艺形式展示)

    歌舞《日照海天》、快板《夸家乡》

    畅所欲言,描绘家乡的未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队员对家乡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本次队会主题的升华。为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鼓励队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辅导员老师以一个与队员平等的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队员一起参加讨论,共同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环节四:辅导员老师讲话总结

    亲爱的少先队员朋友们:通过课下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精彩展示,你们将一个美丽、富饶、腾飞的'日照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实现我们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我相信,通过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建造,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环节五:礼仪感染

    那么,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让我们在队旗下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退旗!敬礼!(奏退旗曲)礼毕!

    中队长宣布“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六、活动效果及反思:

    本次的队会,节目几乎全是学生通过班级的管理体制讨论研究决定的,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选择主持人、自己写串联词……而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使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每一个同学的主体作用得到或多或少的展现。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队员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家乡的历史变迁珍惜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明白少先队员的责任,爱家乡就要为家乡建设努力学习,从具体行动做起。看到队员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我为我们活动的成功而高兴!

    少先队课件(篇11)

    目标:

    1、 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的向往,树立我也要做优秀的小学生,争取加入少先队的愿望。

    2、 知道入小学后,表现好的小朋友都会加入少先队,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组织。

    3、 让幼儿熟悉小学的一些常规,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 利用幻灯片展示少先队员活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并进行讲述。

    小结:小学生们的生活这么丰富、这么有趣,真想快快入小学。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少先队员。少先队员都要戴红领巾。你们知道红领巾是什么样的吗?

    小结:红领巾是红颜色三角形的,代表红旗的一角,每个少先队员都要佩戴它、爱护它。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会爱护红领巾的。在小学里,表现好的小朋友都会加入少先队的,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组织。

    1、 观察图片上一年级小学生的入队仪式(佩戴红领巾、宣誓、敬礼)

    2、 边欣赏《少先队队歌》边佩戴红领巾。

    3、 请幼儿到镜子面前欣赏自己(或同伴)戴上红领巾的形象,模仿小少先队员行队礼。

    4、 夸奖幼儿戴上红领巾真神气,激发他们对红领巾的向往,并请幼儿讲讲戴上红领巾的感受。

    四、 以模仿小学生上课的游戏讨论怎样才准备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和优秀的少先队员

    1、 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

    2、 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还要学会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3、 我们要学会怎样关心我们的班集体、关心我们的同伴?

    延伸活动:

    教师提供机会,让幼儿通过讲故事、演唱、画展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进步,激发积极上小学的愿望。

    少先队课件(篇12)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友善的魅力

    朗诵导入:通过诗歌朗诵,让队员感受到友好是一种良好的情感。

    如何让队员们感受到友善的重要性呢?通过与队员的沟通,我们决定让第一小队的同学搜集和寻找一些生活中“与人为善”和“对人不友善”的事例,评选“最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人,并让队员们说一说,事例中的同学不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不友善的行为将会带来哪些后果?

    在讨论中,团队成员必须能够感知到不友好的行为会影响人们的感受,并且不利于团结。

    第二部分:情境创造——认知友好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第二小队和第三小队的队员们,采用故事、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让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与人为善是一个文明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温和友善的力量》通过太阳和风比谁更有力量,告诉我们“其实,友善所释放的温暖比强硬更有力量。”

    美国第25任**威廉·麦金利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麦金利的伟大胸襟以及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友善的心,因为它能真正使人体会到尊重和温暖。

    心灵高贵的人能对他人萌生怜悯和同情。友好会使对方的敌意逐渐消释,没有人会拒绝友好带来的温暖。

    所以友好是打开对方心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节:深入**——理解善的表达

    通过对生活中不友好案例的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

    第四版块:快乐宣言——品味友善的快乐

    在活动课上,通过快乐宣言,引导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具体内容:1。中队长给全体队员发了一个**

    友善就像春风化雨,它丝丝渗进人的心里,使弱者感到力量,使悲哀者感到振奋,使有缺点的人自觉地向往着进步。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好待人。2、编写“友善”歌谣,送给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做一名传播友善的小小宣传员。

    最后,在第四小队同学们的诗朗诵《仰望星空,做最好的自己》中结束活动课。

    总之,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与人为善的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就是我对《手拉手,与友善同行》这节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范文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

    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设计理念、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反思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活动背景:

    日照市对于在这里长大的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孩子们对家乡的了解却是零散的。如果对家乡都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了解,又怎么谈得上热爱呢?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三年级少先队员的特点,决定开展以“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为主题的中队会。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的疆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2了解我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产品。

    三。加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4学生应该珍惜和珍惜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准备:

    为确保活动的成功,在团队会议前做好充分准备:

    1安排团队成员收集整理资料,制作道具。

    2辅导员和教师根据团队成员收集的数据制作多个课件。

    四、设计理念:

    为保证每个队员积极参与,培养队员们的各项能力,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各小队成果汇报的形式来进行,队员以小队为单位,依据自己的主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搜集等,以不同的展示方式汇报。

    五、活动设计:

    围绕预期目标,经过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最终确定了5项活动

    环节一:队会仪式

    1、整队、报告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宣布仪式开始

    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环节二:欣赏日照城市宣传片

    接着针对**内容进行家乡知识的抢答比赛。日照市的面积有多大?日照市有多少区县?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答对的学生将得到一份小礼物。

    通过****和家乡知识抢答两个环节队员们了解了日照市的位置、面积以及名字的由来,城市特色等,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我们的家乡日照犹如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环节三:各小队进行汇报,这是本次队会的重点部分。

    1、各小队展示口号

    第一队:我们是家乡景观团队,我们的口号是蓝天,碧海,金色沙滩,美丽的阳光欢迎您。

    第二团队:我们是-家乡特色团队,我们的口号是-丰富,欢迎品尝。

    第三小队:我们是——家乡风情小队,我们的口号是——风土人情,入乡随俗。

    第四队:我们是家乡的骄傲。我们的口号是优秀人才大量涌现。

    团队五:我们是家乡变革团队,我们的口号是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2、各小队汇报

    【一小队】

    两名队员以导游员的身份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日照的各旅游景点。(**课件,一边**,导游一边说出播出的景点名称及特点)如:万平口、太阳广场、桃花岛、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竹洞天、赶海园等等。

    秀美的自然风光,配上优美的背景**,加上导游员生动的解说,此时队员们由衷地发出感叹:我们的家乡真美啊!

    【二小队】

    日照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第二组以导购的形式介绍日照的特色菜。课件展示**:山东薄饼、各种海鲜、日照茶、花生、日照黑陶、日照农民画等。

    日照的美食一定会让大家胃口大开。欢迎品尝。

    【三小队】

    日照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如:民俗节日太阳节,过年、搬家、祭海、婚礼等也极具地方特色,第三小队将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日照的风土人情。

    【四小队】

    我们日照人才辈出,如姜太公:史记记载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

    由此可见,他是古代山东人,生活在海边。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武王时期倾商克殷德首席谋主;刘勰: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一部《文心雕龙》坚定了他在文学批判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王尽美:

    中国共产党早起创始人之一,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负责人之一,后出版《励新》半月刊。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个小主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自豪。

    第四小组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日照事的名人。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五小队】

    日照正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接下来,请欣赏第五小组的报告。

    第五小组与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一起考察日照的历史变迁。首先看一组老**。(幻灯片展示)这是几十年前的日照,(依次按**提示说),再看看日照现在的样子:(依次按**提示说)

    几十年前的日照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也没有现在的车水马龙。现如今日照的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市区日益繁荣,已经跻身全国沿海先进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之初,这个城市的公车数量很少。现在,私家车逐渐增多,日照越来越繁华。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平坦,这表明我们的城市正在腾飞。

    3、赞美家乡建设家乡

    (文艺形式展示)

    歌舞《日照海天》、快板《夸家乡》

    畅所欲言,描绘家乡的未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团队成员对家乡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团队会议主题的升华。为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鼓励队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辅导员老师以一个与队员平等的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队员一起参加讨论,共同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环节四:辅导员老师讲话总结

    亲爱的少先队员朋友们:通过课下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精彩展示,你们将一个美丽、富饶、腾飞的日照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乡感到骄傲!

    为了实现我们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我相信,通过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建造,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环节五:礼仪感染

    那么,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让我们在队旗下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退旗!敬礼!(奏退旗曲)礼毕!

    中队长宣布“知我日照爱我家乡”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六、活动效果及反思:

    本次的队会,节目几乎全是学生通过班级的管理体制讨论研究决定的,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选择主持人、自己写串联词……而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不仅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来。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队员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家乡的历史变迁珍惜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明白少先队员的责任,爱家乡就要为家乡建设努力学习,从具体行动做起。看到团队成员在活动中成长和进步,我为我们活动的成功感到高兴!

    米厘米课件


    为了上好课,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负责地编写教案和课件。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编写出优质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能算是好的呢?在这篇精选的《米厘米课件》文章中,我们从网络上为大家挑选了最合适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和喜爱,同时也期待您与身边的人分享这篇文章!

    米厘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米厘米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米厘米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

    “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1厘米=1cm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

    3、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1厘米有多长,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图钉的长是1厘米,我的拇指宽是1厘米等,帮助学生对1厘米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现,让学生找到测量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测量中有效的规避这种错误的做法。

    4、认识几厘米

    ①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

    3、0—

    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③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牢固的认识,并对厘米这个概念印象深刻,然后拓展延伸,教会学生找到2、3、4厘米,用手比一比,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长度有一个自我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4页,练一练1、2、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厘米1厘米的数,数()次是5厘米。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1。计算

    13厘米—9厘米=()厘米38厘米—7厘米=()厘米20厘米+9厘米=()厘米15厘米+8厘米=()厘米2。先估算,再测量

    数学书厚约()厘米,实际厚是()厘米。你的手掌宽约()厘米,实际宽是()厘米。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

    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物体长度从“0”开始。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认识、感受1厘米

    (1)食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

    (2)直尺上从刻度0到1,2到3,都是1厘米。

    量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米厘米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师:谁来指一指1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老师站在这里,谁能站在离我1米远的地方? 抽4位学生。

    师:同学来看一看谁离老师的距离最接近1米。

    怎样能确定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师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聪明。

    生:直尺的一端贴近老师,另一端贴近我 想一想如果离我一米远的距离都站满小朋友,那么他们排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形)

    师:刚才两个同学分别用了直尺和米尺测出了离我一米远的距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将两种尺子重合验证:1米=100厘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

    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课后反思:

    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我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环节处理上还很不到位。还需努力!

    米厘米课件 篇5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米厘米课件 篇6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米厘米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

    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②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cm)

    量:刻度线

    对准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米厘米课件 篇8

    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尺、米尺、软尺。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

    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100个)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厘米和米课件


    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前会使用教案课件,这通常需要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精心设计。编写教案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您是否为教案课件而感到困扰?我们很高兴向您介绍与“厘米和米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这能为您提供帮助。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内容,您可以从中找到您所需的全部信息!

    厘米和米课件 篇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厘米和米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第68页的例4、例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米尺、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填写

    二、新授

    量比较长的东西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1、例4

    师指着手中的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的长度是1米。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看,并相互比较一下,使学生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的两臂伸平相互量一量、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例5

    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

    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让学生看一年过把折尺上有几厘米

    通过实际观察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

    1米里有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第68页做一做

    拿一条绳子,量出1米、2米、3米。

    师让每个学生都量一量,知道1米、2米、3米等有多长,建立最简单的长度概念。

    四、小结

    1米=100厘米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4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13题。

    厘米和米课件 篇3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 :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6、一厘米――毕淑敏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三、作家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的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工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厘米和米课件 篇4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

    厘米和米课件 篇5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4、练习: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厘米和米课件 篇6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厘米和米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厘米和米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把学生尺,每人一张4厘米宽的蓝纸条和一张1厘米宽的红纸条,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白纸条、

    教学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蚂蚁王国现在可热闹了,发生什么事了呢?一起来听听(看图配故事):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昨天晚上一阵大风把铺在小桥上的一块木板给刮跑了,他们正商量着再找一块木板铺上去。可是他们不知道铺上去的这块木板需要多少大呢?急得团团转,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蚂蚁呢?

    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真是热心肠。那好,在你们桌面上每人都有一张与这块木板一样长的白纸条,请你想想办法,选用你喜欢的东西量一量木板有多长有多宽,现在开始动手。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奇怪了,同样长的木板,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尺子)

    (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板测量的结果不同?为了统一,就需要用什么工具去量)。

    二、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还可以看看书?

    (1)每把直尺上有什么

    (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

    尺子上有2种刻度线。(一种长一种短)。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0,叫做0刻度线。(课件3:直尺)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那你们猜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那数字1对的长刻度线就叫1刻度线,数字几对的那条长刻度线就叫几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刻度线是怎么排列的

    每个数字都对着长的刻度线,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相邻的长刻度线称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__大格。

    有的尺子还标有CM字母,这是厘米的字母表示法,说明这是一把厘米尺。(板书:厘米CM)

    (小结)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直尺就是利用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子,告诉我们物体长度的。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来认识新朋友厘米(板书)

    四、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过渡情境:你们看,小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美观些,还给它刷上了彩色的油漆:

    (出示红纸条,你们也有拿起来)

    看一看估计一下刷上红色油漆的这段宽是多少。

    学生猜测后,到底有多长呢,到自己的直尺上比一比。(课件4:1厘米的概念)。

    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厘米,并用手指比划出一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同桌互相验证。

    0到1是1厘米(课件5),那么12是几厘米呢?

    学生可能会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时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起点是1,而不是0。

    你还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反馈(继续演示课件5:1厘米长度演示)

    从这里,你发现1厘米的排列规律了吗?

    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每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记住1厘米了吗?把它装进你的脑中,闭上眼睛在你的脑中想象有一条1厘米的线段,有了吗?

    再用手势把你脑中的这一厘米比划出来,到自己的尺上验证一下。到底你比划得准确吗?

    刚才咱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下面咱们比一比,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宽约几厘米?(课件6:手指宽)我们又多了一把身体上的尺。

    那2厘米呢?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上找出2厘米并说出道理。

    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你还能找到别的2厘米吗?(课件5(2):2厘米的动画演示)那5厘米呢?10厘米呢?

    在自己尺上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厘米数,介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独立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看一看、数一数你的这把尺子共有几厘米?

    五、用厘米量

    估一估:(出示一张蓝纸条)请你们把刷上蓝色的这一段举起来,估计它的宽度。

    1、量一量:究竟有几厘米呢?

    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

    (切换成实物投影)指名学生展示量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它同学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课件7:蓝纸条的各种测量):你同意这里的几种测量方法吗?为什么?

    方法一:直尺的0刻度线起没有和纸条的左端对齐。分析错误原因:尺子前端没有刻度线不能精确测出,量物体最好应该从刻度线开始。

    方法二:直尺的0刻度线起和纸条的左端对齐。(正确:4厘米)

    方法三:从直尺的最左端量起,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刻度线对齐。

    ★指导一般的测量方法: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的一端,再看纸的另一端对着尺的刻度上的数,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看结果的时候眼睛应和尺的刻度线垂直。(课件8:眼睛观察方法)

    师:谁能读出自己测量的蓝色这一段刷了多少宽

    比一比,和你猜的比是长了还是短了。

    操作不对的小朋友马上纠正过来。

    ★3、补充不同量法:曹老师的一把尺子(出示断尺),由于时间用久了,尺子前面的0刻度线被磨掉,是不是可以把它扔了?这把尺子还有用吗?可以怎样用?

    现在曹老师用这把尺量出这块木板的长是这样的?(课件9:断尺测量木板)你能告诉我长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样看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两个数字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用后一个厘米数减去前一个厘米数。)

    过渡情境:小蚂蚁就是这样刷了一段1厘米宽红漆再刷一段4厘米的蓝漆,一段一段往下刷,(老师举起白纸条)。可以试一试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测量木板(白纸条)

    现在请小朋友按刚才正确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要铺的木板的长和宽。(学生用尺子测量白纸的长和宽)

    谁能响亮地告诉小蚂蚁,木板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长10厘米、宽8厘米)介绍你的量法。(两种不同法的掌握)

    过渡情境:蚂蚁们知道了木板的长和宽,一定能很快地把它铺在桥上,行走了。这得感谢咱们班聪明的小朋友帮忙。

    六、基本练习(看测量图读出几厘米刻度)

    1、课件10:横看尺子看书的长度

    2、课件11:竖看尺子看杯中牛奶的高度

    3、课件12:盒子的宽(不是整厘米数)

    4、课件13:从2刻度线为起点量魔方的长度

    七、课外拓展:量量自己的小手,手掌宽约几厘米,一拃长约几厘米

    厘米和米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它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厘米有多长,用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尺子,一些比较短的实物如新铅笔、橡皮、电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车、吸管等,课件。

    学具: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棒,每人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讲述: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来到了裁缝店做衣服。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又量了袖长和肩长。正好师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兴兴的来试穿,结果却很失望,因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生气的问徒弟:“告诉你身长是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师:怎样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生:让徒弟自己去量。

    师:你是说,量身体和做衣服都用一个标准是吗?

    生:把师傅的手画下来,比着做衣服。

    师: 你也是都用师傅的手这一个标准去测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师: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们为了测量的方便,确定了统一的标准,也就是长度单位,从而发明了专门用于测量的工具---尺子。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 对,有皮尺,卷尺,米尺,折尺,还有我们用的学生尺(展示各种尺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学生尺,来学习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学生尺

    师: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直尺)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

    师:都有哪些数啊?从哪一个数开始的。师:我们以前学过0表示什么意思?

    生:0表示没有。

    师:在这里0表示测量的起点。

    生:尺子上有线,这些线有长有短。

    师: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数在哪些线的下面?

    师:你发现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字母?

    生:cm

    师: 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师:你从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厘米吗?

    2、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地看看我们的尺子。0到1之间的一段是1厘米,你还看出那一段是1厘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间的长度还是1厘米。

    (课件:1厘米)

    师:同学们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中找到长1厘米的东西吗?

    生找1厘米的小管。

    师:请你用拇指和食指这样把它捏在手中,然后轻轻的抽出,拇指和食指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空就是1厘米。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多长?

    师: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食指。

    师:你能想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

    3、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同学们对1厘米的长度已经有了认识,你能找出哪段长度是2厘米?(课件:2厘米)师:5厘米呢?

    师:为什么从0到5 是5厘米呢?

    生:因为是5小段

    师:你用手比划一下5厘米大约多长?你能从学具中找个5厘米长的东西吗?

    师:对,彩色的小棒。

    师: 刚才故事中有的同学说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拃到底分别是几厘米。(课件展示:师傅的拃18厘米、徒弟的拃12厘米)师:师傅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徒弟呢?

    4、学习测量:

    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几厘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测量物体吗? 好,请拿出学具白色小棒,自己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的测量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生:我量的是10厘米

    生:我量的不到10厘米

    师:为什么他俩量的不一样?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看法。师:量东西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测量数学课本,学生展示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测量物体了吗?谁来给同学们提个醒,说说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

    5、学习线段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一边画30厘米的线段一边强调象这样直直的,一边各有一个端点的线叫线段。)谁能测量出它的长度?

    师:同学们用直尺自己画一条线段,不要告诉同桌是几厘米,让他测量一下,看他测量的对不对。

    三、利用游戏,应用知识

    仿照幸运52中的看商品猜价格栏目做“猜长度,赢奖品”的游戏。

    师:老师有几件物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摸,摸到什么,你估一下它的长度,组员可以给他出主意,然后拿回去一起测量,看哪个小组量的准,估得也准,就能赢得奖品。生估计,测量。

    (课件出示物品的准确长度)

    四、借助故事,检测知识

    师:有一天,蟋蟀和蝈蝈两个好朋友进行跳远比赛,跳完了之后,他俩都认为自己赢了,请你来当小裁判,看看到底谁跳得远。(课件:用断尺测量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请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从你家里找几件物体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是通过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三个环节来让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然后又让学生充分认识了5厘米,测量了10厘米的长度,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估计物体的长度时有自己的依据,不胡乱猜测,通过游戏环节我觉得这一目标达成的不错。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动手测量,那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厘米和米课件 篇10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13)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15)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17)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厘米和米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例1、例2、例3,11页做一做练习三中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厘米量.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是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①5厘米纸条若干根②幻灯片若干③20厘米长纸条6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0+7=14-9=94-4=

    27-7=78-8=13-7=

    5+60=3+70=12-3=

    6+30=

    2.导入:

    老师手拿一根5厘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这根纸条的长度,就需要用尺子量一量,要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多少,也需要用尺子量量,这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板书:厘米和米的认识.

    再拿纸条,引导学生认识到纸条较短,而身高或教室的长比较长,这就需要用不同的单位.像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铅笔、纸条,可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书中一幅米尺图.

    指幻灯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从这里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2)学生在尺子上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并能在尺子上找出.

    引导学生找到0刻度,再找到1厘米,同桌指着尺子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然后班内交流,引导回答出:

    ①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

    ②从0到2是2厘米,从0到3是3厘米,

    (3)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1厘米长度,找到教师所用尺子上的1厘米,把1厘米的实际长度画到黑板上.板书:--

    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议论哪些实物的长度是1厘米长,议论后汇报.

    教师发给每组一个图钉,让学生把图钉放在尺子上比一比,然后说一说图钉的哪部分与1厘米长度大约相等.教师把一个图钉粘贴在黑板上所画1厘米长度的下面.

    2.教学例2,深化1厘米的实际长度,形成表象.

    (1)引导学生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尺子上比较,看哪个手指大约宽是1厘米.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

    (3)让学生再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教师先以板书画出1厘米的长度,再以近似1厘米的实物比较,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辅以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使学生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

    3.用厘米量.

    学生分组估量纸条的长度

    第一步:每组发一根与黑板所贴纸条同样长的纸条,每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食指量纸条,边量边说,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量的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用尺子量纸条长度,边量边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第三步:教师演示用尺量的方法,边量边总结出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5,说明纸条是5厘米.

    教师板书:5厘米

    第四步:学生分组以规范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再次用尺量出纸条的长度.

    第五步:打开书,看例3,填出纸条的具体长度.

    (先让学生用手指估量,再让学生用尺试量纸条长度,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巩固发展

    1.书11页做一做.

    先安排学生互相说铅笔是几厘米长,为什么是这么长,然后填在书上.

    2.书11页做一做2.

    引导学生填书,并测量一下自己的手掌宽,互相说一说.

    3.教师拿出备好的长20厘米的纸条6根,发给每组一根.

    要求:一个同学量出3厘米,一个同学量出5厘米,一个同学量出10厘米,剩下的同学量得了多少厘米?量好后分别剪下自己所量的纸条,然后每两个组互相交流,看量相同长度的同学所量出的纸条是否相等,然后选择两个组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4.练习三第二题

    按书中所画实物,每组发一份,让每组同学量出铅笔长,练习本宽、墨水盒高,量后分别汇报,然后再填书.

    5.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做,填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量的方法及结果.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表示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我们的一个手指的宽度(师生共同伸出食指),还学会了用尺子量手指、量书本.在量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说出)把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看另一端是几,就量出了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量出自己数学书的长和宽的长度,跟家长汇报.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厘米和米课件 篇12

    教材简解:

    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知道了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这些为本课建立长度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米、千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体会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测。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设计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充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主动认识新知。

    设计思路:

    结合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

    一、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从各种方法测量课桌边的长到发现用尺量更好些,从认识尺到认识厘米,从量整厘米数的物体到量生活中接近整厘米数的物体的长度都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始终处在探索发展再探索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多维活动中建立表象。

    二、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与应用。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厘米的内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教学过程:

    一、切入问题,诱发兴趣。

    1、教师激趣: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里来了一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

    2、提问: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你能用各种工具帮它量一量这条课桌边有多长吗?

    生:用手,大约有8拃长。

    生:用文具盒量,大约有4个文具盒长。

    生:用铅笔量,大约有5枝铅笔长

    师:为什么大家测量同一样物体的长度量得的数却不同呢?你知道更好更统一的测量方法吗?

