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分享8篇)
  •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01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分享8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分享8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1

    摘要:以必修模块“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为例,教学设计时着眼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尊重他的认知,适当地去丰富他的认知。以此来理顺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认知;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化学能与热能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是为帮助“学”而存在的。而在怎样帮助学生学的问题上是存在两种教学思路的,一种是着眼于学生的无知,于是迫不及待地用我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去填补他的无知;另一种是着眼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尊重他的认知,适当地去丰富他的认知。也就是说,前者关注学生不会什么,而后者关注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虽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但当我们从尊重与丰富学生认知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顺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必修模块“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教学的起点

    人教版必修2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章让我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关注物质变化到关注能量变化。而对化学反应有热量变化的问题学生们并不陌生,在初中化学中他们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当然可以从初中所学引入,可以从燃料的燃烧、能源危机、神七升天等话题引入,但这些似乎都还不足以体现“化学能与热能”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来说,对自已身体的兴趣应当甚于对环境的兴趣,教学从一开始就试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图片,提出问题:人、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为什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恒温动物要比变温动物更高级些?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一般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在环境中不断在散热,为什么还能保持体温?植物有体温吗?植物的体温哪里来的?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由它们引导学生走向科学世界。课堂实践表明学生们对这些问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谈到人体、动物、植物都有呼吸作用,会放出热量供生理活动需要;谈到酶的催化作用对温度敏感,恒定温度时酶能很好发挥作用;谈到变温动物需要冬眠,少吃少喝也少活动,这样热量低产出也低消耗;谈到呼吸作用都是营养物质的缓慢氧化……从这样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还是有不少前认知的,接下来的教学只需要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知更丰富、更深刻。

    二、通过系列问题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

    既然已经认识到动植物体内的缓慢氧化是放出热量的,那从思维的逻辑性来看,下列问题的提出便顺理成章:①其它不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会放出热量吗?举例说明。②非氧化还原反应会放出热量吗?举例说明。③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吗?举例说明。这些问题的意图在于帮助生将头脑中已有的化学反应按不同类别组织整理起来,这些问题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并丰富了他们认知的角度。

    接下来便需要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了。依然通过问题:你为什么认为煅烧石灰石、氯化铵分解等反应是吸热反应?学生的回答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分解反应所以吸热(言下之意,化合反应才会放热)。有人认为这些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是吸热反应。当教师在课堂上更注意倾听而不急于表态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自发地讨论起来:双氧水分解也是分解反应但是放热,看来吸热与反应的基本类型并无特别关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可这是个放热反应,看来需要加热并不意味着反应就得吸热。不过对于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学生们倒是一致同意的,因为他们举不出反例。此时教师便需演示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或是NH4HCO3粉末与盐酸的吸热反应实验了。这些实验的效果都十分明显,它们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反应实例——原来吸热反应也有不需要加热的。

    在此基础上,新的问题自然产生:既然吸热放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并无必然联系,那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到哪里去了?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又来自哪里?这些问题只需提出便可引导学生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中寻找答案。因为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概念已在学生们的初中化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基本建立。当他们意识到能量并不能凭空产生和凭空消失的时候,便已明白反应热是贮存在反应前后的各种化学物质中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也是能量存储和释放的过程。至于反应的热效应在数值上相当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这一定量关系也是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

    由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是化学研究的思路。只需提醒学生关注到化学学科的这种研究特点,便自然引发学生对反应热微观本质的思考,而这一定是与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看上去,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由键能数据计算出理论上的反应热”是需要教给学生的新内容,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需用问题引起学生对微观的关注,他们便会搜索出头脑中原有的关于“化学反应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等这些已有的认知,并将这些认知进行再加工、重组,从而自己得出以上结论。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尊重学生已有认知的态度来设计教学,不仅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三、通过问题再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

    如果说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有了基本了解,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关于反应热的认知,并帮助他们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以科学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来的生活现象。关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的热效应并无必然联系这一点学生已有所认识,但反应过程的“加热”是用来干什么的,这始终是学生的一个疑问,因为学生们见过太多需要加热的反应了。这个问题还为将来选修模块中进一步认识反应的活化能埋下伏笔,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

