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7-14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经过搜索成功为您找到了一些有用的内容“化学教学设计模板”。对教师来说,教学是主责主业,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准备的必要内容。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教学。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1】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根据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氧化与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归纳、练习、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讲授新课

    (投影)本节课教学任务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8交流研讨

    (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并引出化学反应的又一种分类方法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投影练习,思考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师)讲评习题并引导学生再判断以上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哪一种,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生)完成练习册P22例1、P23(变式)

    (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9观察思考及实验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师)小结: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或离子

    失e- → 该元素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该元素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投影)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的图片

    (生)完成投影练习

    (师)评析练习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定义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实质:电子转移

    4、失e- → 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生分析:

    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

    师: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2、解释课题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活动

    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

    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

    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

    (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

    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

    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

    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④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

    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组小棒(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

    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

    师板书: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

    课件演示。

    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

    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11呢?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

    ④小结

    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Jk251.cOm

    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

    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

    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同桌两人交流。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

    ④归纳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

    (学生计算验证)

    三、随堂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

    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完成练一练1-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4

    五、全课小结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

    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

    ⑥其它(自拟)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四、板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化学反应计算的练习,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并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中,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本课题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质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相关计算

    2、学情分析: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书写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学生由于方程式没有掌握好,没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把几个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计算错误,还有的数学功底较差,结果出错。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大约跑100km.。观看课本136页图,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听讲、看图、思考。

    (引发问题)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进行归纳。小组间猜想、讨论、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车跑多远,就必须知道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2)想知道18kg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就需要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3)要想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回顾)请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思考: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为多少?为什么?让学生写出该化学方程式后回答其含义。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引导探究)在水分解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计算后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数目代入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9:1:8。

    (师生交流)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与什么有关?然后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并总结归纳。让学生交流(1)这种质量关系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2)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3)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密不可分。

    (设计方案)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那么你能否根据这个质量关系计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计算。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解题步骤和解答过程中易出现差错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解题方案,总结解题步骤。并按步骤进行解题。然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得出答案。

    (回顾与反思)通过以上的探索,请你将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总结出来。通过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练习课本138页的习题,巩固所学新知识。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6】

    【目的要求】:

    1. 掌握酸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酸的通性;

    2.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并能初步运用其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培养分析和解题能力;

    3.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4.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

    【重、难点】: 1.酸的分类和命名;

    2.溶液的PH值;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练习巩固

    【教具】: 铜、硫酸、盐酸、PH试纸、酸、碱、盐溶液和土壤溶液、 氢氧化钠、酚酞、氧化钙、水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复习酸的概念,举例说明学过的酸。

    投影:观察下列两组酸在组成上有何特点?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如

    何?

    H2SO4 HCl

    HNO3 H2S

    H2CO3 HF

    H3PO4 HI

    H2SO3 HBr

    归纳:酸的分类和命名

    投影:

    含 氧 酸 无 氧 酸

    一元酸 HNO3 HCl HF HI

    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 H3PO4

    练习:《掌握化学》250/2

    学生活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反应规律

    (1)Al + HCl Fe + H2SO4

    (2)Fe2O3 + HCl CuO + H2SO4 Fe2O3 + HNO3

    (3)HCl + NaOH H2SO4 + Ba(OH)2 HNO3 + Cu(OH)2

    (4)HCl + AgNO3 HCl + CaCO3 H2SO4 + BaCl2 H2SO4 + Na2SO4

    提问:回忆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它们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从酸电离产生的离子来看,有何共同点?

    提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实验: Cu + HCl ; Ag + HCl

    讨论:哪些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哪些金属不能呢?有何规律?

    讲解: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Fe + HCl Cu + H2SO4 Al + HNO3

    Pb + HCl Mg + HNO3 Zn + HCl

    Na + HCl Sn + H2SO4 Hg + H2SO4

    提问:什么叫碱性氧化物?它有何性质?

    讲解:1.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其性质(少数与水反应;与酸反应)

    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中加酚酞,用盐酸滴至无色为止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