    生:用尺量更好些。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尺上的刻度来确定要量的物体有多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尺。(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尺:学生尺、三角尺、米尺、卷尺)

    【设计意图:将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量一量、说一说中,唤醒他们头脑里的已有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基础。】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认识尺。

    (1)自主观察。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尺,你发现每把尺上都有些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每把尺上都有数字,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

    生:尺上有很多线段,有的长,有的短,长线段还对着数字。

    生:尺上有的写着厘米,有的写着cm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介绍,教师及时补充或指正。

    教师小结:数字0对着的刻度线是0刻度线,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的意思;0刻度线到1刻度线就是1厘米的长度。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观察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尺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揭题,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下面的自主探索中】

    2、认识1厘米。

    (1)看一看

    让学生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之间表示的1厘米,再让学生看一看,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2)比一比。

    引导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

    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量一量。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思考:量怎样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指出: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不仅在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等多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应用意识,更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认识几厘米

    师:请你在学生尺上找一找2厘米、4厘米各有多长?

    指名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探索测量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测量。

    师:用尺怎样量出一根小棒的长度呢?

    学生先尝试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2)教师示范量法:小棒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尺放平,看小棒右端对着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小棒长几厘米。

    (3)试一试:完成例题量一量。

    (4)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练一练

    ①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想想做做第2题)

    ②量非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量文具盒的宽大约长几厘米。

    指名量量老师食指、手掌的宽。

    量量同桌食指、手掌的宽。

    ③延伸:你还想量什么?

    小结:食指、手掌的宽、一拃等的长都可以看做我们身上的尺

    【设计意图:层次鲜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要,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其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5、估一估、量一量。

    师:下面,让我们利用身上的尺或别的方法来估一估自己的中指长。注意啊,不能用尺量。

    学生汇报后,将估计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估计栏。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

    师:你的估计合理吗?大家可用尺量来检验一下。

    学生汇报后,再将各自量的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量一量栏。

    学生独立按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方法完成剩下的填空。

    汇报交流。

    6、探索画法。

    (1)尝试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师:你能根据刚才量的方法,画出3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实物投影仪演示,并让其介绍画法。

    (2)茄子博士介绍画法。

    师:这个画法对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展示配音,在介绍0-3厘米方法的同时肯定多种正确的方法)

    (3)练一练: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量法的基础上,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画法、巩固画法,重视了新知的现实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拓展练习,丰富认知。

    1、我是火眼金睛。

    2、断尺量小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从而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来商量的吗?畅所欲言。

    延伸: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做有心人,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厘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长度单位,请大家提前做好预习。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分享十二篇)


    栏目小编特别为您整理了关于“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供您参考。希望您对本文的结论感到满意。作为教师,教案课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需要精心设计。优秀的教案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是这样的,某校足球队,在一次十分重要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计划从这三位罚点球成绩较好的队员中挑选一人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就是主教练的话,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为什么?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尝试写。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探究新知

    看来罚点球的问题,我们用上百分数就可以解决了。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解决疑难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尝试解释

    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了,那你能根据这个意义(指板书)来说说88%表示的意义吗?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xxxx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C交流资料;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三、回归生活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2】

    1、百分数的写法可以忽略不计吗?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对于百分数的书写一看就会,可以不予关注。其实,有1/5的学生在书写时不够规范例如:0/0,%教师的确应该有必要强调一下百分号的书写。另外可以顺便启发学生:千分之五怎样书写,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2、当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我们是否还要执着地等待?在本节课上,教师多次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百分数,但是学生只是说把参赛人数平均分成100份,获奖人数占85份仅仅套用分数的概念不放,教师似乎也没有什么良方秒计,直到课即将结束时学生也没有回答出令教师满意的答案。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状态,教师是否应该早一点打破呢,能否在课中就让学生看书理解概念,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去体会,效果想必会好一些。也不会使学生不断强化不准确的概念。

    3、分数、百分数的区别能否再深入?教师在本课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组题目比较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但是总感觉不够解渴:意义的不同辨析要更加透彻,学生在本课中之所以不能准确说出百分数的概念,除了百分数概念的理解是学生领悟的难点以外,恐怕要归结为分数、百分数概念的不同了。实际上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有联系,也有区别.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相比的关系,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分数还可以带计量单位表示一个量,而百分数不能带计量单位表示量.由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相比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如果是表示部分同总数相比,百分数也叫百分率;书写的区别,百分数的分子部分可以是小数,百分数可以取近似值。而分数的分子一般要写成整数,分数一般要写最简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3】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百分数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认识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百分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百分数的分母是100,便于比较大小,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就是从实际问题(罚点球、种子发芽)引入百分数的概念,直观地说明百分数便于比较。在这两个问题中,提出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组好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分母是100的分数便于比较,引出百分数,使学生体验了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接着教材显示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同时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说明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之后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约分比较大小已掌握的相当熟练。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到过百分数,也有个别学生能根据具体的百分数说出它的意思,但是什么是百分数,并不是真正地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验百分数的应用价值。会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引出百分数的过程,在理解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利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1、谈话:同学们,我们要共同经历一节数学课。大家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昨天让大家收集的带有特殊符号的数就是百分数。收集到的同学请举手,都收集到了。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地方用到百分数?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同学们,再过四个多月,我们国家将迎来一场体育盛事,知道什么吗?对!奥运会,为了迎奥运,李老师所在的学校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场迎奥运-阳光足球比赛。在这场比赛中,代表五年级出征的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教练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咱们先来听听这三名队员以往的战绩介绍。

    2、如果你是教练,会选派几号队员主罚点球呢?请同学们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同桌共同讨论。开始吧!

    3、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1、生:老师我选七号罚球。你看七号才丢了2个球,五号丢了3个,三号丢了4个,所以要派七号。

    师:有道理。七号失球数是20-18=2,三号失球数是10-7=3,五号失球数是25-21=4,这样看来是应让七号去罚。同意这一理由的,请举手。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罚点球的战绩是罚1个球,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是1次,最少,你会派我罚点球么?看来这种方法存在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生:让七号踢100次,会踢进90次,三号踢100次,踢进70次,五号踢100次,踢进84次。所以让七号去罚点球。

    师:是个好主意!猛一看不明白,让他们都踢满100个球再比进球次数就一目了然。

    3、生:我觉得应该派七号去参加比赛,七号的18/20约分后是9/10,三号的是7/10,那么先可以把五号淘汰;然后我再看七号和三号,把9/10通分成45/50,三号通分成42/50,可以看出来应该派七号去罚点球。(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18/20,7/10,21/25)

    师:你通过两两比较,有条理地分析出应该派七号罚点球。谁还想说?

    4、生:老师,我把它们通分成分母是500的分数比较,我发现18/20=450/500,7/10=350/500,21/25=420/500,七号的最大所以派七号罚点球。

    师:把它们通分成分母是500的分数也解决了问题。呃,下面的同学开始议论了,你想说什么

    5、生:通分成分母是500的分数太麻烦,通分成100就行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00。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样?正好这个同学采用了这种方法,我们请他来说一说。

    生:18/20=90/100,7/10=70/100,21/25=84/100,所以应该派七号去罚球。

    师: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样就简便了。刚才通分成分母为500的同学你觉得呢?大家看,90/100表示什么呢?70/100呢?84/100呢?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师:借助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由谁主罚点球的问题了。猛虎队的教练果然派了七号去罚点球,并最终赢得了这场足球比赛。

    4、七号所在的科技小组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大家请看(大屏幕显示)。

    科技小组在做黄豆种子的发芽实验中得到了上面的数据,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动脑筋想一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师:哪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生1:二号种子发芽情况好。我把它们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15/20=75/100,22/25=88/100,39/50=78/100,所以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二介绍百分数读写,理解意义

    1、同学们看,表示罚中次数占罚球总次数的一百分之几,发芽粒数占实验总粒数的一百分之几,这样的数,我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简单快速,像这样的分数,我们一般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2、介绍百分数的读法,写法,认识百分号。

    百分数怎么写呢?大家请看,90/100我们就在分子9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此处书写时,要放慢速度,但不进行讲解),写作90%;读作:百分之九十。

    3、把这几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相信你一定可以,在练习本上试试看,写完的同学轻声读一读。请一个同学上来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已经会读写百分数了。老师这儿有几个百分数,请你读取信息,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刚才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了一些百分数,那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你能来总结一下吗?其实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因为它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所以也称为百分比或百分率。那么,在罚点球中,90%表示什么意思?

    生1:90%表示罚中的次数占罚球总次数的90%。

    师:语言清晰简练。表示罚中的次数占罚球总次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罚球的进球率或命中率。在发芽实验中,88%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88%表示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88%。

    师:也就是种子的发芽率。

    三巩固应用

    1、理解生活中百分数,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大家对百分数理解的很好。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选择其中一个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它表示的意义。

    【预设】生1:我发现衣服吊牌上有百分数78.4%。它表示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所有东西含量的78.4%。

    生2:我从报纸上找到的百分数15.88%。说明你一年得到的钱占你投入钱的15.88%。

    师:你了解的真清楚,希望生活中你能成为理财专家。再来最后一位同学。

    生3:我在酒瓶上发现了百分数38%。表示酒精占这瓶酒的38%。

    师:我也迫不及待的想向大家展示我收集的百分数了,请大家说说老师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设计图案

    师:我给今天出勤来这里的同学带来两幅图案。这是我校学生制作的迎奥运手抄报,请同学们观察,手抄报图片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剩余部分呢?这是第二幅图案,请你观察思考后解答问题。

    师:看了这两幅图案,大家想自己设计一幅图案么?请打开课本66页,在已有的方格纸上用你手中的彩笔采设计一幅图案。

    师:停,请同学们数一下你的涂色部分占方格图的百分之几?并将这个百分数写在你的图案旁边。

    师:请问你设计的图案是什么呀?

    师:你的涂颜色的方格占方格图的百分之几?

    3、师:同学们的画很有创意,下面我们用填空的方式写一组百分数,好不好?

    师:请各位同学准备好练习本,限时一分钟,时间到请停笔。

    师:停,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

    师找一名同学问:你写了几个?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你的正确率是多少?

    师:你能说一个百分数,让同学们猜出你写了几个吗?同学们可真棒,思维真敏捷。

    四回顾总结

    在大家的参与下,我们共同经历的这节数学课接近尾声了。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百分数在课本64页,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同时完成课本65、66页的题目。下课。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3、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好处,弄清它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出示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状况统计图,初步感知百分数。

    1、师:同学们,今年的7月28日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重大的盛会,你们明白是什么吗?你们都观看了吗?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争金夺银,为我们中国代表团嬴得了三十八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二位。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其他国家获金牌的状况?

    2、出示20伦敦奥运会各国获金牌状况统计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陌生的数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之后板书课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罗列到黑板一侧(1、好处2、用途3、与分数的异同)

    创设情境,抽象出百分数的好处。

    师:在一所学校要举行一次口算比赛,要求每班选取一名同学参加比赛,但是六一班的三位同学都很想参加,于是老师分别给这三位同学出了一些难易度相同的题目,想从三位同学当中选取成绩最好的一位参加比赛,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做题状况。

    师:如果只给你这些信息,你能科学地选取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那再给你们半张表格。

    师:这下你们有什么科学的办法选出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吗?

    和生共同将三个分数通分为分母为100的分数。问:这样好比了吗?为什么这么好比?

    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问: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百分数的好处板书于黑板。

    在此基础上说明百分数是一个分率,它并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因而不能带单位。

    (透过具体情境,和学生一齐探讨百分数的好处,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百分数的读写法。

    师:百分数通常写成另一种形式,先写分子,再将分数线和分母写成%。

    先示范写一个,让学生把其它两个写在草稿本上。写好之后,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并适时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

    练习:

    1、出示一组百分数让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2、游戏:在10秒钟内写十个百分数,并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猜你完成的状况。

    四、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充分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百分数不仅仅能科学地帮我们描述出许多数学问题,它在匀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

    让学生出示在生活中收集的百分数,并指名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出示一组数据:

    (学生的近视状况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据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状况如下: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8%,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9%,高中生的近视率为64。2%。

    学生看后说说感受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及溺水安全教育。

    (联系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弄懂生活中常见却又不明白的问题)

    五、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师:看来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可真广泛,那我们必须要学好百分数。同学们觉得它和我们从前学过的什么数比较相似?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在比较好处的时候出示一组练习帮忙理解:

    下列各数哪些能够改写成百分数?

    (1)一堆煤,已经运走了吨;

    (2)我省小学生都有近视;

    (3)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

    (4)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

    (5)一根绳子,用去了米。

    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好处不一样:分数能够代表一个具体量,也能够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写法不一样:百分数先写分子,然后去掉分母和分数线,改写成百分号“%”。

    分母不一样:分数的分母能够是任何一个非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分子不一样:分数的分子务必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能够是自然数,也能够是小数。

    六、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师:学到那里,我们都能感受到百分数不仅仅很有用,而且还很趣。这天老师也带了一组搞笑的百分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一齐去看看吧!

    出示一组百分数,让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提问:在这组百分数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能说出一个意思和这个百分数相近的成语吗?

    2、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那你们说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千分数的存在呢?如果有,你觉得千分号就应怎样写?

    请几个学生上台写一写。

    出示千分号的正确写法。

    七、全课总结。

    师:在紧张与兴奋气氛中,我们这堂课已接近尾声了,在这堂课中,余老师有20%的紧张,20%的兴奋,60%的惊喜,但却收获了100%的幸福。但愿我们同学在今后也能以100%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那你必须能收获100%成功的快乐!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5】

    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读法与写法、意义以及生活中的百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进一步感受数的概念,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解释实际生活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激趣、探究、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了解、感悟、练习的过程中悟出百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在了解百分数的好处时,学生通过收集到资料交流得出百分数。二是在认识了百分数以后交流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三是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四是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联系和区别时,主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本质含义的理解。五是安排多项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巩固,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新知识。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百分数的资料,你们都找到了吗?说说你们都在哪里找到的,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百分数,那么生活中为什么要用百分数呢?它表示什么含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二、出示目标:

    1、什么是百分数?

    2、如何读写百分数:

    3、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它和分数有联系和区别吗?

    三、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从中了解信息,探究究竟该派谁罚点球?进而引出百分数。得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它的读法与写法。紧接着,练习读法,分别出示了三组百分数,让学生先读,进而观察发现,这些百分数百分号前面的数有的比100小,有的等于或大于100,有的前面是小数,渗透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不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让学生写百分数。读写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而它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直接出示它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然后又设计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交流,感知它所表示的意义。在介绍其意义的过程中,仍不忘提醒同学们,它和分数有联系吗?学生应该回答出: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那它们有区别吗?百分数确实不能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分数不是。百分数后面都不带单位,而分数有的不带单位,有的带,说明分数既可以表示份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份率。(这点学生可能难以发现,需要教师再举例让学生从中发现。)

    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后,紧接着又出示一些练习题,又根据图选择百分数,也有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百分数,旨在初步感知百分数的大小,也为后面的百分数与分数互化奠定基础。然后又设计成语竞猜与名言竞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适当的练习后,我再次出示目标,让学生回顾总结,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伴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20xx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们北京举行,谁知道,我们国家承办这次奥运会的口号是什么?

    生:绿色奥运!绿色北京!

    师:是啊!北京正在加大绿化建设,(到20xx年北京市的绿化率将会达到43。1%)

    师:瞧!奥运村的奥运公园开工了,北京市政府决定,前期工程是植树。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都纷纷报名,表示希望承担这项工程。

    二、探索问题,形成概念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师:市政府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家公司资金管理非常出色,最后一关是根据他们以前的植树成活情况来定。于是派人对三家公司进行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公司成活棵数植树总棵数

    甲2325

    乙1820

    丙4350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会建议市政府选择那家公司呢?请你先独立思考,决定后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为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己见

    生答,师板书:23/25、18/20、43/50

    师:能一眼看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有办法吗?请大家赶紧动手吧。〈学生计算〉

    汇报:有结果了吗?采用的什么办法?

    生说教师板书:92/100、90/100、86/100。

    师:有不同的办法吗?看来大家一致认为通分最简便,是吗?这就很容易看出哪家公司的种植水平更高呢?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数--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92℅表示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说一说95%、96%各表示什么意思。

    2、交流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借助百分数,咱们解决了选择哪家植树公司来植树的问题,看来百分数是个好助手,大家手中有不少有关百分数资料,老师建议同学们用手中的资料举行一个小型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发布会,发布时,你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资料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你从中了解些什么?(教师讲完出示任务,再让学生拿出资料来,)

    学生在小组内热烈地讨论,交流所得。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

    生:

    师: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现在,你们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板书:百分之几)

    师:百分数强调的一定是?

    生:百分之几?

    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书上说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读一读

    师:现在,大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1)、一根绳子长90/100米。

    2)、一根绳子长90%米。

    在这两句话里,有一句是错误的说法,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思考,小组可以讨论

    师:对,第二句是错误的说法,90%是个百分数,它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这个也是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3、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你能准确流利的读出这些百分数吗?

    1%、18%、50%、125%、100%、80%、75%、300%

    生:自由读

    师:把你喜欢的那个百分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

    师:你注意了吗?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只是在数字后面加个百分号,会写吗?

    生:会写。

    师:请会写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百分数,每人一个。(学生写百分数)

    师:看看这些百分数,你认为哪个写的好?你认为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

    三、实际应用,拓展练习

    师:(多媒体出示)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生:开始写百分数。

    师:停。数一数,你写了几个百分数?直接说出你写了几个百分数,这太简单了。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生:我完成了80%。

    师:猜一猜,他完成了几个?

    生:8个。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百分数,你有什么学习收获呢?请大家在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

    学生阅读小资料: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3、数学期终考试,我们班的及格率是95%。

    4、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5、到20xx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北京市的绿化率将会达到43.1%。

    读了这些数据你联想到什么?

    6、我国有1.3亿儿童,肥胖儿童占儿童总数的10%。

    7、杏花村十年陈酿的酒精度是53%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伦敦奥运会叶诗文比赛、获奖图片及西班牙《马卡报》网站最受欢迎女运动员评选结果,引出百分数。

    2.教学百分数读写。

    3.交流在课前找到的百分数。

    (1)把你找到的百分数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2)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你找到的百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

    (3)从老师出示的信息中寻找百分数。

    二、交流感想,引发问题。

    2.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但同时心里又有了疑问: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你能不能也提一个问题,说说你的疑问

    3.提炼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比较有什么异同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2.在实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姚明加盟NBA第一年的投篮命中率为49.8%。

    (2)中小学生近视的越来越多,有的班级近视率高达40%。

    (3)今天学校的学生出勤率为99%。

    3.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1)叶诗文以42.9%的支持率击败了三名世界名将。42.9%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中国、印度、美国、日本森林覆盖率,选一个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出示有关环保小知识,沙漠化信息,让学生谈感想,提建议。

    (二)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1.(出示绿峰农场植树实验情况统计表)你觉得应该选哪种树,能用算式说明你的理由吗

    2.《叶诗文荣膺最受欢迎女运动员》报道。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的异同。

    1.先出示一条线段,(长1米),平均分成两份;再出示另一条线段(长度是第一条的一半)。问: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

    (1)一张桌子的宽是0.6米。

    2.选择适当的百分数填在括号里。

    2% 62.5% 105% 200% 99% 100%

    (1)甲车间加工了105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

    (2)你知道吗一个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5千克,约占体重的( )。

    (3)波音767客机的飞行速度(850千米/时)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速度(430千米/时)的( )。

    (4)“迅雷”软件可以提高影音文件的下载速度,张老师使用“迅雷”只用十分钟就下载了一部电影的( )。

    3.写百分号(10个)比赛,用今天所学知识说说你的完成情况。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2、引入百分数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3、揭示百分数意义

    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65/100、60/100呢?

    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示范64%的读写方法,再让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后面的两个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指导完成试一试。

    2、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先让学生读出题中百分数,再说说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4、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写出百分数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百分数后自己的想法。

    5、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6、说说自己的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后记: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说到篮球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么?

    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2、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条信息。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

    二、通过数据,引出概念。

    1、在我们南京现在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因此某个社区里就进行了这样的一项篮球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街头篮球争霸赛选手决赛成绩统计表

    选手号码投中次数投篮次数

    7号选手2225

    10号选手1820

    13号选手4650

    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分小组来讨论研究,把你觉得该纪录的要记录下来。

    汇报:{这里可能有学生会根据哪位选手没投中的次数最少来确定谁是冠军。如果是这样就要选择一个是算命中率的学生来反驳他的意见。在学生讨论时,可以下去指导,引导出部分学生的出完美的答案。只要学生写出分数形式就可以了。}

    过程提问:

    指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引出百分数的意义。

    2、介绍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你觉得他写得对么?写得好么他是怎么写得?%是什么?(教师亲自示范写%)。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

    3、过渡: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么?(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请同学们随意的写出几个百分数。

    观察学生写的百分数,出示几个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实物展示过程:

    a.上面的百分数有没有错误的?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么?100%就是多少?该怎么读?

    b.找出一个比一大的百分数,这个数和100%相比更大了吧?可以这样写么?

    (把比较的标准量平均分成了一百份,与它相比较的量可能是这样的一份,两百份,0.5份,或是其他的数。)

    2、看书,学习书上的概念和知识。刚才同学们写出了很多百分数,其实我们的数学书上有一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生汇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又叫百分比。

    师:那你觉得百分数是个怎样的比呢?这个比有个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百分比的后项始终都是100。

    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

    3、巩固概念,辨析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a.一堆煤运走了()。[87/10087%]

    b.一根绳长()米。[97/10097%]

    提问:为什么第一题可以有两个答案,而第二题只能有一个答案。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研究原因,并说出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得出:

    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

    1、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有层次的练习中深化

    1、完成书后练一练的第一题。

    2、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么?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3、联想练习

    一本书,我已经看了40%。

    服装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60%。

    化肥厂计划生产化肥100吨,实际生产化肥112.5吨。

    神舟飞船连续六次发射,全部成功!

    四、结束本课。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你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橡皮筋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谈话:学生自我介绍,教师表演小魔术。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由魔术你会想到谁?

    生:刘谦。

    介绍刘谦资料呈现: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始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篮球比赛,选高手参赛,有三位老师参加预赛,情况如下:

    投篮总次数投中次数

    张老师20xx

    王老师107

    李老师2

    521师:如果你是小评委,会选哪位老师参赛呢?

    学生说答案,意见不统一。

    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写成分数形式。

    师:写成分数形式就能一眼看出选哪位老师了吗?

    引生说出“通分”并计算。

    理解90/10070/10084/100的意义

    2:呈现90%70%84%,初步感知,学习读、写。

    3:理解90%70%84%的意义,如果生说不出来,可引导学生结合90%

    70%84%来理解

    4: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

    师板书:——百分之几

    另一个数

    明确: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随机板书分子是小数的百分数

    2:理解老师搜集资料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自己的联想。

    3:游戏

    要求:(1)限定时间内写10个百分数

    (2)书写规范,美观大方。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同学猜一猜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老师一个也没写,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如果老师写了12个呢?你也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随机板书:0%12%

    师:观察这些百分数,说一说你的发现。

    5: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6:说出下列成语中的百分数,并说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白发白中平分秋色半壁江山

    白里挑一十拿九稳一箭双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满意情况,并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师:关于百分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付出

    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就会有100%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百分比、百分率)

    90%2.5%0%120%一个数

    ——百分之几另一个数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的认识系列中的一课。是在大量的生活见识经验、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再认识、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混合运算、百分数的应用、扇形统计图以及比和比例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百分数出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并回归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实际意义,区分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成功案例:

    【课前谈话】

    1.四月下旬已经到了,今天我们谈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现考试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感受?

    2.有没有不让人紧张的考试呢?有!播放北京电视台关于人大附小一年级考试改革的报道。你们觉得这种考试形式怎么样?.

    3.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家长对这种评价方式非常满意的占86%,比较满意的占12%,认为一般的仅占2%;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评价方式的占94%,比较喜欢这种评价方式的占5%,不喜欢的仅占1%。

    4.随着这组数据的出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也就出现了。好!我们开始上课。

    【新课教学】

    1、汇报预习后的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谁来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习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百分数的读写。

    谁来读一读我校的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课前显示的内容)

    教师结合86%认识百分号,说明百分数的写法,进一步强调写百分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及优越性。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拿出来,我们一同分享。

    《中国教育报》上《20xx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正文中有44处用到了百分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应用之广泛。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使用百分数呢?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20xx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中的一段:20xx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如果我们将里面的百分数换成分数(教师把里面的百分数全部改写成最简分数),给你的感觉会怎么样?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从下面10名篮球爱好者中选出3名参加篮球比赛,假如你是教练,你会选谁去参加比赛?(命中率一栏中的数据教师分三次出示:1、用最简分数来表示每个人的命中率,学生发现不好比较;2、把这些分数通分,虽然可以比较大小,但感觉非常繁琐;3、变成百分数比较,简捷快速,一目了然。)

    4、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有的同学说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师板书这句话)对于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某校五一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请你用百分数描述男女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成分。

    55%和45%是怎样得到的?

