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3篇
  •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9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3篇。

    教师工作中,课前准备工作是重点,在上课之前,预备好教案是十分重要的。教案有助于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及记录。我们要如何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为此,我们花时间整理了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月亮的味道),小夜曲mp3,咔嚓mp3、小动物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问题产生。(意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森林里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

    关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夜晚,仰望月亮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

    9只动物看着月亮,它们会是谁?想些什么呢?(出示幼儿猜到的动物)

    小结:你们真厉害,原来是乌龟……,它们看着月亮,心想:月亮,是什么味道?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二、分组叠高。(意图: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关键提问:那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

    引导语:你们的办法真多,动物们也想了个办法,它们一个个叠起来,就能尝到月亮了那它们会怎么叠起来呢?

    提示语:我把这些动物都请来了,让我们分成六组,来商量一下怎么叠起来才能稳稳的。叠好了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

    关键提问:哪一组先来介绍?让我们看看他叠高的顺序,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哪一组和他们不一样的,也来说一说。

    除了顺序不同,你们觉得叠高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

    小结:你们想了很多叠高的方法,那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三、理解故事。(意图: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想尝月亮的味道,小海龟第一个爬到最高的山上,们( )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够不着。于是,乌龟请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就能尝到月亮了。”

    关键提问:这么多的动物,为什么乌龟请了大象?

    乌龟这么小,大象那么大,为什么乌龟要请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呢?

    小结:乌龟觉得大象在所有动物里最大,所以请来了大象,而且乌龟的壳非常的坚硬,它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它让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

    引导语:可是月亮非常的调皮,大象爬到了乌龟背上,月亮往上跳了下,还是没尝到。关键提问:这时大象会请谁呢?为什么?长颈鹿又请了谁?猜猜它的理由。

    大象、长颈鹿、斑马都是按怎样的顺序叠高的?接下去依次会是谁呢?

    引导语:小老鼠最小,它先爬到了乌龟身上,再爬到了大象身上……总算爬到了最高。

    关键提问:咦!叠的这么高了,它们会不会倒下来呢?为什么?

    小动物们除了顺序不同,它们叠高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原来它们除了从大到小,站在有着坚硬的壳的乌龟身上,而且还是头尾交错的往上叠,这样才会更加的稳固。

    四、感受快乐。(意图: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关键提问:(播放声音:咔嚓)发生了什么?

    引导语:月亮一不留神,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它把这一口分给了它的同伴,大家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感受到了齐心协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关键提问:那尝到月亮味道的一共有几只动物?

    那开始的时候,黑夜中有几只动物的眼睛你们还记得吗?

    为什么叠高的只有8只动物呢?还有一双眼睛又是谁的呢?

    引导语:原来看着月亮但是没有参加叠高的是一条小鱼,小鱼觉得它身边也有一个月亮,这是月亮吗?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小动物们团结合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叠高,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设计虽然偏向于科学领域,但是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旨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对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感兴趣,再通过故事把这种方法传递给幼儿,让他们能够把这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整个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理解首位交错重叠的方法,并且感受到了同伴间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然而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材料来进行一种科学的验证,让整个活动可以更加完善。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富有童趣的书。对于幼儿来说,吃,是最感兴趣的事了。香蕉,吃过。苹果,吃过。可是,夜晚高高地挂在天上的月亮,却没有吃过。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圆圆的、黄黄的月亮,是像饼干一样脆脆香香的,还是像橘子一样甜甜酸酸的呢?书中小动物一个叠一个的场面,而且越叠越高会让幼儿们很感兴趣。故事中通过小动物们同心协力的吃月亮,一起品尝月亮的味道让幼儿感受团结的力量。故事不但有趣,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目标:

    (一)喜欢阅读,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三)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

    (评析:活动的环节前面的导入比较平常,可以把最后“小老鼠吃到月亮”的图片放到前面,让幼儿猜猜小老鼠在地上是怎么吃到月亮的,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画面,利用想象猜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评析: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先分段再完整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通过故事传达一个信息“团结起来力量大”。在活动中教师很重视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想想猜测,各环节很清晰,教态自然,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1.导入部分:欣赏第一张画面

    教师:“天黑了,你看,天上有什么?月亮下面藏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眼睛?有几双眼睛?会是谁的眼睛?他们在想什么呢?

