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浮力课件锦集4篇
  • 浮力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14

    浮力课件锦集4篇。

    您想找一篇优质文章吗?不妨看看“浮力课件”。每位教师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在课前充分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反馈息息相关。本文供您参考,别忘了收藏!

    浮力课件 篇1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规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本章的的一个学习重点。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感悟科学知识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浮力概念的建立和浮力的规律,难点是浮力规律的探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较重,稍不注意会难以完成。

    学情简析

    学生对“漂浮物体受浮力作用”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再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知识,稍作点拨就可以知道浮力的存在及其施力物体和方向。但对浮力规律的探究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更没独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浮力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班学生中,约五分之二的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达,且有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而其余多数学生学习被动,思想懒散,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思考的习惯。

    教学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提问激疑,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可能有深度、有广度地广泛参与思考。关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限于学生基础,只要求认识到“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暂不作引导分析。关于浮力规律的探究,为了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直接将问题具体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设计实验,由学生“指挥”老师完成探究。关于浮力知识的运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级练习,以此促进学生巩固基础,逐步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及其方向。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作受力分析,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施力物体及力的方向)。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课的教重点;浮力规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钢铁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2、制造轮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漂浮在水上?

    二、观察现象,初识浮力

    1、将乒乓球投入水中,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乒乓球漂浮在水上,它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如何?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而没有下沉,说明它必然受一个朝什么方向的力?这个力是谁给它的?乒乓球受的的浮力和重力,哪个较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将石头沉入水中,提示观察,并思考:石头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爱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它是否受浮力?(鼓励学生设计并大胆表达)

    3、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头的重力,再将石头浸没入水中,并观察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协助读数和记录,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石头在水中受到浮力吗?浮力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总结与板书什么叫浮力以及测浮力的方法。

    三、实验演示,规律探究

    1、引导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我们的猜想一定正确吗?要靠什么来验证?

    2、指名两位学生,协助实验演示: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完全浸没前,随着浸入体积的增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完全浸没后,随着浸入深度的改变,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3、引导分析:这个实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深入探究浮力的规律。

    (1)介绍器材,并将探究问题具体化:溢水杯装满水后,若将物体浸入水中,浸入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是越大还是越小?它排出的水是越多还是越少?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吗?怎样做实验?

    (2)接上述测出石头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往下做:测出空桶的重力,将石头浸没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空桶接下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由学生算出排出水的重力。

    (3)分析总结: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是什么关系?换用其他物体和液体做实验,会得出同样的规律。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怎样表达?鼓励学生表达。

    (4)其实这个规律早在20xx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人是谁?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个规律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什么?课本多少页?大家齐读一遍。教师板书表达式。

    四、梯级训练,加深理解

    1、将一木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重10N,这个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块石头浸没在煤油中时,它排开煤油的质量是800g,这个石头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伐木工人经常利用流水运送木料。若一根圆木浸入水中的体积是,那么这根圆木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五、提示帮助,方法补充

    1、F浮=m排g

    F=ρ液V排g

    2、由补充的计算方法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六、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行回忆: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浮力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1)知道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内容不多,但难度大,梯度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

    基于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以及物理课程标准上要的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培养设计和动手实验、分析与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教学目标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难点:

    重点:浮力 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难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说学情: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要把浮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又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归纳获得新知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水、酒精、饮料瓶、氢气球

    学生分组实验: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盐水两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轮船、冰山图片,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那么大的轮船和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

    (二)进行新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认识浮力 本环节从“感受浮力---探究原因----定义浮力”的思路进行。

    首先做好三个演示实验:

    1:乒乓球在水中上浮。

    2:乒乓球在酒精中上浮。

    3:出示氢气球,松手,氢气球飞上屋顶。

    接着设问: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的作用?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了在不同液体中---在气体中----上浮的---下沉的各种情况下受浮力的现象,灌输了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

    接着设问: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浮力吗?(上述实验容易学生认为: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为了解决这个错误认识,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4. 演示:乒乓球漏水实验。(学生很惊奇,产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的欲望)

    5.播放视频:包有橡皮膜的立方体在水中的受力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理论分析过程,从而得出浮力的产生原因

    6.浮力概念的建立

    浮力是一种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其大小的单位也是牛顿,方向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大小:在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环节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本环节采用“体验---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1.实验体验:一团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骤: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放在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谁能装载更多的重物.提出怎么装载更多的重物?(解决问题)。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自主猜测可能的因素: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重)、物体的形状、深度h、浸入的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排开的液体重等。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再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器材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

    浮力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浮力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乒乓球、铁块、水、烧杯、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气艇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 (二)、进行新课:

    演示实验1: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浮上来?是谁给它的作用?

    总结:物体静止时受平衡力,物体重力竖直向下,平衡时还应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谁?是水或空气。表明浸在液体内部或漂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力把这种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思考:根据浮力的定义及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说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思考: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物体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2: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铁块受浮力作用吗?

    活动10.9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 :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器材

    设计与实验:

    比较铁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再将金属块浸没到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比较: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

    现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空气中时 了。

    思考:为什么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空气中时减小了?

    受力分析: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计算出浮力大小?

    分析:物体在F浮、F、G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所以 F浮 + F= G 变形为: F浮 = G-F

    二、浮力的测量:

    方法:弹簧秤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将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此时的拉力F,G与F的差值即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浮。 即“称重法” 。

    表达式:F浮 = G-F

    课堂练习:

    1、一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量时,读数是12N。铁块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动画:水底下大鱼小鱼的辩论。

    小鱼:我们在深处,受到的浮力大

    大鱼:我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请你说说哪个鱼说得正确?为什么?

    要知道谁说的对,就要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 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液体里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

    实验与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2.测出圆柱体的重力 G物=_____N.

    3.将圆柱体逐渐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时,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_____N. 计算 F浮1=____N.

    4.将圆柱体逐渐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没,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_____N. 计算 F浮2=____N.

    5.改变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_____N. 计算 F浮3=____N.

    6. 将圆柱体逐渐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4=_____N. 计算 F浮4=____N.

    交流与小结:

    比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出了有关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论: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表明F 浮的大小与 ρ液和V排有关,也论证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所得到结论。

    注意:使用推论是单位必须ρ液单位为千克/米3 ,V排单位为米3。

    V排与V物的关系

    A、“全部浸入(即浸没)” V排=V浸=V物

    B、 “部分浸入” V排=V浸物

    课堂练习:

    2、将一木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溢出500g水,则木块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气球,排开空气的重力为1N,则气球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计算气体产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为G=5N,体积V=0.6dm3,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 N/kg,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课堂小结

    学生先归纳,然后教师补充。

    (四)、布置作业

    课本P93 第1、2、3题。

    板书设计

    四、 浮力

    一、浮力(符号:“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测量: “称重法”

    F浮 = G-F (G是物体重力,F是液体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论: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JK251.com延伸阅读

    泉水的课件(锦集4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出于您的愿望我们精心编辑了“泉水的课件”,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泉水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抓住描写前两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教具:课文课件和录音带、生字词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词语感知,德育先导。出示关于传统美德、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

    1)尊老爱幼 拾金不昧 孔融让梨 2)助人为乐 正直无私 舍己为人 3) 坚持不懈 谦虚好学 团结友爱

    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谁聪明好学,谁能给大家读出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所表现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中华好少年应学习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无私奉献的朋友——板书:泉水(相机指导书写)

    2、作为对你们聪明好学的奖励,先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儿歌。(出示:P22 我会读)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是啊,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他们一路奔流到大海,他们是大自然一首动听的歌。但是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播放泉水的画面。展示泉水资料,:〔泉水〕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4、泉水的无私奉献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了吧?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泉水和他的无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体会体会!

    二、感知,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泉水的哪些特点?他都做了些什么呢?(相机板书)

    2、 导: 那你喜欢这样的泉水吗?那么请大家读读课文,走进这可爱、无私的泉水。

    自读要求:

    1)同桌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完成生字条检测活动——我指你认。

    2)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2次。

    3、检测反馈:大家的学习情绪很不错,老师又想考考你们了,愿意吗?(出示词、句,相机指导书写“鹃、股”)

    哦 一股 石缝 瓦罐 天然水塔 杜鹃 清脆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喝吧,喝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的歌声伴奏!”

    (听着你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自豪、快乐的泉水娃娃。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三、探究品味

    1、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泉水?理由是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2、生自学,交流归纳:让我们随着泉水的足迹,一起分享你们对他的喜爱吧.

    1)2段——指名读,说说理由。

    相机理解“天然水塔”(出示图片和解释),除了姐姐,还会有谁来?(预设:还会有很多乡亲们来,这是他们的生活水源)

    所以这水多多益善。比比这两个句子——

    很多、很多很多………哪个好?这么多水让人们来用,看来泉水真的很——无私.

    口语交际——如果你是泉水,会怎么和山里的姐姐说?

    老师觉得“很甜很甜”也不错啊,换换可以吗?

    请大家一起再来品读下这无私的泉水吧。

    2)3段——指名读,说说理由。同样的,除了杜鹃花,谁还可以来照镜子?这还是一个——无私的泉水!

    这面大镜子真不错!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比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写出了清的特点)

    你觉得还以把什么比作大镜子?(湖水、池水…)

    3)4段——喜欢的孩子齐读。说说理由。

    相机引导:文中“大口大口地喝”说明了什么?是呀,联系上文,我们又知道了泉水的多不仅为人还为大自然的朋友们,我更更觉得他———无私!你们呢?同桌读读,看谁读出了这无私的泉水!

    4)5段——相信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无私的泉水吸引,让我们一起随他穿过静静的山谷吧。师生共读。

    先来说说画眉鸟是怎样尽情唱歌的?为它伴奏的泉水你喜欢吗?为什么?这琴声就是——你听(课件伴奏),真是一首动听的歌啊,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这美好的一刻吧!

    5)拓展想象

    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些什么?为大家做什么?

    请补充说话:泉水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

    3、泉水无私的奉献着,也更加的快乐着,他们从各处相聚,把这份无私、这份快乐一直带到了——生:大海里。一起读6、7段,让我们为这些无私、快乐的泉水喝彩!

    四、小结:

    认识了这样无私、快乐的泉水,你想说些什么吗?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本文的好词、佳句。

    3、选做:找找身边无私奉献的人或事,讲给同学、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泉水的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泉水叮咚流动不息,赞扬泉水“献身美好生活”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泉水不停流淌一路上遇到朋友时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一瓶、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千岛湖的泉水。

    问:这是什么?(泉水。)有谁知道什么是泉水?(从地下流出来的水。)

    2.启发学生自己见过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可以分别从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先个别说,然后请一个同学概括说。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

    大海

    三、分节听录音,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听第一、二节录音,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最喜欢那句泉水说的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

    8.想一想:泉水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板书:好多飞流的泉水。

    3.自由读,集体读。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准备、交流。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齐唱。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听听读读

    石缝

    水池多山里的姐姐

    平地清杜鹃花

    泉水山坡甜果树

    献给美好的生活山谷美百灵鸟

    大海好多飞流的泉水

    泉水的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图片(杜鹃花、瓦罐等)、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初读课文,认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瓦、泉、然、结、塔”)

    一、看图导入。

    1、师:“丁冬丁冬”这是谁的声音啊?(板书:5 泉水)

    2、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组里自由说话)

    3、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闭眼欣赏,说说头脑里出现了什么画面。(个别说)

    4、介绍泉水:泉水,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字形。

    1、师:这么美的课文想自己读一读吗?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里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汇报,师点拨:

    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缝”是后鼻音。

    引导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借助图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再读课文,要求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瓦、泉、然、结、塔”

    1、认读,组词。

    2、四人小组里教学:

    (1)师示范教学“瓦”(怎么记;观察田字格占位,提醒注意的笔画;书空;写字)

    (2)学生互教互学,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重点部分,师点拨:

    “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

    “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然”注意四点的方向,不可少了右上点。

    4、学生书写练习。

    泉水的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本课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设计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通过示范、设问、表演、声音等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营造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激情和真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年龄学生和心理特征,教学中采用多元激励性评价用语,旨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本节课探索和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目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课 型】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出示幻灯片2)

    丁冬 清泉 石缝 杜鹃 清脆 欢快 天然水塔

    2、老师范读课文

    3、师依据板书简单小结泉水去过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老师的示范朗读中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3)播放“泉水”声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语的品读感受泉水快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设境引读,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师相机板书:多

    3、(出示幻灯片4)对比“人工水塔图”理解“天然水塔”。

    4、书空生字“然”;田字格示范教写“塔”:提醒学生右下“合”。

    【设计意图: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5)播放“泉水”声音。

    2、运用个别朗读与引导方式,品味比喻句领悟泉水的“清”一特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读泉水对果树说的话,体会“甜”

    2、师引读:(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流进山腰流过平地流到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山谷,画眉鸟尽情唱,泉水说------齐读。

    3、个别读、角色读、分组读,感受泉水的“美”

    (板书: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七。检查背诵(出示幻灯片6)选背3456段

    1、自由背诵全文

    2、个别背诵(选择背诵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八。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1、(出示幻灯片7)分角色朗读《泉水你到哪里去》

    2、(出示幻灯片8)播放泉水的声音

    3、(出示幻灯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课件(锦集4篇)


    为了让教学更加顺利,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相信教师对于教案课件的写作不会感到陌生。教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保障,一个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文课件”的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课件(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

    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语文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

    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

    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语文课件(篇3)

    变色龙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本篇巧妙的构思。

    3、认识沙俄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设想】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对话精采,语言生动风趣,寓意小中见大,内容深刻,讽刺力强。小说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的丑恶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对沙俄专制统治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教学中要侧重通过奥楚蔑洛夫的六段对话以透视其性格特征、思想本质,据此以认识小说所要反映、揭露的东西。还注意了解小说构思要巧妙,故事波澜起伏,情节曲折跌宕。

    【课时安排】

    用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

    2、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一生写得有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风趣幽默,别具特色。它以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精彩的对话,刻画出鲜明的形象,反映了深刻的内容,有很强的讽刺力。

    我提出几个思考题,供大家阅读中考虑。

    1、小说头一段写什么?第二段中奥楚蔑洛夫听到的叫喊声是谁发出的?

    2、文中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对话?他的每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的什么特征?

    3、这篇小说的构思有何特点?小说反映了什么,讽刺了什么?

    二、根据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对三个思考题的回答简要地写在笔记本上)。

    三、分析文章第1、2段内容

    1、提问:文章头一段写了几个内容?反映了什么?

    讲解:头一段写了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出场,交代了他的身份,“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一是描写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广场上”,“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些描写反映了沙俄强化警察制度,加强专制统治,市面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

    2、提问:第2段中写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这叫喊声是谁发出的?何以见得是这个人发出的?

    讲解:这叫喊声是赫留金发出的。其根据是:

    ⑴从后文看,赫留金被小猎咬伤了手指头,他正怒追这狗,边追边喊,他追上抓住这狗以后,才有人出来观看。

    ⑵“哎哟……哎哟”,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疼痛声。

    四、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的内容

    1、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为什么“严厉地”说话?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赫留金向他诉说了自己无端被狗咬伤,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他说了这番话。

    奥楚蔑洛夫说话“严厉”,是要摆出一副他对此事定加“严办”的姿态。此外还另有原因。赫留金的诉说“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这里话中有话,“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让畜生乱咬一阵”,一语双关,赫留金在这里不仅是在骂狗,更是指骂如畜生一样乱咬人的人。奥楚蔑洛夫听了自然明白其意,他在挨骂,岂能不火冒三丈,但他此时却不好公开发作。于是,他窝一肚子火,冲着赫留金“严厉地”说话了。

    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这次对话可以看出:

    ⑴他惯于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一定要依照“法令”办事的公正姿态。“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要叫狗的主人受罚,“拿出钱来”。

    ⑵他动辄显示自己的威风,炫耀自己的权力,大摆官架子。“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

    ⑶此人专横跋扈,说话粗野。“等到他,那个坏蛋,受了罚……”

    2、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有人说了这条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见风使舵,面目可憎。一听有人说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他立刻摇身一变,改换说法,显出另一副嘴脸,另一样态度:刚才骂狗为“野畜生”,现在改口了,“它是那么小”;刚才说赫留金的诉说、要求“不错、不错”,现在转换了腔调,“它怎么会咬着你的?”“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句句替狗说话,句句指斥赫留金。

    ⑵专横妄断,面貌可恶。”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他信口雌黄,胡言妄断,硬说赫留金刚才的话是说谎。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运用对话手法写一段你与父母的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

    2、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教学过程〗

    一、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的内容

    1、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三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巡警说了自己“拿得准”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翻手云覆手雨,恬不知耻。一听巡警说:“拿得准”狗不是将军家的,他马上就摇身一变,舌头一转,改变了说法:“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⑵阿谀奉承,奴颜媚骨。提及将军家的狗,他的话是“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夸赞不已,媚态可掬。

    2、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四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巡警说了“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这些话,有人接着也说“没错儿,将军家的”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讨好卖乖,巴结逢迎,奴才相十足。当他断定这条狗是将军家的无疑以后,他又是摇身一变,态度大改,当即吩咐巡警:“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一副向主子买好邀功的嘴脸,其态可鄙。

    ⑵跋扈凶恶,粗野蛮横。他随口谩骂指斥赫留金:“猪崽子”,“你这坏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3、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五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说了“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阿谀谄媚、讨好逢迎的奴才本性。“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在将军家的厨师面前,他显得是多么的恭顺服贴,应和不二。

    4、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六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将军家的厨师肯定了“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些话可以看出此人趋炎附势、奉承逢迎、献媚取宠的奴才本相。一听厨师肯定狗乃是将军的哥哥的,他的表情即刻变成满脸堆笑,“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他唱开了赞歌,献上了谀词,“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他连连夸奖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5、提问:普洛诃尔带着小狗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所谓“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的故事到此已是结束,而文章为什么还写最后一段?从全文看,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哪两个方面?

    讲解:

    文章最后一段写奥楚蔑洛夫在离开广场前对赫留金恐吓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里突出刻画出这个沙俄警官专横凶狠的丑恶嘴脸。

    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他是沙俄统治的爪牙,在上层权势面前奴颜卑膝,俯首贴耳;他是沙俄统治的代表,在广大群众面前专横凶狠,作威作福。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二、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戏剧性强,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奥楚蔑洛夫每次刚一作完他定要依法严办这狗咬伤人一事的表态,马上就出现新的情况,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就立刻摇身一变,调转舌头,作出相反的表态;他刚一作出这相反的表态,马上又出现新的情况,又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又立刻摇身一变,另是一套腔调。就这样,他翻来复去的改口,反复无常的变化。小说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描写,对这个专横粗暴、厚颜无耻、见风使舵、奴性十足的沙俄警官的丑恶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幽默辛辣的嘲讽。

    这篇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俄统治代表人物的描绘,无情的揭露和讥刺了腐朽黑暗的沙俄专制统治。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化警察制度以图加强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而造成人民苦难重重,社会萧条残败,这正是作于1884年的《变色龙》这篇小说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三、布置作业

    把小说情节继续发展下去,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了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对话。请把这段内容口述出来。

    要求:

    1、对话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把课文后“思考和练习”三的词语“荒唐”、“伶俐”、“洋溢”、“无精打采”、“异想天开”、“无缘无故”用进去。

    语文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劝学的课件锦集


    教师的工作范畴包括制作个人教案及课件,现在可开始编写授课用的教案及课件。若教师所制作的教案与课件状况良好,授课效果也相应提高。如何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呢?在这篇“劝学的课件”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内容,让您享受创意带来的惊喜。敬请留意我们网站的发布!

    劝学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司马光砸缸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

    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五、字词疏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A、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当道(2)辞———推托(3)孤———古时王侯自称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

    (5)见———了解(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的时候

    (9)过———经过、到

    (10)更———重新(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以往的事情

    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

    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

    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让吕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

    八、快速背诵竞赛

    九、课堂小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书设计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论议————结友(惊赞)

    十一、教后反馈

    劝学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胜天;

    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

    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

    1、诵读的准确。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

    2、学生朗读第一段;

    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

    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

    5、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

    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

    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

    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

    2、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

    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

    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六、诵读第三节

    1、主要步骤同上;

    2、文理分析:

    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

    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

    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

    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

    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样的思想

    九、结合上面的讨论,进一步思考:比喻论证有怎样的作用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置】

    一、学不可以已

    1、通过学习,可超越前人(横向);

    2、通过学习,可提高自身(纵向);

    3、总结:只要学习,必有进步,甚至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要善假于物

    1、过渡:承上启下;

    2、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必须

    1、善于积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观、客观;

    3、用心专一。

    ──学习的态度、精神

    劝学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

    3、掌握课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

    2、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文言常用虚词

    3、掌握课文出现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2、教法及手段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三、解题。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近音)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zhòng参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练习”二、三。

    3、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

    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重点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劝学》这篇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1、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劝学中“劝”为何意?