    如果反过来,用全班人数除以男生人数,用全班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可以吗?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小军罚20次,中18次;小刚罚10次,中7次;小强罚25次,中21次)请你用百分数描述每个队员罚球的命中率。

    这三个百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如果你是教练你会让谁去罚点球?

    学生安全意识不强44%表示什么意思?

    那在200起事故中,可能有多少起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在1000起事故中,可能有多少起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你认为32%这个数据统计人员是怎样得到的?

    下面是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你是怎样解读这些百分数的。

    资料1

    北京20xx年奥运会共有700余万张票可出售。向国内公众公开发售的门票数量将不低于总票量的50%。

    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最低价为200元,最高价为5000元;闭幕式门票最低价为150元,最高价为3000元。在全部可售票中,定价等于或低于100元的票数占58%。

    14%的门票仅售5元10元,专供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资料2

    《北京晚报》20xx年4月16日报道,据链家地产在多所重点中小学周边的店面提供的客户资料分析,在出售的二手房中,70%以上的房产被为了孩子上学的家长们购买。

    资料3

    我们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配有情境图)

    如果这个班有40人,有多少人会游泳?如果这个班有44人呢?36人呢?

    资料4

    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是95%。(配有情境图)

    教师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和()比,

    ()占()的95%。

    资料5

    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配有情境图)

    教师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和()比,

    ()占()的98%。

    5、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12】

    一、说教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本节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首先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目的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它的读、写法和意义,同时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亲身感悟知识的形成,从而学会自己学习。

    三、说课标

    课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在生活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必切联系。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读写百分数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自身的一个例子将教学内容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这一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尽量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学会新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讨论发言,及时总结

    本班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相对缓慢,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生探讨发言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重要的又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从老师身上的穿着入手,问:老师这件上衣面料是什么成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回答后教师由对衣料成分的分析引出百分数,问:这样的数大家认识吗?关于百分数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接着引出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极大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大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但对百分数的产生、意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由此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二)、搭设平台,探究新知

    1、百分数的产生

    (1)出示例题:

    根据学校特色项目篮球入手,出示例题

    当学生探讨出用分数通分比较大小时,教师没有马上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这样通分的好处,从而引出百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然后深入了解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法

    此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不是难点,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学习读、写法。分三个层次学习:

    (1)引导学生自学。

    (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教师重点强调。接着教师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及写。在读和写中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很多数。

    3、百分数的意义

    这一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而且属于概念性的知识,所以采取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方式,在学生自己思考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强调百分数的意义,引出百分数的另外两个名称。

    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分别说出意义,教师订正,加深理解。另外在此过程中由题目引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国情的一些认识。

    3、出示判断题,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10分钟)

    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43%;

    (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

    (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3/4;

    (5)我省小学生60/100都有近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写法不同,百分数有特定的写法,一般要写成带百分号(%)的形式

    2、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整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3、意义不同(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分数几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可以在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所以分数可以带上计量单位而百分数不可以带上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而且有些抽象,为了突出难点及便于学生理解,采用设计练习的方式帮助理解概念,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多作引导多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对新课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总结,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性,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可多作例子说明,另外在总结出区别之后又及时练习巩固。

    法制课件十二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编写一篇教案课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如果您对“法制课件”感兴趣,不妨来看看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整理的相关资讯吧,相信您一定能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法制课件 篇1

    一指导思想

    据有关报道,进入新世纪的头xx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如:吸烟、逃学、寻衅滋事、群伙殴斗,甚至抢劫、盗窃等一系列行为。

    二教育目的: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七、八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知识竞赛

    (1)案例分析

    主持人出一些问题,关于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法律案件,然后以组为单位,,用抢答的形式,分别为案件做分析解答

    (2)自问自答

    学生自己出一些案例,然后让其他组抢答

    6.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7.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法制课件 篇2

    活动目的:

    在寒假放假前,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使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同时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

    通过法律知识竞答、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

    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出旗,全体敬礼。唱队歌

    二、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内容。

    主持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法律知识竞答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答案: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根据话题讨论,内容为: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2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进网吧,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违法

    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三、辅导员讲话

    预防犯罪等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将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四、呼号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回答:“时刻准备着!”

    五、退旗

    六、队会结束

    法制课件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的一天里,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继续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今天的奋斗是为明天的成功。社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来自合格的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是不是象很多人所认为的“学习好就是优秀的学生”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单纯而且是错的。毫无疑问,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因为,只有学会做人,才会更好地求知,才会创新,才会进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与此同理,在学校里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纪校规,因为这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敢于吃苦,做事情要有恒心。他们教我们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礼貌待人。然而,随着我们年龄渐渐增长,

    时光的流逝也带走了童年的稚趣,长大与成熟,我们的心灵是否依然洁净?

    我们扪心自问,重新好好看看《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后,你、我、他、她,我们又有谁能完全做到了呢?

    是的,或许你会说:“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同学们,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努力做,我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呢?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只有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才能有正确的道德选择与正确的道德行为能力,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合格的中学生。

    法制课件 篇4

    主题: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有什么区别?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打架,携带自制刀具,偷窃,赌博,吸毒,旷课、夜不归宿,上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吸烟、酗酒,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行为衍生下去就导致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分析:据调查,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2: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他对学习逐渐的失去了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慢慢的发展到旷课逃学。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分析:旷课是学生走向危险的一个信号,脱离了学校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直接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受到社区不良环境的感染,滋生不良的品德

    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08年3月深圳龙岗中专学生曹子龙,19岁,事发当天曹子龙说过生日,下午放学后,便喊8名同学去餐馆庆祝生日聚餐喝酒,9人在喝了10瓶啤酒和2瓶白酒后,曹子龙当场身亡,另有两名同学昏迷。

    案例3:两少年酒后群殴伤人获刑:07年2月22日,张某(16岁)、张某某和另外10个儿时的伙伴在一块喝酒,酒后张某想的刘宁曾经欺负过自己,在酒精的作用下,张某等12人来找到刘平,对刘宁进行殴打,造成刘宁轻微伤,这几人均被进行处罚。

    分析:中小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学习,但少数学生模仿大人在聚会时开怀痛饮。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饮酒对身体的损伤,

    严重会造成死亡;同时,酒精是一种麻醉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控能力下降,使人容易做出一些过激事情来,所以青少年千万不能喝酒。

    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案例4: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案例5:哥们儿义气害了他

    曲哲是个不错学生,由于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提起自己与方欣发生矛盾,要求曲哲帮他出口恶气,曲哲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第二天,他们约好时间,把方欣骗到无人处,陈风与其扭打起来。曲哲吓得茫然不知所措,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此时陈风瞪着发红的眼睛,气急败坏地冲他喊:“哥们儿快点”,曲哲身不由己地跑了过去,不顾方欣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了。一个无辜生命就这样惨死在他们的手中?

    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青少年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的预防犯罪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

    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分析:这是因为,吸烟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产生危害,更重要的是能够“心理上瘾”。甚至在某些时候成为区别正常学生的标记,这样的标记很容易引起不法之徒的注意,从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正身避邪,防微杜渐,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最起码要牢记以下12个字: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要坦白。

    1、慎交友。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

    3、善慎独。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要坦白。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就要坦白地向老师、学校、有关机关把事情讲清楚,争取从宽处理。

    三、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或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该怎么做?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耍什么流氓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四、对同学们的几点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法制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

    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红绿灯、斑马线、课件《三颗星星》录音、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录音,谈感受录音内容:

    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

    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

    1、播放课件《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附安全儿歌:

    嘀嘀嘀,汽车叫,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乱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

    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可获得安全宝宝奖,小组中遵守交通规则多者为胜。

    附故事:《三颗星星》

    太阳妈妈有三个孩子:红星星、黄星星、绿星星。三颗星星长大了,太阳妈妈教他们学本领。

    红星星是让跑的物体停下来,黄星星的本领是让跑的物体放慢速度注意安全,绿星星学的本领是让物体跑起来。三颗星星学会了本领。太阳妈妈吐口气,用太阳风把三颗星星吹到了地球上。

    好多年过去了,太阳妈妈思念孩子,她发出了呼唤信号。三颗星星又回到了太阳妈妈的身边,地球却出了事。所有的马路都塞满了汽车,爸爸妈妈上不了班,小朋友去不了幼儿园。

    地球上的人发出了求救信号。三颗星星立刻返回了地球,马路又畅通了。从那以后,三颗星星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到现在,太阳妈妈也不知道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干什么。

    地球上的小朋友都知道红黄绿三颗星星,也都喜欢他们。因为在每个十字路口,三颗星星天天向小朋友问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从而使幼儿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外,在活动,我也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将其扩展为半日活动,使得每一名幼儿的参与体验变得更为充分。通过活动,孩子们对交通安全有一定的认知,能较客观的认定其他人行为的对与错。在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自己比较了解的事情,语言的条理性很强。由此可见,知识经验的积累对幼儿的思维、语言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法制教育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透过故事明白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能够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齐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决定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法制课件 篇6

    一、 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班会的活动方式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三、班会的理论分析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天天受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

    四、班会活动流程

    五、班会过程提要

    1、资料播放:“蓝极速网吧”放火案

    6月16号凌晨2时许,一场人为的大火夺去了正在北京“蓝极速”网吧上网的20多个年轻的生命,有十几人伤势严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27日对“蓝极速网吧”放火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女)有期徒刑12年. 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张某(女)因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起意报复,并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全,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并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放火罪,后果极为严重.被告人刘某某在放火犯罪中起指挥、策划、决定作用.被告人宋某某在放火犯罪中起主要作用.被告人张某(女)在放火犯罪中起一定作用.因3人在犯罪时均未成年,因此,依法对他们从轻处罚.依法以放火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女)有期徒刑12年.参与实施放火的张某(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未追究刑事责任,已于6月28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

    2、班干部案例介绍: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那两个肇事者是北京海淀区工读学校的`两名辍学学生.如果这两个学生已在工读学校里就读而不是四处游荡,那么6月16日凌晨那场惨烈的人为纵火罪案或许就不会发生了.中小学辍学生随意流入社会,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性和非稳定性,从而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在校读书的学生应如何珍视这份美好的时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考验,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思考.

    3、实话实说(讨论)略

    讨论题:

    1)水火无情,纵火少年在泄私愤时,想过他人的生命吗?

    2)少年纵火只是对网吧不满吗?

    3)年少犯罪就值得宽恕吗?

    4)工读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辍学?

    5)你怎么样安排假期?

    6)你如何看待网络游戏?

    4、教师讲解周边的一些案例

    5、全体学生齐诵:《中学生守则》

    6、班主任总结: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

    7、班干部宣布班会结束.

    法制课件 篇7

    课标内容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

    一、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

    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小结:

    1、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法制课件 篇8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

    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

    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 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

    “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

    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

    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

    法制课件 篇9

    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一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长而去。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顾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颅骨骨折,构成九级伤残。

    魏家境贫困,母亲体弱,魏犯罪后其母举债请律师,到处奔走,劳累、忧郁成疾,在魏判刑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说:“这不争气的儿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亲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王是独生子,家庭不仅要承担请律师、经济赔偿等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案发前正值王初中毕业面临中考,在他进监狱的时候,职高的录取通知书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前途,也毁掉了家庭的幸福。顾也是独生子,受害致残,今后一辈子怎么办,父母整日以泪洗脸。魏的一刀不止毁了小顾一人,而是一刀毁了三个家。

    法制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是否该遵守交通法规的幽默的法制短片,引发同学思考:是否可以因为某些原因而不遵守法律规范?

    2.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让正反两种观点进行交锋,使同学们在讨论中看清问题的本质,了解到不仅要知法,更要信法,进而守法。

    3.在明确了守法的重要性之后,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使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为严格守法打下基础。

    4.评选法制之星,作为班级法制活动的带头人,带动全班同学乃至全年级、全校同学一起做知法、信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活动程序:

    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的这堂班会我们要一起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法制。那么法律对于大家来说具体是什么呢?

    学生:法律是约束、规定人们行为的内容。

    老师:在开始严肃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轻松幽默的法制短片,讨论一下法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适用情况。

    1.观看幽默的法制短片以夸张搞笑的形式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学们观看后果然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

    老师:这部短片向我们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还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变通一下呢?不知道同学们各自都持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1: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持大家的秩序的,我们必须遵守。

    学生2:法律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生活,是为人民着想的。有时可以灵活变通。

    老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挺有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吧。请支持马凌的同学坐在我左手边,支持孙亦文的同学坐在我右手边。

    2.自由辩论

    围绕幽默的法制短片展开辩论,并可将议题适当扩展而不局限于交通法规。同学们自主分成两组,由主持人宣布规则,进行自由辩论。辩论结束后由在场老师做评委,对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老师:那么下面我宣布一下规则。两方可自由派出辩手,一方发言结束另一方即可接上,一方累计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最后由两方各自派一人进行1分钟的总结陈词。好,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老师:首先,请大家就各自的辩题思考半分钟。(半分钟)好,停!下面是自由辩论时间。

    学生3:法律是中央领导、专家学者经过层层修订而制定出来的,完全符合依法治国的思想,非常合理。

    学生4:法律是人定的,总会在某些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法律应随时代的变更而改变。

    学生1:中国的法律还不够完整、完善。

    学生6:虽然现行法律并非100%完备,但人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存在的不足,而不是违反它。

    学生7:由于纪律的缺陷,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应该可以稍稍变通。

    老师评价:自由辩论时间较短,辩手相对集中,发言人数过少;同学对政府有信心,在相对时间内我们中学生必须牢记守法。

    依法行事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依法治国更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而对于我们每个高中生来说,应牢记知法、信法、守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评选法制之星

    评选我们自己的法制之星,让他/她做我们的领头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知法、信法、守法。

    老师:下面请刚才有答对题目的同学起立,我们将在这些同学之中选出我们今天的法制之星。

    初中法制教育班会教案对大家有帮助,希望我们能够学好基本的法律,这样我们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才能够享受更多的权利。

    法制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导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

    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

    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

    生:……

    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________周岁的公民()

    A、14B、16C、18D、20

    20xx年4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门下发通知,在网络游戏中推行防沉迷系统。该系统规定,未成年人累计超过5小时的游戏时间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沉迷于网络游戏会身心健康②网络游戏有弊无利

    ③网络游戏对开发智力有一定的好处④适当的网络游戏可以起放松和调节作用

    A、①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照法律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A、社会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4、八部门在网络游戏中推行防沉迷系统,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________的表现()

    A、司法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学校保护

    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6、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这一规定()

    A、是对未成年人的怂恿B、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D、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和第17条之规定:对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

    A、是不合适的,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B、是必要的,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怀

    C、是不合适的,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D、是合适的,因此,未成年人不必约束自己

    8、20xx年2月25日,淄博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有关规定的公告》,《公告》就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说明()

    A、在学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受教育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C、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只要减轻了课业负担,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9、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下列活动场所,中学生任何时间都不应进入的是()

    A、宾馆、餐厅B、营业性的舞厅、酒吧

    C、影院、剧院D、科技馆、文化馆

    10、下边漫画中父亲的行为是()

    A、要求女儿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在履行对女儿的教育义务

    C、有利于女儿学习成绩,将来成才

    D、没有依法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

    法制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如何与人进行交往

    教学方式:

    游戏法、讲述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理(1)学生

    教学步骤:

    一、活动:妙手生花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妙手生花”。

    1.妙手生花

    (1)请同学们拿好手中的纸,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操作,活动过程中大家独立完成,不能提问,同学之间也不能相互偷看。

    (2)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下指示进行操作。

    把纸上下对折 再把它左右对折

    在左上角撕掉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左右对折一下 然后上下对折

    最后在右上角撕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2.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操作指令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教师总结

    不能说话,没有沟通,我们就只好根据自己的猜测来各行其是,但往往是别人说的和我们自己想的不一样,缺乏沟通,就会导致彼此的不理解,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会埋怨别人不理解我们,包括我们最亲的人、我们的父母,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使我们会因为交往而带来很多的烦恼。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人际关系的话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放你的真心在我的手心。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相信你们的家长、老师都会经常对你们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对于青少年来说,我觉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人际交往,获得友谊。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这个格言说明了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人际交往比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这样也就说明了人际交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那么它有哪些重要性呢?(学生发言)

    【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们在人际关系中处的地位会不同?你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类型的人?(让学生回答)既然大家都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怎样才是这种类型的人呢?】

    三、谁是最受欢迎的人

    学生讨论,或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

    受欢迎的人的特点:自尊、尊重他人、宽容待人、虚心 、坦诚、热情。

    【好,既然大家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别人都很欢迎的人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招人际交往的技巧】

    四、人际交往的技巧

    技巧一:愉快地接纳别人

    手指比较:现在每位同学伸出自己的右手,看看那这五个指头。

    你们说,哪个手指头最短?他们各有什么不同?——拇指,长短不一。(讨论与提问)

    数数看每根手指的关节数,有什么不同?——拇指一个,其他手指两个。(讨论与提问)

    我们对比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从中学到了什么?(提问学生回答)

    其实,这个实验的寓意是很丰富的,而今天老师想通过这个实验来教会大家人际交往的第一招——愉快地接纳别人。手指比较与愉快地接纳别人有何联系?】(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人的手指长短不一,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更何况两个人之间呢?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足可见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一个人身上可能有一些长处和短处,而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有另一些长处和短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愉快而满意的态度去接纳别人。也就是说,对别人不但要有一颗宽容心,更要愉快地接受,要懂得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把别人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技巧二:学会倾听

    同学们,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有谁知道,上帝为什么在我们脸上装一个嘴巴,在脸的两侧装两只耳朵?那是因为人在世界上要与人交往更好地理解他人,就是要通过嘴巴说和用耳朵听来达到交流、沟通和理解的。而做一个合格的听众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合格的听众要掌握下面五条基本要素:

    1.诚心:抱着谦虚的态度听

    2.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

    3.用心:捕捉对方话语中的涵义或言外之意

    4.耐心:不要轻易插嘴

    5.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技巧三:学会表达自己

    西方有一句名言:“失足尚可挽回,失言无法补救”。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短剧《说话的艺术》,看看“失言”会带来什么要的后果。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任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点。”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问题:

    1.大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了吗?

    2.表达的艺术有哪些?

    技巧四: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什么的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这样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平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要做到换位思考,在考虑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换位思考四步曲:

    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第四步: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要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立场上体会他的心情,否则很难真正了解。 ——哈泼·李

    技巧五:学会赞美别人

    谁不想让人赞美?谁不希望别人重视自己的存在?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运用赞美。会赞美别人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怎样才算是会赞美别人呢?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1.要能把握准确。假如一个女同学的相貌平平,可是你硬要说她很漂亮,美若西施,她听了未必会高兴。你可以赞美她其他真实的方面,如学习好、心地好、性格好等。

    2.要具体。

    3.要真诚。赞美的语言必须是由衷的,而不是虚假的,言不由衷的赞美只会让人生厌。

    游戏:要求学生赞美自己的同桌(1分钟时间);

    让同学们说出被人称赞的感受并分析当称赞别人时自己的感受与得失

    技巧六:给人以微笑

    技巧七:热心助人

    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交往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和别人相处,这是一种健康心理,合理恰当的人际交往,可以维护和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做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敬重、和睦相处。如果你的朋友愿意放他真心在你的手心,那么我相信你是一个值得你的朋友信任的人,让我们都能成为用双手捧住朋友那颗"真心"的人吧!

    画的课件十二篇


    栏目小编整理了以下可能与您有关的“画的课件”,我们会不断更新内容非常希望您能收藏并关注本站。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专业编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画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画的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

    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

    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流畅。四人小组在串一串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5、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正如同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了吗?就请各位跟着我到大自然去走一趟吧!说不定也会诗性大发呢?

    看一段春景的录象创编小诗一首。(教师旁白作诗)

    如:涓涓化冬雪,潺潺流春水。桃花不惜胭脂红,千朵万朵相映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村前村后花满蹊,万紫千红压枝低。不是花中偏爱紫,此花开尽更无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蜂蝶争蜜暖。天南天北绕路边,野花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东风劲吹又一年。

    四、总结古诗学习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理解诗句,语境中运用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80首古诗只是沧海一粟。通过背诵80首古诗,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五、留趣课外,激发爱诗之情

    过渡:我留了一个挑战题:如果你会做了,别忘了把这份喜悦告诉我。

    地址:北京宣武区 北京小学 吉春亚

    1、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碧澄澄的,此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3、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返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4、姜林参加国际少儿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出了学校,传遍了北京,人们纷纷称他是“ ”。

    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背

    小扣柴扉久不开。读懂(释留补调)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写

    《游园不值》教案+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一、导入课题

    学生背诗。

    师: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

    师指名背诵《题李凝幽居》

    师: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故事,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的典故,于是贾岛也就成了苦吟诗人。

    贾岛还写过《寻隐者不遇》生齐背。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刚才访李凝不遇,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古代诗人就喜欢写不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学生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

    师指着板书:咱们来看,作者叫——

    师:在——游园

    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不值”

    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师:不值呢?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聊一聊。

    生自由读。

    指名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听录音或师范读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作者在游园时看到了什么?

    课堂预设:

    生:红杏。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了!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了吗?

    生:春天。

    师:许多诗人就写过杏花。就说叶绍翁的好朋友陆游。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陆游写的诗句很多,他也爱杏花。我们也跟着一起夸夸吧!

    生读: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

    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继续介绍,还有呢?

    课堂预设:

    生:柴扉。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

    师:用词概括一下

    生:很简陋,很破旧。

    师:对,就是这样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现在的柴扉与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小扣柴扉(着重)久不开。(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

    师:谢谢。继续介绍,还有呢?

    课堂预设:

    生:苍苔。

    师:见过吗?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经几名同学的发言,苍苔就是潮湿的地方,贴着地皮长出来。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墙角边不断生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青苔。给你的感觉是

    生:我觉得春天了。

    ……

    师:原来这小小的生命把春天唤醒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

    四、品读诗情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所遇。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怜)

    师:你有一双慧眼,看看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怜”?

    生读诗。

    课堂预设

    生:印。“印”这个字体现了诗人十分珍惜苍苔。

    师:所以他说印,不说踩。这印是谁留下来的?

    生:诗人。

    师:是脚印还是屐齿印?知道诗人为何穿屐鞋?猜一猜。

    师:在当时,穿木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叶绍翁穿着屐齿,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是说明自己(很高贵、很休闲)

    师:是啊,他要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所以他就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爱中还透着怜惜。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惜苍苔,那他该怎么走啊?请你走一走,注意同学观察。指名走。

    师:你为什么这样走?

    生:因为不踮脚,印会更多一点。踮一下,印会少一点。

    师:踮脚说明你更爱苍苔,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读。

    生读。

    师评:(能不能走得快一些?不能,这里要读得慢还轻。)

    师:亲爱的同学们,来吧,你想怎么样走,就怎么样读。

    师:还有哪个字也体现了?

    课堂预设:

    生:小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做做动作。

    学生做动作。

    小扣就是轻轻地敲。

    师:“小”字还会令人想起一个成语

    生:小心翼翼。小,就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敲。把手举起来。

    师孩子: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很久。

    师: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评他的“久”,表示时间的长。师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扣出的那可是对园主人的

    生:尊重

    师:对春天的

    生:喜爱

    生:怜惜

    师:给他掌声。他说喜爱,他说怜惜,便让我想起“扣柴扉”,体现的是对春天的怜惜。那“小扣”也体现一个字

    生:怜

    师:讲的真好。关于“怜”字,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最初写的时候他用的是嫌。嫌,你就会想到嫌弃。因为嫌,所以主人就不给诗人开门。用上“嫌”这个字,一下子把叶绍翁和主人的距离拉远了。“怜”,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诗人爱惜。

    师: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时间。平时,写一篇散文,三五百字。古诗仅是几个字,还要如此细致地推敲一个字,所以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呀。

    师:还有哪个字?

