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二次函数教案【荐】
  • 二次函数教案【荐】

    发表时间:2022-01-13

    【www.jk251.com - 二次函数】

    新的学期要充满活力,随着教学的推进,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也要开始了。必须要写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如何才能写好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教案【荐】”。

    第一篇:二次函数教案集锦

    20xx年11月

    第二篇: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

    一、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顶点式:双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的方程为。

    (1)当a?0时,抛物线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2)当a?0时,抛物线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3)二次函数f?x??ax?bx?c(a?0)2b2a时,函数有最值为b2a时,函数有最为。

    当时,恒有f?x?.?0,当时,恒有f?x?.?0。

    2(4)二次函数f?x??ax?bx?c(a?0),当??b?4ac?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2

    m1(x1,0),m2(x2,0),m1m2?x1?x2??a.

    3.常见的实根分布情况设x1x2为f(x)=0(a>0)的两个实根。

    (1)当x1?m,x2?m时,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在区间(m,n)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时,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在区间(m,n)有两个实根时,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在两个区间中各有一个实根m?x1?n?p?x2?q时,

    二、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f?x??ax?bx?c(a?0)的对称轴方程为x=2,则在f(1),f(2),f(3),f(4),f(5)中,相等的两个值2

    为,最大值为。

    22函数f?x??2x?mx?3,当x?(??,?1]时,是减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函数f?x??x?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2(?4已知不等式x?bx?c?0的解集为11),则b?c?23

    5若函数f(x)=(x+a)(bx+2a)(常数a、b∈r)是偶函数,且他的值域为(-∞,4],则6设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为13,且f(3)=f(-1)=5,则7已知二次函数f(x)?x?4ax?2a?6(x?r)的值域为[0,?),则实数a三、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

    (1)图像顶点的坐标为(2,-1),与y轴交点坐标为(0,11);

    (2)已知函数f(x)满足f(0)=1,且f(x+1)-f(x)=2x;

    (3)f(2)=0,f(-1)=0且过点(0,4)求f(x).

    例2已知函数f(x)?ax2?(b?8)x?a?ab,当x?(?3,2)时,f(x)?0,当x?(??,?3)?(2,??)时,f(x)?0。(1)求f(x)在[0,1]内的值域。

    (2)若ax?bx?c?0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f(x)?ax2?bx(a?0)满足条件f(?x?5)?f(x?3)且方程f(x)?x有等根,(1)求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3m,3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3)x+1=0①若存在正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②2个正根m的取值范围③一正一负根m的取值范围④2个负根的m的取值范围

    四、巩固练习

    1.

    2.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x∈(0,1]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x1x2

    223函数y?2cosx?sinx的值域为x

    ax?b4已知函数f(x)?(a,b为常数且ab?0)且f(2)?1,f(x)?x有唯一解,则y?f(x)的解析式为

    225.已知a,b为常数,若f(x)?x?4x?3,f(ax?b)?x?10x?24,则5a?b?26.函数f(x)?4x?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f(x)=2x-mx+3,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

    8.若二次函数f(x)?ax?bx?c满足f(x1)?f(x2)(x1?x2)则f(x1?x2)?9.若关于x的方程ax?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a的值为

    10.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0,1)内,求m的范围。

    11.若函数f(x)=x+(m-2)x+5的两个相异零点都大于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设f(x)=lg(ax-2x+a)(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22222

    第三篇: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二次函数

    一、考纲要求

    二、一、复习回顾1、讲解上节课所留作业中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重新记录,加深印

    象2回答上节课所讲相关知识点,找出遗漏部分二、课堂表现1、课堂笔记及教师补充知识点的记录2、重点知识点对应典型试题训练,并且通过训练归纳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三、归纳总结四、复习总结高考趋势

    由于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上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因此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借助二次函数模型考查考生的代数推理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另外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也是20xx年高考的热点。

    三、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双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已知时,○宜用一般式2已知时,○常使用顶点式3已知时,○用双根式更方便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的方

    程为顶点坐标是()。

    (1)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3)二次函数f?x??ax2?bx?c(a?0)

    当时,恒有f?x?.?0,当时,恒有f?x?.?0。

    (4)二次函数f?x??ax2?bx?c(a?0),当??b2?4ac?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m1(x1,0),m2(x2,0),m1m2?x1?x2??.ab时,函数有最值2ab时,函数有最为2a

    四、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对称轴方程为x=2,则在f(1),f(2),f(3),f(4),f(5)中,相等的两个值为,最大值为2函数f?x??2x2?mx?3,当x?(??,?1]时,是减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f?x??x2?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不等式x2?bx?c?0的解集为(?),则b?c?5若函数f(x)=(x+a)(bx+2a)(常数a、b∈r)是偶函数,且他的值域为(-∞,4],则f(x)=1123

    6设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为13,且f(3)=f(-1)=5,则7已知二次函数f(x)?x2?4ax?2a?6(x?r)的值域为[0,?),则实数a五、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图像顶点的坐标为(2,-1),与y轴交点坐标为(0,11);

    (2)已知函数f(x)满足f(0)=1,且f(x+1)-f(x)=2x;

    (3)f(2)=0,f(-1)=0且过点(0,4)求f(x).

    例2已知函数f(x)?ax2?(b?8)x?a?ab,当x?(?3,2)时,f(x)?0,当

    (1)求f(x)在[0,1]内的值域。x?(??,?3)?(2,??)时,f(x)?0。

    (2)若ax2?bx?c?0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f(x)?ax2?bx(a?0)满足条件f(?x?5)?f(x?3)且方程f(x)?x有等根,(1)求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3m,3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3)x+1=0①若存在正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②2个正根m的取值范围③一正一负根m的取值范围④2个负根的m的取值范围

    六、巩固练习

    1.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x∈(0,1]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

    2.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x1x2

    cx2?bx?a?0的解集为3函数y?2cos2x?sinx的值域为4已知函数f(x)?xf(x)?x有唯一(a,b为常数且ab?0)且f(2)?1,ax?b

    解,则y?f(x)的解析式为

    5.已知a,b为常数,若f(x)?x2?4x?3,f(ax?b)?x2?10x?24,则5a?b?6.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f(x)=2x2-mx+3,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

    8.若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x1)?f(x2)(x1?x2)则f(x1?x2)?9.若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a的值为

    10.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

    2)内,求m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0,1)内,求m的范围。

    11.若函数f(x)=x2+(m-2)x+5的两个相异零点都大于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设f(x)=lg(ax2-2x+a)

    (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下二次函数教案

    教学课题:二次函数(1)

    教案背景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转载请注明来源2)与圆的半径x(cm);