    (2)荀子“人性恶”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齐读课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写错读错的字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1)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把握观点:这一节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

    明确:学习的意义;比喻。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在已归纳的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直木为轮4木受绳5金就砺

    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会进一步提高、发展。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

    “木受绳”“金就砺”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5)学生齐读第2段

    3、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本段又采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见2登高而招3顺风而呼4假舆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维推理模式,分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明确:客观事物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学习

    (5)小结

    本段谈的是学习的作用,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用几组比喻句来说明,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论证。

    (6)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4、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主要论述学习态度与方法

    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

    明确:比喻、对比

    4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明确: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即道理明白、具体生动。

    5学生齐背第4段。

    三、总结全文。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2、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说理透彻的特点。

    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荀子的观点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预习下一课。

    2、完成《资源与学案》练习。

    五、板书设计

    劝学《荀子》

    (1)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2)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比喻

    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态度、方法对比

    积累

    坚持

    专一

    王鹏

    劝学的课件 篇4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 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 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 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

    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段: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 分析第二段:第2段互动探讨课文分析: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第一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第二层“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第三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 分析第三段:

    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设喻说理

    请指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是为了论证学习的哪一方面进行劝学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

    5. 分析第四段:

    提问:第四段作者又运用了几个比喻?请指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是为了论证学习的哪一方面进行劝学的?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比,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三、归纳文章的论证层次: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③语言特点:运用了排比和对偶,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

    五.小结全文: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六.拓展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这正是荀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尝试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来写一段话,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比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恒心,专心(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道理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劝学的课件 篇5

    教学要求与目标:

    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背诵,必要时还可以逐句地领读。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段;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连贯背诵全文。(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预习安排

    1.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

    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

    2.朗读全文至少二遍。

    3.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作为你学习上的格言,抄在笔记本上,加以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友情提醒字词读音

    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

    2、指名读

    3、齐读

    二、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的讳而改称孙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国,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令,晚年定居该地,从事著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现存32篇。

    荀子在哲学上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著名论断,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强调天是物质的天,是没有意志的,人能认识天,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他反对儒家的先验论,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

    在教育问题上,他和孟轲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三、诵读第1段,并理解积累

    1、诵读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于(1)——于(2)——于(3)——以为——有——暴——

    停止从比比以之为又曝

    日——四个“而”

    每日,名词做状语而1,2却;而3并且;而4而且

    “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解决疑难

    3、学生练习翻译

    4、试背诵

    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师生都不看书),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

    5、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说明什么道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之聪明贤惠——学习的意义)

    6、熟练地诵读这一段。

    7、学生齐背一遍

    四、诵读第2段,并理解积累

    1.指名读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齐读

    3、学生解释词语:

    而1——而2——而3——而4——而5——而6——而7——而8

    而1,2同,“地”修饰关系;而3,5同,“然后”顺承关系;而4,6,7,8同“却”转折关系

    “彰”──就是“明”的意思。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

    “能水”──能,擅长;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4、解决疑难

    5、学生练习翻译

    6、学生先齐读,后试背诵

    7、文理分析。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绝江河”。)

    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

    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

    请归纳本段大意:学习了才能善假于物——学习的作用。

    8、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9、作业:看读本中的文言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1、2段

    二、指名翻译1、2段

    三、诵读第3段,并理解积累

    1.、指名读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齐读

    3、学生解释词语:

    “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兼词,即一字兼两词

    “无以”——可与“河曲智叟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注意:而致千里——无以至千里,加线字有什么区别?(达到;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有何特点?(定语后置)

    “上”“下”——名词做状语

    “跃”“驾”——动词活用为名词(跳一次的路程,走一天的路程)

    4、解决疑难

    5、学生翻译

    6、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

    第二层(第2—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

    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

    提示学生: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

    7、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学习的态度

    四、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不停止的学习,才能具有人生的意义(分论点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不停止的学习,才能变得聪明智慧(分论点之二)

    学而不已,方能积累——不停止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分论点之三)

    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设喻的运用。

    教师说明: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高……而绝江河”。

    2.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讨论对举的作用。教师要说明一下: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全面的认识。)

    五、作业。

    1.连贯地诵读这篇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方式:全班齐背一遍;听教师背诵一遍,指出背错的地方(故意弄错,至多三处);学生互查。

    二、检查完成练习情况。(过程略,只附答案)

    第一题(详见上文)

    第二题:1.包括“于”的三种用法: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2.包括“者”的两种用法: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3.包括“而”的四种作用: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第三题:1.依次是(5)(4)(1)(3)(2)。2.依次是(3)(4)(2)(1)。3.依次是(1)(4)(3)(6)(7)。4.依次是(2)(4)(5)(3)(1)。5.依次是(1qing)(2qing)(5qiǎng)(4qing)(6qiǎng)第四题(略)

    劝学的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劝学的课件 篇7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存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易却又有气概充分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能够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础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懂得。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擅长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假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来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信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关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够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啥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答复: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啥意思?学生才会领悟:本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考虑和练习二,学生自个儿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能够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能够、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能够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当。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当(能够、能够)结束的。

    (2)木直中绳,感觉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如今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曲折。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标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曲折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能够)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存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特别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如今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横渡江河。

    (5)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记。帮凶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帮凶,词义的情感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别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缘由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帮凶,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由)。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点。

    七、安排作业

    认真阅读注释,正确懂得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明白的句子。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3个角度;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3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啥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啥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能够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感觉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能够提高。直木为轮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还能够转变本来的状态。这样,3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解释: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烘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解释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解释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运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解释人借助学习,就能补充自个儿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来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养与一般人有差别,而完全靠后天擅长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存的作用,解释学习上的成一定是不断积存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解释假如不积存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解释学习要积存。下面就分两层解释如何做到积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照,解释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解释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就要坚持不懈。最后来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解释做到积存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的课件 篇8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翻译疏通,积累词语,初步了解大意。

    导入课文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家作品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下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更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1、积累词语:

    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国家大事辞:推托多务:事情多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吴下阿蒙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后就分别了。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出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六、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情节: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叹学”,“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师德学习计划锦集4篇


    撰写文件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任务,而搜寻书写范例仅需使用互联网连接的手机即可。常见的范文书写格式有什么呢?教师范文大全经过辛勤努力,制作了这份令人满意的“师德学习计划”,期望以下网页内容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师德学习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立足于高学历是老师,素质是榜样。总体要求,立足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坚持德育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 德性修养与人的道德教育:要达到铸造教师灵魂、培养师德、树立教师榜样、培养教师能力的目的,就要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三、学习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学习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以身作则、自学成才的使命感。培养典型师德,树立榜样;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辉的形象。坚决遏制营利性教学和有偿家教现象。

    四、学习措施

    1、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应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普定县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六禁五禁”并印发了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在坚持两周集中学习一次的基础上,平时加强个人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态度,积极投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3.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知识只能满足学生暂时的求知欲望。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持久的,它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它是学生未来的基础。因此,就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而言,知识、权力和外表远不如道德重要。当一个老师失去了所有影响学生的因素,他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感受才会真正显露出来,他对师德师风的评价才会最可信。在这方面,360行中,只能使用教师职业蜡烛要形容它,这就是原因。这也是这个职业的高尚之处。

    4.坚定信念,投身教育教学

    教师要有这样的师德,要为自己对教育的奉献而自豪,要从心底里表达对职业的热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兢兢业业地专心教学,承担并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不懈追求做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这也是我个人工作计划的主要目的。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我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真正使自己在思想、政治、业务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师德学习计划【篇2】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教委有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学校党政十分重视党员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制定本计划,以实现教师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总体要求,坚持德育教育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推进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推进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组织学习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实现由提高法制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从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的转变。完善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度、相关条例,加强全员管理、科学管理,形成教职员良好的师德行为。加强《齐家中心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真正使制度条例通过教职员的行为表现出来,使师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2、继续开展学习民主法制理论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增强宪法意识,紧密结合以德治国公民道德建设和师德规范进行教师道德建设,发挥教师的自我教育管理的潜能,使全体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坚持树立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联系实际进行宣讲。深入开展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核心的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开展听讲座、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教职员的师德水平。

    3、通过师德建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师德素质有较大提高,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德风气。

    三、活动方案

    1、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一项核心的工作,应把它放在首位来抓。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教导主任亲自负责的师德领导小组,保证师德建设的组织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媒体,大力宣传为师就应重师德,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师者,人之楷模也,这个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用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感染人、陶冶人。

    3、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教师行为十不准》等内容。做到授课要有讲稿或教案,教师学习要有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在教师办公室张贴《规范》、《准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教师增强自身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4、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大讨论,提高全体教师对人生观的认识,掀起一个铸师魂、正师风、树形象、展风采的师德建设新高潮。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1)、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时机,广泛开展铸师魂、塑师德教育活动。并通过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的大讨论,掀起师德建设高潮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树立本校的师德典型,做好典型引路,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演讲会,征文,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师德学习计划【篇3】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精神,以聚焦“问题解决”为中心,我园坚持立足园本、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积极探索有效的园本师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培训目标

    1.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师心理品质,培养师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之综合能力和锐意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教师的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服务。

    二、培训要求

    培训人员需准时参加培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做好请假工作。

    三、培训形式

    1.持着虚心好学的态度,认真参与培训,做好相关记录。

    2.参培过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幼儿园将组织定期考核,检验培训成果。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师德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等,加强教师法律素养及师德意识。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开展自学活动,继续学习相关师德内容。学习后将学习所得以师德反思报告的形式进行分享。

    (二)教师专业研习

    组织各教师参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研读,并进行互动式研讨,进一步分享交流教师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此外,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个人专业发展制定计划。

    (三)班主任专题研习

    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交流,各班班主任结合自己日常班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形成班级特色良好班风。

    (四)教师技能大比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激励教师岗位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我园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一学期教师岗位练兵情况,组织教师歌唱和美术比赛活动。

    (五)信息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将开展网络研修、自学与集中讨论的方式,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及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初步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六)读书活动

    开展“三幼书飘香”读书交流活动。x月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教师撰写、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并于x月x日前推选优秀读后感(纸质文稿)交教育局参加上级评选.

    五、培训措施及要求

    1.加强园本培训过程管理

    加强对园本培训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保证每位教师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成效”,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反思中

    前进,不断增强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2.集中培训要求:

    (1)严格遵守培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每日签到,不得代签。

    (2)学习研讨时保持会场安静,不大声喧哗、接听电话,不随意走动、离场,做到认真发言、专心记录;教师孩子要妥善安排,不进入会场。

    (3)注意节水、节电,保持环境卫生。

    (4)按时上交各类资料。

    师德学习计划【篇4】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本学期,立志要明晰师德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师德的要求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师德的发展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师德师风个人学习计划师德师风个人学习计划。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师德的力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五、师德的升华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本学期要通过多看书,丰富自己的思想,建树自己的新课程形势下的理论体系;多上网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多学习掌握更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多写博历练自己的理论实践的结合;多上课加强和学生们联系;多工作看师德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暑假学习计划锦集4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暑假学习计划锦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假学习计划【篇1】

    语文:

    1按质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

    2每周完成两篇习作。周二和周五各一篇。一共七周,共14篇。学校布置10篇。超过学校布置4篇。

    3每天练字20分钟。现在正是书写成型初期阶段。通过练字,首先我想提高秉钧的书写质量,其次我还想通过练字培养秉钧的定力和细心。4熟读并会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5熟读并背诵有关诗和课文。

    6阅读几本名著,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作文素材。通过和秉钧谈话,我了解到他做作业或考试有时会突然忘记某个词语的书写。并不是他不会写,而是没记牢。我会培养他适时复习的习惯。数学:

    1按质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

    2较系统的过一遍教材。包括以前3年级,2年级的教材。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框架。

    3选一本练习题,通过做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培养他认真审题和重新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秉钧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很强,但是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审题不认真;即使做完题后还有时间剩也不会重新检查题目的正误。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辅导,主要是改变秉钧的不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英语:

    1按质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

    2抄写并背诵所学所有英语单词,熟读教材课文并背诵部分课文。

    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多读多记多背,提高秉钧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最重要。

    以上只是初略的学习计划,具体实行还得根据我和秉钧的逐步相处和了解提出更具效果和可操作性的措施。秉钧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他这种聪明最大限度的用到学习上来。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秉钧良好地学习习惯。

    以上计划,如有不妥,还请指正。

    暑假学习计划【篇2】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20xx年中考过后的的那段日子。

    中考的成绩,我并不十分理想,说个不怕见笑的话,在东汽一中的录取名单里,如果是按分数排名的话,我只能算最后的10来名,差一点也许我就不在重点线,按理说,父母亲在这个非常时期,在向高等学府冲刺的紧要关头,应该说是利用假期给我补补课。尤其是我的几个好友,他们正在抓紧补习,可是,有谁能理解一个中学生此时此刻的心呢,刚刚从紧张的课堂上走了出来的人,也实在该有点喘息的机会,我也知道我的朋友在补习,有谁能知他们的心情吗,一个好友对我说,他们也是被父母逼的,这个时候那有什么效率,所以他们是人在朝中心在汉,因为实在是太疲倦了,于是我对我的父母说,这个假期,时间属于我的,你们不要干涉好吗?

    休整几天过后,我们有7位同学,自行组织,一同骑着自行车,从十堰出发向丹江迈发。我们途经武当山,一路上我们既观看了山河美景,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也学会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见到的东西。如何说,我以后的作文素材真实,写的东西也多了,应该说那是与这次的旅行是分不开的。

    从丹江归来,我方兴未艾,在得到大人允许的情况下,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平生第一次独自外出,来到我的老家—河南,在那里,我尽情的享受了田园风光,摘野果了,抓青蜓,从那里我知道了我所吃的饭菜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我更知道粮食的来自不易。

    就在我即将步入高中的时刻,首先,就我们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专程拜访任课老师,让他们直言不讳的指出我的问题的病根,我们都一一把它记在纸上。然后我又特意了解在读的高中生,通过他们,我知道我该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好好的梳理了我自己,重新安排了我在高中的学习计划。

    可以说,在这个假期里,我既找到了快乐,也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也找到了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既学会了自理,也练就了我自强的个性,正是有了这一段不可莫灭的旅程。着正是我的时间我做主带来的结果。如果是大人的强硬逼迫我补习,也许没有这种收获。

    故乡鲁迅课件锦集11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多方位思考。或许你需要一个关于"故乡鲁迅课件"的指南,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故乡鲁迅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难点:

    “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激活思维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先播放朗读课件,再让学生自己读)

    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总结:

    1、感知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

    问题设计:在众多人物中,谁是小说主人公?

    (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总结: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师生互动)

    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课文学习做准备。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品味作品。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学生复述情节)

    2、感知主题: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

    教师总结: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而“我”却以沉重的心情感叹物是人非。在离开故乡时,发自内心的呼喊:渴望人与人的沟通,渴望新生活。

    3、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变)

    4、问题: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人变(以闰土为例展示课件,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第二课时

    ②景变(课件展示)

    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

    5、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6、然而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

    7、在表现人物二十年前的关系变化时,你觉得哪些情节最能触动你的灵魂?(学生发言)

    分析示例:一声“老爷”呼出了小说的主题

    儿时亲密无间的伙伴,二十多年后的聚首,一声悲惨而又冰冷的“老爷”生生把两个本该是“西窗剪烛”“夜话巴山”的朋友隔成了两个迥异的世界。这中间,隔着的应该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尽的汪洋,即使是愚公、精卫也奈何不了的山河。

    8、这也带给作者深深的.思考:齐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教师总结: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它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

    9、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所起的渲染、烘托作用。

    10、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理解小说主题。

    11、引导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思想去朗读。

    四、关注社会

    1、话题链接:更大、更普遍的东西,它就像是一个发光体,所能够照亮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于是作者写道:(课件展示)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同学们认为作者对待希望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有了希望不去实践,也就无所谓有;只有勇于实践,希望才能成为现实。

    3、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师生畅谈新农村建设:

    ⑴我家昨天领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独生子女费,全家可高兴了。

    ⑵我家生活比较困难,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⑶我家领到了一大笔种粮补助款。

    ⑷邻居女儿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是无息的。

    ……

    4、与先生对话

    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引发学生对新旧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鲁迅先生心声的共鸣)

    5、让想象飞起来

    假如时间可以压缩,21世纪的今天,“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不能让“我”再回一次故乡?能不能让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深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土地政策、“两免一补”等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融入教学)

    6、闰土到你的家乡来做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表现一定的主题,编写一个故事。

    (从所编的故事当中,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故乡鲁迅课件(篇2)

    《故乡》是鲁迅写于191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

    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2. 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材分析:

    1. 重点:(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都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分析要侧重于前后的对比,我采用以表格的形式来板书,把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第一课时我结合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故乡分为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两相对比;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心情感受,正确恰当地理解文章里议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教学课型:合作探究—---结合具体的环境描写,分析人物。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和线索,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 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以关于“故乡”的诗词名句或者歌曲导入: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三.结合问题,了解性阅读全文。

    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

    “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3.比较本文与其他小说的异同。(本文的情节相对淡化,主要以塑造人物为主。)

    4.文章所写的“故乡”跨越的时间长度?

    从时间概念上看,我们可以把“故乡”分割为几段?

    (主要可能有2种意见:(1)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2)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2种意见都正确,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探究性阅读课文。

    1.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有哪些人?有哪些有趣的事?

    记忆里的故乡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闰土月夜刺猹的鲜活画面,也有雪地捕鸟的无穷乐趣,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寂静而富有动感。

    记忆里的故乡有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小英雄闰土,有“终日坐着”,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杨二嫂。

    2.结合具体的语段,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

    参考:可能存在。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虽然经济落后,思想愚昧,但是人民生活较为安定。辛亥革命在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的同时,给人民带来的是国无君,民无主的现实,直接造成了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百姓承受着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导致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直至破产。据此,记忆中那美丽的故乡可能确实存在。

    并不存在。原因是:根据鲁迅的《社戏》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我”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生活图景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那时的伙伴也是纯真的、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比如《社戏》中并不好看的“社戏”和并不好吃的罗汉豆由于童真童趣却变得最好的戏和豆。由此来看,“我”回忆中的“故乡”虽然美好,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因此,这样美好的“故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1.现实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活气”指活泼、生动的气氛,“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分析:反映了“我”家家境的衰败。“许多”、“枯”、“断茎”、“抖”几个词就勾画出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老屋的描写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的凄凉心情。

    2..现实中故乡的人物有着怎样的生活现状?(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

    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语言: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神情:他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了”欢喜——凄凉——恭敬

    故乡鲁迅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2. 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 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材分析:

    1. 重点:(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2. 难点: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设想: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都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分析要侧重于前后的对比,我采用以表格的形式来板书,把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第一课时我结合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故乡分为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两相对比;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心情感受,正确恰当地理解文章里议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课型:合作探究----结合具体的环境描写,分析人物。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和线索,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 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以关于“故乡”的诗词名句或者歌曲导入: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 关于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新课 标第 一网

    2. 关于小说常识的知识了解

    3. 关于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结合问题,了解性阅读全文。

    1.结合课文,明确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母亲--我--宏儿     闰土--水生     杨二嫂

    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

    环境 :  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

    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

    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3.比较本文与其他小说的异同。(本文的情节相对淡化,主要以塑造人物为主。)

    4.文章所写的“故乡”跨越的时间长度?(20年)

    从时间概念上看,我们可以把“故乡”分割为几段?

    (主要可能有2种意见:(1)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2)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2种意见都正确,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探究性阅读课文。

    (一)记忆中的故乡

    1.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有哪些人?有哪些有趣的事?

    记忆里的故乡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闰土月夜刺猹的鲜活画面,也有雪地捕鸟的无穷乐趣,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寂静而富有动感。

    记忆里的故乡有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小英雄闰土,有“终日坐着”,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杨二嫂。

    2.结合具体的语段,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

    3.结合写作的背景,讨论记忆中的故乡是否真实存在。(言之有理)

    参考:可能存在。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虽然经济落后,思想愚昧,但是人民生活较为安定。辛亥革命在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统治的同时,给人民带来的是国无君,民无主的现实,直接造成了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百姓承受着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导致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直至破产。据此,记忆中那美丽的故乡可能确实存在。

    并不存在。原因是:根据鲁迅的《社戏》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我”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生活图景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那时的伙伴也是纯真的、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比如《社戏》中并不好看的“社戏”和并不好吃的罗汉豆由于童真童趣却变得最好的戏和豆。由此来看,“我”回忆中的“故乡”虽然美好,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因此,这样美好的“故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二)现实中的故乡

    1.现实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活气”指活泼、生动的气氛,“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分析:反映了“我”家家境的衰败。“许多”、“枯”、“断茎”、“抖”几个词就勾画出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老屋的描写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的凄凉心情。

    2..现实中故乡的人物有着怎样的生活现状?(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

    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语言: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神情:他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了”欢喜--凄凉--恭敬

    总结:肖像描写反映了家境,家境又折射出社会现实。神态描写简洁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闰土内心不平,却又无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的苦闷心情刻画得形象、逼真。语言描写可见其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 不仅经济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杨二嫂: 外貌:“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讨东西、逢迎、造谣,冷笑说

    动作:两手搭在髀间、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

    总结:外貌描写表现她家庭生活的贫困,语言描写体现其泼悍、放肆、自私,动作描写表现其泼悍、刻薄、自私、卑劣、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

    3.造成人物命运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和写作背景)

    参考:(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2)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总结对比的作用

    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景物的变化,色调的对比,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环境的对比,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社会现实。

    人物的前后对比,既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变化说明了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杨二嫂和闰土2个人物也形成了对比,文中用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文中关于闰土外貌描写的三个语段。

    2. 理解阅读全文,探求本文的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课型:合作探究----结合具体的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细节,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2.理解小说中议论性语句。

    教学程序:

    一. 查字词和背诵情况

    二.合作探讨,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一)阅读第一部分,理解“我”回故乡的心情与感受

    1. “我”有一个回忆中的美好的“故乡”,也有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现实的“故乡”。前一个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故乡”的现实,现实的“故乡”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当“我”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时,心情如何?(“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2.怎样理解第3段“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第3段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怎样理解第四节“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讨论并归纳: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二)从“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来看,我的心情如何?

