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二次函数课件范文
  • 二次函数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3

    二次函数课件范文。

    每位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这是每堂课的必备工作。写教案课件是老师们每天都要从事的一项重要任务。教案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途径,因此写好教案课件至关重要。那么,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的教师范文大全已经准备了一篇题为“二次函数课件”的文章,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次函数课件 篇1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二次函数在现实模型的刻画的意义,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而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2.拓展目标:能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求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以及运用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深入理解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乐趣;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难点: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何通过题目信息列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以及确定因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谁能说出它们的分别的形式是什么吗?(让学生举手回答)

    2. 老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形式为y=kx+b。其中当k≠0,b=0时为一种特殊形式y=kx,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正比例函数。

    (让学生进入数学课堂的氛围,从复习的形式带入函数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欲望。)

    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以下的情形,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1. PPT展示:如图所示,这是永州八景之一的愚溪桥,桥身横跨愚溪,面临溪水,桥下冬暖夏冻,常有游船停于桥下避晒纳凉,已知主桥为抛物线型,在正常的水位下测得主桥宽24m,最高离水面8m,以水平AB为x轴,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求出次抛物线的表达式。

    2. 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你们知道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抛物线式什么曲线吗?你能计算出最高点的位置吗?

    3. 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圆的面积的表达式?

    同学们能建立适应题目的坐标系,并列出函数表达式吗?

    同学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避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学们自己的演算本上依次列出关系式。y=πr2,y=2x2+3x+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关系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函数关系式的共同点。

    形式y=ax2+bx+c(a,b,c均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其中 ??为一次函数 ????叫做一次项最高点叫做定点,在坐标轴上可找出定点坐标

    观察函数的表达式,应当注意的知识点为:

    1.最高次数必须为2;2.a≠0; 3.轴对称图形。

    例1、判断哪些是二次函数?

    2例2、①y=4x2+1 ②y=(x-1)-2x③ y=5x2+4x+3

    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a、b、c?

    例3、已知二次函数有=(m+3)????-9是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m的值?

    活动: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进入学习的世界吧! 活动展示两段:所有的男生分成一组,所有的女生分成一组,比赛规则根据二次函

    数的解析式y=3x+4x+2,选一女生说出一个x的取值,如男生回答,时间为两分钟;反过来,由任一个男生说出y的取值,女生回答,看谁说的最多?

    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希望以后能再接再励。

    现在我们一起做这道题,好吗?

    2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bx+c(a≠0),其经过三点(0,1),(2,1),

    (3,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呢?

    2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h)+k,顶点坐标为(2,-1),求二次函数的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h)+k,顶点坐标为(2,1),对称轴为x=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2,a=3,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归纳总结(板书)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22. 顶点式:y=a(x-h)+k(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 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轴。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根据不同的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解出更方便。 22

    例: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1.0),(2,0),且a=4,求解析式?

    某种小商品的成本是10元/件,在试销阶段,当产品的售价为x元/件时,日销售

    量为100x件。

    (情境问题是让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近生活)

    二次函数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难点 :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 设计: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注意:1. 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2. 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 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性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二次函数课件 篇3

    九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函数特征识别二次函数.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二次函数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事物间的函数关系.

    3.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学会,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二次函数,经历探索函数关系、归纳二次函数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确定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寻求生活实例中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在教学手段方面,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1、问题感知,情境切入.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是今年夏天最“热”的一个话题,绿荫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绿荫场外教练员运筹帷幄.足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状态(包括体能、速度和技术意识)要求很高的项目,一般情况下,足球运动员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赛开始后,球员慢慢进入状态,中间有一段时间球员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球员的状态慢慢下降.经实验分析可知:球员的状态综合指数y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有如下关系:

    (1)比赛开始后第10分钟时与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比较,什么时间球员的状态更好?

    (2)比赛开始后多少分钟时,球员的状态最好,这样的最好状态能持续多少分钟?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很容易得出第(1)问的答案:比赛开始后第10分钟时,y=140;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y=220;所以,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球员的状态更好.

    当学生开始进行第(2)问的解答时,遇到了不同的困难:

    (1)不知道如何讨论当50t90时,y的变化范围?

    (2)通过模仿一次函数的性质,学生求出了函数y=中,y的变化范围是.却无法说出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什么?

    所有的困难都指向一个焦点问题:

    y=是个什么样的函数?它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质?

    因此,学生产生了研究函数y=的兴趣,教师趁势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以“世界杯足球赛”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背景,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为新课的引出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自编题,其中的数据来源于自己做的社会调查.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配合意识要求很高,所以运动员上场后30分钟左右才进入最佳状态,中场休息后状态仍能保持到最佳,50分钟后由于体能的下降影响了状态的发挥.