    四、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为将来的学习留下悬念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本身,还在于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以及理解知识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有悬念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进一步认知留下空间,悬念也应当成为丰富学生认知的一部分。教学到最后,提出2个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①爱因斯坦早已提出质量与能量是相互联系的(E=mc2),所以自然界的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定律”,既然如此,那我们今天是不是就不能再说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了呢?②既然自然界能量是守恒的,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那为什么还要提倡“节约使用能源”呢?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以这样悬而未决的问题结束是很让学生着迷的。课后他们争论不休,通过“教”来引发“学”的目的达到了。也许在今后的选修模块或物理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才能明白自然界还有熵的变化,才能明白光速数值的巨大在联系质量与能量关系上的意义,也许他们并没有机会学习选修模块,这些问题他们会始终心存疑惑,但这都没关系,能感受到知识的浩瀚与自然的神奇也是极有意义的事。

    总之,立足于丰富与放大学生认知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并富有成就感的过程;而立足于消除学生无知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外在强调与告之的过程,是一个消极而又艰难的过程。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认知能力与优势,这是令人奋进的;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自己的无知与不足,是令人沮丧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2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溴碘的性质,知道氯溴碘的性质差异;

    3.了解检验溴离子、碘离子的常用方法;

    4.认识溴、碘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氯溴碘在氧化性上的递变规律以及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之处。

    三、 教具

    实验仪器(氯水、溴化钾溶液、碘化钾溶液),教学用PPT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 教学进程

    【课堂导入】阅读PPT上南岐之人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对于这些南岐人各个得大脖子病比较好奇,向他们介绍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引起的。

    碘的摄取:包括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但我们每天最常见的摄取碘的方法通过加碘盐的摄取。

    溴的应用:溴的应用也有很多,比如红药水就是溴的有机物。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情境一、溴碘的物理性质】讲解:溴在拉丁文中有恶臭的含义,而碘在拉丁文中是紫色的含义,由此你能不能得出什么信息?

    回答:碘的颜色是紫色的,溴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展示:溴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发现溴的一些物理性质: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补充:溴的物理性质还有具有强的腐蚀性,会严重灼伤皮肤,橡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ρBr2 >ρH2O

    展示:碘的图片,同样挖掘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紫黑色晶体 ,有金属光泽 ;易升华,蒸气为紫红色刺激性(蒸气)

    补充: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提问:加碘食盐由于碘具有挥发性,是不是开袋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碘的含量就会减少?

    回答:不会,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是化合态的碘。

    PPT展示:溴、碘的溶解性实验

    讲解:

    由于碘在水中,四氯化碳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就会导致他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溴在水中是橙黄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橙红色的。

    碘在水中是棕褐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紫色的。

    【情境二、溴碘的化学性质】观察: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溴碘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非常容易得到电子,呈现的是什么性质?溴碘的性质与之前学过的哪一种元素非常像?

    回答:溴碘的性质与氯的性质非常像。

    比较:氯溴碘三者的氧化性强弱(提示通过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来进行比较)

    实验:展示书本上P46页的观察与思考实验内容

    讨论: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回答,这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涉及了什么方程式,通过方程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1:在氯水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并加入四氯化碳溶液,下层变为紫色,可以得出反应为:

    Cl2+2KBr=2KCl+Br2

    现象2:在氯水中加入溴化钾溶液中,同样加入四氯化碳那溶液,下层变为橙色,说明发生了反应:

    Cl2+2KI=2KCl+I2

    结论:综合以上方程,我们可以得出他们在氧化性之间的关系式:

    Cl2>Br2>I2;相对应的它们在还原性上也有一个递变的规律:I->Br->Cl-

    引导:前面我们介绍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溴碘非常的相似,那么氯气有的性质是不是溴碘也有呢?

    讲解:溴碘的化学性质1.能和金属反应2.能和非金属反应3.能和水反应4.能和碱反应

    强调:虽然溴碘在化学性质上与氯气非常相近,但是它们还是有特殊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与金属反应时,溴能够氧化到最高价,但碘不能。

    与非金属反应时,氯溴碘的反应条件越来越难。Www.jK251.CoM

    与水反应时,溴碘都是可逆反应

    与碱反应时,发生类似的反应:X2 + 2NaOH = NaX +NaXO + H2O

    【情境三、溴碘的提取】溴的提取

    在溴的提取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

    提问:

    1.溴在海水中的浓度低?

    2.海水中的溴以什么形式存在?

    3.如何把化合态的溴转化为单质溴?