    2.教师讲故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下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提问:(1)小动物望着月亮想干吗?--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2)那你觉得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测

    (3)小动物够的着月亮吗?我们来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么才可以够到月亮呢?--引导幼儿举手回答。你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了那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办的,继续讲述故事。

    3.画面切到第二张(出现小海龟)

    教师:“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提问:小海龟想了个什么办法啊?----爬到最高的山上。恩,这也算个好办法,你觉得小海龟能够的着月亮吗?为什么?)

    4.画面切到小海龟爬到最山顶的那一张,教师:“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1)为什么小海龟够不着?

    (2)用什么办法能够摸到月亮呢?(幼儿发挥想象)

    5.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切换至出现大象画面)“海龟叫来了大象。”“小乌龟说,大象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呢?”(重点:幼儿学说此句语速较慢)幼儿说说看。

    “月亮想,这是和我在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的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

    6.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幼儿发挥想象)(切换至出现长颈鹿画面)“他叫来了长颈鹿。”大象说:“长颈鹿,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着呢?

    提问(1)大象是怎么说的?(学说句型)

    (2)长颈鹿够摸到月亮了吗?(没有)长颈鹿使劲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幼儿学做长颈鹿够月亮的动作伸伸脖子)该怎么办呢?

    7.切换到出现斑马的画面:谁来了?(斑马),长颈鹿找来了斑马,长颈鹿怎么说的?谁愿意来说说!“斑马,你跳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8.切换到出现斑马和大家共同够月亮的画面,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动物在摸月亮拉?(四只)那四只小动物能够地着月亮吗?(幼儿猜想)月亮一看到斑马,又轻轻得往上一跳。“他们离月亮越来越近了,有摸到月亮吗?怎么办?斑马叫来了谁?

    9.切换到狮子的画面)斑马是怎么说的?说:“狮子,你跳到我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往上一跳。动物们还是够不找月亮,叫来了狐狸。

    10.(切换到狐狸的画面)月亮太高了,小动物们还是够不到,狮子又叫来了狐狸,狮子说:“狐狸,你跳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的跳高了一点。他们现在够高了吧!有几只小动物啊?数一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帮忙应该可以摸到月亮了吧(猜想)

    11.切换到猴子出现的画面?咿,你们这里有只小猴子啊?他来干什么啊?(猜想)狐狸会怎么说的?“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得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拉,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小老鼠。

    12.你觉得小老鼠来,会摸到月亮吗?为什么?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月亮为什么会这么想?

    13.(切换到小老鼠咬了一片)想不到,“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它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提问:(1)小老鼠成功了吗?

    (2)为什么大家觉的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只有通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才会显得特别珍贵。)

    14.切换到睡觉的一张“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可是切换到初始的画面(9双眼睛)还有一只会是谁呢?去哪里了呢?切换到最后一张“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啊?!!

    提问:奇怪,怎么水里有月亮呢?是怎么回事?(倒影)

    (三)配乐完整欣赏故事,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评析:配上音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给孩子视听觉上的共同享受,让孩子深深得沉浸在绘本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力量。)

    1.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我们一起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2.提问:

    (1)小动物摸不到月亮的时候,有没有放弃?

    (2)最后小动物们摸到月亮了吗?是谁摸到的吗?