    (2)王先生存入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1,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0m,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m),种植面积为y(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第(2)特别是第(3)题的函数解析式,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3、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写出三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样并进行化简。

    (二)老师问: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2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样并进行化简后都具有y=ax+bx+c(a,b,c是常数,

    a≠0)的形式。

    2(板书)一般地,形如y=ax+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

    师:请同学依次说出上述三个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三)学生完成做一做

    p27:1、2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对于第1小题,老师强调二次函数解析式中(1)是整式,(2)二次项

    2系数a≠0,对于第2题(3)老师提醒:先化简,写成y=ax+bx+c形式后,再判断各项系

    数和常数项。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1:如图2,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bf=cg=dh=x(cm),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cm2),求: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x分别为0.25,0.5,1,1.5,1.75时,对误码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一)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尝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教学巡回辅导,适

    时点拨。

    (二)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总结:1、求差法2、直接法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例2:已知二次函数y=ax+px+q,当x=1时,函数值是4,当x=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例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结束后让学生完成强化。

    练习:课内练习第2题。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内容: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猜想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二次函数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概念。

    3、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作业题

    ⅵ.活动与探究

    2m2-m若y=(m+m)x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习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习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

    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我也从中看到了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

    第五篇:二次函数第一节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学会列二次函数表达式和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重点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都是由它的概念所决定的,因此二次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

    例2要用到待定系数法和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纸板模型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可请一位学生口答)

    正比例函数--------------y=kx(k≠0)

    反比例函数---------------y=k/x(k≠0)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

    2。新课引入:

    (1)出示下列函数让学生仔细观察:

    y=20x2+40x+20

    y=x+32

    y=5x2+12x

    y=3x2

    (2)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适时启发:

    ①这几个函数是我们已学过的三种函数吗?

    ②这些函数的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多少?

    ③第1个函数的右边是二次三项式,请同学们说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④第2个函数的右边只有什么项?缺少什么项?请同学们补全。类似请同学们将(3)(4)补全。

    ⑤启发学生通过刚才观察归纳出上述函数的一般的形式:y=ax+bx+c(a,b,c为常数,且a≠0)。2

    3。点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函数-------二次函数,教师板书并给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且a≠0)的函数叫二次函数。

    4。巩固练习1:

    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若是,分别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a,b,c。

    (1)y=πx2(2)y=2x(3)y=1-3x2(4)y=20x2+40x+20

    (5)y=6x2+2x-1(6)y=-x2+3x+2(7)y=2x(x-3)(8)y=x(x+1)-x2

    (9)y=ax2+2x+5(a为实数)(10)y=(k2+1)x2+kx+2(k为实数)

    5。例题引入:运用模型直观演示正方形由于边长x变化产生正方形面积s的变化

    7。巩固练习2: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和是10cm。若设其中

    一条直角边长为xcm。,则另一条直角边长为,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则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当x=5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2)已知二次函数y=3x2+2x+1。

    ①当x=0时,函数值y=_____

    ②当x=-1时,函数值y=_____

    ③当x=1时,函数值y=_____

    ④当y=1时,x=_____

    ⑤当y=-5时,x=_____

    ⑥当y=-3时,x=_____

    8。例题讲解:

    例2:已知x的一个二次函数,在x=0时的值是1;

    在x=-1时的值是0;在x=1时的值是3。

    求这个二次函数。

    分析:讲解时注意以下几点:

    (1)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这个二次函数。

    (2)消元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3)师生在完成例题后,同时强调:根据题意先设定二

    次函数y=ax2+bx+c关系式,其中a,b,c是待确定的常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以a,b,c为未知数的方程组,求得a,b,c的值。从而得出函数关系式,这种求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9。学生课堂练习:(指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检查)

    已知二次函数y=ax2+c,当x=2时,y=4;当x=-1时,y=-3。

    (1)求a,c的值;(2)求当y=0时,x的值。

    10。课堂小结:

    ①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二次函数解析式,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完全形式,缺项形式。

    ③用待定系数法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1。布置家庭作业及思考题:

    ①函数y=ax2+bx+c一定是二次函数吗?

    ②已知函数y=mxm2+m+2+7x+3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试确定m的值。

    ③以前我们用描点法来探索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请同学们自已动手操作,画一画二次函数y=x2,与y=-x2的图象,并观察图象有何特点?

    本网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九年级数学青岛版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教案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利润问题

    二次函数的解法

    Jk251.coM编辑推荐

    二次根式教案_优秀教师总结精选


    第一篇: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题;

    2.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和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问a?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3.理解a2?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1)形如

    (2)

    (3)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aa?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应用;a2?a?a?0?

    a?a?0?解决具体问题;

    a?a?0?是一个非负数;2.难点:(1)利用(2)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

    用探究的方法导出a?2?a?a?0?

    第1页共5页

    (3)探究结论,讲清a?0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a2?a才成立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四个问题或者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那么它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横、

    x

    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长是?

    (二)探索新知

    1.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称为二次根号。

    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设问:1.-1有算数平方根吗?2.0的算数平方根是多少?3.当a

    a有意义吗?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1x

    x?x?0?、0、2、-2、

    ?

    、x?y?x?0,y?0?x?y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

    ?或0.?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例2:当x是多少时,

    x?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

    例3:(1)已知y?(2)若

    2?x?x?2?5,求

    xy

    的值(key:2)

    a?1??1?0,求a20xx?b20xx的值(key:2)

    2.通过上面的学习,你们知道我们知道:当a?0时,当a?0时,这就是说,

    a?a?0?是一个什么数呢?

    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a表示

    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a?a?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

    ?

    ?1?2

    ??0????3???

    由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到:一般地,a

    ?

    ?a?a?0?

    (1)巩固练习:p5.练习1(2)应用拓展:例1:计算:1.?32

    x?1

    ??x?0?2.a?

    a?2a?1

    ?4.4x

    ?12x?9

    ?

    上面4题都可以运用a

    ?

    ?a?a?0?的结论解题。

    例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2)x4?4(3)2x2?33.(学生活动)填空:

    2?0.1?

    ?1?2

    ???0??10?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20.1?0.1

    1?1?

    02?0???10?10?

    因此,一般地:巩固练习:化简:(1)

    (2)

    a2?a?a?0?

    ?42

    (三)应用拓展:例1:填空:当a?0时,

    a2?;当a?0时,a2?,并根据这

    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2)若(3)若

    a2?a,则a可以是什么数?a2??a,则a可以是什么数?a2?a,则a可以是什么数?

    ?

    例2:当x?2,化简x?22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形如

    1?2x2

    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a?a?0?是一个非负数;4.5.a

    ?

