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00字集锦
  •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21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00字集锦。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系列5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准备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 篇3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 篇4

    2 姓氏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


    教师范文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的教诲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在开启教学任务之前,教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师智慧的重要成果。你是否在寻找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八2

    (1)出示第一小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练习八3

    出示第3小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作业布置:机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设想与理念】

    《认钟表》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在课始通过猜谜来创设问题情境,紧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了逛钟表店、逛大街的情境,领学生走入平时熟悉的生活情景,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课中注意适时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探索新知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能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交流。

    再次,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设计开放性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有熟悉。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因此,设计一些开放性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多次开展交流、讨论,可以欣赏自己带来的闹钟,也可以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的闹钟;又如:让学生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什么时刻了,拨得对不对;最后,又以小组为单位修钟表,每个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开展评比,先评一评修得对不对,再评谁完成得最好,最后将最佳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参与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里需要认钟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师准备】教具钟面两个、教具时针、分针各一根

    【学生准备】自己的小钟面、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小朋友猜谜。

    出示谜面。

    ①短腿腿,圆脸膛②兄弟三人齐上路

    耳朵长在脑袋上有快有慢不停步

    肚里声声滴答响走了三百六十日

    提醒我们早起床没有走出玻璃铺

    -------(打一生活用品)-------(打一生活用品)

    学生猜谜,说出谜底。

    2、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大街上、商店里逛一逛,欣赏各式各样的漂亮钟表。

    出示各类钟表。

    学生们欣赏各式钟表。

    3、闹钟、手表的作用可大了,它们能告诉我们现在什么时间了,该干什么了。你们想学会这个本领吗?

    请学生说说钟表的用处。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认识钟面。

    (1)出示一个钟面,问:钟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后进行介绍,指出钟面上有四根针、还有1-12的数字、还有很多点。

    (2)出示两个教具钟面。

    学生按顺时针方向读1-12的数字,再请几个学生来指一指钟面上的6、8、10等等数字的位置。

    (3)认识时针、分针,出示教具钟,让学生观察。指出: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板书)

    学生拿出自己的闹钟欣赏并指出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过渡: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

    (1)出示例1的图片:这只钟和这块手表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刻呢?

    学生观察例1的两张图片,讨论各是什么时刻,再进行交流,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教具钟面,教师拨几个时刻,学生说出是几时。

    师生互动,教师拨,学生说。

    (3)认识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出示例1的第三张图片,告诉学生这只钟上显示的也是5时。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交流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表示方法,指名学生用这种方法表示几个时刻。

    (4)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师:让我们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看图说说什么时刻、谁、在干什么。再指名学生结合这题说说怎样看出是几时的。

    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那时就是几时。

    (5)你能在小钟上拨出3时吗?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时刻,让别的小朋友来说说。

    学生互动,拨时刻、说时刻,可以互相帮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遇到困难的学生。

    3、认识大约几时。

    过渡:小明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了上学不迟到,早上7时一定要从家里出发。闹钟该怎么调呢?

    (1)出示三个钟面。

    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并展开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钟面上表示的各是几时。

    (2)教师小结:时针指着7,分针马上要指着12或刚过12,我们可以说大约7时。(板书:大约7时)

    学生感悟大约7时与7时的不同,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平时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感知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说说各是几时。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议一议。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过渡: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红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画一画。

    过渡:丁丁是个小马虎,画了几个钟面想考考大家,可是不是少画了这个就是少画了那个,到底少画了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帮丁丁改过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给每位学生发一个钟面,学生动手画上缺的时针或分针,小组里评议谁画对了,谁画错了,谁画得最好,展示最佳作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上得真愉快,小朋友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知识,谁来介绍一下,给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起个题目。(板书课题)

    请学生交流。送学生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做珍惜时间,好学上进的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1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2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师生一起观看录象)

    小朋友,刚才的录象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

    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顶点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汇报。

    (三)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T: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陈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三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

    【教学设计】

    一、数铅笔

    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

    1、圈一圈,数一数

    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

    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

    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

    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谁数得快?

    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

    看谁的方法最好?

    3、接力赛

    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

    女生:34,36,38(相差2)

    男生:40,42,44

    女生:20,30,40(相差10)

    男生:50,60,70

    女生:45,50,55(相差5)

    男生:60,65,70

    女生:22,32,42(相差10)

    男生:52,62,7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钟面一个,学生自备小闹钟一个,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谜语请学生猜一猜(电脑出示:猜谜语)

    师:老师有歌迷与小朋友们想猜么?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电脑出示谜底:钟表)钟表有什么作用?

    板书:认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1、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小钟,一起看一看吧。

    2、让学生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钟表。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欣赏片断)

    (二)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钟面,提问:钟表的外形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的东西却是一样的,钟面上有些什么呢?(有12个数)学生同时拿出自己的学具钟面,一起数数。最顶上的是几?最底下的是几?最左边的是几?最右边的是几?