    (3)是不是小老鼠的功劳最大?(不是)小老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一个叠得高高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大家能摘到月亮并不是小老鼠的功劳,而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才能成功,看来团结合作的力量真的大啊。

    (四)想象迁移:月亮真的能吃吗?(这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如果月亮能吃,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评析:想象的迁移提升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让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教师示范: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五、活动延伸:

    (评析:活动的延伸是幼儿对作品想象的延续。)

    (一)观看动画片《月亮的味道》。

    (二)把月亮的味道画出来。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摆放动物卡片,进行叠罗汉组合造型,丰富造型经验。

    2.在看看、摆摆、说说中感受叠罗汉造型的多样与有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收集叠罗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开展谈话、区角等相关活动。

    2.物质准备。有部分绘本画面制成的ppt,几种典型的叠罗汉造型的ppt,操作材料(有月亮画面的底板、封塑的动物角色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尝过月亮的味道吗?(出示画面一月亮和问号。)师:想尝一尝吗?你们想,我也想,有一群动物更想。有那些动物呢?(出示画面二月亮和动物的眼睛。)师:找到它们了吗?数一数,有几双眼睛?这么多动物会有谁呢?

    二、引入情境,交流经验。

    1.出示画面三月亮和动物们,教师讲述情境。

    师:夜里,小乌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狐狸、猴子、老鼠它们望着月亮,都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相尝一口啊!可是,不管它们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这可怎么办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2.观察画面四动物叠罗汉交流叠罗汉的经验。

    师:看,动物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它们是怎么做的?

    师:它们一个一个往上叠,慢慢地想靠近月亮。它们叠上去的样子看上去像什么?像不像梯子?

    三、观看典型造型的ppt,了解叠罗汉的式样、方法、重点等。

    师:这两幅图的造型看起来像什么?它们是怎么叠起来的?哪一层或者哪一个人最重要?为什么?

    1.三角形。

    引导幼儿观察并明白:三角形的罗汉是从下面往上一层一层叠起来的,下面一层最重要,下面多上面少,看上去稳稳的。

    2.太阳形。

    引导幼儿观察并明白:太阳形的罗汉师围着中间的一个叠,样子很美,中间的最重要,周围的都是围绕着他叠的。

    四、延续情境,自主叠罗汉。

    1.延续情境。

    师:看到动物们叠起来罗汉,月亮想:这是和我玩游戏吧!于是它一会跳高,一会跳低。想想看,动物们该怎么叠罗汉才可以够到月亮,尝到它的味道呢?等一会儿,请你们都去试一试,帮帮动物们。

    2.幼儿根据现有的画面摆放动物卡片,进行叠罗汉造型。

    五、展示作品,感受不同造型。

    师:你的动物朋友是怎么叠罗汉的?叠出了什么造型?像什么?谁最重要?

    师:你觉得哪一幅特别有趣?为什么?

    六、在故事情景中结束活动。

    1.教师讲述情境。

    师:和动物们玩了这么久,现在月亮有点累了,它想:你们肯定够不到我的,它不跳了。可是,你们听咔擦,怎么了?

    2.出示画面五月亮被咬了一口。

    师:月亮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小老鼠又把咬下的月亮分给了其他动物。哇!大家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

    3.出示画面六动物们在月光下入眠。

    师:在我们的帮助下动物们吃到了月亮,它们心满意足地睡着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们不要吵醒它们,轻轻地和它们说再见吧!

    Jk251.coM编辑推荐

    [精选教案]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月亮的味道(篇一)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教案]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月亮的味道(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月亮的味道

    活动目标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活动准备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活动评析

    瑞士画家麦克?格雷涅茨笔下的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满童趣。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当小动物们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一个挤着一个心满意足地睡着时,一条小鱼看着刚才发生的这一切,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一情节无疑又激发孩子们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还可以让人动脑筋的故事书。应该讲,教师在执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导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幼儿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在以下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1.需进一步正确把握主次线,采用恰当方式演绎作品

    这个故事的重复情节较多,讲述中教师采用了边讲边插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但插问要注意详略得当。我认为重点插问可以放在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情节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讨论,使幼儿了解动物们“叠罗汉”的顺序,感受动物们玩耍时的调皮可爱。次重点插问可以落在小动物们睡着了的情节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去体现齐心协力的成功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的情绪。