    ?a?a?0?;反之,a?

    a??a?0?;

    a2?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a2??a的应

    用拓展。

    五.布置作业

    p5.习题1.(2)、(3)2p6.4、5.思考练习:p6.8

    第二篇:二次根式化简教案中的任务小纸条

    二次根式化简教案中的任务小纸条

    第2题的第(1)题:讲解时要讲清两个问题

    ①怎样化简,(例如被开方数8可分解为4╳2,把4开到根号外面得2等.)

    ②怎样合并

    展示前准备:要确定谁上黑板讲解,什么讲

    第2题的第(2)题:讲解时要讲清两个问题

    ①怎样化简(例如被开方数16x中把16开到根号外面得4等.)②怎样合并

    展示前准备:要确定谁上黑板讲解,什么讲

    第2题的第(3)题:讲解时要讲清三个问题

    ①怎样化简,

    ②化简时注意什么问题(例如化简时,被开方数48分解为16╳3后,16开到根号外面得4,4要跟根号前的3相乘等.)③怎样合并

    展示前准备:要确定谁上黑板讲解,什么讲

    第2题的第(4)题:讲解时要讲清的个问题是

    展示前准备:要确定谁上黑板讲解,什么讲

    计算顺序

    例如第一步:先去括号等于

    第二步:化简等于.;第三步:合并等于..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1章第3节二次根式的加减(2)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1章第3节二次根式加减(2)教案

    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时间:20xx-9-5执教:韩亚刚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含有二次根式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

    (2)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相除及乘法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iddot;zx(2)(2x2y+3xy2)÷xy

    2.计算(1)(2x+3y)(2x-3y)(2)(2x+1)2+(2x-1)2

    老师点评:这些内容是对八年级上册整式运算的再现.它主要有(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3)多项式÷单项式;(4)完全平方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二.探索新知

    如果把上面的x、y、z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

    整式运算中的x、y、z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

    例4例5教学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已知a=?2,b=?2,求:a2?ab?b2的值

    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

    六、布置作业教材p

    反思:

    21习题21.34、8.

    第四篇:二次根式的教学反思

    21.1.2二次根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反思如下:

    1.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的内容,是一节新授课,在备课时按照目标让学生明白、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总结的指导原则进行认真备课尤其对例题与练习题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顺序安排,并且认真制作了课件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的解决。

    2.让学生回顾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得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后又复习了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通过练习让。

    根据几个例题的练习,学生可以得出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进而掌握公式的一般推导方法。

    3.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在做完思考题之后,学生自己就初步得出了结论,而且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越来越完善。让学生自己找出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与联系,虽然不够系统和完整,但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和互动学习方面还有欠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索求知进行了引导,并且鼓励大家自己得出结论,但在互动方面做的还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立思考,很少与同学合作交流,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第五篇:二次根式教学案例

    二次根式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是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的起始课。二次根式的学习,是对代数式的进一步学习。本节主要经历二次根式的发生过程及对二次根式的理解。掌握求二次根式的值和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为以后的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案例描述:

    1、学习任务分析:

    通过对数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复习,鼓励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注意转化思想的渗透。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比如求二次根式根号内的字母的取值范围,就是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来解决。注意学生数学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已掌握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为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做好准备。另外,学生对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作为基础,经历跟此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对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案例反思:

    1.下列代数式若能作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则求出字母的取值范围?若不能,则说明理由。1-2a-2a2-1(2+a)2-(a-5)2

    以往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都是全班回答,有些学生反面信息不能体现出来。采取的措施是全班举手势回答,可以做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举布,若不能举拳头。使班级能够全面参与,避免集体回答所体现不出的问题。

    2.合作活动:

    第一位同学出题者:请你按表中的要求写完后,按顺时针方向交给下一位同学;

    第二位同学解题者:请你按表中的要求解完后,按顺时针方向交给下一位同学;

    第三位同学批改者:请你用蓝笔批改,若有错误,请与解题者商议并请其订正,完成交给你信任的同学用红笔复;

    第四位同学复查者:请你一定要把好关哦!

    出题者姓名:解题者姓名:

    第一个二次根式:1.要使式子的值为实数,求x的取值范围.2.写出x的一个值,使式子的值为有理数,并求出这个有理数。3.写出x的一个值,使式子的值为无理数,并求出这个无理数。

    第二个二次根式:1.要使式子的值为实数,求x的取值范围。2.写出x的一个值,使式子的值为有理数,并求出这个有理数。3.写出x的一个值,使式子的值为无理数,并求出这个无理数。

    批改者姓名:复查者姓名:

    《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的地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主导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合作活动的安排就是对这一课程标准的体现。

    好范文网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二次根式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加减》的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的乘法_说课稿

    9上21.2《二次根式性质》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荐】


    第一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斯基摩人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响、战、号、品、夏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

    1.地球仪,雪橇的图片、极昼、极夜图片及本课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极和爱斯基摩人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导入新课:在地球的最北边,有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个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着爱斯基摩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吧。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4.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三、再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借助地球仪帮助理解:北极、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及极昼、极夜的现象。

    (2)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冷;

    2.说一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读----找-----悟)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

    第二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阳光1

    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乌黑、作为、怀里、房门、闪闪发亮。学习3个新偏旁:单耳刀、包字头、户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体会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理解阳光都跑到我心里去了的含义,教育学生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亲情之爱。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拉开窗帘或打开窗户,指着射进教室的阳光。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板书:阳光)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第6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板书:6

    1.教学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佳子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了。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1--

    3.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词。

    (1)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读音,发现读错的及时纠正。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标自然段序号。

    (3)质疑。

    2.用手势告诉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7人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问题。同学间能相互解决的先解决。重点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讨论解决。

    (1)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2)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五、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研读第14自然段,解决问题(1)。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想想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你从哪些段落和句子中读出来的?

    (2)在小组里读自己找的段落和句子并谈感受。

    (3)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问题读有关的段落和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引导点拨,指导朗读。①课件或挂图出示课文中插图1,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想像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金色的阳光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中佳子的想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她会产生这种想法。

    (佳子在享受美好的阳光时,想到了奶奶需要阳光,但她腿不方便,所以产生了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的想法。)

    ③从这儿看出佳子是怎样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研读第57自然段,解决问题(2)。

    佳子决定把这美好的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送给奶奶,结果怎样呢?

    ①自由读第57自然段,说说结果怎么样?

    (回到家,佳子发现阳光不见了,急得要哭,奶奶却笑着说: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

    ②再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佳子对奶奶的爱。奶奶感受到佳子的爱,心里暖融融的,就像充满了阳光。)

    ③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体会奶奶为得到小孙女的爱而感到喜悦激动之情。

    六、表演感悟。

    自由组合表演让学生体会怎样做一个尊敬长辈,有爱心的孩子。

    七、总结读文,拓展思维。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佳子吗?为什么?