    2、钟面上还有什么?(两根针)比比看,长短一样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给它们起个名字吧?(长的叫分针,我们叫她分针妹妹;短的叫时针,我们叫她时针姐姐。)让学生指着学具钟说说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3、让我们来看看时针姐姐和分针妹妹是怎么走动的?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两根针一起走的。)按什么方向走的?用手比划一下。再看看两根走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分针妹妹走的快,时针姐姐走的慢分针妹妹走了一圈,时针姐姐走了一大格。)

    (三)认识整时。

    1、初认2时。

    电脑出示2时钟面,提问:看来,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请看下面这个钟面,你认识这个时刻吗?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的时候,就是2时。师述:生活中我们说2点,在数学中我们说2时,这两种说法都可以。

    (板书2时,指导朗读)

    2、认识5时

    电脑分别出示3个不同样式的钟面,让学生说一说是几时?介绍电子钟的表现方法的表示时间的方法。

    3、练一练。

    (1)说时刻。

    课件出示钟面,想想做做的三个钟面,让学生说说是几时?我们在干什么?教师注意有意识说清上午9时、中五12时、下午4时。

    (2)在钟面上拨时刻。

    你们知道我们晚上睡觉的时间吗?(8时)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请大家赶快把你们的小钟面拨到8时。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学生拿出自己钟面拨到8时,然后指名学生说拨的方法)

    师述:再看看这两个时间你会不会拨出来?(电脑出示:9时、6:00)师述: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就已经掌握了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真了不起!你喜欢一天中的哪个整点时刻,请你赶快拨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活动)

    (3)认识两个十时。电脑分别出示两个十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问: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一天有两个十时)上午十时我们在干什么?晚上十时呢?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出示7时钟面。教师提问:如果这是上午7时,你在干什么?如果是晚上7时呢?这个7时在一天中会出现几次?

    2、分别出示两个钟面:(7时不到一点、7时过一点)

    先出示7时不到一点的钟面。这个时间是多少?我们平时是怎么说的?再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这个时间是多少?我们平时是怎么说的?师述:我们通常把这样的时间,读作大约7时,课件出示大约7时。

    3、练一练。师出示钟面,说一说大约几时时,我们都在干什么。

    大约8:00、大约9:00、大约5:00

    师述:都认对了的小朋友请挥挥手。真了不起!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画时针或分针。

    师述:我们的本领真大,现在有几只钟坏了,我们会不会来修理一下?(课件出示)说说缺了什么?你会添上吗?给钟面画上时针或分针。(学生在练习纸上画,课件演示)

    2、认时间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实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文(示范版)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了《[实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文(示范版)》,供您参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0的认识”,动手摆铅笔游戏及练习六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狼来了》的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第一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5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教师指导学生用5来表示;第二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4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他,教师指导学生用4来表示;第三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头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于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人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当有学生回答用0来表示的时候,教师给与肯定,从而引出本节课题:0的认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0的第一个含义:没有。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2.0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A、从0到1是一段,用数字1表示;从0到2是两段,用数字2表示;从0到3是三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4是几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5呢?

    师:刚才我们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0还在1的前面,那这里的0还是表示没有吗?那0还可以表示什么?人们在用直尺量东西的时候,都是从0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用直尺量东西,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也就越长。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点,“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想想我们学校操场上的赛跑跑道,有没有见到0呀?看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课中操

    三、学习书写“0”

    1.师:仔细观察,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我们给0编首歌吧。

    听老师的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右上角,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还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在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在向右上拐,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写一个0。

    3.打开书描红30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准确又漂亮。

    四、延续故事情境,讲授0的加减法

    又是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一共有8只羊在山上吃草。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0+8=8;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于是呼呼大睡起来。等他睡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羊不见了踪影。8-8=0时,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认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摆铅笔游戏: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摆铅笔,说算式。

    a、摆3根铅笔,然后拿走3根铅笔,桌面上还有没有铅笔?怎样列式?“0”表示什么?

    b、摆5根铅笔,然后拿走5根铅笔,桌面上还有多少铅笔?怎样列式

    ③学生自编一道得数是0的算式。

    2、(课件:苹果树)

    ①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3个)图片一

    ②摘掉一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1=2个)图片二

    ③摘掉两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2=1个)图片三

    ④摘掉三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3=0个)图片四

    想一想口算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六、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教师点拨,让学生总结收获。收获最多的学生,教师奖励他(她)一颗小星星。

    课外延伸: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0?(提示:温度计)

    想一想温度计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有了好的教案老师上课也得心应手。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你会为写教案而头疼吗?或许"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你的品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00字集锦】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