    此外,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教学中可以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幼儿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

    2.要注意满足幼儿对问题讨论的需求

    从活动现场看,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叠罗汉”,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对这个情节和画面进行重点讨论,如“小动物是怎么叠罗汉的?”“海龟为什么被叠在最下面?”“海龟会不会被压死?”结尾时,孩子们对“水中怎么会有一个月亮”尚存疑问,教师在此可以即兴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赛”,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借“辩论”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进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水中倒影”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3.应适当选用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

    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乐曲的选用上,还可再做努力。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麦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龟爬呀爬,总算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这时,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然后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总是会轻轻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远一点,还是够不着。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

    瞧,老鼠先爬到海龟身上,然后爬到大象身上、长颈鹿身上、斑马身上、狮子身上、狐狸身上、猴子身上,然后……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么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夜幕下,动物们在月亮的陪伴下,美美地睡着了……

    这时候,河里的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月亮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8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以下主题为中班语言月亮教案,为栏目小编特意向您推荐的,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大胆进行仿编,并尝试完整地讲述。

    2、学会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物质准备:圆形、半圆形图片数张、儿歌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天黑了,星空中出现了月亮姐姐,小朋友们还记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对了,月初的时候小月牙弯弯的,过了几天就变成圆形的!再过几天又变成弯弯的小月牙。

    二、引导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

    1、“月亮真调皮,喜欢变魔术,你猜弯弯的月亮会变成什么?”

    小结:弯弯的月亮变成香蕉,可以那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2、“圆圆的月亮会变成什么呢?”

    小结:圆圆的月亮变成皮球,可以拿在手里玩,变成西瓜拿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三、欣赏并学习儿歌。

    1、第一遍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月亮的儿歌,听听儿歌里的小朋友和月亮做什么游戏。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呢?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好玩吗?你想不想和月亮做游戏?

    2、出示图片,欣赏儿歌。

    提问儿歌里小月亮做什么事?月亮变成了什么?

    3、结合图谱,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这首歌,变成了小图谱,谁能看着图谱,给大家朗诵这首歌呢?

    四、利用图谱进行仿编。

    1、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创编。

    师:“你想不想请月亮下来呢?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五、活动结束:月亮告诉我,它有点累了,小朋友们想她的时候在语言区告诉她吧!

    活动延伸:将图片投放在语言区。

    附儿歌: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个皮球呀,

    小弟弟,要把你,

    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面镜子呀,

    小妹妹,要把你,

    拿在手中照。

    月亮呀,下来吧,

    你是一只小船呀,

    小弟弟,小妹妹,

    坐你到天上!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富有童趣的书。对于幼儿来说,吃,是最感兴趣的事了。香蕉,吃过。苹果,吃过。可是,夜晚高高地挂在天上的月亮,却没有吃过。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圆圆的、黄黄的月亮,是像饼干一样脆脆香香的,还是像橘子一样甜甜酸酸的呢?书中小动物一个叠一个的场面,而且越叠越高会让幼儿们很感兴趣。故事中通过小动物们同心协力的吃月亮,一起品尝月亮的味道让幼儿感受团结的力量。故事不但有趣,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目标:

    (一)喜欢阅读,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三)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

    (评析:活动的环节前面的导入比较平常,可以把最后“小老鼠吃到月亮”的图片放到前面,让幼儿猜猜小老鼠在地上是怎么吃到月亮的,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画面,利用想象猜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评析: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先分段再完整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通过故事传达一个信息“团结起来力量大”。在活动中教师很重视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想想猜测,各环节很清晰,教态自然,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1.导入部分:欣赏第一张画面

    教师:“天黑了,你看,天上有什么?月亮下面藏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眼睛?有几双眼睛?会是谁的眼睛?他们在想什么呢?