    2.请你对佳子说句赞美她的话。

    3.仔细想想:你周围的人,如: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记忆。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三个新偏旁。

    3.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描红、仿写田字格中的字。

    四、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请你像佳子一样,为你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堂板书

    6.阳光

    阳光

    把送给

    佳子奶奶(心里)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酸的和甜的

    一、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串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四、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五、课前准备:课件、动物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小兔子图。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这么多的水果,谁来尝尝味道?(请一些孩子尝,并说出味道)生1:酸的生2:甜的

    相机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

    师:请用读告诉老师这两种不同的味道。

    生:齐读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酸的和甜的的故事,睁大亮眼睛,竖起小耳朵,故事开始了。

    课件播放课文动画,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游戏识词

    生交流识字方法。

    2、教学生字串

    生1:串像羊肉串

    师:哎呦,都形象啊,还有不同的吗?

    生2:像冰糖葫芦

    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一起来写写。

    生在作业本上写2个,师巡视指导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了,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快快打开书第7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再想一想,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贴葡萄图)

    生自由读文。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围绕酸来研读

    师:孩子们课文读得真认真,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小松鼠、小兔子(贴图)

    师:谁说葡萄是甜的?

    生:小猴子(贴图)

    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文中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生:第一自然段:他怎么说的?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没吃到葡萄。

    师:那狐狸想吃葡萄吗?

    生:想

    师:是有一点儿想还是非常想/

    生:非常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我从图上看出小狐狸口水都流下来了。(出示第一幅图,观图)

    师:能借助插图读懂课文,你真棒。课文中有句话也告诉我们狐狸很想吃到葡萄,是哪句?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读时在图的旁边出示这句话)

    师:狐狸转来转去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又跳起来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狐狸太想摘到葡萄了,谁能读出狐狸的这种心情?

    生:读

    师:你这样读能让人感觉到狐狸很想吃葡萄吗?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有点儿感觉了,谁再来?

    生:读

    师:请起立,加上你喜欢的动作一起读。

    生:齐读

    师: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此时此刻狐狸是怎样的心情?

    生:狐狸很伤心

    师:请你伤心的告诉我们

    生读

    生:狐狸很难过

    师:请读出狐狸的难过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生气

    师:请你生气地说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着急

    师:于是,狐狸着急地说:

    生读

    师: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想安慰安慰自己。

    师:是呀,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瞧瞧瞧瞧,这真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生:狡猾的狐狸

    师: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小松鼠和小兔子

    师:他们为什么也这么说?

    生:因为他们是听别人说的。

    师:而没有亲自去尝葡萄的味道,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句子知道的?

    生:狐狸很聪明,她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出示句子)

    师:还有吗?

    生: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算的,那一定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谁能读出狐狸的聪明和葡萄的酸味?

    生读

    师:谁能把小兔子轻易相信别人话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

    师:真不错。其实,他们俩一个会爬树,一个又跳得很高,轻易就能摘到葡萄的,却听别人说葡萄是酸的也就信以为真了,可见,他们踢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了。是不是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和他们是一样的呢?

    2、围绕甜研读

    生:不是

    师:谁不是

    生:小猴子

    师:他怎么说?

    生:他会所葡萄是甜的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尝过了(板书:尝试)

    师:对,课文中有句话告诉我们他尝过了,是哪句?

    生: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出示课件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请女孩子读

    师:同样是写小猴子吃葡萄,你认为哪句话更好呢?

    生:我认为第2个句子好,因为加上了大口大口就能看出小猴子吃得很香。师:请你把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葡萄的样子表演出来

    生表演

    师:吃得多香啊哟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小猴子吃得很带劲。

    师:什么是带劲。

    生:就是吃得很香的样子。

    生读

    师:吃得真带劲

    生:我觉得小猴子对葡萄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把你的不是一般读出来

    生读

    生:小猴子真喜欢吃葡萄

    师:真喜欢,不能再等了。

    师:你什么时候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

    生:我饿了的时候,就大口大口吃东西。

    生:妈妈领我上肯得基时,我就大口大口地吃鸡腿。

    生:我吃鱼香肉丝时,就大口大口地吃。

    师:孩子们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和小猴子再来尝尝葡萄的香甜吧。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可以加上动作。

    生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小猴子是怎么吃到葡萄的呢?请大家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就明白了。

    生自由读

    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师:请给望望、紫红色作上你喜欢的符号

    师:紫红色的葡萄已经怎样?

    生:成熟了

    师:望望说明小猴子在干什么?

    生:在看

    师:看什么?

    生:看葡萄

    师:对,他在观察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所以,请男同学齐读(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

    生: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

    师:谁能读出小猴子的迫不及待?

    生:读

    师: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么样的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着急地爬上葡萄架。

    生:急忙、飞快地、连忙、立刻(请分别用上这些词读句子)

    师:孩子们的词汇可真丰富,有些句子加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就会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大家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句子就更美了。

    师: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就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连忙说什么?

    生: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有个词,连忙速度怎样?

    生:很快

    师:请大家加上动作,用最快的速度劝住小猴子

    生:齐读

    师:小猴子听了小兔子的话后和小动物们之间有几句对话,请看(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想让

    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吗?

    生:想

    师:谁戴上这漂亮的头饰谁就变成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生分角色表演

    师: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吗?

    生:没有

    师:而是先观察了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才亲自去尝了尝,试了试,所以吃到了这香甜的葡萄。这时,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

    生:啊!真甜

    师:谁能读得更甜?

    生读

    师:请看(课件第8幅图),吃到甜甜葡萄的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样的表情?

    生:奇怪

    师:奇怪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明明是甜甜的葡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硬说是什么意思?

    生:他非要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孩子们你们明白吗?

    生:我明白了,因为狐狸够不着葡萄,他也不想让别人吃,所以他就说这葡萄是酸的。生:我觉得他是因为实在摘不到葡萄了,为了让自己高兴点,就假想葡萄是酸的,才这么说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想自己安慰自己,才说葡萄是酸的。

    生:我想,小狐狸是因为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所以才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终于弄明白了问题,这时候他们站在葡萄架下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生:会说以后我们要向小猴子那样,尝一下再体验

    生:不能光听别人的劝告,要自己亲自去做一做

    生:我们一定要向猴子学习,聪明敢尝试

    生:明天我们把葡萄拿到狐狸家里去,让它尝尝看酸不酸。

    生:他们会说有时要倾听别人,有时要自己试一试。

    生:我们以后要学会尝试,不要被别人骗了。

    师:不能光听,也要自己尝尝。小猴子也说了一句话:

    师:听到小兔子和小松鼠说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说一说。出示儿歌:葡萄大,葡萄圆,串串葡萄狐狸chan馋,摘不到,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小猴子,不轻信,迫不及待架上攀(pan),自己尝试味道甜,凡是都要亲体验。

    (四)、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请用上这个句子(),我想对不说:(。)

    生:我想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你可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小猴子,你能够不轻信别人的话,自己亲自去试一试,真棒!