    2、讲解新课,提炼知识.

    (1)对比、分析

    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其它实例,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对二次函数概念的认识.

    ①如图,正方形中圆的半径是4cm,阴影部分的面积Q(cm2)和正方形的边长a(cm)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种药品现价每盒26元,计划两年内每年的降价率都为p,那么,两年后这种药品每盒的价格M(元)和年降价率p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26(1-p)2

    (2)类比、迁移

    教师顺势提问:对y=、Q=a2-16、M=26(1-p)2这三个函数你能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吗?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去,合作交流,注意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进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字母表示,只要把握概念的实质即可,必要时可提示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知识.

    (3)二次函数的认识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ax2+bx+c(a≠0)(说明:括号内的条件,在第(4)步之后再补写)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b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4)加深理解

    二次函数的定义给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a、b、c的取值范围”.学生就问题自由发言,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合理,都应肯定.最后师生达到共识:

    ①a不能为0,因为当a=0时,右边不再是x的二次式;

    ②b、c都能为0,因为当b=0、c=0或b、c都为0时,右边仍是x的二次式.

    教师对所得出的常量范围,进行概念补写.

    通过两个实例的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列解析式,来思考所列解析式的结构特征,为概括二次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侧重从解析式的特征思考,透过“引用不同字母”的表层现象,看到解析式的“结构一致”的本质.敞开思想,广泛议论,实现对二次函数本质的认识.

    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使其树立“我也能发现数学”的信心.

    教师的提问意在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之产生探究的欲望.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及知识系统的形成过程,由一般到特殊逐步为概念的理解铺平道路.

    3、分层实践,能力升级.

    [快速抢答]

    下面各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①y=2x2②y=-x2+3

    ③y=(x≠0)④y=15x-1

    ⑤y=(x+1)2+2⑥y=3x2-2x-5

    ⑦y=-x(x2+4)⑧y=

    答:①、②、⑤、⑥是二次函数

    (2)请写出这些二次函数中a、b、c的值.

    abc

    ①y=2x2200

    ②y=-x2+3

    03

    ⑤y=(x+1)2+2

    二次函数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能解释二次函数 的图像的位置关系;

    2、体会本节中图形的变化与 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转化),感受形数 结合的数学思想等。

    学习重点与难点:

    对二次函数 的图像的位置关系解释和研究问题的数学方法的感受是学习重点;难点是对数学问题研究问题方法的感受和领悟。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是课本P12-P14的内容,内容较长,课本上问题较多,需要你操作、观察、思考和概括,请你注意:学习时要圈、点、勾、画,随时记录甚至批注课本,想想那个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你有何新的发现呢?

    二、学习内容

    1.思考: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个什么图形?是抛物线吗?为什么?(请你仔细看课本P12-P13,作出合理的解释)

    x -3 -2 -1

    0 1 2 3

    类似的: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它的对称轴、顶点、最值、增减性如何?

    2.想一想: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吗?如果结合下表和看课本P13-P14你的解释是什么?

    x

    -8 -7 -6 -3 -2 -1 0 1 2 3 4 5 6

    类似的: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它的对称轴、顶点呢?它的对称轴、顶点、最值、增减性如何呢

    三、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 图像的形状,位置的关系是:

    2、它们的性质是:

    四、达标测试

    ⒈将抛物线y=4x2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式是 。

    将抛物线y=-5x2+1向下平移5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式是 。

    将函数y=-3x2+4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y=-3x2的图象;

    将y=2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可由 y=2x2的图象。

    将y=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 可得到 y=x2+2的图象。

    2.抛物线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y=-3x2沿x 轴 平移了 个单位;

    抛物线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y=-3x2沿x轴 平移了 个单位.

    抛物线y=-3(x-1)2的顶点是 ;对称轴 是 ;

    抛物线y=-3(x+1)2的顶点是 ;对称轴是 .

    3.抛物线y=-3(x-1)2在对称轴(x=1)的左侧,即当x 时, y随着x的增大而 ; 在对称轴(x=1)右侧,即当x 时, y随着x的增大而 .当x= 时,函数y有最 值,最 值是 ;

    二次 函数y=2x2+5的图像是 ,开口 ,对称轴是 ,当x= 时,y有最 值,是 。

    4.将函数y=3 (x-4)2的图象沿x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 ;

    将函数y=3(x-4)2的 图象沿y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 ;

    5.把抛物线y=a(x-4)2向左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y=- 3(x-h)2的图象,则a= ,h= .

    函数y=(3x+6)2的图象是由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其图象开口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有最 值是 .