    课堂预设:

    生:关

    师:与下文哪个字相对?

    生:出。

    师:他会推敲,给他掌声。他由“关”想到了“出”。看看,关与出。

    师:关就是整个门整个的一切都封锁了。所以红杏要出来需要力量。瞧瞧这“关”,这“关”得越紧我就越想出来。如果不关的话,我可能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我也不知道被“关”的滋味,我就不知道想不想出来的感觉。所以这一关,我就想出来。所以红杏才能显出特别的美丽而有魅力。

    师:同学,该怎么读这句?我读前半句,生接读(很有力量)

    五、再品名句

    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关键在于其中的一两句名句。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可学生几分钟时间写一写)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的那么多,想的那么多?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有多热烈就有多热烈,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应了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留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六、拓展延伸

    1、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2、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咱们再富有情感的地读一读。

    3、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了。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七、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教学构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且都蕴含有理趣,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要细致品味的地方可不少,一课时内教学完还有一定的难度呢。

    两首诗没有难认的字,第二首诗或可有难认字,也有注释。所以,在了解作者之后,可以让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词义,自读至能够背诵。

    问题与处理步骤可以这样设计:

    1、了解杜牧、叶绍翁。

    2、说说诗体特征。

    3、理解词义:山郭 不值 怜

    4、自读背诵。

    5、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两首诗。

    对以上四个问题的处理:1、2课前预学,课内交流;3、4课时边读边理解,课内抽查掌握情况;5让不同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理解,意图是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了解。

    问题探讨:

    《江南春绝句》

    1、交流:请你赏析第一、二句诗。(从用词,视角,画面,意象,技巧等方面思考。)

    (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千里”虽不是实指,但写出了江南的辽阔;有写听觉,闻莺啼,有写视觉,看绿红;绿红对比鲜明,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水村、山郭、酒旗、风四种意象并列,抓住了所见所感受到的江南春天景物,至于江南景物还有许多,则留给读者去想像,用经验去补充,或可说这是诗人给读者留下的空白。)

    2、明朝学者杨慎认为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应改为“十里”,这才听得见“莺啼”,看得见“映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结论参看教师用书。)

    3、诗的最未一句教材中用的是句号(。),可不可以改成感叹号(!)或问号(?),说说这两句诗的意味。

    (具体可参看用书资料P112《诗的多方位思考》。作者在此写出了某种(历史或社会的)感叹。)

    《游园不值》

    4、“怜”字是关健词语,推敲这个词语,作者在“怜”什么呢?

    (“怜”苍苔,苍苔上印有屐齿痕,有人来此地,诗人怜惜有人打破了园的宁静;“怜”柴门久不开,诗人来探访园的主人而主人不在。通过一个“怜”字,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很细心且有耐心,外部感觉细致且内心敏感的人。作者在叙述中写出了自我。)

    5、三、四句诗是写景,联系上两句诗看,诗人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两句诗包含有怎样的理趣?具体说说。

    (1、2句诗写自己游园而没有进门,这多少有点郁闷吧,3、4句诗写在园外看到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了自己游园而不能进的惊喜。同样,这一句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还蕴含有“某种生机、活力压制不住”“知微见著”的理趣。)

    6、有人说把“一枝”改为“数枝”更好,说说你的理解。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

    画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认真倾听,能把握说话人所说的主要内容。

    2.能具体地讲述事例,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受到启发,决心从小事做起,从小培养美德。

    教学过程

    1.无主题聊天

    激发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聊天吗?

    (请积极性最高的学生上台聊几句)

    师:一个人独聊,时间长了没意思,谁愿意上来跟他对聊??

    请一二位学生上台对聊,教师相机适时参与,一齐聊几句,营造师生之间的融洽气氛。

    师:既然这么好玩,大家都来聊吧!

    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适当调整,将口头表述有困难的学生编进较活跃或较适合的小组。

    2.进入有主题口语交际

    师:同学们,我们要是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一话题来交谈,是不是更有内容,更有意义一些呢?

    师板书:从小培养美德

    师:请同学们就这一话题,小伙伴之间先聊一聊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放大图。

    师: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出诚信诚实、善良讲求奉献。

    师:请同学们以这三篇课文所赞扬的美德为话题,开始交谈。

    (师出示要求)

    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要谈,一个同学在谈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记住对方说话的要点。说的时候随意些,放开些,不要担心讲不好或讲错;听的时候注意听出人家讲的跟自己想的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3.汇报交流

    教师在走访、巡视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推荐交谈效果较好的小组上台汇报交流。

    根据第一轮交流汇报的情况,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在交谈时,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有时候听比说还重要。听,要注意说话人的表情;说,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交谈。

    小组汇报交流时,对其他学生来说是训练聆听的好机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边听边想,把握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画的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北风和太阳》是一则寓言故事。它具有简洁、生动、睿智、思想容量大的特点,所以广泛流传,成为全世界传统的儿童文学读物。

    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它们有自己不同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那这则寓言故事重点就是讲北风爷爷带来的是冷,而太阳公公带来的则是暖。根据这一相反事物的功能,让幼儿也了解了一种自然现象,并让幼儿懂得了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而太阳公公也有太阳公公的长处。从而使幼儿懂得了我们小朋友也一样都有自己的本领。

    二、说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本次活动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

    2、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三、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我把重点定为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

    难点为目标2和目标3:

    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四、说准备

    北风和太阳图片各一张。

    五、说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故事重的两个角色。

    2、在讨论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4、了解小朋友其实也各有所长。

    六、说教法与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为主体。

    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当幼儿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

    三、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同事估计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七、说特色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画的课件 篇5

    一、文本解读: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专注、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有顺序的描写。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图片出示最大的鸟和最小的鸟。

    师:你认识它们么?它们是什么鸟?

    生:最大的鸟是信天翁,最小的是蜂鸟。

    师:你还了解和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1:我喜欢百灵鸟,因为它的叫声很动听。

    生2: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给大树捉虫子治病。

    生3:…...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非常漂亮又会捉鱼的鸟,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翠鸟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有两个次的读音是一样的:清脆和青翠。

    师:你们可以用它们造句吗?

    生1:校门口的花坛,有一棵既高大又青翠的松柏。

    生2:这只小鸟的叫声很清脆。

    师:这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区别很大呦!谁来说一说?

    生1:青翠是形容颜色的。

    生2:清脆是形容声音的。

    师:同学们不但课外知识丰富,而且词语积累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下面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去解翠鸟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

    师:课件出示填空: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和(),以及我们要()。

    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活动,以及我们要保护它。

    师:想了解翠鸟的什么呢?个别回答,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生各抒己见)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思考:作者写了翠鸟外形的特点是什么?同学们在这一段话中找找吧。板书: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1、这几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2、作者除了运用修辞手法,还按照了一定的顺序,谁来说一说?(先写头,然后写背、腹)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嗯?翠鸟听到我们生动的朗读声也迫不及待地来到我们的课堂,(没有颜色的翠鸟图)它的颜色鲜艳吗?美吗?(不美,它没有颜色)谁能让它变美?(小小化妆师,贴色说一说)生上台一边贴、一边说翠鸟的外形,贴的时候能按课文顺序,在这个环节,生基本上掌握了本段的背诵。)

    4、让我们用朗读去赞美它吧(配乐朗读,背过的可以试背)

    5、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但了解了翠鸟的外形,还学了作者描写动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抓特点、按顺序、写生动)齐读,以后我们在写此类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写。

    6、让我们来试着写一写,完成填空。(仿写燕子,课件出示燕子天空图)

    7、今天我们的收获太多了!你们知道么?翠鸟还有个名字叫“叼鱼郎”,它是一位真正的捕鱼高手,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8、出示2、3段(齐读)读完之后在书上画,完成填空,(从那些语句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9、个别同学回答,可领读,板书:(专注、敏捷。)

    10、比较句子,说说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因为蹬开说明翠鸟用力,像箭一样说明叼鱼速度快)

    11、翠鸟捕鱼的本事可是天生的,和它的外形有很大关系。我们来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采访一下翠鸟。(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句式练说)。

    12、翠鸟非常漂亮又会捕鱼,我想捉一只,可以吗?(不行,听听老渔翁的话,齐读,个别读)

    六、拓展延伸

    1、我们不单单要爱护翠鸟这种动物,还要珍惜和保护更多的动物,并且要和它们和谐相处,课件出示,欣赏一组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作业:“我是一个小作家”仿写小兔子和孔雀。

    画的课件 篇6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二十年后,假如你和爸爸、妈妈、妻子、儿子(或女儿)同乘一条船过河,突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只有你会游泳,而你只有能力救一个人, 你救谁?

    师:请考虑好,救谁呢?为什么?

    设想:(生:离我最近的。生:救妈妈,妈妈最亲。生:女儿,她以后的路还长。)

    师:你感到选择的困难了吗?难以选择,是因为复杂的亲情!好,既然家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自己的家,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要求

    l 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

    l 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B、积累字词

    fēn qí(分歧) xìn fú(信服) 背bēi(背人) bèi(后背) chāi sàn(拆散)

    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嫩芽(nèn) 熬过(áo)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 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4、研讨合作

    (1)大讨论

    A、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作什么选择?

    B、文中最后,分歧是怎么解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说一说,想一想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

    5、质疑品味:

    A、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

    B、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句子: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6、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7、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作业:

    画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意境。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描绘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景诗导新课

    1、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诗歌很多,你能背几首吗?

    2、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题目叫做《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范读好再读。

    4、从课题中,你看出了什么?

    5、这个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杜甫生活在晚唐的战乱时代,他一生颠沛流离,关心百姓疾苦,创作出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大家熟悉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这首诗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这首诗就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流寓到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漫步江边诗兴大发,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六首。)

    二、感受诗歌文字美、意境美

    1、怎样的美景吸引着杜甫?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2、谁来读?注意听他的停顿和重音。(我听出来了,你是这样停顿的:)

    再读,要比他读得更好。

    谁还愿意挑战?

    就像他这样读,我读课题,你读诗。

    3、简单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一千个人读这首诗就有一千个杜甫。请你结合注释,画出你喜欢的字或词或句,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写好之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注意倾听他人的见解。

    5、全班交流:

    注意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补充。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a)蹊?

    b)花满蹊?都有什么花呢?

    c)有矮矮的野花,也有高高的桃花、杏花,那么“花满蹊”可以怎样理解?(小路上开满了野花;桃花杏花把小路遮盖得严严实实的;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

    d)我们无法得知一千多年前的杜甫看到了什么,但是透过一个“满”字,我们感受到的是繁花似锦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e)到底有多少花呢?(读:千朵万朵)

    f)这句诗哪几个字把沉甸甸的花写活了?(压、低)花多到什么程度?(把枝条都压弯了)

    g)同学们再想一想,沉甸甸的花压弯枝头的形态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沉甸甸的花垂下来,仿佛是害羞的少女低着头;春风和小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花羞红了脸。)

    h)花是诗人最爱写的景物之一,杜甫眼中的花是“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妩媚。你还知道哪些写花的诗句?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写花的名句。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诗中写了哪些花?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写到书上。习作中恰当的使用这些诗词名句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i)花很美,语言也很美,你能不能把杜甫的这两句诗也读出美?练习读一遍。

    j)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再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不少同学都勾画了这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美吗?

    b)蝴蝶和黄莺为什么不忍离去?蝴蝶陶醉了,黄莺陶醉了,诗人也陶醉了。此时他觉得蝴蝶煽动的翅膀为他而舞,黄莺清脆婉转的歌声是为他而唱。

    c)与其说蝴蝶留连,娇莺自在,不如说,诗人自己留连自在。

    d)你能否用一个词形容诗人当时的心情?

    三、升华情感写春天

    1、引导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走进杜甫,走进春天。(音乐起)在饱经战争的离乱后,杜甫一家搬到了成都浣西江畔的草堂居住。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独自漫步江边踏青寻花,不知不觉来到了黄四娘家。小园香径,花满林梢,处处透露出春的气息。鲜花遍地,芬芳扑鼻。那高高低低的枝头上,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如云似霞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引来了成群的蝴蝶,它们在花间叶下翩翩起舞,嬉戏追逐,恋恋不去。诗人完全陶醉,他一会儿赏花,一会儿观蝶。忽然,一阵动听的啼鸣声传入诗人耳中,他抬起头只见几只黄莺在枝头歌唱,它们唱得那么自由自在,恰恰的歌声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多美好!

    2、同学们都陶醉了。让我们再次轻声吟诵这首诗。看大屏幕。

    3、寥寥数语,诗人将我们带入了梦幻般的春天。请你把刚才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4、生展示,同学们把笔放下闭眼用心去体会,配乐读。师评价。(你的语言很美,文学功底很深厚)(感谢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到了美好的意境里)(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四、小结学法铺垫新诗

    学习古诗就要反复推敲词语,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绪。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著名的有《三吏》《三别》。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像这样抒发喜悦之情的很少。然而在杜甫生平中,有一件事不但让他“喜”,而且更让他“喜欲狂”,到底是什么事呢?下节课让我们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去寻找答案!

    自然之道课件十二篇


    以下是我在网络上选取的一篇“自然之道课件”的文章,建议您将此网页收藏方便随时阅读。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推进教学质量改进的有效工具。

    自然之道课件(篇1)

    一、复习课文

    1、根据词意说出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选择练习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地(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我们的行为真是( )呀!

    3、我和七个同伴还有一位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二、分析课文:

    (1)当我们登上这个原始的海岛时首先看到了怎样的一幕呢?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其他人考虑: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答案一:这只幼龟非常小心、谨慎、警惕。(找出相关的词语体会,体会小心,指名读,要读出小心谨慎的语气)答案二:面临着危险(找出相关的词语,再读这句话,要读出情况十分危急的语气)

    (3)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一个弱小的生命即将在我们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们"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读,划出表现我们心情变化和情感态度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A、指名读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多么的……紧张、揪心啊、焦急)

    当我们为小幼龟焦急、紧张、揪心的时候,向导是怎样的态度?

    B、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谁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

    师:向导的心情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那向导又是怎样做的呢?

    C、课件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谁来读一下向导的做法。

    师:极不情愿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遇到过极不情愿的事呢?

    向导的极不情愿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的压力)

    我们没有来过海岛也没有亲眼见过食肉鸟吃小龟,看到这个场景必然要劝向导,现在老师来当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们正在亲眼看到小幼龟的生命正受到威胁。看看谁能说服我这个向导把小龟抱向大海。

    同学们,你们说服了向导,你们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师:由于向导把小幼龟抱到大海之中,那只嘲鸫怎样了?

    D、课件出示: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颓丧是什么意思?

    (4)再读这一段,教师过渡: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怎么明白的?读有关幼龟出巢的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想象:幼龟此时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向往大海、向往外面的世界等)

    教师:恩,很好,它们带着一份向往,一份期待,它们想到蔚蓝的大海里快乐地成长,它们多么渴望能在那里尽情地玩耍,但是,它们不知道,等待它们的居然是几十只食肉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句子)1、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对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2、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3、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读了这些句子,你想对小幼龟说些什么呢?

    (板书伤害,我们是因为什么才使这些小海龟受到了伤害呢?板书:违反)

    (5)1、随着事态的发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谁来说说。

    2、课件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那我们就带着一种后悔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谁来说说此时向导的心情呢?

    4、生:我觉得向导也很后悔,还很着急,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5、从哪个词看出他非常着急了,从赶紧,迅速这两个词中看出向导特别着急。

    6、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7、谁来读一读向导的话。

    (向导说的话: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悲叹"的近义词是什么?换成"感叹"行不行?

    3、如果去掉根本这个词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向导后悔,自责的语气。)

    4、谁能读出他非常难过,自责的语气。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想想,向导为什么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还把那个侦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结:同学们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确,向导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诉人们: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书:遵循 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幼龟。板书:保护)

    3、我们浏览一下全文,结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变化,现说一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谁知道,来说说。

    5、作业:看看今天的作业:

    走进大自然,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写出你的发现,或受到什么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完成,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结束语: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自然之道"需要我们去了解, "学习之道""为人之道"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啊,希望我们都在了解"道"的基础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

    自然之道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求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设计理念】

    本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思考,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引导学生去品词、品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还设计小表演、小采访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认识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⑴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⑵自读表演,理解内容;

    ⑶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和态度:

    ⑴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⑵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初解“道”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9、自然之道(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规律)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中的规律)

    3、那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吧。

    [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理解,适时的质疑,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道”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的地方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的飞机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课件出世界地图)

    趁这空隙,我想问问同学们:上飞机前,向导告诉你们,此趟旅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实地观察一下南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第一自然段内容简洁明了,以观看课件的直观演示轻松巧妙带过。]

    2、你了解太平洋绿龟吗?

    (课件出示绿龟图)

    ⑴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⑵指名交流。(学生有的交流的是书上讲的,有的是课外搜集的)

    过渡:你们真棒,能了解这么多绿龟的知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从课外搜集的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在得意中丰富了见闻。]

    3、同学们,美丽的加拉巴哥岛到了!已近黄昏,我们抓紧时间上岛吧:

    (课件出示嘲鸫咬啄幼龟图后故作惊讶)咦,你们怎么了?一个个露出那么惊讶的表情!你们看见了什么?

    ⑴赶紧先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和同桌演演你看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老师也知道你就读懂课文了,但要注意演出嘲鸫和幼龟的动作。

    ⑵指名表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突出幼龟“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嘲鸫“突然飞、啄、拉”等动作

    [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读文本、活用文本。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感悟课文的内容,课文可理解产生质的飞跃。]

    4、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的态度和向导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我们和向导神情的词。

    ⑴学生交流。我们“紧张、焦急”,向导却“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⑵你读懂了“若无其事”吗?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明白自然之道)你能若无其事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⑶向导的冷淡招来了我和同伴的指责,向导只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

    ⑷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相机就学生的发言为以下的问题。

    ⑸教师相机采访“向导”扮演者:

    XX向导,我们这么紧张,你却若无其事,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XX向导,你既然知道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情况十分紧急、用实践来教育他们)

    ⑹齐读,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我们的紧张。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里的小采访让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充分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自主拓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过渡:我们成功地解救了一只幼龟,是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吗?(不是)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课件出示这句话)谁读懂了“愚不可及”,我们到底干了一件什么蠢事?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⑴自由读5~8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⑵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食肉鸟咬啄幼龟的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侦察兵进了大海,我也可以安全进入大海了;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我要好好游个泳……)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嘲鸫,它们又会想些什么?(真香,好久没吃到这些美味了……)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充分想像,放飞了学生的灵性,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⑶看到一只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努力和向导一起想挽救这些绿龟,尽管我们气喘吁吁来回奔跑,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十多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⑷我们失落地走在沙滩上,引读“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个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出示)向导为什么悲叹?(心里难过)你能读出向导悲叹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品词、品句,让“情”由心生,由品词、品句中感悟,让语文课永远姓“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升华“道”

    1、同学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宾馆休息了,多么难忘的一次旅游啊,此时的你受到了什么教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最想说什么?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相机板书。

    [在学生的感慨中,总结了全文,感悟了课文内涵,升华了对“道”的理解。]

    2、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学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拓展交流,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教学评析】

    1、凸现学生主体。整节课,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旅游,感受紧张、震惊、与失落,洋溢着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2、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创设如:“和学生一起去旅游、假如你就是幼龟……”等许多生动的情境,架起了和文本对话的桥梁,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品味语言、发展语言,在这其中,教师还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再加上富有感情、富有激励性的过渡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3、充分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突现个性化体验如:教师的相机采访;假如你就是幼龟、食肉鸟等。引导说出感受,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4、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自然之道课件(篇3)

    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想象等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体会“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发出来的蕴意;

    3、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

    学生:课前搜集太平洋绿龟的图片或生活习性等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析体会——积累写话——课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构想: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入三个场景,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设计意图:独立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检测学生能否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质疑归纳

    (1)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全班提出。

    (2)全班质疑归纳。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自然之道课件(篇4)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 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 “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自然之道课件(篇5)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 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 “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3、自然之道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的目标:

    1、思想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的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的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

    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4、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通过学习《自然之道》,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家一起读读课题——《自然之道》。

    题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从字面理解即可)

    2、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界规律的呢?快速默读全文,回顾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送往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板书:“我”和同伴向导)

    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一)是啊,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变化。在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呢?需要我们很好地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

    请看屏幕: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自学提示:

    1、“我”和同伴们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3、自学后同桌进行交流。

    (二)默读自学

    (三)全班交流。

    1、读出相应的段落,从整体说感情变化线,并板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1)指名读课文,引导:他把“我们”和向导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了吗?

    再引导:你们想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呢?怎么读才能读出来呢?

    自由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指名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师接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你们听出我们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吗?

    (与我们的紧张、焦急相比,向导是那样的平静,甚至是冷淡。)

    (板书:若无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就不一样。出示文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读向导的话——你们说向导这时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揣摩)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认为这事很平常。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里指嘲鹰就是以幼龟等小动物为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幼龟侦察图配乐)

    海风轻拂的日子里,黄昏的沙滩上传来一点点细微的动静。在依然明媚的阳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小绿龟从巢中悄悄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一边感受这个属于它们的新世界,一边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它要迎向大海中那未知的生命旅程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眼看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了……

    (嘲鹰啄食图配乐)

    你们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紧张,其中一位焦急地对我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没想到我的这句话招来了你们的一片呼喊。你们都向我喊什么了?指名说——

    “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哀求)

    “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劝告)

    “向导,你怎么这么无情啊!”(指责)

    “你必须把它送到大海去!快点!嘲鹰就要把它叼走了!”(命令)

    从这一片呼喊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他们那颗善良的心!

    (4)但是当时大家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内容:联系第2自然段:小龟轻、体型弱小,嘲鸫庞大,小龟会被嘲鸫吃掉;小龟的目的是离巢去大海,如果被伤害,目的就达不到了。

    不知道的内容:向导的话的含义,所以不理解向导:不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3、向导在大家这一阵阵急切的呼喊声中,出于无奈,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板书:极不情愿)

    后来大家理解他了吗?看到什么就理解了?小声读5——8自然段

    理解了。因为看到了令人极为震惊的场面。指名读第5自然段中的第1、2句话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鱼贯而出”“无遮无拦”等词进行理解)

    看到这场面,“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段话的内容和前面哪段话内容紧密相连?请两位学生读一读。

    生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们终于理解向导了——向导的表现并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了解自然规律的一种坦然与自信。明白之后我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第7自然段。(简单谈理解)

    回过头来再读第4、7自然段:同桌分工合作朗读——一人读向导的表现,一人读大家的表现。(感受“我们”的变化)

    4、谈出最大的收获

    (1)惨剧的发生,仅仅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仅仅让“我们”理解了向导的所作所为吗?指读第8自然段。

    (2)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静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静的,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啊。那么此时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责;反思;忏悔……)

    (4)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

    出示文字

    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他在为什么而悲叹?(板书:悲叹)(为人们的无知,为因人们的无知而受到伤害的小海龟)

    (5)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课文通过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齐读第9自然段。

    是呀,这像名言警句一样的话语,有什么可琢磨的吗?(结合自己的感受和阅读的相关资料谈。)

    ①自然界的万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平衡:食肉鸟要吃小龟这样的小动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绿龟为了生存繁衍,大量产卵,也不会灭绝。

    ②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不能认为可以主宰动物的命运。

    ③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狼和鹿的故事》)

    ④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就为所欲为,那样就会伤害动物,造成一些动物的毁灭。(《曾有用鼻子走路的动物》)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小岛上的故事》)

    三、拓展练笔

    1、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在作者讲述的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启迪,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

    2、交流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让我们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我”和同伴:

    自然之道理解

    向导:

    自然之道课件(篇6)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一、 说教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三、 说课时教学目标

    1、(在前一节课生字掌握及初读感知到的前提下)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蕴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

    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

    (1) 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 “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 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 “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3)、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4)、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5)、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课件(篇7)

    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交流

    1. 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若没条件制作课件,可出示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陶醉其中。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不同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入,解题:同学们,大自然神奇美丽、充满生机。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义,整体感知

    (一)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 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音节,多念几遍,把生字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自主思考:海龟是怎样遇难的?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教师对易出错的字形、字音:“穴”、“吁”、“伫”、“肴”进行指导。

    2. 学生汇报海龟遇难的经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补充、指导。

    三、精读课文第1~5段,交流阅读体会

    1. 教师给学生介绍资料:加拉巴哥岛。

    2. 抽一名学生范读第1、第2段,其余思考:“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幼龟要进入大海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幼龟生存所面临的危机:它们除了容易被食肉鸟吃掉外,还有就是它们与成年海龟体重的悬殊—不及1%。)

    4. 过渡:那天“我们”上岛的时候,快到黄昏了。“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我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

    5.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突兀”、“企图”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 面对这惊险的一幕,“我们”是什么态度?向导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7.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和向导“见惯不惊”、“若无其事”、“极不情愿”的不同表情态度及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8. 分角色读“我们”和向导的话(第4段),齐读第5段。

    四、精读课文第6~12段,体会文章情感,获得思想启迪

    1. 引读第6段:向导抱走幼龟不久—(生读:“成群的幼龟……愚不可及的蠢事。”)

    2. 针对第7段的内容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对于作者的分析,你有疑问吗?(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对作者的分析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产生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3. 指导朗读,可分组读第6~8段,齐读第9段。要指导学生读出震惊的语气。

    4. 过渡:为了弥补“我们”的错误,“我们”是怎样做的?