    在故乡,当母亲提起闰土时,从前美丽的记忆立即苏生过来,淡淡的喜悦暂时冲走了淡淡的悲凉。但是当看到在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木偶人的闰土的悲苦神情时,“我”又不禁悲从中来,而儿时以兄弟相称的闰土竟然称呼“我”为“老爷”时,更让我感到悲哀。

    (三)阅读第三部分,结合具体语句,把握“我”离开故乡的心情。

    “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三. 理解文章第三部分议论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1.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愿望。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木雕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么“我”则是用“希望”来安慰自己。

    3.怎么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明确: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四.探讨本文主旨

    1. 时代说: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2. 隔膜说: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创造说: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3节议论性文字。

    2.完成课后“探究  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故           乡

    记忆中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

    环境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天气阴晦,冷风,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没有活气

    人物 闰土 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

    “月夜瓜地刺猹图”、“雪地捕鸟”

    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

    杨二嫂 颧骨也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终日坐着”  “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冷笑

    对比的作用:环境的对比,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社会现实;人物的对比,揭示了农民和城市平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的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人物关系的对比,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隔膜。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故乡鲁迅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要点】整体感知情节与环境

    一、导入新课

    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二、整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

    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3、故乡的景色怎样?

    (1)第二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十二段12段:深兰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少年----令人神往,

    第二课时

    【要点】人物与主题

    一、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二、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写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语态聪明勇敢、活泼开朗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神灵

    2、变化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级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外貌:西施圆规”

    职业与性格: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线索人物------小说真实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愤怒别离希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遗憾中关注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结论: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 --------希望

    板书:

    悲(对比)变〒农村破败人际隔膜

    【小结】“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故乡鲁迅课件(篇5)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所以学习这篇文章要从历史和 社会演变方面入手,进而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学生分析】

    学生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应该对学生加强对背景的讲解,理解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小说故事情节,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及关系。

    2、能力目标:

    品味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3、思想目标:

    感悟闰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及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媒体手段】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没有翻身、解放,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他的思想敏锐的感觉进行认真分析,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课前预习

    1、给字注音。

    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

    三、合作探究

    四、整体感知

    小说以“我”回故乡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着重描写了杨二嫂及闺土的巨大变化,从而反映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象,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合作交流

    1、交流1:

    这篇小说行文线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为线索、主要人物有“我”、闰土、杨二嫂。

    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交流2:

    1~5节写“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故乡的景象如何?这时“我”的心情怎样,这样写的作用?

    景象“萧条”心情“悲凉”勾画了一幅萧条故乡冬景图,表现帝国和封建压迫下中国农村的破产的悲惨情况,为闺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

    3、交流3:

    12节写“我”记忆中的故乡怎样?作者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

    记忆中的故乡非常美丽,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 故乡的象征,与现实故乡形成鲜明对比。

    4、交流4:

    阅读描写闺土的段落,感悟闰形象。

    从外貌、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性格特点来分析。

    5、交流5:

    闺土变成“木偶人”的原因?闰土的变化说明什么?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闰土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6、小结:理解小说的景物描写及闰土的形象描写,使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民破产、农民痛苦的现象。

    景物描写是小说中的自然环境

    对人物分析抓住肖像、语言、动作描写。

    六、课外延伸

    你的故乡以前怎样?现在怎样?从变化中你得到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景:萧条

    情:悲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思想目标:

    体会作者的感情、树立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我”回故乡时见到景物有何特点?心情如何?

    景物萧条、心情悲凉。

    2、在故乡,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人物?

    闰土和杨二嫂。

    3、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辛亥革命革命后,由于革命的不彻底,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痛苦的社会现实。

    二、合作探究

    三、整体感知

    《故乡》着重向我们展示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变化,反映了城镇市民的贫困化。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想到了“希望”以及为此而奋斗的信心。

    四、合作交流

    1、交流1:

    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豆腐西施:安分守已。

    今日:尖刻。

    杨二嫂的变化:说明辛亥革命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破产的广度和深度。

    2、交流2:

    画出文中表示希望的句子,并理解含义:

    我想“希望 …… 成了路”。含义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希望就不会实现,全句强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3、交流3: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4、交流4:

    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作者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闰土旧中国未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的不幸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杨二嫂是被损害的小市民形象,他的变化使人民看到小市民日益贫困化,作者对闰土同情,对杨二嫂身上的恶性批判,对她的处境同情。

    5、小结:

    感悟杨二嫂人物形象。

    对比是鲁迅小说常用的手法。

    五、课外延伸

    李明同学因贫困缀学,在家里,他心情低落,请你从《故乡》中摘抄一段话来鼓励李明。

    【板书设计】

    闰土:贫困农民

    杨二嫂:城镇小市民

    “我”:知识分子──充满希望

    故乡鲁迅课件(篇6)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中节选的一段。课文中的闰土,是小说中我少年时代的朋友。少年闰土生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凋敝,农民生活非常困苦。课文节选的是作者回忆闰土少年时代和我相处的几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海边农村少年可爱的形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会认读3个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划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

    2.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许下愿(xǔxiàyuàn):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祭祀(jìsì):旧社会过节时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zhínián):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wǔxíng):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装弶(zhuāngjiàng):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准备好,用来捉鸟。

    素(sù):平素、向来。课文里的素不知道就是向来不晓得。

    其间(qíjiān):其:那。那中间。或指某一段时间。文中指西瓜地里。

    无穷无尽(wúqióngwújìn):成语。穷:尽、完。无穷无尽就是没有止境。形容数量极多。

    [原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缩句]天空中挂着圆月。

    [原句]这少年便是闰土。

    [扩句]这紫色圆脸的少年便是能装弓京捉小鸟雀的闰土。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的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无端一词则是说不清原因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2.我素不知道天下这许多的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去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这句话从两个方面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有可能被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情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面高墙上的四角指我和往常的朋友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一小块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广阔天地、农村生活的向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突然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家祭时,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这段主要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突出了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抒发了我热爱劳动人民,向往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1.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特点,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几件事,反映出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孩子。

    鲁迅(1881年1936):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当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刚揭开序幕,鲁迅就用犀利的杂文和新颖的小说为它呐喊奔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世界名著。

    故乡鲁迅课件(篇7)

    1.能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诵读本文。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3.通过反复诵读,能说出小说中议论句的含义和作用。

    4.能通过人物命运前后的对比,说出造成人物命运的根本原因。

    1、通读课文两遍,查字典解决不会读和不懂的字词。

    2、查资料,收集整理能反映19前后的社会状况的文字图片等。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整理的文字图片,老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深冬的某天,“我”回故乡卖屋搬家,见到了杨二嫂和闰土,感受到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最后我动身离开故乡,宏儿的话寄托了我的希望。

    三、品味“变化”——“景”变:

    本文主人公是二十年后再回故乡的,此时的故乡“景”与“人”必然有了一定的变化。请再次细读课文,先找出景物的变化变化。

    1、组织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形态、温度等角度来分析本文主人公脑海中故乡景物的特征,并给脑海中的风景拟名(如“神异的图画”、“月下绿滩”等)。同时组织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受(如:“神奇”“美丽”等)。

    2、组织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形态、温度等角度来分析本文主人公二十年后所见故乡景物的特征,并给所见的风景拟名(如“荒村”、“老屋一角”等)。同时组织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受(如:“萧条”“死气沉沉”等)。

    本文所体现的最大的变化是“人”,读课文,感受“人”的变化。

    (1) 请学生尽量用原文填空,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了解闰土的变化。

    (2) 组织学生谈谈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分别给人留下的印象。

    (3)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17—28自然段,55—72自然段。通过朗读加深对闰土变化的感受。组织学生谈谈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分别给人留下的印象。

    (4) 组织学生谈谈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分别给人留下的印象,用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特征。(少年闰土:聪明、机灵中年闰土: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1)组织学生阅读39——52自然段,特别注意第45自然段,圈点勾画出描写杨二嫂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的语句,感受杨二嫂的变化。

    (2)揣摩杨二嫂的心理活动,分析杨二嫂的思想性格(尖酸刻薄、刁蛮无理、无中生有、贪小便宜)。

    (3)分角色朗读39——52自然段,杨二嫂这个角色演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由老师承担这个角色。

    小结: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告诉人们什么?

    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二、与作者共探“路”

    1、“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

    有。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层是实写走在离乡的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鲁迅在《故乡》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二十年来故乡人、物的变化,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你的故乡在二十年里一定也有了很多的变化,请通过查找资料、采访人物等方式了解这种变化,并探究变化的形成原因,及隐含在这变化中的现实意义。把你的了解和探究结果写成600字左右的文章,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故乡鲁迅课件(篇8)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所以学习这篇文章要从历史和 社会演变方面入手,进而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学生分析】

    学生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应该对学生加强对背景的讲解,理解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小说故事情节,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及关系。

    2、能力目标:

    品味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3、思想目标:

    感悟闰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及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媒体手段】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没有翻身、解放,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他的思想敏锐的感觉进行认真分析,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课前预习

    1、给字注音。

    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

    三、合作探究

    四、整体感知

    小说以“我”回故乡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着重描写了杨二嫂及闺土的巨大变化,从而反映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象,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合作交流

    1、交流1:

    这篇小说行文线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为线索、主要人物有“我”、闰土、杨二嫂。

    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交流2:

    1~5节写“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故乡的景象如何?这时“我”的心情怎样,这样写的作用?

    景象“萧条”心情“悲凉”勾画了一幅萧条故乡冬景图,表现帝国和封建压迫下中国农村的破产的悲惨情况,为闺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

    3、交流3:

    12节写“我”记忆中的故乡怎样?作者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

    记忆中的故乡非常美丽,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 故乡的象征,与现实故乡形成鲜明对比。

    4、交流4:

    阅读描写闺土的段落,感悟闰形象。

    从外貌、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性格特点来分析。

    5、交流5:

    闺土变成“木偶人”的原因?闰土的变化说明什么?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闰土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6、小结:理解小说的景物描写及闰土的形象描写,使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民破产、农民痛苦的现象。

    景物描写是小说中的自然环境

    对人物分析抓住肖像、语言、动作描写。

    六、课外延伸

    你的故乡以前怎样?现在怎样?从变化中你得到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景:萧条

    情:悲凉

    故乡鲁迅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难点:

    “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激活思维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先播放朗读课件,再让学生自己读)

    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总结:

    1、感知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

    问题设计:在众多人物中,谁是小说主人公?

    (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总结: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师生互动)

    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课文学习做准备。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品味作品。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学生复述情节)

    2、感知主题: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

    教师总结: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而“我”却以沉重的心情感叹物是人非。在离开故乡时,发自内心的呼喊:渴望人与人的沟通,渴望新生活。

    3、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变)

    4、问题: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人变(以闰土为例展示课件,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第二课时

    ②景变(课件展示)

    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

    5、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6、然而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

    7、在表现人物二十年前的关系变化时,你觉得哪些情节最能触动你的灵魂?(学生发言)

    分析示例:一声“老爷”呼出了小说的`主题

    儿时亲密无间的伙伴,二十多年后的聚首,一声悲惨而又冰冷的“老爷”生生把两个本该是“西窗剪烛”“夜话巴山”的朋友隔成了两个迥异的世界。这中间,隔着的应该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尽的汪洋,即使是愚公、精卫也奈何不了的山河。

    8、这也带给作者深深的思考:齐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教师总结: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它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

    9、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所起的渲染、烘托作用。

    10、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理解小说主题。

    11、引导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思想去朗读。

    四、关注社会

    1、话题链接:更大、更普遍的东西,它就像是一个发光体,所能够照亮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于是作者写道:(课件展示)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同学们认为作者对待希望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有了希望不去实践,也就无所谓有;只有勇于实践,希望才能成为现实。

    3、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师生畅谈新农村建设:

    ⑴我家昨天领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独生子女费,全家可高兴了。

    ⑵我家生活比较困难,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⑶我家领到了一大笔种粮补助款。

    ⑷邻居女儿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是无息的。

    ……

    4、与先生对话

    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引发学生对新旧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鲁迅先生心声的共鸣)

    5、让想象飞起来

    假如时间可以压缩,21世纪的今天,“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不能让“我”再回一次故乡?能不能让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深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土地政策、“两免一补”等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融入教学)

    6、闰土到你的家乡来做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表现一定的主题,编写一个故事。

    (从所编的故事当中,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故乡鲁迅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形象、今昔的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分析,使学生领悟本文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材分析:

    1.重点:领悟在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2.难点:品味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它们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设想: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淡化,但是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则比较丰满,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情节略讲,把重点放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对比分析上。第一课时主要人物是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重点语句,了解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在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变化,探究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通过讲读把握小说的情节,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小说的情节和线索,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由《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导入。

    “乡愁”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思念,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2. 那么鲁迅《故乡》中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PPT):

    阴晦(huì)     萧索(xiāo)    猹(chá)     五行缺土(híng)     弶(jiàng)

    獾猪(huān)    潮汛(xùn)     髀(bì)      愕然(è)            颧骨(quún gǔ)

    嗤笑(chī)     吓(hè)        瑟缩(sè)    深黛颜色(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三.指导阅读:

    (一)复习小说的知识,注意把握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二)了解《故乡》的写作背景:是鲁迅写于1921年1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加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他们纷纷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按要求阅读课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和线索。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四.探索研究:

    (一)小说的情节。

    明确:课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顺序。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我”回故乡所见之景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至“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处理搬家事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至结尾),写“我”渐离故乡时的种种感触。

    (二)环境描写:具体段落,比较环境的异同,结合写作背景简单分析导致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1.自然环境:(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活气”指活泼、生动的气氛,“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分析:反映了“我”家家境的衰败。“许多”、“枯”、“断茎”、“抖”几个词就勾画出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老屋的描写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的凄凉心情。

    (3)“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分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深蓝的大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些美好的景物构成了色彩明快、艳丽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寥寥几笔一个“项带银圈.手捏一领钢叉”英姿勃勃的少年英雄就鲜活在读者的面前。这与第一部分中描绘的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社会环境:(1)“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分析:“家景也好”和“大祭扫的值年”排场,反映出20多年前“我”家境的红火。这与现在的卖屋迁居形成对比,反映出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的衰败。从对“忙月”的介绍可见那时闰土家的经济状况虽不算好,但也还过得去。

    (2)“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分析:“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一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

    3.比较环境的异同,并结合写作背景简单分析导致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分析:作者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萧索、荒寂、破败的冬景图,这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广大的劳苦大众生活贫困,精神上被束缚。这幅荒村景象烘托了“我”在当时的悲凉心情和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农民的悲惨境遇。而记忆中的故乡则是是一幅“神异的图画”。在这里“我”从闰土的身上获得了“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尽管当时“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可“我”与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以至在分别时“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通过前后环境的对比揭示了辛亥单命后十年间广大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根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真正原因。这种对比着的景物描写,既充分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起到了景物描写为中心意思服务的作用。

    (三)理解词句。

    1.词语:

    时候既然是深冬。(既:已经。然:词尾。)             现代:既然……就(也)……(连词)

    天气又阴晦了,(阴晦:阴沉昏暗。)                   却又没有影像,(影像:印象。)

    没有言辞(说的话)现代:说话时所用的词语。           没有什么好心绪。(心绪:心情。)

    聚族而居(而:表修饰。如:面山而居。相当:地。)

    搬家到我在谋食地异地去。(谋食:谋生。)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素:向来。如许:这么些。)

    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苏生:苏醒。)

    2.句子或语段:

    (1)对§4的理解:20年来我思念的故乡是美丽的。她在“我”心中是童年,是大自然,是天真无邪的小伙伴,是一幅“神异的图画”。而眼前荒凉、衰败的故乡景象,无情地粉碎了“我”的故乡梦,一时间记忆中当然就“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明明是故乡衰败不堪,接下去却说“本也如此”,这是“我”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2)理解“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为。”

    作者在这里否定了三种生活,一种是像“我 ”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种是像闰土那样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一种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变得尖刻、泼悍和势利。表达了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愿望,但是新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也说不清楚,只能模糊的讲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3)文章倒数第二节新课 标第 一网

    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的含义是什么?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表现了“我”既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不免迷惘的真实的思想。“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愿望。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木雕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么“我”则是用“希望”来安慰自己。

    (4)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 练习”一

    2.自我研讨本文主旨

    3.预习:本文对人物的塑造采用了哪些手法,为何相隔20年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性格,揭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走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一)上一节课着重分析了环境和情节两个方面,同学们还记得导致当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吗?

    (二)小说中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我”--闰土--杨二嫂   宏儿--水生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一)阅读课文第86段,从中寻找三个词组,来概括“我--闰土--杨二嫂”三个人的生活特征。

    “我”--辛苦展转,闰土--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

    (二)1.寻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的语段,完成下列表格,并对人物性格作出分析。

    变            化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情 人物性格

    少年闰土 紫色圆脸

    小毡帽、银项圈 教我雪地捕鸟,滔滔不绝 “月夜瓜地刺猹图”

    “雪地捕鸟”中相关词语 怕羞 肖像描写刻画出少年闰土的健康可爱。家庭生活不算殷实,也还算过得去。

    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活泼多知,见多识广。

    中年闰土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

    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

    他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 “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了”

    欢喜--凄凉--恭敬 肖像的变化反映了家境的变化,家境的变化又折射出社会的变化。

    动作描写折射人物心理,把闰土内心不平,却又无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的苦闷心情刻画得形象、逼真。

    语言描写可见其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 不仅经济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神态描写简洁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分析 闰土的变化,不仅记录着闰土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地显示出闰土的精神变化,同时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

    2.想一想,“我”理想中的闰土,见到“我“后应该是怎样?

    根据情节推想,言之有理即予以肯定。

    3.造成闰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闰土的变化以及他与 “我”之间和谐关系的变异和幻灭,表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及一般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三)1.寻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杨二嫂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的语段,想一想,杨二嫂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性格又有哪些变化?

    变                化

    外貌 语言 动作 人物性格

    以前的杨二嫂 颧骨也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终日坐着” “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安分守己

    现在的杨二嫂 “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

    讨东西、逢迎、造谣

    冷笑说 两手搭在髀间、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 外貌描写表现她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

    语言描写体现其泼悍、放肆、自私,

    动作描写表现其泼悍、刻薄、自私、卑劣、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

    分析 作者首先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杨二嫂出场。杨二嫂20年的遭遇和生活变化也反映出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反映了当时经济衰败的另一个侧面。

    2.文章在刻画了闰土20年间的变化已经很深刻地表现了主旨,为何还要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呢?