    2.教师讲故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下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提问:(1)小动物望着月亮想干吗?--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2)那你觉得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测

    (3)小动物够的着月亮吗?我们来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么才可以够到月亮呢?--引导幼儿举手回答。你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了那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办的,继续讲述故事。

    3.画面切到第二张(出现小海龟)

    教师:“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提问:小海龟想了个什么办法啊?----爬到最高的山上。恩,这也算个好办法,你觉得小海龟能够的着月亮吗?为什么?)

    4.画面切到小海龟爬到最山顶的那一张,教师:“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1)为什么小海龟够不着?

    (2)用什么办法能够摸到月亮呢?(幼儿发挥想象)

    5.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切换至出现大象画面)“海龟叫来了大象。”“小乌龟说,大象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呢?”(重点:幼儿学说此句语速较慢)幼儿说说看。

    “月亮想,这是和我在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的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

    6.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幼儿发挥想象)(切换至出现长颈鹿画面)“他叫来了长颈鹿。”大象说:“长颈鹿,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着呢?

    提问(1)大象是怎么说的?(学说句型)

    (2)长颈鹿够摸到月亮了吗?(没有)长颈鹿使劲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幼儿学做长颈鹿够月亮的动作伸伸脖子)该怎么办呢?

    7.切换到出现斑马的画面:谁来了?(斑马),长颈鹿找来了斑马,长颈鹿怎么说的?谁愿意来说说!“斑马,你跳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8.切换到出现斑马和大家共同够月亮的画面,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动物在摸月亮拉?(四只)那四只小动物能够地着月亮吗?(幼儿猜想)月亮一看到斑马,又轻轻得往上一跳。“他们离月亮越来越近了,有摸到月亮吗?怎么办?斑马叫来了谁?

    9.切换到狮子的画面)斑马是怎么说的?说:“狮子,你跳到我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往上一跳。动物们还是够不找月亮,叫来了狐狸。

    10.(切换到狐狸的画面)月亮太高了,小动物们还是够不到,狮子又叫来了狐狸,狮子说:“狐狸,你跳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的跳高了一点。他们现在够高了吧!有几只小动物啊?数一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帮忙应该可以摸到月亮了吧(猜想)

    11.切换到猴子出现的画面?咿,你们这里有只小猴子啊?他来干什么啊?(猜想)狐狸会怎么说的?“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得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拉,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小老鼠。

    12.你觉得小老鼠来,会摸到月亮吗?为什么?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月亮为什么会这么想?

    13.(切换到小老鼠咬了一片)想不到,“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它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提问:(1)小老鼠成功了吗?

    (2)为什么大家觉的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只有通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才会显得特别珍贵。)

    14.切换到睡觉的一张“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可是切换到初始的画面(9双眼睛)还有一只会是谁呢?去哪里了呢?切换到最后一张“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啊?!!

    提问:奇怪,怎么水里有月亮呢?是怎么回事?(倒影)

    (三)配乐完整欣赏故事,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评析:配上音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给孩子视听觉上的共同享受,让孩子深深得沉浸在绘本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力量。)

    1.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我们一起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2.提问:

    (1)小动物摸不到月亮的时候,有没有放弃?

    (2)最后小动物们摸到月亮了吗?是谁摸到的吗?

    (3)是不是小老鼠的功劳最大?(不是)小老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一个叠得高高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大家能摘到月亮并不是小老鼠的功劳,而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才能成功,看来团结合作的力量真的大啊。

    (四)想象迁移:月亮真的能吃吗?(这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如果月亮能吃,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评析:想象的迁移提升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让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教师示范: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五、活动延伸:

    (评析:活动的延伸是幼儿对作品想象的延续。)

    (一)观看动画片《月亮的味道》。

    (二)把月亮的味道画出来。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

    反思:

    这是一个穿插着科学常识的语言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描述了解月亮每月的阴晴圆缺,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完成这次活动后,我对本次活动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们平时的一些教用具,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安排和我的疏忽,使孩子们对月亮的变化不是很了解。印象只停留在前一天观察过的“弯弯”的月亮。因此在课堂中,对于“弯弯的月亮像眉毛,像小船”很能理解。但是对故事后半段圆圆的月亮那理解却乏善可陈。

