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找次品课件(锦集十五篇)
  • 找次品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6

    找次品课件(锦集十五篇)。

    编辑为您搜索整理了“找次品课件”的相关资料,以下是请您查看,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要要素。

    找次品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教学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1,1)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1次)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2次

    5(1,1,1,1,1)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方案(教学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课件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完成表格:

    口香糖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

    9(1,1,1,1,1,1,1,1,1)

    4次

    9

    9(2,2,2,2,1)2(1,1)

    3次

    9

    9(4,4,1)(2,2)(1,1)

    3次

    9

    3(3,3,3)3(1,1,1)

    2次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次数是4次,有同学是2次,他的方法高明之处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

    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怎样?

    2、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方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板书)

    4、验证刚得到的策略:

    如果零件是12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如果不是平均分,又是多少次呢?

    五、回顾课前的设疑:

    师:从2187瓶里找出次品,真要2186次吗?

    生:不用。

    师:要多少次呢?

    生:7次。

    师:原来7次就保证找到了次品。

    六、小结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找次品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

    师:看了刚才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回答。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

    (二)探究新课

    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

    【课件出示小比尔·盖茨的问题:这儿有81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2.研究2个球

    【课件演示:把2个球放在天平上】

    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

    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

    3.讨论3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3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生叙述称球的过程。

    【课件再次演示过程,并板书枝状图。 】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4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没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

    生自由回答。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课件出示如下小组活动要求。(1)四人一组,用棋子代替玻璃球,用尺子代替天平,摆一摆。(2)4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想一想,你们组的方法是否既做到了“至少”,也做到了“保证”?】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如果只测量一次,最多可以保证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

    5.讨论9个球

    【课件:这儿有9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球的个数再多一些,例如9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呢?

    【小组活动要求如下。(1)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9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哪种方法符合题目中的“至少”和“保证”? 】

    生在实物展台上汇报9个球的测量方法,师板书在黑板上。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书,哪种方法符合题意?

    师:为什么把9个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次品一定在某一份的3个球里,不管是哪一份,3个球只需要一次就只可以找出次品来,所以9个球只需要2次;但第二种分法有2份分出的数量是4,4个球需要2次才能找出次品,9个球就需要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如果球的数量在9以内,你们觉得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好还是4呢?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份分出的数量不能超过3。

    6.5~8个球的研究

    师(出示记录表):4个球只需要2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9个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来,那么大胆猜测一下,在4与9之间的5、6、7、8个球至少需要几次就能找出次品呢?

    请生自由画图分析,然后汇报。(重点是8个球。)

    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中。

    (三)巩固应用,发现规律

    1.10个球的研究

    师:10个球,称2次还能保证找出次品吗?

    请生试着自己画图分一分,然后汇报。(让生明确:10个球至少需要称3次,因为无论怎么分,至少有一份超过3个球。)

    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

    师:2次最多可以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9个。)为什么?(利用板书中的枝状图让学生明白每份最多3个,3个3就是9。)

    2.3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师:3次最多可以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呢?(引导生发现每份最多放9个,3份就是3个9,即3×3×3=27个。)

    师:28个球至少几次可以找出次品?

    3.4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最多27个,3份就是3个27,即3×3×3×3=81,最多81个。呼应前面的小比尔盖茨的问题。)

    4.观察记录表,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记录表,5次、6次分别能保证在多少个球中找到次品?最多多少个?

    师:以此类推,测量的次数增加,可保证在更多的球中找出一个次品来。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我们为什么要探究找次品?