    杨二嫂这个人物的变化,不是因为年龄的关系。从豆腐店开不下去,或者是豆腐店已经不能维持她的生活,而她却又必须要活下去的情况来看,她那令人憎恶的市侩性格必然是旧社会压迫、扭曲的结果。这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揭示了文章主旨;另一方面,由于杨二嫂的自私、刻薄、泼悍和卑劣,更显示出闰土的善良、朴实、忠厚可爱。

    (四)1.寻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宏儿和水生的文字,想一想,这2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宏儿和水生和谐融洽的关系,一如当年“我”和少年闰土的友好。这组人物关系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基础,也更反映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寻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文字,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里对于“我”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 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

    1.对比手法            2.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情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鲜明。

    三.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 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今昔环境的对比,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是造成中国农村走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

    (二)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的束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封建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毒害。

    (三)抒发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表达对新生活的炽热的希望。

    凡有理皆可,都应该予以肯定。

    四.描画“故乡”,以景传情。

    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请描画一下鲁迅笔下的“故乡”,注意色调的选用。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描写闰土外貌的文字和课文最后3节议论文字。

    2. 积累关于思乡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小英雄                      木偶人

    活泼、勇敢                  迟钝、麻木

    豆腐西施                   泼悍自私

    说明:十字架比喻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给旧社会劳动人民心理上带来的阴影。整个板书突出本文写作上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

    故乡鲁迅课件(篇1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而《故乡》中因为有少年闰土的形象,所以也放在了本单元。《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教材入选这篇小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教学的对象是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阅读小说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品味小说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课文章较长,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是本文教学重点;由于鲁迅文章语言晦涩精妙,所以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新课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质疑,自己辩疑,自主解答,通过探究学习,思考感悟,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重点精讲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以少年闰土,课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闰土吗?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模样?同学们想象过中年闰土的模样吗?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的《故乡》来了解他的模样。出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鲁迅,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多作品,所以作者的情况不再详细介绍。但《故乡》是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选自《呐喊》,可以多做介绍,里面收录了好多名篇,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

    1、快速阅读文章,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通过小组讨论,划分层次,学生主动作答,最后明确: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锻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概括总结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首先学生默读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段落,完成表格。通过表格,体会人物的变化,学习对比手法和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反复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对人物形象获得初步体验,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动画课件锦集12篇


    推荐一篇关于“教学动画课件”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关系到教师的教学声誉。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教学动画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毛笔画荷花、荷叶,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

    2.尝试合作绘画,运用简单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颜料、毛笔、画好底色的铅画纸,荷花图片(课件)及实物若干,抹布,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美工服,月亮教具,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塘”,引起兴趣

    1.进入活动室,欣赏场地上布置的荷花池,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师:“夏天到了,花儿都收缩了自己的花瓣,怕被太阳晒蔫了。荷花池里却绽放了无数艳丽的花朵。荷花不怕太阳,越开越大,粉粉的,映衬在碧绿的荷叶上更是美丽。瞧,摄影师把这些美景都拍下来了。”(欣赏荷花课件)

    二、操作演示

    1.展示作画工具:铅画纸、毛笔、颜料。

    2.教师示范。

    重点:毛笔蘸粉色,平按,表现花瓣,一片片花瓣组合,画出荷花。换细笔,蘸绿色画茎;大毛笔蘸绿色画荷叶,荷叶要画大些。

    三、引导幼儿操作

    师:荷花池开了很多的荷花,小朋友来不及画了,那么就要找好朋友一起,团结合作,一起完成。有的小朋友画荷花,有的画荷叶。

    四、幼儿操作

    1.分组、分工,合作进行。

    2.注意画面的布局,要充实些。

    重点:荷花的下笔要明快,几笔完成一朵荷花。

    五、展示作品

    将作品布置在背景帘上,播放背景音乐,互相欣赏。“好美的荷塘,连月亮也陶醉了。”(出示月亮教具)

    说明:毛笔作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难度较大,运笔、握笔都成难题。忽略这些,只是简单地表现荷花、荷叶,让画面充实、优美,领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结构和色彩合成,体验创作的愉悦,体会荷塘月色的美好意境。

    教学动画课件 篇2

    《制作升旗仪式动画》一课是动画制作的开始,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动画制作原理基础上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Flash Mx的界面,并指导学生运用Flash绘图工具绘制国旗旗面。操作技能比较强。从教材内容上来看,为了防止学生在绘制国旗时出现盲目性,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素材、处理素材的能力。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画制作工具Flash Mx;

    能够运用Flash绘图工具绘制国旗旗面;

    建立图层概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Flash动画、认识Flash Mx软件,学会使用Flash工具绘制国旗等,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Flash绘图工具绘制国旗旗面;

    建立图层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Flash绘图工具绘制国旗旗面;

    建立图层概念。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六年级学生,是建立在《妙趣横生的动画世界》的基础之上的一课。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和动员,学生动手制作动画的愿望强烈。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动手操作愿望强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以“制作国旗”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出任组长。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妙趣横生的动画世界》,了解了计算机制作动画的原理。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开始动手制作动画。现在制作计算机动画的软件种类很多,但说起Flash我们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它是专业的网络动画软件,在网络动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lash是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的专业软件,主要应用于网页设计和多媒体创作等领域,功能十分强大和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交互式矢量动画标准。Flash 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宣传片、动画短片、多媒体交互网站、教学动画演示等的制作中。目前,很多电视广告片也采用Flash这一技术开发设计。首先我们来欣赏网上流行的Flash动画。(板书:认识Flash动画。)

    投影播放小小系列、大话三国等动画。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Flash Mx软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有趣的flash MX,现在请同学们启动Flash MX软件,一起来认识Flash MX。启动Flash MX,会出现下图所示的基本视窗。在这个视窗中,主要包括菜单栏、绘图工具栏、标准工具栏、图层控制区和时间线、动画编辑舞台、属性检查器、状态栏,以及可折叠、可自定义的面板组合等。

    工具栏是使用Flash MX的基本工具。先让我们对Flash的绘图工具栏进行基本了解。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把鼠标移到工具栏上,熟悉工具栏。

    师:认识了工具栏后,我们再来认识图层,图层是Flash的一个重要概念。形象地说,图层可以看成是叠放在一起的透明胶片,如果层上没有任何东西,你就可以透过它直接看到下一层。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层上编辑不同的动画而且互不影响,并在放映时得到合成的效果。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绘制一面国旗。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新建一个文件,给当前图层命名,调整好制作界面,再将调色板调出;

    步骤2:在工具栏中选取矩形工具,并将国旗的颜色选好,将图形的边框线选择无边框线,再将红旗旗面画出来;

    步骤3:将文件命名后保存。

    师:完成旗面绘制后,接下来我们绘制五角星。为了不影响画好的旗面,我们新建一个图层,与画的旗面分开作画,先将五角星画在新建的图层上。

    步骤1: 打开保存好的文件,新建一个图层。

    步骤2:用直线工具画出五角星并添色,将多余的.线条删除。

    步骤3:将画好的五角星进行复制粘贴。用变形缩放工具将它缩小为围绕在周围的小五角星。

    步骤4:最后将五个五角星复制到旗面的图层,固定好位置,将新建图层删除。

    师:请大家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发生(死机、重启),在制作过程中应及时地存盘。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上面的“保存”按钮来保存文件。Flash的文件扩展名为“.fla”。生成动画文件扩展名为“.swf”。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在不利用新图层的情况下,看看能不能把国旗上的五角星画好呢?如果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可以,你是如何操作的,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教师随堂检查,并给予学生指导。

    师:有没有同学在不利用新图层的情况下,绘制出国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在绘制五角星时会影响红旗的底色。

    可以,可以在国旗旁边的空白地方画好,再移过去。

    师:不错,在Flash中绘制层叠不同的图案,你会发现在大图案上绘制小图案,小图案的绘制要十分小心,如果没有操作好,或者任意的移动,就会导致大图案出现问题,所以Flash中常常借用新的图层来画小图案,完成后再将其复制回原来的图层,这样互不相干,最后又能很好地搭配。

    结束语

    师:同学们,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我们制作了国旗,认识了Flash Mx绘画工具箱,了解了图层。今后,你们肯定会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认识动画制作工具Flash Mx;

    2.能够运用Flash绘图工具绘制国旗旗面;

    3.图层的概念。

    四、课堂作业

    利用图层绘制美国国旗——星条旗。

    教学反思

    本课是Flash Mx的入门和进阶课,因此本课的设计主要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解决了四个问题:“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整体上本课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出疑问、自主创作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则为学生提供总结性的知识并启迪学生思维。

    但在内容上,可以再增加小动画的制作(如象形文字,山的图渐变成“山”这个字)。结合动画示例,深入介绍一些动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图层、帧和时间轴、帧频、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关键帧)。图层的讲解要深入——图层反映了空间上的先后次序,时间轴反映了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此外,对图层的讲解结合开始的动画示例,利用显示/不显示的工具及在不同帧处开始播放动画进行演示讲解,效果应该更好。

    教学动画课件 篇3

    1PBL 模式概述

    PBL 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解答实际问题,在过程中获得知识,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老师预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难度适中,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通过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互相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已达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完善知识体系。

    2 教学现状和学情分析

    Flash 动画设计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前准备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与案例,在课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案例的制作过程,让其跟随操作,从而快速的掌握动画的制作基本技能和方法, 但是学生十分欠缺知识的迁移运用, 不会主动去总结、思考。 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前,没有对其进行讲解,学生一般不知道如何做出来,完成上交的作品大部分与网络作品相似,缺乏自己的创意。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仅仅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这个基本目标,但学生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所以,我们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内容设置和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3 利用 PBL 模式精选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问题

    (1)根据职业岗位和要求搭建组织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般毕业后主要的工作岗位是 Flash 动画设计助理和 Flash 动画设计师。 做一名 Flash 动画设计师,必须精通 Flash 动画制作技巧、运动规律原理及相应软件,能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创意和美术设计工作, 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并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科学的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基础知识牢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动画专业设计人才。

    (2)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立学习任务。 以前 Flash 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只注重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但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例子或者项目都没有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相互对应,而仅仅围绕课本的学习的单一知识点来设计,所以,即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的学习内容,但是毕业后,还是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专家和主讲老师对 Flash 动画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转变学习内容,并从中总结出五个实际工作项目:"基础动画设计、广告设计、电子贺卡制作、电子杂志制作和MV 的制作"。

    (3)设计学习情境,预先设计好"问题"。 PBL 模式一般分为几个主要环节:"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老师给出答案",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如何设计"问题",还有"问题"的质量是十分关键的。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中的问题相关联,并复合职业要求;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广告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精彩 Flash 广告给学生们欣赏,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引导他们回忆过去在街道、商场、网络或者电视中等看到的广告,让他们与之进行比较,然后顺其自然的提出问题。

    第三,提出的问题要能有助于完善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通过设计复合实际的问题与任务,从而让学生能更快的进入任务中,并能通过相互合作和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提出问题,组织教学实践PBL

    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依旧以"Flash 广告设计" 项目为例子, 通过播放一些Flash 广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回忆过去看到的广告,让学生们进行对比,然后顺其自然的提出问题。

    然而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 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上机的课时是有限的等,因此提出问题后,老师要适当的对学生多做一些辅助工作和引导。第一步对广告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设计广告的流程。此外还要预先对制作广告中使用的` Flash 知识内容(音频素材处理和收集、Flash 基础绘图等)进行讲解和操作练习。这些先前准备完成了, 然后老师就把班里的同学分为 5 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位组长,把准备好的问题发给各小组(如何制作设计环保类 Flash 广告或者生命健康类 Flash 广告), 组长负责做好组内同学的沟通协作,把项目的任务分配好,通过多种途径如互联网、教材、多媒体等收集素材,组内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寻找到设计的新创意,描绘在广告草稿中。

    在上机制作广告过程中,各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老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提出建议或指出错误。 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对作品进行更改。 下课之前,对各组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同学们进行对比,分析出每个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各小组内再进行讨论分析,对作品进行更改。 经过多次的讨论和更改,能够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老师对项目进行讲解,给出答案。 但是,Flash 动画设计课程和一些纯理论课程不同,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老师要对学生们在广告制作过程中遇到比较多的、容易出错的等问题进行归纳,对它们进行分析讲解,总结广告制作项目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等。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项目训练,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基于 PBL 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考核方式。 与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同,我们要求学生多关注当今的时事、生活状态,社会现状等,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一个 Flash 动画作品,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并针对作品内容写一个简洁的说明。 这样能够很好的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运用 PBL 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很好的组织教学和实施,更加有计划的挑选教学内容,做好问题设计,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寻找答案不断进行思考和讨论,整理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并能将思考和讨论的结果付诸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动画课件 篇4

    制作“我的愿望”动画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案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8章“动画制作”,是一节Flash的综合应用课。内容包含了复习Flash的动画补间与形状补间的操作,了解一个Flash作品的组成,以及完成一个新的Flash作品。本课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把一节普通的Flash制作课上出亮点来,如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创新设计出具有学生自己个性的作品。

    ●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创建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能制作最简单的Flash动画。但由于是新授课刚结束,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差异,有部分学生对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的知识点掌握并不熟练。本节课就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应用制作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从库中导入元件的方法;掌握在Flash中制作动画补间、形状补间的方法;学会分析Flash作品组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制作出具有个性的Flash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成功制作出自己设计的动画作品的喜悦,激发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库中导入元件的方法,在Flash中制作动画补间、形状补间的方法。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Flash作品。

    ●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任务式驱动的教学方法配合情感教学。首先给出一个任务作品,然后在逐步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完成Flash的动画补间与形状补间的复习,最后,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按自己的思想完善作品。在情感教学方面,不仅为学生准备了作品任务,还在每一步准备了情感任务。

    ●教学过程

    1.有特色的导入,展示教师的愿望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上的是一节Flash制作课,制作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我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愿望,那么,大家猜一下,老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学生观察教师,进行思考。教师本人特征比较明显,就是比较胖。

    生:减肥。

    师:是的,大家回答得很正确,老师的愿望就是减肥。

    教师演示Flash作品:我的愿望——减肥,一个简笔画小人由胖变瘦的过程(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导入,我很容易地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便于接下来的情感交流。这个作品也同时包含了需要复习的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向学生展示我的愿望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也将会向我展示他们的愿望,那么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

    在导入后,学生对作品产生了兴趣,教师适时提出了分析作品的要求。

    ◇布置任务:请学生观察“减肥”这个Flash作品。

    ◇提出问题:①这个作品由哪些部件构成?②这些部件都发生了哪些运动?③这些运动,哪些是运用的动画补间,哪些运用了形状补间?

    ◇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三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接着回答这三个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同时展示分析作品过程(如图2)。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由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分析,得出了作品的制作步骤,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复习。

    3.学生完成作品,帮助教师实现愿望

    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正确。现在,在同学们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叫做“胖变瘦”的文件(教师打开胖变瘦文件),同学们打开这个文件后,可以看到有一个胖胖的身体。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帮老师完成这个减肥过程呢?当然,在减肥过程中不要忘了给小人安上一个头。

    ◇展示作品:教师通过广播展示半成品Flash作品(如图3)。

    ◇布置任务:请优秀的学生帮忙完成半成品Flash作品。

    ◇学生操作演示:由优秀的学生完成半成品Flash作品的制作,学生进行动画补间、形状补间、从库里导入元件等操作。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对于动画补间、形状补间的操作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先安排了优秀学生的演示操作,当做是对前面知识点的一次复习。同时,在其中也加入了情感的要素,在演示了教师的愿望后,先请个别同学帮教师完成“减肥”的愿望。

    师:谢谢甲同学为老师完成了愿望,那么下面,老师就请所有同学都来帮助老师完成减肥的过程。相信在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下,老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布置任务:请全部学生完成半成品Flash作品。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半成品Flash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个步骤里给全体学生布置了一个“情感任务”,帮助教师完成愿望,这样,学生在操作时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有了一个具体的意义,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动画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推荐一部动画片》是部编版新加入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愿意说,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回顾之前看过的内容进行比较筛选,从而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

    2、分析学生

    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能够脱口而出,但是在结合事例或人物性格多方面则会有难度,需要教师借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部动画片介绍清楚,也可以说其中最吸引人的人物和故事片段,做到语速适中。

    2、做到认真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如何向他人推荐一部动画片。

    【教学难点】:推荐动画片时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听别人推荐时,要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刚才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的是什么呀?(《猫和老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刚才我们看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动画片。(板书:动画片)

    2、最近你在看什么动画片呢?说一说。

    二、闯关测试,聊动画片

    1、听音乐说片名。(小猪佩奇、熊出没、大头儿子小头爸爸。PPT:它的片名是 )。

    (板书:说片名)

    我们在说的时候,除了声音要洪亮之外,还要注意说话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把内容说清楚。(板书:说清楚,中速)

    2、看图片说角色。(老鼠和猫、小公主苏菲亚、海绵宝宝)。

    你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预设: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角色?)

    现场当小记者,采访班上的同学,了解他最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角色。(板书:说角色)

    三、尝试推荐,试说情节

    1、把好的东西或事情介绍给别人,就叫推荐。谁愿意试着把你最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推荐给大家?(板书:推荐一部)

    2、师生合作,试说情节。

    你最喜欢什么动画片?你为什么喜欢?能说说里面最有趣的地方吗?哪个故事吸引了你?

    (板书:说情节)

    3、指名,你刚才听清楚了他说的什么吗?明确听的要求。

    (板书:认真听)

    四、练习推荐,讲好情节

    1、怎样才能把情节讲好呢?欣赏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片段,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个什么情节?

    2、播放动画。

    3、谁来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个什么情节?

    引导说:图图为什么想生病?他怎样生病的?生病后有什么感受啊?

    讲情节就是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指名完整地讲述情节。)

    你听明白了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五、示范推荐,小结方法

    1、(指板书)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都说出来,就能比较完整地推荐一部动画片了。不信,你听老师推荐:

    2、口头示范推荐《大耳朵图图》图图生病片段。

    有没有觉得我好像没说完?其实推荐动画片就像推销商品一样,在最后还可以说些什么话,让别人更想看这部动画片呢?

    (听了我的推荐,是不是觉得这部动画片很有趣?

    这部动画片真的很好看,我都看了好几遍了。

    大家有时间就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吧!

    看了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六、创设情境,交流推荐

    1、我家儿子叫小宝,他有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忙,我们一起来听段录音:我叫小宝,我今年五岁了,我很喜欢看动画片,请哥哥姐姐们帮我推荐一部最好看的动画片,好吗?

    2、两人一组,角色分工,练习推荐。

    3、指名小组在全班交流。

    (提示:两人见面,先打招呼,注意礼貌。关注学生之间自然的交流情况。)

    4、指名学生评价,相互补充。(关注学生听的情况)

    七、课堂小结,拓展生活

    1、对照板书,小结课堂。

    2、布置课后作业: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推荐方法,向你的家人推荐一部动画片。

    教学动画课件 篇6

    教学设计学校北京市西罗园学校

    学科数学

    姓名石川子课题《设置动画效果》

    年级五年级

    教龄指导

    思想

    理论

    依据

    《设置动画效果》它承接前几节课幻灯片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进一步学习如何《设置自定义动画》,使学生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改变启动动画的方式,调整动画对象的播放顺序。本课教学旨在让幻灯片看起来具有动画效果,更加协调、统一,同时通过审美、创美的内心体验和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教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间存在操作水平上的参差,对学生划分了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于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教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PowerPoint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

    (2)掌握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及时间和顺序的设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幻灯片动画的添加,体验动画制作的过程,了解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幻灯片动画的添加,体验演示文稿的趣味性和动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

    重点

    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教学

    难点

    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及时间和顺序的设置。媒体

    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分层探究新知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四、课堂收获

    四、总结

    让学生观看欣赏西游记片头视频: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视频是什么?西天取经的困难在于什么?

    没错,九九八十一难阻碍着唐僧西天取经的道路,体重作怪的绝大多数都是妖精。

    任务一:从西游记文件夹中找到妖怪图片,自己进行一个动画的自定义。

    对!同学们,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做成一个动画,好吗?

    (板书课题--------设置动画效果)课件1

    第一环节:运用动画命令,制作分身术动画

    观看与真假美猴王视频:

    问题,在视频片段中,孙悟空展现了哪门绝技?

    任务二:(出示课件3)学习使用自定义动画命令----制作分身术动画。

    自己先完成一个简单的自定义动画

    小组同学动手试一试。

    老师展示同学们的动画效果,根据问题分析,同学们一起找到动画设置的不合理处,教师大屏幕展示操作步骤。

    请看屏幕:

    1、首先插入孙悟空的图片并设置好它的大小-----再利用前面学过的复制粘贴命令复制出数个悟空------接下来选定其中的一个悟空并设置它的动画效果为飞入-----再选定剩下的悟空并设置它们的动画效果为百叶窗或出现-----最后观看放映即可完成分身术动画效果。(利用百度搜索悟空图片)

    2、完成情境孙悟空利用分身术打妖怪

    同学们,悟空就在你的D盘上,能不能在你电脑上完成这个任务?

    好,开始!(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全部完成)

    2、(出示课件4)

    完成分身术---首先需要复制和粘贴;

    在自定义动画中分别设置动画效果;

    大家把孙悟空都摆放得不错,但是老师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1)有的同学选了自定义动画,可是悟空没有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2)还有的同学变出来的悟空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单个出现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板书:选定对象、组合、复制、粘贴)

    班级评价,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总结作品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很好,作品设置的也很棒,那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老师真为你们骄傲!以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融会贯通,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探索。在遇到困难时要认真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的方法,你就能像孙悟空那样聪明伶俐、神通广大。

    降妖除魔

    孙悟空

    学生回顾旧知识,完成任务一。

    好!

    分身术

    学生尝试练习,动手制作分身术动画

    学生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小组长汇报各组完成情况,并讲解使用了哪些动画效果。

    设置动画之前,必须先选定对象。

    需要将剩下的悟空先组合起来,再进行设置动画效果。

    小组两个人合作完成

    吸取别的同学的经验,修改自己的动画.

    观赏总结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作品

    学会了更高级的动画,

    学会制作连续动画,

    可以制作动画情景。

    目的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各种解决问题。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摸索方法,获得成就感。

    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老师的做法,法操作顺序记在脑海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上机操作完成作品。

    倾听别人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同时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

    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设置动画效果2

    插入复制粘贴摆放顺序自定义动画

    教学动画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属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韵文以及配套的两幅插图。韵文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讲述了老鼠想趁猫睡觉时愉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最终仍不知死于何因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本课中四个相关的形声字、会认字表、课后相关练习、会写字的书写练习及词语花篮。课后练习中的比一比、读一读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词语花篮收集了本课中的词语,以便学生积累。书写教材出示了反犬旁犭、食字旁饣二个新部首。本课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出老鼠偷米前得意的各种表情;第二幅画了猫装睡而抓住老鼠的情景。两幅图生动地表达了韵文的意思,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设计理念:

    本课利用挂图创设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认识生字中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实用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咪、慢、胡、须、眯、迷、糊、刚、抓、谜11个生字;会写欢、咪、猫、饱、眯、迷、谜7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猫和老鼠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看!(出示猫、鼠图。)(贴:猫图、老鼠图)课件出示猫、老鼠图片,这是两只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在它们之间呀,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猫和老鼠》。(板书:和)听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读给你们听一听,好吗?(师范读)

    二、读儿歌,识生字。

    1、读儿歌,找出会认字。

    学生自由读儿歌。

    多么有趣的故事呀!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在你们读书之前,我想问问你们:在你们读书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例如: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看拼音读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下面就请大家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哪些同学读完了快快打个胜利的手势!