    5. 自读第10段,边读边想象沙滩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拼命地救幼龟,数十只食肉鸟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幼龟,幼龟也在拼命地往海里爬。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抽生读,评价后再读。

    6.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滩上的寂然静止和“我们”心情的不平静。大家都在反思自己关爱小动物的善举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恶果,都不说话,终于,向导忍不住了,发出了他的悲叹。齐读向导发出的悲叹。

    7. 如果你们就是作者和旅行的同伴,听到向导发出的悲叹,你们会想些什么?请说说吧。

    8. 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作聪明”、“走向反面”,并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救下第一只出巢的幼龟是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自作聪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大多数幼龟葬身鸟腹。这段话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总结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生灵,但人类做事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遵循客观规律,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恶果。背诵这两句话,记住教训。

    五、延伸与拓展

    1.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因为好心而办的傻事,教师相机指导。

    2. 教师介绍资料:动物的相生相克。

    3. 师生交流从电视栏目“人与自然”、“动物寻奇”、“探索与发现”看到的一些内容。(如果学生不太了解,教师要推荐学生多看这些电视栏目或相关的书籍。)

    自然之道课件(篇8)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同学的见识,使同学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同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同学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同学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同学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同学听课文范读。同学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同学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同学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同学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同学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同学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同学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同学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同学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同学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同学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小海龟

    五、说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同学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同学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同学受到启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同学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自然之道课件(篇9)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 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老师板书。

    3 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 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们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2 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老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老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 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 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 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咱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自然之道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踌躇、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提出疑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多媒体出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大屏幕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练习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多媒体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3、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文章中心:

    ⑴ 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

    ⑶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悲(为小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

    ⑷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⑸ 有感情地读第八自然段。

    三、感悟启示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自然之道课件(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启发。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之道”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导的话,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揭题。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xxxx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预习过吗?读过课文吗?读过一遍的请举手;读过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吗?“自然之道”呢?

    二、初读梳理。

    1.初步读文,学习词语。

    请同学们再读读全文,尽可能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这几个词你能读正确吗?

    加拉巴哥岛巢穴踌躇结伴而出侦察颓丧

    你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还觉得哪些词不容易读好,提出来。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梳理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和物?

    适时板书:我们向导幼龟食肉鸟

    A.“向导”是什么人?这个向导可不是一般的向导。

    B.我和七个同伴,简称“我”们;我们也不是一般的游客,我们来加拉巴哥岛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C.幼龟,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鸫、海鸥、鲣鸟,它们有一个总名称,叫做食肉鸟。

    (2)串说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你可以这样想: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随机板书:救助伤害

    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龟反而伤害了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救助那只幼龟?(3、4节)

    三、理解“救幼龟”

    1.(出示句子)(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出,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来。)

    (1)“踌躇不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联系上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它“踌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3)它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你能从上下文中找到依据吗?

    2.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所以“我”们xxxx

    我们都很焦急,可是向导却说xxxx

    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练读句子,体会“紧张与焦急”,理解“若无其事”。

    (2)对比着读,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

    (3)读到这里,你读出了什么疑问?

    (要点把握:向导为什么那么冷淡?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四、续学第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说说: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其他的幼龟就;现在,那只幼龟没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龟,于是,结果。

    2.讨论争辩:如果我们不去帮助那只幼龟,情况会怎么样呢?你的课文依据是什么?

    3.练习并小结:

    (1)我和同伴们看到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心想:

    (2)所以,向导说xxxx再读向导说的话。你明白“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五、巩固练习。

    1.复习词语。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鱼贯而出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1)读读,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词语放回课文中,边划边读。

    2.填空作业。

    出示,并准备作业纸: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嘲鸫啄小海龟,向导却(),我们很生气,责怪向导()。向导在我们的要求下把幼龟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龟从巢中(),()爬向大海。我们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的蠢事。尽管大家全力补救,累得(),那些食肉鸟还是吃得饱饱的,叫声()。

    第二课时

    一、过渡: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二、学习课文6-8段。

    1、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说到侦察兵时,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xxxx

    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怎么读?

    老师问学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龟,你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爬出来?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这说明了向导抱走了小海龟是给了后面的小海龟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这个错误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龟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学生接着谈一谈。

    2、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xxxx。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xxxx。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xxxx。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xxxx。

    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xxxx。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3、老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样凄惨的场景,感到了震惊,急忙学着向导的做法在海滩上营救着小海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小幼龟的弥补也是谨小慎微的。所以xxxx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老师:食肉鸟们因为吃了无数的小幼龟而高兴地叫着,但是活下来的小海龟这时候会怎样想?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侦察兵,你在大海里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是不是应该为我们救了你而感到高兴呢?

    老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xxxx。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xxxx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三、谈感悟、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四、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磁场课件(精华十二篇)


    以下是关于“磁场课件”的相关知识介绍。通常,每位老师在每一堂课上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课件,这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领略文字和语言的魅力吧!

    磁场课件【篇1】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

    3.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1.通过磁场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通过对磁感线的引进,使得学生了解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磁场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前面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磁场知识时会比较容易的接受.但是在学习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及相关的几个特殊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教材给了有关的插图,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相关的磁感线分布的三维动画,教师可以参考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形象的准确把握.

    教师在讲解磁场的有关概念时,可以参考电场的相关内容进行类比,如:电场线描述电场──磁感线描述磁场.在以后几节的学习上,可以大量采用这种方法,分析电场与磁场的相同之处,找出不同,帮助学生加深对“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有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磁场的方向.

    4.掌握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通过引进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育.

    1.教师采用演示实验法引入,直观教学、利用电场对比教学.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磁场的存在,类比电场理解磁场的性质及磁场的描绘.

    (1)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掌握安培定则及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1)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1)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地反映磁场的存在,突破本节教学的重点和疑点.

    (2)利用与电场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导线和开关;电源;铁架台;细铁屑;玻璃板.

    1.教师先演示实验.直观引入磁场的存在,再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思考总结磁极之间、电流之间、电流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通过类比电场、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意义及分布规律.

    2.课外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深化对磁场的认识.

    利用课外时间,要求学生做一做“验证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实验.

    本节的教学分为两部分:1、理解磁场客观存在.电磁极间相互作用,推理磁场的客观存在,由演示实验进一步得出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2、对磁场进行描述、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磁场是有方向性的,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性,通过演示实验形象直观显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来反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现象的国家,早在战国末年就有磁铁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其中之一,指南针的发明为世界的航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利用磁场的仪器或工具随处可见,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电流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等.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为攀登科学高峰打好扎实的基础.今天,我们首先认识磁场.

    在玻璃板上放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置一条形磁铁,通过演示实验(如图)观察到,磁体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且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力的作用,显然这一力是场力,但磁铁并不带电,不存在电场,它就是另一种场──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常见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都存在着磁场、除磁体周围有磁场外,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观察演示实验(如图)看出,当通入电流时,小磁针转动,说明电流周围也有磁场、磁极与磁极之间、电流与磁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通过演示实验看出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物质发生作用的`.

    在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放置一些小磁针,发现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各不相同如图所示,这表明磁场中不同位置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因此磁场具有方向性.

    与电场对比,在电场中,我们利用检验电荷的受力情况来反映电场的方向性,规定正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为电场方向.

    在磁场中,我们利用小磁针来规定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为了形象地反映电场的方向性,我们引进了电场线的概念.同理,在研究磁场时,我们引进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方向性,磁感线是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即为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利用磁感线,我们就可以比较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方向性.

    不同的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是不一样的,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如下:

    取一块玻璃板,在其上面撤上碎铁屑,下面放条形磁铁,轻轻敲击玻璃板,碎铁屑等效于无数个小磁针,形象地显现出磁场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所以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如图.

    a.通电直导线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b.通电环形电流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a.磁感线是不相交的封闭曲线.

    b.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1.磁体周围,电流周围都有磁场,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其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2.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可用磁感线直观形象地反映常见磁场的方向,但须注意磁感线是虚拟的曲线.

    3.通电螺旋管内部的磁感线是平行轴线分布的.其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至S极,其内部是由S极重新回到N极的封闭曲线,所以螺旋管内部磁感线最密、磁场最强.

    1.磁场的客观存在.

    2.磁场的产生.

    (1)磁体周围.(2)电流周围.

    1.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为磁场方向.

    1.磁感线的概念.

    2.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磁场课件【篇2】

    基础知识梳理:

    一、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F安=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垂直时,F安= 。

    2、方向:用 定则判定。

    3、注意:F安=BIL的适用条件:①一般只适用于匀强磁场;②L③如果是弯曲的通电导线,则L是指有效长度,它等于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如图所示),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

    二、安培力的应用

    (一)、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判断

    1、电流元法:即把整段电流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整段电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确定运动方向。

    2、特殊位置法:把电流或磁铁转到一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后再判断安培力方向,从而确定运动方向。

    3、等效法: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也可等效成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也可以等效成很多匝的环形电流来分析。

    4、利用结论法:①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 ;,反向电流相互 ;②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利用这些结论分析,可以事半功倍.

    (二).处理相关安培力问题时要注意图形的变换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决定的平面,即一定垂直于B和I,但B和I不一定垂直.有关安培力的力、电综合题往往涉及到三维立体空间问题,如果我们变三维为二维便可变难为易,迅速解题。

    典型例题:

    1、通电导线或线圈在安培力作用小的平动和转动问

    [例1](1) 如图,把轻质线圈用细线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的平面,当线圈内通过图示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将怎样运动?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有一根竖直长直通电导线和一个通电三角形金属框处在同一平面,直导线和ab平行,当长直导线内通以向上的电流时,若不计重力,则三角形金属框架将会( )

    A、水平向左运动 B、水平向上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会发生转动

    [例2] 、一矩形通电线框abcd,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它处在与OO垂直的匀强磁场中(如图).在磁场作用下线框开始转动,最后静止在平衡位置.则平衡后:( )

    A.线框四边都不受磁场的作用力.

    B.线框四边受到指向线框外部的磁场作用力,但合力为零.

    C.线框四边受到指向线框内部的磁场作用力,但合力为零.

    D.线框的一对边受到指向线框外部的磁场作用力,另一对边受到指向线框内部的磁场作用力,但合力为零.

    2、安培力参与的动力学的问题

    [例3] 、 如图所示,通电导体棒AC静止于水平轨道上,棒的质量为m,长为L,通过的电流为I,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和轨道平面成角。求轨道受到AC棒的压力和摩擦力各多大。

    [例4]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V,内阻r=0.5 ,竖直导轨电阻可以忽略不计,金属棒的质量m=0.1kg,R=0.5,它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0.4,有效长度为l=0.2m,靠在导轨的外面,为使金属棒不滑动,应加一与纸面成30与棒垂直且向里的磁场,问:

    (1)此磁场是斜向上还是斜向下?

    (2)B的范围是多少?

    [例5]如图所示,一个密度=9g/cm3、横截面积S=10mm2的金属环,处于径向对称方向发散的磁场中,环上各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0. 35 T,若在环中通以顺时针方向(俯视)电流I=10 A,并保持△t=0. 2 s,试分析:环将做什么运动?运动的距离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2)

    磁场课件【篇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

    (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四节电流的磁场

    一、奥斯特实验

    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

    板书: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提问:奥斯特实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看书讨论后回答:

    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2)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最大,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13那样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请同学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提问: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也发生改变。

    提问: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很简便地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呢?同学们看书、讨论,弄清安培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板书:

    三、安培定则

    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师演示具体的判定方法。

    练习:如附图所示的几个通电螺线管,用安培定则判定它们的两极。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按上图将导线在铅笔上绕成螺线管,先弄清螺线管中电流的指向,再用安培定则判定出两端的极性。

    通过以上练习,强调: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也不同。

    3.小结(略)

    4.作业:①完成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②课本上的练习1、2、3题。

    磁场课件【篇4】

    教学目的:

    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

    教学过程:

    磁感线有以下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极指向

    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磁场课件【篇5】

    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同向或反向电流时,两导线间相互作用

    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磁极和电流都可以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初中主要讲解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磁场,本节课继续讨论电流激发的磁场,研究电流激发的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间关系。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研究环形电流内部、外部磁感线方向和环形电流方向关系。

    现象:通电后,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环形导线内部和外部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上、中、下部的小磁针偏转情况。

    磁场课件【篇6】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

    (二)教具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当两磁极相互靠近时,其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附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却能被磁体所吸引,磁体又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探索这类问题。

    2.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

    请同学们将小磁针、条形磁体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首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然后将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再拿开磁体,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提问:同学们刚才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拿开磁体,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

    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都受到了磁力作用,这个力是磁体直接作用于小磁针的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小磁针没有直接接触磁体)

    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板书:

    一、实验表明: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讲述:同学们也许会问: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紧接着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

    教师指出:同样,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

    提问: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把小磁针放入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时,要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也是磁场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二、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研究磁场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既然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都产生磁力的作用,那么磁场有没有方向呢?它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再观察一次前面的实验,提问:

    小磁针在磁场中是保持一定方向,还是上下、左右摆动,没有一定方向?这说明什么?(保持一定的方向,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

    教师讲解并板书:三、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通过实验研究磁感线

    提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办法把磁场及其方向更形象、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呢?讲述:我们知道,小磁针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上许许多多的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和方向。

    进一步提问:小磁场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实验:(铁屑放入磁场中被磁化,每粒铁屑都变成了小磁针)

    学生实验: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换用蹄形磁体再做一次,观察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有什么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

    进一步提问:这个现象对我们直观地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有什么启示呢?师生讨论得出:因为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用这些有方向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情况。

    教师指出:科学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方向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的。

    板书:四、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精确地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提问: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

    学生实验:在一块玻璃上均匀地撤一些铁屑后,先放在异名磁极上,后放在同名磁极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画出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教师强调: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假想的一条条曲线。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并不存在。

    提问:知道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分市情况后,你将怎样根据磁场的方向判断放在其中的小磁针的N、S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呢?

    教师提出:在磁场中的某点,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3.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两个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第二节磁场和磁感线

    在这两个内容里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略)。

    (四)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很抽象,要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抽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编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

    磁场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给出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分先 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 问题:为什么小灯泡会亮?

    一、 电流:

    画图分析开课前的电路图: 电流方向:正极→小灯泡→负极 1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 电流的方向:

    结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意:电路中的电流实际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二、电路: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 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输送电流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 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电路只有在闭合状态才有电流

    过渡:我们开课前画的电路,画实物实在太麻烦了,也不美观,因此我们物理学中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

    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相连的导线(要打点)、电动机、发光二极管、电流表、电压表

    发光二极管:引脚较长的为正极,引脚较短的为负极,特点:单向导电性(可判断电流的方向)

    在一个电路中,通常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通路: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 断路(开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短路 :用导线直接将电源或者用电器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电源短路: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画图) 用电器短路:(画图)

    磁场课件【篇8】

    2.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4.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难点:右手螺旋定则及其运用。 教具准备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演示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 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 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作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总结: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 么?

    (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 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 小结: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提问:奥斯特实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 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看书讨论后回答:

    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探究点二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 最大,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7-16那样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请同学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提问:怎样判断通电 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 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也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给螺线管通电,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如果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1.可以增大电流的强度;2.加大电源的电压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答案,即将会铁棒插入螺线管也能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

    演示实验:先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再将铁棒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

    我们会看到但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性大大增强。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原来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铁芯被磁化,也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性大大增强了。

    提问: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很简便地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呢?同学们看书、讨论,弄清右手螺旋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 板书:右手螺旋定则

    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师演示具体的判定方法。

    练习:如附图所示的几个通电螺线管,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它们的两极。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按上图将导线在铅笔上绕成螺线管,先弄清螺线管 中电流的指向,再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出两端的极性。

    通过以上练习,强调: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也不同。 同学自主学习课本P146的“信息窗”,学习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其原理。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本节课我先引入磁铁之间相互作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奥斯特实验。之后我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讲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奥斯特实验,从而揭示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对于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的原理及其磁性的特点我通过实验将抽象实物形象化,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能提出不同的疑问和见解,进而将右手螺旋定则和电磁铁知识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的器材比较缺乏,学生实验比较薄弱。

    磁场课件【篇9】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3.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

    螺线管,铁棒,几个小磁针,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小堆大头针,多媒体课件《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挂图,小灯泡一只,两只1.5伏的干电池,学生电源一台,导线6根,开关两只。

    (三)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使用的实验器材是否有损坏,将实验器材分小组放在盒子里,将小盒子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螺线管,提问:要使螺线管的周围产生磁场,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给螺线管通电,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

    进一步提问:如果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先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再将铁棒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

    提问: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哪个大?这表明什么?

    (插入铁棒后,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增大,这表明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性大大增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

    学生讨论得出:铁心插入通电螺线管,铁心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铁心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能获得较强的磁场。我们把插入铁心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

    2.进行新课

    板书:研究电磁铁

    一、电磁铁:插入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提问: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呢?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板书: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特点

    进一步提问:怎样来做实验呢?其步骤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是由螺线管通入电流后获得的,由此,我们可以进行猜想:它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螺线管是由导线绕制成的,它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验探索。

    (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展示下列记录表格)

    学生实验:首先请同学们从盒子里拿出实验器材,放在桌上摆好,观察所用的器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这些实验器材应连接成怎样的电路?

    (应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串联电路)

    用什么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学生将实验器材连接好,检查电路无误后进行实验:

    ①将开关合上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铁磁性的有无。

    ②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和减小(观察电流表指针的示数),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③将开关合上,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实验小结: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实验表明: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2)讨论电磁铁的优点

    提问: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与永磁体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板书:

    电磁铁的优点:1.磁性能快显快消。

    2.磁性强弱可以调节。

    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的开关是很危险的,如果能够在低压下操作高压电路,就能避免高压的危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利用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电话、电铃等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等知识。

    板书:第六节电磁铁的应用

    放映多媒体课件《电磁继电器》,讲解学习电磁继电器的结构。

    1.电磁继电器的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电磁继电器,配合演示多媒体课件《电磁继电器》,问:

    ①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铁在什么位置?电磁铁起什么作用?

    ②图中的衔铁,它起什么作用?

    ③图中的弹簧,它起什么作用?

    ④图中的动触点,是静触点,它们起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注意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电磁继电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板书:

    控制电路的组成——电磁铁、低压电源、开关。

    工作电路的组成——高压电源、电动机、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

    (2)引导学生弄懂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看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部分,边阅读边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电磁继电器实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3.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①工作电路是有危险的高压电路,通过电磁继电器可利用低压控制高压。

    ②工作场所温度高或环境不好,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远距离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板书: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实现远距离操作。

    小结:略。

    作业:。

    磁场课件【篇10】

    刚才我上了《电流的测量》一课,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得很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反思。

    在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水流带动水车的运动和电荷的课件,引出电流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电流大小的现象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灯泡的亮暗,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灯泡的亮暗与电流大小有关。然后教以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真的有大小,联系到平时生活中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以及灯泡亮暗时有电流的大小。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同学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电流真的有大小,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这个试验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实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这节课缺憾的地方,在讲解电流表的注意事项时,忘记提“试触法”这种方法了。还有就是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时浪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后面再做实验的时候时间有点紧了,留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久短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克服以上反思中的不足,多学习课改理念、大胆创新、灵活的运用教材、多发现利用自己周围的科学课程资源,让其能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以积极地投入到科学课教学之中。

    磁场课件【篇11】

    第二节磁场和磁感线习题

    1.磁铁的______存在着磁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发生的。

    2.磁场是有强弱的,磁铁的______附近磁场最强,如果逐渐远离磁铁,磁场将逐渐______。

    3.由钢、铁组成的物体在磁场中会被______后得到磁性,同时磁场又对该物体施加的作用。

    4.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______,它周围的磁感应线是从地理的______极附近,经空间回到地理的'______极附近。

    5.磁场的强弱程度可以用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出来,磁感应线密的地方磁场______,磁感应线最密的区域在______附近。

    1.磁体周围磁感应线的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平面上;

    B.在磁体周围的空间;

    C.磁感应线的分布都是均匀的;

    D.以上没有正确的。

    2.把下列物体放在磁场中,不会受到磁力作用的是

    A.镍棒;

    B.铜棒;

    C.铁片;

    D.小磁针。

    3.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磁两极跟地理两极完全重合;

    B.世界上第一个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我国的张衡;

    C.地磁场的磁感应线是从地理南极出发,回到地理北极;

    D.以上没有正确的。

    4.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

    A.沈括;

    B.张衡;

    1.标出图中各磁场的磁感应线方向。

    2.图中所示的是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由此画出磁感应线的方向和标出各磁体的N、S极

    一、1.周围空间;磁场 2.磁极;减弱 3.磁化;磁力 4.磁场;南;北 5.强;磁极

    磁场课件【篇12】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乐于动手动脑,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1、复习回顾:

    (1)自然界中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

    1、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老师:首先,我们共同认识电学器材:电池(有正负极),开关,小灯泡,导线,接线柱。

    下面,拿出桌上的电学器材,小组合作探究:看那一组最先使小灯泡亮起来? 在实验的过程中:禁止用导线把电池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学生:有电,有电流,有电池……

    老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流过小灯泡,那么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让学生观察车流,人流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车流、人流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车流:许多小汽车朝一个方向开,就形成了车流;

    老师:也就是说,小汽车的定向移动形成了车流,人的定向移动形成了人流。

    那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

    1、电流:

    演示实验并播放动画:(1)、开关断开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无规则运动,小灯泡不亮,电路中无电流;

    (2)、开关闭合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运动,小灯泡亮了,电路中有电流。

    老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金属导体中电流时如何形成的? 学生: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老师:也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板书)

    那么我们的电流也是有方向的。

    在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板书) 播放动画:思考: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电路的构成:

    老师:像刚才你们把电学器材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看看如何正确连接电路:首先,开关断开,我们沿电流的方向连接,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这个电池,它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为电路提供电能,我们把像电池这样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像发电机,蓄电池都是电源。

    再看小灯泡,它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消耗电能,我们把像小灯泡这样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式能的装置叫用电器。像电铃,电动机,洗衣机,电脑等都是用电器。 (1)、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可以通过的路径叫电路。 (2)、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3)、各部分作用:

    老师:将电路中的导线拆掉,重新按正确的方法连接。

    1、改变电流的方向,小灯泡的亮度变了没?

    2、将小灯泡改用发光二极管,改变电流方向,你发现了什么?

    3、将发光二极管改为小电动机,改变电流的方向,你发现了什么?