    师:我们所探究出的找次品的方法其实和以前所探究的烙饼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一样,就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法。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果你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那么解决问题时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找次品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3、3瓶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一瓶。结论:三瓶也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3)生汇报,师板书:5(2,2,1)-2(1,1);2次5(1,1,1,1,1)1次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3 9 9 1、1、1、1、1、1、1、1、1 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最优策略: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三、智慧冲浪,提升思维。

    1、练习二十六第2题师: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1)师: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更接近平均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四、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五、作业:书本练习二十六第1―3题附板书设计:平均分分成3份所称次数最少尽量平均分

    找次品课件(篇4)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培养推理能力,让学生葱粉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等方式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找次品”问题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需要重新建构的内容,学生会有新鲜感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它又是一个高难度的充满挑战的内容,因此部分同学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习这些内容需要比较高的思维水平。如何让学生正在地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发现规律呢?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1、通过观察与操作,猜想验证和推理,体验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发现和理解“把物品总数平均分成三份来称,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会最少”。

    2、通过找次品的探究活动,渗透“化归”和“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

    3、经历由直观演示操作逐步到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神奇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出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方法,理解和体会最优方案的特点。

    1、能够用简明的方法记录找次品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找次品最优方案的特点。

    师:要使中奖容易些,你会增加笑脸的个数,还是减少笑脸的个数?

    2、从4个笑脸中摸奖(体会更容易中奖)。

    3、从2个笑脸中摸奖(体会“保证”意义)。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逐步逼近缩小范围的数学思想是有生活原型的,通过这个游戏,激活了学生生活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一些不法商人往黄金里加金属铱冒充千足金来销售,加铱后的黄金用肉眼无法辨别,但重量会增加。

    过渡:像这种不合格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次品,数学中有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叫“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次品。(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题目)现在有2个外形和颜色一样的金元宝,其中有一个是加了金属铱的次品(次品重一些),现在请你当黄金检测师,你有什么办法找出这个次品?

    师:(课件出示天平)能根据重量的轻重,用天平找次品。在2个金元宝中找一个次品,只要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

    (课件出示题目)现在有3个这样的金元宝,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也会用天平找出这个次品吗?需要称几次?

    预设1:需要2次,我在天平两边各放1个,如果平衡,拿下一个再换另外一个,就会下沉,下沉的那个就是次品。

    预设2:需要1次,我在天平两边各放1个,如果不平衡,下沉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平衡,那没称的那个就是次品。

    (1)你会更欣赏谁的方法?为什么?

    为了便于交流和记录,我们可以这样记(结合操作步骤):

    可以先在天平两边任意各放1个,(板书:1,1),剩下1个在天平外面。(补充板书:3(1,l,1))

    这时天平可能会平衡,也可能不平衡(板书:平不平),如果是平衡,天平外那个就是次品,需称一次就找出了次品;如果不平衡,次品就是下沉的那一个,也只需要称一次就找出了次品。3(1,1,1)

    (1)想一想:5个金元宝中找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需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个次品?你会怎么称?

    (2)小组合作,把称的方法记下来。

    预设1:在天平的左盘放1个,其余4个逐个放在右盘,直到找到次品为止。

    预设2: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2个,如果平衡剩下那个就是次品,1次找出了次品;如果不平衡,次品就在较重的那2个里面,再把较重的那2个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再称一次,这样2次就找出次品了。

    (4)理解“保证”“至少”的意义:我们找出了多种称法。要保证找出这个次品,至少要称几次?

    天平有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一定衡,所以要保证找出我们就要考虑不平衡的情况,也就要做最坏的打算。并且在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情况下,称的次数可以尽可能的少。

    (板书擦出不能保证,也不是最少次数的情况,写上“保证找出,至少2次”)

    (1)想一想:8个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有几种称法?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4,4)(2,2,2,2)(1,1,6)(2,2,4)(3,3,2)

    (5)优化选择:多种称法,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称法?为什么?

    学生自主选择从“9个中找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或“10个中找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进行再次实践。

    预设:学生能较快找到具体的答案9个(3,3,3)称2次;10个(3,3,4)或(2,2,6)(4,4,2)均为称3次。

    【设计意图:较为开放的环节,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自主选择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观察思考:结合几次称量的情况进行对比,这些不同的情况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预设:都是分成三组,每组中的数据都很接近,而且都有两个以上的数据是相同的。

    (2)继续观察:称8个、9个的最佳办法都是唯一的,而称10个出现了三种分三组的办法,再观察,这三种方法哪一种和称8个、9个的办法更相似?

    (3)发现规律:你认为以后不管遇到怎样的数,怎样称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为什么每次不多不少总是分三组好?

