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荐]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集锦
  •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

    发表时间:2023-07-02

    [荐]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集锦。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有关“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的范文。教师的自信必须建立在自己的责任心上,做一份好的教案是老师的特长之一。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1)

    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强调】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结论】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0

    (2)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二、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易挥发,熔点:5℃

    【思考】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请预测这种特殊结构决定它的特殊性质是怎样的?

    【演示实验】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苯在酒精灯上引燃。

    【提问】现象是?

    火焰明亮,伴有大量浓烟。

    【思考与交流】你能写出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注意】苯不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①反应条件纯液溴、催化剂,即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引入1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动画模拟】观看动画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混合时,要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

    ④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苯的磺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用途: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

    我国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

    2.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第2页的两幅图。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3)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实验安全: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导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6)用铁锤锤一下(验证金属的延展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思考、讨论、总结:

    (1)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纯净的铁和铝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

    (2)金属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3)金属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有轻金属和重金属之分,如铝为轻金属,而铜为重金属。

    (4)金属具有导热性。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不尽相同。

    师:金属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生: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师: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5)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尽相同。

    (6)金属具有延展性。

    讨论:什么是延展性?(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

    (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师: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生:延展性。

    师:对!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制造。

    [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3)制造飞机或机械底座对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什么要求?

    (4)炊具加热时有没有熔化?说明炊具的熔点怎样?

    (5)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说明钨的熔点如何?钨可能还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讨论并总结:

    (1)常温下,汞即水银是液态。

    (2)说明有些金属在打磨后可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而使表面的金属光泽失去。

    (3)制造飞机的金属密度小,机械底座的金属密度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4)制造炊具的金属熔点一般较高。

    (5)钨的熔点很高,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师: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生讨论回答:(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用的时候刀刃容易卷起来;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①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②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②不易生锈;③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镀金虽然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师: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生:不一定,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投影]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师: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板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二、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讨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3)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5)

    我所任教的高一化学三个班,一个是A班,俩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再有就是还要考虑平行班中接受能力好一些、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按A班的标准要求他们。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但同时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A班还是平行班基础很重要。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做题,做综合题,有问题拿到学校问我,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单元测试时我也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主要体现在选做题上。

    当然有好多地方做的还是不好,主要是虽然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落到实处。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6)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碳原子需要形成___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C—H键比较牢固。

    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贮存甲烷气体的装置,并结合甲烷的式量,让学生判断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质。

    1、 对于一种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物质,我们研究它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2、 甲烷能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等物质反应吗?

    3、 如何设计上述实验?

    根据以上预测,分别设计甲烷能否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反应的探究性实验。

    1、点燃甲烷前应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检验甲烷的产物? 点燃 上台板演:CH4 + 2O2→CO2+2H2O

    ⑴甲烷较稳定,不与水、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

    甲烷除了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外,还会在光照情况下跟氯气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边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边提示学生在观察重点实验现象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部分的关键词,

    ⑶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光 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CH4+Cl2 → CH3Cl+HCl

    CH4与Cl2反应后产物有几种?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种产物最多?

    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和热解反应。它主要取决于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取代反应是甲烷的特征反应。

    七、布置作业:

    2、查阅资料,从反应形式、反应条件、反应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几个方面比较取代反应和我们学习过的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以比较兴奋高昂的情绪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在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时,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回忆,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甲烷的性质,始终紧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利用学生探究活动、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取代反应的实质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甲烷的性质的探究活动这一块要注意控制时间,否则很容易让这一块内容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法,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投影]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 酸 醇

    [讲述]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板书]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板书]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设疑思考]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板书]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激趣设问](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边板书边小结]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边讲边演示]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启发思考]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讨论]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板书]2.1、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检查后板书]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投影]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依投影图讲述]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听讲述,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设疑]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板书]2.2 油脂的水解

    [启发回忆]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设疑]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师生共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板书]②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订正写法,作笔记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板书]肥皂的制取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肥皂制取的过程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皂化 盐析 分离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简述]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静听,作简要笔记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线索的阅读自学能力

    介绍化工生产,进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看黑板发言

    培养自学与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练习

    1、(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反之,则熔点较低。

    (2)、液态油生成固态油脂,要在 条件下,用油与 ? 反应

    2、(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萃取胜B蒸馏 C过滤D盐析

    3、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结论

    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P162习题3、4、、6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 油脂(属于酯类)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1 油脂的氢化

    副板书: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1、脂与酯的区别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烃基饱和时呈固态, ①酸性时

    3、洗涤剂

    不饱和时呈液态 ……

    4、油脂与营养

    二、油脂的性质 ②碱性时

    1、物理性质 ……

    …… ___皂化反应

    2、化学性质 肥皂的制取:……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8)

    【考试说明要求】: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3.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jk251.cOm

    【基础知识整理】: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 ~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肥皂水等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带电规律:

    i. 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ii.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iii. 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iv. 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ii.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iii.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iv.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v.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vi.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S)指的是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单位是 )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9)

    课 题:

    化学式(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能力训练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归纳、讲练结合等。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主线:

    导入新课 化学式的含义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元素符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

    3、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上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板书课题)。

    四、讲授新课

    (板书)(一)化学式的定义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思考(多媒体展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并将其化学符号写在相应横线上。

    (1) 铜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气

    (5)水

    (6)氯化氢

    (7)氦气

    (8)氨气

    单 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讨论

    (1)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2)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请以水的化学符号—H2O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1)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1”省略)。

    4、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式吗?

    (板书) 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过渡:1、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你能以Cu以为例说出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吗?

    2、现在,我们学习了化学式;那么化学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呢?

    (板书)(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你看到“H2O2”最想知道什么呢?(它表示什么物质) 我来告诉同学们,H2O2——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化学式表示的第一个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H2O2 ”这个化学式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篇10)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荐]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模板集锦】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