    4、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演示小电动机:改变电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1、电流的方向对小灯泡亮度不影响;

    3、电流方向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

    3、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电路是连通的,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够工作。(实验演示)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实验演示)

    播放电源短路的危害。 演示小灯泡短路实验。

    4、 电路图:

    老师:我们直接画实物图比较麻烦。我们用符号代替电路元件就简单多了。

    我们共同电路元件的符号。(PPT) 老师补充两个:电铃和发光二极管的符号。

    (1)、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画电路图的要求:

    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相应的电路元件(不要独创) 作图时要横平竖直,不交叉的导线不要交叉连接;

    整个电路图布局要合理、简洁、美观、尽量画成矩形。

    6、巩固练习:(PPT) (1)、正电荷或负电荷做定向移动时就形成了电流,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___极流出,经过_________,然后流回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_____、消耗电能的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______四部分组成的。

    服装课件(模板十二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服装课件(模板十二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服装课件(篇1)

    【服装色彩】

    恣意闲庭中,我纵情跋涉,沉浸于大自然的馈赠之中。阳光与风从我身旁掠过,笼罩着我在这空灵之中。我迎面而来的是沉稳的蓝天白云,摇曳的草地和鲜艳的花朵。婉约的紫色与红色构成的花儿点缀在青绿的草地之上,温柔地颤动着,给人以无穷的神往。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禁想到服装颜色。如果把自然那清新的蓝色、美妙的紫色、神秘的黑色、活泼的黄色、朴素的棕色、耀眼的红色和稳重的灰色等十种颜色涂在服装上,竟然可以构成各自神秘、美丽的图画。色彩是一种观念、体现也是一种生命,更是传递世界之美的一把钥匙。

    蓝色显然是主题中最使人喜欢的颜色之一,它高雅脱俗、深邃宁静,深海的蓝色和清澈的天空蓝色会让人感到宁静与远古的气息。它最适合我们初秋时节的身上,像一份盈满爱与温暖的气息,全身都显得朦胧起来,让人不能自已地沉醉其中。

    红色是一个显眼的颜色,它象征着热烈、热情和勇气。在枯燥乏味的秋季,沉闷的空气中需要火热的生命力。红色可以让你具有强大的力量,激励人们在冷静和疲惫之中充满爆发力。有人说,只有那些自信的人才敢穿红色的衣服,这或许就是红色吸引人的原因吧。

    灰色是含义丰富的一种颜色,既可以和别的颜色搭配起来柔和整体,也可以独自扮靓。它是稳重、平静的代表,让人感觉沉着以及不易激动。它使人联想起端庄的女人、有内涵的男人、从容自信的职场男女。

    黑色是偏重华丽、高贵、神秘的颜色之一,将黑色与别色进行搭配,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它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黑色时刻散发出一种神秘、优雅的气息,让人不敢轻易将视线移开。黑色无论是在职业还是正式场合都能有突出的优雅效果。

    棕色是传递朴素自然,宽松与随意的颜色之一,棕色的温和、柔和,给人非常舒适的感觉。在上班族当中,最喜欢穿棕色的人中,几乎都是经历过挫折,历经了岁月沉淀的人。而其他年轻人百感交集中,也在不断的体味着其带给人安心的气息。

    黄色是充满活力,光明热情的颜色之一,无论是在正式场合、休闲场合,还是在职业场合中,穿上黄色的衣服会让你眩目礼贊有加,轻松融入各种场合。或淡或浓的黄色衣服,都可以展现出动感和欢快。

    紫色,曾是皇室独享的某种贵族气息,紫色充满神秘与浪漫。穿上紫色衣服,可以给人一种高贵、神秘的感觉。同时,它所代表的也是一种浪漫的情感,深情地演绎我们的精神状态。

    每一种颜色怀有的是自己独有的气息,所以什么颜色能够更好的体现自己,就看个人的环境和气质。有时颜色之间的调和,更能衬托出服装的时尚感与大气魅力。无论是色彩的选择还是搭配方式,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掌握每个细节,始终保持从容自信的状态,将神彩放在我们的全身,让我们既舒服又自然。

    服装课件(篇2)

    服装材料课件是讲述服装设计中常见的材料的一种教学工具。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材料在服装设计和生产中的用途和特点。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棉,毛,丝,麻,人造纤维,皮革等,这些材料都可以应用到室内装饰,家居服,商务正装乃至于时装的生产中。在掌握这些材料的特点后,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理念和基本技术制定设计方案。

    棉是最常见的纤维之一,有着优良的透气性和吸湿性。由于棉的价格比较低廉,因此在制作舒适和打理容易的T恤、牛仔裤等衣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标准的棉面料通常分为两类:如机织和针织。其中机织棉通常用于制作西装、衬衫和外套,而针织棉通常用于生产牛仔裤和T恤衫等休闲服饰。

    毛是一种天然纤维,来源于家畜和动物毛的剪切。根据羊毛、羊驼和骆驼毛的不同,毛的外观和手感会有所不同,将会带有一些天然光泽。在冬季时毛是一种优秀的保暖材料,毛质服装在保暖效果上比那些化学纤维和轻质的运动面料更胜一筹。毛的不足之处是容易起毛球并且需要用保养工具来防止面料的褪色和缩水。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原因,澳大利亚生产的澳大利亚绵羊长毛细羊毛是最著名的毛种之一。

    丝是由蚕丝虫分泌出来的天然纤维。由于丝柔软轻薄以及抗静电的特性,在美感和性能方面都是极其出色的。纯丝面料几乎可以用于生产任何衣物,从修身的短裙,到宽松的吊带等等。另外,混纺丝绸面料可以和其他面料混合使用。由于丝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有些设计师将丝制T恤等服装用作限定版或流行款式。

    麻是常见的天然纤维之一,稳定性高,色泽美丽。相对于棉和丝,麻更耐磨、透气、易干燥。因此,麻面料常用于夏季服装生产。但是因为麻质面料很容易皱,所以有些设计师只将麻面料用于生产服饰的一部分,例如夹克的半衬或者领部分。另外麻的颜色比较受制于其本身的本色,而不同的加工和染色方式会对色彩起到影响和改变。

    人造纤维

    人造纤维通常由聚酯或合成纤维,诸如尼龙和锦纶等,其价格比天然材料低廉。由于柔软度和易维护性较高,且可延展性增强,因此人造纤维往往被用来制造高尔夫球袍和体育服饰等。

    皮革

    皮革制品是由动物皮毛经过化学加工和各种其他处理工艺制成的。皮革质感和丰富的色彩选择使得它成为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作为一种耐用的材料,皮革一般适用于制造手袋、鞋和服饰的夹克、连衣裙和背心等。

    总的来说,服装生产中的材料是丰富多样、变化万千的。每种面料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适用场景,而材料的表现出色则需要依靠手工工艺的精雕细琢和对整体设计方案的精准掌握。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能将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并为不同的顾客需求和场景需求定制自己的服装产品。

    服装课件(篇3)

    服装色彩课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光要考虑服装的款式和质量,还要注重服装的颜色。颜色是彰显服装品质的重要元素,而且服装颜色的选择还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品位。在服装设计和搭配中,服装颜色不仅可以起到衬托美感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人的心路历程产生积极、消极和平静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服装色彩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颜色。

    一、服装色彩的分类与搭配原则

    一般而言,服装颜色可以被分为暖色和冷色两大类。在搭配服装颜色时,暖色与暖色组合,冷色与冷色组合,暖色与冷色混搭这三种形式是最基本的搭配原则。下面就针对这些搭配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1.暖色与暖色组合

    暖色指的是具有暖感的颜色,如红、黄、橙等。这些颜色让人感觉温暖,活泼,热情。当这些颜色应用于服装上时,能够为人们带来活力和自信心。而暖色与暖色的组合无疑是最令人感到温暖与舒适的颜色搭配。例如:红色上衣搭配黄色裤子,粉色鞋子搭配橙色包包等。

    2.冷色与冷色组合

    冷色指的是具有冷感的颜色,如蓝、青、绿等。这些颜色让人感到冷静、清新,而且不容易过时。冷色可以表现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平和、淡泊和沉思。当冷色应用于服装上时,能够增加衣服的层次感,让整个服装更显清新雅致。冷色与冷色的组合则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例如:深蓝色西装搭配绿色领带,墨绿色裙子搭配湖蓝色衬衫等。

    3.暖色与冷色混搭

    暖色与冷色混搭指的是,将暖色和冷色混合起来进行搭配,从而产生更丰富多彩的服装效果。这种颜色组合需要考虑色彩的搭配比例,将暖色与冷色进行合理的比例搭配,既不失整体的平衡感,又能够体现出服装的时尚感。例如:橙色T恤搭配深蓝色牛仔裤,紫色围巾搭配绿色毛衣等。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颜色

    1.根据肤色选择服装颜色

    不同的肤色适合的服装颜色也不同。一般而言,皮肤白皙的人适合选择明亮的颜色,如浅绿、粉红、浅蓝等;肤色较黄的人适合选择暖色调的颜色,如橙红、黄、红等;肤色较黑的人适合选择亮度较高的颜色,如白色、黄色、桃红色等。

    2.根据发色选择服装颜色

    不同的发色也适合不同的服装颜色。例如,棕色或黑色发色的人适合选择深色系的服装颜色,如深棕色、深红色、深蓝色、墨绿色等,这样会让发色更加突出;而金色或白色的发色适合选择亮丽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3.根据场合选择服装颜色

    在不同的场合下选择不同款式与颜色的服装是一项必要的技能。例如在正式的聚会上,选择素雅的黑色、灰色、白色等颜色显得大方得体;而在普通的日常场合下,花色、亮丽的颜色更容易使人感到开心和自信。

    总之,在选择服装颜色时要考虑到肤色、发色和场合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让穿着更加有品位,更加符合个人气质与审美需求。

    三、结语

    人们对服装颜色的注重程度已越来越高,服装颜色的选择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从本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服装颜色的分类和搭配原则,以及根据个人特定的肤色、发色和场合等因素来选取适合自己的服装颜色,这都是使人们变得更加美丽和自信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服装颜色的搭配,让自己变得更加时尚又舒适。

    服装课件(篇4)

    服装色彩主题范文:

    服装色彩对于时尚行业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影响。正确地使用色彩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工作场合中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更好的心理效果,所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服装颜色搭配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服装色彩的基本分类可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两类。暖色调包括红、橙、黄,这些颜色会让人们感到热情、活力和光明;而蓝色、绿色、紫色则属于冷色系,给人们带来冷静、稳定感和专注力。这也为我们搭配色彩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在正式的工作场合,尤其是职业女性,色彩的选择应该以稳重、沉静为主。我们可以选择温和的中性色,如黑、白、灰、米或棕色。这些颜色不仅有利于形成印象深刻和专业形象,还有助于增加工作效率和职业化程度。蓝色和绿色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能够使人感到冷静和专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在休闲时尚搭配中,我们就可以尝试更多跳跃性、鲜艳的颜色。比如,我们可以在配合主要颜色(如蓝色)的情况下增加亮色的单品(如黄色短袖或粉色牛仔短裤)。此外,也可以选择同一原色系的不同突破点来搭配,如选用蓝色调的花呢大衣、水蓝色的围巾和同样色调的手染白色牛仔裤。重要的是要记得突出一至两个颜色,而不是选择太多颜色搭配。这样才会有好的整体效果。

    当然,好的搭配还是需要多多试验的。在颜色搭配的过程中,有一些技巧非常有帮助。比如,同色系调配、黑白两色调配、色彩搭配的金字塔原则等等。同时,也需要注意服装材料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不同材料的服装也具有不同的光泽度、透气性和重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综上所述,服装色彩的选择既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也需要我们根据具体场合、氛围以及自己的个性、气质等来进行精心搭配。尽管尝试搭配过程中可能经常出错,但只要有主动探索的态度,慢慢地就能掌握技巧,以更自信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

    服装课件(篇5)

    我的主题是“服装色彩的重要性”。

    服装色彩对于一个人的外貌和气质有很大的影响。穿着适合自己肤色和气质的服装色彩可以使人看起来更加自信、精神抖擞。相反,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颜色搭配,就会显得黯淡无光,甚至会拉低整个人的形象。

    在选择服装色彩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肤色。人的肤色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如果你的肤色带有红色调或肤色带黄,那么你属于暖色系;如果肤色偏粉或蓝,那么你属于冷色系。暖色系人群适合暖色调的颜色,如黄、橙、棕、红等;而冷色系人群适合冷色调的颜色,如蓝、绿、紫、灰等。

    其次是个人气质。不同的服装颜色搭配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气质。比如黑色、白色、灰色可以显示出严肃、稳重的气质,深色的紫色和蓝色可以让人显得沉着、理性,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能让人显得活力充沛、阳光。

    还要考虑到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中,服装的颜色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在正式的场合中,黑色、蓝色、灰色的衣服是比较合适的,而在运动场上, 鲜艳的颜色会使你更加活力四射。

    在搭配服装颜色的时候,要注意协调性。不同的颜色之间可以产生和谐的反差,也会出现突兀、不协调的效果。慢慢地,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服装颜色之间自由运用,让自己更有个性。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搭配,都要注重整体效果。

    在我看来,服装色彩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体现在个人形象上,更是体现在人们的心理状态上。不管你是选择深色、鲜艳的颜色搭配,都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提升自信。所以,我们在选择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配色,并且要注意搭配的场合、衣服的样式以及个人的气质,这样才能够穿出自己想要的风格和气场。

    服装课件(篇6)

    服装色彩课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服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中的服装颜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了解服装色彩对于我们选择服装、穿着服装,甚至是对于我们的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服装色彩的基本原理

    服装色彩是指人们通过眼睛感受到的服装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而视觉效果则由三个颜色属性构成,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在服装色彩中,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蓝色、红色等;明度则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则指颜色的纯度。而衣服颜色不同,则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应和情感暗示。比如说,蓝色可以使人感到平静清新,而红色则能够激发人们的活力和情感。

    二、服装色彩在穿衣搭配中的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不少人都具有了一定的穿搭意识。但是,在选择服装色彩方面,却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搭配或者误入歧途。事实上,在衣服的颜色搭配方面,涉及到的知识和技巧还是很多的。

    首先,要注意服装与肤色的搭配。肤色不同,搭配的颜色也会造成不同的视觉效应。比如说,白皮肤的人适合搭配深蓝、淡粉等颜色,而棕黄色的肌肤则适合自然柔和的颜色搭配,如大地色系。在此基础上,注意色彩的协调性,色调深浅的相对比较适宜,不要出现鲜艳过度或浅淡过度的情况,这会使得视觉效果不好,造成视觉疲劳。

    另外,在搭配服饰上,要注意服装的场合和风格。正式场合一般要求服装的颜色比较深沉或素雅,如黑色、深蓝、灰色等;而在休闲、活泼的场合,则可以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进行搭配,如黄色、紫色等。同时,在服装风格上也有对应的颜色搭配,如田园风格适合淡雅的颜色,中性风格适合温暖的棕色、橙色等颜色。

    三、服装色彩的心理暗示

    同样的服装颜色,不同的人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暗示。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对穿着人的性格、情感的影响,还包括了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联。比如说,黑色可以带来庄重、严肃的感觉,适合较正式的场合穿着;而粉色可以带来温柔、浪漫的感觉,适合女性柔和的舞台形象和社交活动;而红色则可以带来强烈、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氛围,适合运动型或年轻人在社交场合穿着。因此,在选择服装颜色时,对于不同的心理暗示也应有所了解。

    四、服装色彩的社会影响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服装颜色还与社会、文化方面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不同颜色的服装颜色逐渐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殊含义。比如,传统文化中常使用的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吉祥、喜庆、繁荣的内涵,所以在婚庆等场合中都能够看到红色的服装出现。

    在一些特殊场合中,服装颜色也会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哀悼、纪念、爱国等场合,黑色、白色等颜色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此外,在职业、行业中,不同颜色的服装也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比如,在医务工作中,一般医生穿白色的服装,以表现他们对于医疗行业职业道德的承诺和诚信。

    综合来看,服装颜色虽然只是一种外在的视觉效果,但是它却影响着人们的穿着行为、情感体验以及社交关系。因此,对于我们了解服装色彩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穿着搭配,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和需求。

    服装课件(篇7)

    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是指制作服装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面料、纱线、配件等。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对于制作一件高质量的服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分别介绍面料、纱线、配件等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和选择方法。

    一、面料

    面料是制作服装必备的材料之一。常见的面料种类包括棉质面料、丝质面料、麻质面料、化纤面料等。每一种面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棉质面料:柔软舒适、透气性好,但比较易皱,不适合做要求较高的正式服装。适合制作休闲服装、运动服装等。

    丝质面料:手感柔滑、光泽度高,但不耐磨、易挂绺,比较高档。适合制作高档聚会服装、礼服等。

    麻质面料:透气性好,但易,适合制作夏季服装和日常休闲服装。

    化纤面料:质地轻巧、耐磨、易护理,但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面料。适合制作各种类型的服装。

    选择面料时,需要考虑服装的品质要求、穿着场合、季节等因素。

    二、纱线

    纱线是制作服装的另一重要材料。纱线也有很多不同种类。常见的纱线种类包括棉线、麻线、丝线、化纤线等。

    棉线:颜色丰富、柔软耐用,适合制作夏季服装和日常休闲服装。

    麻线:透气性好、手感较硬,适合制作夏季和节日服装。

    丝线:光泽度高、柔软光滑,但不耐磨损,适合制作高档礼服和聚会服装。

    化纤线:易于打理,耐磨损,适合制作休闲服装。

    选择纱线时,需要考虑服装的需要,如需要较厚质量较高的细纱,或者颜色丰富度等。

    三、配件

    配件是指制作服装时的辅助材料。常见的配件种类包括拉链、钮扣、绸带、蕾丝、扣等。

    拉链:款式多样、易于打开、卡口牢固,适合制作外套、裙子等。

    钮扣:风格多样、款式独特,适合制作各式服装。

    绸带:柔软光滑、质地轻巧,适合缀饰和配饰。

    蕾丝:手感柔软、细节齐全、质感优美,适合制作衣边,或者作为服装缀饰等。

    扣:款式多样、牢固实用,适合制作衬衫、裤子等。

    选择配件时,需要考虑与服装整体风格的协调性,以及实用和美观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服装材料对于制作一件高质量的服装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服装的品质、穿着场合、季节等各种因素,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制作服装。

    服装课件(篇8)

    服装色彩在时尚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正确的选色和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整体品味,也能表达出个人风格和心态。本文将以“服装色彩”作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话题。

    一、服装色彩的文化背景

    服装色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不同颜色的服装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种族,而在现代,服装色彩已经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例如,红色代表着热情、勇气和热爱,而黑色则常与神秘、高贵和成熟联系在一起。对于时尚爱好者来说,了解服装色彩的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衣服,也能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服装色彩的个性表达

    每个人的性格和风格都是独特的,服装色彩也是一种表达个性的方式。例如,浅粉色的裙子可以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和温柔,而紫色的衬衫则常常代表着人的神秘和自信。在选择服装颜色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自己的性格和风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颜色,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三、服装色彩的心理影响

    服装色彩不仅影响外观,还能影响内心。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人的不同情绪和感觉,例如,粉色的颜色可以带来温馨和浪漫的感觉,而蓝色则常与冷静和安宁联系在一起。在选择服装颜色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自己的情绪和感觉,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颜色,让自己在穿着衣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好的情绪。

    四、服装色彩的流行趋势

    服装色彩也是时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同的颜色也会出现时尚上的流行趋势。例如,在2021年的秋冬季节中,米色、棕色和绿色都是极受欢迎的颜色,而橙色、黄色和紫色则在此季节中比较冷门。对于时尚爱好者来说,了解服装色彩的流行趋势很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衣服,从而更加符合潮流。

    总之,服装色彩在时尚世界里有着重要的地位,正确的选色和搭配能够增强整体的品味和风格,并且可以表达出个人的心态和个性。在选择服装颜色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文化背景、个性表达、心理影响和流行趋势等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颜色,让自己在穿着衣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好的情绪。

    服装课件(篇9)

    本次课件的主题是“服装材料”,深入探讨了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选用、搭配等方面,让我们对时尚、潮流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更好的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服装,以下是我对该主题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一、服装材料的种类

    服装材料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羊毛、兔毛、驴毛等,化学纤维包括聚酯纤维、锦纶纤维、涤纶纤维等,合成纤维包括氨纶、氨纶弹力纱、涤纶玻璃纤维等。在这些纤维基础材料上再结合印花、水洗等工艺加工,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面料。

    二、服装材料的特点和选用

    不同的服装材料有着不同的质地和特点,下面列举几种面料:

    1. 棉:柔软舒适,吸湿性强,透气性好,但不耐摩擦和褶皱。

    2. 麻:质量轻,透气性强,吸湿性好,容易皱,耐热。

    3. 丝:手感柔软光滑,质量轻,透气性好,但不耐磨擦,昂贵。

    4. 羊毛:保暖性好,弹性好,不易褶皱,但不透气,容易起毛球。

    5. 涤纶:耐摩擦、不易起毛球、容易清洗,但质地硬,不透气。

    选择面料需要根据服装的设计和用途来考虑,比如运动服就要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西装则要选择不易皱的面料。

    三、服装材料的搭配

    正确的搭配可以让服装更有层次和时尚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搭配方式:

    1. 以色彩搭配为主:用色彩对比展现服装主题,比如黑白搭配、同色系搭配、互补色搭配等。

    2. 以层次感搭配为主:深浅对比,上下层次的表达,比如穿着长袖内搭衣、外面穿着短袖连衣裙,就有了下摆的层次效果,展现出女性的优美身形。

    3. 以质地搭配为主:用面料的不同质感制造差异感,比如皮革和亮面,显得比较潮流时尚。

    四、服装材料的保养

    不同的服装材料需要不同的保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面料的保养方式:

    1. 棉麻面料:可机洗或手洗,洗涤剂要选择中性洗涤剂,避免高温烘干。

    2. 羊毛面料:不要机洗,可以干洗,避免太阳直射,大力挤压。

    3. 合成纤维:机洗、手洗均可,清洗时要避免在高温下干燥。

    以上是对服装材料方面的一些探讨,希望可以为大家的时尚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服装课件(篇10)

    介绍:

    服装色彩一直是时尚行业中的重要元素,在选择服装时,色彩的选择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方面。因为颜色是一种直观和情感上的体验,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所以色彩的选择是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慎重的考虑的。本次教学课件主要介绍服装色彩的相关知识,包括色彩的分类、作用和搭配等方面,并进行了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希望通过学习本课件,大家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服装色彩搭配技巧,提升自身的时尚品味。

    主题一:服装色彩概述

    服装色彩是指服装的色彩样式,它不仅仅是表达款式和品牌风格,还可以展现出主人的气质、性格和心情。在时尚行业,色彩搭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服装的形象传达和时尚感的延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了解服装色彩的分类,理解服装色彩的表达和作用,掌握服装色彩搭配的技巧,便足以打造出各种时尚感十足的服饰搭配。

    主题二:服装色彩分类

    服装色彩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首饰颜色、面色颜色和衣服颜色三个方面。其中,首饰颜色是指人们在搭配服装时通常用来强调装饰的颜色,如吊坠,项链,手表,戒指等;面色颜色是指契合人们肤色和打底妆色去衬托服装的颜色,如粉色、黑色、绿色等;衣服颜色是指整体着装上主要的色彩,如蓝色、黑色、红色、绿色等。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搭配,可以在颜色上达到鲜明或是柔和、协调或是强烈的表达效果,也不失为一种突出主题,引领潮流的艺术手法。

    主题三:服装色彩的表达与作用

    服装色彩在时尚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体现人们个性与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且服装色彩的选择,往往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暗示和心理联想。因为每种色彩用在服装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黑色可以让人显得成熟、稳重而又神秘;白色可以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红色则会让人显得热情、挑战、而又充满自信。所以在选择服装时,要考虑到色彩的表达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主题四:服装色彩搭配技巧

    服装色彩搭配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它的技巧在选择服装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服装色彩渲染,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视觉体验,所以在服装搭配时,要考虑到16色的分配法则,灰度的搭配形式,单色的穿搭方式以及冷色、暖色的搭配。要想用色彩打造出独特的着装风格,还需在色彩的运用上细心、敏感和灵活。

    结语:

    色彩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物质,也是时尚界不可或缺的元素。服装的色彩搭配不仅仅是衣着的修饰,而是一种彰显个性,快乐、健康,青春活力、充满魅力的表现形式。如果大家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就可以用色彩打造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时尚着装风格,充分展示出自身独到的品味和魅力,也给时尚潮流增添了新的魅力。

    服装课件(篇11)