    学生齐读课文。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课文读完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出示卡片,认读会认字。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喜欢可爱的猫和老鼠吗?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也很喜欢大家呢!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回到课文,圈生字。生字宝宝很淘气,瞧呀!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快快,赶快拿出我们的笔把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找到,可别让他们跑掉了。咱们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把生字宝宝找到。(发现有同学找到了,师:你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宝宝找到了,再把它读一读吧。其他的同学可要加油哦!)

    2、认读会认字

    贴字卡,识记会认字。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呼唤,把这些生字宝宝请出来,让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好吗?(学生一起呼唤)(师课件出示生字并贴字卡)这些字宝宝从课本里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女生读第一排,男生读第二排)课间休息:读儿歌(老师拍手范读,学生自由试读,大家拍手齐读)同学们,我们来休息一下吧!老师呀!十分喜欢这首儿歌,我读着读着,还拍起手来了,你们想看看、想听听吗?请大家坐好了,认真听、仔细看。(老师拍手范读)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学生一起拍手齐读)

    3、认记字形

    分析迷、谜、咪、眯4个字的字形、字音。(从已贴出的字卡中拿出这四个字,单独再贴出。)

    同学们真聪明!祝贺你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了。光认识了可不行呀!我们还得想办法把它们牢牢的记住呀!你们瞧瞧这四个生字宝宝有些什么关系呀?

    生:读音相似、都有一个米字是的,这四个生字宝宝呀,都有一个米字,仔细看,瞧它们的米字有什么不同呀?

    生:眯和咪的最后一笔是一捺,迷和谜的最后一笔是一点。

    指名学生说说记字方法同学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你还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吗?

    指名学生分别用鼠、偷、慢、胡、须、糊、饱、抓、8字领读(拼读)、扩词、说句、做动作等方法来巩固生字。

    去掉拼音读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自由读(学生互相考察,评价,给读得全对的同学画红花)指名学生读,齐读)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我们大声读!

    小结:同学们可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宝宝手拉手,成为好朋友了!

    三、趣味朗读,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师生表演。这篇课文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边读儿歌边表演吧!

    2、理解谜问:哎!这只老鼠可真可怜呀,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死的原因。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觉得花猫怎样呢?

    板书设计:

    猫和老鼠

    鼠咪慢胡须眯迷糊刚抓谜

    咪眯迷谜

    教学动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感受与身边的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

    3、积极参与教学,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旧挂历、新挂历、布做的“龙”二"三条。中华风俗CD片。

    【教学过程】

    1、教师将身体缩成圆柱形状,并发出被点燃的爆炸声“砰”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

    问幼儿:“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2、音乐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

    师:“过年了,除了放鞭炮,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

    随音乐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3、换挂历:欣赏新挂历上的图画,翻开挂历的第一张,念一念上面的字,了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贺:了解今年是什么生肖年。

    问:“今年的生肖是什么呀?”“明年是什么呀?”

    欣赏当年的生肖图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唱新歌”。

    6、耍龙灯。

    老师在小朋友唱歌时出示“龙灯”引起幼儿兴趣。

    问:“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呀?”

    “我们也来耍龙灯好吗?”

    请幼儿来跟着音乐耍龙灯二"三次

    【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教学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做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元旦教学其其中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教学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教学延伸】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龙灯去给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教学动画课件 篇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第4课《雨点》全文如下: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充分利用电脑动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到二十分钟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动画激趣,吸引学生阅读课文

    一上课,老师便出示一幅动画:天空中飘着几朵乌云,云层里陆陆续续向下飘落雨点。老师指着画面说: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爱的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它们落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干什么?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第4课《雨点》中,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齐声回答:愿意!然后画面推出整篇课文内容,不等老师发令,学生都抢着去自由读课文了。

    二.动画释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后,都找到了雨点落在哪儿,在那儿干什么的答案。但他们却不明白: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正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老师便叫学生请电脑老师帮他们找答案。然后依次出现下列四幅动画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美丽的田野间有个明镜般的池塘,雨点儿落下来,水面荡起一点儿涟漪,马上又平静如镜了。可爱的小雨点安详地在水中睡觉。第二幅:一条小溪伴着柔和的音乐,在山间慢慢向前流淌。几滴雨点儿落下来,随着水流的速度缓缓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间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哗哗向东流去,雨点儿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冲击下奔跑起来。第四幅: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雨点儿落下来,被波浪冲得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浪谷,一会儿又冲上浪尖。波涛的声音像惊雷滚动。通过声、像的渲染,学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对课文内容全都心神领会了。

    三.动画设境,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课文内容理解后,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好、背好,老师把上述四幅画面连成一个整体动画场景,配上音高、节奏不同的音乐,并在每幅画面上方出示相应的课文句子,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在音乐伴奏下各自试读课文,并思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篇课文读好?由于动画、音乐的衬托,学生都能恰倒好处地把握自己的感情,并准确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的理由。如:第一句要读得又轻又慢,这样才能体现出池塘的静,小雨点在安详地睡觉;第二句要读得稍高一点,体现出小溪的流动,但仍要读慢一些,因为小溪水是慢慢向前流淌的,雨点是在里面慢慢散步的;第三句要读得更高一点,同时速度要加快,体现出大河流水的急,雨点奔跑的速度快;第四句要读得很高,很欢快,体现出海洋里波涛的汹涌,雨点在波浪冲击下跳跃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让学生朗读、评价,然后把动画上方的课文内容去掉,让学生看着画面试背课文。由于动画的启示,学生个个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教学动画课件 篇10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课程学时:128(包括动画造型设计1及动画造型设计2;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三、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立足于艺术与相关技术并重与整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动画造型的理论概念、艺术特征、风格类型,常见形态符号及制作方法等的学习与运用,较为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种造型风格,基本掌握漫画及写实风格的多种动画形象造型,并能根据不同的故事脚本设定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完成其角色的设计。学习并掌握运用二维、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来实现虚拟角色的设计。熟悉虚拟角色设计制作的流程,为以后动画制作课程中动画的实现打下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

    1. 准备好实践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作画用的纸、笔、等),需要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实践还应准备好指定软件的安装,并经人工检查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2.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指定的实践操作。

    3.实践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以手绘作品或作品电子文件的形式)。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实验课程32学时,共8次实验。

    实验

    一、4学时

    了解人体结构和比例;

    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结构。

    实验

    二、10学时

    了解角色头部骨骼、肌肉结构;

    掌握动画角色头部卡通化处理的方法; 掌握角色表情的设计方法; 角色五官的画法;

    实验

    三、12学时

    人物形体的块面设计;

    角色四肢设计;

    角色服装设计;

    实验

    四、10学时

    角色常规运动状态设计 特殊运动状态 常规表情动作 特殊表情动作 性格化动作 实验

    五、10学时

    漫画风格造型设计 写实风格造型设计

    实验

    六、4学时

    多角色的组合关系 实验

    七、6学时

    透视规律 实验

    八、8学时

    动画场景设计

    六、实验教材

    主要教材:《影视动画经典技法剖析》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及WISBOOK策划;海洋出版社出版

    七、考核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和作品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

    教学动画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感知静止画面变成动态画面的神奇和有趣,初步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

    2.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动画探索过程,体验当设计师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两面有不同图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动画小书人手一本,空白扇子、小书、笔若干;教师材料:两面有不同图案的扇子两把.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扇子,发现画面叠合的现象

    1.师(出示扇子):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扇子两面画了什么?这把看上去很普通的扇子,它会变魔术,很神奇,我们来玩一玩。(幼儿快速转动扇子)发现神奇的地方了吗?(两边的图形合在了一起)是真的合在一起了吗?

    2.幼儿自由操作,交流操作发现。

    教师引导式提问:看看两边的扇面上有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两边分开的两个图案,经过快速旋转,看上去好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画面(帆船、树等)。

    3.迁移经验,猜测结果。

    师(出示两边分别画有笼子和鸟的扇子):扇子两面分别画了什么?当这把扇子快速地转动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小鸟飞到上面一点,又会怎么样呢?(小鸟飞出了笼子)看来画面的位置很重要。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O.1秒~O.4秒,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动画、电影就是依据视觉暂留现象制作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把两面画有不同图案的扇子,让幼儿在把玩扇子的过程中发现、感知神奇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这里,我们没有刻意去向幼儿解释其中的原理,而是让幼儿交流、表达、思考自己的发现,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因为对幼儿来说,让他们去理解视觉暂留现象是有难度的,也没有必要。

    二、玩小书,发现画面由静到动的现象

    1.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发现小书画面中的规律。

    师(出示小书):这是小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一起拿出来看看吧。有三角形标记的是第一页。我们从书的第一页开展,慢慢地一页一页看下去,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表达,教师追问:小书的每一页上都有点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绿色书里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小球,但小球的位置不同,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的;黄色书里每页上都有一片树叶,但树叶的大小不同,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变化的。)

    2.快速翻阅小书,发现动态效果。

    师:刚才慢慢地看书让我们发现了小书画面上的规律,这一次我们要用特别的方法看书,从头到尾快速地翻看,越快越好,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3.交流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小球原来一张张静止的图片,当我们快速翻看时,小球看起来好像滚动起来了。

    树叶原来一张张静止的图片,当我们快速翻看时,树叶好像逐渐长大了。

    师:把一张张按动作顺序排列好的图片快速地翻,画面就好像动起来了,这就是动画。

    如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动画形成的过程,是活动的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使用了动画小书这一操作材料,先让幼儿逐页翻阅发现画面规律,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再引导幼儿快速翻阅并发现有趣的动画现象滚动的小球和长大的树叶。这种发现式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生动鲜活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初步了解了动画形成的过程,也从中体验到自己发现动画秘密的乐趣。

    三、欣赏课件,进一步感知动画效果

    1.欣赏课件开花。

    师:在这片草地上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操作课件)美丽的鲜花开放了。这个动画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师:动画设计师把开花的过程分开画成了5张图片,它们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呢?当这些图片按顺序连续播放时,我们看见了一朵渐渐开放的花朵。

    2.欣赏课件日出。

    师:早晨太阳升起来啦!(演示课件)猜一猜,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这个动画的?第一张太阳在什么位置?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呢?(幼儿表达想法,教师播放验证、)

    师:动画设计师把太阳升起的过程从低到高,分成4张图片,再按顺序播放出来,让我们看见一个正在升起来的太阳。

    在前面两个环节的操作中,幼儿获得了有关动画形成的粗浅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欣赏两个flnash动画,可以给幼儿一种真实而又愉快的体验。在欣赏动画之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思考、判断动画片中各个画面的内容,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尝试制作扇子和动画小书,感受动画的神奇和有趣

    1.师:动画好看吗?你们想自己设计、制作神奇的扇子和动画小书吗?

    2.介绍材料:后面桌上有扇子和小书,等会儿你可以选择设计扇面,也可以选择画动画小书。请你想一想,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试着做一做。

    3.请幼儿说说自己要做什么,准备怎么设计。

    4.幼儿自己设计、制作,先做好的幼儿可以和同伴、教师交流演示自己的作品。

    5.分享交流作品。师:你画了什么?成功了吗?碰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6.观看有关动画原理的视频介绍,了解动画的简单原理。

    做扇子和小书,在难度和要求上是有差异的,这也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画扇面相对简单一点,而制作动画小书,对幼儿来说是有挑战的。因为要做成动画小书,幼儿头脑中首先要有多个连续变化的画面的构思,然后在页面上找好位置,运用必要的绘画技能将其表现出来。虽然有难度,但幼儿都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设计属于自己的动画。教师给幼儿的空白小书,页数从4页到7页不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也体现了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尊重,让每个幼儿在亲手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感。

    设计思考

    好玩的动画最初由我所带的工作室学员张颖黎老师设计。该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积累有关动画形成的粗浅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观察、判断、思维、表达等能力;活动的难点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活动中,如何平衡幼儿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基于对上述活动重难点的思考,我们从最初的设计到现在的活动,主要做了以下调整:一是在玩扇子环节,原设计是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发现画面叠合现象。我认为如果幼儿只看不做,那么他们对画面的观察就不会细致,也不会关注画面的位置关系,幼儿的经验是看来的而不是自己操作得来的。所以我建议为每个幼儿提供一把不同画面的扇子,并先让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发现有趣的现象。二是在翻看小书的环节,原来的设计过于开放,教师对如何翻书等没有作任何指导,导致幼儿发现不了神奇的动画现象。幼儿自主探索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我建议张老师先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发现小书的秘密,再让幼儿带着疑问快速翻阅小书,这样幼儿的操作更有目的.也更有效。三是在欣赏开花和日出两个动画的环节,原设计都是在观看动画后马上呈现几幅连续的画面,没有给幼儿推测画面的机会,对幼儿缺乏思维的挑战。所以,我建议在观看动画后先让幼儿迁移前两个环节的学习经验,思考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表达自己猜想的画面内容,然后再揭示谜底,体现环节的递进性和思维的挑战性。

    修改后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关注幼儿生活,凸显活动趣味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凡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关注幼儿生活,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出发,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幼儿的学习置于其生活背景中,从中获得鲜活的学习经验。好玩的动画抓住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这个兴趣点,引导幼儿在看看、玩玩动画小玩具的过程中,共同探究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尝试自己制作小动画,体验成功感。因为活动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所以幼儿对将要探索的内容必定会充满新奇感,活动的快乐也会由此而生。

    二、在操作中发现,积累感性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应让幼儿通过自行操作去建构经验。所以,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的操作,幼儿对材料进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发现的过程。操作活动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二是保证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三是操作后幼儿经验的交流和提升,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幼儿操作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玩扇子,在玩中发现快速转动扇子时有趣的叠合现象;第二次操作是观察和快速翻阅动画小书,发现画面规律,猜测、探究动画形成的秘密;第三次是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差异,我们提供了难度各不相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三次操作提供的材料中都蕴含了探索的目标,意在让幼儿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会有新发现,积累感性经验。

    三、注重思维挑战,体现活动价值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给幼儿知识,而是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同时生发出智慧。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如: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一页一页看下去,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小书的每一页上都有点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吗?猜一猜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这个动画的?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操作、观察、猜测、判断、表达,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有关动画的秘密,而且还能引发进一步探究、了解动画的兴趣。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教学动画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感受与身边的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

    3、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旧挂历、新挂历、布做的“龙”二"三条。中华风俗CD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身体缩成圆柱形状,并发出被点燃的爆炸声“砰”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

    问幼儿:“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2、音乐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

    师:“过年了,除了放鞭炮,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

    随音乐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3、换挂历:欣赏新挂历上的图画,翻开挂历的第一张,念一念上面的字,了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贺:了解今年是什么生肖年。

    问:“今年的生肖是什么呀?”“明年是什么呀?”

    欣赏当年的生肖图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唱新歌”。

    6、耍龙灯。

    老师在小朋友唱歌时出示“龙灯”引起幼儿兴趣。

    问:“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呀?”

    “我们也来耍龙灯好吗?”

    请幼儿来跟着音乐耍龙灯二"三次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做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元旦活动其其中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活动延伸】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龙灯去给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带幼儿随着欢庆的音乐出活动室。)

    纸船的课件锦集10篇


    如果你对“纸船的课件”感兴趣推荐看看这篇网络文章,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学生的反馈可以反映教学的成功与否。

    纸船的课件 篇1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朋友,你有好朋友吗?(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学生自由介绍)嗯,大家都有好朋友,有朋友多快乐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2页,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树叶里的拼音宝宝。

    2、课文很长,要想读好可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遍读,注意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所带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读完这遍,老师可要检查读课文了。

    4、请同学们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朗读反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指名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在检查读文过程中正音,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6、句子会读了,这些词语也一定也一定难不住你

    开火车读——集体齐读

    读中指导:扎风筝(请同学们注意“ 扎风筝”的 “扎”这个字在这里读za,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扎手。跟老师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挣扎。)

    乐坏了 受不了 (指导读好多音字“了” 小老师带读)

    三、1、词语读好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两个好朋友,他们都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2、指名说,教师板书:小熊 松鼠。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松”。(松鼠的松字是这篇课文要求写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木字旁注意捺要变点,右边是个公鸡的公,注意他的笔顺,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生字“扎 抓”: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松树见了,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a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b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c老师板书“抓”的写法,强调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三笔竖要垂直。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d抓写好了,老师相信扎你也一定能写好,描一个写一个。

    3最后,我们来写坏字。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板书,学生写。

    五、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刚才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呀?学生质疑,师板书。

    纸船的课件 篇2

    一、说教材:《纸船和风筝》是本册入选的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2、读中体验情感,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批文入情,朗读感悟”,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教学程序:分为三部分:

    (一)复习生字,谈话引入新课。上课伊始,通过小松鼠送来纸船和祝福创设情境,既复习了生字,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受到礼物和祝福的快乐,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入情入境,朗读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的具体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1、 保证充分的阅读。“批文入情”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中,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学习1-6小段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小组交流朗读、配乐齐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生成自己的体验,体会小熊和松鼠相好时的快乐。

    2、 营造体验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松鼠和小熊快乐,失落,痛苦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就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如,绘制图片,画简笔画、展播课件,配乐朗读渲染气氛,教师语言的描述等。

    (三)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对整篇课文的朗读感悟之后,老师读一封来信,引导学生给信中的小伙伴回信的同时,运用本课对友谊的感悟和体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纸船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纸船的课件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课文紧扣“纸船和风筝”,层层推进故事的发展,先是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一点小事而吵架,最后又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和好如初。

    由于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主要内容:通过师生互动,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及“飘”、“漂”的区分。

    能力目标:通过品读故事,师生共同进入情景,与故事中的角色同喜同悲,感受友谊的珍贵、失而复得的喜悦。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间的友情。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段,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悲伤——喜悦,并且让学生随人物的喜而喜,随人物的悲而悲。

    二、说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课文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课本)之一,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篇课文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课文——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认知信息的传递,也发生着情感的交流。

    本着这个理念,教学本课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从情感的线索确定教学内容,二是在表达情感的有关词句段上着力。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以上的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注重情感,着力语言。

    三、说教学流程

    下面分四个板块来具体说说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感知“幸福”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拿出课前和孩子们一起折好的纸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纸船漂呀漂,它会漂到哪里去呢?纸船会带些什么去哪儿呀!学生自由说,老师由学生的发言顺势引入新课:它漂到了我们班的课堂,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接着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然后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来检查生字新词,侧重教学“漂”和“飘”的区别。先让学生发现,找出字形的异同。出示句子,a、纸船( )呀( ),( )到小熊的家门口。b、风筝( )呀( ),( )到松鼠家门口。选择两个“piao ”来填空,判断对错,并解释原因,指导读好这两句话。最后回归整体,指名分段连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最后一环节中,我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处理,出示一个句式:纸船和风筝让和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俩,又是和让他们俩和好了。这看似简单的句式,但给于二年级孩子莫大的帮助,让学生由老师的扶到放,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试着进行了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面的板块我以鼓励和精心设计导语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在体验成功感的同时,通过自读以及自读情况的检查,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同时借开题的对话和两个“piao”发展了语言,初步感知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相处的幸福。

    (二)感悟“幸福”

    以下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友谊给松鼠和小熊带来幸福。重点引导朗读体悟第三、五段。

    研读第三段。(出示第三段)首先我深情地描述第一、二段的文本内容自然而有情境地引入第三段。先是学生齐读完第三段后,接着老师发问,小熊拿到纸船,乐坏了,他乐得。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二年级的孩子词汇量比较缺乏,我会为给他们搭好台阶,送给他们一些词语,比如手舞足蹈、眉开眼笑、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来丰富他们说话的内容。然后再问:“小熊为什么这么快乐?”相机追问,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紧接着各自有感情地练读,最后朗读交流。

    研读第五段。(出示第五段)老师借第四段的语言文字作情景导语,带入第五段的学习。操作方法按上述步骤,先读明白“乐”,再导想象“乐”,接着思考为什么“乐”及快乐的心理活动,最后以读来表达“乐”。

    本板块,我让学生直接围绕“乐坏了”学习课文,一进入文本就带着情感学习,明白“乐”,想象“乐”,思考“乐”,表达“乐”。让学生从体会到感悟再到最后通过朗读得以表达,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抓住表达感情的关键词句,聚焦情感的设计意图得以体现。

    (三)书写“幸福”

    接下来是指导学生写好“幸福”两个字。识字和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那么这里的指导书写环节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四)表达“幸福”

    我们知道,学语文,不仅仅只是学,更加关键地是要学以致用。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留了一个幸福为主题的拓展性作业:纸船给松鼠和小熊带来了幸福,那么,让我们也用手中的纸船去创造快乐和幸福吧!(课前活动时,老师已经交每个小朋友折好一只纸船了)你想把它送给谁?你要对他说什么?写在纸船上送给他。这个作业课外完成。

    总之,我认为阅读教学只有从情感切入,聚焦蕴含情感的词句段的教学,并适当地延伸到学生生活,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纸船的课件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本课围绕“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孩子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美观地书写“幸、福”两个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谊时的快乐,失去友谊时的痛苦,以及寻回友谊后的激动,愿意与同学建立友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积累词语,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与人友好相处。而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本节课共分为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字词,训练学生说话,为阅读体会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接着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孩子带到了童话王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