    2、太注重描述与原文的一致。

    在让孩子们复述故事的环节中。我请庆庆到台前来讲。在这中间,庆庆多处地方用了自己的话,但语言组织的并不是十分合语法。我立刻引导他按照故事原文讲下去,当时,并没有觉得不妥。但事后回想,即使孩子在复述故事中出现了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我们也应当好好鼓励他,让他用自己的话说下去。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感受民间童谣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2.对月亮的变化感兴趣,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向往。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通过观察、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了解月亮。

    2.物质准备:美丽的月景图、童谣ppT、图谱等。

    活动指导:

    一、美丽月景图引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形状月亮的美。

    “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你觉得它像什么?”

    二、感受、理解童谣、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一)首次欣赏,初步感受童谣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提问:1.“这首童谣的名称是什么?”

    2.“你觉得这首童谣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借助ppT再次欣赏,理解童谣的内容。

    1.提问:“小弟弟小妹妹是怎样请月亮下来的?他们说月亮是什么?”

    2.鼓励幼儿有节奏地回答,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感受月亮“圆—弯”的变化。(学习量词:面、只)

    (三)学习朗诵、尝试表现。

    1.看图谱朗诵童谣,提醒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分角色朗诵,并鼓励幼儿配上动作,加强童谣的节奏。

    3.师幼共同有感情地朗诵,提醒幼儿“呀、吧”等语气助词念得轻又短,增加童谣的韵律美。

    4.启发思考:“为什么小弟弟小妹妹希望月亮是皮球、镜子、小船呢?”激发幼儿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

    三、拓展想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启发幼儿想象:“你还希望月亮是什么?”

    2.游戏“摸箱”:“箱子里藏着各种不同的月亮,请你摸一个和它交朋友,和它说说悄悄话。”鼓励幼儿仿编童谣里的句子。

    3.延伸:“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它到底什么时候是圆的,什么时候是弯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并把你了解到的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月亮下来吧(儿歌)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个皮球呀。

    小弟弟,要把你,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面镜子呀。

    小妹妹,要把你,拿在手中照。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只小船呀。

    小弟弟,小妹妹,坐船到天上!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图示的引导下学习念儿歌,感受儿歌诙谐、有趣的风格,喜欢念儿歌。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念儿歌,体验念儿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有看图讲述的经验。

    2、材料提供:月亮、妈妈、奶奶、小鸟、乌龟、鸡蛋的图片、ppt、配乐儿歌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亮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谁呀?(月亮)我们一起来猜猜月亮家里会住着哪些人呢?(幼儿自由讲述)

    师:今天月亮家里到底有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边播放PPT边讲述儿歌内容)

    [设计思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非常的重要,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课的开始让幼儿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再以ppt的形式展示,让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来。]

    二、学习儿歌《月亮粑粑》

    1、完整欣赏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里面有谁?(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片)

    他们分别都干了什么事情?(幼儿讲述,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重复)

    2、教师讲述儿歌内容,加深幼儿的理解。什么是粑粑呢?

    教师小结:这里的"粑粑"不是小朋友说的爸爸妈妈的爸爸,而是可以吃的一种饼,一种像月亮形状的饼。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师:边演示ppt边示范朗诵儿歌。请幼儿看图自己来讲述儿歌内容。

    4、玩"猜一猜"的游戏。(看图片的"影子"念儿歌,念对了他们就出来了。)

    5、出示"白云姐姐"遮住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复述儿歌。

    师:听,呜路路路路路呼呼路路路路路路我们什么都看不见了,连月亮姑娘都躲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念一念好吗?(教师边念边用动作提示幼儿。)吹走"白云姐姐"。

    [设计思路:多媒体技术,巧妙介入。利用简单的图片,制作出一本融音乐、音效、图片、文字为一体的电子书,给这个故事穿上了一件"吸引孩子兴趣的神奇的外衣",从而紧紧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学习儿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引导幼儿用诙谐有趣的动作和方言表演儿歌。

