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2-11-2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有了好的教案老师上课也得心应手。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你会为写教案而头疼吗?或许"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你的品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