    讲解:由于海水中溴的浓度比较低,因此采取浓缩的方法,而浓缩液就是我们在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得到的母液

    展示提取流程图:教学设计--《溴、碘的提取》学生版

    提问:在最后,为什么要鼓入热的空气?

    回答:使溴以蒸汽的形式跑出来。

    碘的提取

    在提取碘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海水中碘的含量更低,如何来提高碘的提取?如何把海带中的碘提取出来?

    讲解:海带等藻类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因此在这些植物的体内含有碘的量要比海洋中大十几万倍。再通过灼烧、浸取使碘离子提取出来。

    展示:从海带中提取得到碘的流程图教学设计--《溴、碘的提取》学生版

    提问:

    步骤①灼烧海带时,用什么仪器?(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

    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什么? (过滤)

    步骤④中加入试剂的作用是什么?(使碘离子以单质形式得到)

    步骤⑤中,应选择什么试剂来提取碘?选择的理由(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萃取剂的要求)

    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情境四、溴碘的检验】如何检验溴离子和碘离子

    溴离子的检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碘离子的检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黄色的沉淀生成)

    拓展另外的检验方法:

    可以用氯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验溴单质和碘单质的存在:

    溴:下层溶液变为橙红色;碘: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情境五、拓展与应用】溴的应用:抗爆剂、杀虫剂、粮食熏蒸剂、制药碘的应用:加碘食盐、华素片、海带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构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经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经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经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明白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日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资料)。

    教师语言:今日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能够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头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能够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确定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一样,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教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能够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供给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适宜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能够经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一样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经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提议。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4

    ①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②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对摩尔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与价值观探究科学的兴趣。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分析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引言】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5、溶液的稀释

    引导学生分析:

    (1)含义:溶液的稀释就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溶液浓度变小的操作。

    (2)实质:溶剂增加,浓度变小,溶质不变。

    (3)规律: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板书】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预备知识】

    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分数。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溶液的体积:

    v特别提示:液体的密度单位通常是g/mL,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体积单位是L。

    在一些教复杂问题中,已知条件和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正向分析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使问题复杂化,有时候还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误入歧途。

    如果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逆向分析,步步为营,即可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题时,再将思路理顺,然后去解决,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直接计算

    例题1:配制500mL0.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例2: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强调】

    ①在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在计算时要注意被溶解的物质是否能与溶剂反应,真正的溶质是什么。

    [练习]

    1、把4gNaOH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把6.2gNa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把5.6gCa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把4gCuSO4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把4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3.配制250 mL 1 mol/L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例4:配制250mL1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3)【过渡】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例4.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溶质的溶液,推出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

    【说明】

    不能依赖公式,应根据题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密度,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例4.已知75 mL 2 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牛刀小试】

    1、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实验室有一瓶4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2 g·cm-3,求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现有一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磷酸溶液(H3PO4),密度为1.12 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溶液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①同种溶液混合

    【说明】

    一般在计算中,没有特别说明,可以认为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若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密度,则一般要用总质量除以密度计算体积。

    例1、将300mL2 mol/L的HCl溶液和200mL4 mol/L的HCl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2、将2 mol/L的NaOH溶液和4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互不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

    例3、将300mL2 mol/L的NaCl溶液和200mL4 mol/LMgCl2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

    1、将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50mL4mol/L的NaOH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400mL2 mol/L的Na2SO4溶液和100ML2 mol/LAl2(SO4)3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Al3+、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将448LHCl气体(标况)溶于1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25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 m A + nB = pC + qD n(A):n(B):n(C):n(D)= m:n:p:q

    2、解题思路:

    ①求什么;②已知什么;③怎么求。

    3、解题方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求出所需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出题目要求的量。

    例1、现有250mL 0.8mol/L的H2SO4溶液,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使溶液显中性,求需要NaOH溶液多少mL?

    例2、现有250mL2Na2CO3mol/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5mol/L HCl溶液使其充分反应,求参加反应的HCl溶液的体积和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活学活用〗

    1、现有100g含杂质的Zn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况5.6LH2,求Zn的纯度。

    2、现有200gCaCO3,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制取Na2CO3,求可以制得Na2CO3多少g?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作业]P17 1、2、3、4(要求有计算过程)

    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5

    一、学习的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的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的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6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

    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电解质: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KOH、Na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电解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分享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