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分式课件(系列15篇)
  • 分式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13

    分式课件(系列15篇)。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式课件(系列15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分式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 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

    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原方程的根是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分式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例1 通分:

    (1)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 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六、作业

    教材P.85中1、2.

    七、板书设计

    分式课件【篇3】

    《分式的加减法》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习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分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的学习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

    ①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其价值。

    本课我主要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类比归纳――拓展延伸”为主线,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归纳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问题一:某人用电脑录入汉字文稿的效率相当于手抄的3倍,设他手抄的速度为a字/时,那么他浸入3000字文稿比手抄用多少时间?

    问题二: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每条路都是3km,其中第一条路是平路,第二条路有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小丽在上坡路的骑车速度为Vkm/h,在平路上的骑车速度为2Vkm/h,在下坡路的骑车速度为3Vkm/h,那么:

    (1)当走第一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2)当走第二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3)她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这两个问题情境,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既体现了分式加减运算的意义,又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模型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一想:

    (2)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如:b/a+c/a=……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多举类似例子进行类比,而后,小组发表意见,说明自己的推测。

    在学生通过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3)(x+2)/(x+1)C(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师通过让学生练习“做一做”的题目,加以验证和领悟,法则的形成打下基础,并导出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想一想:

    老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类比得到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方法。

    学生活动:参与交流、讨论、归纳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类比思想;同时通过讨论解决分式的通分,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1)回到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分式课件【篇4】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2、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1、举例谈谈分数的意义。

    1、问题1 有块稻田,第一块是4hm2,每公顷收水稻10500kg;第二块是3hm2,每公顷收水稻9000kg,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 kg。

    如果第一块是mhm2,每公顷收水稻akg;第二块是nhm2,每公顷收水稻bkg,则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 kg。

    问题2 一件商品售价x元,利润率为a%(a>0),则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元。

    观察上面代数式: , , ,它们有什么特征?和整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2、你能写出几个和上面代数式类似的例子吗?

    结合分数定义和p87分式定义,了解分式的概念。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4、思考:

    (1)我们知道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同样,分式中的分母的值也不能为零,否则分式就没有意义。要保证分式有意义,则必须分母不能为零。

    例1(1)当x取何值时,分式 有意义?

    (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 的值有意义?

    6、练习:

    (1)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总质量为mkg,箱子质量为nkg。每千克苹果的售价为多少元?

    (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 有意义?

    3、学习体会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1、判断题,若是错的该怎样改正。

    2、如果分式 的值为0,则x= 。

    3、当x= 时,分式 的值为负数。

    4、x等于什么数时,下列分式没有意义?

    5、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akm,乙每小时走bkm。如果从出发到终点的距离为mkm,甲的速度比乙快,则甲比乙提前几小时到达终点?

    1、如果分式 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分式的值为负?

    分式课件【篇6】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巧妙设置问题链,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设计的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形式上有: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等。

    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当x=____时,分式         没有意义。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                  。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方法,使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1、幼儿园阿姨要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苹果?

    2、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抓住“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这几个关键字。为推导分式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吗?说说看!

    3、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

    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生归纳以下要点:①分子、分母应同时作乘、除法中的同一种变换;②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③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    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述新知识;

    ( 2 )学生对“性质”的运用注意事项是否理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问题为出发点,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归纳、发现,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例2、下列分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口答,老师指导、矫正。注意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强调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反思:为什么(1)中有附加条件y≠0, 而(2)中没有附加条件x≠0?

    2、下列各组中的分式,能否由左边变形为右边?

    (1)           都;(2)同一个;(3)不为零。

    例3、化简下列分式:

    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 ,并安排两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问题(2),学生思考、归纳后,在小组进行交流,并综合各小组中同学的不同见解得出结论。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  大部分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地完成任务;

    (2)  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学生在运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是否积极。

    (3)  注意解题格式的强调。

    强调: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议一议:你对书上小颖和小明的解法有何看法?与同伴交流!

    分式约分的注意事项:

    1、当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                 。

    2、找公因式(数字取各数字的`          ;字母取       的字母,并且要取相同字母的         次幂。)

    3、约分要   ,结果要化成最简       或整式。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以上几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等值变形的技巧;掌握分式的约分的方法;会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

    说说我们本节的收获吧!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

    2.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应注意什么?

    3.化简分式我们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活动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等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积累学习经验。

    化简下列分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考查了学生进行分式约分的能力;以便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

    八、说板书设计:

    分式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分数的通分法则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归纳出分式的通分法则,并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和减法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进行分式加减的运算。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有关法则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4.引导学生不断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2.如何计算:3.若分母不同如何计算?如: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例1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是,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2)解:

    例2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的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2)解:将分母分解因式:∴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分式课件【篇8】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 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例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 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 B. C. 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

    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4.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缩小四倍

    (三)总结、扩展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性质中的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学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布置作业

    教材P61中2、3;P62中B组的1

    (五)板书设计

    分式课件【篇9】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分式课件【篇10】

    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通分。

    教学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前置自学(自学课本7-8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2)=(3)=0

    2.通分

    和、和

    明确:(1)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

    分式通分的依据——。

    (2)最简公分母的.确定:(1)系数取最小公倍数;(2)字母取所有不同字母;(3)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特别强调,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各分母分解因式,在确定最简公分母。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1)(2)

    (3)(4)

    2、通分:

    (1);(2);(3)

    三、拓展提升

    通分:

    (1)和(2)和

    (3)和(4)和

    四、当堂反馈

    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中分子、分母各项系数化成整数为________.