    自读自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融入情境,体会课文内容。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先指名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是纸船和风筝传递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时,进行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的教学,首先,教师边说边板画出“高高的山,清清的水,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这就是松鼠和小熊住的地方。”这样将孩子们很快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接着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体会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在汇报读文感悟时,教师抓住两个不同的“飘(漂)呀飘(漂)”,“乐坏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到松鼠与小熊的欣喜,当学生的情感与两个小动物的欣喜和快乐产生碰撞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的读书会有感而发。真正体验到友谊的幸福。

    课文第二部分7——1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也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首先,伴着音乐,教师用变化的语调将孩子带入伤感的氛围:“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松鼠和小熊难过的心情。在学生汇报读文感悟时,教师适时点评,并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使学生与文本中小动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即由失去朋友的难过到重获友谊的幸福与激动,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拓展延伸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纸船动起来了,风筝飘起来了,你想对松鼠和小熊说些什么?”此时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指导写字

    本节课要写的字中,“幸、福”两个字是书写难点,教师注重范写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当学生练写“幸福”两个字时,教师巧妙地结合板书中“幸福”两个字写出“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再结合黑板上美丽的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地设计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齐读:“拥有朋友,一生幸福”使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也总结了全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读中感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纸船的课件 篇6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细读课文发现,里面蕴涵着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第二个故事是:松鼠和小熊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生字,学写“福”字。

    2、学习课文1——6小节(第一个故事),体验情感,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以下几部分:

    一、课前谈话,铺开师生友谊之路。

    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简单地谈话。我说两句话,请学生来当评判,“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目的是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铺开了课文的友谊之路。

    二、整体感知。

    有了前面新课程研究课的前车之鉴和何老师从杭州带回来的名师们教学理念,因此我也将把握课文的整体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填空的`方式把课文大意进行概括。同时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先学习这段话中的4个生字,再从词语中学习另外4个,再独立认读。在感悟文本时,又将两个“飘”“漂”字作了重点强调,这两个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学生往往会混用,我就利用板画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理解。最后采用送纸船的方式巩固生字,学生学得愉快,又将课前谈话时铺开的师生友谊之路进一步巩固,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友谊带给我们的幸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如何让生字教学有新意又学得扎实,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的具体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1、 保证充分的阅读。“批文入情”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中,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品味、去感悟。在学习1-6小节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体会,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朗读、师生接读、齐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生成自己的体验,体会小熊和松鼠相好时的快乐。

    2、 营造体验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就要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乐坏了的时候 ,联系自己的真实情感,发现乐坏了就是乐得不得了的意思。再回到文本,什么原因让小熊乐坏了,让学生感受到这肯定不是一般的纸船,是因为这是松鼠亲手折的,还放上了自己最爱吃的松果,写出了发自内心的祝福,这才让小熊乐坏了。

    四、学写“福”字,升华友谊。

    纸船和风筝送出的是祝福,松鼠和小熊得到的是幸福。一个“福”字,将刚刚建立的友谊之情提升到了幸福的高度。教学中我又渗透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倒福”,“百福图”,道出了中国老百姓喜欢“福”字的原因: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也愿意把祝福送给朋友,写着这个“福”字,感觉心里也是暖融融的。

    纸船的课件 篇7

    《纸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共设置了五篇课文。《纸船》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用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出儿童的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对诗歌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积累。为此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分析诗作的内蕴,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笔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品味诗歌朴素的语言,明快的风格,实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尝试仿写诗歌,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掌握诗歌的一般写作方法。

    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教学这首诗,我将重点通过阅读、仿写,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瑰丽的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纸船》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便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的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引导发现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具体操作将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渗透。

    2、说学法

    (1)自主自悟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

    (2)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三、说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纸船”两个大字,要求学生说说小时侯常常折叠的手工,叠制中的故事。

    这样导入一种情景的氛围,从而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铺垫。

    2、根据自己阅读诗歌的积累,说说欣赏诗歌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是温习学生以往的相关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可能学生的发言比较分散,那么,可以把问题再细化些,如“你觉得诗歌的美在哪些地方体现出呢?”而课件中“画面美”、与“情感美”可以机动处理,先后顺序可顺着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听配乐朗诵,请学生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2)、展示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四幅画,请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幅画最适合做本首诗的插图,并说说原因.

    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诗歌又以其独特的画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其营造的无限的空间。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笔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文本。也许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许学生的评析是比较肤浅的,但通过这个环节,最起码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诗作的画面美。

    4、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你们中间也有远离家人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新课程呼唤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民主平等的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这种精神。读文学作品,做到“动嘴”、“动手”、“动情”、“动脑”,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内涵。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局部进行分析,品味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回味无穷,诗节的丰富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品读,反复玩味,反复领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为今后的创造美奠定基础。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细细体会诗句细节处的情感变化,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说话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浓浓的感情,并请发言的同学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读出这种感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是个性化感受,丰富个性阅读的内涵。

    5、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2)、选择背景音乐,说说你选择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在用你们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诗意往往藏在或纷繁杂乱,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熟读,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反复朗读揣摩、体悟,从而品味出诗歌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

    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选择不同音乐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诗歌的急切舒缓,起程转合的律动特点与背景音乐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学生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在我们看来并非最恰当,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读,深入地领会诗与歌结合所达到的艺术美好的境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6、拓展延伸

    (1)、请学生小结这一节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可补充其他的鉴赏方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春水繁星中你认为精彩的诗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在又有一种说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节课中讨论的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并非是权威的,仅仅作学生今后学习诗歌的一个参考。鉴赏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天地。

    当然,在完成次环节中,需要学生课前先读一读冰心的诗集,也许难度比较大,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学会科学地用教材教,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渔场,文学殿堂。

    7、布置作业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亲人表达你对他们地深深地爱。

    (2)阅读《春水》《繁星》并积累精彩诗句

    纸船的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

    2、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着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是中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位置上,而教师则应处于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架设生活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育学生对事物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4、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习。

    5、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现童趣

    (1)播放课件,复习生字词

    (2)播放课件,展示小松鼠和小熊,给学生讲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读中学会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

    (4)小组内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a、学生畅所欲言,谈纸船和风筝使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的?

    b、读中进一步感悟: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c、各种方式读文感悟“漂呀漂”、“乐坏了”、“祝你快乐”、“飘呀飘”、“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要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评价读,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过渡: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这份幸福和快乐中时,一天,他们居然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了,(摘下风筝)小溪里也看不到漂流地纸船了,(摘下纸船)后来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他们和好的呢?

    d、学生交流合作成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思考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读出、悟出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心情,及吵架后那份伤感,从而深悟友谊的纯真、可贵。)

    e、联系生活中失去朋友的难受感觉,从而感悟“再也受不了”、“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表现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及和好后的兴奋心情。)

    f再读课文。(以读为主,再读中学、读中悟,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角色体验,去体会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吵架后的伤感、孤独,再次和好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拓展实践,展示成果

    1、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也有和好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想一想,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曾经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诚意吧!你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让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让学生身心受到深刻的教育)

    2、同学们做的都很对,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真挚的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请真挚地送出你精心准备的礼物,并说几句让朋友感动的话,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给学生带去了欢乐,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中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四)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去和与你吵过架尚未和好的朋友和好。

    (课内延伸到课外,把所学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板书设计:略

    纸船的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

    2、读句子,(自由读,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

    是呀,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这快乐却不没有了。

    二、新授:

    1、精读、感悟:

    (1)过渡:听说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那你们知道松鼠住在哪?小熊又住在哪吗?(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指名说,我们读读好吗?板书:松鼠(山顶)、小熊(山脚)

    (2)过渡: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他们的家离得非常远,刚开始它们俩还不认识呢!请大家读读2—6段,看看他们最后是怎么由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的?(生自读)

    a、指名说:读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故事细节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师总结:是的,就是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了好朋友。

    b、导读第三段:是啊,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这清清的小溪,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这纸船,怎么样了?──生:乐坏了!

    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那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啊?(生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啊!小熊意外的收到了这份很不一般的礼物。因为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祝福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读——评价——再读)

    c、那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请女生来为我们读读4、5两个自然段,其它同学手指着字思考。(女生齐读,生汇报)哦,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那松鼠收到风筝又怎么样了?(生答)

    是的,松鼠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从“一把”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啊,你看图上的它,嘴都乐的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读,)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所以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

    (3)同时也给小熊和松鼠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呢!可是有一天,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吧!

    a、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师:试想一下,此时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伤心、孤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b、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吗?(指名读——学生评价——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c、除了难过,他们还感到什么?(不好意思)虽然心里难过,它们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折一只纸船呢?这又说明了什么?(虽然它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是想着对方,都还想成为好朋友)那你觉得小熊会在风筝翅膀上写什么话?松鼠会在纸条上写什么话?(生说)

    总结:是呀,他们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每天彼此牵挂着对方,想着以前美好的日子。

    4、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几天,又怎么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悟(生自由读)

    a、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为什么受不了呢?同桌讨论一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生读——评价)

    b、那松鼠看见风筝了吗?你从哪里得知的?那我们请男生为我们读读(男生读)

    松鼠为什么哭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激动,友谊又回来了)

    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桥梁,传递他们的友情,他们可真聪明!板书:友谊的桥梁

    三、讨论探究:

    那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如果以后松鼠和小熊再闹别扭时,他们会怎么做?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它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四、角色体验: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

    五、小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作业:

    1、将你们折的小纸船送给你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心意吧!

    2、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听。

    纸船的课件 篇10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

    (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孩子们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目标离现实可能有点远,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习之后会有所收获!!

    拼音g课件(锦集8篇)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拼音g课件(锦集8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拼音g课件 篇1

    1、 学会声母zh、ch、sh、r四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读准音、认清字形,会正确书写。2、能正确拼读 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音节。 3、认读7个生字,会读儿歌

    1、发准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的.音。

    2、正确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教学挂图、汉语拼音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抽读卡片。

    声母卡片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2、说说声母、整体认读音节在发音上的区别。

    二、学习zh、ch、sh、r四个声母

    ㈠ 学习声母zh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2、出示声母卡片zh,告诉学生织毛衣的“织”读得轻些、短些就是“zh”的音.它是翘舌音,由两个字母合起来读一个音,读的时候舌头要往上翘。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读,老师正音。

    5、出示zhi,告诉学生这是整体认读音节,想一想,该怎么读?(把声母zh读得长一些、咯一些,就是zhi的音)

    6、比较zh和zhi的发音。(强调声母和音节的区别)

    ㈡学习声母ch和整体认读音节chi。

    ㈢学习声母sh和整体认读音节shi。

    ㈣学习声母r和整体认读音节ri。

    方法均同zh和zhi。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区别平翘舌音的形和音。

    z—zh c—ch s—sh

    2、抽读卡片,区别声母和音节的发音。

    z—zi c—ci s—si

    zh—zhi ch—chi sh--shi

    四、指导书写

    五、指导读书

    六、布置作业

    1、制作zh、ch、sh、r和zhi、chi、shi、

    Ri小卡片。

    2、比一比,读一读。

    z—zh s—sh ch—c

    ch—chi sh—shi r—ri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抽读声母卡片:z—zh、c—ch、s—sh,并说说它们的发音有什么不同。

    2、抽读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hi、chi、shi、ri。

    3、听音抽卡片,并分别说出声母和音节的发音区别。

    二、zh、ch、sh、r和单韵母相拼

    1、出示小黑板:

    a

    zh e

    u a

    ch e

    u a

    sh e

    u

    zh zhuo

    ch u—a chuo

    sh shuoe

    r

    u

    ⑴让学生自由拼读。

    ⑵同桌互相拼读。

    ⑶指名拼读。

    ⑷小组拼读。

    ⑸全班拼读。

    2、扩展活动。

    ⑴自选音节加上声调,口头组词 。

    ⑵自选音节加上声调,说话。

    三、布置作业

    1、拼一拼、读一读。

    kù zi huǒ chē hé huā zhú zi

    2、照样子填空。

    zh--( è )→zhè sh--( )--ā→shuā

    ( )--ǔ→rǔ zh--u--( )→zhuā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卡片。

    声母:d、h、ch、sh、q和韵母:e、u、a

    2、拼读音节。(复习拼读方法)

    qí de chū shū dú huà

    二、学习生字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观察。

    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姐姐在看书,老爷爷在看小弟弟骑车)

    2、看图拼读生字。

    ⑴自由拼读。

    ⑵同桌互相拼读。

    ⑶指名读生字卡片。

    强调:“出,书”是翘舌音;“话”是三拼音。

    ⑷集体认读。

    三、跟读儿歌。

    四、巩固生字。

    1、找出儿歌中的或会认的字读一读。

    2、抽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连一连。

    画 地 话 弟 读 骑 出 书

    dì huà dú qí shū chū

    2、读一读,连成词。

    骑 话 | 下 服

    读 书 | 衣 地

    大 马 | 大 车

    拼音g课件 篇2

    一、设计意图

    《z c 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7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引入本课要学的三个字母的读音;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认字;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理解它们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基础。zuo的读音。

    课前准备:3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单韵母、声母卡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谈话激情。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出示声母卡片,指名认读、齐读)小朋友们真能干!有位小朋友啊想和小刺猬、蚕姑娘比一比谁最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当他们的评委好吗?

    二、学习声母“zcs”的发音。

    1、学习z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个小朋友会干什么?(小姑娘会写字,她在黑板上写的字母是z。)⑵出示字母卡片z,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把写字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自由试读。

    ⑶听老师示范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

    ⑷学生练读,先跟老师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⑸老师小结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

    ⑹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习c的读音

    ⑴出示画面,这是谁?谁能扮演小刺猬说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c,刺猬的“刺”读第一声、读得轻短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发音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s的读音

    ⑴蚕姑娘有什么本领呢?扮演蚕姑娘说一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s,吐丝的“丝”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⑶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4、小姑娘、小刺猬、蚕姑娘都有自己的本领,你讲评谁最能干呢?

    三、识记声母“zcs”的形

    1、我们在座的每个小评委也非常能干,已经记住了三个声母朋友的名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三个声母的样子好不好?

    2、你是怎么记的?带大家一起说。当小评委说说谁记的方法好。

    四、拼读音节

    1、声母都喜欢和韵母交朋友,谁还记得它们交朋友的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看看书,说说z喜欢和哪些韵母交朋友?

    3、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自己拼读音节?(自己练习拼读)

    4、谁能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练习拼读za、ze、zu、zuo)

    5、开火车读za、ze、zu、zuo的四声,会组词的同学可以用带调的音节组词。重点指导zuo的读音。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再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写的。看书观察zcs在四线三格里的位置,字母是几笔写成的。

    2、生说“zcs”的写法,师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范写。(边写边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写,师巡视,相机指导。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写错的字母,并集体纠正。

    六、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出示美丽的小木屋画面)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中的三个成员,还学会了拼读一些音节,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来向它们问个好吧!

    2、复习声母z、c、s及相关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过渡:今天z、c、s把它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吧!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1、读准音

    ⑴听老师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声母轻短,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响亮,读长些)

    ⑵学生练读,先跟着老师读,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⑶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⑷zi、ci、si这三个音节,我们也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和yi、wu、yu一样,它们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它们都是两个字母被牢牢地绑在一起,不能分开,所以也不能拼读,要直接整体认记。

    ⑸练读zi、ci、si的四声。

    A、出示zi、ci、si的四声,你们发现了什么?

    zīzízǐzì cīcícǐcì sīsísǐsì

    B、让孩子自己说说: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注意在“i”上标声调是要把上面的点去掉。

    C、自由练读四声,在学习小组中互读等多种形式读。

    D、谁想小老师教大家读?生教生,练读四声。

    E、做“戴帽子”游戏,把声调作成独立的卡片,让学生给音节戴上帽子并读一读。

    2、认清形

    ⑴比较z、c、s和zi、ci、si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⑵读读比比:

    z—zi、c—ci、s—si、zi—za、ci—cu、si—se

    第三课时

    一、复习z、c、s及整体认读音节

    做“摘苹果”游戏。(把声母和音节写在苹果的背面,学生摘下苹果后读后面的声母或音节,读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二、看图读词语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2、拼读词语卡片:

    cā bō li tuō dì zu? hè kǎ

    3、把这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4、说说你在家里已经会做哪些家务事?你还准备学做哪些事?

    三、认读字词,读儿歌。

    1、小朋友真懂事,能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事了。老师为此奖励你们一首儿歌叫“过桥”。

    2、课件出示儿歌,学生试读儿歌,要求:

    ⑴不会读的字用记号标出来。

    ⑵想想:读了儿歌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3、师生共同质疑。如:“了”的两种读音;题目“过桥”上的引号;“一”的不同调号等。

    4、学习生字,注意读准三拼音“做、错、过”。

    拼音g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学会3个复韵母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6个单韵母的卡片请大家一起读。

    2、抽读复韵母卡片aieiui。

    3、说说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背一背顺口溜有a找a,没a找oe,iu并列表在后。)

    4、小结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都学得很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10课,在这节课里我们又将认识3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看幅图,从图中我们来找一找这三位新朋友。

    二、教学新知

    1、看情景图:

    ⑴(课件展示江面和江边,一群游泳健儿在破冰游泳。海鸥在江面上边飞边叫,好像在给他们叫好。几个孩子在岸边一边观看,一边一个劲地的鼓掌喊“加油”画面上展示的是冬季,因为地上是白的,树上也是白的,孩子们都穿上了鸭绒袄。)

    ⑵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听语境歌。(播放录音)语境歌身穿鸭绒袄,拍着小手笑。游泳健儿不怕冷,海鸥边飞边叫好。

    3、练读语境歌。

    4、教学ao、ou、iu:

    ⑴教学复韵母ao:

    ①从图上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穿着鸭绒袄,这个“袄”字我们把它读成第一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就是复韵母ao(课件展示在孩子旁边出示韵母“ao”)谁能告诉老师,ao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a和o)对了,a和o合起来就是复韵母ao,读的时候要先发a的音,要发得长而响亮,然后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o的音。要轻些短些。(范读后抽读)

    ②如果我们给它加上调号?要表在哪个字母上?为什么?该怎么读呢?请跟老师读,读的时候你可以加上动作老虎发威āo、āo、āo;饿狼觅食áo、áo、áo;身穿棉袄ǎo、ǎo、ǎo;申办奥运ào、ào、ào。

    ③那么我们怎样记住ao的样子呢?大家想一想。(指名说)老

    师也想出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句顺口溜来记a前,o后,ao、ao、ao。

    ④同学们快看,谁来了?(一只小花猫)(课件展示草地上跑来一制小花猫。)小花猫看见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也想向你们学习它说“你能把我拼出来吗?”(课件展示在小猫的下面出示要拼读的音节。)谁愿意拼一拼?(指名拼读后集体读)

    ⑵教学ou:

    ①下面我们要认识第二个新朋友是海鸥的“ou”(课件展示在海鸥旁边出示韵母“ou”)范读后指名读。

    ②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ou的样子和读音的?(指名说)对,像ao一样,我们也可以编一句顺口溜来记o前u后,ou、ou、ou。一起说说怎样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

    ③那么谁知道ou的调号标在哪个字母上呢?ou加上调号怎样读呢?(自己读一读试一试,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来帮助记忆。)(指名读后齐读)

    ④同学们,瞧,谁又来凑热闹了?(小狗)(课件展示草地上跑来一只小狗。)小狗见小猫和你们做了好朋友,非常羡慕,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谁愿意拼一拼,告诉同学们它是谁?(课件出示音节)(指名读后跟读)

    ⑶教学iu:

    ①大家一定非常着急,想知道我们的第三位朋友是谁,对吗?请看,它来了。(课件展示两位小朋友在游泳,“iu”蹦蹦跳跳地跑出来。)把“游泳”的“游”读成第一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三个朋友iu的音。

    ②同ou一样我们来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的?

    ③同学们请你再开动脑筋想一想,iu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韵母比较像?ui的调号标在谁头上?而iu又该标在谁头上呢?

    ④老牛伯伯看见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慢吞吞地走过来,说“你们学得不错,让我来考考你们吧,谁能把我拼读出来?”(课件展示草地上一头老牛走过来,接着出示音节。)(指名读后齐读)老牛听了同学们的拼读笑了。

    ⑷指导书写ao、ou、iu:

    ①先请学生说说写ao、ou、iu要注意什么?

    ②师在黑板上范写,并讲清注意点。

    ③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复韵母ai、ei、ui、ao、ou、iu卡片分别发给6个小朋友,老师报汉字,让拿卡片的小朋友给汉字韵母对号。其他同学校对,如正确便齐声说“对、对、对,就是什么。”如果错了就齐说“不对、不对,该是什么。”如老师说“毛线的‘毛’的韵母是哪个?”学生拿出“ao”大家便说“对、对、对,就是‘ao’。”如果拿错了就说“不对、不对,该是‘ao’。”

    毛线的“毛”韵母是哪个?

    开会的“会”韵母是哪个?

    乌黑的“黑”韵母是哪个?

    带头的“带”韵母是哪个?

    优秀的“秀”韵母是哪个?