    1、教师用方言朗诵儿歌,请个别幼儿用方言念一念儿歌。

    2、幼儿随音乐表演儿歌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用方言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到语言的艺术。最后以轻快的乐曲带孩子们表演,最后以轻快、幽默的乐曲带孩子们表演故事,把整个活动推向**。]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创编儿歌,"月亮里边住着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情。"

    [设计思路:通过语言、多媒体,与幼儿频繁互动,层层递进,最后带孩子们创编儿歌,把整个活动推向**。自由的创编儿歌很好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附儿歌:月亮粑粑

    月亮月亮粑粑,里面住个妈妈。

    妈妈出来买菜,里面住个奶奶。

    奶奶出来洗脚,里面住个小鸟。

    小鸟出来飞飞,里面住个乌龟。

    乌龟出来爬爬,里面住个娃娃。

    娃娃想吃大鸡蛋,变变变,

    变出一个大鸡蛋。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精华】月亮和太阳幼儿教案3篇


    月亮和太阳幼儿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师: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幼:“月亮出来了”;“小草在睡觉”;“小花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很喜欢,由于儿歌的内容简单,幼儿基本上能理解。为了让幼儿感受热闹和安静的意境,我结合了美术的原理,以暖色和冷色冲击视觉上的感受。另外还选择了两段不同性质的对比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所表达的不同意境。但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听热闹的音乐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热闹的意境,也没有和老师交流。因此在幼儿听到《睡着了》音乐的时候,老师进行了摸摸孩子们的头的动作,促进了情感的交流,而且还让其感受了“静悄悄”的意境。最后,老师结合了儿歌和手指游戏,以制作手偶来结束活动,幼儿也很愿意的参加了。

    月亮和太阳幼儿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动难点: 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 介绍 介绍 延伸

    引起兴趣--> 太阳--> 月亮--> 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 [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一)、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二)、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月亮和太阳幼儿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⒈课件

    ⒉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㈣感受音乐的性质,体验白天的热闹和黑夜的静悄悄。

    ⒈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白天,很热闹的;一段是黑夜,静悄悄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⒉听音乐:《欢乐颂》和《摇呀摇》

    提问: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⒊小结:第一段音乐好象许多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出来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游戏。热热闹闹的,是白天。第二段音乐好象小朋友、小动物都睡着了,静悄悄的,是黑夜。

    ㈤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欢乐颂》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摇呀摇》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延伸:

    用《太阳和月亮》的格式创编诗歌。

    课后体会: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

    活动反思:

    《太阳和月亮》是主题“白天和黑夜”中的一个素材点,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课件的兴趣很浓,因为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很少用到课件,经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可尝试用一些简单的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能跟着老师很快学会儿歌,听音乐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这个游戏能激发幼儿较强的想象力,能够促使幼儿初步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分辨出白天和夜晚不同的音乐,能根据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但尝试纺编儿歌对孩子有些困难,孩子们不能很好的想象,局限原儿歌的内容,这对小班幼儿有些难度。

    活动下来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课件做的不完整不美观不实用,小班幼儿记忆力发展不完善,因此在活动的安排上,我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先部分再整体,把作品梳理清楚,让幼儿理解掌握的透彻。但是活动中很多不该有的动作及语言,使得活动不流畅看不到实质。由于小班幼儿年纪小,过多过细的提问只会使作品支离破碎,把幼儿头脑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冲淡。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我应该把握两段诗歌的特色、特点,先部分,再整体,让幼儿在层层深入地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语言,便于回忆对比。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回答问题往往很单一,我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对语言发展好的幼儿我会说:“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幼儿逐步形成完整语言的习惯”。

    中班语言公开课月亮教案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1.谈话导入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幼儿可以泛泛地说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2.组织幼儿讨论。(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理解词:挂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四:创造性仿编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活动反思: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诗歌《月亮》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河我好

    【月亮的味道中班教案3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