    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1)都说数学都思维的体操,相信这节课同学都有收获说说你都收获了什么?

    找次品课件(篇5)

    一、说教材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还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并且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目的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 “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最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天平 待测物品(乒乓球 羽毛球等)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使学生能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关于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研究学生已经接触过,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类,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也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上课开始,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将要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图片,如火炬传递、鸟巢体育馆等,从而谈话引出同学们最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乒乓球。在这些大型的比赛中,对乒乓球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若出现次品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找次品的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利用今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事件引出课题,不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㈡初步感知 寻求方法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个乒乓球,说明:在这5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比较轻的,请你帮忙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可能想到多种方法。比如:用手掂一掂、用称一个一个的称出质量、用天平来称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找次品的方法中,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出次品,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2.教师简单介绍天平原理。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天平和乒乓球,分组进行活动。然后汇报活动情况。

    这里学生找次品的方案可能有多种:有的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三份,5(2,2,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2个,如果平衡,那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不平衡就把轻的一组再分成两份,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还有的可能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五份,5(1,1,1,1,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一个,如果不平衡,那轻的一端就是次品,若是平衡,就在天平两端再各放一个,若是还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是不平衡,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关键,比如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不管你把5个乒乓球分成几份来称,每次最多称出几份?(两份)你几次能称出次品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有时1次,有时2次)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称一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往往只考虑到事情偶然性的方面,教师在这里适时引导,用简短的几句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培养了学生谨慎、严密的思维习惯。)

    ㈢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

    1.出示题目:一盒羽毛球有9个,里面有一个较轻的,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并把找次品的结果填到老师发的表格内。在这里学生分组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把9个羽毛球分成9份,两个两个的称,至少需要4次;也可以分成5份,9(2,2,2,2,1),每次称4个,至少需要3次;平均分成3份,每次称6个,两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如果不是平均分成3份9(4,4,1),至少需要3次等等。最后通过观察、比较、组内交流确定平均分成3份来称,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9个物品中的次品,因为物品的数量较多,分组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方案。)

    2.让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有关数据,找出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从几种方案中找到最优的,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㈣运用规律 拓展提高

    出示题目:如果有8个零件,其中一个质量较重,至少需要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找寻方案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它打破把待测零件平均分成3份的认知结构,故意制造矛盾,若是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若不能平均分时,每份的个数应尽量接近。)

    ㈤总结交流 巩固延伸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最后教师提出:若是我们待测物品的个数很多,或者是没有天平,我们怎样很快找出次品呢?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找次品课件(篇6)

    《找次品》教学设计

    济渎路学校 苗洁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2.不断经历“找次品问题”的优化过程,寻找最优分组策略,体会优化的本质。教学难点:寻找最优分组策略,体会优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感知天平的用法

    1.出示两颗棋子,里面有一颗比较轻的次品,怎样找出其中的次品? 学生谈自己的方法,之后师引导:利用天平的平衡去研究 2.出示无托盘的天平,引导学生简单了解。

    二、新知探究: 1.研究1:

    生谈2棋子中次品的找法 2.研究2:从3个棋子中找次品 师:几次可以找出来呢?

    (1)生谈自己的想法,师组织交流(2)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板书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问:为什么不分成(2,1),交流小结:天平两端棋子的数量应该相等

    3.研究3:从5颗棋子中找次品

    (1)学生同桌二人一组尝试(可借助棋子动手操作,但注意做好记录)(2)提名汇报,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不同的情况 可能有:5(1,1,1,1,1);5(1,1,3);5(2,2,1); 注意让学生汇报自己探究得到的次数。(4)根据学生交流的次数小结: 并不是分的份数越多用的次的就越少。

    (5)讨论:5(2,2,1)和5(1,1,3)这种方法都只用了2次,它的时间节省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小结:因为它分了三份,天平上两边各一份,外面一份,没有产生浪费和闲置的情况。

    4.研究4:从8个棋子中找次品(1)学生尝试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法

    可能有:8(1,1,6)3次;8(2,2,4)3次;8(3,3,2)2次(3)研讨分析:为什么8(3,3,2)的次数最少?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引导分析:

    8(1,1,6),当第一次平衡时,次品在剩余的6个棋子中; 8(2,2,4),当第一次平衡时,次品在剩余的4个棋子中;

    8(3,3,2),当第一次平衡时,次品在剩余的2颗棋子中;当第一次不平衡时,次品在剩余的4颗棋子中。也就是说,最不好的情况就是在剩余的4颗棋子中。小结:8(3,3,2)这种分法,把次品缩小在最小的范围内,所以次数最少。5.研究5:从9个棋子中找次品

    (1)学生尝试(不具体推理,只说分法)(2)汇报交流

    可能还会有:9(1,1,7);9(2,2,5);9(3,3,3);9(4,4,1)A.引导学生交流:猜想哪种分法所用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B、验证,分组进行次数研究

    (3)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小结:平均分3份的话,不论怎么秤,次品限定的范围是一样的,也是最小的,所以这种方法所用的次数最少。

    (4)回到“8个”,它不能平均分成3份啊,那最少的情况是怎样的? 引导小结: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让每份之间相差最少。6.研究6:从27个棋子中找次品

    (1)同桌一组进行交流,看哪组最快找到次数(2)最快的小组谈方法

    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适当进行引导:27(9,9,9),把前两组秤一下,不论平衡不平衡,第二步总要从锁定的个中找次品,根据前面的经验,还需要次,所以加上之前的一次,27个中找次品就只需要3次了。

    (3)师小结:前面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成为后面知识探究的基础。

    三、拓展: 1.如果从81个棋子中找出一个次品,需要几次? 2.如果从243个棋子中找出一个次品,需要几次?

    引导生小结:研究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复杂的问题,这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入手,在各中方案和方法中选出最优的方法,就叫“方法的优化”,优化的方法和规律可以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手段。

    找次品课件(篇7)

    一、说教学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

    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

    办法一: 用手掂一掂。

    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

    办法三:用秤称一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这样做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

    3、层层推进,怎样从这5瓶里找出少一颗的那瓶呢? 如果是9呢?,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学生通过合作,寻求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的总结,老师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次品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课的课题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挑战一个新的工作,那就是“小小质检员”。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质检员,可不容易,因为你需要将产品中的次品找出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觉得至少称多少次才能找到次品呢?我看到有些同学毫无头绪,那你就来猜一猜吧,猜想也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哎呀,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接下来的数学之旅会告诉你答案。(出示课题:找次品)

    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反应最快的小张同学来说说。嗯,他理解的确实很准确,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保证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次品。积极思考的你值得大家的赞赏,掌声在哪里?

    刚听到有的学生小声说:81个数太大了,不好找,怎么办呢?有同学说用3瓶先试试,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真棒,他已经学会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了。

    那就请同学们从3瓶开始吧,请看大屏幕。

    看到大家积极的想办法,热烈的讨论,我觉得我今天可以暂时休息了,课堂的小主人们,舞台上有请。

    “老师,我觉得可以用天平称,把天平的左右各放一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次品在翘起来的那一边,如果天平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放的一瓶。所以,三瓶木糖醇一次就能找到次品。”

    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遇见问题,积极动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作为新时代少年必备的能力,而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咱们来看他用我们之前学过的天平解决这个问题,用上了如果…就…来描述

    你们能把刚才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老师我觉得可以这样表示:用小正方形代替木糖醇,上面写上1、2、3。如果1和2平衡,3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非常棒,不但找出了次品,而且成功地记录了下来。你们离成为合格的质检员不远啦。当然,也可以像老师这样记录。

    如果老师把3瓶木糖醇换成八个零件,你能找到次品吗?怎样才能怎样利用天平把这个重的零件找出来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要求请看大屏幕:

    根据大家小组的汇报交流可以得出结论:把8个零件分成(3,3,2),至少称两次保证找出次品。

    如果是9个零件,应该怎么样找出次品呢?最少称几次?是的,小王同学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即把9分成(3,3,3),至少两次找到次品。

    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我和小王都分成3份,他称的次数是2,我称的是三次呢?