    2.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

    3.通分:

    (1)、

    (2)、

    (3)、

    4.某人骑自行车匀速爬上一个斜坡后立即匀速下坡回到出发点,若上坡速度为v1,下坡速度为v2,求他上、下坡的平均速度为()

    (1)(2)(3)(4)

    5.已知,求分式的值。

    分式课件【篇11】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分式变形、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理论基础,掌握本节内容对于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本节课中,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识。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性质”的运用,再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其掌握“性质”的运用.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标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2、数学思考: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精神。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得较好;(2)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首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样安排,学生的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类比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分式变形。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灵活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学生能否紧扣“性质”进行分析思考;(2)学生能否逐步领会分式的恒等变形依据。(3)学生是否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教师出示问题训练单。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并安排三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大部分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完成任务;(2)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3)学生在运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是否积极。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第二个问题指明了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等值变形.

    3.了解分式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

    4.使学生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的约分,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3.将一个分式化简为最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约分.

    教学方法

    讨论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

    第一张:问题串,(记作3.1.2 A);

    第二张:例2,(记作3.1.2 B);

    第三张:例3,(记作3.1.2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3.1.2 D);

    第五张:议一议,(记作3.1.2 E);

    第六张:随堂练习,(记作3.1.2 F).

    教学过程

    Ⅰ.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想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定义判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了解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掌握验根的方法。

    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求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去分母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验根的方法。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下列方程中哪些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哪些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1);(2);(3);(4);

    (5);(6);(7);(8)。

    讲授新课:

    1.由上述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只含有分式或整式,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2.讨论分式方程的解法:

    (1)复习解方程时,怎样去分母?

    (2)讲解例1: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3)讲解例2: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在去分母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我们把它叫做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常把求得得根代入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若为0,则为增根,必须舍去;若不为0,则为原方程的根。

    想一想: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P1451t,2t。

    课堂小结: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为什么要检验?怎样检验?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分式课件【篇14】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127[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v /h.

    轮船顺流航行90 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下列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补充提问]如果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0 (2)=2 (3)=1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下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课件【篇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像,以及根据图像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作图、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研究,渗透反映其性质的图像的直观形象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教师采用类比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要与学习其他函数一样,要善于数形结合,由解析式联想到图像的位置及其性质,由图像和性质联想比例系数 k 的符号.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为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就必须明确反比例函数的上述问题.

    2.教学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

    3.教学疑点:(1)反比例函数为何与 x 轴, y 轴无交点;(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只能说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而不能说经过第几象限,增减性也要说明在第几象限(或说在它的每一个象限内).

    4.解决办法:(1)中隐含条件是或;(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四、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提问:小学是否学过反比例关系?是如何叙述的?

    由学生先考虑及讨论一下.

    答:小学学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看下面的实例:(出示幻灯)

    1.当路程 s 一定时,时间 t 与速度 v 成反比例;

    2.当矩形面积 S 一定时,长 a 与宽 b 成反比例;

    它们分别可以写成( s 是常数),( S 是常数)写在黑板上,用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板书)

    一般地,函数( k 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即在上面的例子中,当路程 s 是常数时,时间 t 就是速度 v 的反比例函数,能否说:速度 v 是时间 t 的反比例函数呢?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只要满足( k 是常数,)就可以.因此可以说速度 v 是时间 t 的反比例函数,因为( s 是常量).对第2个实例也一样.

    练习一:教材P129中1口答.P130 1

    根据前面学习特殊函数的经验,研究完函数的概念,跟着要研究的是什么?

    答:图像和性质.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课本上给出的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后

    学生要研究其他函数,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出示幻灯)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像.

    提问:1.画函数图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合理、正确地选值列表.

    2.在选值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由于函数图像的特点还不清楚,多选几个点较好;

    (2)不能选,因为时函数无意义;

    (3)选整数较好计算和描点.

    这个问题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关于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3.你能不能自己完成这道题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表、描点、连线,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到连线时可暂停,让学生先连完线之后,找一名同学上黑板连线,然后就这名同学的连线加以评价、总结:

    注意:(1)一般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2)这两条曲线不相交;

    (3)这两条曲线无限延伸,无限靠近 x 轴和 y 轴,但永不会与 x 轴和 y 轴相交.

    关于注意(3)可问学生:为什么图像与 x 和 y 轴不相交?

    通过这个问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记忆,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提问:

    1.当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怎样变化?

    2.当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怎样变化?

    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总结之后回答,教师板书:

    对于双曲线(1)当:(1)当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一、三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少;(2)当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二、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反比例函数的这一性质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何异同?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和应用.

    练习二:教材P129中2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P130中2、3填在书上

    上面,我们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不同类型的例题:(出示幻灯)

    例2已知 y 与成反比例,并且当时,,求时, y 的值.

    用提问的方式对此题加以分析:

    (1) y 与成反比例是什么含义?

    由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最后归结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句话说明了:.

    (2)根据这个式子,能否求出当时, y 的值?

    (3)要想求出 y 的值,必须先知道哪个量呢?

    (4)怎样才能确定 k 的值?用什么条件?

    答:用待定系数法,把时代入,求出 k 的值.

    (5)你能否自己完成这道例题:

    由一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例3已知:,与 x 成正比例,与 x 成反比例,当时,时,,求 y 与 x 的解析式.

    分析:一定要先写出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

    要用 x 分别把,表示出来得,

    要注意不能写成 k ,∴

    解:设,

    .

    由题意得

    ∴ .

    (二)总结、扩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的?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4.命题方向及题型设置,反比例函数也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点,其图像和性质,以及其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出现,在低档题中,近两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不少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几何知识、三角知识等综合编拟的解答题,丰富了压轴题的形式和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130中4,5,6

    2.选做:P130中B1,2

    六、板书设计

    13.8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

    引例:(1)例1:例2:例3:

    【分式课件(系列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