    生:小松鼠,小兔子,以后别再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勇敢点,去试一试,那样你就能像小猴子一样,最先知道葡萄是甜的了!

    生:小狐狸,你吃不到葡(请勿抄袭好范文网)萄就去请小动物帮忙啊,别再自己安慰自己了。

    师:小动物们谢谢你们给了他们这么多的称赞和劝告,如果,以后我们也遇到不了解的事儿

    该怎么办?

    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

    师:孩子们说的都很好,以后遇事儿我们应该向小猴子学习,多动脑,多观察,再亲自去尝一尝,试一试,而不应该象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轻信别人的话。老师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小鹰学飞》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青蛙看海》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狼和小羊》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青松》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云房子》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19课寓言两则

    研课人:董瑞芳李密主备人:李密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反问句。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意,培养小朋友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的精神。教学重点:

    1、

    2、

    3、正确读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懂得要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

    2、

    3、

    4、

    5、

    二、猜谜语。课件展示谜语:一张大嘴巴,说话呱呱呱,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着绿袍。小朋友,很聪明,猜猜到底它是谁?(谜底:青蛙)课件展示蹲坐井底仰望天空的画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语言故事《坐井观天》。学生齐读两遍课题研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

    1、小朋友,请看书,好多生字娃娃都在向你招手呢,请你用自己小黑的方式读读课文,2、

    3、把生字娃娃找出来圈好,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室巡视,实时帮助。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

    2)同桌用生字卡片考认。同桌互相出示卡片,比一比谁读的准。你们看,生字娃娃从你们的卡片中跳到屏幕上啦,你们还认识它们?课件出示生

    字,寓井沿渴弄抬。先指名读,在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在认读过程

    中,及时纠正字音。

    3)

    4)生字娃娃和其他汉字娃娃牵着手过来啦,小朋友我们快和它们打招呼吧,动画先后出现词语寓言抬头学生认读。游戏争当小老师。和课件一起出示词语卡片寓言井沿口渴弄错抬

    头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教师指一个词,学生抢读,读准了就选他当小老师

    拿起相应的词语卡片教大家读。顺利完成任务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5)游戏一字开花。一个生字娃娃能够和很多汉字娃娃作朋友,组成不同的词语。

    课件演示井(井沿)(水井)()()你能给它找更多的朋友吗?鼓励学

    4、生用多种方式找(如:查字典、互相交流等)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记忆生字。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如:换偏旁,编儿歌等,对好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2)指导书写。指导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重点指导渴和错观察这两个字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左右比例:左窄右宽,渴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4)作业赏评,把书写得好的,展示出来奖励一朵小红花。

    (二)品读感悟,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边看边读,看图表现了哪部分内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4、指明分段朗读,指导其他学生骊朗读作出评价。

    5、说一说: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6、青蛙和小鸟因为天有多大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大得很。

    三、拓展归纳

    1、读,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读。用勾出小鸟的话,用勾出青蛙说的话,反复读一读。

    (2)同桌读。同桌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边读边体会语气。

    (3)全班交流读。课件显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通过读,理解内容。你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得那么远吗?大话就是指虚夸的话,指导读好反问句语气,体会青蛙坚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怎么会弄错呢?指导读好笑、一抬头、怎么会弄错等词语,体会青蛙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全班分角色朗读,想读谁的就读谁的,读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讨论交流,体会寓意。

    (1)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谁的话对?青蛙为什么错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拿起卷好的

    小纸筒的一头看天,谈谈体会,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生,弄清青蛙错误的根源。

    (2)全班交流,体会寓意。小青蛙错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只井底之蛙?说一说

    学的局限,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犯和这只青蛙一样的错误。

    (3)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目光狭小(受局限性)

    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

    2、听故事《亡羊补牢》:课件演示画面,配乐播放故事。

    wángyángbǚlǎo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亡羊补牢

    学生读词语,提醒学生亡读后比鼻韵,牢是边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4、先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小朋友,请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用生字卡考认生字。同桌互相出示卡片,比一比谁读得准。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即时纠正。

    3)卡片出示词语羊圈、修一修、狼、亡羊补牢学生认读。

    4)游戏放羊。小朋友,天亮了。羊圈里的小羊都争着出去,请你帮助养羊把小羊一个

    一个地放出去吧!课件显示:一个大的羊圈,里面挤满了小羊,每个小羊身上都写着一个词语亡羊补牢修一修羊圈后悔赶忙结结实实,老师指一个词,学生认读,读准了,就用动画的形式把羊放出羊圈去。

    5)指导刻字写字。

    讲:学生观察生字后,讲字的结构和记忆方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方法,以好的方法要及时肯定推广。

    练:练习给生字扩词。让学生通过扩词练习,运用生字,积累更多的词语。

    写: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评:学生作业评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看图,图文对照说说故事内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

    四、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感受人物人物心理活动。

    (1)自己读。认真阅读课文,用勾出反映养羊人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一

    读,体会养羊人的心理变化。

    (2)小组合作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表演动作,体会邻居和养羊

    人的心理活动。

    (3)师生共同品读。

    2、讨论交流,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小组讨论:养羊人丢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生,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第二

    次丢羊后,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寓意。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你

    想对养羊人说什么?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引导:我们在生活

    中不要怕做错事,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同样值得表扬。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给别人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推荐课外读物《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第一次没修羊圈丢了一只羊

    第二次及时修好羊圈再也没丢过羊

    反思:

    20采蘑菇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会写本课生字。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采蘑菇》(演示课件或挂插图,范读故事)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故事里的汉字娃娃正等着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

    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要求学会的生词。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写字教学

    1自己观察,尝试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全班反馈,师生共同点拨。

    3把自己想写的字再写一写。

    作业

    描描写写: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读课文,质疑问难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解决。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尝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要求:不加字、不少字、不回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看图,说说图画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三、品读,感情课文内涵

    1、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灰兔和白兔说的话。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

    作适当的点拨。

    2、课本剧表演。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不屑、盼望两词的意思,体会灰兔的心理活动,在表演中继续理解白兔说的话: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四、思考、拓展延伸

    1、紧扣课后第一题的二小题问:灰兔以后会怎么做?让小朋友创编故事。可用画画、文字、图文结合等表示,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续编故事,续画插图,激励创新。

    教师启迪: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给灰兔,说:只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的一篮子蘑菇!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以后会怎么做?请小朋友来当小作家和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上几个片断,怎么样?由于有开关故事作铺垫,学生很快就人编出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很后悔