    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啊,为什么呢?谁能帮帮他?

    老师,我知道,虽然都是分三组,小王是平均分的,无论第一次称平衡还是不平衡,3都只需要再称1次,小明分的是(4,4,1),4要分成2和2,2还要在分成1和1,3次才能找到次品。解释的清楚明白。掌声送给他。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各位课堂上的小主人,舞台上再次有请。

    “我们组发现了要想最快的找到次品,需要把物品分成三份,要尽量的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那也应该让多的和少的数只差1,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到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你们小组总结的真好,把找次品的最优方案说出来了,真厉害!老师准备的建议用不着喽,不过老师更开心,因为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啦,那老师把一则三字诀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大家通过下面考验就可以领到上岗证啦!请看大屏幕

    哇塞,你们都成功找到啦!恭喜同学们都成为了合格的质检员,现在老师要把象征荣誉的工作证发给你们,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佳绩不断。好,同学们,下课,下次再会!

    找次品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创境激趣

    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交互反馈

    P137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四、开放延伸

    P137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六、作业:

    A级:

    P136第4题

    B级:

    P137你知道吗。

    找次品课件(篇10)

    一、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目标设计:

    1、通过用天平称,猜测,画图推理等活动,学习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具准备:

    天平6台、测量用的相关物品若干等。

    四、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后感想:

    (一)情景的创设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个药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部分在集体备课后我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学挪到了下一课时。本节重点砸实,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样找出次品。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增加了课后“你知道吗”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充分练习后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通过今天教学实际来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在研究从9个和12个中找次品时,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汇报时有些方法没有反馈。

    2、板书设计不好设计、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们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进行了简化。用下划线来代表天平,上面的两个数字代表托盘两边的物品数量,这样就更形象一些,让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分析天平两边出现的两种情况,不很清楚、易懂。究竟什么方法更利于学生理解,还值得探讨。

    3、学生对实验过称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说不明白,甚至所说的别人听不懂。

    六、改进设想:

    1、能不能把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实例用动画式课件播放出来做导入,引出问题会更加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眼球,更易提高学习兴趣。

    2、能不能各小组用不同数量的物品做实验,减少合作探究实验环节,让各小组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交流,以至于能把每一次实验的过称说清楚,说明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

    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找次品课件(篇11)

    教学内容:

    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找次品课件(篇12)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教学设计

    计模式

    课题《找次品》课时1班级五1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结合本次国培学习中贾福录教授主讲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来谈谈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使用的策略及我的设计意图。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天平、瓶装口香糖、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四、应用策略,拓展提高五、课堂回顾,知识延伸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板书:找次品。1、师:我这里有3瓶口香糖,观察外观有什么特点?其中有一盒少了3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盒少的找出来吗?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用天平称等。板书:用天平称师:你会用天平称吗?怎样找出少的那瓶?谁来说一说?能不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呢?师:那么随意拿两盒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看课件示意图,能否判断次品在哪个盘里?为什么?2、教学例1师:接下来老师这里有5盒钙片,其中一盒少了3颗,怎样利用天平保证把它找出来,你准备先怎样称?需要称几次呢?(1)教师巡视指导找的方法。(2)指名学生汇报: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可以结合自己的示意图讲。(3)还有别的称法吗?指名说一说。(4)有没有简明快捷的方式可以记录下来呢?课件演示,教师:你能看懂吗?说一说。5(①、①、3)3(①、①、1)2次师:请你试试用这样的快捷记法把第二种称法表示出来。师:第一次称时次品在是在几个里面找?第二次呢?总共称了几次?谁能说说第二种称法的情况?师:一共几种称法?这两种称法有什么不同?(1个1个称,2个2个称)有什么相同地方?(次数,分法)强调:分成3份——左边、右边、旁边各1份。师:第一种称法称第一次时,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情况?为什么?称了几次?那么为什么还要称第二次呢?(考虑全面:不顺利的情况)出示例2:有一些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1)你们准备从几个里面找?学生回答后,师:我们从较少的开始9个去探寻其中的规律。请用快捷记法把你想的称法记录下来,在看哪一组写的多,找得快!教师巡视指导。(3)课件出示:生1:9(①、①、7)7(①、①、5)……4次生2:9(②、②、5)5(②、②、1)……3次生3:9(③、③、3)3(①、①、1)……2次生4:9(④、④、1)4(②、②、0)……3次(4)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有几种称法?哪种称法次数最少?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三种称法与其他各种称法每组数量。板书:最好平均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1)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最优?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总数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这一类找次品问题,总数不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找次品问题下一课时再继续研究。还有一些这类问题,比如说:次品不止一个;不知是较轻还是较重;总数里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等等。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研究研究。指名学生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特点。请试试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的想法清晰地表示出来,再和同座说一说。学生展示记录方法小组互相说一说,想到几种就写几种。(2)请学生展示方法并说明,教师帮助整理称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二次次品所在范围,为什么第三种称法次品所在范围最小?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表述: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瓶水?吸引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做事要细心谨慎,小小的错误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化繁为简的数学探究方法。板书设计:找次品用天平称分成3份平均分——最优5(②、②、1)2(①、①、0)2次七、教学反思