    【主题】“服装色彩”——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正文】

    一,服装色彩的重要性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彩则是影响人们附着于其上的心情和感觉的重要元素。服装色彩的运用恰当,可以提高人们的气质和美感。

    二,服装色彩的分类

    服装色彩可以按照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分为明亮、暗淡、鲜艳、柔和等不同类别。应按需求合理运用,并且注意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1、明、暗色彩搭配。使用明、深色搭配可以起到对比和平衡的作用,凸显服装和人的美感,同时也可以强化服装的效果。

    2、同色系搭配。选择同一中心色系的颜色搭配时,既能使色彩变化,又能保持整体感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单一颜色的单调和过于突兀的变化。

    3、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搭配。保持冷暖色彩之间的平衡可以让服装更加和谐。一般来说,浅色具有柔和的气质,而深色则更显高贵。

    四,服装色彩的应用

    1、白色:白色色彩代表纯洁、阳光、希望和纯真。在夏天,白色服装可以让人感到清凉,减轻炎热。白色在男女装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可以穿出不同的风格。

    2、黑色:黑色是经典的颜色。它可以让人看起来更加高贵、稳重。同时也是夜场、晚宴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的首选颜色。

    3、红色: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和自信。适合在正式的场合如办公室会议、晚宴等活动中穿着,能够使人更加从容、自信。

    4、蓝色:蓝色是比较冷静、沉稳的颜色,适合于职业场合的着装,能够体现人的稳重和职业气质。

    五,服装色彩的五官颜色搭配

    1、发色。发色一般是服装和肌肤颜色中的中间色调,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能够让人看起来更加和谐。

    2、眼睛颜色。一般来说,服装颜色和眼睛颜色之间应该搭配冷暖色,同时能够突出眼睛的颜色。

    3、肌肤颜色。服装颜色与肌肤色保持协调一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冷暖色调的平衡,其次是服装颜色不能太过突出,适度就好。

    六,结语

    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品味,服装色彩也是一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正确的选择和应用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对于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

    服装课件(篇12)

    服装色彩课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不断更迭,服装色彩不再只是简单的装饰,而成为了衣物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服装色彩作为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话题,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本文就此进行一次探讨。

    一、服装色彩的基本概念

    服装色彩是指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中使用的色彩,它涵盖了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方面,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元素之一。服装色彩也是一种语言,它可以传达出各种信息,例如时尚、文化、性格、情感等,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传达和行为表现。

    二、服装色彩的分类

    1. 基础色彩

    基础色彩是指在服装设计中常用的主色调,它包括了红、黄、蓝、绿等颜色,这些颜色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能够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效果。

    2. 组合色彩

    组合色彩是指将基础色混合运用而产生的新色彩,例如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棕色是由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等等。组合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起到强化、调节和中和等作用。

    3. 特殊色彩

    特殊色彩是指含有一定文化、意义或象征含义的颜色,例如黑色在西方是代表丧礼和悲痛的颜色,而在中国则是代表神圣和庄严的颜色。特殊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可以突出文化和主题。

    三、服装色彩的设计原则

    1. 色彩的搭配要协调

    服装色彩的搭配要考虑到整体和谐性,不能让搭配过于花哨或夸张,否则会显得不舒适或过于张扬。同时,色彩的搭配也应考虑到服饰的用途和场合。

    2. 色彩的明度要注意

    色彩的明度是指亮度和暗度的强调,明度较高的颜色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而明度较低的颜色则会产生沉重、严肃的效果。

    3. 色彩的饱和度要适中

    色彩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浓淡程度,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会呈现鲜明生动的效果,而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则会显得柔和和舒适。但是色彩的饱和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不良效果。

    四、服装色彩的文化意义

    不同文化和传统会赋予服装不同的色彩和意义,例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和幸福,黄色则象征着金钱和权力,在非洲地区,绿色则象征着自然和生命。服装色彩的文化含义是体现各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所在。

    五、服装色彩的重要性

    服装色彩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它不仅是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建立品牌形象和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商业营销领域中,服装色彩也成为了产生巨大效益的重要工具之一。

    六、结语

    服装色彩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代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在实践中,服装设计者应注意服装色彩的搭配、明度和饱和度等要素,同时也应尊重不同文化和传统对服装色彩的理解和使用,进而营造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和文化感的服装品牌。

    打电话课件十二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事先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如果您还没有完成,现在还来得及。教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那么如何写出优秀的课件和教案呢?您可以参考以下资源,它们涉及“打电话课件”相关的知识资料。希望这些书籍和资料能够对您取得成功起到帮助作用!

    打电话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倍增”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倍增”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引导画图的方法。

    (2)独立思考,画图表示。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展台展示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1.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3.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探索规律

    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2)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1.那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队员呢?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也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要多少分钟?

    四、提醒学生,做到省时的打电话,要注意什么?

    五、总结

    六、欣赏“倍增”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打电话》教学反思

    一、三个重要

    (1)生活经验很重要。

    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2)逻辑推理很重要。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

    (3)符号化思想很重要。

    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

    我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示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其次, 我还请部分同学板书,引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 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两个充分

    (1)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2)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

    打电话课件【篇2】

    一、说教材

    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的课文。通过瓜娃娃与叶、花的对比、形象、真切地表示了瓜娃娃的懂事,匠心独具地展现了动人的母子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同学在美读中,一是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浓浓的亲情,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同学纯洁的、爱的情感。这个故事共有两段,第一段写爬上瓜架的瓜秧们,只知道向风儿招手,向雨丝儿点头。第二段写躲在叶子下面的瓜娃娃悄悄地给跟妈妈打电话,感谢它的养育之恩。叶子和果实都是跟妈妈的小朋友,两者相比,让我们形象而确切地感受到瓜娃娃的可爱。瓜娃娃知道自身能长得胖胖的、大大的,全靠妈妈甘甜的乳汁供养。瓜娃娃爱妈妈,感谢妈妈。这是一篇洋溢着亲情的童话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谁都能为之动情。这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同学阅读。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对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激发小朋友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小朋友的特点。教材收编这篇课文是满足小朋友们的这一愿望,符合低年级同学年龄特征的。让小朋友分角色扮演瓜娃娃和根妈妈,领会瓜娃娃和根妈妈之间的感情,说出自身对妈妈的心里话,学会表达自身的心理感受和对亲人的爱。所以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小朋友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有阅读的兴趣并能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浓浓的亲情的道理。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此我拟定出第一个教学目标:能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拼读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又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的这一理念,我拟定出第二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感悟情境,积累文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同学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基天性力包括听、说、读、写。我拟定出第三个教学目标:感悟情境,积累文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同学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4、读课文,讲讲《瓜娃娃打电话》的故事。这个目标让同学展示自我,体验胜利,同时也是对同学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培养。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拼读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情境,积累问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同学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3)、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倡议一课一得。一节课,要想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生字词语方法。

    2、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同学纯洁的、爱的情感。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爱辛勤培养自身的妈妈、爱自身的亲人、爱自身的同伴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干让同学“有所感悟和考虑”。教学中,我采用得最多的.是“反复诵读法”。为了协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文本,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教学法”,变笼统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主张“一法为主,多法并施”,力求使我的课堂生动有趣,能激起小朋友们的共鸣。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布置的:

    (一)同学质疑、自由朗读,指导同学识字。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三)角色互换,体会情感。

    (四)音乐感受,情感升华。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环节:

    1、课前播放《绿叶对根的情意》flash音乐动画,对小朋友进行情感熏陶。

    2、继续播放该音乐,师谈话导入,激趣导入的设计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3、老师粘贴瓜娃娃的图片、电话图片,老师用笔勾画电话线来板书课题,再让同学齐读课题两遍。

    4、让同学看课题置疑

    5、通过让小朋友自由朗读,询问小朋友解决不认识的生字的方法,并利用有拼音帽子的生字卡片和瓜娃娃的图片生字,来检查同学的识字能力。指生注意局部生字的读音,并纠正同学的儿化音的读音。通过指生读,竞赛读,老师和同学一起竞赛读,分角色朗读,老师有意漏读、同学点评等方法让同学感悟文本的优美。

    打电话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理解并学唱整首歌曲。

    2、 尝试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游戏,体验歌曲的幽默和诙谐感。

    活动准备:

    小老鼠、猫的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 情境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小老鼠头饰情境表演,引起幼儿学歌的兴趣。

    二、 教师引导学唱歌曲

    1、 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2、 运用提问、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幼儿随音乐念歌词。

    4、 幼儿学唱歌曲。

    三、 运用情境表演学习后半部分乐曲并进行表演唱

    1、 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创编动作。

    (一老师扮演“猫”,配合表演)

    2、 在表演中引出最后一句歌词。

    3、 完整演唱整段乐曲。

    4、 边演唱边表演整首乐曲。

    四、 以游戏形式巩固歌曲

    1、 请一老师扮演“猫”,幼儿扮演“小老鼠”,进行“猫捉老鼠”游戏。

    2、 请一幼儿扮演“猫”进行游戏。

    五、 结束活动

    打电话课件【篇4】

    一、复习1、3、5小节。

    二、学习第2、4、6小节。

    1、熊猫妈妈的孩子们各对她说了些什么?

    (根据交流出示第2、4、6小节。)

    2、仔细读读,说说孩子们告诉妈妈什么?(或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3、师小结:孩子们在打电话时,告诉了妈妈他是谁,他在哪里,他在那儿和小朋友们干什么。

    4、讨论:外国小朋友们喜欢熊猫吗?

    5、朗读2、4、6小节,读得高兴或自豪。

    三、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分角色朗读1——6节。

    2、选一个熊猫孩子说的话背一背。

    3、师生合作打电话。(师做熊猫妈妈,随意请生站起来打电话。)

    4、同桌练习。

    5、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他们又会告诉妈妈什么?

    句式:来 。朋友们。

    (谁)(什么地方)(怎么样)

    6、打电话的游戏。

    说明: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和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出三个小节的相同结构,也为课后的说话游戏——打电话做铺垫。然后由讨论“外国小朋友喜欢熊猫吗?”使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中国的熊猫在国外受到各国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也为下文理解“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作伏笔。

    四、学习第7节。

    1、听完电话,熊猫妈妈兴奋极了,她是怎么说的呢?用“﹏﹏”划出来。

    2、读熊猫妈妈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师小结:熊猫妈妈说得真好,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有熊猫,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们把熊猫送给了和中国友好的国家,带去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知熊猫妈妈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老师的小结起到了提炼和升华的作用,使学生知道中国的国宝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从而能明白熊猫妈妈说的话“我的娃娃真好,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

    六、课外延伸,练习说话。

    1、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他们又会告诉妈妈什么?(全班交流)

    2、找自己的好朋友玩打电话的游戏。

    3、抽学生上讲台表演玩打电话的游戏。

    说明:

    通过学生玩打电话的游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复习巩固。

    八、作业布置。

    打电话课件【篇5】

    【活动目标】

    运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在晚上观察过星空。

    2、白纸、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你知道夜晚的星空是怎么样的吗?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

    3、那么美丽的星空,有一只青蛙也想看一看,他决定先给天上的星星打个电话,你猜猜青蛙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二、学会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1)青蛙给星星打电话是怎么问的?(喂喂,小星星,天上有些啥)那你觉得星星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部分)

    (2)星星是怎么告诉青蛙的呢?(天上美着呢,金灿灿的太阳,红彤彤的晚霞。风妈妈的摇篮里,躺着白云娃娃。亮晶晶的月亮宫殿,就是我的家,喂喂,小青蛙,到天上来玩玩吧。)

    (3)青蛙听了星星的话又会怎么说呢?(教师朗诵第三段诗歌)

    (不用啦,不用啦,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啊!)

    (4)你觉得为什么青蛙说:“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呢?”

    2、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并引导幼儿跟念。

    (1)原来青蛙打电话给星星问了这么多事情,你能不能学一学青蛙也给星星打电话呢?引导幼儿集体朗诵一遍。

    (2)你们还知道天上有些什么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并运用连贯的语句进行讲述。

    三、仿编

    刚才星星告诉青蛙天上很美,青蛙有了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它想请星星到水里来玩,可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星星,让我们一起来帮助青蛙吧!

    1、那么你认为水里有哪些是和天上一样的呢?还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呢?

    2、你能不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说呢?如:蓝蓝的云朵,游泳的小鱼,美丽的荷花,可爱的螃蟹,绿绿的水草等。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并运用连贯的语句进行讲述。

    4、星星很喜欢热闹,希望小朋友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告诉他(跟老师朗诵一遍)。来,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小星星吧!

    5、小星星听到我们的话一定很开心,星星也很希望大家都到天上去玩。他想请小朋友帮忙把天上的热闹情形画下来,送给小青蛙。

    【活动延伸】

    热闹的天空

    1、我们可以把诗歌里的天空画出来也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天空里有趣的事情。如:睡在云朵上晒太阳;月亮上种树、种花;宇宙飞船,天空人...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绘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创作,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

    附诗歌:青蛙给星星打电话

    青蛙给星星打电话,

    “喂!喂──

    小星星,

    天上有些啥?”

    星星告诉青蛙,

    “天上美着呢,

    金灿灿的太阳,

    红彤彤的晚霞。

    风妈妈的摇篮里,

    躲着白云娃娃。

    亮晶晶的月亮宫殿,

    就是我的家。

    喂!喂!──

    小青蛙,

    到天上来玩玩吧。”

    青蛙听到了星星的话,

    摇着头回答:

    “不用啦,不用啦,

    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呀!

    打电话课件【篇6】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这个主题中,有《打电话》这样美术活动,而电话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于幼儿而言是具有深刻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在娃娃家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会跑来跑去进行互动,于是将电话的元素融入到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到要和同伴互动还可以运用“电话”这一途径,同时通过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轻松地化解了电话线形状这一活动难点。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弹簧线、直线有控制地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

    2、在模拟打电话情景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示范作品、水彩笔、幼儿操作纸、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今天,小蝴蝶想要邀请小猴子一起去玩,我们一起叫叫小猴子,好吗?

    t:小猴子听见了没有?小猴子的家有点远,听不见,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打电话)

    t:电话没有没声音?为什么?

    t:电话线是什么样子的啊?

    二、教师示范

    t:请你们一起来帮帮蝴蝶好吗?我们先请小猴子回到家里去,这样才能听到电话铃声,对不对?

    t:伸出小手,一起念“一圈一圈绕绕绕、绕出一个小泡泡”,请电话线和房子拉拉手做做好朋友哦,要不然小猫家的电话就不响了。

    t:小蝴蝶还想请小兔子一起去玩,谁能帮帮忙?(边念儿歌,边讲解注意事项)

    t:小鸟想请小狗去玩,可是小狗的家有点远了,电话线有点短了,怎么办?(拉拉长)

    t:电话线拉拉长,变成一根小木棒,请注意和房子拉拉手。

    三、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t:你们想请谁一起去玩?

    t:请你们打个电话找自己的好朋友好吗?

    t:汪老师有两个要求:

    1、先请动物宝宝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2、请让房子和电话线做做好朋友

    四、作品展示

    t:你们都请了很多的朋友,我们再多请一点朋友好吗?

    打电话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活动准备:玩具电话机一部,小熊和小兔手偶两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手偶,提问:你们看,今天谁来啦(小动物),对!小熊。教师再从身后取出一个,这个呢,(对,小兔)。今天,小熊和小兔来到了我们班,看看它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教师表演《打电话》情景,请幼儿欣赏。

    一天,在家里,小熊觉得很没劲,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儿园的小兔,然后它就给小兔打了个电话。

    小熊:喂喂喂,你是小兔吗?

    小兔:哎哎哎,我是小兔啊。

    小熊:小兔,小兔,你在干什么呢?

    小兔:小熊,小熊,我在幼儿园呢!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熊和小兔在干什么呢?(打电话),那小熊在哪里呢?小兔在哪里呢?

    (二)、教师教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范唱,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唱一遍,请幼儿和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拍手。

    3、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脚…)让幼儿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

    4、利用手偶,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5、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钢琴唱歌。

    6、请小朋友自愿上来唱歌给下面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跟着音乐动一动。或者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打电话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教学简析:《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应定位于:

    1、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二、说教法学法

    1.合理使用教材,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备课时我认为这个数据太大,学生要在课堂上从15这个数字打开缺口,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要求比较多,我想学生探究效果不会好;于是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值班领导要通知7名医生,值班领导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为探究载体,这样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铺设好7通往15的桥梁。值班领要通知7名医生,学生在用“摆”、“画”的探究中更容易发现内在规律,问题更有可操作。

    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10 分钟能让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体验到n个2相乘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

    3. 多样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练习中,我呈现的是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找朋友”这一游戏的练习,将这两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用电话来通知有关人到场。例如在上个星期天,市中心医院送来一名急诊病人,情况十分的危急,值班领导要用电话通知7名还在休假的医生赶回医院。

    2、提问:假如这位值班领导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那么通知完这7名医生,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7分钟)他怎样通知需要7分钟?(一个一个打)哦我们把一个一个通知的方法叫做逐一通知。板书:(逐一通知)那你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太慢)

    3、揭题:既然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太慢,太费时间,那你们能不能找一个省时的方法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医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打电话课件【篇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打电话课件【篇10】

    设计理念:

    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和表现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基本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老师口袋里放手机一部。铃声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然后挂上。问:“老师刚才做什么”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相互交流,尝试用礼貌用语(用手势做打电话状)

    让孩子自由打电话,指导孩子用礼貌用语。

    让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师: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唱首歌吧。全体复习一遍,男孩女孩互换角色。

    总结表扬孩子。

    指导孩子制作电话,展开游戏打电话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的这一头·······瞧电话做好了,小朋友一起来玩吧。

    幼儿两个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附歌曲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

    活动反思:

    因为电话是生活常见的,小朋友感兴趣,过程中孩子们感兴趣,热情很高,积极参与。乐于表现自己,达到活动目标。学具满足孩子的动手需要,活动中,孩子发现只有把线牢系在牙签上,并且把牙签横放电话线才不会断。最后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线可以传声音”从而使主题目标得以体现。

    打电话课件【篇11】

    游戏目的:

    练习对话主动表达并与成人交谈,学说完整句。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游戏规则:

    老师与幼儿或幼儿与幼儿分别拿着话筒进行对话,一方问,另一方答,内容不限,回答对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游戏准备:

    幼儿自制的电话

    游戏程序与模式:

    1、学习打电话(集体教育)。

    (1)观察模仿教师打电话。"喂,您好!我是李老师,请您帮我找×××接电话好吗?"×××接电话(教师替代)。"您好!您是×××吗?我是李老师,今天下班后您能来我家吗?":好的,欢迎您。"再见"。

    (2)教师给幼儿打电话,让幼儿学习如何接电话。

    "您好!我是×××"您有什么事吗?"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一问一答的语言,练习使用简单句。

    (3)幼儿二人一组练习打电话。

    教师帮助幼儿学习一问一答的对话。练习主动与人交谈。主动发问,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游戏区内自由"打电话"。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打电话课件【篇12】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英语动物课件十二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动物课件十二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英语动物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来让幼儿了解动物脚的作用。并且知道各有各的本领,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2、巩固复习英语单词,并且能运用到故事中。

    3、丰富和认字“锋利”“濮”“肉垫、”“语重心长”。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动物、认字卡片、录音机、磁带、图画纸蜡笔。

    三、活动过程:导入活动

    1.复习双语儿歌《拍拍手》。

    朋友见面招招手,Hello!Hello!

    欢迎朋友拍拍手。Welcome!Welcome!

    谢谢谢谢握握手,Thankyou!Thankyou!

    再见!再见!摆摆手!Goodbye!Goodbye!

    2.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脚?》

    (1)在黑板上出示动物图片,(每张图片遮住身体,直露出脚,分别是鸡、鸭、猫、马)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根据脚的特点说图片上的动物是谁?(请小朋友猜一猜)

    (3)最后打开遮住的图片,全体幼儿做口语练习。Goodmorning!chick!Goodmorning!Duck!Goodmorning!Cat!Goodmorning!Horse!

    四、基本部分

    1.今天这几只小动物真高兴、它们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动物的脚》。

    2.提问:鸡、鸭、猫、马它们在吵什么呀?

    幼儿:(幼儿自由讨论)

    师:让幼儿回答(A)都夸自己脚的本领大!它们互不相让,吵了个面红耳赤。(B)chick说自己的脚有什么本领?

    (C)dcck说自己的脚的本领大?

    (D)cat说自己的脚有什么本领?

    (E)Horse说自己的脚有什么本领?

    这时Cattle说走来语重心长的说:“什么”?它们听了以后都怎么样?请两个小朋友来完整地把各自的本领讲述一遍,(边讲述边表演加深印象)

    师小结:对了小动物的脚各有各的长处,如:鸡的脚有锋利的爪子能用脚刨土。鸭的脚肉连着叫濮可以用脚当作船划,非常省力。猫说:有毛绒绒的毛摸上去很光滑脚趾和脚掌下有一块肉垫。马说:可以拉车运东西。你们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短处。我们应该友好相处,大家成为朋友互相帮忙。

    师:Yes or no

    幼:答yes

    3.认字(继续讲述一遍故事)(听录音)

    4.你们还了解哪些动物的脚的本领吗?(如大象的脚大而有力能运木头)

    讨论(自由讨论)

    集中: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对了小动物脚各有各的本领,不能自以为是,互相帮助,成为朋友,生活会变的更美好!

    五.结束部分

    延伸:对了还有其他小朋友没有听过我们《动物的脚》的故事。我们来把他画下来,把他们各自的本领讲给小朋友听好吗?好areyouready?ok!

    幼儿画画,放一些轻音乐(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互动帮忙合作绘画,边讲故事边画画)

    英语动物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单词:孔雀peacock、乌龟Turtle,并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

    2、能够大胆积极地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

    3、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并且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4、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

    1、PPT、单词卡片。

    2、幼儿已学过一些动物的单词。

    活动过程:

    一、 日常用语对话

    小朋友,今天杨老师要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待会小朋友见到小客人以后要有礼貌哦!

    Mickey与集体说话

    M:Hello!My name is mickey.Good morning everyone!

    幼儿:Good morning Mickey!

    Mickey个别交流

    M:how are you ?

    幼:I am fine. /just so so .

    小结:与mickey一起说说“hello” 打招呼儿歌。

    二、运用直观材料,复习旧单词。

    出示动物园幻灯片,让幼儿用英语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1、 师:昨天mickey去了一个好玩的地方,他拍了一些照片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Are you ready?

    师:Ok,let’s go

    2、师:oh!Where is this?奥!这是哪里?

    幼儿:动物园(zoo)

    师:What did you see?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呀?并做做动作。(兔子、老虎、狗、大象、蝴蝶)

    小结:真聪明,一下子就能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跟着杨老师一起来念念。

    三、学习单词:孔雀peacock、乌龟Turtle

    1、学习单词:孔雀peacock

    师:现在杨老师要考考你们,有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头上戴王冠,尾巴别花扇,一旦打开,人人喜欢。”幼儿猜,最后有教师出示课件揭示谜底。教幼儿学念孔雀peacock,并引导幼儿模仿孔雀peacock的特征。

    2、学习单词:乌龟Turtle

    师:Look ,who is coming ?你们看,还有谁来了?

    幼儿与乌龟打招呼,学念乌龟Turtle。

    四、游戏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学样”师学蝴蝶、小白兔、老虎、狗、孔雀、乌龟,让幼儿根据动作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请幼儿上来“学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此游戏可反复进行。)

    五、结束活动。

    师:玩的很开心来,我们和mickey一起唱、一起跳吧。

    英语动物课件 篇3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农场里的不同小动物。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能够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

    二、活动准备

    1、磁带、配套光盘

    2、大苹果、西瓜、饼干、梨头饰若干、图片等。

    三、活动过程

    (一)Greeting :

    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二)Story time:

    1、运用故事展开知识点,学习cow pig turkey chick等。

    2、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知识。

    3、让幼儿和小动物游戏来巩固知识。

    4、采用游戏来复习所学,运用机器人的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5、出示百宝盒让幼儿取出所学卡片复习巩固。

    (三)Ending :

    教师放大屏幕与幼儿一起复习所学。

    四、活动结束

    英语动物课件 篇4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动物玩具 rabbit, panda, monkey, dog, duck 等放置于一个篮子中。

    2 教师准备有关动物图片和卡片。

    3 教师准备Let's talk部分和有关动物的教学课件。

    4 教师准备教材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 Recycle 1----Let's sing 的录音,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How Are You?, 并伴有打节拍等动作。

    (2)学生口语表演。教师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编会话。(若课上没有准备的时间,教师可留口头家庭作业,让学生头一天准备。)在学生准备完毕后进行课上表演。会话内容为所学知识的总和,也可鼓励学生将课外知识引入。以下提供两个简单的会话内容:

    a. ----Good afternoon, Fang Fang.