    6.已知二次函数y=ax2+c ,当x取x1,x2(x1x2), x1,x2分别是A,B两点的横坐标)时,函数值相等,

    则当x取x1+x2时,函数值为 ( )

    A. a+c B. a-c C. c D. c

    7.已知二次函数y=a(x-h)2, 当x=2时有最大值,且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次函数课件 篇5

    数一数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二次函数课件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六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因为最值是函数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尤其是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历年陕西高考中出现,而这个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所以上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并深刻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中渗透的分类讨论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寻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正确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总结归纳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研究和理解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图像,观察影响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探究出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我将本节课设计为数学探究课,所以我给自己定位的角色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学生展示等。

    在探究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中的动态演示,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再认识”,探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同时为了配合多媒体的教学,准备了学案让学生配套使用。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再在课堂上详细的探究,课后在学案上有相应的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情分析

    我所代班级的学生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已学过二次函数的简单性质与图像,知道二次函数在《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单调性与最值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本节课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复习旧知

    回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图像:

    2.定义域:

    3.单调性:

    4.最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探究1: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函数f(x)=x2-2x-3的最值: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

    规律总结: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确定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1,让学生讨论探究定函数在定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图像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含参二次函数最值求解问题)

    探究2: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tx-3,t∈R在x∈[-2,2]上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2,让学生讨论探究动轴定区间上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tx-3在x∈[-2,2],t∈R上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动轴定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对称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进行分类讨论,

    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探究3: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x-3在x∈[t,t+2],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3的求解方法,使学生体会运动的相对性,从而类比探究2的过程与方法可以制定出解决问题3的方法。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x-3在x∈[t,t+2],t∈R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定轴动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区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分类讨论,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二次函数的三类最值问题:

    (1)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2)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3)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核心思想是判断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应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求出最值。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五)结束语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设计意图】

    借助名人名言再次强调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1.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二次函数f(x)=x2+4x-6的最值。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说课稿

    2.求函数f(x)=x2+2tx+2,t∈R在x∈[-5,5]上的最值。

    3.求函数f(x)=x2-2x+2在x∈[t,t+1],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探究所得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与规律。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是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促进了同学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但是这节课题目设计的难度有些大,题量又多,这使整堂课显得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学生知识掌握的也不是很扎实。另一方面硬件调试没有到位,影响了上课的效果和速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争取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二次函数课件 篇7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二次函数课件 篇8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淮安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课标要求: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

    (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 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2) 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将知识点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解析式表示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引导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育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安排了6个由浅入深的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通过开放性题的设置,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作出全面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发现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运用知识,体验成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配有两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习题,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课前预习

    (二)典型例题分析

    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次函数课件 篇9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2)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3)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 量

    y=(100+z)(6005x)=-5x2+100x+ 60000.

    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产量最多?

    我们可以列表 表示橙子的总产量随橙子树的增加而变化情况.你能根据 表格中的数据作出猜测吗 ?自己试一试.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 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 如 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 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

    注意:定义中只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可以为 零。

    例如,y=一5x2+100x+60000和y=100x2+200x+100都是二次函数.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面积A与边长a的关系A=a2, 圆面积s与半径r的 关系s=Try2等也都是二次函数的例子.

    1.下列函数中(x,t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 函数?

    y=- +3x.y= x-x+25,y=2 + 2x,s=1+t+5t

    2.圆的半径是l㎝,假设半径增加x㎝时,圆的面积增加y㎝.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lcm、㎝、2㎝时,圆的面积增加多少?

    1. 经历探索和表 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猜想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1.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已知下落的高度h(m)和下落的时间t(s)的关系是:h=4.9t , 填 表表示物体在前5s下落的高度:

    ⒉某工厂计划为一批长方体形状的产品涂上油漆,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高比长多0.5m。

    (1)长方体的长和宽用x(m)表示,长方体需要涂漆的表面积S(㎡)如何表示?

    (2) 如果涂漆每平方米所需要的费用是5元,油漆每个长方体所需要费用用y(元)表示,那么y的表达式是什么?

    二次函数课件 篇10

    一、 重视每一堂复习课 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二、 重视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离开学生谈课堂效率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我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大多不太好,上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学习的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事情,既然现状无法更改,那么我们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对你教学理念认同和教学常规配合与否,功夫往往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师生情谊,那么最顽皮的学生也能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进一点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2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一

    一、 立足教材,夯实双基:进行中考数学复习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重新梳理教材中的典例和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识的延伸和迁移,让解题方法、技巧在学生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在头脑中再现

    二、 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工作总结之家 Www.gz85.com]

    3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二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三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3.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课件 篇11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 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发言。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用。

    【二次函数课件范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