    找次品课件(篇13)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找次品课件(篇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

    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现在有

    两瓶口香糖(课件出示),可是有一瓶被一名调皮的学生吃了两颗,这两瓶口香糖的外观都一样,你能帮帮老师怎样找出那瓶少了两颗的口香糖吗?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

    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

    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

    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提示:(1)你把待测物

    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

    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从五瓶中找到次品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

    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

    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师: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好,,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

    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

    出来呢?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探讨,(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

    多,方法也就越多。我们每一次都这么找会很麻烦,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中的表格,看一看哪种方法我们称的最快?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三)巩固练习

    1.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找次品课件(篇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找次品》,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材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设计特点。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出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让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有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但是,学生对天平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要找次品,找次品的方法要如何表达,什么是最优方案都是比较模糊的。更换教材版本后,学生对这类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接触少,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图示方式的表达,以及事物隐含的规律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限时口算、训练思维。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美国“挑战者号”发射失败视频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次品的危害性,领悟检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欲望,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三)、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主要分三个层次教学的。

    第一层次:初步感知,(“3”中找“1”)

    1、出示3瓶木糖醇,但其中一瓶少了几粒,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把这瓶找到?预设生:可能说用手掂量,可能说数一数、也可能说用天平称一称等。由学生回答引出天平,并且让学生想想用天平称的方法至少几次保证找出次品,然后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最后师生回顾称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第二层次:尝试“找次品”(“5”中找“1”)

    出示:5瓶中有1瓶少了3粒,用天平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先让同学猜一猜,然后引领学生分一分。接下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教师出示的小提示借助实物摆一摆、想一想、交流探究出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然后采取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课件辅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从5个检测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和保证找到次品至少次数,同时渗透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半放半不放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图示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层次:探索最优策略。(“8和9”中找“1”)

    1、我先出示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先让学生猜测从81个玻璃球中找一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多少次能找出次品。然后将数据放小,探究在9个玻璃球中找一个次品球(次品重一些)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自主分析,同桌交流的方式学习。根据学生汇报从9个玻璃球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教师结合课件展示说明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最后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从是3倍数的数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

    2、利用规律解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验证猜测。

    3、探究从不是3的倍数的数中找次品的方法,出示从8瓶矿泉水中找一瓶盐水,探究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出的问题情境,学生分析、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方法。最后总结从待测物品中保证找到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并利用儿歌形式向学生说明。

    [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利用8和9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中提取优化的策略,感知规律,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使学生对得出的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其次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四)、解释应用、完善新知。

    1、课后题改编。

    2、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小结收获,反思内化。

    让学生从知识上或学习方法上谈收获。

    [设计意图:完善新知,渗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设计特点。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创境上力求体现:生活性、趣味性、思考性。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在思想方法上:注重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知识迁移思想的培养。

    以上是我的这节课的设计,在各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找次品课件(锦集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