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独坐敬亭山课件5篇
  • 独坐敬亭山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25

    独坐敬亭山课件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篇值得阅读的“独坐敬亭山课件”研究深度有保障非常具有价值,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值得分享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独坐敬亭山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总结全课。

    独坐敬亭山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1、 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 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 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 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 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 云飘 伫立的大山 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静 孤独)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 鸟飞 云去 孤独)

    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二、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 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三、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 四目相对 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 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 高兴 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四、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五、自由读诵,背诵

    独坐敬亭山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 会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

    1、学写“亭”字。

    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

    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像亭尖,口字像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像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像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

    2、介绍敬亭山。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学读诗题。

    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出示课文画面)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1)(生读,读得比较轻)教师可以说:“老师听出来了,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你的那份静寂。”

    (2)(生读,读得比较慢)教师可以说:“你把后面几个字拉地比较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在那儿已经坐了很久很久!”

    (3)齐读。

    4、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多好啊!咱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出示古诗)古诗我们一定要吟诵,这不同于一般的读,先听老师吟一吟。(师范读)

    (2)生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也轻声地吟诵两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学生试读古诗)

    师: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体会诗的意境,那样你会读得更好。(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静幽幽的,让这首诗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继续请一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已经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真实的体会。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看作诗人,试着用这样的语气一起吟一吟!(师生齐读)

    三、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交流)

    2、老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第一个问题:“独坐”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四句诗里面哪几个词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读,圈出能证明他只有一个人的词。(生边读边画)

    (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很多的鸟都已经飞走了。(板书:鸟飞尽)

    (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闲”呢?(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朵白云飘地很悠闲。

    师: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安静的,寂寞的)

    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生读)

    师:读得很寂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三个问题“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地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厌”是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四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生读)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请再读!(生读)

    四、诵读

    1、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来倾诉自己心中的……

    2、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也……(离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

    生:(齐)只有敬亭山。

    五、体验

    1、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写感受,师巡视)

    2、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陪这李白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积累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李白他向我们委婉地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现在我们再来补充一首,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这次我要求你们:我写完这首诗,你们就背下来,行不行?(师板书古诗,生背诵。)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3、刚才我们学的两首诗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孤独与哀愁,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么对他说?

    4、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背诵《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课件(篇4)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

    独坐敬亭山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众鸟一般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本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多有情趣啊!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却是越来越远,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这句的表现力度,可以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运用这种烘托写法的,还有很多,例如……

    后句中,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小精灵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与这一句非常类似。

    众鸟、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怎么样?我们并不知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色,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

    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谁能举例说明?

    我们是怎么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

    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

    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堂小结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

    布置作业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请把他想对敬亭山说的话,写出来。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怎么安慰他呢?

    独坐敬亭山课件(篇5)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 激趣导入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 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诗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 自由吟读

    1、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导赏析

    1、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课外积累

    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独坐敬亭山课件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