    方法:让学生先说再画最后写和交流。

    a)完成课后第二题,搜集优美词语。

    板书设计:

    采蘑菇

    灰兔太小太少空哭了

    白兔不论大小满教育

    ↓(从小事做起,才有收获)

    反思:

    21小雨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和会写要求的字,学习、积累、运用学过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品读中感悟到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

    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

    课前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猜谜,揭示课题

    1、猜谜语: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

    3、同学们,我们来和小雨点打个招呼,好吗?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词勾画出来。

    2)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词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读。

    2、小雨点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总结:小雨点开始觉得自己很平凡,心里觉得很悲伤、失望,后来听了两只青

    蛙的赞美,知道自己虽然看起来平凡,但是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变得自信。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音:你发现了什么?凡、谈、厌是前鼻韵

    母;另是后鼻韵母;奏是平舌音;注是翘舌音。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指导学习。

    1)小组互相抽认带音节的生字,互相纠正。

    2)认去掉音节后的生字。

    3)小组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些生字的?教师引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巧记。

    4、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1)吃水果游戏:黑板上出示带有生字的水果卡片,让学生挑出带有生字的水果的

    卡片,让学生挑出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认读背面的生字。如果认读正确,水果就归他。

    2)指导书写生字:老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顺,许、注、谈、蛙

    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蛙的右边是两个土,厌是半包围结构。谈、琴两字的笔顺。

    3)教师一边指导,一边示范。还要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

    惯。

    4)学生练习书写,按笔顺规则,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写后对作业进行展评、赏

    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作业:

    把你想写的生字和词语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jeyoo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荐】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学期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②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③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④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小学二年级课文《回声》。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

    《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回声》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回声的录音,课堂放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回声》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在中教网搜索回声的实验,然后简化小学生能直观理解的实验,让同学们对回声的形成有切身体验。

    四、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理解第四自然

    接着我跟小学生们说:“秋天可说的事物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家很喜欢的秋天的树叶,我们把它叫‘落叶’。话要说清楚。”(提出了说话的要求)

    我先引导同学们说了这么几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树叶落在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树叶落在院子里。”我边说边画,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谁接着老师的话说呢?”同学们举手抢答。我说:“大家说得真好,有条有理,怎么把话说得更好呢?你们想想看,秋天哪些树的叶子变黄了呢?”“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泡桐树的叶子变黄了。”“杨树的叶子变黄了。”他们说出好多来。“那么,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呢?”“红得像什么呢?”“红得像一团火。”也有的说:“红得像小灯笼。”我说:“好,说得真好!那么什么树的叶子还是绿的?”生答:“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绿。”我又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什么?”生:“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群群蝴蝶。”“不对,像一群群彩色的蝴蝶。”我笑着说:“请一个同学把这些话连起来说一说。”一个学生举手说:“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杨树、柳树、泡桐树的叶子变黄了,柿树的叶子变红了,一片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像一群群飞舞的彩蝶。只有柏树和冬青树还是那么绿。”(让学生学会连句成段)

    接着我请小朋友看第二句“树叶落在地上”的画图。“你们看,小虫将树叶当成了什么?”小朋友说:“秋天到了,天变冷了,小虫把树叶当成屋子,把它当成自己温暖的家。”师:“小虫怎么说呀?”生:“我的屋子真漂亮,从天上掉下来,不用我自己造,住在里边暖暖和和真舒服!”师:“嗯,你的话说得很清楚、明白,也生动,再想想,小虫爱劳动,它会这么说吗?”老师一指点,小朋友笑着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小虫说,你们看呀,我的屋子多漂亮,黄黄的屋顶,绿绿的墙,红红的地毯,住在里面既不怕风,又不怕雨,多舒服呀!”还有一个小朋友说:“前边再加上几句,小虫哼唷哼唷,把树叶拖过来,盖成了一座小小的屋子。”接着我说:“树叶落在河沟里”(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你们看什么爬上来了?”“蚂蚁爬上来了。”“你们看,小蚂蚁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同学们说:“把树叶当成了一只小船。”“哦!它怎么会到这只小船上来的?来干什么?”一个小朋友说:“因为秋天

    来了,天气凉了,冬天快到了,小蚂蚁想,该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于是小蚂蚁一大早起来,到树林里去找过冬的粮食。小蚂蚁来到一条小河沟边,过不去,怎么办?忽然看见沟边飘着一片黄叶,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想,我有办法了,于是它哼唷哼唷地爬到小叶上,把树叶当成一只小船,划过了小沟,它就到树林里找粮食去了。”我说:“嗯,想得真好!”再看图:“树叶落在小河里,什么过来了?”“小鱼过来了。”“小鱼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小鱼把树叶当成了小伞。”“小鱼又怎么说呢?”“小鱼说,大家来呀,都来看呀,我的花雨伞多漂亮啊!”另一个小朋友说:“雨伞为我们遮雨挡风。”我笑着说:“越说越好,树叶落在院子里,什么飞来了?”“小燕子飞来了。”“小燕子怎么说呢?”“小燕子把树叶当成信。”于是他们把过去学过的黄鹂呀,大雁呀,到南方过冬的那些鸟呀联系起来了。有个同学说:“小燕子对妈妈说‘妈妈,妈妈,黄鹂阿姨给我们来信了,叫我们去南方过冬。”还有个小朋友说:“信不快,风把树叶吹得更快,像电报。应说大雁伯伯给我们来电报了,叫我们快到南方过冬去。”我说:“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句句地都说完了,小朋友把整个句子连接起来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通过教师这样的临场作文指导,同学们认识了事物,丰富了想象,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

    第四篇: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拼音

    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词语的拼音

    2通过拼音可以正确书写词语

    教学内容

    1让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2让学生根据词语写拼音3区分平舌和翘舌

    第二课生词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上的生词

    2掌握词语的意思

    3能根据给出的字组词

    4知道单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5掌握基础的谚语和成语

    教学内容

    1课本生单词的读写

    2课本生单词的听写

    3基础单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4根据给出的字组词

    5简单成语和谚语的学习

    第三课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简单诗歌的意思

    2能对作者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3能背诵诗歌

    教学内容

    1讲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讲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讲解诗歌中个别字的用法

    第四课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教材的课文

    2能流利朗读课文

    3能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4能大概掌握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

    2分析课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分析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五课作文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描写的技巧

    2掌握作文的结构

    3掌握写作的顺序

    4掌握写作的要素

    教学内容

    1作文的基本机构2描写的基本手法3作文的要素4作文的顺序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雷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

    后的景色特点。

    2.