    ----Good afternoon, Lan Lan.

    ----Lan Lan, this is Dong Dong. He is new.

    ----Hi, Dong Dong.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b. ----Hello, Bai Ling. How are you?

    ---- Hi,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3)教师播放 Recycle 1---- chant and find! 的录音,师生同说此段内容。

    (4)游戏:SHOW ME YOUR… 【学生使用自己准备好的文具实物】

    教师先示范说单词,如pencil ,教师说Show me your pencils. 学生出示铅笔,又快又正确的同学为小组赢得一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学生说其它文具单词的口令,继续游戏。(注意:教师应参加学生的游戏,与学生一起展示文具。)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举起自己的钢笔说:Look!I have a pen. 请学生用Look!I have a … 的句型再次复习文具。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篮子,篮子中有rabbit, panda, monkey, dog, duck 等动物玩具。教师将篮子举起,兴奋地说:Look! Wow! I have so many animals. I love animals. 教师拿起 panda 说:Look! I have a panda. 教师教授新单词 panda ,a panda ,I have a panda.

    (3)用同样的方法讲授新单词rabbit, monkey, dog, duck 等。学习单词时,让学生手举玩具与老师一起说。其中以 rabbit, monkey为主。在说新单词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完整句表述,如:I have a panda/ monkey.

    (这些单词本课时只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 认读则放在第二课时。)

    (4)再次认读单词。教师用动物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教师点击鼠标,每点击鼠标一次,屏幕上出现一个图案和相应单词。教师让学生按图案认读单词rabbit,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第七次点击鼠标时,前六幅图案同时出现并闪动,一两秒钟后屏幕出现 animals 一词。此时教师说单词 Rabbit,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 they are animals. They are in the zoo. 教师说到 zoo 时,再次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动物园的图案和单词。

    在开始呈现独个动物图片时,教师可让学生猜猜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教师适时带领学生用感叹语 Wow! Cool! Great! Super! 。比如学生猜的是小兔子时,屏幕上出现的也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教师感叹道:Wow! Look! It's a rabbit. 另外,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单元接触过 Wow! Great! 两个感叹语,当看到可爱或夸张的图片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感叹。 教师可因势利导的再教两个有关赞美的感叹语 Cool! 和 Super! 告诉学生时下中文最 时髦的说法“好酷啊!”中的“酷”既是英文的Cool! 一词的译音。而“Super! ”可翻 译成“好极了!”“棒极了!”等等。

    (5)教师播放Let's talk/ A部分的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要求:

    你能听到或看到几种动物?How many animals?

    你会说其中的哪种动物? Can you say in English?

    你能说说其中还有你会的内容吗?Anything else?

    (6)再次观看,让学生试着跟说。

    (7)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说对话。注意模仿语音正确、语调自然。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让学生手拿自己的玩具,两至四人一组练习说 Look!I have a rabbit / dog …

    (2)教师让学生将玩具交换,并把自己新得到的玩具随意展示给某个同学看,或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将新玩具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边展示边说:Look!I have a rabbit / dog … ,听者用感叹词Wow! Cool! Great! Super! 做出反应,并发出这种动物的声音。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表演才能,比一比,看谁模仿的动物叫声及形体特征最逼真。

    (3)让学生打开书40页,教师带读书上 Let's play 部分的象声词 Woof! Woof! Mew! Mew! Quack! Quack! , 随后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按照课本中所呈现的方式,扮演小动物,进行练习。最后找同学上台前表演此部分内容。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一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谁最像?

    教师请学生上台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或动作,如果叫Mew! Mew! 其他学生马上说出单词:Cat! Cat! 有小猫玩具的同学,手举实物说句子Look! I have a cat! 其他学生运用所学的感叹语发出Wow!/Cool!/Super!/Great! 然后教师再请另外的学生上台来模仿小狗,小鸭的叫声,其他同学配合表演。最后,评出谁模仿得最逼真生动,教师奖励动物图片,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英语动物课件 篇5

    目标:

    1.引导幼儿能熟练地运用“I like…….”的句型。

    2.鼓励幼儿学会用迁移的方法,可以比较灵活的回答提问。

    3.幼儿能够融入到英语游戏之中,并能配合教师积极参与到英语活动之中。

    4.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准备:小猫、小狗、小猴、小鸭头饰若干,旅游旗帜一面,野餐食物若干。

    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

    T:Good morning, Girls and boys.

    C: Good morning, Miss xiong .

    T: How are you today ?

    C: I am fine.

    二、New lesson

    1、教师出示旅游旗帜,开始自我介绍:

    T: I am a rabbit,nice to meet you !

    C: Nice to meet you too.

    T:It’s sunny day ,I’m very happy, Are you happy?

    C: I am happy.

    T:I will take you out in the open air,It’s very funny,Are you ready?

    C: Yes.

    T:Let’s go . C:Go go go!

    2、带小朋友爬山涉水(设置好的障碍),在走的途中引导幼儿说:“This is a hole”.“This is a hill”.可提问:“Do you like climbing hills? 幼儿回答:Yes,I do .爬上涉水后便来到了一遍美丽的草地上,T:These flowers are very beaufiful.,I like red flowers and yellow flowers…….What flowers do you like ?C:I like …….(引导幼儿说完整的一句)

    3、T:We’re very hungry,after long walk,Are you hungry?

    C:Yes.

    T:There’re many delicacy food in the grass.You must find these food first and than you can eat.

    4、教师给幼儿交代清楚寻找食物的要求,幼儿寻找食物。

    5、幼儿把寻找的事物带到教师面前,教师问问题:

    T:What do you like?

    Monkey、Duck、Cat、Rabbit分别回答:I like banana./I like small fish. /I like fish./I like carrot.

    6、Let’s play a game.进一步巩固“I like …….”句型。

    T:Let’s hand in hand ,make a circle ,Play a game“Ai mi ma mo”.Ok?

    C:Ok!

    三、结束部分。

    1、跟音乐一起跳舞狂欢。

    2、T:Are you tired ? C:Yes .

    T:Time is up ,we must go home .Byebye. C:Byebye.

    英语动物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句子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2、学会表达礼貌用语,做个懂事的小朋友

    3、在游戏环节中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4、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5、在奇妙的游戏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小猫和小狗各一个

    小猫和小狗的头饰

    活动过程:

    Step1:Greeting

    T:Hello boys and girls 。

    C:Hello miss su

    T:nice to meet you!

    C:Nice to meet you too!

    Step2:Warm up

    T:Uncle ,uncle very very cool…………..

    C: Uncle ,uncle very very cool…………..

    Step3:New lesson

    教师出示单词进行复习单词。

    T:教师出示猫和狗的玩具

    T:hello everyone!

    C:hi cat ,hello dog

    T:good,listen carefully !

    T:当我们遇见别人的时候要和他们问好,应该怎么说呢?(你好吗?别人是怎么回答你的呢?我很好,谢谢!对了,别人会说)这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T:这些话用英语怎么说呢?How are you !

    C:How are you ?

    T:ok ,then you shoud answer "fine thank you !"

    C:fine thank you !

    T:good,I will ask you ,"how are you ?"and you answer me ,fine thank you !ok ?

    T:How are you!

    C:fine thank you !

    Step4:game :角色扮演

    Tercher shows the models of dog and cat!

    T:hello everyone

    C:hi cat hi dog

    T:good listen carefully when the cat and the dog meet ,they will greet to each other

    Ok ,I need two kids to act as the cat and the dog

    Who wants to try ?

    (当小猫和小狗相遇的时候,他们相互问候。需要两个孩子分别扮演猫和狗,教师请幼儿戴上头饰进行情景表演。)

    T:are you ready

    C:yes

    Players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引导幼儿相互问好!重复玩机次游戏,方法同上。

    Step5:game sing a song How are you!

    请幼儿先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游戏规则:教室带着小朋友一起唱问候歌并请小朋友在唱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拥抱并握握手。

    请小朋友把这首歌曲唱给好朋友听。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平时上课前用所学的礼貌用语和老师打招呼。

    英语动物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表示动物类单词,使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做手影来调动复习兴趣。

    2、 要求学生能熟练听说、认读单词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能跟唱歌曲《Old MacDonald》。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Let's make 部分是通过做手影动物,进一步调动学习兴趣,检测学生用所学语言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

    Let's sing 部分是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动物的词汇。

    设计说明:

    在 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中,有一些单词的发音较难如:here, there, everywhere, with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跟唱的方法熟悉发音。另外,教师还应适当讲解歌词的含义,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初步掌握书上的一段歌词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歌词稍作改动,增加几段歌词,进一步运用动物类单词演唱歌曲。ducks 改为cats, dogs , quack, quack 改为 mew, mew, woof, woof 。

    Let's make 部分,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室外,在阳光下做手影动物。在教师简单讲解、学生亲自实践中发散思维、努力创新,使学生既动手来又动脑。最后,教师可组织“巧手大赛”,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相互学习、彼此交流,但要注意比赛期间的英文使用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语言(动物类单词)做事情的能力。如:表达所有或所见动物的名称,演唱含有动物类单词的歌曲等。

    教学难点:歌词中部分单词的发音 here, there, everywhere, with 。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 ducks, cats, dogs的头饰。

    3、教师准备一幅关于老麦当劳农场的画,农场中的动物不画进去,而是另外画在纸上并剪出形状。

    4、教师准备所学动物类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唱英文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How are you?》

    (2)学生展示英语口语对话。

    (3)游戏:Do it quickly! (快速做一做)

    首先,用单词卡和图片练习所学动物类单词。学生边读老师边把卡片和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之后,将全班分为三、四队,每次按顺序每队出一名选手。教师给学生下指令Run to the cat. ,各队的选手要快速跑到cat 的图片或卡片处,用手取下图片或卡片。哪组学生得到图片或卡片就为他们对得一分。随后,教师再用本单元第二课时的指令 Act like a cat/ a duck/ a panda/…. 等,让学生边模仿边走到卡片或图片处取下。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将准备好的老麦当劳农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指着图中的老麦当劳对学生说:Look, this is Old MacDonald. This is a farm. This is Old MacDonald's farm. 之后,教师带读Old MacDonald 和 farm 两个单词。 告诉学生farm 是农场,Old MacDonald是人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适当纠正发音,此时的准确认读有利于后面歌词的跟读。

    (2)教师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询问学生听到些什么?(学生能听出的歌词不在乎多少,在于听力的训练。)表扬听对、敢说单词的学生。

    (3)教师带读歌词中的重点词句。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ducks.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ducks. 教师边带读边把几只鸭子的图贴到农场的不同地方。用中文解释到:老麦当劳有个农场,农场中有ducks ,这里嘎嘎叫,那里也嘎嘎叫,到处都是嘎嘎的叫声。引出 Here a quack, there a quack, everywhere a quack quack. 。重点带读here, there, everywhere, with 。

    (4)教师手打节拍,再次带读歌词。

    (5)让学生听 Let's sing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着试唱。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复杂,让学生多听几遍多跟唱几遍。教师还可以逐句教唱。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 ducks, cats, dogs 的头饰。在学生初步掌握书上的一段歌词后,指导学生将歌词稍作改动,增加几段歌词,进一步运用动物类单词演唱歌曲。ducks 改为cats, dogs ,quack, quack 改为 mew, mew, woof, woof 。

    (2)师生共同演唱改编后的歌词。

    (3)由于歌词较难,在连唱几段歌词时,教师可以自己领唱或找能力强的学生领唱前两行,从第三行起集体齐唱。用此方法降低难度,调动唱歌兴趣。

    (4)做 Let's make 部分的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室外,在阳光下做手影动物。

    a. 教师简单讲解活动内容和具体手势。找一面阳光能照得到的白墙,用两只手做不同动物的影子。

    b. 学生亲自实践。除了学过的动物单词,学生还可做其它东西的影子,并及时告诉这种东西的英文名称。从中发散思维、努力创新,使学生既动手来又动脑。

    c. 教师组织"巧手大赛",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相互学习、彼此交流,但要注意比赛期间的英文使用率。学生可用: Look, I have …的句子表述。做得好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

    如果室外没条件,教师可打开投影机,照射在一面白墙上和学生一起活动。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1:Silent Speech

    告诉学生教师将换一种方法说句子------唇说,既说句子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学生看教师的口形,猜教师"说"的内容。说的句子为本单元所学内容例如: I have a duck. I have a rabbit….

    游戏2:Cards game

    把所学动物类单词卡放在一边,图片放在另一边,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每次每人抽单词卡和图卡各一张,如单词卡和图卡为同一单词为胜利。最后比一比,谁手中的卡多,谁为胜利者。

    英语动物课件 篇8

    【设计思路】

    这几天,我们正进行着有关“春天”的活动。今天的这个活动就是围绕“春天的动物”中冬眠的小动物进行的。孩子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加上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啦!”这个版面(可以自由拉动墙壁上的小动物)因此他们对冬眠的小动物有了更大的兴趣。午睡时,叶晨小朋友问起了 “小猪冬眠吗?”户外活动时王宇劼问起了“小蜗牛冬眠吗?”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许多资料,有的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带来了毛绒玩具,还有的带来了有关冬眠动物的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幻灯片、冬眠动物版面、动物头饰、春天歌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最近我们忙着做件什么事情?(寻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说说你找到的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二、观看幻灯,师生讨论

    讨论幻灯片中的小动物是否冬眠(其中有争议的地方可让幼儿问问客人老师或在“小问号”内记录)

    三、游戏《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1、个别游戏

    玩法:幼儿对纸袋里的小动物说些有关春天的话,然后把冬眠的小动物拉出来。

    2、集体游戏

    玩法:幼儿做冬眠的小动物,教师做叫醒小动物的人。听到“冬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开始冬眠啦!”幼儿做睡觉状。听到“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过来的样子。然后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动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动物都醒过来。

    规则:冬眠的动物听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来。叫醒小动物的人要说一些有关春天的话。

    英语动物课件 篇9

    名称:动物夏令营(Animals Summer Camp)

    目标:

    1、引导幼儿能熟练地运用“I like…….”的句型。

    2、鼓励幼儿学会用迁移的方法,可以比较灵活的回答提问。

    准备:小猫、小狗、小猴、小鸭头饰若干,旅游旗帜一面,野餐食物若干。

    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

    T:Good morning, Girls and boys.

    C: Good morning, Miss xiong .

    T: How are you today ?

    C: I am fine.

    二、New lesson

    1、教师出示旅游旗帜,开始自我介绍:

    T: I am a rabbit,nice to meet you !

    C: Nice to meet you too.

    T:It’s sunny day ,I’m very happy, Are you happy?

    C: I am happy.

    T:I will take you out in the open air,It’s very funny,Are you ready?

    C: Yes.

    T:Let’s go . C:Go go go!

    2、带小朋友爬山涉水(设置好的障碍),在走的途中引导幼儿说:“This is a hole”.“This is a hill”.可提问:“Do you like climbing hills? 幼儿回答:Yes,I do .爬上涉水后便来到了一遍美丽的草地上,T:These flowers are very beaufiful.,I like red flowers and yellow flowers…….What flowers do you like ?C:I like …….(引导幼儿说完整的一句)

    3、T:We’re very hungry,after long walk,Are you hungry?

    C:Yes.

    T:There’re many delicacy food in the grass.You must find these food first and than you can eat.

    4、教师给幼儿交代清楚寻找食物的要求,幼儿寻找食物。

    5、幼儿把寻找的事物带到教师面前,教师问问题:

    T:What do you like?

    Monkey、Duck、Cat、Rabbit分别回答:I like banana./I like small fish. /I like fish./I like carrot.

    6、Let’s play a game.进一步巩固“I like …….”句型。

    T:Let’s hand in hand ,make a circle ,Play a game“Ai mi ma mo”.Ok?

    C:Ok!

    三、结束部分。

    1、跟音乐一起跳舞狂欢。

    2、T:Are you tired ? C:Yes .

    T:Time is up ,we must go home .Byebye. C:Byebye.

    英语动物课件 篇10

    活动目的及要求:复习动物单词

    活动目标:

    1、能用英语日常用语互动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

    2、能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sheep,pig,bee,bird,dog,cat,horse,rabbit,chick,duck

    活动准备:英语卡片、英语律动碟片,百宝馕

    活动过程:

    一、问候

    师:Goodafternoon,students?(Goodafternoon,teather.)

    二、律动

    师:Letsdoawarmup,Ok?(Ok.)

    做英语韵律操(由做的好的学生带领做)

    三、游戏

    师:Letsplayagame,ok

    1、通过集体游戏Turnaround,复习英语单词sheep,pig,bee,bird,dog,cat,horse,rabbit,chick,duck

    玩法:师:Turnaround

    (1)试两遍,幼儿熟悉游戏。

    (2)游戏中,谁第一个说出单词,给予礼物以激发幼儿兴趣。

    2、通过游戏百宝馕,引导幼儿复习英语单词sheep,pig,bee,bird,dog,cat,horse,rabbit,chick,duck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1)先后假装让2位幼儿偷看百宝馕中的物品,并作嘘动作,幼儿开口之前口说:不许说,作出神秘状

    (2)让第三位幼儿取出卡片并说出单词,请其他幼儿判断。

    (3)也可以请幼儿表演,其他幼儿猜单词,请取卡片的幼儿判断。

    英语动物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Master the new words : jump, walk, swim, dance, run

    2. Can you jump/ swim? Yes, I can.

    3. I can dance?

    教学目标的检测途径 1.老师说,学生做动作。或者学生说,另一学生做动作进行检验。2.打乱新单词、图片顺序,学生自由认读。

    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ce: New words learning.

    Teaching difficulty : use the structures to ask and answer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1.用动作引导单词的记忆。2.通过歌谣,边说边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Oral English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d.

    --- What day is it today? -

    -- It’s Mon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rain.

    2.Say the rhyme : An elephant can walk, walk, walk, walk?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T: What can elephant do?

    S: Elephant.

    T: Yes, the elephant can walk. Today, Miss Liu will take you to the zoo, to see some animals and learn what can they do?

    2.Show out a picture of elephant

    T : What’s this? S: ?

    T: What can it do?

    T: It’s can walk. Elicit : walk Walk, walk, an elephant can walk. ( do action)

    T: Can you walk?

    S: Yes, I can. Repeat:walk Say the rhyme again : An elephant can walk, walk, walk, walk?A frog can jump, jump, jump, jump,?

    3.Practice A: Can you walk? ( one ask the next, little train)

    4. Elicit: Jump Repeat:jump

    5. the same way to learn swim, run.

    6. ask a student to sing a song and do action

    One two, one, two, It’s a fish。

    To sing a song and do action

    One two, one, two, It’s a fish

    T: ( when the student do action) Look, she can dance. Elicit: Dance,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board to dance.

    7. play a game touching game

    8. play an acting game teacher say teacher act ---- ---- they act

    三、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Come to the board to ask their friends: Can you ?? Yes, I can. No.----

    they say Play a game like this

    I can jump. I can jump, I can swim. I can jump, I can swim, I can walk. ? ?

    T: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四、作业布置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Teach parents to do actions with you.

    板书设计:

    jump, walk, swim, dance, run

    Can you jump/ swim?

    Yes, I can. I can dance?(图片)

    英语动物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的常见的动物单词 rabbit,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

    2、能用英文介绍这些动物。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常见的几种动物的单词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教学难点:panda, cat, rabbit 三个单词中的字母 a 都含有相同的音[? ] ,提示学生找共同点,使学生简单了解一些语音知识。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的图片和相应的单词卡片。

    2、教师准备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的面具或头饰。

    3、教师准备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教师准备Let's talk/ A 部分对话中人物的面具。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Oral practice学生口语会话展示。教师可提示学生适时加入新句型: I have a ….

    (2)然学生带上面具表演第一课时 Let's talk/ A 部分的对话。

    (3)"猜猜看"游戏。

    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在黑板上画某种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边画边问:What is it? 如:教师在黑板上画猴子的头、耳朵后问: What is it? 学生随意想象,猜图说:A panda? A monkey? … 教师再继续画一两笔,让学生接着猜,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说出一个答案。教师将图画完,带领学生一起说: Look! It's a … 猜对的小组赢得一分。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继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刚才的游戏猜谜。教师将所学的动物单词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的图片提前贴在一块小黑板上,或提前贴在教室的黑板上,并在每幅动物图案上用纸张或其它物品遮盖好,只露动物的尾巴,让学生猜猜看 What is it? ,导入单词的学习。

    (2)学生根据动物的尾巴猜谜,并七嘴八舌的讨论。

    (3)教师将遮盖物取下,学生自然的发出感叹 Wow! Great! 随后教师请学生读单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初步学习了单词)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发音,而让学生相互说说、评评,让学生间相互纠正单词的发音。

    (4)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请学生将单词读出后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并要求贴在相对应的图片底下。使单词的音、形、译三者相结合。

    (5)教师请五名"小老师"到讲台前带读单词,既是对能力强学生的表彰也是多方面调动学习兴趣的体现。让每名"小老师"带读一个单词。

    (6)打开书41页,全体学生听录音跟读单词。要求每读一个单词,手指一个单词。跟读单词时力求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7)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或自愿申报担任组长工作,带领小组组员继续学习单词,巩固认读情况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小组活动时应有评比,评比各组活动情况,如:学习氛围,小组纪律状况,有无大声喊叫现象,有无打闹现象等。教师还可为各小组命名,组名为新单词内容 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

    (8)小组反馈。让小组组员齐读单词,也可每人读一个单词,检查单词掌握情况。教师可继续评比,方法为:读对一个单词加一分。

    (9)总结小组分数。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小组对抗赛

    a. 按六个小组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开展对抗比赛,各小组挑选一名组员上讲台前抽取单词卡片,大声认读,本组的其他组员快速做出此种动物的动作或模仿声音,正确的加分。以此类推,直到六个小组都轮流过一次。

    b. 各小组间自由挑选组员,按自己的意愿说本课单词,但只张嘴不出声音,要求对方猜出单词是什么。例:monkey小组挑选dog小组的一名组员并不出声音的说单词panda ,dog小组的组员要按照口形猜出单词,猜对的加分。以此类推,各组间自由考察,相互提问。

    c. 总结各小组分数,为第一名小组发奖。

    (2)Let's do

    a. 教师播放 Let's do 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说边做此部分的活动。做动作时可加上动物的叫声。

    b. 教师使用Let's do 部分的动作图卡,让学生看图说图卡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做的动作。

    c. 学生再次听录音,能力强的学生说出指令内容,同时请几个学生上台前表演动作。

    (3)游戏:

    教师将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的面具或头饰拿出,选六名学生到讲台前,请他们紧闭双眼,教师给它们戴上面具后学生睁开双眼。底下的学生直呼其中一人的名字,并用动作告诉她/他面具是什么动物,由带面具的学生猜,猜对为胜,直到六名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面具是什么动物。根据时间决定游戏次数。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1:

    I'm lucky today!

    教师将学生带到室外,按学生人数分成大组,每组约10人,围成大圈坐在地下。给每组学生一套面具monkey, dog, duck, panda, cat, rabbit ,让一名学生手拿面具,随音乐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将其中一个面具放在一名同学身后,大家一起喊:1 2 3 (One, two, three),谁的身后有面具谁就是"幸运星","幸运星"要戴上面具大声说:I'm lucky! Look! I have a … 。音乐再次响起,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2:

    教师将面具发给学生,让学生戴上面具,扮演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入场式。底下的同学要一同介绍参加入场式的成员 This is Panda. This is Cat. This is Duck. …

    教后反思:panda,cat,rabbit三个单词都有/a/音,可进行归纳。听了艳艳老师的课后,可借鉴的好点子有:

    1.monkey king, I like …

    2.Hello, I’m a cat.表演,可以将以前学过的语言运用起来,可以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

    【认识厘米课件推荐十二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