    后面的“后”韵母是哪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韵母朋友,它们是(生接说ao、ou、iu),并且学会了怎样读它们的四声以及他们的标点规则,还有怎样在四线格里写好这三个复韵母,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表现得更出色。

    五、布置作业

    在习字本上描写ao、ou、iu。

    拼音g课件 篇4

    1 a e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4、d t n l

    一、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三拼音做准备。

    1.呼带调单韵母的四声。

    2.呼读所学过的声母

    3.背诵两拼法的儿歌

    二、学习三拼连读法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声母和单韵母相拼的两拼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拼连读法

    板书:g—u→gu

    学生读后在u的后边填写a,成为下面的板书。板书:g-u—a→guā

    讲:这叫三拼音节,g叫作声母,u叫做介母,a还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g,再读u,紧连着读a,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教师范读:(要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演示三拼连读法的教具(教具同课本的图,小男孩和小女孩相对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三、巩固三拼连读

    板书:

    讲:这样的图表示的音应当怎样读呢?先看上边g—u—a→guā再看下边的h—u—a→huā一个一个地练习读。学生练习读。

    课中休息:把以上的音节分成三张卡片,让三个小朋友代表三个部分,进行三拼音的小表演,全班小朋友练习直呼。

    板书设计(略)

    拼音g课件 篇5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提供了汉语拼音zcs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认清字形,发音准确,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z c s同单韵母a e u的拼音,以及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尽量直呼音节,读音准确速度快;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的音、形、书写;

    2.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形。

    教学难点: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与三个声母的字形区别

    教学准备:

    用两种颜色写的声母(黑色)、整体认读音节(蓝色)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养成教学训练点:培养学生看图学拼音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小刺猬)

    2、小刺猬:大家好,我是小刺猬,今天我要和咱们一(6)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大家欢迎我吗?(欢迎!)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已经学了不少的字母,那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3、指名抽拼音卡片,认读、领读。

    4、小刺猬:咱们一(6)班的同学真棒,学过的声母都掌握得很好,那咱们就一起继续学习新的字母吧。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引出语境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2、这些小刺猬正在学习的三个字母zcs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

    一、看图学习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一)教师出示卡片1,板书z

    问:1.根据卡片和老师写的字母,谁来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讲:z发音时,舌尖平伸,不要咬舌尖。跟着老师来读,看老师的嘴型

    学读z的音。

    2.怎样根据图来记字母的形?(图上的小孩子正在写字,写的字就是z。教师指导:把字母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z”。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谁还有别的方法?(z像我们学过的2字)

    教儿歌:像个2字z z z

    (二)教师板书zi

    讲: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要看成一个整体去记。把声母z的音读得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zi的读音。

    教师范读:出示音节“zi”,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张卡片比这一张卡片多了一个什么?(同时出示音节zi、声母Z),声母z多了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音节zi。i就像声母Z的一个不能分离的好伙伴,i在这里不读“衣”,它不能和Z相拼,它和声母Z组成一个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仍读zi,zi又称整体认读音节。把声母Z读得长一些,重一些就是音节“zi”的读音,请听老师读zi、zi、zi,小朋友判断读的是声母Z还是音节zi。

    学生学读:(同教师)。

    讲: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字注音,标调的时候i要去掉小点。

    以前我们学的音节都有四个声调怎么读,出示幻灯片:zī、zí、zǐ、zì,请跟老师读,小朋友自己练习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练习四声

    (三)指导书写:z是一笔写成的。从左往右写,横折横。大家再看看,z在四线格里写着那个位置,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书写示范)

    师:老师先来写一个z,同学们看看老师写得对不对。(故意书写错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四线格中的位置,到书写的笔顺,再到是否工整,一步步总结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二、看图学习c和整体认读音节ci

    (一)教师出卡片2,板书c

    问:1.根据卡片上所画的刺猬,谁来读一读字母的音?

    讲:把“刺”平读就是“c”的音。

    学读c的音

    2.怎样来记c的形呢?

    (卡片上的小刺猬背部弯弯的很像c的形。)

    教儿歌:半个圆圈ccc

    (二)教师板书ci

    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在声母C的右边加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什么?(音节),音节要读得长一些,响一些,有哪位小朋友能读出这个音节?

    谁能读出ci的四个声调,灯片显示cī、cí、cǐ、cì,请大家跟着老师读,老师说几声,学生读相应音节。讲:这是整体认读音节ci,把c的音读大些就是ci的音。ci也有四个声调。

    学读四声

    (三)指导书写:从右往左写半个圆圈占中格

    课中休息:(自定)

    三、看卡片学习s和整体认读音节si

    (一)讲:卡片上所画的虫叫蚕,它在吐丝,这个字母就发s的音。(读得短一些,轻一些)

    学生学读:s

    问:1.根据卡片图怎样来记字母的形?

    (蚕吐出的丝,弯曲的样子很像字母的形。)

    2.s像不像半个8字?

    教儿歌:半个8字sss

    (二)教师板书si和四声。前面i和z、c组成一个整体认读音节,那“i”与声母“s”也组成一个什么音节呢?该怎样读?请学生试读,再读出四声。

    (三)指导书写:s从右上开始,写两度曲笔形似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写在中格。(可以先练习书空再提笔写。)

    四、巩固练习

    1.读准音z c s、zi ci si.(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老师说的是哪一个字母。)

    2.读准四声:

    五、游戏:小猴闯关

    小猴下山闯关,闯过声母、二拼音、整体认读音节三关中任意二关者得一朵小红花。

    声母关p d z c s

    二拼关gu xu qi he ha

    整体认读zi ci si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练习声母z c s与带调单韵母的拼音

    1.板书:(1)z-i→zi用支架法练习直呼:摆好z的口形,以a的音,使z与a的音合成一体,呼出z的音。(其它字母同此法)

    (为了读准音,可以用汉字的音练习读音。)

    三、直呼不带调音节za ca sa ze ce se zu cu su

    四、书写练习

    1.抄写声母。

    2.抄写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反思:

    今天所学声母zcs在拼音字母教学中应该是学生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首先是这几个字母的发音舌位学生不容易掌握好,所以许多学生在发这几个平舌音的时候经常和翘舌音混淆起来。其次是学生绝大部分为本地人,方言味太重,很多孩子说起话来是“一翘”到底,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当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我改进:常规培养需强化,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

    拼音g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会j、q、x和单韵母i、ü的拼音。

    3、指导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4、会在四线格里抄写声母j、q、x。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j、q、x。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复习声母ɡ、k、h、d、t、n、l,单韵母u,音节ɡuā、huā。

    二、教学声母j。

    1、看图说话引出j。

    图上画着一只鸡,正伸长了脖子再啄头顶上的小虫。“鸡”的声母就是j。

    2、教学j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面贴近上腭,堵住气,然后使舌面稍稍离开上腭,让气挤出。

    (2)记忆字形。可启发学生看图形象记忆:“j”像一只伸着脖子的鸡,上面的“·”就像鸡头顶上的小虫。顺口溜:“鸡吃小虫j、j、j。”

    3、指导书写。j两笔写成,先写竖弯再写点。j写在四线格的中、下格。

    三、教学声母q。

    1、看图说话引出q。

    2、教学q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j相同,不同的是要向外送气。可将j—q对比着读。

    (2)记忆字形。图上q像什么?q像个气球拖着一根长线。顺口溜:“气球长线q、q、q。”“像个9字q、q、q。”

    3、指导书写。q一笔写成,从圆圈的右上角起笔,向左下再拐向右上,然后连写竖笔。

    四、教学声母x。

    1、看图说话引出x。

    2、教学x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面靠近上腭,摩擦出气。

    (2)记忆字形。顺口溜:“刀切西瓜x、x、x。”“像个叉叉x、x、x。”

    3、指导书写。x两笔写成。

    五、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j、q、x和单韵母i、ü的拼音。

    2、指导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认读卡片。

    二、教学声母j、q、x和单韵母i的拼音。

    1、教学j与i的拼音。

    (1)出示j—i→ji,让学生拼读或直接认读。

    (2)j—ji对比读。ji是音节,可读得响亮些、长些。

    (3)ji带调读:jī(鸡)

    jí(级)

    jǐ(挤)

    jì(系)

    2、教学q与i的拼音。

    (1)出示q—i→qi,让学生拼读或直接认读。

    (2)q—qi对比读。q读得轻而短,qi读得响而长。

    (3)qi带调读:qī(七)

    qí(旗)

    qǐ(起)

    qì(气)

    3、教学x与i的拼音。

    (1)出示x—i→xi,让学生拼读或直接认读。

    (2)x—xi对比读。x读得轻而短,xi读得响而长。

    (3)xi带调读:xī(西)

    xí(习)

    xǐ(洗)

    xì(戏)

    三、教学j、q、x和ü的拼音。

    1、引导学生拼读:n—ü→nü

    l—ü→lü

    2、让学生自由拼读:

    j—ü→ju

    q—ü→qu

    x—ü→xu

    看看ü有什么变化。告诉学生,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去。

    用儿歌记忆ü上两点省略规则:“小ü见了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四、看图拼读音节。

    看看图,拼拼读读:jú

    huā(菊花)、dǎ

    qì(打气)、hú

    xū(胡须)。

    拼音g课件 篇7

    【教学设想】

    这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1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复韵母 ie üe,特殊韵母 er。第二部分是声母与 üe 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第四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本课完成的是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设计教案的。

    一、整合教材,创设情境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情境当中学拼音 。练拼读。我创设了到海南旅游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欣赏椰子树、欣赏海南月色的过程中,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同时我设置了在旅游情境中的摘椰子和打气球的游戏,让学生在尝试中绕有兴致地拼读 ie üe 与声母相拼的音节。每一个环节紧紧围绕“海南的美景”这个主题的,可以说情境教学是贯彻始终的。

    二、分层设计,扎实训练

    我在处理教材上还自主扩展学习内容。如教材在编排上只是呈现出声母与 üe 的拼读,我就把 ie 的拼读也加了进去。在学习每一个韵母的过程中,我以边新授边巩固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分层次设计练习,循序渐进,使训练目标形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坡度。如在拼读环节中,我就形成了 2个层次的训练:

    1、结合课件,练习不带调的简单拼读。

    2、开展游戏,巩固强化声母与 ie üe 的带调拼读,能组词更好。

    可以说,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拼读训练,即学得扎实,又觉得生动有趣。另外,对于这节课的难点er的发音我采用了借助手势辅助发音的方法,并通过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er是一个特殊韵母。

    三、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从学生方面来看,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风。一堂好课,关键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有所获、获得了多少。每一个孩子是不是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由于有的孩子已经接受过学前教育,又由于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好,有的学过的就不愿意再听了。我在课堂上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会合作,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会复韵母 ie üe 和特殊韵母 er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会整体认读音节 ye、yue,准确拼读与复韵母 ie、üe 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ie ue er 的发音,声母与 üe 组成音节的拼读。

    【教学难点】

    er 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ie ue er 的卡片,四线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去过海南岛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坐着飞机去美丽的海南岛玩一玩,好吗?你们看,飞机来了!(点击出现飞机图)这架飞机说:我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呢!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复韵母)复韵母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口形变化,从前一个音滑到后一个音)《汉语拼音11 ie üe er》教学设计21 相关内容:《语文园地三》教材简说和教学建议《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四个太阳教学设计4、 d t n l教案画家乡24 画家乡《识字二·比一比》识字写字教学建议口耳目教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们一起热情地和它们打个招呼吧!齐读:ai─ei─ui─ao─ou─iu

    小朋友们真能干,真有礼貌。现在我们一起乘上飞机,出发了。(播放音乐)闭上眼睛,伸开双臂,飞呀,飞呀,我们的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啊,飞啊,海南岛马上就要到了……

    二、情境引路,学习 ie ue er

    看!海南岛到了。小朋友睁开眼睛,海南岛美不美啊?(美)你在美丽的海南岛看见了什么?(指两三名说──一起说“椰子树”)

    1、ie:

    我们首先要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的读音和“椰子”的“椰”读音一样。(图片出示椰子树和复韵母 ie)

    ⑴ 尝试发音:

    谁来试着把这个复韵母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几名读。

    ⑵ 学会发音:

    你读得真好!老师还没教,你怎么就会了呢?你能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吗?

    (生:我读的时候,先发 i 音,再慢慢滑向 e,就能读好了。)能不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领读)

    ⑶ 多种形式练读:

    你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是个不错的“小老师”。

    还有谁会读?(指名读)

    我们来开小火车比赛,好不好?(开火车读──齐读)

    ⑷ 四声练习:

    ie 也喜欢戴上四顶不同的帽子,按照我们的本领,戴在谁头上?

    (指名说)

    因为我们学过:ao ei u ü,谁在前面就标谁。

    哪位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齐读 iē ié iě iè。

    小嘴巴真会读。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看仔细(四声不按顺序点,齐读)

    ⑸ 拼读音节:

    椰子树要跟我们做个游戏。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椰子就会掉下来。课件。

    指名领读 p—ie—pie i—ie—lie m—ie—mie t—ie—tie j—ie—jie

    ⑹ 整体认读音节:

    真了不起,我们学会了复韵母 ie,还会读它跟声母组成的音节了。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下,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好吗?有一天,复韵母 ie 在家里玩。e 说:“天气好,你带我到街上逛街玩吧!”小i说:没有大人在家,我们不能去的。“e 有点伤心,望着窗外叹气。这时候,小 i 的哥哥 y 走回家来了。太好了,就请带他去玩。大 y 对小 i 说:“你在家休息吧,我带去。”这时候,这个音节变成什么音节?指名说(整体认读音节)小朋友真聪明,整体认读音节 ye 跟复韵母 ie 读音一样,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ye 有一点跟复韵母不同,ie要跟声母做朋友才是音节,ye 本身就是音节,戴上四顶帽子就能找生字朋友啦!卡片 yē yé yě yè,一起读。yē 什么 yē?yé 什么 yé?yě 什么 yě?yè 什么 yè?

    分别指名说。

    2、üe:

    海南岛的椰树很美,到了晚上,海南岛的月色更加迷人,看。(媒体出示海南月夜图,播放音乐)

    ⑴ 引出 üe:

    喜欢吗?你喜欢这里的什么?指名说,多么美的月亮呀,我们一起说一说(月亮)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就是月亮的月读成第一声,(出示 üe )学生自学。

    你能自己学一学 üe 吗?生自学 üe。

    ⑵ 反馈:

    ① 尝试发音,发音方法

    你学会了吗?谁能一个人来读给大家听?指几名读

    读得真准确呀,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师:我们读 ie 的时候是从 i 滑到 e,那么读 üe 的时候怎么滑呀?(生:从 ü 滑到 e)

    ② 练读:

    我们一起滑一滑(齐读──指多名读)。

    ③ 四声练习:

    üe 也要戴帽子,老师考考你,帽子应该戴在谁头上呢?(e)为什么呀?(e 在 u 前面)

    老师板书:uē ué uě uè 一起读一读。

    读得真好,更难一点敢读吗?(点乱读)看,齐读。

    ④ 不带调音节:

    真是了不起,再变难一点,üe跟声母做朋友,还会读吗?指名领读。

    n—üe—nüe l—üe—lüe x—üe—xue q—üe—que j—üe—jue

    老师:你有没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学生:有!我要提醒大家“ü”不要忘记了去点。

    老师领说:我们有一句儿歌:小 ü 见了 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

    ⑤ 整体认读音节:

    üe 跟声母做朋友,我们会读了。它的整体认读音节要来考大家了。板书:yue 指名读。

    加上四顶帽子怎么读?指名---齐读 yue yué yuě yuè

    yue 什么 yue?(指名说)yuè 什么 yuè?(指名说)

    2、老师:(播放课件音乐)我们走在美丽的月光下,除了欣赏到美丽的夜色,还听到了什么?──优美的音乐。

    老师:那我们是通过什么听到的呢?──耳朵!

    ⑴ 学会发音:

    老师:接下来这个韵母就是和“耳朵”的“耳”有关的。这个韵母很特别,跟我们学过的复韵母都有不一样。你们看:韵母“er”是由单韵母“e”和声母“r”在一起组成的(引说)。r 表示舌头卷起来。

    ⑵ 练读:

    请大家一起伸出小手,舌头和小手一样往上卷,试试!

    开火车读──一起摸着小耳朵读。

    ⑶ 别韵母:

    er 从来不和声母们交朋友,总是自己单独成为音节,我们把它叫做“特别韵母”。

    一起伸出小手给 er 带上四顶帽子,ēr ér ěr èr

    它们的生字朋友是谁呢?指名说

    三、游戏巩固

    1、来,我们跟 ie ue er 交上了朋友, ie ue er 邀请我们参加好于的打气球比赛。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2、(课件出示带调音节气球飘动)请小眼睛看仔细的小朋友打气球,我们小朋友比一比,谁会读,本领大的还要给他找个生字朋友。

    dié xiě xuě xié què

    四、小结

    今天咱们小朋友收获可真不小,去了海南,又学了拼音。

    五、书写

    老师:我们要跟他们说再见了。齐读。

    我们看看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两个韵母要写得*近一些,不能分得太开,因为它们是一家人!

    学生:它们都是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老师范写,师:i 在前,e 在后,ie ie ie

    学生写。

    拼音g课件 篇8

    设计理念:

    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

    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

    1、播放课体。

    2、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揭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点击课件,出现“g、k、h”的卡通形象,并开口说话,“小朋友们好,我们是g、k、h声母宝宝,希望和大家交朋友”。)

    师:你想先认识谁?

    指名一生随意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运用“你看到了什么”的导向性体验,透发了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发言结果来看,每个学生的发现可谓独特,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教学g、k、h。

    (一)相机指导学习g。

    师:谁会叫它的名字?

    1、指名示范读。

    2、学生评议。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记清形。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生1:像个9字g、g、g。

    生2:像个花环g、g、g。

    (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二)相机指导学习K。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交新朋友。

    1、点击蝌蚪,问:他的名字谁会叫?

    2、指导发好“k”的音。(拿虫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g、k,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4、g、k对比读。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

    三、课中操,学念儿歌。

    1、点击课件(伴音乐):出现卡通人物g、k说话:“小朋友学得不错,我们送给你们一首儿歌”。

    出示:哥哥有只小白鸽,

    小白鸽爱唱歌,

    咕咕咕,咕咕咕。

    哥哥听了笑呵呵”

    2、动作表演,学念儿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超过10分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课堂中宜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在这里,设计“动作表演念儿歌”,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拼音的枯燥泛味;二来可以把刚学得的声母g、k在儿歌中进行复现;三来为引出声母“h”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相机指导学习“h”。

    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他就是“h”。

    谁来当小老师?