    3.体会课文观察仔细,用词准确的特点。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8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

    师: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夏季很常见,你们想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哪些变化呢?请看大屏幕,把你看到、听到的讲

    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雷雨天的动画)

    师: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请打开书,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大屏幕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读问题)

    师巡视,指导

    随回答板书: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二、研读“雷雨前”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找一找雷雨前有哪些天气变化。

    (随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鸣)

    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重点讲解:“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压”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乱摆”说明了什么?

    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不同?

    “垂”字又说明了什么?

    用“越??越??”说一句话

    怎样才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出雷雨前天气的特点呢?(师范读)学生试读,个别读,仿读,集体读。

    小结:作者不但观察仔细,而且用词准确,生动,形像。总结学习方法,找特点——勾词语——朗读体会

    师:你们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习下面的部分吗?

    三、自学“雷雨中”

    小组讨论这一部分作者看到、听到、感觉到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雷雨中雷声雨声树房子)

    同桌交流,划出你喜欢的词?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怎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呢?

    “哗”、“看不清”说明雨大,雨点多而急。读重音。

    “渐渐地”表现雨由大到小的过程,说明雨要停了,语速要慢。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小组评出最棒的。

    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雷雨变化的整个过程。

    四、学习“雷雨后”

    观看大屏幕,读课文,找出事物特点

    (板书:雷雨后太阳彩虹池塘青蛙等)

    你能把这些画出来吗?(小组讨论,进行展示)

    大屏幕出示雨后的图片

    引导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洁净、充满生机呢?(同桌互读,评价后,进行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

    1、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到日记里吧!

    六、板书

    18.雷雨

    雷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鸣

    雷雨中雷声雨声树房子

    雷雨后太阳彩虹池塘青蛙等

    adiwan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好文)


    第一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流程:

    1、导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我们在小学学过他的诗歌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等等。那你喜欢哪一篇?

    甲:《赠汪伦》,因为它传达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令你十分感动。

    乙:《静夜思》,因为它写了在外漂泊游子的孤独愁苦,抒发了对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思乡之作,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许多多。那么,当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漂泊在外的诗人王湾会有怎样的感概?我们今天通过《次北固山下》来倾听他的心声。

    2、老师泛读。(我们都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古代诗歌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从诗题上获得哪些信息)

    动词:次,停留;名词:北固山下,江苏镇江之北(地点);主人公:王湾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件: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

    3、学生大声朗读(思考: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他总有事做。那么请同学们归纳出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

    所见(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风,帆)(海日,残夜)(江春)

    所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所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新整合: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整体感知:那么作者的心情是高兴、喜悦还是愁苦、失落了?

    4、古代诗歌体裁了解。(这首诗歌属于什么体裁,同学们不知道,那么老师给

    同学们补充介绍)

    形式上:1、古体诗:以五言、七言居多。特点,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太讲平仄,用韵自由。

    2、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律诗,包含五言、七言律诗,其中每首律诗共8句。单句为出句,双句为对句,合起来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局叫尾联。其中,颔、颈两联一般讲究对仗。绝句,包含五言、七言绝句,每首共四句。

    (不仅要记住这个顺序,还要注意颔和颈联的写法)

    其次,老师再补充一下5字诗句的停顿,要么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

    5、活学活用,现学现卖。

    次/北固山下重要,正确阅读就会产生正确理解。所以,我准备了音频文件,并且在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节奏划分方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环节4诗歌解读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分析与综合结合的方法来解读全诗。

    分析:

    a.先分析首联,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注释回答首联的大意,然后加以点评,并给出标准。

    再请同学们思考“首联是如何体现乡愁的?”请一位同学尝试回答。

    b.分析颔联,理解大意,思考“颔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c.分析颈联,理解大意,思考“颈联是本诗中的名句,它蕴涵了什么样的哲理?”

    d.分析尾联,先讲典故“雁足传书”,再理解大意,思考“诗人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

    综合:

    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5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诗中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接、间接相结合,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环节6知识回顾

    a.诗中表明诗人客游他乡的句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诗中描写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诗中体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含意思相近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d.诗中作者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环节7作业

    a.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思乡之情。

    b.给父母打个电话,述说相思之意。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首联:旅途之景??????写景

    颔联:江水之景??????写景

    颈联:江春之景??????写景

    尾联:思乡之情??????抒情

    抒发作者的乡愁乡思。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作品有《奉使登终南山》等。

    4、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5、学生默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

    情怀。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

    静的景色。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出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

    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句,抒发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即景抒怀。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

    但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恰到好处。旅程介于

    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产生密切的关系,颔联完全是

    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加阔,风正一

    帆正挂着。颈联是即景抒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以传的思绪。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

    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

    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

    ————即景生情、旅途思乡。

    离骚教案【荐】


    第一篇:20xx离骚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对联一副,请判断这副挽联是悼念谁的?并说明理由。)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提示:①“招魂”“九歌”都是屈原作品的名字。②屈原作品中多写到“香草”。③“三户地”是“楚地”的别称,项羽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矣”。④“呵壁”“湘流”,屈原曾经被流放到湘水一带。

    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

    (要求学生三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1.字音: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又重之以修能(chóng)肇(zhào)汨余若将不及兮(yù)搴阰(qiānpí)弃秽(huì)蕙茝(chǎi)昌被(pī)窘步(jiǒng)舆车(yú)踵武(zhǒng)惮(dàn)荃(quán)謇(jiǎn)

    2.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合以往学过的文言知识解决重点,难点。

    1)古今异义词

    ①惟夫党人之偷乐兮。(偷乐:古:苟且偷安;今:私下里自己乐)

    ②朕皇考曰伯庸。(朕:秦以前泛指“我”或“我的”;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③纫秋兰以为佩。(以为:古为两个词,“以”是介词,“为”是动词,意思是“把??当作/看作”;今为一个词,意思是“认为”。)

    ④春与秋其代序(代序:古为“依次”义;今为“代替序言的文章”)

    ⑤昔三后之纯粹兮(纯粹:古为“品德精美无疵”;今指“不掺杂别的成分”)

    ⑥夫惟捷径以窘步。(捷径:古为“斜出的小路”;今指“近路”)

    2)词类活用

    指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如:

    ①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名词用为动词,意为“命名”;“字”也是名词用为动词,意为“起字”)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秽”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秽政”。)

    3)掌握重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以”文中多次出现,了解其作为连词、介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相当于“而”,前后为修饰关系)

    ②路幽昧以险隘。(连词,相当于“而”,前后为并列关系)

    ③又重之以修能。(介词)

    “之”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又重之以修能。(代词)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③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其”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兮代序。(助词,无意义,凑足音节。)

    4)注意通假字的用法

    ①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②来吾道夫先路。(“道”通“导”)

