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08

    【www.jk251.com -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才能写好初中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yyyy

    11

    0xo-1x0x0-1x

    ABCD

    3.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A)x>5(B)x<5(C)x≤5(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A)0(B)1(C)2(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A)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C)x≠(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A)y=x(B)y=x(C)y=3x(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jk251.coM小编推荐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的教学方案


    课题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x可取任意实数,∴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

    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2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解析式y=x2看,当x=0时,y=x2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2的顶点是(0,0)。

    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2-3x2;(2)y=x(x-4);

    (3)y=1/2x2-3x-1;(4)y=1/4x2+3x-8;

    (5)y=7x(1-x)+4x2;(6)y=(x-6)(6+x)。

    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1.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2.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3.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二.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三.尝试模仿、巩固提高

    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入手展开研究

    1.1.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学生分别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2.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解:一、列表:

    x

    -3

    -2

    -1

    0

    1

    2

    3

    Y=x2

    9

    4

    1

    0

    1

    4

    9

    二、描点、连线: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乘法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等几何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本节难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在应用时既要强调这部分题目中的字母为正数,但又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字母只表示正数的片面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与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综合应用性质或乘法公式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一定要满足.

    教法建议:

    1.由于性质、法则和关系式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和应用中又相互交错,综合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脉络清楚,条理分明,在教学时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开.在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时可以结合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让学生把握两者的关系。

    2.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及比较大小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一组具体的式子,引导他们做出一般的结论。由于归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从表象到本质,进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这种思维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认识、研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培养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二次根式的乘法(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3.使学生能联系几何课中学习的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了解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难点: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类比的方法,讲授与练习结合法.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察下面的例子:

    于是可得到:

    又如:

    类似地可以得到:

    (二)新课

    积的算术平方根.

    由前面所举特殊的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地,有(a≥0,b≥0).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要注意a≥0、b≥0的条件,因为只有a、b都是非负数公式才能成立,这里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必须a≥0、b≥0.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下面启发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b先做乘法求积,再开方求积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a、b的两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积.

    根据这个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恒等变形,或将有的因式适当改变移到根号外边,或将根号外边的非负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例1把下面各数分解因数:

    (1)20;(2)42;(3)63;(4)128.

    说明:通过本题复习分解因数,为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公式化简二次根式打下基础.

    解:略.

    例2化简:

    (1)(2)

    (3)(4)

    分析:本题需要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公式进行化简,题目中的被开方数都是具体数字,学生便于理解,在讲完例2后可以总结化简的方法.

    解:(1)

    (2)

    (3)

    (4)

    说明:①(a≥0,b≥0)可以推广为(a≥0,b≥0,c≥0).

    ②这个小题与本章章头图与章序言的内容有联系,解答了章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③(4)小题要首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成积的形式,才可以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公式进行化简.

    ④通过例2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数)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这些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二次根式化简.

    通过例2,我们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得出:,,等结果,于是可以总结出:一般地,有

    (a≥0)

    关于a<0时,,这种情况将在本章最后一小节专门研究.

    例3化简:

    (1);(2)

    分析:由例3,让学生注意,在本章中,未加特别说明时,字母一般表示正数,但在实际问题中不一定非是正数不可,如第(1)小题,a可以是负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引导学生展开小组的讨论,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解:(1)

    (2)

    说明:x2+y2这个式子不能再开方了,进一步强调积的算术平方根公式的特点.

    例4如右图,在△ABC中,∠C=90°,4C=10cm,BC=24cm.求AB.

    解:∵AB2=AC2+BC2

    (cm)

    答:AB长26cm.

    (三)小结

    1.本节课讲了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0,b≥0).

    通过分式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总结,为什么必须有a≥0、b≥0这个条件,而没有这个条件上述性质不成立.

    问学生:当a<0,b<0,也有意义,为什么一定要a≥0、b≥0呢?

    引导学生说出:若a<0,b<0,,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公式显然不成立.

    2.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结合几何课学习的勾股定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练习

    1.化简:

    (1);(2);

    (3);(4);

    (5);(6);

    (7);(8)

    2.计算:

    (1);(2);

    (3);(4)

    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21,一条直角边b=4,求另一条直角边a.