    1、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2、记清形。

    五、指导书写。

    1、游戏——“玩橡皮泥”。

    ①小伙伴合作,动手做一做g、k、h,再读一读,也可以去其他组看一看”。

    ②把自己组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③小组互评。

    2、指导在四线格内书写

    ①师范写、解说。

    ②学生配乐书写。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又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去其他各组走走,与更多的同学交流,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活动形式,也有助于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把自己组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互评,使学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此外,“玩橡皮泥”还让学生手脑并用,记住了“g、k、h”的形,为正确书写“g、k、h”作好了铺垫。)

    六、多种形式,巩固g、k、h。

    1“考一考”游戏。

    每人拿着卡片,离开座位,去考考其他同学,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

    2、“一对一”游戏。

    老师读什么声母,学生就找出什么声母。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

    调的训练,往往达不到目的。而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3位声母宝宝,现在让我们看看声母宝宝会对我们说什么?(点击课件,g、k、h说话。)

    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始,我就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以卡通人物引出g、k、h,将学生引入课堂,接着又设计“课间操”,围绕卡通人物g、k送小朋友见面礼物,配乐表演念儿歌,学完后,又让卡通人物g、k、h

    对小朋友说些鼓励的话。这样,学生的兴趣一次又一次的被激发。

    二、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如“玩橡皮泥”、“一对一”、“考一考”,让学生编编顺口溜,读一读、写一写,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浓浓的状态。

    三、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让每一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进行互评时,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其他组同学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显露出来。

    结构体课件(锦集15篇)


    如果您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建议您阅读一下“结构体课件”,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

    结构体课件【篇1】

    设备通常由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组成。

    设备的硬件是一个设备系统中所有实体部件和设备的统称。从基本结构上来讲,计算机硬件可以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一辆汽车的硬件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编程语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指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形成的有形产品。设备上使用的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软化水等都属于流程性材料。

    设备可以由设备元件和设备架构组成。

    设备可由主要部件、配套部件和连接部件构成。

    设备一般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主要工作部分、辅助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

    设备可以由核心设备、形式设备、延伸设备三个层次组成。核心设备是指设备的直接功能和效用;形式设备是指设备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设备的特征、造型、包装和商标等;延伸设备是指包括运输、安装、维修、培训的相关服务。

    结构体课件【篇2】

    《身体的结构》这一课是四年级《我们的身体》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其重点是认识人体分成几个部分,通过活动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和人体的活动需要哪些构造参与。

    这节课的整体结构基本按照教材的思路出发,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的出发点是一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形式还只是初步阶段),通过小组体验活动完成了解身体内部结构和人体活动有哪些构造参与的。从小动物的身体构造入手,一方面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起到衔接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此引到人体的构造,思维上迁移过来,显得顺理成章。小美女作模特儿,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请一位同学指出身体的各部分,其他同学纠正,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同学的划分结果都有所不同,最后由教师同一出示正确的划分。之前一直不能突破的难点,这一次学到了利用PPT演示,划分出的每一个部分移动到一边,这样从视觉上准确的认识了每一个部分的界限,初试效果可以。

    探秘暗箱,是本课的难点。从了解暗箱游戏入手,布袋里装了一些物体,要求学生不打开布袋的前提想办法推测里面是什么物品,学生通过摸、捏、摇、听等方法猜出里面的物品,进而迁移到猜测身体内部有什么,在方法上给予引导。这里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开放式地探究,感兴趣的方法猜一猜,学一学同组同学的方法,因为像教材上用“闻”的方法,许多学生不知道能闻出什么来,这样旨在体验能用一些方法猜测内部结构。

    体验人体的活动是由哪些部位参与的活动,先示范一个活动,并填写气泡图,再此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有些小组成员特别认真,边活动变体验,然后写出是有哪些部分参与了活动,从汇报的情况来看,气泡图的填写基本没什么问题。

    遗憾的地方也有不少。在学习人体结构组成部分时,人体左右对称这一环节被跳掉,没能让学生感悟人体的对称美。现在想来,大有可以弥补的时机,在课后小结时就是一个好机会,唉~

    小组合作的实施,还只是粗放阶段,没能真正引导小组各位成员的合作,有的小组由一人独挡乾坤,有的成员事不关己,合作的味道没出来。这是今后需要努力践行的。

    结构体课件【篇3】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无独有偶,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也特别强调“自修——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下面就《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地理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组成,具有兼文兼理的特性,难度较大,前面的《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们有一种挫折感。而且,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课时较少,地理基础较薄弱,所以这次公开课我选择平行班作为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冒险。但是,我想,越是难做的事,我们越是要勇往直前。而且,我作为14班的班主任,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平时的上课氛围,他们比较活跃,理性思维强,对于地理,好像表现出了一种独有的兴趣,尤其是每次上课时专注的眼神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坚定了我的信念,交代他们如果有时间做一下课前预习,让他们对于这一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节,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地理探索的兴趣,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内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识稍有难度外,其余知识较为直观简单,因此我打算以多个设问的形式穿插,以活跃课堂、重点分析疑难点,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知识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二、课中展示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语)”。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我首先列举人类的三大壮举,并问他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他们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接着我又问他们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主要靠什么手段研究?他们陷入更深的疑惑。然后,我谈笑地问:“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地表的物体会怎么样”,学生争相回答说左右摇晃,我又笑问“仅仅只有左右摇晃吗?”,又有学生补充道:“还有上下摇晃”。从这里,我顺利地引入了地震波的概念。

    (2)创设了探索情景,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要学生在书本中提取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之后,我马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会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晃动,这是为什么?”希望他们能够学会迁移知识。果然,很快他们就联想到刚才的知识,是因为纵波速度较快,横波速度较慢。在学到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依据纵波与横波的特点大胆的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特征,并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完成的相当漂亮,我想这就是90后的高中生,有着快速地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

    (3)推崇简单记忆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于内部圈层,我提出用形象记忆法,告诉学生人们常常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形容为“煮熟的鸡蛋”,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蛋黄为地核。学生们听完后,会心地笑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形象记忆法很受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构建好了。另外,在介绍外部圈层的时候,我又提出了关键词记忆法。大气圈:包围、气体和悬浮物、氮和氧;水圈:连续不规则、不间断循环;生物圈:生命、三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授之以渔”才能真正放之四海皆能游刃有余。

    (4)充分利用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节课的活动重点和难点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思考与讨论,然后要求他们总结出一个条理清晰并且简洁的结论。恰好,这里的内容他们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好,师生配合相当协调,最后所推测的结论也完全正确,这使得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并学会了合作、交流和表达。

    (5)坚持“双语”教学个性,坚持课后小结,坚持讲练结合

    从开学,我都坚持每个节课教给学生专业地理名词的`英语写法和读法,希望能够对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有所帮助,因为大学更强调自主学习,会接触到很多外文文献和资料,在此夯实基础,能够很快上手。这一点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所以他们一直都坚持了下来,学得很认真。当本节课知识讲完之后,我以框架的形式作了知识小结,并以提问的方式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得知知识点基本均已落实。

    三、课后反思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同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例外,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地理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对我的评课之后,我对于自己的这一节课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具体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学环节。我一贯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强调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第一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较好的预习不但能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关于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一堂课上完,虽然知识容量并不小,但是我还我可以挖掘得更深,供有兴趣的学生思考,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关于教学细节处理。“在地震发生时,人是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晃动?”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下子就知道了是“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晃动”。但这是不严谨的,应该更明确地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针对处于震中的人们,处在其他地方的人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于“地球的内核为什么不是气态?”这一问题要更适当地引导,以确保每堂课的知识的精准性。

    (4)关于教学艺术。上课语速可以稍慢,尤其是重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地提高音量,或稍作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要学会全方面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积极鼓励学生互动探究。我想,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今后在这方面还应多研究,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5)关于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积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结构体课件【篇4】

    静定结构──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是实际结构的基础。因为静定结构撤销约束或不适当的更改约束配置可以使其变成可变体系,而增加约束又可以使其成为有多余约束的不变体系(即超静定结构)。因此,熟练掌握静定结构的组成规则,不仅可以正确地确定超静定结构中的多余约束数,而且可以正确地通过减少约束使超静定结构变成静定结构(而不是可变体系)。

    从几何构造分析的角度看,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根据多余约束n,几何不变体系又分为:

    有多余约束(n>0)的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

    无多余约束(n=0)的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

    从求解内力和反力的方法也可以认为:

    静定结构:凡只需要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就能计算出结构的全部支座反力和杆件内力的结构。

    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其反力和内力只用静力平衡方程就能确定。这是静定结构的`基本静力特征。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用截面法取隔离体,画受力图,对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求反力和内力。求解时,应尽可能做到一个方程只含一个未知力,从而避免解联立方程。

    分析对称结构时,应充分利用对称结构的力学性能。对称结构在对称影响作用下,其反力、内力、位移均对称,在反对称影响作用下,其反力、内力、位移均反对称。这一结论对超静定结构也适用。

    梁、刚架以受弯变形为主,其内力一般有弯矩、剪力和轴力。

    在梁与刚架的计算中,利用荷载、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并结合高等数学中所学的函数作图与导数关系的知识,可以毫无困难地判断出各段杆的弯矩图、剪力图的大致形状。任意一段直杆,只要知道了其杆端弯矩,就可以把它看成简支梁,用叠加法作出该段的弯矩图。采用分段叠加法,就可以作出弯矩图。

    多跨静定粱是由几根单跨梁连接而成的主从结构。分析的关键是拆成单跨粱,将其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作用在基本部分上的荷载等因素对附属部分的反力、内力、变形没有影响,而作用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等因素对基本部分有影响。

    刚架计算的关键是把刚架拆成若干单杆,首先求出杆端内力,然后每段杆均可按简支梁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多层或多跨的静定刚架,可参考多跨静定梁的解法,把它分成附属部分和基本部分,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

    拱的轴线是曲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产生水平力。拱的内力有弯矩、剪力、轴力。

    结构体课件【篇5】

    结构图课件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用于向学生介绍一个项目或概念的结构。结构图课件使得学生可以理解一个项目或概念的各个部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结构图课件的主题,这将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如何制作有效的结构图课件。

    一、结构图课件的基本技巧

    当制作结构图课件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技巧。首先,需要仔细考虑结构图中使用的符号和图形。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结构图中的概念。其次,需要注意结构图中的排版和布局。整齐的图形和等间距的矩形框架可以使结构图更加易读和直观。最后,需要将一些常见的模板和工具用于结构图的设计,这可以使制作过程更加快捷和高效。

    二、结构图课件的应用

    结构图课件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学科。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图:

    1. 商业领域:商业领域中的结构图可以用于介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销售流程、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商业机构的运作方式。

    2. 科学领域:科学领域中的结构图可以用于介绍元素周期表、生态系统、地球内部结构和人体器官等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技术领域:技术领域中的结构图可以用于介绍各种机械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配置等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技术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结构图课件的优点

    制作结构图课件具有诸多优点。首先,使用结构图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系统。其次,结构图课件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例如课程学习、展示或考试复习等。最后,制作结构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用技能。

    四、结构图课件的制作要点

    制作结构图课件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1. 确定结构图的主题和目的;

    2. 选择合适的图形和符号;

    3. 使用模板或工具加速制作过程;

    4. 使用适当的颜色和字体;

    5. 保持结构图整齐和易读。

    总之,制作结构图课件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可以改善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了解结构图课件的主题和技巧,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制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结构体课件【篇6】

    结构图课件的主题

    本文论述的主旨是“结构图课件的主题”,本文将以结构图课件的主题为中心,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什么是结构图

    结构图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表示程序的逻辑结构,便于人们理解和分析程序的运行过程。结构图主要采用直线、箭头、圆形等基本图形来表示程序中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形象化地描述程序整体的运行逻辑。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使用结构图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设计一款正确、高效、易于维护的软件是每个程序员的目标。而结构图正是帮助程序员实现这个目标的好工具。结构图的使用,使得程序的运行逻辑更加清晰,易于阅读和分析;同时,结构图的精妙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码的复杂度,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重要的是,结构图的使用可以让程序员能够快速和轻松地调整和优化程序的运行逻辑,以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部分:结构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软件开发:结构图是软件开发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因为它能够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程序的运行逻辑,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中,结构图也经常被使用,因为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在系统设计阶段,结构图的使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

    3.网络安全: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结构图同样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帮助安全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网络的漏洞和攻击手法,从而加强网络安全的防御力。

    第四部分:结构图课件的主题

    在现代教育中,使用电子教学课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结构图课件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结构图课件的主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简介:介绍结构图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

    2.构建结构图:讲解如何构建结构图,在课件中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展示结构图的构建过程;

    3.结构图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结构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4.结构图分析:对结构图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结构图的运作原理;

    5.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结构图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结构图课件的主题是基于结构图这一工具,以其作用、应用、构建和分析为主线,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结构图的相关知识。

    结构体课件【篇7】

    结构图课件是一种技术性强、功能性好的演示软件,它可以帮助演讲者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复杂的概念和思想。结构图课件的主题可以涵盖各种行业,如商业、教育、科学、技术等,下面将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详细讨论。

    商业方面的结构图课件可以包括市场分析、销售策略、战略规划等方面。例如,一家公司想要扩大其市场份额,那么可以利用结构图课件展示各种市场研究数据,并分析当前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此外,利用结构图课件还可以制作销售报告,显示销售额的增长趋势、客户喜好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等,以此来帮助公司更好地制定商业策略。

    在教育领域中,结构图课件常用于课堂讲解和学生展示。例如,在物理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结构图课件来演示电路图、波动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原理。同时,学生也可以用结构图课件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意作品等,以此来提升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科学技术方面,结构图课件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优化设计流程,提高实验效率。例如,在制造工程中,结构图课件可以用来展示产品结构分解图,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在研究领域中,科学家可以用结构图课件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研究论文等内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总之,结构图课件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演示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想法和信息。无论是商界、教育界还是科学技术领域,都可以通过结构图课件来提高工作效率,展示自己的能力。

    结构体课件【篇8】

    《身体的结构》是四年级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里的起始课。在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在第一课中,要向同学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局部功能不同划分。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同学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重点是身体由哪些局部组成,以和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难点是观察身体内部器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进行了如下优秀教案,让同学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同学的兴趣,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课的一开始,让同学回顾一下学过的昆虫的结构特点,明确昆虫的外形分为“头、胸、腹”三局部,为人体结构的划分做知识上的准备。并且通过两次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行动灵活、坚持平衡,并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接着通过“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动让同学自然地转入到对“人体身体内部有什么”的探究,同学通过各种方法猜猜人体内有什么。最后又以“跳绳”这一活动让同学观察感受人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哪些部位参与了,即第三局部“身体的工作”,同学通过小组合作,认识了气泡图,分析出人体结构的第二种划分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至此课堂目标基本完成,最后让同学说一说自身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上这堂课之前得到了屠老师以和学校各位相关老师的指导,尤其是屠老师,对我们今年新转教科学的老师的生长十分重视,在细致听取我的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在此甚表感谢。

    课上完后,老师们就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听后令我受益非浅。东湖小学资深科学老师李卫提出的几点,令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到底是科学界的前辈,考虑问题深入浅出,尤其是关于一个课内活动的设计――单脚走和双脚走竞赛,李老师所说的为了更好的得出平衡的结论,让同学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一段时间比较,效果会更明显。我想,在教室这个狭小的范围内,这样的方案可能会更有效。关于身体的工作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泡图的环节,李老师也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认为人体的工作不只仅是运动系统的工作,老师应该还提示一下包括消化(吃东西)、呼吸等内容的活动。细细想来,呼吸等其他系统的活动其实就是融合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并不能单独分开来讲。

    有几位老师提出“摸袋子”的环节用时太长或者显得有点不必要,虽然同学的兴趣被充沛的调动起来,但是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有点紧张。我认为,时间是花得长了点,同学之前可能已经有了“看、听、摸、闻、尝”等前概念,但是在这样一个缺少实验的课堂中,这样的方式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觉得在科学课堂中既能得到知识,又能获得快乐,所以,我认为删除是不必的,可以在时间上再缩短些。

    屠老师在最后的交流中,对我的两个细节环节十分肯定,令我感到挺意外的,一是采访单手系红领巾的同学,让她谈谈自身在使不上劲时最想做的是什么,以体会双手配合使行动更灵活。二是课堂上提到班里的残疾小朋友,只是褒扬经常协助她的同学,并没有指明是哪一位,屠老师的说法是维护了小朋友自尊心。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语言的善良和行动的善良,尽量不去伤害小朋友稚嫩的心灵。经屠老师这么一肯定,我就更加确信这样的教学是快乐而有效的。

    结构体课件【篇9】

    一、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和生活经验,了解太阳和风给行人带来的不同影响,理解“温和”比“强硬”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道理。

    2、理解文中的动词和叠词,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能理解“温和”比“强硬”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反思,讨论和深入理解。

    关键性提问:

    1、风和太阳比赛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风的做法比较简单粗暴,认为用足够的力气能把行人的衣服吹掉。太阳认为行人只有自己觉得热了才会脱衣服,所以使用温暖的光芒,让行人自己感觉到热)

    2、在风和太阳进行比赛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进行表达,如:寒冷,不舒服,瑟瑟发抖,远离;温暖、舒适、亲近、敞开胸怀等,教师帮助幼儿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3、联系真实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态度或语言,像太阳一样让人感觉温暖,亲近;什么样的行为、态度或语言像寒风一样让人感觉寒冷,不舒服,想远离?(教师帮助幼儿把讨论的内容记录在表格上,引导幼儿认识与人交往中应该多用和太阳类似的方式,如:亲切、温和、愿意赞美别人,而少用与风类似的方式,如:严厉、批评、争抢、吵架,这样会让人不舒服,不愿亲切。)

    对风和太阳的感受 风(寒冷、发抖、不舒服……) 太阳(温暖、舒适、想亲近……)

    生活中类似的感受 批评、责备…… 赞美、表扬……

    争抢玩具…… 谦让、大家一起玩……

    吵架…… 友好相处……

    打骂…… 团结友爱……

    提问:1、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读得好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太阳用温和的语气,风用粗暴的语气)

    2、那谁能学一学太阳用温和的语气,风用粗暴的语气。(个别幼儿读)

    结构体课件【篇10】

    结构图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模式。其中一种最常用的就是课件,而在课件中,结构图课件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

    一、结构图课件的概述

    结构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和描述事物组成和联系的图形表示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视觉语言。结构图课件就是基于这种方法制作的课件,通常头部用大标题,主体用树形或平行形式排列,并以图像或文字的形式表示分支和叶子的信息,使得学生可以更方便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层次和结构。

    结构图课件有很多种类型,如流程图、机构图、部门图等。它们既可以用于表达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于表示抽象的概念和思维。结构图课件可以有多种方式制作,如使用PowerPoint、MindManager等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也可以使用专业的课件制作者进行制作。

    二、结构图课件的优势

    结构图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它具有许多优势。首先,结构图课件可以展示知识的层次和组成结构,学生能够更方便地了解知识的框架和结构,并且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其次,结构图课件利用图形和符号来代替大段文字描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使得学习过程更为生动和有趣。最后,结构图课件可以用于表现思维过程和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三、结构图课件的制作方法

    制作结构图课件的步骤如下。首先,确定课件的主题和内容,并构思出一个树形或平行结构的框架。然后,选择合适的图片和符号,用文字描述每个节点的内容。在制作时,要注意对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清晰的表示。最后,可以使用动画或流程演示等方法使得结构图更为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四、结构图课件的应用

    结构图课件通常用于学科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它可以被用作一种专门的辅助教学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达知识和理解学前的概念。它也可以用于测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和结构。此外,结构图课件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工具,让学生更自主地掌握知识。

    五、结语

    结构图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它,教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概念和原理,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更方便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层次关系。因此,结构图课件制作和应用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结构体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结构体课件【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1章第4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这是历年来的考点,同时也是要求同学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地质学的基础。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之所以把这部分知识确定为难点是因为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与其物理特性相关,学习这部分知识要运用到物理学知识,要求的地理综合知识水平较高,对于推断内部各层的物质也要求较广博的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与地震波在地壳内部的

    变化情况紧密联系,要搞清楚内部的分层首先要读懂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图,而高一学生思维的深度还不够,对有效信息的提炼还不准确,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难于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比较难的一块。

    (转承)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运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图表来熟悉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历程。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新课,讲授及合作探究,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等三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导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授及合作探究

    一、知识讲解

    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 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 m。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大圈层呢?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我们也可以在地球内部制造某种震动,通过分析这种震动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震波?

    二、合作探究

    读图训练,认识地震波的变化与地球的内部分层。

    引导读图1—4—1“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并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我将提出如下问题:

    纵坐标与横坐标分别表示的含义?如何区别纵波与横波?纵波、横波有几次明显的变化?在什么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怎么变化?在两个不连续面上,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传播介质的变化——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差别很大)?推测古登堡界面两侧地球物质的状态可能是什么?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3、接着引导学生读图1—4—1要求学生从图中提取各层的深度数据并结合右侧的知识框尝试概括各层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结合前面所讲内容和学生探讨的内容以表格

    课堂练习、巩固新课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圈层的界面和深度、特点并请学生填出表中内容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采用图示式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思路。

    (外)(内)

    以上,我仅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结构体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 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 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 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3、 学生自学“大”和“热”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4、 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6、 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 (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1、 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结构体课件【篇14】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循环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1.1.2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基本逻辑结构中最灵活,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著名算法设计中,比如二分法,欧几里德算法,秦九韶算法等,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循环结构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为必修五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整个算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1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②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③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④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整理成程序框图.

    三、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故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贯穿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你能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举出循环现象的例子吗?你能从循环现象抽象出循环结构概念吗?1n n s s n -=?中的S n 和S n-1能否用一个量表示?如何表达2,3,100n =?算法中s s i =?与1i i =+ “等号”与“变量”的涵义等同于数

    学中的相应涵义吗?循环结构是通过哪些量和式将一个很长的顺序结构简化为一个精简的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框有何不同?如何转化?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结构体课件【篇15】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神奇的输出方法——PRINT》,是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必修模块第六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程序设计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程序设计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电脑基本特性的兴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的途径;同时让年轻一代理解我们真正应该如何利用电脑。

    2、教学目标:学习PRINT方法的基本语法,能够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PRINT输出的多样化,学习循环结构的嵌套组合。

    认知目标: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体验PRINT方法与LABEL控件输出的区别,了解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电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脑所起作用的认识。

    3、教学重点:Print方法中换行语句的使用;循环变量在循环体中的引用。

    4、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6、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巡堂辅导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对比法、提问法,对学生学习过的输出控件的分析,提出该控件的不足,且提问有没有其他输出的办法。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精心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例题,通过连贯的提问法逐步深入讲解PRINT方法和复杂循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多个程序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巡堂辅导下,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强化PRINT方法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实际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电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为了能顺利导入新课,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再提高,设置新的问题导入由于Label控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我们学习VB程序中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法。

    (2)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进行操作练习,必须确保所有学生机正常使用;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确保教师机正常运作。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个完整的程序作品包括“数据输入”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数据输出”部分。在VB程序中我们经常使用Label控件来实现数据的输出,Label控件能很方便的对输出的文字的外观进行美化,但是如果想用Label控件输出各种符号、文字组成的图案时,我们可以发现Label控件的灵活性就远远不够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VB程序中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式——Print方法。

    (2)通过演示文稿中三个例题的讲解,配合板书与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PRINT方法的语法特点,通过对例题的比较发现循环体和循环变量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由此理解根据电脑特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

    (3)设置程序任务

    通过适当难度的.程序任务的提出,要求学生在了解学习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PRINT方法实现输出文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一组讨论设计相关程序。以此同时,老师要到课堂中进行巡堂辅导。

    (4)老师的巡堂辅导

    老师的巡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的巡堂辅导能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反馈做准备;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反馈学生问题

    反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6)总结

    提出程序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表明程序学习的重要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总结

    Print方法作为VB中数据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灵活有效的控制输出字符的排列方式,这一点正是Label控件所欠缺的。

    【浮力课件锦集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