    ③岂惟纫夫蕙茝?(“惟”通“唯”)④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⑤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

    5)特殊句式(古今使用不同)

    a.倒装句

    a.介词结构后置

    古代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作补语,今放在动词后作状语。如:

    ①又重之以修能。②肇锡余以嘉名。③忽奔走以先后兮。

    b.宾语前置句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b.省略句:在古代文中多见,一定能根据上下文文意补充完整,这对理解文意关系甚大。

    ①纫秋兰以为佩。(“以”和“为”之间省略了宾语“秋兰”)

    ②乘骐骥以驰骋兮,(“乘”前省略了主语“君王”)

    ③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之间省略了宾语“九天”)

    (4)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节: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

    第二节: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

    第三节: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5)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

    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

    对比手法的运用

    尧、舜:“耿介”——桀、纣:“猖披”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三、探究阅读

    (1)《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2)(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4)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四、课堂小结《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篇:离骚教案

    <离骚>讲学稿

    主备教师:高晓霞

    时间:20xx年11月20——22日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锁定重难点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

    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2.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①重要词语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作业:识记字词,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4)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4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5探究阅读(1)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2)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附《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

    离骚(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给我本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只因走邪道而难以行步。

    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使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

    当初你与我曾山盟海誓,后来竟然翻悔另有他想;我倒不难与你离别疏远,伤心的是君王反复无常。

    我已滋育了九畹春兰,我又种下了百亩惠草;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还套植了杜衡和芳芷。

    希冀枝繁叶茂花红叶绿,但愿待成熟时我将收割;

    即便叶萎花谢也不悲伤,只痛心众芳的芜秽变质。

    众人争相钻营贪婪成性,个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们对内恕己外责他人,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

    急奔驰追逐权势财富,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老境慢慢地将要到来,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饮木兰花的甘露,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只要我的情操确实完美,长期饥饿憔悴何须伤感。

    采木兰的根须联结白芷,再贯串薜荔含露的花蕊;举起菌桂嫩枝缝蕙草,把胡绳揉搓得又长又美。

    我真城地效法前贤楷模,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虽然不合于今人的时尚,

    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风范。第三课时:讲评《创新教程》练习

    第三篇: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导入

    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简介“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1

    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3、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三、新授

    1、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

    3、学生质疑。

    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

    行提问。老师作出回答。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

    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

    “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3)虽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指导朗读

    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

    4、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二、

    三、当堂背诵研讨课文

    1、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讨论、概括:§(1-7):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2、赏析重点诗句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幻灯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四、分析特色

    (幻灯打出)(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讨论,明确: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2.请学生找出以下语言知识点,教师疏通重要词语(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圆凿。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2)同类活用

    步.

    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高.

    余冠之岌岌兮形——动,加高。长.

    余佩之陆离形——动,加长。固前圣之所厚.

    形——动,推重。哀.

    民生之多艰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鸷鸟之不群.

    兮名——动,合群。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名,淫荡,纵欲之事。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

    四、理解文章

    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

    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能力提升

    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译文: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第四篇:《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一、思想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2、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三、能力目标:

    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

    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屈原与楚辞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

    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

    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简介“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

    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

    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

    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新授

    1、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

    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

    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

    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

    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

    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

    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

    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2、课文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

    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四、作业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

    4、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

    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

    “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二、整体把握

    1、(1-7):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2、(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

    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三、课文赏析

    1、第1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

    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

    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

    志。

    2、第2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

    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

    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

    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

    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

    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

    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第3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

    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

    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

    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

    《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

    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4、第13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四、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五、文章特色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讨论,明确: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5、“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大家联系起来体会可能就容易明白了。

    五、布置作业

    1、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3、课外阅读《语文读本》《屈原诗两首》(《涉江》、《国殇》)。

    第五篇: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

    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三、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1、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高阳,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专称),皇考(如丧考妣),摄提,贞,孟陬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2、皇考为作者命名。

    览揆,初度,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四、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3、作者内美且修能。

    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纫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汩:水急流通状,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5、时不我待,担心美人迟暮。

    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天时运转,春秋轮转,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将无所成就,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6、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一、从“昔三后”到“而改路”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

    7、赞颂三后之纯粹。

    诗人赞颂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种贤才,希望楚王能向古圣先王学习。

    8、尧舜和桀纣的对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为,委婉的告诉楚王要向先圣王学习,遵循治国之道,任用贤才。

    9、党人和自己的对比。

    党人只图享乐,结果祸国殃民,既表示对党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国家担忧,告诉楚往要远小人,任用真正的贤才,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10、自己忠而被谤的遭遇。

    踵:脚后跟,武:足迹,荃:香草名,喻楚怀王

    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评析)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却受到众女的嫉妒谗毁,终于被抛弃。

    11、患而不舍为灵修。

    謇謇:忠贞的样子,正:证,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明知尽忠的为患,但不忍舍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

    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12、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总结: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嫉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动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像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艺术欣赏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二、语法总结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导”,向导正:通“证”,作证,为证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1、不搀杂别的成分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关于军事的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小班美术教案【荐】


    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1.学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重点:

    学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时,左右或上下摆涂。

    (3)放轻音乐,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小客人花姐姐的出现将活动自然地引入第二环节;请小朋友帮忙这一情节,在激发幼儿同情心的同时也有助于使幼儿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装扮花姐姐的裙子,引导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花。师幼共同评价,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对花姐姐的裙子前后不同的比较,使幼儿直接感受色彩的美。而变漂亮的花姐姐对小朋友的感谢,在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自信心、提高其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2.幼儿和花姐姐一同外出游戏。

    活动结束:(在欢乐的歌声中愉快地结束此次活动。)

    第五篇:小班美术教案

    春天的花(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剪弧线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黄蓝在儿长方形纸条若干、教室两面草地的底板、录音机、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重难点:正确使用剪刀,学习剪弧线

    活动过程:

    (一)线条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线条宝宝可调皮,他们可会变魔术了”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

    1.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来变个魔术吧”

    2.老师用形象胡语言示范怎样使用剪刀。

    如:“小手变成手枪,放在剪刀里,张开一张大嘴巴,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怎样的花?小剪刀又减出怎样的花?”

    再如:“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手拿小方形胡一角,开口朝上)方形的花变成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他从这个角度爬啊爬,爬个弯弯的

    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的花变成了什么花”

    3.请小朋友照老师说得的试一下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剪一剪,变一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

    (四)让花开在草地上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放了,让我们把剪出的美丽的花全都开到草地上(画有小草的墙壁)上去吧”

    默认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二次函数教案【荐】】相关推荐
    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 【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依旧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在平时教学时还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比较好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3篇优秀文章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本文是初二英语教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