    六、作业

    教材P.177习题11.2;A组1、2、3、4、5.

    七、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相关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化简一个式子,如果分母是二次根式,采用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方法(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化简式子,乘以什么样的式子,分母中的根式符号可去掉,结论是分子与分母要同乘以的有理化因式,而这个式子就是,从而可将式子化简.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注: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简的步骤、关键问题、化简的依据.式子的化简,若分子与分母可分解因式,则可先分解因式,再约分,使化简变得简单.

    (二)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

    (3);(4).

    解:(1).

    (2).

    另解:.

    (3)

    另解:.

    通过以上例题和练习题,可以看出,有关二次根式的除法,可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例如:

    ,现将分母有理化,就可以了.

    ,学生易发生如下错误,将式子变形为,而正确的做法是.

    2.计算:

    (1);

    (2);

    (3).

    解:(1)

    (2)

    (3)

    (三)小结

    1.强调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注意对有理化因式的概括并寻找出它的规律.

    (1)如单独一项的有理化因式就是它本身.(2)如出现和、差形式的:的有理化因式为,的有理数化因式为.

    (2)练习:教材P202中1、2.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05中4、5.

    (五)板书设计

    标题

    1.复习内容3.练习题一

    2.例44.练习题二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3.加减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例题】

    例1判断:

    (1);()

    (2);()

    (3);()

    (4);()

    (5).()

    (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能进行加减运算的,要加以改正.)

    例2计算:

    (1).

    解:

    (2).

    解:

    (3).

    解:

    (4).

    解:

    小结: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1)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

    (2)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3当,时,求代数式的值.

    解:

    当时,时,

    原式

    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

    (2).

    解:(1).

    当时,

    原式.

    (2)

    当时,

    原式.

    注意:求值时,一般应对代数式先化简,再代入数值.

    (二)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已知,,求式子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三)总结、扩展

    正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需解决好几个环节:去括号,化简二次根式,确定同类二次根式,合并的方法等.

    可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练习:教材P191中2(6)、(7),3;P194中7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93中3(7)、(8)、(9)、(10);教材P194中4(5)、(6),5.

    (五)板书设计

    标题

    1.例题2.练习题

    例1……3.小结

    例2……

    例3……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与乘除法法则的区别

    运算

    二次根式乘除法

    同类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系数

    系数相乘除

    系数相加减

    被开方数

    被开方数相乘除

    被开方数不变

    化简

    把最后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运算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观察上面几个式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被平方数都大于或等于零,其中,

    ,,,表示的是算术平方根.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遇到的,,,这样的式子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分析:,,,、、、四个是二次根式.因为a是实数时,a+10、a2-1不能保证是非负数,即a+10、a2-1可以是负数(如当a<-10时,a+10<0;又如当0<a<1时,a2-1<0),因此,与不是二次根式.

    例2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1)(2)(3)(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1);(2);(3);(4)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三)小结(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结)

    1.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实际上是一个非负的实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表达式.

    2.式子中,被开方数(式)必须大于等于零.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二次根式

    分析:(2)中,,是二次根式;(5)是二次根式.因为x是实数时,x、x+1不能保证是非负数,即x、x+1可以是负数(如x<0时,又如当x<-1时=,因此(1)(3)(4)不是二次根式,(6)无意义.

    2.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五、作业

    教材p.172习题11.1;a组1;b组1.

    六、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列表、描点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引入新课

    例:画出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两个表

    x

    -4

    -3

    -2

    -1

    0

    1

    2

    3

    4

    8

    4.5

    2

    0.5

    0

    0.5

    2

    4.5

    8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8

    4.5

    2

    0.5

    0

    0.5

    2

    4.5

    8

    分别描点画图

    2、根据图象发现问题,由学生探索出新知识.

    提问:你能从图象中发现抛物线是哪些性质?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异同?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这一点可以从刚才的列表中可以看出,时所对应的y值分别相等,如等.这样的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由这些点构成的抛物线也关于y轴对称.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数相等,因此,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x可取x轴上的任意一点,而y对应的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即抛物线有最低点(0,0).这一点可以从解析式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可取

    任意实数.图象开口向上.这也说明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条线索,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抛物线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而抛物线是曲线,有一个拐弯,函数的图象都在最低点拐了一个弯.这样它们的性质几发生了变化.在y轴的左侧,从左向右呈下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的右侧,从左向右,呈上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列表中看出.

    (4)这两个图象除以上相同之处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如:离y轴近,离y轴远.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如过点(2,2),而过点(2,8)也就是说,当x=2时,的图象所对应的点高于所对应的点.因此会有上述的结论.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与中的a都是正数,当a

    我们看例2

    例2、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描点画图:

    4、从函数图象入手,再次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1)与刚才两个图象不同的是,的图象开口向下.这是因为x是任意实数,,即,因此,开口会向下.图象有最高点(0,0)

    (2)此图象仍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

    (3)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得出一般的规律

    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6、小结:这一节课,从始至中都是结合图象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函数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利工具,希望大家能自觉地应用.

    7、作业:习题13.6A组1、2B组1、2

    第12页

    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yyyy

    11

    0xo-1x0x0-1x

    ABCD

    3.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A)x>5(B)x<5(C)x≤5(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A)0(B)1(C)2(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A)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C)x≠(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A)y=x(B)y=x(C)y=3x(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二次函数y=ax+bx+c的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与的图象;

    2.使学生能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与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比较抛物线与同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在本节的教学中,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事物间是互相联系及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画出形如与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指出上述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与及其图象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什么是二次函数?

    2.我们已研究过了什么样的二次函数?

    3.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板书课题)

    二、新课

    复习提问: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插入的图片)

    教师可边提问边打开图片,然后可以找学生来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总结,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完成下面的例题?

    例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函数、、的图象.(插入课件)

    (一)函数对应值表的区别.

    列表:

    -3

    -2

    -1

    0

    1

    2

    3

    10

    5

    2

    1

    2

    5

    10

    9

    4

    1

    0

    1

    4

    7

    8

    3

    0

    -1

    0

    3

    8

    列完表之后,让学生观察上表归纳出,对于与,任意一个的值,解析式的函数值总比的函数值小1,对于同一个值,值总是小1,抛物线上的点向下平行移动一个单位,图象也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对于与也这样分析.分析完表后,再让同学们看课件中画出的函数与的图象.

    (二)图象的区别.

    然后,由学生来观察课件上画出的三条抛物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3)抛物线,与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有何异同?

    (4)抛物线,与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四个问题,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三条抛物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学生以后分析问题.

    答: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继续演示课件,来说明学生观察、推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上述回答可继续提问:(可按学生的层次不同来选择问题的深度)

    ①你所说的形状相同具体是指什么?

    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②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能否回答:为何这三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答:因为a的值相同.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此类问题形成规律: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就说明a的值相同,而a的值相同就可以说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加深学生对系数a的作用的理解.

    ③这三条抛物线的位置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可有什么关系?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答:若沿y轴平移,这三条抛物线可重合.(演示动画)

    ④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怎样移动了几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呢?

    答: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而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⑤你认为是什么决定了会这样平移?

    答:中的的值决定了会这样平移.若,则向上平移,若,则向下平移.

    练习一教材P118中1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类二次函数的图象:(演示动画)

    例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与的图象.(插入动画)

    注意:画这两个图形时,参考前面画图列表时的取值都是关于某一个值对称的,可先让学生猜测画这两个图时的取值各以应什么数为中间点,然后左右能对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以后自主考虑问题时怎样找思路列完表之后,与例l一样处理,演示课件直到三条抛物线全画出.画完图之后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仿照例1完成.

    注意:(l)关于抛物线与的对称轴的写法,要加以交待,若曾在讲完13.5后阅读过教科书P.113—115,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若没有读过,可由学生讨论对称轴上点的特征来得到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2)这次图象的平移是沿轴进行的,平移的单位和方向是由中的决定的,特别强调二次函数形式的写法是,而不是.

    练习二P118中2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三、本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与的图象的画法,主要内容如下。

    (出示幻灯)填写下表:(可让学生回答)

    表一: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表二: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4中1(1)、(2)

    九、板书设计

    13.7二次函数的图象(一)

    例1:例2:

    小结:小结:

    第12页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